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畢業 > 大學聯考

2016年大學聯考作文預測及範文:化碎為整

  閲讀下面的文字,按照要求作文

2016年大學聯考作文預測及範文:化碎為整

通過手機、電子書、網絡等進行的不完整的、斷斷續續的閲讀模式,被總結為碎片化閲讀。近年來,“碎片化閲讀”現象引發了社會上的廣泛關注和討論。

某知名媒體:碎片化閲讀已成為大眾閲讀的趨勢。

史學博士廖峯:人或成為碎片化信息的奴隸。

詩人歐陽江河:我故意寫長詩,對抗碎片化的生活。

學者費勇:我不排斥碎片化時代,我們該考慮怎麼樣才能夠把自己修煉得更完美。

全國政協委員聶震寧:《論語》和柏拉圖的《理想國》,不也是一種碎片式結構嗎?善待碎片化閲讀,善待隨處可見的“低頭一族”們,利用閲讀終端閲讀也不錯。

  審題説明:

材料先給出碎片化閲讀的定義,再交代碎片化閲讀現象引發的討論。學生作文時只要圍繞“碎片化閲讀”現象展開自己的思考就在範圍之內。

  1、碎片化閲讀產生原因分析。

科技進步、閲讀載體的變化、人們的浮躁求快心理……

  2、表達對碎片化閲讀現象的褒貶態度。

碎片化閲讀雖然碎片,也是“一片”,也是一種閲讀的方式。

碎片化閲讀太淺,不夠深度。

  3、碎片化閲讀的利弊分析。

閲讀便捷,可充分利用每日零碎時間,上班途中、午睡前等邊角時間都可以用來閲讀;閲讀更廣博,可以讓更多人進行海量資訊瀏覽,來了解世界;閲讀者可以更有選擇性進行個性化閲讀;更容易抓住關鍵信息……

催生“標題黨”“頭條控”等;更容易斷章取義,易造成誤讀,淹沒真相;看了大量的信息,卻似乎什麼都沒有留下;微博微信等碎片化信息佔用人們大量的時間,影響正常的工作學習,侵佔人的生活;不利於學術研究;會造成一代人的淺薄盲從……

  4、碎片化時代,該怎麼做?

各種客户端等信息推送者有責任推送那些準確且更有深度更有含金量的信息;閲讀者要形成隨手積累碎片信息的習慣,碎片化時代更考驗每個人對知識的整理能力;傳統閲讀不可廢,享受碎片化閲讀的便捷的同時可以多進行經典閲讀;對待滿天飛的碎片化信息,要更清醒,能辨識,不盲從……

  撥開迷霧,乘流而行

當一段段140字的文字壟斷閲讀,當一條條精悍簡要的言論指導思想,當零星幾個漢字與符號在指揮發送之間聯絡了感情,我想,碎片化的時代已然成為當代人嶄新的精神平台。這不可逆轉的洪流留給我們選擇的難題:是乘流而行,還是固守原地?

於是,出現了被亂花漸欲迷了眼的“奴隸”,出現了攜墳籍逆流而上的“抗爭者”,但也有人擦亮了雙眼,在認清趨勢後選擇了善待新事物,勇敢地執起了“碎片化”這一雙刃劍,修煉一個更完美的自己,收穫一顆完整豐富的心。

是啊,如果有一雙客觀、全面而睿智的眼睛,就不難發現,碎片化潮流並非洪水猛獸。誠然,它因簡短而倉促,因海量而良莠不齊,因不完整而難以深刻,但它的便捷、即時與思維火花閃爍的魅力是我們沒有辦法去一概否認的。意志不堅定者撥不開其上膚淺的雲霧,用笑聲代替了思考;而擅於擷英匯萃者卻能夠撥開浮雲望見星空,他們利用科技的便捷為自己打下更多智慧的繁星,充實了內心的版圖。

