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中級社工考點:青少年社會工作的理論基礎

導語:青少年社會工作的理論基礎是什麼你知道嗎?下面是本站小編整理的相關考試內容,跟着小編一起來看看青少年偏差理論的主要觀點是什麼吧。

中級社工考點:青少年社會工作的理論基礎

  一、青少年社會工作的理論基礎[瞭解]:

  (一)青少年發展理論的主要觀點

  1. 生物進化論

生物進化理論的觀點認為青少年期的重點就是人類“再繁衍的歷程”’青少年也要遵循。適者生存”的原則。發展螺旋論則認為個體的成長即是“被遺傳所導引的成熟過程”,成長具有“律動順序”,形成了“螺旋狀”,逐步爬升,使機體日益成熟與精密。

  2. 精神分析理論主要觀點

以弗洛伊德( Freud)為主要代表的精神分析論在性心理髮展理論、欲力再現論、人際關係論、心理社會論等的闡述中特別提到“認同作用”對青少年社會化的重要影響。經由認同作用,青少年可以吸收他人的特質與價值觀(包括生活中的重要他人與同伴的特質與價值觀),使自己能夠深層地感受與他人的相似性與投入程度,有助於青少年的自我發展。

  3. 社會學習理論主要觀點

根據班杜拉(Bandura)的社會學習理論,青少年通過觀察歷程就能進行學習。

社會學習理論認為,“自我效能”是“自我系統”的主要組成,影響青少年形成自我效能的來源有4個方面:成就實現、替身經驗、口語説服、情緒激起

班杜拉提出了以下幾種治療技術:

(1)實例楷模法。引導青少年觀看實例,如電影、電視、錄音帶的示範,使當事入學習適當的行為。

(2)認知楷模法。由增加青少年的認知結構或自我效能着手,如提高青少年的信心,使他相信自己有改變的可能。

(3)激發自制力。要求青少年表現先前覺得自己無能的行為,或經治療者的示範,使青少年發現事實並沒有他想象的可怕,再逐步增加自我控制力與對事情的掌控或駕馭能力,經過試驗而能面對困難,消除恐懼,進而消除不良行為。

  4. 認知發展論主要觀點

皮亞傑( JeanPiaget)認為青少年時期是形式運思期階段,該階段青少年的思考形態不再侷限於具體的事務或問題,開始運用抽象的、邏輯的思考方式去推理或判斷,並解決周圍的問題。而經過同化與調適兩個歷程,個體可能擴展既有基模或修正既有基模。兩者交互作用才能使個體達到適應,並獲得知識。

  5. 社會文化論主要觀點

社會文化決定了青少年的人格發展,青少年的發展是社會期望的產物。文化連續性對於青少年成長有重要影響,青少年社會工作中要多訓練青少年學習成人的角色行為,多承擔個人責任,儘可能地以成年人所需具備的行為標準與角色行為來引導他們,以免擴大成人與青少年之間的鴻溝。

  (二)青少年偏差理論的主要觀點

1.社會次文化理論的主要觀點

2.社會互動理論主要觀點(引申出標籤理論)

3.社會聯結理論的主要觀點

社會聯結理論的.核心概念是社會聯繫,赫胥指出了社會聯繫的4個構成成分:

(1)依附感;(2)承擔感;

(3)參與感;(4)信念

  4.整合理論的主要觀點

(1)把社會控制理論和社會結構理論進行整合,認為生活在無組織的社會環境中的個人接受社會化過程不足,緊張和被社會隔離的感覺及正常的社會制約關係的弱化,導致個人拒絕傳統的社會價值,參與犯罪亞文化羣,因得到犯罪團伙的讚許,進一步強化了犯罪的價值觀念,從而更多地選擇犯罪的行為。

(2)將緊張理論、社會學習理論和社會控制理論綜合在一起,認為社會制約程度的降低以及自己的緊張感會驅使人們去尋找同樣心態的犯罪團伙,並逐漸依賴犯罪團伙;與犯罪團伙的交往會強化其消極態度,而導致從事犯罪行為。

(3)把整合理論進一步整合,提出多種因素相互作用理論,強調青少年犯罪的各種因素是相互作用的。而青少年犯罪本身與這些因素也是相互作用的。由於青少年成長的每個時期中,家庭、學校、朋友的影響是不同的,在每個時期,青少年犯罪這一結果又反過來影”嚮導致其產生的各種因素,進一步加強了影響青少年犯罪的不利因素,惡性循環的結果是出現了職業性慣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