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愛好

安全生產知識

愛好2.73W

安全生產不僅是企業常抓不懈的主題,更是直接關係到咱們職工生命安全和切身利益的大事。沒有安全,再豐厚的物質也會變得一文不值。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了關於安全生產知識,希望大家喜歡。

安全生產知識

安全生產知識

1.什麼是安全?

答:安全是指沒有受到威脅、沒有危險、危害、損失。人類的整體與生存環境資源的和諧相處,互相不傷害,不存在危險、危害的隱患, 是免除了不可接受的損害風險的狀態。安全是在人類生產過程中,將系統的運行狀態對人類的生命、財產、環境可能產生的損害控制在人類能接受水平以下的狀態。

2.什麼叫事故?

答:事故是指人們在有目的地進行生產勞動中突然發生意外事件,迫使生產暫時停止或人員受到傷害。事故是生產實踐異常的突變。

3.什麼是勞動保護?

答:勞動保護是指根據國家法律、法規,依靠技術進步和科學管理,採取組織措施和技術措施,消除危及人身安全健康的不良條件和行為,防止事故和職業病,保護勞動者在勞動過程中的安全與健康,其內容包括:勞動安全、勞動衞生、女工保護、未成年工保護、工作時間與休假制度。

4.什麼叫把三違?

答:違章指揮、違章操作、違反勞動紀律。

5.什麼叫四不傷害原則?

答:不傷害自己、不傷害別人、不被他人傷害、保護他人不受傷害。

6.什麼叫四不放過原則?

答:對事故原因沒有查清不放過,事故責任者沒有嚴肅處理不放過,事故責任者與應受教育者沒有受到教育不放過,防範措施沒有落實不放過。

7.事故傷害程度分為?

答:輕傷、重傷、死亡。

8.什麼叫輕傷?

答:輕傷是指造成職工肢體傷殘,或某些器官功能性或器質性輕度損傷,表現為勞動能力輕度或暫時喪失的傷害。一般指受傷職工歇工在一個工作日以上,但夠不上重傷者。

9.什麼叫重傷?

答:重傷是指造成職工肢體殘缺或規範、聽覺等器官受到嚴重損傷一般能引起人體長期存在功能障礙,或勞動能力有重大損失的傷害,重傷失能損失超過105個工日。

10.什麼叫責任事故?

答:是指因有關人員的過失而造成的事故。

11.什麼叫非責任事故?

答:是指由於自然界的因素而造成不可抗拒的事故的事故,或由於當前科學技術條件的限制而發生的難以預料的事故。

12.什麼叫破壞事故?

答:是指為達到一定目的而蓄意製造的事故。

13.企業職工在勞動過程中因病導致傷亡,能否按工傷事故處理?

答:過程中因病導致傷亡,經縣級以上醫院診斷和勞動部門的調查,確認系職工本人疾病造成的,不按職工傷亡事故處理。

14.我國目前的安全管理體制是什麼?

答:企業全面負責、行業管理、國家監察、羣眾監督,勞動者遵章守紀。

15.發生工傷事故的應急原則是?

答:搶救傷員,保護事故現場,迅速報告有關部門。

16.各類安全生產製度的核心是?

答:安全生產責任制。

17.安全檢查是?

答:發現和消除不安全因素的重要環節。

18.不安全狀態是指?

答:導致事故發生的物質條件。

19.企業安全生產教育的任務是什麼?

答:是努力提高職工隊伍的安全素質,提高廣大職工對安全生產重要性的認識,增強安全生產責任感,提高廣大職工遵守規章制度和勞動紀律的自覺性,增強對安全生產的法制觀念,提高廣大職工的安全技術知識水平、熟練掌握安全技術要求處理事故的能力。

20.班組安全教育的內容是什麼?

答:(1)瞭解崗位的任務和作用、生產特點、生產設備、安全裝置。

(2)瞭解崗位安全規章制度、安全操作規程。

(3)瞭解崗位個防護用品、用具、工具的具體使用方法。

(4)瞭解崗位發生過的事故和教訓。

21.什麼叫保護接地、接零?

