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畢業 > 大學聯考

大學聯考滿分議論文(精選10篇)

相信大家都嘗試過寫作文吧,尤其是寫作中最基本、最常見的議論文,議論文可分為三部分:是什麼,為什麼,怎麼做。那要怎麼寫好這類型的作文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大學聯考滿分議論文(精選10篇),歡迎閲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大學聯考滿分議論文(精選10篇)

  大學聯考滿分議論文1

孩子,書寫着水井邊猴躍的童年;書寫着內心裏無忌的童年,書寫着頭腦中絢爛的夢想。

孩子的視角是單純的帶着暖色調的世界,可以直白地説出:“國王沒穿衣服”可以暢想,無謂地喊出自己的夢想。孩子的筆體乾淨而美好,而這種筆體可以屬於每個人心中的那一份童真。

只是,當我看到手拿ipad一本正經玩着遊戲的小孩子,當我看到眉頭緊鎖少年老成的小大人,甚至當我看到只忙於生存的成人們,我感到這種孩子的筆體正一點一滴地縮減。然後,我又會問自己多久沒用孩子的筆體去書寫生活?

或許,這份消逝來源於所謂的成長與成熟。曾經的我們也像清兵衞般守護着自己的葫蘆,珍藏着一份夢想。只是,迫於這樣那樣的原因,孩子般的心靈在一步步硬化。還記得《煉金術士》中那個爆米花小販麼?當他還是個孩子時,他也曾夢想周遊世界,慢慢地,生存的大網讓他囿於一點點硬化的心靈與沉淪的孩提王國。當我們還是孩子時,我們可以驕傲無畏地向世界公佈自己的夢想,也可以謂之天命。只是慢慢地一種神祕力量會令少年們感到再用孩子的筆體去書寫生活未免太過簡單與幼稚。於是有的人學會了屈服,讓目光轉了彎,而有的人卻仍舊堅持着那一份單純的執著,用直直的目光望着自己想的。

又或許,這份沉淪來自社會的變遷。海德格爾説:“存在的被遺忘”。生活在一個被米蘭昆德拉稱之為“縮減的時代”中時,每個人不得不面對自然縮減為公園,冒險縮減為遊樂場的極限設施,友誼縮減為手機通訊錄上的備註。當孩子們長大,他們或者説我們的稜角被磨平,我們的心靈在無數次碰撞後起了厚厚的繭。於是乎,許多曾經的少年過早地縮減了成熟的時間,藏起了孩子的筆體。

的確,每個人都面對着成長與發展,不可能永遠是個孩子,必須學會面對生活的風浪。但是,保留一份孩子的簡單與執著,或許會為人生寫下更華美的篇章。孩子的筆體是最可愛也是最勇敢的筆體。阿甘那個充滿傳奇的人生,或許帶點戲劇的色彩,但是的確生活會給像阿甘這樣簡單的“孩子”一份大禮,一盒滿滿的巧克力糖。保持孩子的天性會讓人更無謂地實現天命。沒想若是《煉金術士》的主角換作了一個完全失去童心不相信世界飽經滄桑的老人,故事又會怎樣?

或許,面對着這樣那樣的外界因素,迫使着我們的孩提王國慢慢沉淪,但永遠不要丟棄那孩子的筆體去書寫生活心靈。應當留一個空隙藏着那隻筆去點亮曾經執着過的夢想與無畏的言語,保留一點直線的眼光與思維,勇敢地看穿謊言,勇敢地向前。然後用孩子的筆體寫下——相信自己!

