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工作報告

鄉鎮科普工作彙報

鎮茶葉協會是由在鎮地域內從事茶葉生產、加工、銷售、科研、教學、茶館、茶室、茶藝、茶文化及相關監督、管理的單位、部門和個人自願結成的地方性、非盈利性社會組織。現擁有會員164個(其中個人會員157個;單位會員7個),無公害茶葉生產基地面積8680畝,年產854噸。協會成立以來,堅持以市場為導向,以科技為依託,以農户為主體,以當地特色資源為基礎,致力於無公害、綠色茶葉生產加工技術的研究,積極開展新技術新品種的試驗示範,注重實用科技的推廣普及,加大科技服務和市場開拓,有效地推進當地茶葉產業向科學化、基地化、規模化、標準化、商品化的方向發展,為促進羣眾科技致富、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做了大量工作,得到了政府有關部門和廣大羣眾的好評。近年來,協會基地生產的產品在國內外名優茶評比中屢獲殊榮,獲國際金獎3項、國家特等獎(金獎)6項、國家一等獎4項,廣東省金獎2項,廣東省科技進步獎1項,廣東省農技推廣獎1項、市科技進步獎1項,市農技推廣獎2項,縣科技進步獎2項,縣農業技術推廣獎5項;產品通過質量認證,獲有機認證1個、綠色食品AA認證1個、廣東省無公害農產品認證1個,獲廣東省名牌農產品1個,中國名牌農產品1個,協會所在鎮是省級技術創新專業鎮(茶葉),協會多次獲“市科普工作先進單位”、“縣科普工作先進集體”稱號。我們主要抓好以下幾個方面工作:

鄉鎮科普工作彙報

一、抓自身建設,規範運作。

根據協會的性質和國家有關政策,協會制定完善《章程》、  《會員代表大會制度》、《理事會制度》、《財務制度》、《產品質量管理制度》等,對協會宗旨、職能、組織機構、會員的權利和義務、財務資產管理等進行了嚴格規定;及時選舉成立會員代表大會、理事會、監事會及經營管理機構;在運作過程中,嚴格執行協會章程及有關制度,做到一切依章依規進行;凡涉及協會的重大事項或重大決策,都由會員代表大會投票表決,從而確保了協會規範運作、健康發展。

二、抓新品種新技術的試驗示範,加快無公害茶葉生產技術的普及和推廣。

針對當地茶農管理粗放、製作技術不高、加工設備落後、產量低、質量差、競爭力不高、銷售難等情況,協會充分發揮自身優勢,以科技示範基地為切入點,以提高茶葉產品科技含量為突破口,積極開展科技攻關,試驗示範新技術新品種,主要是嶺頭單叢茶種植加工技術、綠色食品茶葉生產加工製作技術、紅茶加工製作技術、茶園機械化採修技術、茶葉測土配方施肥技術、機械化噴藥應用技術、台灣紅心桂花香、大烏葉、赤葉、黃金桂、奇蘭香、蜜蘭香嶺頭單叢茶等,在取得試驗成功的基礎上不斷總結,通過以點帶面,多渠道多形式地開展新技術新品種的推廣應用,有效地提高茶農科技素質、增加茶農收入,也大大促進當地

及全縣乃至全省全國茶葉產業的健康發展,經濟、社會、生態效益十分顯著。近年來,基地生產的嶺頭單叢茶在國內外名優茶評比中屢獲殊榮,分別獲第五屆國際名茶評比金獎、中國茶〃廣州(國際)採購年會暨第三屆全國名優荼評比金獎、中國(廣州)國際博覽會全國名優茶質量競賽金獎、首屆“國飲杯”一等獎、廣東省第六屆名優茶評比金獎。產品經檢測合格,獲有機食品認證、綠色食品AA認證、廣東省無公害農產品認證,獲廣東省、中國名牌農產品稱號,是廣東省健康農業科技示範基地、廣東省農業龍頭企業、中國茶葉行業百強、中國精製茶加工行業排頭兵企業。同時,為?縣創建國家無公害茶葉生產基地縣做出了應有貢獻。產品暢銷國內各大中城市,還銷往香港、日本、美國、台灣、東南亞等國家和地區,深受消費者的青睞,供不應求。

三、抓科技培訓,搭建科技普及平台,促進科普惠農

近年來,協會把科普惠農作為工作的重心,積極採取多種措施,靈活多樣地開展各種技術培訓,將無公害茶葉生產技術傳授給廣大農民。一是主動與華農大、市茶科所、縣科協、農業部門建立聯繫與合作,聘請農業專家為協會顧問,多形式地舉辦茶葉生產技術培訓班,培養農科實用技能人才,普及新技術,推廣新品種;去年,我們分別於5月份、8月份與華南農業大學農學院職業技能鑑定所聯合在我鎮舉辦了“評茶師認證培訓班”和“茶葉加工高級技工培訓班”,共培訓評茶師57名、高級茶葉加工

共64名。今年,我們又結合省實施“揚帆”計劃,聘請市茶研中心和縣農業局茶葉專家在?村舉辦茶葉安全生產技術培訓班,培訓茶農300多名。二是充分利用示範基地及科普設施,組織農户現場參觀,學習生產加工技能,有針對性的開展技術指導和技術服務,及時解決生產技術難題;三是開展以科技示範户、茶葉生產經營大户、致富帶頭人的強化培訓,幫助他們不斷更新經營理念,提高會員的生產水平,並建立會員聯繫制度,定期召開倒會,加強技術與信息交流,互相服務,拓展產業空間。四是定期印發《農科簡訊》、出科普宣傳欄,內容主要為產業政策、科技信息、市場信息、生產技術、良種介紹等;五是積極參加各級舉辦的名優茶質量評比會、博覽會、研討會、學術交流會等,及時交流科技成果,互相學習,共同發展。