答:保護接地是為了防止因絕緣損壞而遭受觸電的危險,把在故障情況下可能呈現危險的對地電壓的金屬部分同大地緊密地連接起來,稱為保護性接地。接零是將帶電部分相絕緣的電氣設備的金屬部分外殼或構架與中性點直接接地系統中的零線相連接。

22.臨時電線的架設要求?

答:(1)離地高度,室內不小於2.5米,室外不小於3米,跨越公路不小於5米。

(2)電線的絕緣必須良好。

(3)電線不得接觸易燃易爆高温潮濕的管道、設備。

(4)電線留頭要用絕緣膠布包紮好或臨時配電插座盤。

23.什麼叫閃點?什麼叫燃點?

答:凡是易燃液體和可燃液體的蒸氣,遇到明火能引起閃燃現象,這時的温度值就叫閃點。物質在開始着火時的温度叫燃點。

24.電氣線路發生火災的主要原因是什麼?

答:(1)線間短路;

(2)保險器安裝不合適;

(3)過負荷;

(4)接點或連接處接觸不良電阻過大,導線發熱。

25.機械傷人的原因有哪些?

答:(1)機械設備不符合安全要求;

(2)使用過程中防護不周,無防護設施;

(3)安全操作規定不完善和安全教育不夠。

26.施工現場電氣發生火情時,應如何處理?

答:應先切斷電源,使用砂土,二氧化碳,“1211”或乾粉滅火器滅火,不得用水和泡沫滅火器進行。

27.火災分為幾大類?

答:A、B、C、D四類。

(1)A類火災:指固體物質火災。這種物質往往具有有機物性質,一般在燃燒時能產生灼熱的餘燼。如木材、棉、毛、麻、紙張火災等。

(2)B類火災:指液體火災和可熔化的固體火災。如汽油、煤油、原油、甲醇、乙醇、瀝青、石蠟火災等。

(3)C類火災:指氣體火災。如煤氣、天然氣、甲烷、乙烷、丙烷、氫氣火災等。

(4)D類火災:指金屬火災。指鉀、鈉、鎂、鈦、鋯、鋰、鋁鎂合金火災等。

28.《中華人民共和國安全生產法》實施時間?

答:《中華人民共和國安全生產法》於2002年6月9日公佈,2002年11月1日施行。2014年8月31日第十二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十次會議通過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於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安全生產法》的決定,自2014年12月1日起施行。

29.職業病防治工作方針?

答:職業病防治工作堅持預防為主、防治結合,實行分類管理、綜合治理。

30.對於工傷事故中停止呼吸和心跳的傷員,在多長時間內搶救成功率極高。

答:5分鐘內。

31.建築物起火滅火的最好時機是?

答:建築物起火的5~7分鐘內是滅火的最好時機,超過這個時間,就要設法逃離火災現場。

32.用人單位強令勞動者違章冒險作業,發生重大傷亡事故,造成嚴重後果的,對誰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答:責任人。

33.致死電流是多少毫安?

答:人體允許通過的安全電流,男性為9毫安,女性為6毫安。電流為50毫安時,將危及人的生命,稱為致死電流。

34.全國消防宣傳日是哪天?

答:11月9日。

35.安全色分類及其含義?

答:紅色:禁止標誌。

藍色:指令標誌。

黃色:警戒標誌。

綠色:提示標誌。

安全生產基本知識

一、安全生產、安全生產管理

(一)安全生產

安全生產是為了使生產過程在符合物質條件和工作秩序下進行,防止發生人身傷亡和財產損失等生產事故,消除或控制危險、有害因素,保障人身安全與健康、設備和設施免受損壞、環境免遭破壞的總稱。

(二)安全生產管理

安全生產管理是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安全科學的一個分支。所謂安全生產管理,就是針對人們生產過程的安全問題,運用有效的資源,發揮人們的智慧,通過人們的努力,進行有關決策、計劃、組織和控制等活動,實現生產過程中人與機器設備、物料、環境的和諧,達到安全生產的目標。

安全生產管理的目標是,減少和控制危害,減少和控制事故,儘量避免生產過程中由於事故所造成的人身傷害、財產損失、環境污染以及其他損失。安全生產管理包括安全生產法制管理、行政管理、監督檢查、工藝技術管理、設備設施管理、作業環境和條件管理等。

