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愛好

毛筆楷書書法作品欣賞圖片

愛好2.72W

楷書是毛筆書法的入門字體之一,形成於東漢末年,一直都是我們的常用字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毛筆楷書書法作品欣賞圖片,希望大家能喜歡!

毛筆楷書書法作品欣賞圖片

毛筆楷書書法作品欣賞圖片

毛筆楷書書法作品欣賞圖片1

毛筆楷書書法作品欣賞圖片 第2張

毛筆楷書書法作品欣賞圖片2

毛筆楷書書法作品欣賞圖片 第3張

毛筆楷書書法作品欣賞圖片3

毛筆楷書書法作品欣賞圖片 第4張

毛筆楷書書法作品欣賞圖片4

毛筆楷書書法作品欣賞圖片 第5張

毛筆楷書書法作品欣賞圖片5

小楷用墨的注意事項

氣韻的生動,本於筆法,而成於墨法,有筆的輕重徐疾,不但可以產生韻律的變化,同時也可以產生用墨濃淡枯潤的變化,但這種變化,對於楷書,特別是小楷來説,是微乎其微的,這不像行草那樣強烈,那樣震撼人心。

一般地説,小楷用墨宜濃一些,不宜太淡,太淡則傷神采,試觀古人作小楷,無有不用濃墨者,特別是唐人寫經,墨色如漆,神采煥發,雖經數百年,仍猶如初脱手光景。

用濃墨之法,不宜墨汁,當取上等油煙,墨之精品,在硯上重按輕推,不徐不疾,作順時針方向推磨,清水注入硯池也不宜一下子倒得太多,邊注邊磨,墨公的濃淡以濃而不滯筆毫為度,磨墨宜貪,故硯池要深,可以蓄墨,墨色要細,故硯面要細,可以發墨,墨磨好後,不必馬上蘸墨作書,當稍候片刻,使其墨滓下沉,然後取浮溢在上面的一層晶瑩細膩的墨汁用之,所謂磨墨須奢,用墨須儉。自然精氣結綴,墨光浮溢,墨色黝瑩,湛湛然如小兒目睛,則雖存數百年而墨色不變,這種用墨方法,非多見古人真跡,是很難體味的,寫好後,硯池要洗滌,以備明日再用,最好不要用宿墨。

  基本信息

楷書也叫正楷、真書、正書。從程邈創立的隸書逐漸演變而來,更趨簡化,橫平豎直。《辭海》解釋説它“形體方正,筆畫平直,可作楷模。”故名楷書。始於漢末,通行至現代,長盛不衰。

楷書的產生,緊扣漢隸的規矩法度,而追求形體美的進一步發展,漢末、三國時期,漢字的書寫逐漸變波、磔而為撇、捺、且有了“側”(點)、“掠”(長撇)、“啄”(短撇)、“提”(直鈎)等筆畫,使結構上更趨嚴整。如《武威醫簡》、《居延漢簡》等。楷書的特點在於規矩整齊,是字體中的楷模,所以稱為楷書,一直沿用至現代。

楷書有楷模的意思,張懷瓘《書斷》中已先談到過。六朝人仍習慣地用着它,例如羊欣《採》文,王僧虔《論書·韋誕傳》中雲:“誕字仲將,京兆人,善楷書。”那是“八分楷法”的簡稱。到北宋才以之代替了正書之名,其內容顯然和古稱是不一樣的,名異實同和名同實異之例,大概有以上這些。

楷書是我國封建社會南北魏到晉唐最為流行的一種書體。在楷書產生之前,我國的.書法已產生了大篆、小篆和隸書三種書體。大篆是相對小篆而言的,一般把小篆以前所有的古文字統稱為大篆,包括甲骨文、金文和戰國時期除秦國之外的六國文字。小篆是秦統一中國之後通行的文字,它是以秦國的文字為基礎,參照其他諸侯國文字,為便於書寫而刪繁就簡、規範統一的,這是中國書法史上最初的規範化書體。

隸書是繼小篆之後出現的又一代表性書體,它是在小篆的基礎上產生的。隸書的產生是漢字的一次大革命,其意義不僅在於漢字從此走向了符號化,更重要的是它改變了漢字的書寫方式和審美趨向,從而為楷書書法藝術的產生奠定了基礎,並進而為中國書法藝術的發展和繁榮開闢廣闊的天地。而引碑入草開創者、北京大學教授李志敏認為秦始皇統一六國文字,對當時的社會進步有積極意義,但未必有利於書法藝術的發展。

於是在秦漢年間千姿百態的書法園地中,就直接孕育出了楷書(當時稱為隸書,即輔佐小篆,書寫更快捷)書法藝術。遵循其規律,將中國楷書的發展史分為四個時期:即楷書的萌芽期——秦漢,楷書發展期——魏、晉、南北朝,楷書繁榮期——隋、唐、五代,楷書守成期——宋、元、明、清。

宋宣和書譜:“漢初有王次仲者,始以隸字作楷書。”這裏的楷書實際上是指王次仲所創的八分書,而不是現代所謂的楷書。另據傳:“孔子墓上,子貢植的一株楷樹,枝幹挺直而不屈曲。”楷書本筆畫簡爽,必須如楷樹之枝幹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