  大學聯考滿分議論文2

百花爭豔,並不是每一朵花都能與蝴蝶相戀;硝煙戰場,並不是每個戰士都能凱旋而歸。我們在如夢的青春飛翔,我們在如火的年華涅盤,雖不知下一秒命運如何轉動,但只要有夢就別怕痛。

滄海旁,秋風寒,一名男子身着紫衣,傲然立在山巔,海風吹動他不羈的黑髮,他深邃的眼眸中是對這大好河山的志在必得。他無畏地俯視着這血染江山的畫卷,壯志凌雲道:“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漢燦爛,若出其裏。”曹操為了坐擁天下的夢,傾其一生,又有何妨?“寧我負人,毋人負我。”所以官渡戰場,黑雲壓城,曹操身披戰甲,刀光劍影,如地獄修羅般傲視屍骨遍野。所以赤壁一戰,火光燒天,曹操無奈困境,華容道上是他令歷史驚歎的笑口未停。“治世之能臣,亂世之奸雄。”這句話足以肯定曹操的英雄才氣。雖後人評價褒貶不一,但千年風化的功過,撲朔迷離誰能看得清。曹操的夢在山巔,故功過不求誰來辨。他曾“挾天子以令諸侯”,只為心中的夢;亦曾“煮酒論英雄”,是他無人懂的高處不勝寒;又曾“青青子卿,悠悠我心”,是他梟雄寂寞柔軟的心。曹操的才情謀略,為歷史畫卷添了驚鴻一筆。曹操志在天下,夢在江山,有傷無淚無所懼,有痛無眠無人懂。

尋尋覓覓,冷冷清清,一位年過半百的女子,茫然走在深秋落葉中,吟出一首濃縮了她半生情感的《聲聲慢》,她的國愁、家愁、情愁、學業之愁,如一片揮不去的霧霾,掩住了她心中的夢,故後人只看到了她滿身載不動的愁緒,卻忘了她內心深處那抗爭的火花和對理想的吶喊。李清照環顧上下五千年,長夜如磐,風雨如晦,相知有誰?李清照的追求的是人格上的超凡脱俗,她的夢從不偏移,她的愁超越了千年,她的志沉積在心間。李清照追夢的路一生坎坷,半世流離,這位亂世中的美神,就算“人比黃花瘦”,也堅強地用她瘦弱的身軀載着舟也載不動的夢和痛。

在“順我者昌,逆我者亡”的專制暗夜下,有一顆星執着的閃耀着自己的承諾和夢想,他便是司馬遷。為了那本“史家之絕唱”,他受盡蹂躪,“每念斯恥,,汗未嘗不發背沾衣也”。即便如斯之痛,他也從未想過放棄,他在無數不理解的目光中,只是揮墨寫着自己的夢,為後人留下濃墨重彩的一筆。司馬遷受盡羞辱踐踏,只為那本承載他一生心血的驚世之作,這是他義無返顧的夢,其中的痛可想而知。但他以血作墨,以命作紙,書出一片璀璨歷史畫卷。

雄鷹的夢,在蒼穹;蝸牛的夢,在腳下;蝴蝶的夢,在繭中;我們的夢,在青春。夢想沒有大小,只要你願為夢忍痛、為夢拼搏,就勇敢的走下去吧!暴風雨只會讓翅膀更加有力,不理解只會讓內心更加堅強,苦痛是夢想的洗禮,只要永不言敗,夢想就會在前方照耀着你未來的方向!

  大學聯考滿分議論文3

我們常常在課堂上被動地接受老師傳授的知識,卻常常無心去探究那些問題的根源。誰提出的對這個現象的疑問?誰,憑藉什麼方式,得出這個結論?這一定是真的嗎?縱使現行課程標準倡導探究,在教學活動中也往往流於形式……

“錢學森之問”至今還回蕩在教育者的耳邊,我們的學生是怎麼了,怎麼一個個都不去質疑書本。老師説的話,從來都是奉為圭臬。馮驥才先生有次在美國某高等學府聽課,那是堂哲學課,老師先提出的書本上的觀點,最後卻被學生駁倒。馮驥才大惑不解,他問老師:“您不覺得丟臉麼?”老師卻説:“我認為學生給我上了堂課,我承認他們説的是對的,我準備致函給書的作者與他討論。”流於形式的探究,往往是重複一遍書上的實驗,最後才得出符合書本上的結論。學生們很少去問:“明明我的實驗無法印證書上的結論啊,是哪裏出了問題?”我們往往沉默地接受現成的結論。