安全生產管理的基本對象是企業的員工,涉及到企業中的所有人員、設備設施、物料、環境、財務、信息等各個方面。安全生產管理的內容包括:安全生產管理機構和安全生產管理人員、安全生產責任制、安全生產管理規章制度、安全生產策劃、安全培訓教育、安全生產檔案等。

二、事故、事故隱患、危險、危險源與重大危險源

(一)事故

《現代漢講詞典》對“事故”的解釋是:多指生產、工作上發生的意外損失或災禍。

在國際勞工組織制定的一些指導性文件,如《職業事故和職業病記錄與通報實用規程》中,將職業事故定義為:“由工作引起或者在工作過程中發生的事件,並導致致命或非致命的職業傷害。”我國事故的分類方法有多種。

按照導致事故發生的原因,根據《企業職工傷亡事故分類標準》(GB6441-1986),將工傷事故分為20 類,分別為物體打擊、車輛傷害、機械傷害、起重傷害、觸電、淹溺、灼燙、火災、高處墜落、坍塌、冒頂片幫、透水、放炮、瓦斯爆炸、火藥爆炸、鍋爐爆炸、容器爆炸、其他爆炸、中毒和窒息及其他傷害等。《生產安全事故報告和調查處理條例》(國務院令第493 號)將“生產安全事故”定義為:生產經營活動中發生的造成人身傷廣或者直接經濟損失的事件。根據生產安全事故造成的人員傷亡或者直接經濟損失,事故一般分為以下等級:

1.特別重大事故,足指造成30 人以上死產,或者100 人以上重傷(包括急性工業中毒,下同),或者l 億元以上直接經濟損失的事故;

2.重大事故,是指造成10 人以上30 人以下死廣,或者50 人以上100 人以下重傷,或者5 000萬元以上l 億元以下直接經濟損失的事故;

3.較大事故,是指造成3 人以上10 人以下死亡,或者10 人以上50 人以下重傷,或者l 000 萬元以上5 000 萬元以下直接經濟損失的事故;

4.一般事故,是指造成3 人以下死亡,或者10 人以下重傷,或者1000 萬元以下直接經濟損失的事故。

(二)事故隱患

國家安全生產監督管理總局頒佈的第16 號令《安全生產事故隱患排查治理暫行規定》,將“安全生產事故隱患”定義為:“生產經營單位違反安全生產法律、法規、規章、標準、規程和安全生產管理制度的規定,或者因其他因素在生產經營活動中存在可能導致事故發生的物的危險狀態、人的不安全行為和管理上的缺陷。”

事故隱患分為一般事故隱患和重大事故隱患。一般事故隱患是指危害和整改難度較小,發現後能夠立即整改排除的隱患。重大事故隱患是指危害和整改難度較大,應當全部或者局部停產停業,並經過一定時間整改治理方能排除的隱患,或者因外部因素影響致使生產經營單位自身難以排除的隱患。

(五)危險源

從安全生產角度,危險源是指可能造成人員傷害、疾病、財產損失、作業環境破壞或其他損失的根源或狀態。

根據危險源在事故發生、發展中的作用,一般把危險源劃分為兩大類,即第一類危險源和第二類危險源。

第一類危險源是指生產過程中存在的,可能發生意外釋放的能量,包括生產過程中各種能量源、能量載體或危險物質。第一類危險源決定了事故後果的嚴重程度,它具有的能量越多,發生事故後果越嚴重。

第二類危險源是指導致能量或危險物質約束或限制措施破壞或失效的各種因素。廣義上包括物的故障、人的失誤、環境不良以及管理缺陷等因素。第二類危險源決定了事故發生的可能性,它出現越頻繁,發生事故的可能性越大。

安全生產基本常識

安全生產檢查與隱患排查治理

一、安全生產檢查

安全生產檢查是生產經營單位安全生產管理的重要內容,其工作重點是辨識安全生產管理工作存在的漏洞和死角,檢查生產現場安全防護設施、作業環境是否存在不安全狀態,現場作業人員的行為是否符合安全規範,以及設備、系統運行狀況是否符合現場規程的要求等。通過安全檢查,不斷堵塞管理漏洞,改善勞動作業環境,規範作業人員的行為,保證設備系統的安全、可靠運行,實現安全生產的目的。