《鄉鎮科普工作彙報》全文內容當前網頁未完全顯示,剩餘內容請訪問下一頁查看。

為帶動更多茶農走科技致富之路,協會推行“協會+公司+基地+農户”經營模式,實施“造血型”幫扶,與周邊的茶農簽訂協議,由協會向茶農提供種苗、農資、技術指導、加工設備、負責回收成品茶等方式,帶動2860多户茶農推行科學種茶,發展茶葉生產3.8萬畝,户年均增加收入3.5萬元以上。在基地的帶動下,很多農户擺脱貧困,正朝着科技致富的方向發展。     幾年來,共召開或參與學術交流、研討會12場次,舉辦農科知識培訓班125期,培訓14896人次;開展科普講座66期,聽講7295人次,開展技術指導206場次,出牆報168期,印發

技術資料34286份,製作VCD光盤2860張,播放VCD光盤220場次,接受技術諮詢近50000人次。

四、抓科技示範基地和科普設施建設,促進科普工作順利開展

幾年來,協會積極籌措資金,完善農業生產和科普設施建設,一是不斷完善科技示範基地的道路、水利、生產加工檢測包裝等設施建設,改善基地的生產條件,提高基地的生產能力;二是完善科普辦公室、培訓多功能室、科普服務室、科普宣傳室,配臵電腦、電視機、DVD、培訓桌椅等培訓設施,為科普工作正常開展提供物質保證;三是加大科技投入,嚴格按照茶葉質量標準,全面實施規範化、科學化、標準化生產加工,在生產過程中,做到“四”統一:統一採購供應農資、統一技術標準、統一生產管理、統一銷售產品,從而確保產品質量安全。協會基地生產的'產品經權威部門檢測,全部合格,產品暢銷國內大中城市,深受國內外消費者的喜愛和歡迎。到目前為止,協會已擁有無公害茶葉生產基地面積8680畝,年可產符合標準的茶葉產品達854噸,產品經檢測合格,獲有機食品認證、綠色食品AA認證、廣東省無公害農產品認證,獲中國名牌農產品稱號。

五、抓產品流通,開拓國內外市場

協會成立以來,始終把促進產品流通作為一件主要任務來抓,一是通過報紙、雜誌、互聯網、建立產品展廳、組織專家鑑

定、組織參加產品評比會、展銷會、博覽會等形式,大力宣傳當地特色茶葉產品,提高產品知名度和市場影響力。二是通過在國內大中城市開設銷售網點、開設網上商場、積極與大中型產品銷售企業合作等多種形式拓寬產品銷售渠道,及時組織銷售會員或農民羣眾生產的農產品,開拓同內外市場,促進產品流通,切實解決產品銷售難問題,增加羣眾收入。

五、今後計劃。

一是進一步完善協會科技示範基地和科普設施建設,切實提高生產和科技普及的能力。

二是繼續開展科技創新,研究開發新產品,提高產品科技競爭力;改進產品包裝,健全營銷網絡,開拓更多國內外市場。     三是繼續加強與華農大、茶科所及農業科技部門的聯繫與合作,致力於科技成果的推廣應用,促進茶葉產業持續健康發展。     四是進一步發揮協會的優勢,多形式多渠道地組織開展科技知識培訓、科普宣傳、科技下鄉、技術指導、技術諮詢等工作。

2015年3月27日

鄉鎮科普工作彙報 [篇2]

***村位於漢濱區***鎮集鎮以東,安康城區以西11公里處,316國道橫穿東西,地勢平坦,交通便利,農業基礎較好。全村轄6個村民小組,872人,耕地面積430畝。***村有投資6000萬元的秦東魔芋食品有限公司和投資1500萬元的長壽醫藥飲片廠。

我們村科普工作在上級有關部門的指導下,以提高科普創新為重點,以“發展經濟、科教興村”為戰略,通過大力普及科學知識、弘揚科學精神、傳播科學思想、倡導科學方法、紮實推進全村的經濟和社會事業健康和諧發展。

我們的主要做法:

一、 建立健全科普組織網絡

村成立了科普領導小組,由村黨支部書記任組長,村民委員會委員任副組長,配備專人負責科普日常工作,其他幹部為組員的科普示範村創建領導小組(村民小組組長6名),建立科普學校,科普志願者隊伍等組織網絡,責任到人、分工明確。

二、 積極營造創建氛圍

認真學習貫徹《中華人民共和國科學技術普及法》,把加快科技發展作為一項重要內容,列入工作議事日程,納入精神文明建設總體規劃。領導小組成員專題召開科技、科普

工作會議5次,制訂創建科普示範村工作計劃,落實目標任務,經常開展科普宣傳教育活動,形成支部書記親自抓,有關人員配合抓的良好局面。村兩會班子人員都有農民技術職稱。

三、 加強陣地設施建設

為紮實有效地搞好科普普及活動,我們立足於宣傳、教育、服務三個環節,加強科普陣地建設,多渠道、多形式、多層次、全方位地開展科普創建活動。我們村有603平方米的綜合服務中心和佔地4.2畝的體育運動中心,科普閲覽室40平方米、圖書8000餘冊,其中科普書200餘冊,配備電視機、 VCD、音響、高音喇叭等,並對宣傳內容定期更換,制訂相關制度並張貼上牆。

《鄉鎮科普工作彙報》全文內容當前網頁未完全顯示,剩餘內容請訪問下一頁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