如果探究成為一段難忘的學習經歷,那麼學生必定經過了好像科學家那樣摸索着前進,經歷着從無到有的過程,最終得到真理。這個時候,真理是什麼已經不重要,重要的是學生了解了“怎麼得來的”這個過程,學會了質疑、猜想等。然而現今尷尬的是,“探究”往往演變成“驗證”,學生們知道,如果實驗得出的結果與書本吻合,那麼實驗就是成功的,如果不符,那麼實驗就失敗了。這樣索然無味、沒有新鮮刺激感的探究,引不起學生的興趣,更別説成為輔助他們的工具。

我們倡導探究,是因為它們能夠激發學生的興趣,從而對這門學科產生興趣,未來可能有所建樹。但是限制我們的過多:器材的缺乏、應試教育的壓力……在《開講啦》青年公開課上,一位中學老師對北京第十一中學的校長提出了自己的困惑。他舉了個例子:在國外,一個對數的概念老師講了一節課,從它的誕生的來源,使用的歷史意義,推動了什麼領域的發展……而在國內,一堂課要研究對數的概念、運算、應用、引申……這同樣是很多教育工作的困惑,條件不允許,探究也就無意義。

讓學生多問“怎麼得來的”,老師想法幫助解決“怎麼得來的”,探究才能夠成為一種重要的學習形式,成為學習的助力。

  大學聯考滿分議論文4

時間,可以帶走一切,從來沒有什麼能夠永垂不朽。

古往今來,多少樓台煙雨中,而今剩下幾座?昔日的古羅馬,是何等的強大與輝煌?而今只是歷史上一朵比較大的浪花。再看看身邊的人還跟往昔一樣嗎?不朽,看上去不過是個笑話。樓台在時間中湮滅,什麼都沒留下。古羅馬也抵不過時間的侵蝕,輝煌過後,只剩下一片荒涼。而我們身邊的人終有一天都會離我們而去,那時我們便要承受孤獨。

我從來沒有想過不朽,因為我深知那是不可能的。作為億萬平凡人中的一員,不朽對我們來説太過遙不可及。終有一天,青春的熱血將會冷卻,曾經的夢想也會離我們越來越遠。就好像這向東流逝的水一樣,不可抗拒,無法逃離。

西方的龐貝古城,中國的樓蘭古國,哪一個不曾在歷史上叱吒風雲過?秦國的始皇帝,漢代的漢武帝,哪一個沒有追求過長生術?他們想要不朽,可現實是殘酷的,他們都不能掙脱自然的法則,最終只成為一抔黃土。

想要不朽的人,請醒醒吧。歲月不饒人,更不必説其他東西了。但正是因為我們不能不朽,所以我們才更要珍惜當下,過好屬於自己的每一分鐘。

活在當下,不去考慮自己能否不朽,認真做好每一件事,這才是生活的真諦。一個只想自己不朽的人,是不會享受生活的,也不會真正不朽的。

抗日戰爭時期,多少人的青春的葬送在那段黑暗的歲月裏。那時的他們風華正茂,正值青春年華。望着滿目蒼涼的大地,毅然決定參軍,去抵抗瘋狂的日軍。青春的熱血揮灑在生他、養他、哺育他的祖國大地上,曾經的少年不是倒在了抗日前線,就是已成為一名成熟的軍人了。青春已經離他們遠去,而他們則被冠上了人們英雄的頭銜。青春雖然遠去,但是他們還有一腔熱血,不朽的信念支撐着他們,陪他們度過黑暗,迎接光明。

到如今,英雄們早已離去,可他們的精神和信念卻是不朽的。因為他們影響着一代又一代的青春少年,教會他們青春很短暫,唯有做出於自己、於國家、於社會有意義的事,正能量才會被傳遞下去,一個民族才會不朽。