(一)安全生產檢查的類型

安全生產檢查分類方法有很多,習慣上分為以下六種類型。

1.定期安全生產檢查

定期安全生產檢查一般是通過有計劃、有組織、有目的的形式來實現,一般由生產經營單位統一組織實施。檢查週期的確定,應根據生產經營單位的規模、性質以及地區氣候、地理環境等確定。定期安全檢查一般具有組織規模大、檢查範圍廣、有深度,能及時發現並解決問題等特點。定期安全檢查一般和重大危險源評估、現狀安全評價等工作結合開展。

2.經常性安全生產檢查

經常性安全生產檢查是由生產經營單位的安全生產管理部門、車間、班組或崗位組織進行的日常檢查。一般來講,包括交接班檢查、班中檢查、特殊檢查等幾種形式。

交接班檢查是指在交接班前,崗位人員對崗位作業環境、管轄的設備及系統安全運行狀況進行檢查,交班人員要向接班人員説清楚,接班人員根據自己檢查的情況和交班人員的交代,做好工作中可能發生問題及應急處置措施的預想。

班中檢查包括崗位作業人雖在工作過程中的安全檢查,以及生產經營單位領導、安全生產管理部門和車間班組的領導或安全監督人員對作業情況的巡視或抽查等。

特殊檢查是針對設備、系統存在的異常情況,所採取的加強監視運行的措施。一般來講,措施由工程技術人員制定,崗位作業人員執行。

交接班檢查和班中崗位的自行檢查,一般應制定檢查路線、檢查項目、檢查標準,並設置專用的檢查記錄本。崗位經常性檢查發現的問題記錄在記錄本上,並及時通過信息系統和電話逐級上報。一般來講,對危及人身和設備安全的情況,崗位作業人員應根據操作規程、應急處置措施的規定,及時採取緊急處置措施,不需請示,處置後則立即彙報。有些生產經營單位如化工單位等習慣做法是,崗位作業人員發現危及人身、設備安全的情況,只需緊急報告,而不要求就地處置。

3.季節性及節假日前後安全生產檢查

由生產經營單位統一組織,檢查內容和範圍則根據季節變化,按事故發生的規律對易發的潛在危險,突出重點進行檢查。如冬季防凍保温、防火、防煤氣中毒,夏季防暑降温、防汛、防雷電等檢查。由於節假日(特別是重大節日,如元旦、春節、勞動節、國慶節)前後容易發生事故。因而應在節假日前後進行有針對性的安全檢查。

4.專業(項)安全生產檢查

專業(項)安全生產檢查是對某個專業(項)問題或在施工(生產)中存在的普遍性安全問題進行的單項定性或定量檢查。如對危險性較大的在用設備、設施,作業場所環境條件的管理性或監督性定量檢測檢驗則屬專業 (項)安全檢查。專業(項)檢查具有較強的針對性和專業要求,用於檢查難度較大的項目。

5.綜合性安全生產檢查

綜合性安全生產檢查一般是由上級主管部門或地方政府負有安全生產監督管理職責的部門,組織對生產單位進行的安全檢查。

6.職工代表不定期對安全生產的巡查

根據《工會法》及《安全生產法》的有關規定,生產經營單位的工會應定期或不定期組織職工代表進行安全檢查。重點查國家安全生產方針、法規的貫徹執行情況,各級人員安全生產責任制和規章制度的落實情況,從業人員安全生產權利的保障情況,生產現場的安全狀況等。

(二) 安全生產檢查的內客

安全生產檢查的內容包括:軟件系統和硬件系統。

軟件系統主要是查思想、查意識、查制度、查管理、查事故處理、查隱患、查整改。

硬件系統主要是查生產設備、查輔助設施、查安全設施、查作業環境。

安全生產檢查具體內容應本着突出重點的原則進行確定。對於危險性大、易發事故、事故危害大的生產系統、部位、裝置、設備等應加強檢查。

(三)安全生產檢查的方法

1.常規檢查

常規檢查是常見的一種檢查方法。通常是由安全管理人員作為檢查工作的主體,到作業場所現場,通過感觀或輔助一定的簡單工具、儀表等,對作業人員的行為、作業場所的環境條件、生產設備設施等進行的定性檢查。安全檢查人員通過這一手段,及時發現現場存在的不安全隱患並採取措施予以消除,糾正施工人員的不安全行為。

