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工作報告

《我用殘損的手掌》的疑難問題解析

1、這首詩前後兩部分的感情色彩和描寫手法明顯不同,結合原詩具體分析一下。

《我用殘損的手掌》的疑難問題解析

從感情色彩上説,前半部分是消極的、冷色調的,後半部分是積極的、暖色調的。前後兩部分形成明顯的對比。

前半部分,是作者想像着用手掌觸摸地圖上的淪陷區,這裏只有“灰燼”“血和泥”,一片淒涼景象。風景如畫的“家鄉”,如今被侵略者強佔,作者在詩句中流露出憂憤。詩人的情緒還投射到更多的對應物上。以下出現的一系列詞語,如長白山雪峯的“冷”,黃河的“水夾泥沙”,江南水田裏生長的“蓬蒿”,嶺南憔悴的“荔枝花”,南海沒有漁船的“苦水”,等等,是多種感覺器官對國土現狀的感受,也是對淪陷區人民苦難生活的暗示,是詩人在囹圄中向祖國母親的抒懷。在前半部分裏,作者運用了今昔對比的手法(即“江南的水田”一句),加重了情緒的渲染。

後半部分,作者撫摸到了解放區那“遼遠的一角”,情緒陡然一變。因為那裏“温暖”“明朗”“蓬勃生春”,前後兩部分一對比,詩人的情感傾向更加突出。“戀人的柔發”“嬰孩手中乳”,是一向為人稱道的兩個比喻,使人們對解放區倍感親切。在作者對解放區的抒情性描述中,用的是“愛”“希望”“太陽”“春”等詞語。“牲口一樣活”“螻蟻一樣死”兩個比喻,是用水深火熱的淪陷區反襯解放區──那裏是將要實現民族復興、誕生“永恆的中國”的地方。

這首詩前後對比手法的運用,使作者的感情傾向更加鮮明,表現出他對解放區的深情嚮往,對祖國光明未來的熱切盼望。

2、這首詩描寫的對象很多,而我們讀起來卻不覺蕪雜,這是為什麼?

《我用殘損的手掌》在想像中展開詩的內容,在想像中,詩人的手掌撫過了廣大的國土。先是淪陷區的家鄉,繼而從祖國疆域的北部一直到最南端,最終停留在解放區。對祖國大地上每一處特徵性景物的概括,作者突出的是“手掌”的觸覺作用(同時也有視覺、嗅覺、味覺等感覺器官的作用),如“微涼”“冷”“滑出”“細”“軟”“蘸”等等。這樣,就把較廣泛的描寫對象相對集中起來,使之貫穿在“手掌的感受”這一條線索上。因而我們讀起來不覺蕪雜。

另外,這首詩有着較為特別的押韻方式。有時是四行詩句押一個韻,有時是兩行押一個韻。例如從第5行開始,押韻的字依次是“鄉──幛──芳──涼”“骨──出”“草──蒿”“悴──水”“山──暗”“撫──乳”“掌──望”“活──國”。這樣靈活的'押韻方式,既體現了現代詩形式的自由,又使全詩有着相對協調一致的節奏。

3、詩人用“殘損的手掌”摸索了祖國的哪些地方?

詩人由“殘損的手掌”展開想像,讓它去摸索心目中的祖國地圖,先觸摸了地圖上的淪陷區,又觸摸了解放區那“遼遠的一角”。

4、詩人的內心有怎樣的情感變化?

詩人以“殘損的手掌”撫過祖國大地的形象化思緒,在想像中再現了他的家鄉、長白山、黃河、江南、嶺南以及他沒有體驗過的解放區的景象,以“手掌”的感覺展示了他內心情感的變化。詩人先是悽楚憂憤,轉而熱切期盼,對解放區寄予了民族復興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