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愛好

《國畫之美在乎與理遊離》的閲讀題及答案

愛好5.41K

(一)閲讀下面的文字,完成8—10題。(9分)

《國畫之美在乎與理遊離》的閲讀題及答案

國畫之美在乎與理遊離,這個對中國畫家非常重要。中國畫是詩意的,也就説,中國畫有詩的意味。能夠引起人們精神感發的繪畫,才有意味。

何為“遊離”?通過一個例子,讀者就能明白。鄭板橋擅長畫竹,他曾自述畫竹經過,“江館清秋,晨起看竹,煙光、日影、露氣,皆浮動於疏枝密葉之間。胸中勃勃,遂有畫意。其實,胸中之竹並不是眼中之竹也,因而磨墨展紙,落筆倏作變相,手中之竹,又不是胸中之竹也”,説的是早晨起來看竹,朦朧的霧氣、迷離的光線都浮動在或密或疏的竹葉之間,使他頓生畫竹的想法。但這心中成竹也不是眼中看到的竹子了,等到磨好墨、準備好紙筆,開始作畫時,筆下之竹又不是心中之竹了。

嚴羽在《滄浪詩話》裏講,詩有別趣,非關乎理,詩有它獨特的趣味,它和邏輯思維的理有不同。畫也是如此。中國畫是典型的重“神似”,比如徐渭畫葡萄,幾個葉子,瀟灑跌宕,然後畫幾個圈,告訴你這是葡萄。你一看,真是像葡萄,畫得妙極了。可是,你沒有食慾,它引起的是你對美的感悟與想象。中國畫追求的是意境。中國人畫畫提取的是客觀事物的精粹,而不是外形。所以,僅僅能夠引起人們食慾的繪畫,在中國人看來,可能不是太好的繪畫。

中國畫並不是完完全全脱離於理,又總是要與理有一定的關係。

《清明上河圖》就是一個典型。它畫了一千多人、幾十匹畜牲,還有無數的木船、推車、轎子,房屋樓閣也不少。神奇的是,每個人各有身份,各有神態,各有情節;房屋、橋樑等建築結構嚴謹,描繪一筆不苟;車、馬、船隻面面俱到,謹小而不失全貌,不失其勢。但是,它又不同於西方的寫實畫,它表現的是對現實的高度濃縮,整個畫面的構造充滿了詩情畫意,令人常看常新,百看不厭,回味無窮。而且,這不僅僅是一幅簡單的藝術作品,大家想一想,如果換在戰亂紛飛的五代十國時期,能畫出這樣栩栩如生的盛世景觀嗎?如果換在繁榮昌盛的羅馬帝國,能畫出這樣的意味無窮的濃濃詩意嗎?如果換在一位與世隔絕的畫家筆下,能畫出這樣的生機無限的`生活氣息嗎?當然都是不可能的。只有在那個時間、那個地點、那個環境,才能創造出那個特定歷史下流傳千古的藝術作品,這些歷史的、社會的、人文的、倫理的因素,就是遊離之外不能脱離的“理”。

中國畫不是生活的直接模仿和拷貝,而是經過千錘百煉的對生活的加工,對情感、心智的模仿和體現。就像鄭板橋筆下的竹子,“一枝一葉總關情”,那竹葉隨之擺動的蕭蕭之風,“疑是民間疾苦聲”,他心繫百姓的仁愛之心藉着寥寥幾筆竹葉躍然於紙上,你怎麼能夠説,這竹子僅僅是那在霧氣、光線籠罩下的竹子呢? 中國人向來重視情理結合,講求以理節情的平衡。這種人文性的心理滿足不僅僅構成了中國畫的基本要素,它本身往往也是一些藝術作品的創作靈感來源。近代著名畫家陳衡恪説,看文人畫要“不在畫裏考究藝術上功夫,必須在畫外看出許多文人之感想”。

8. 下列對鄭板橋“眼中之竹”“胸中之竹”“筆下之竹”的解説,不正確的一項是

A.“眼中之竹”指畫家觀察的自然之竹,“胸中之竹”指畫家勃發畫意的心中之竹,“筆下之竹”則指融入了畫家主觀創造的藝術之竹。

B.“眼中之竹”是畫家藝術創作的起點,“胸中之竹”是畫家創作中的審美過程,“筆下之竹”是畫家藝術修養的綜合展現。

C.“筆下之竹”是畫家的藝術創造,雖來自於“眼中之竹”“胸中之竹”,但卻並不等同於單純的自然之竹和畫家的心中之竹。

D.無論是“胸中之竹”還是“手下之竹”,都是畫家“眼中之竹”的昇華,是畫家經過審美品位、自然想象而創造的藝術作品。

9. 下列對文章內容的分析判斷,符合作者觀點的一項是

A.中國畫有詩的意味,畫面的構造往往充滿着詩情畫意,這是因為它所表現的是對現實的高度濃縮。

B.能引起人食慾的葡萄繪畫,在中國人看來未必是太好的畫作,其原因在於它完完全全脱離於理了。

C.能畫出《清明上河圖》這樣的傳世傑作,源於作者超越時空,融入了歷史的、社會的、倫理的因素。

D.中國畫重“神似”,講究對情感、心智的模仿和體現,這與中國人追求人文性的心理滿足密切相關。

10. 文中説“國畫之美在乎與理遊離”,又説中國畫“又總是要與理有一定的關係”。前後是否矛盾?為什麼?結合全文內容簡要回答。(3分)

試題答案:

8. D 9. D

10.“國畫之美在乎與理遊離”是説國畫講究的是有詩的意味,詩的別趣,它與邏輯思維的理不同;而“總是要與理有一定的關係”是説好的國畫總是具有社會、文化、倫理的因素,重視情理結合,講求以理節情的平衡。所以前後是不矛盾的。(3分,意思基本符合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