沙中拾貝,魚目擇珠——不僅對於知識的汲取是這樣,思想的成長、感情的成熟更須經得住“碎片”的考驗,並借“碎片”之力登達更高境界。我們需要做的是,捨棄盲從跟風,不被寥寥幾句詭辯煽動心志,能夠於光怪陸離的千百種觀念中明辨是非;捨棄朝三暮四,不被所謂的潮流裹挾而盲目狂奔,能夠於萬流奔湧中集百家之長,擇己之方向;捨棄用碎細、敷衍的問候代替情感交流的懶惰,乘信息科技的翅膀,以真摯之情成就更牢固的心靈紐帶……唯有此,品格才不至於缺憾,心與腦才臻於完整。

的確,在碎片化的時代裏有太多誘惑,使得去偽存真,取優去劣,成就豐富與完整顯得困難重重。可歸根結底,任何新事物的出現,都是對人的一種修煉。要想修得一顆完整的心,一顆因知識詳實廣泛、因思想深刻獨立、因意志堅定集中、因感情豐沛誠摯而完整的心,必定要經歷捨棄糟粕的痛苦與面臨選擇的艱難。火眼金睛的焠煉是炙痛的,雙刃劍法的熟悉是漫長的,可這,不也正是成長的必由之路嗎?

在碎片化的時代裏,我選擇撥開迷霧,乘流而行,擷採鮮花,充實頭腦,粹礪精神,在時代的浪尖上修得我心的那份完整!

  化碎為整

  當下,碎片化閲讀正以不可阻擋之勢席捲而來,處身其中的我們,應該何去何從?

每天每天,我們都在接受着往來不絕的信息的衝擊,而完整的、深入的.、豐富的“深度閲讀”,正在與浮光掠影的淺閲讀做鬥爭。當深思熟慮、嚴肅理性淪為雞零狗碎、東拼西湊的碎片時,閲讀的本質便發生了扭曲,我覺得,這是閲讀的悲哀,更是文化的悲哀;這是個人的悲哀,也是我們羣體的悲哀。

碎片化的閲讀,在街頭巷尾隨處可見——早晚刷幾條勵志微博,公交車上用眼一瞥今日新聞,下班後用電子書“秒殺”網絡小説——我們將閲讀時間分解,用簡化了的語言闡述了更大的信息量,我們在急促的生活節奏下擠出一點精力享用一碗速成的心靈雞湯。但是,我們卻忘了,雞湯雖好,卻不管飽。

碎片化閲讀,暴露了時代文化生活的弊端。其實,真正的閲讀是不可複製的個人體驗,它能帶給人精神的觸動與心靈的昇華。薩特曾這樣描述自己的閲讀體驗:我在書裏結束了自己的生命,我又在書裏重新開始我的生命。是的,完整、深入、全神貫注的閲讀,才能直抵靈魂最深處。而碎片化的閲讀,最終只會讓我們的思想成為風中的柳絮,碎片化的閲讀,難以帶給人內心的震撼與精神的洗禮,更不必説靈魂的淨化和提升。

碎片化閲讀不僅反映出破碎的生活,更折射出個體精神碎片化的困境。當整片美文被撕扯成碎片,當斷章取義引發越來越多的誤會和矛盾,當囫圇吞棗不求甚解滲入到了人的思想,於是,我們的生存語境便成為一地雞毛,雜亂無章。我們對長篇鉅著和深邃哲理的理解感到無力,對功利與平等的渴望令人奮不顧身投身於成功學的羅網。於是,教授為官、文壇出位,文化淪為任人打扮的小姑娘……

赫胥黎在《美麗新世界》裏警告人類:我們將毀於自己所熱愛的東西。的確,碎片化的閲讀表面上看起來提高了我們的閲讀量,但也正是這碎片化閲讀碎片化了我們。

“我們真正感到悲哀的,不是因為不會笑與不會思考,而是我們不知道我們為什麼笑與為什麼不再思考。”在面對碎片化閲讀鋪天蓋地而來的時候,我們是否應該為時代文化的失落與精神文明的失陷敲響警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