青春就好像東逝水,水最終不會回頭,會一往無前地走下去。青春也是如此,但是你別忘了,流水經過的地方,樹木叢生,綠草如茵,而樹木和綠草會在這片有水的地方生生不息。青春的生命是充滿生機的,他們長在青春的河畔,汲取養分,壯大己身,或許有一天他們會凋零,但他們的根不會死,根會積蓄力量,重新開出青春的光芒。

青春者,縱萬難,亦不懼。鏽蝕肉體,不朽靈魂。

  大學聯考滿分議論文5

尼采説:“人類一思考,上帝就發笑。”巴黎大學的圍牆也刷着“生活在別處”的字樣。我曾經長久地喜歡這些閃光的句子,它們無不闡述着一個道理:生活需要樂觀,需要微笑。

悲觀者愁眉苦臉,認為他們從天空飛過,天空卻沒有留下他們的痕跡,他們看到的只是“山重水複疑無路”;樂觀者微笑生活,認為天空沒有留下他們的痕跡,但是他們已經飛過,他們看到的是“柳暗花明又一村”。

“一個浪,一個浪無休止地打來,在它的身上,腳下碎開”,在那段紅色動亂的文化大動盪中,艾青被扣上反動的帽子,受盡折磨,但是他卻始終微笑着。在大興安嶺,你常常可以看到正在勞動卻依舊哼着歌的他。即使前路是無盡的黑暗,但是他始終追尋着心中的光明。他説:“人間沒有永恆的夜晚,世界沒有永恆的冬天。”所以,縱然他被困在窗台,卻依舊能構想着海洋。他説:“生活需要微笑,我便微笑。”

是的,生活需要微笑。亞歷山大市的海蒂在實驗室裏度過了她23歲的生日。這個女孩,從一出生就待着科學家為她製造的無菌室裏,因為她有一種奇怪的病,她的皮膚對外部環境過敏。她從出生開始,母親沒抱過她一次,她也不能哭泣,因為鹹鹹的淚水會腐蝕她的皮膚。多麼孤獨的人啊,但她笑着説:“我喜歡上網,那裏有我喜歡的天堂。”

因為不可以哭泣,海蒂選擇了微笑。然後,那個寫下“黑暗給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卻用它來尋找光明”的顧城和“面朝大海,春暖花開”的海子卻因為不會微笑而走上了極端的自殺道路。

任何事物都具有兩面性,看見什麼取決於你的心態。同樣是半杯水,悲觀者説:“只剩下了半杯水。”而樂觀者則會説:“還剩半杯水。”擁有一個積極樂觀的心態,人生的際遇也許會因此而不同。

樂觀,就好像是寒冷季節的一絲陽光,就好像是炎熱夏日的一縷清風,給予你的永遠是希望、信心和勇氣。生活需要微笑,那麼便微笑面對生活,懷揣一顆樂觀向上的心,即使遇到空谷,你面對的不再是懸崖峭壁,而是棧道橋樑——越過空谷,通向新生活的途徑。

微笑是一塊磁鐵,吸引並感染他人;微笑是一把號角,使你振作起來勇敢面對生活。我很想告訴米蘭?昆德拉,我見過一種微笑,比上帝本人還要美。

  大學聯考滿分議論文6

探究,本事一種幫助學生理解掌握知識的重要學習方法,卻總因各類條件不足而流於形式,成為“痴人説夢”。

著名教育家熊炳奇在他的博客中曾寫到:“探究應成為學習的主要方法,不應該被忽視!”誠然,探究讓同學們在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同時,還讓同學們體會到了自己動手解決問題的喜悦感,你能不説探究給了同學們學習的主動性,使他們對學習更有興趣了嗎?相反,如果將探究逐於課外,老師們只是一味地“滿堂灌”,那麼,就算學生理解了又怎樣,他們只是一味地被動接受,完全感受不到自己探究的樂趣。久而久之,學習只會成為負擔。