常規檢查主要依靠安全檢查人員的經驗和能力,檢查的結果直接受安全檢查人員個人素質的影響。

2.安全檢查表法

為使安全檢查工作更加規範,將個人的行為對檢查結果的影響減少到最小,常採用安全檢查表法。

安全檢查表一般由工作小組討論制定。安全檢查表一般包括檢查項目、檢查內容、檢查標準、檢查結果及評價等內容。

編制安全檢查表應依據國家有關法律法規,生產經營單位現行有效的的有關標準、規程、管理制度,有關事故教訓,生產經營單位安全管理文化、理念,反事故技術措施和安全措施計劃,季節性、地理、氣候特點等等。我國許多行業都編制並實施了適合行業特點的安全檢查標準,如建築、電力、機械、煤炭等。

3.儀器檢查及數據分析法

有些生產經營單位的設備、系統運行數據具有在線監視和記錄的系統設計,對設備、系統的運行狀況可通過對數據的變化趨勢進行分析得出結論。對沒有在線數據檢測系統的機器、設備、系統,只能通過儀器檢查法來進行定量化的檢驗與測量。

(四) 安全生產檢查的.工作程序

1.安全檢查準備

(1)確定檢查對象、目的、任務。

(2)查閲、掌握有關法規、標準、規程的要求。

(3)瞭解檢查對象的工藝流程、生產情況、可能出現危險和危害的情況。

(4)制定檢查計劃,安排檢查內容、方法、步驟。

(5)編寫安全檢查表或檢查提綱。

(6)準備必要的檢測工具、儀器、書寫表格或記錄本。

(7)挑選和訓練檢查人員並進行必要的分工等。

2.實施安全檢查

實施安全檢查就是通過訪談、查閲文件和記錄、現場觀察、儀器測量的方式獲取信息。

(1)訪談。通過與有關人員談話來檢查安全意識和規章制度執行情況等。

(2)查閲文件和記錄。檢查設計文件、作業規程、安全措施、責任制度、操作規程等是否齊全,是否有效;查閲相應記錄,判斷上述文件是否被執行。

(3)現場觀察。對作業現場的生產設備、安全防護設施、作業環境、人員操作等進行觀察。尋找不安全因素、事故隱患、事故徵兆等。

(4)儀器測量。利用一定的檢測檢驗儀器設備,對在用的設施、設備、器材狀況及作業環境條件等進行測量,以發現隱患。

3.綜合分析

經現場檢查和數據分析後,檢查人員應對檢查情況進行綜合分析,提出檢查的結論和意見。一般來講,生產經營單位自行組織的各類安全檢查,應有安全管理部門會同有關部門對檢查結果進行綜合分析;上級主管部門或地方政府負有安全生產監督管理職責的部門組織的安全檢查,統一研究得出檢查意見或結論。

(五)提出整政要求

針對檢查發現的問題,應根據問題性質的不同,提出立即整改、限期整改等措施要求。生產經營單位自行組織的安全檢查,由安全管理部門會同有關部門,共同制定整改措施計劃並組織實施。上級主管部門或地方政府負有安全生產監督管理職責的部門組織的安全檢查,檢查組應提出書面的整改要求,生產經營單位制定整改措施計劃。

(六)整改落實

對安全檢查發現的問題和隱患,生產經營單位應從管理的高度,舉一反三,制定整改計劃並積極落實整改。

(七)信息反饋及持續改進

生產經營單位自行組織的安全檢查,在整改措施計劃完成後,安全管理部門應組織有關人員進行驗收。對於上級主管部門或地方政府負有安全生產監督管理職責的部門組織的安全檢查,在整改措施完成後,應及時上報整或完成情況,申請複查或驗收。

對安全檢查中經常發現的問題或反覆發現的問題,生產經營單位應從規章制度的健全和完善、從業人員的安全教育培訓、設備系統的更新改造、加強現場檢查和監督等環節入手,做到持續改進,不斷提高安全生產管理水平,防範生產安全事故的發生。

二、隱患排查治理

事故隱患分為一般事故隱患和重大事故隱患。一般事故隱患,是指危害和整改難度較小,發現後能夠立即整改排除的隱患。重大事故隱患,是指危害和整改難度較大,應當全部或者局部停產停業,並經過一定時間整改治理方能排除的隱患。或者因外部因素影響致使生產經營單位自身難以排除的隱患。

