糯米文學吧

2018社會工作師《工作實務》全真模擬題及答案

  1[簡答題]

2018社會工作師《工作實務》全真模擬題及答案

鄧阿姨,今年69歲,46歲時因兒子讀高中就提前退休在家當起了全職太太。

老伴兒在單位退休後又被公司返聘當顧問,平時很少在家。老伴兒本來就話不多,回家後與鄧阿姨交流也較少。兒子結婚後不與二老住在一起,由於兒子工作忙、經常到外地出差,很少有時間來看她。鄧阿姨平常除了看書、看電視,也沒有別的愛好,除了每天到最近的超市買菜,幾乎不出門,社區的老年人活動她也不參加。她常感到孤獨、冷清,自己放棄工作專心陪兒子唸書做出了很大的犧牲,最後兒子不在身邊,一年只來看她幾回,這令她很失望。現在她每天都在反覆地想這些事情,想想自己本來也可以像老伴兒一樣老了依然有自己的事業可以忙碌。日子久了,鄧阿姨有時情緒異常,與兒子關係緊張,見了兒子、兒媳就嘮叨、抱怨甚至發火,經常引起家庭矛盾。去年,鄧阿姨在家服安眠的藥自殺,被老伴兒發現,送往醫院。後經醫生診斷,鄧阿姨得了抑鬱症。

【問題】

1.上述案例中,鄧阿姨的需要是什麼?

2.從社會支持網絡看,材料中鄧阿姨的社會支持系統在哪些方面存在不足?

【答案要點】 1.鄧阿姨的需要有:

(1)娛樂休閒。鄧阿姨閒暇時間多,可以培養自己的興趣愛好,充實自己的晚年生活。

(2)社會參與。鄧阿姨可以多參加社區活動,參與社會生活,表達自己的想法。

(3)婚姻家庭。鄧阿姨與老伴兒需要更多溝通,以緩解她的抑鬱心情。

2.從社會支持網絡看,材料中鄧阿姨的社會支持系統存在以下不足:

(1)家庭體系。鄧阿姨在家中沒有獲得家人的理解與支持,與兒子老伴兒缺乏溝通。改善親子關係的需要,改善鄧阿姨與兒子的緊張關係,增進他們之間的溝通;改善夫妻關係的需要,老年人也向往美好的婚姻,應促進鄧阿姨與老伴兒之間交流溝通方式的改善。

(2)老年人與社會相融合方面。鄧阿姨平時不出門,不參加社區活動,導致與社會無法緊密融合。

【解析】

第一問主要考查老年社會工作中老年人的需要。第二問考查建立老年人社會支持網絡的相關要素。

  2[簡答題]

李某今年35歲,由於搶劫****被判入獄十年。現在刑滿釋放剛剛回到社區中,由於在監獄裏面待了很長時間,與以前的朋友聯繫很少,迴歸社會後,自己沒什麼朋友,現在的朋友都是在獄中結識的獄友。由於犯過重罪,李某求職了幾次都因為自己不清白的履歷而被拒之門外。他走在社區中,經常聽到人們在背後議論他,而且在背後指指點點,説三道四。社區居民看到李某都是繞道而行,唯恐避之不及。由於內心苦痛無處述説,李某因此經常獨自抽煙、喝酒,脾氣日漸增大,在家經常無故罵人、摔東西,而且參與聚眾賭博,有時候在社區中趁無人注意便會破壞社區的健身器材等公共設施。

社區居民發現了李某這一情況後,求助於社區工作者小王,通過走訪社區居民後,小王瞭解到李某經常幫助鄰居鰥寡殘疾人孫大爺,李某也曾想要幫助社區其他居民,但都遭到拒絕。小王決定為李某開展相應的服務,同時改善社區社會環境。

【問題】

1.瞭解到李某生活的社區環境後,小王如何運用社區工作的方法改善社會環境。

2.小王決定依據行為治療方法的操作性的技巧為李某提供服務,請結合案例簡述內容。

【答案要點】 1.社區工作方法在矯正社會工作中的運用:

(1)進行綜合治理,以改善矯正對象的生活環境。

(2)開展社區教育,培育社區居民接納、尊重服務對象的意識和習慣。

(3)挖掘社區志願力量,共同參與社區矯正工作。

2.行為治療法是以學習理論和實驗心理學為理論基礎而發展起來的治療方法。行為治療法不注重人的內在心理機制,而只注重人具體可見的、可以度量的外在問題行為。

行為治療法有很多特色治療方法與策略,操作性的技巧主要處理與有條紋肌肉和骨骼系統有關的自主性行為,例如談話、走路和工作等。常用的操作性治療的技巧有如下幾種:

(1)正增強。在李某幫助鄰居殘疾人的行為後給予獎勵性刺激,以增強或維持理想的行為。

(2)負增強。在李某出現罵人、發脾氣、摔東西等行為之後給予厭惡性或不愉快的刺激,以增強或維持理想的行為。

(3)消減。當李某出現賭博、破壞公共設施等行為之後便扣除增強物,以減弱或消除不理想的行為。

(4)塑形。當李某出現想要幫助社區居民近似目標的行為時給予獎勵,以建立新的目標行為。

(5)連扣。以按部就班的方法,把李某所需要完成的目標行為分解成一連串的程序和步驟使李某能夠循序漸進地達成目標。

(6)懲罰。在李某出現罵人、摔東西、破壞公共設施等不理想行為時給予厭惡刺激,以減弱或消除不理想的行為。

【解析】

第一問主要考查社區工作方法在矯正社會工作中的應用。第二問主要考查改善矯正對象偏差心理的一種社會工作方法——行為治療法的操作性的技巧。

  3[簡答題]