就拿自己的經歷來説吧,在我們的新課程標準生物、物理書中,就有非常多的探究實驗。而在這三年中,進入實驗室的機會不超過兩次。在那兩次試驗中,我體會到了非常大的樂趣,不但對實驗步驟、流程瞭如指掌,而且對誤差分析的把握也十分到位。而在那兩次範圍外的其他實驗,我們只能聽着老師講怎麼做,看着課本“教”我怎麼做,然後將實驗流程死記住,如此一來,不免感覺非常吃力。

探究不僅教給同學們知識,而且可以培養他們的團結意識。在探究中,各小組不但要分工明確,而且也要密切合作,將探究所得結果彙總整理,共同提高。

很有名氣的小説家池莉教育女兒的方式常惹爭議,有人對她幫助女兒探究的做法非常贊同,也有人表示否定。殊不知,正是這樣的教法讓她的女兒錄取了國外著名大學。但是,現階段的的學校探究活動大都流於形式。如此,不僅挫傷了同學們學習的積極性,還會讓同學們被動地接受知識,對待學習甚至變得呆滯。

綜上所述,探究是一種非常行之有效的教學方法,它不僅可以幫助我們學習;另一方面,對於提升協作意識也大有益處。

所以,真的不要讓探究成為“痴人説夢”!

  大學聯考滿分議論文7

是一條小溪,那麼就要奔騰不止,流入大海,成就波瀾壯闊之勢;是一棵小樹,那麼就要努力生長,向上挺進,成就參天大材之志;是一隻雛鷹,那麼就要奮力搏擊,展翅高飛,成就天空王者之名。對於一個真正的攀登者來説,就應該不斷挑戰,攀上人生高峯,在超越自我的過程中成就壯闊之美。生命因執著而不同,因執著而美麗。中國古代最偉大的史學家司馬遷,生於史學之家,受父親影響,從小就確立了為後世修史的宏偉志向。他天資聰穎,博覽羣書,在史學方面展現出傑出才華,他在史學之峯上不斷向前攀登。然而意外橫禍飛來,為李陵之降的辯護,讓他付出慘重代價,他被漢武帝下獄治罪,最後竟被施以宮刑。在那個“刑不上大夫”的時代,這是一種莫大的恥辱。司馬遷飽受心靈和肉體的巨大痛苦,他曾想到一死以求解脱,但作為史學家的使命在召喚着他,“鄙陋沒世而文采不表於後世”的不甘,讓他選擇了勇敢的活。他含垢忍辱,窮畢生之精力,蘸着生命的鮮血,為後世奉獻了被稱為“史學之絕唱,無韻之離騷”的史學鉅著《史記》。是執著的信念讓司馬遷到達史學的巔峯,成為千古人傑,令後世敬仰。如果司馬遷因為人生的變故而就此停下來,放棄攀爬的勇氣,那麼他可能被後世銘記嗎?恐怕早就被淹沒於滾滾歷史洪流之中了吧。

司馬遷在困厄之中依然向上挺進,世界文豪托爾斯泰在功成名就之時,也沒有停止向上攀登的步伐,沒有陶醉在自己的輝煌之中,而是不斷解剖自己,思考社會,筆耕不輟。在晚年之時,依然寫出了《復活》這樣的不朽作品。是執著的力量推動着託翁讓自己的文學創作達到了另一個高峯。

反觀當今社會,一些所謂的名家學者,在取得一點點成就之後,就飄飄然,沾沾自喜,被眼前的美景所迷惑,停滯不前,陶然忘我,不願意再向上攀登,難有更大的作為,最終只能落到平庸者的行列,泯然眾人矣。

執著是一種奮鬥不止的精神,執著是一種推動進步的力量,執著是一種永不放棄的信念。無論是個人的.進步,還是歷史的發展離不開執著的精神。讓我們執著攀登,邁上生命之峯吧。

