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愛好

沒有詩文浸染不算真正的中國畫散文

愛好3.76K

就中國的傳統文化而言,文學乃是一切藝術之源泉。余光中在其《繆斯的左手》一文比較詩與散文的關係時指出:“詩是一切文體之花,意象與音調之美 能賦一切文體以氣韻:它是音樂、繪畫、舞蹈、雕塑等等藝術達到高潮時呼之欲出的那種感覺。散文,是一切作家的身份證。詩,是一切藝術的入場券。”粵北山區 有一座藝術殿堂叫“翁山詩書畫院”,其之所以在“書畫院”前冠以一“詩”字,書畫院的主人劉國玉先生解釋説,正是希圖溯本追源又正本清源,更是在痛感現代人身上普遍的“詩意缺失”的情況下的藝術創作理念的自覺。

沒有詩文浸染不算真正的中國畫散文

中國傳統藝術本來就是“畫中有詩”的,非但畫境有詩,抑且畫上常常題詩,所以凡有中國文化修養的畫家,本質上都是詩人。然“五四”以降,社會上 一方面對詩歌的漠視,特別對古體詩的“不提倡”態度;另一方面又無視“賽先生”這把雙刃劍,在提供給人類便利的同時,也極大地限制了人類心靈的自由生長, 工業化和城市化,基本上將詩歌的湖水慢慢吞噬、抽乾,“詩意地棲居”其實離我們越來越遠。

“全球化”是時下最時髦的字眼,在物質生活層面,生活水準、資訊和技術,顯然要能與世界同步,但在文化生活和精神追求層面,若還以“強勢文化作 為我們歸附的目標”而不加以警惕,則中國文化不啻自願地、不自覺地走向消亡,這比為列強所侵凌,割地賠款更嚴重。後者尚有“復興”之日,前者卻是文化心靈 的自棄和自戕!文化的變遷常常是潛移默化不易察覺的,但亦可從生活方式、價值取向上窺其趨向,尤其在藝術的變異上最能彰顯其文化的氣候,藝術常常是文化總 體最敏感的指標

近百年的繪畫史,正是近百年中國文化、思想的變遷史的縮影。中國文化和藝術在經濟大潮、物質主義、消費主義的社會大變遷中迅速“解構”,花果飄零,實在令人扼腕。我們一方面要固然要警惕墨守成規、食古不化的所謂“復古派”,更要警惕全盤“西化”,什麼“裝置藝術”、“觀念藝術”、“身體藝術”、 “行為藝術”等等這些五花八門的所謂“前衞藝術”,統統的要對之提高免疫力!

餘秋雨在其《何謂文化》一文中談到文化隱憂時説:“不管東方還是西方的美學都告訴我們:快感不是美感,美是對人的提升。一切優秀的文化藝術本是歷代大師辛勤架設的 提升人們生命品質的階梯,民粹主義拆掉了所有的階梯,只剩下地面上的一片嬉鬧。”並説,“當然,嬉鬧也可以被允許。但是應該明白,即使普通民眾,也有權利 尋求精神上的攀援,也有權利享受高出於自己的審美等級。”“如果把人類歷史上所有一流的藝術大師都一一交給當地的民眾來海選,結果可以肯定,一個也選不 上。‘海選’是社會上部分愛熱鬧的年輕人的短期遊戲,與藝術的高低基本上沒有關係。最有精神價值的作品,永遠面對着高貴的寂寞,雖然寂寞,卻能構成夜 醒之人的精神嚮往,如黑海的燈、遠山的塔。”“不管在哪個時代、哪個國家,文化藝術一旦受控於民粹主義,很快就會從驚人的熱鬧走向驚人的'低谷,然後走向驚 人的荒涼。”

我們的能力有限,但我們有“不忍之心”,看到目前藝術圈裏的喧鬧,我們要積極行動起來,堅持冷峻的理性。我們要思考,中國的文化和藝術在當代該如何走,走向何處?現在一切都説現代化,中國繪畫有現代化嗎?怎樣才是中國繪畫的現代化?老祖宗告訴我們,繼承和發揚是文化藝術生命之源,那要繼承些什 麼,發揚些什麼?這個現代化,應該是具有我們這個民族特色的現代化,是強調民族文化獨立自主的現代化,而不是別樣的現代化。

中國繪畫脱胎孕育於哲學與詩,西畫的源泉則在於宗教與科學,兩者天淵有別。我們的現代化,應該立足於以傳統文化為基礎,吸收世界其他文化的一切優長,從而融會、創造現代的中國文化和藝術。沒有傳統的現代化,或者説割裂傳統的現代化,是完全的“西化”。沒有詩文浸染的繪畫,算不上真正的中國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