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愛好

關於學習樂器的教學感悟範文(精選5篇)

愛好1.46W

在日常的學習、工作、生活中,我們有時會因某件事或某個人而產生新的想法,這個時候,就可以把這些感悟都寫下來。那麼,到底應該要怎樣去寫感悟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學習樂器的教學感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關於學習樂器的教學感悟範文(精選5篇)

學習樂器的教學感悟 篇1

從學習豎笛看音樂課堂的器樂教學

豎笛雖貌不驚人,但適合引入音樂課堂教學,它不僅有助於提高學生的音樂素養,還能使他們從“被動”走向“主動”,走進發揮才能的天地和盡情表現的舞台,更能讓他們的自信心和團結合作意識得以充分地發展,在意志品質的培養上確實起到寓教於“樂”的積極作用,為教學方式的深化和拓展提供了一種有效載體的途徑。我們期待這些探索和做法,會在音樂教育工作者手中不斷趨於成熟和完善,收到更好的效果。在近幾年的教學中,我的體會如下:

一、凝聚學習興趣,實現師生互動

人們都説:興趣是最好的老師。但在以往的音樂課堂上,由於教法單一,很少能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表現為注意力不夠持久,學生只是在被動的重複進行老師“我唱一句,你唱一句”或者是“我彈一句,你唱一句”等枯燥乏味的活動。而沒有真正的自己去嘗試,去想應該怎麼唱,節奏該如何,音準又該如何?教者苦惱,學生也很迷茫,沒有絲毫的興趣可言。針對這種情況,我嘗試將豎笛帶入課堂。

上好第一堂豎笛課是非常重要的。對學生來説,他們第一次看到、聽到和接觸到豎笛,對豎笛的構造、聲音等相關信息都充滿着無限的好奇心。因而,在起始課中設計看看、聽聽等環節,來激發和調動學生的好奇心、主動性。看看:教師將學生分成若干組,讓學生帶着問題自己去玩豎笛,如它的形狀、特徵、分幾個部分及各部分名稱,以及音色有什麼特點等等。學生通過自己探究來發現豎笛的構造、各部分名稱等相關信息,發揮了學習的自主性。在學生自己探究的基礎上,我再簡介豎笛的構造、名稱、音色等知識。當學生髮現和自己觀察的結果不謀而合時,無形中增強了自信心和積極性。聽聽:欣賞豎笛演奏,是起始課中極其重要的一個環節。學生們瞭解了豎笛的知識後,應及時進行豎笛演奏,以滿足學生的欣賞慾望。此時,我選擇一首表現力豐富、極具感染力的作品作為範奏——《友誼地久天長》,學生頓時陶醉在老師優美的笛聲之中,我的演奏,起到了最直觀的作用。掌聲中體現了學生們的好奇心和對這件樂器所產生的濃厚興趣,不少學生都驚訝這一小小的樂器竟然可以產生如此美妙的音樂,課堂的主體被激活了,學生學習的熱情也油然而生。藉此我向學生們介紹了八孔豎笛的起源及其它優點。一節課在不知不覺中過去了,同學們盼望着第二節、第三節,只要吹奏豎笛,課堂氣氛就顯得十分活躍。幾周以後,一支支練習曲也逐漸吹奏得輕鬆自如了。而且,在課堂上再也不是老師的滿堂灌了,學生變得越發的好學,經常主動地和老師交流,溝通學習豎笛的心得體會。在同學與同學之間,也形成了一種你追我趕的良好的學習氛圍,經常看到許多學生下課之後,兩個一組,三個一夥聚在一起“切磋”技藝,連平時課間老調皮搗蛋的學生也變得認真起來了,一沒事就拿出笛子來練習。

二、優化教學過程,上好每一課

樂器的演奏技巧是表現音樂的重要手段,掌握紮實的吹奏技巧也是豎笛教學的重要目的。我在教學中注重了以下幾個環節:

(一)教會學生正確的吹奏姿勢和呼吸方法

演奏姿勢和呼吸方法的正確與否,不僅關係到演奏者的形象、演奏質量的優劣,還對演奏技術的掌握(如:呼吸的運用、發音的正確、音色音量的控制、運舌的技巧等)有着直接的影響。所以,在教學中,教師要時時提醒學生“抬頭挺胸腳放平,手指放鬆輕輕吹”,糾正學生低頭、坐立不直、踮腳或蹺起二郎腿演奏、吸氣淺和吹奏時用氣過量、擠衝等不良習慣。教師也可以結合不同樂曲來訓練各種呼吸方法。如:用《雪絨花》等優美抒情的樂曲,來訓練急吸緩呼法,用斷音奏法演奏《劃小船》等歡快活潑的樂曲,來訓練急吸急呼法,有意識地選擇教材,讓學生紮實地掌握和運用各種呼吸方法。

(二)注重學生口風訓練

俗話説:“千日弦子萬日弓,嗩吶笛子靠口風”,意思是説:“吹奏樂器的學習,關鍵是解決口風的問題。”因此,要想學好豎笛,口舌上的功夫是非常重要的。在教學中,我首先教學生在吹奏二個八度(以G調為例)5—5—5,告訴學生吹奏低音時,口腔是圓的,舌尖要向裏收,吹出的氣流要緩慢。在訓練中音時,要講明吹中音時舌尖要稍向前,氣息略急些。吹奏高音時,口腔呈扁狹形,脣部肌肉收縮,口風力度適當加強,舌尖位於上、下牙齒之間,氣流更急些。對於一時找不到感覺的學生,我及時指導,直到學生吹準後再進行其它內容的練習。

(三)紮實練好單吐法

單吐法又稱基本吐音法,是豎笛演奏中最常用的一種技能。教師如果指導不當,容易出現只呼不吐、用力過猛等亂吹毛病,對豎笛的發音、音色和氣、指的配合有着直接的影響。

訓練吐音時,可以採用遊戲法、示範法、講授法、朗讀法等方法或綜合運用,使學生養成演奏吐音的良好習慣。例如,教師可以採用“tu”這個音節來訓練吐音,讓學生在正前方掛一張薄薄的紙條,對着紙條下角朗讀“Tu Tu Tu Tu |Tu ———||”,吐音時節奏的變化使紙條時而跳動時而飄起。學生們玩玩學學,在遊戲中輕鬆地掌握了吐音的要領。教師再通過準確的講解和示範,讓學生了解和感受吐音時運舌的動作和力度。待學生們掌握了吐音的基本方法後,再到豎笛上吹奏,就能較快掌握吐音的基本技巧。這種先讀後吹的方法,避免了學生因不得要領而盲目吹奏,教室裏出現一片亂哄哄的局面。

三、紮實音樂基礎,培養良好技能

(一)讀譜技能

1.在音準方面

對於我校部分學生而言,由於接觸音樂的機會少,只是通過一些傳媒,如:電視、收音機等等,課外也很少有較整塊的時間系統的學習。因此,有很多學生,儘管上課也很認真,學得也很仔細,但是由於先天或後天條件的不足,往往在唱一首歌曲時,連基本的調性都很難把握。而自從引入豎笛之後,大部分學生通過經常訓練,吹奏一些練習曲和小的樂曲之後,已能很好的感覺音樂的音準,培養了良好的調性感。甚至有些學生經過自己的訓練,能很好的感受到音樂的發展,培養了良好的樂感。如下面一首視唱曲:

1=C3/4

5 6 3 ︱5 – – ︱5 6 4 ︱3 – – ︱5 6 2︱7 – – ︱5 6 7 ︱5 – – ‖

5 6 5 ︱3– – ︱5 6 4 ︱2 – – ︱5 6 3 ︱5 – – ︱5 6 4 ︱1 – – ‖

這首曲子較簡單,則完全可以讓學生用豎笛自學。這樣教師就能擺脱鋼琴,走到學生中間去指導了。

2.在節奏方面

如同音準一般,一開始接觸音樂時,大部分學生雖然跟着老師能夠把節奏打準,但是他們不知道為什麼要這樣打,如果將節奏重新組合一下,往往又不知道該從何處下手。通過豎笛練習,鞏固了一條條的節奏。經過一段時間的訓練後,學生們掌握了一些常見的節奏型和節奏組合,具備了較好的節奏感,如:以下三種節奏型:

1。 × ×× ×× ××∣ × ×‖ × ××× :

2。 × × ××∣ × ×× -:‖

3。 × ×× × × -∣× ×× × × 0 :‖

以往我們都是叫學生拍出或劃拍念出,但現在我們可叫學生在豎笛上用“sol”吹出。這樣不但改變了一貫的傳統做法,使他們有了新鮮感,而且也練了吹笛的氣息和吐音。另外對於一些較複雜的節奏,如“× × ×”“××××”等。舌頭總比手靈活,用豎笛吹的話更容易整齊、準確。

(二)歌唱技能

唱歌教學是音樂課的重要內容,是潛移默化地對學生進行美育、培養學生的音樂表現力、感受能力的重要手段。但是,如果學生不能積極主動地參與進去,其作用將大打折扣。通過教學,豎笛在發揮唱歌教學的作用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由於受唱歌教學中舊的學習方法和家庭環境的制約,很多同學在唱歌時怕別人笑話跑調,就乾脆閉口不唱。而越不唱就越唱不準,越唱不準,就越不敢唱。這樣就形成了惡性循環,影響了學生水平的提高。為解決學生的這一心理障礙,樹立起他們敢唱的信心,學生手中的'豎笛幫了我的大忙。

方法1:教師指導學生根據旋律段落進行節奏讀譜,讀熟後,教師把同學分成四人小組進行旋律學唱。每個小組採取二人豎笛吹奏,二人視唱旋律的方法,在唱的過程中小組成員交換角色進行練習,並互相檢查、教唱,教師巡迴指導。在練唱中,由於有豎笛的幫助,學生慢慢樹立起了音準的概念,練唱時易跑調的現象逐漸消失,敢唱的信心也就隨之樹立。

方法2:以唱帶吹——即用歌唱的狀態、感覺去吹奏豎笛,就是要求學生像歌唱一樣富有感情地演奏。以唱帶吹,可以幫助學生獲得美好的音色,把握音樂的樂感和旋律的起伏流動,很好地解決音樂的情感性,培養學生豐富的情趣。

(三)合作技能

生活中離不開團結合作的團隊精神。器樂演奏中,不但演奏者之間講究配合,樂器的組合也是講究搭配的。由此,教學中我選擇了一些伴奏曲目,讓學生在演奏中對比有伴奏的豐滿效果和無伴奏的單調,使他們真切地體會到,沒有大家的配合協作,就沒有如此豐滿的演奏的效果。我還選擇了一些合奏曲,引導學生對比豎笛合奏的整體氣勢和獨奏的冷清效果,在鮮明的對比中,在我的及時點拔下,大家對團隊精神的理解就更深切、更感性了。

學習樂器的教學感悟 篇2

隨着社會的發展,科技的進步,創造力不再是天才的標誌,而成為一種生存的技能。21世紀是創造性的世紀,需要一大批敢探索、會創新的創造型人才,作為基礎教育重要內容的音樂教育,培養創新精神是音樂學科實施素質教育的核心,培養國小生的音樂創造能力,則是其中的重要組成部分。

我們都知道,任何音樂作品都是作者潛心創作的(稱為一度創作),它是創作者對自然和社會內在情感體驗的精神產品。音樂屬於表現藝術,詞曲作者創作完成的音樂作品要傳達給聽眾,需要表演者的二度創作。此外,音樂屬於聽覺藝術,是通過聲音的各種形態及其運動過程來表現內容的。它隨時間的移動,瞬間即逝。這要求審美主體在感受音樂時,要集中注意力,要有較強的記憶力,聽辨力,從這個意義上講,音樂教育要非常重視學生感悟能力的培養。感悟是人的智慧和品格發展的一種最重要的方式,是建立了表現為外部信息和自身內部信息結合物的新思想,或是產生這種新思想的過程。很顯然,這是創造。因此,加強感悟就能促進創造能力的提高。《課程標準》指出:“對音樂的感悟、表現和創造,是人類基本素質和能力的一種反映。”要實施素質教育,要提高學生的創造能力,必須重視學生對音樂的感悟與表現。