  大學聯考滿分議論文8

最美鄉鎮幹部用心血與汗水澆灌了一方土地,將窮鄉僻壤建設成了美麗的鄉村。凡事貴在用心,只要有了堅定的信念,我們就能創造出一片絢麗的風景,讓我們用堅定的信念去開拓進取,以夢為馬,養就心中一段春。

記得《荒島餘生》中的查克,在時機與風向中苦苦地等待而終於到來之時,他依然沒能逃出荒島,原因就在於信念不夠堅定,而《肖申克的救贖》中的主人公,在經歷了重重困難後依然沒有放棄希望,信念之歌在他心中迴盪,於是,他終於擺脱了一切束縛,重獲自由!每個人都是自己的上帝,如果你自己不帶着堅定的信念去努力拼搏,還有誰會來幫你?有了堅定的信念就有了“雄雞一叫天下白,敢教日月換新天”的魄力,有了堅定的信念,就有了“雖千萬人,吾往矣”的勇氣,有了堅定的信念,我們必能養就心中一段春,養出屬於自己的風景!

曾經,黃永玉受盡迫害,可他絲毫沒有向厄運屈服,只因心中有一個信念:苦難的生活終會撥雲見日,走向光明。於是,這個無愁河邊的浪蕩漢子每天只是靜靜地做好本分的工作,沒有一絲懈怠地地等待,終於等來了苦盡甘來的時候,等來了他與叔父沈從文平反的時候。經年之後,有人問他:“在當時的環境中何以如此從容?”他笑着答道:“黑就是黑,白就是白。”守住內心的信念,處事亦帶來春風,這是黃老的人生哲學,我們也應用堅定的信念去堅守心中的理想,養就心中一段春。

不由得想起了創刊30週年的《南方週末》,始終恪守着以真實展現當代中國風貌的信念,彰顯當代媒體的報格。它時而宏大敍事,時而犀利評論,但是絕不只是冷冰冰的記錄者,而是真實地講述着大時代裏的一個個小人物大人物的命運,講述着當代中國發展的眼淚與歡笑。真實是它孜孜不倦的追求,而這份辦報的信念也讓它在報業獨樹一幟,給其他媒體樹立了榜樣!有信念的報社才能夠辦出讓人鼓舞的報紙,而這種對於信念30年如一日地堅守也是當今中國發展所必不可少的!

生活如海,信念作舟,行舟於海,方知海之遼闊;生活如山,信念為引,尋路攀山,方知山之奇偉;生活如歌,信念為曲,和曲而歌,方知歌之優雅!

讓我們帶着堅定的信念,養就心中一段春,走進天涯,洗盡鉛華,揀盡寒枝,歌盡桃花。

  大學聯考滿分議論文9

為什麼我們非要片刻不息,馬不停蹄地登頂呢?難道最終的結果就那麼重要,山頂也不過“雲海茫茫,羣山隱約”罷了。

其實,人生很多時候不妨淡然一些,淡然是一種恬適的心態、一種忘懷的境界、一種優雅的姿態。人生因為淡然而美麗,因為淡然而從容。

蘇東坡才高八斗,文采出眾,很早就名滿京師,可謂少年得志。那時的他意氣洋洋,前途無量。但仕途的傾軋、官場的黑暗,打斷了他的功名之路。烏台詩案後,他被一貶再貶謫,從繁華京都到蠻荒之地,從眾人仰望的大才子到待罪的犯人,這其中的落差該有多大。所幸,蘇東坡沒有沉淪,他在命運的浮沉之中感悟到了山水之美,人生大道。憂患離亂讓他學會從容平淡,“蓼茸蒿筍試春盤,人間有味是清歡。”他的天賦才情在命運的急劇轉彎中得以盡情釋放,“回首向來蕭瑟處,也無風雨也無晴。”淡然之間,蘇東坡得到了人生最美的收穫。如果他在仕途受挫後,心有不甘,也許歷史就少了一位如此可愛,如此偉大的文學家吧。