(二)生產經營單位的主要職責

(1)生產經營單位應當依照法律、法規、規章、標準和規程的要求從事生產經營活動。嚴禁非法從事生產經營活動。

(2)生產經營單位是事故隱患排查、治理和防控的責任主體。

(3)生產經營單位應當建立健全事故隱患排查治理和建檔監控等制度,逐級建立並落實從主要負責人到每個從業人員的隱患排查治理和監控責任制。

(4)生產經營單位應當保證事故隱患排查治理所需的資金,建立資金使用專項制度。

(5)生產經營單位應當定期組織安全生產管理人員、工程技術人員和其他相關人員排查本單位的事故隱患。對排查出的事故隱患,應當按照事故隱患的等級進行登記,建立事故隱患信息檔案,並按照職責分工實施監控治理。

(6)生產經營單位應當建立事故隱患報告和舉報獎勵制度,鼓勵、發動職工發現和排除事故隱患,鼓勵社會公眾舉報。對發現、排除和舉報事故隱患的有功人員,應當給予物質獎勵和表彰。

(7)生產經營單位將生產經營項目、場所、設備發包、出租的,應當與承包、承租單位簽訂安全生產管理協議,並在協議中明確雙方對事故隱患排查、治理和防控的管理職責。生產經營單位對承包、承租單位的事故隱患排查治理負有統一協調和監督管理的職責。

(8)安全監管監察部門和有關部門的監督檢查人員依法履行事故隱患監督檢查職責時,生產經營單位應當積極配合,不得拒絕和阻撓。

(9)生產經營單位應當每季、每年對本單位事故隱患排查治理情況進行統計分析,並分別於下一季度15 日前和下一年1 月31 日前向安全監管監察部門和有關部門報送書面統計分析表。統計分析表應當由生產經營單位主要負責人簽字。

對於重大事故隱患,生產經營單位除依照上述要求報送外,還應當及時向安全監管監察部門和有關部門報告。重大事故隱患報告內容應當包括;

1)隱患的現狀及其產生原因。

2)隱患的危害程度和整改難易程度分析。

3)隱患的治理方案。

(10)對於一般事故隱患,由生產經營單位(車間、分廠、區隊等)負責人或者有關人員立即組織整改。

對於重大事故隱患,由生產經營單位主要負責人組織制定並實施事故隱患治理方案。重大事故隱患治理方案應當包括以下內容:治理的目標和任務;採取的方法和措施;經費和物資的落實;負責治理的機構和人員;治理的時限和要求;安全措施和應急預案。

(11)生產經營單位在事故隱患治理過程中,應當採取相應的安全防範措施,防止事故發生。事故隱患排除前或者排除過程中無法保證安全的,應當從危險區域內撤出作業人員。並疏散可能危及的其他人員,設置警戒標誌,暫時停產停業或者停止使用;對暫時難以停產或者停止使用的相關生產儲存裝置、設施、設備,應當加強維護和保養,防止事故發生。

(12)生產經營單位應當加強對自然災害的預防。對於因自然災害可能導致事故災難的隱患,應當按照有關法律、法規、標準和《安全生產事故隱患排查治理暫行規定》的要求排查治理,採取可靠的預防措施,制定應急預案。在接到有關自然災害預報時。應當及時向下屬單位發出預警通知;發生自然災害可能危及生產經營單位和人員安全的情況時,應當採取撤離人員、停止作業、加強監測等安全措施,並及時向當地人民政府及其有關部門報告。

(13)地方人民政府或者安全監管監察部門及有關部門掛牌督辦並責令全部或者局部停產停業治理的重大事故隱患,治理工作結束後,有條件的生產經營單位應當組織本單位的技術人員和專家對重大事故隱患的治理情況進行評估;其他生產經營單位應當委託具備相應資質的安全評價機構對重大事故隱患的治理情況進行評估。

經治理後符合安全生產條件的,生產經營單位應當向安全監管監察部門和有關部門提出恢復生產的書面申請,經安全監管監察部門和有關部門審查同意後,方可恢復生產經營。申請報告應當包括治理方案的內容、項目和安全評價機構出具的評價報告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