學習樂器的教學感悟 篇3

音樂是一種寄託情感、抒發感情的的藝術。她能陶冶情操、啟迪智慧、淨化人的心靈。讓美妙的音樂走進孩子們的心靈吧!優秀的教師會把孩子領進天籟之國、純淨美麗的殿堂。

當我們面對孩子們那一雙雙渴求的眼睛時,我們的教師首先會升華自己,把世界上最美好、最純淨的音樂奉獻給她們,讓那一顆顆天真無邪的心靈在跳動的音符中昇華、體驗。

每當我們走進課堂的時候,我們不僅僅是一名音樂教師,還應該是啟迪孩子智慧的領路人,説不定我們的學生裏面有莫扎特、有貝多芬。要讓學生感受音樂、體驗音樂。音樂在孩子們的心理似乎很神祕、很高深。這就需要教師帶領她們步入音樂的世界。

音樂就在我們身邊,我們在媽媽的搖籃曲中入眠,在爸爸的笑聲裏歡樂。在平凡的世界裏去尋覓、體驗音樂的魅力,也是我們教師的一份職責之一,只有讓學生真實地感受到音樂藴藏於平凡的生活之中,她們才能走進音樂,激起興趣。生活中不經意間的金屬撞擊,一片捲起樹葉,都可能產生一曲美妙的音樂。在現實中孩子們的音樂智商參差不齊,只有教師積極的引導,把孩子們心中高深莫測的音樂通俗化、普通化,這樣他們才能易於接受,從而對音樂產生興趣。所以我們的教師不要侷限在課堂之內,要帶領孩子走進大自然,走進火熱的生活,讓孩子們在大自然中傾聽、在生活裏探究。讓孩子們感受音樂的魅力,讓美妙的音樂伴隨孩子的生活。讓孩子學會創造音樂。 讓孩子們在快樂中去體驗、感悟。我們的教學通常都是在課堂內

完成的,我們習慣於教師教唱,學生學唱,對於那些五音不全的同學似乎是一件很痛苦的事。關於怎樣上好音樂課,又是我們音樂教師永恆的課題,所以我們的教師就應該做好充分的準備工作,做好細節的把握,精心設計好每一節課。一節好的音樂課,應該是師生的互動,讓你的學生在不知不覺中投入到教師設計的情境中,在快樂的氛圍中完成教學任務。對於低年級學生最好設計出適合他們的遊戲。比如在教學簡譜時,可以把簡譜做成卡片標上1 2 3 4 5 6 7,學生去唱着辨認,唱對的就去把自己變成哪個音節,這樣就變成七組,教師彈奏哪個音節時,哪個音節的學生就走出來做自己喜歡的動作。當學生完成了自己的視唱時,再進行各組輪換。讓學生在遊戲中感受音樂的魅力。也可以把每個音符都設計成各種小動物,讓學生動起來,在愉快的歌聲中體驗音樂的樂趣。對於高年級的同學要儘量的發揮每個同學的特長,讓她們充分展示出自己的風采,在教學中要充分展示每首歌的意境,因為每一首歌都是一首意境深遠的詩,用詩的語言把學生帶入是詩的意境,再配上美妙的音樂。學生就會自然地投入美妙的情境中。

教師的教學是幫助學生掌握音準、節奏、調式、色彩等表達音樂情感的能力,還要幫助學生掌握音樂的形式美。教會他們如何辨析音樂的情緒,為日後欣賞音樂的藝術表現,辨析音樂的情感能力打下基礎,提高學生的審美觀念。學會聆聽健康,優美,向上的歌曲。從而提高學生的審美觀念和辨別是非的能力。