方婆婆,70歲,腿腳略有不便,喜歡一個人安靜地聽音樂。她很傷感,感覺自己對外面的世界失去了興趣,雖然有生活處理能力,卻無心照顧自己。方婆婆的子女平時都要上班,家中沒有人照顧她。方婆婆的兒子在徵得母親的同意後,將她送到了離家20公里遠、收費比較高的養老院。

入住養老院半年後,方婆婆還難以適應定時吃飯和定時熄燈等管理制度,也不喜歡院方組織的郊遊活動,她感到既沒有人可以交流談心,也不能經常請假回家,只能待在這個“小地方”。漸漸地,她越發感到手腳沒有力氣,渾身不自在。針對方婆婆的情況,養老院沒有提供具體的服務,方婆婆強烈要求回家。

方婆婆兒子發現社區開辦了居家養老服務,內容包括家務助理、送餐、家庭病牀等,價格也比較便宜,社區裏有很多母親的老朋友,並有志願者提供服務。方婆婆的兒子為母親申請了居家養老服務,向社會工作者求助。

【問題】

1.結合案例,指出該養老院服務存在哪些侷限性?

2.依據機構照顧理論,結合案例中方婆婆的問題和需要,提出改善該養老服務的建議。

3.結合案例,簡要説明居家養老的優勢。

【答案要點】 1.養老院是一個高度行政化和標準化的養老機構。專為接待自理老人或綜合接待自理老人、介助老人、介護老人安度晚年而設置的社會養老服務機構,在機構的管理過程中以行政為本。因此,養老院的服務侷限性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養老院以統一規範為前提,設置定時吃飯和定時熄燈等管理制度,不符合個別老年人的需求,違背了社會工作中“以人為本,迴應需要”的專業價值觀。

(2)該養老院組織老年人蔘加郊遊活動,而沒有針對個人的情況提供服務,忽視了服務過程中的個別化原則和服務對象自決原則。

(3)該養老院實行封閉式管理,限制老年人請假回家、行動外出等自由,忽視了老年人社會參與、就業休閒等層面的需要,形成社會隔離,不利於老年人的身心健康。

(4)養老院致力於老年人的養護工作,忽視了老年人的心理需求和精神慰藉,導致方婆婆在養老院裏找不到人交流談心。

2.老年機構照顧理論主要有“選擇、優化與補償理論”和“延續理論”。

(1)“選擇、優化與補償理論”注重採取措施抵消隨着老年人身體功能的衰退帶來的負面影響,讓老年人減少選擇的活動,把能力和精力放在少數能掌控的事情上,在這些事情上儘可能地發揮最佳功能,並輔之以補償措施。結合方婆婆的需要,具體主要有以下幾項措施:①養老院的規章制度應穩中有變,視老年人個體情況靈活應用,減少其對老年人精力的牽扯和老年人自由的限制。②應該加強老年人之間、工作者與老年人之間的交流和溝通,滿足老年人的心理和精神需求。③設置老年人喜歡並樂意投入精力的活動,例如方婆婆喜愛的音樂賞析。

(2)“延續理論”強調老年人在內在品性愛好上的延續和外在的物理和社會環境方面的延續,在機構服務與環境能契合老年人的內在與外在的延續性需要的情況下,老年人便能對照顧機構的生活有良好的適應。結合方婆婆的需要,主要有以下幾項措施:①養老院應該積極聯繫家屬,增加探親機會,並給予老年人回家的自由,保留其對家庭生活的延續感。②多陪老年人收看節目、欣賞音樂、探討新聞,讓老年人有自己的興趣愛好,輔助老年人的外在延續性需求的滿足。

3.居家養老的優勢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子女熟悉老年人健康狀況,能夠進行或輔助展開精心照料,可同時滿足老年人健康維護和居家安全層面的需要。這樣既有利於老年人的身體照料,也能減少老年人對後事安排的顧慮。

(2)子女、老伴兒、朋友、同事等都在周圍,可充分滿足老年人婚姻家庭、就業休閒、社會參與層面的需要。這樣無論是在心理上、精神上還是情緒上都能使老年人得到極大的滿足。

(3)投入相對較少,有利於減輕家庭和社會的養老負擔,節省社會成本,同時還可以提高老年人和家人的生活質量。

(4)居家養老有利於服務老年人的社會工作更好地以個別化原則和服務對象自決的原則展開,有利於社會工作水平和效率的提高,有利於社區氣氛的和諧。

【解析】

本題主要考查老年社會工作實務領域老年機構照顧的內容。

第一問考生可以結合老年社會工作的原則和價值觀,直接從案例中總結得出。考生需要注意的是對案例中所涉及內容的歸類和總結,逐條列出養老院的服務侷限性,謹防所有內容都混答在一起。

第二問考查考生對老年機構照顧理論的理解與運用,在對老年機構照顧理論充分理解的基礎上,結合案例實際情況,即可輕鬆作答。

第三問考查居家養老的優勢,這點未在課本中大篇幅介紹,沒有現成可參考的答案。考生可以結合老年機構照顧存在的不足,以及自身經歷和經驗,來回答居家養老的優勢。

回答時仍需注意對每個方面要逐一羅列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