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第二學歷 > 自學考試

自考《生物藥劑及藥物動力學》同步練習題2017

在複習備考自學考試過程中,通過試題練習能夠幫助考生們提高答題速度。以下是本站小編搜索整理的一份自考《生物藥劑及藥物動力學》同步練習題,供參考練習,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想了解更多相關信息請持續關注我們應屆畢業生考試網!

自考《生物藥劑及藥物動力學》同步練習題2017
  第三章 非口服藥物的吸收

  一、是非題

1.注射給藥藥物直接進入血液循環,沒有吸收過程。

2.藥物經口腔黏膜吸收,通過黏膜下毛細血管彙總至頸內靜脈,不經肝臟而直接進入心臟,可避開肝首過效應。

3.脂溶性較強的藥物易通過生物膜吸收,但較易跨角膜吸收的藥物必須兼具脂溶。眭和水溶性。

4.藥物經直腸給藥可以完全避開肝首過效應。

5.藥物粒子在肺部的沉積與粒子大小有關,一般來講粒子越小在肺泡的沉積量越大。

  二、填空題

1.藥物經肌內注射有吸收過程,一般____藥物通過毛細血管壁直接擴散,水溶性藥物中分子量______的可以穿過毛細血管內皮細胞膜上的孔隙快速擴散進入毛細血管,分子量____的藥物主要通過淋巴系統吸收。

2.體外評價藥物經皮吸收速率可採用______或______擴散池。

3.為達到理想的肺部沉積效率,應控制藥物粒子的大小,其空氣動力學粒徑範圍一般為______.

4.蛋白多肽藥物經黏膜給藥的部位主要包括______、______、______等。

5.影響離子導入的因素有______、______等。

6.藥物溶液滴入結膜內主要通過______、______途徑吸收。

  三、不定項選擇題

1.下列關於經皮給藥吸收的論述不正確的是

A.脂溶性藥物易穿過皮膚,但脂溶性過強容易在角質層聚集,不易穿透皮膚

B.某弱鹼藥物的透皮給藥系統宜調節pH為偏鹼性,使其呈非解離型,以利於藥物吸收

C.脂溶性藥物的軟膏劑,應以脂溶性材料為基質,才能更好地促進藥物的經皮吸收

D.藥物主要通過細胞間隙或細胞膜擴散穿透皮膚,但皮膚附屬器亦可能成為重要的透皮吸收途徑

2.藥物在肺部沉積的機制主要有

A.霧化吸入 B.慣性碰撞

C.沉降 D.擴散

3.關於注射給藥正確的表述是

A.皮下注射給藥容量較小,一般用於過敏試驗

B.不同部位肌內注射吸收順序:臀大肌>大腿外側肌>上臂三角肌

C.混懸型注射劑可於注射部位形成藥物貯庫,藥物吸收過程較長

D.顯著低滲的注射液可局部注射後,藥物被動擴散速率小於等滲注射液

4.提高藥物經角膜吸收的措施有

A.增加滴眼液濃度,提高局部滯留時間

B.減少給藥體積,減少藥物損失

C.弱鹼性藥物調節pH至3.0,使之呈非解離型存在

D.調節滴眼劑至高滲,促進藥物吸收

5.影響肺部藥物吸收的'因素有

A.藥物粒子在氣道內的沉積過程

B.生理因素

C.藥物的理化性質

D.製劑因素

  四、問答題

1.採用什麼給藥途徑可避免肝首過效應?試結合各給藥途徑的生理學特點説明其

避免首過效應的原理。

2.試述影響經皮給藥的影響因素。

3.粒子在肺部沉積的機制是什麼?簡述影響藥物經肺部吸收的因素。

  【習題答案】

  一、是非題

1.× 2.√ 3.√ 4.× 5.×

  二、填空題

1.脂溶性,小,很大

2.單室,雙室

3. 0.5~7.5ym

4.經鼻腔,經肺部,經直腸(經口腔黏膜等)

5.藥物及介質因素,電學因素

6.角膜滲透,結膜滲透

  三、不定項選擇題

1.C 2. BCD 3.C

  四、問答題

1.可以通過改變給藥途徑儘量避免首過效應,尤其是肝首過效應。主要途徑有:

(1)薛脈、肌內注射:靜脈注射直接進入體循環,因此不存在首過效應;肌內注射經毛細血管吸收進入體循環,不經門肝系統,因此不存在首過效應。

(2)口腔黏膜吸收:口腔黏膜下有大量毛細血管彙總至頸內靜脈,不經肝臟而直接進入心臟,可繞過肝臟的首過作用。一般可製成口腔貼片給藥。

(3)經皮吸收:藥物應用到皮膚後,首先從製劑中釋放到皮膚表面,溶解的藥物分配進入角質層,擴散通過角質層到達活性表皮的界面,再分配進入水性的活性表皮,繼續擴散到達真皮,被毛細血管吸收進入血液循環,可避開門肝系統。

(4)經鼻給藥:鼻黏膜血管豐富,鼻黏膜滲透性高,有利於全身吸收。藥物吸收後直接進入體循環,無首過效應。

(5)經肺吸收:肺泡表面積大,具有豐富的毛細血管和極小的轉運距離,因此肺部給藥吸收迅速,而且吸收後藥物直接進入血液循環,不受肝首過效應的影響。

(6)直腸給藥:栓劑距肛門2cm處,可使大部分藥物避開肝首過效應,給藥生物利用度遠高於距肛門4cm處給藥。當栓劑距肛門6cm處給藥時,大部分藥物經直腸上靜脈進入門靜脈--肝臟系統。淋巴循環也有助於直腸藥物吸收,經淋巴吸收的藥物可避開肝臟代謝作用。

2.(1)生理因素:皮膚的生理情況因種族、年齡、性別、人體因素及部位的差異而有顯著不同,其差異主要由角質層的厚度、緻密性和附屬器的密度引起,由此對皮膚的通透性產生明顯的影響。身體各部位皮膚滲透性大小為陰襄>耳後>腋窩區>頭皮>手臂>腿部>胸部。皮膚生理條件會隨着年齡和性別而發生變化,胎兒的角質層從妊娠期開始產生,出生時形成,由於嬰兒還沒有發達的角質層,因此皮膚的通透性比較大;成年人的萎皮膚結構功能不斷完善,通透性也在不斷地減弱。通常,老人和男性的皮膚通透性低於兒童和婦女。

(2)劑型因素:對於經皮給藥系統的候選藥物,一般以劑量小、藥理作用強者較為理想。角質層的結構限制了大分子藥物滲透的可能性。分子量大於600的物質不能自由通過角質層。藥物的熔點也能影響經皮滲透性能,低熔點的藥物容易滲透通過皮膚。

脂溶性藥物較水溶性藥物或親水性藥物容易通過角質層屏障,但是脂溶性太強的藥物也難以透過親水性的活性表皮層和真皮層,主要在角質層中蓄積。

給藥系統的劑型對藥物的釋放性能影響很大,藥物從給藥系統中釋放越容易,則越有利於藥物的經皮滲透。常用的經皮給藥劑型有乳膏、凝膠、塗劑和透皮貼片等,藥物從這些劑型中釋放往往有顯著差異。基質對藥物的親和力不應太大,否則難以將藥物轉移到皮膚中,影響藥物的吸收。

(3)透皮吸收促進劑:應用經皮吸收促進劑可提高藥物的經皮吸收。常用的促進劑有表面活性劑類,氮酮類化合物、醇類和脂肪酸類化合物芳香精油等。

3.藥物粒子在氣道內的沉積機制有:①慣性碰撞:動量較大的粒子隨氣體吸入,在氣道分叉處突然改變方向,受渦流的影響,產生離心力,當離心力足夠大時,即與氣道壁發生慣性碰撞:②沉降:質量較大的粒子在氣道內的停留時間足夠長時,受重力的作用沉積於氣道;③擴散:當藥物粒子的粒徑較小時,沉積也可能僅僅是布朗運動的結果,即通過單純的擴散運動與氣道相接觸。

影響藥物經肺部吸收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幾方面:①藥物粒子在氣道中的沉積:吸入粒子在氣道中的沉積主要受三方面因素的影響:氣溶膠劑的特性、肺通氣參數和呼吸道生理構造。粒子在肺部的沉積還與粒子的大小有關。②生理因素:氣管壁上的纖毛運動可使停留在該部位的異物在幾小時內被排除。呼吸道越往下,纖毛運動越弱。呼吸道的直徑對藥物粒子到達的部位亦有很大影響。酶代謝也是肺部藥物吸收的屏障因素之一。③藥物的理化性質:藥物的脂溶性和油水分配係數影響藥物的吸收。水溶性化合物主要通過細胞旁路吸收,吸收較脂溶性藥物慢。藥物的分子量大小也是影響肺部吸收的因素之一。④製劑因素:製劑的處方組成、吸入裝置的構造影響藥物霧滴或粒子的大小和性質、粒子的噴出速度等,進而影響藥物的吸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