處世淡然,能夠讓人正確看待成敗得失,擁有從容、理性的姿態,讓生命之花芬芳美麗。

李斯,原本是楚國一小吏,他才高齊天謀深如海,輔佐秦始皇統一天下,建立不朽功勛,可謂功業有成。但他卻為了目的不擇手段,貪圖名利,不懂進退之道,結果為趙高所忌,被腰斬於咸陽鬧市,可謂悲矣!如果他能夠對名利看得淡一些,透一些,也許就能避開腥風血雨的政治鬥爭,得以善終吧。

當世社會也有這樣一類人,他們處處鑽營,削尖腦袋往上爬,一心想要成為人上人,為此,他們無心顧及自己的家庭,沒有時間陪伴自己的父母,疏遠與朋友的聯繫,他們表門面風光,其實內心滄桑。甚至為了目的不擇手段,踩踏了道德法律底線,受到法律的懲罰。等到後悔之時,已經悔之晚矣。哎!要想今日,何必當初呢。凡是看得開一點,看得淡一些,這樣才能心平氣和,不為外物所惑。

人生在世,名利如過眼雲煙,如其匆匆趕路,錯過太陽,錯過星星,不如緩步徐行,感悟生活中點點滴滴的喜悦與幸福。

人生就是一場旅行,重要的不是結果,而是過程,淡然上路,我們才能且行且歌,看遍風景萬千。

人生最美是淡然。

  大學聯考滿分議論文10

有一個幸福的小家,爸爸媽媽很愛我,我也愛他們。至於他們兩個之間的愛,直到那一次,我才幸福地發現,原來愛在我家中默默地傳遞着。

到了高三,爸爸媽媽對我更是寵愛,無論多貴,只要對我有好處,買!我開始喜歡上吃一種蘋果,只有在大超市才買得到,且價格不菲,但蘋果好啊,所以爸爸還是有空就買給我。爸爸愛我。

不知從什麼時候起,爸爸每次買蘋果回來總會被媽媽罵,原因是十個裏面總有四五個是碰壞了的,這麼貴的東西還不買好一點兒的,媽媽當然生氣。好的由我吃壞的我媽吃,每次都這樣,因為媽媽愛我。

慢慢地我開始疑惑,爸爸又不笨,為什麼每一次都買幾個不好的蘋果回來呢?那一次一個不小心,被我知道了,那一天我先是發現原來爸爸真的聰明瞭,每一個蘋果都很好,肯定不會被媽媽罵,但當媽媽回家後還是又罵了爸爸,我才看到原本媽媽的蘋果又有幾個碰壞了。當爸爸正在“碰壞”另一個蘋果時,我才知道原來是他故意的,偷偷站在門外的我看到了爸爸臉上甜蜜的笑容。這了一會兒,媽媽來拿“壞蘋果”吃。

靜靜地看着這一切,我有些不知所措,心裏又酸又甜,原來爸爸是這樣愛媽媽,我是這樣被愛的。我明白了,徹底明白了。貴蘋果當然好吃,如果都是好的,全都由我吃,壞的蘋果出現了,媽媽就會吃。原來這才是爸爸的真正用意,爸爸媽媽之間的愛,我看到了。

有些感動,又有些自責,於是決定以後有好東西,一家人一起分享,蘋果一分為二,我不能永遠被愛,認為父母的付出是理所當然,我也要學會去愛,愛我的爸爸、媽媽,愛所有愛我的人。

就這樣,這樣一份靜悄悄的,沉甸甸的愛在我家傳遞着,以前、現在、將來,綿延不已,生生不息。

那天我作了一個夢,夢到不止是我的小家中每個人手中有一個蘋果,全中國,全世界每一個人手中都有一個蘋果。

原來愛到了大家中傳遞,一個和諧社會。

醒來發現夢中很美好,真的希望那樣一份愛能在每一個小家中傳,更在一個大家中傳。

愛在家中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