學習樂器的教學感悟 篇4

我是一名國小的音樂教師, 學生的習慣、品德、情操、人生觀及世界觀的形成,有賴於教師的言傳和身教,教師的一言一行將會在學生心靈上產生潛移默化的深遠影響。作為一名音樂教師,是否意識到這一點,不管是自覺還是不自覺,都對學生起到示範的作用,並潛移默化影響着學生。在課堂教學中,教師示範的目的,就是幫助學生加深對音樂作品的理解,提高學生演唱或演奏時的準確率,培養和提高學生的音樂表現能力。教師的示範,對學生有着直接的影響,是一種行之有效的方法。同樣,要求學生會唱或會奏的作品,教師先要熟唱和熟奏,這時候的影響也是最直接、最深刻的,對解決教學難點也是最有幫助的,通過教師的正確示範,學生會對教師的行為進行觀察、領會,並進一步去體驗,這樣才能提高課堂教學的效果。教師不能脱離“以音樂為本”的原則,要儘可能地為學生提供感受、體驗、表演、創作、理解、判斷音樂藝術表現力的機會。比如舞蹈示範是教師以具體的舞蹈動作範例,使學生真實地感知動作,建立正確的動作表象。教學中正確優美的舞蹈示範,不僅可以使學生獲得必要的直接感受,以提高掌握動作要領的效率,而且還可以提高學生學習興趣,激發學生學習的自覺性。在感受、體驗音樂的過程中,幫助學生逐步增加對各種音樂要素質的敏感反應,要儘可能地引導學生投入音樂藝術實踐中,使他們在實踐過程中得到音樂感知能力和音樂審美能力的提高與發展,在不知不覺中接受音樂的知識和技能,實現音樂教育的價值,從而提高教學的有效性。

新課改實施的今天,大多數音樂教師都能明確自己的角色定位,那就是:“平等中的首席”。在音樂課堂教學中,教師應多給學生科學的指導和藝術性的示範,如果把教師的正確示範和學生的實踐、體驗,有機的結合起來,就會更有效地培養學生的理解音樂的能力和興趣,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提高課堂的教學效率。

只有把教師紮根於自身音樂教育教學的實踐當中,教師的專業發展和專業素養才能得到不斷的提高。因此,音樂教師在教學中的示範,不僅會促進學生對音樂作品的理解和把握,其教學的功效也更為直接和深刻;良好而準確的示範,不僅直觀和顯形,同時,在技能技巧的訓練方面,也能起到催化作用。

學習樂器的教學感悟 篇5

從事幼教工作以來,對於長期在工作、生活、幼兒的諄諄教導、呵護、叮嚀,想必幼教人的同感就是每天的“嘮嘮叨叨”,不停的説話引發“咽炎”“聲音嘶啞”等職業病,音樂教學的感悟。但由於每天面對的是一羣天真可愛的“淘氣包”,學習、飲食、需要充分照顧的孩子們來説想讓嗓子得到充分休息是不可能的。我由於自身的原因加上説話過多,嗓子經常疼,聲音嘶啞,嗓音也不如以前好聽了。

鑑於綜上所述,好多和我一樣的幼教人求醫問藥,探討良方,想從根本上醫治好嗓子。就連教授、專家對於怎樣保護好嗓子這件“小事”也在當成關注健康的事來探討,像吃口含片、喝蜜水等效果也不明顯,從根本上也不解決問題,對此我也有同感,幼教之友《音樂教學的感悟》。在日常工作中,説話過多有時嗓子疼得難受,但也不能不説,我就琢磨着怎樣來改變這種狀況減少過多説話,我靈機一動,何不讓音樂來代替説話?從晨檢到教育教學都要説,那麼把組織孩子們收拾積木、入廁等瑣碎的事讓音樂代替我説話行不行呢?我首先在電子琴上找了一曲節奏快一點的音樂讓孩子們喝水、如廁或洗手用點、用餐;針對給幼兒們發課本逐個叫名子的現狀我又選了一曲節奏明顯的音樂讓幼兒找自己的名字和課本,令人欣慰的是被“逼”出來的方法受到了成效。

現在我們班裏的孩子們已經適應了“音樂指揮”,只要放上一曲“積木曲”孩子們井然有序地整理好積木,換一曲孩子們就入廁、喝水,老師講完故事放一曲音樂孩子們就去找自己的課本。我內心欣喜,這樣的“音樂指揮”法不但減少了我們少講話,讓嗓子稍微休息,而且還培養了幼兒的良好行為習慣。一舉兩得也可謂“歪打正着”,使我找到了一條保護嗓子的途徑,同時也讓我感悟到對於培養幼兒良好行為習慣的形成,音樂有着無法估量的魅力。音樂進入教學生活可以大大提高幼兒感受美、表現美的慾望和意識,使幼兒在音樂中薰陶中茁壯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