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工作報告

【精華】新聞專業的實習報告四篇

我們眼下的社會,報告對我們來説並不陌生,報告根據用途的不同也有着不同的類型。你還在對寫報告感到一籌莫展嗎?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新聞專業的實習報告4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精華】新聞專業的實習報告四篇

新聞專業的實習報告 篇1

在法治版組實習,遇到的採訪事件會很雜,但都和法律有關係,為了不至於讓自己太手忙腳亂,也稍微補充了一點法律方面的知識,不至於當個“法盲”。遇到的採訪事件各種各樣,舉幾個簡單的例子:20xx年7 月11日上午9:00在王四營法庭公開審理的經濟適用房買賣合同糾紛案,我就得提前瞭解背景知識,以前對這方面的知識完全不涉足,可是現在我知道20xx年4月8日,北京市建委發佈了京建住(20xx)225號關於已購經濟適用住房上市出售有關問題的通知。通知中規定未滿五年經濟適用房不能按市場價出售;並全面停止辦理未滿五年經濟適用房過户。如果我當時沒了解到這個,我可能對這件事就一頭霧水,完全不知所云。朝陽法院20xx年7月29日(星期二)上午8:40開庭審理培訓中心被訴沒有辦學許可證,學員要求退學費一案,當時去了很多記者,覺得這是一個很有新聞價值的新聞,華爾街一個如此出名的英語培訓機構沒有辦學許可證。可是結果卻令所有去了的記者失望,華爾街一方申請不公開審理,堅決申請,他們認為這件事跟他們機構的商業機密有關,沒辦法,這個好新聞只好錯過。

有幾次電話採訪的經歷,有一次是有個消費者李先生購買了櫥櫃,廚櫃在使用不到三個月的時間裏,出現櫃門面板變形、人造石台面斷裂問題,將北京紅星美凱龍世博傢俱廣場有限公司和廚櫃生產廠家北京美嘉賽羅克科技發展有限公司訴至法院。由於那天時間緊,只能電話採訪,提前我就已經想過,電話採訪不會有什麼結果,但我一定要爭取得到有用的信息。給紅星美凱龍的第一個電話打過去了,沒人接,接着打了四、五遍,還是沒人接,但我不甘心就這麼放棄,又拿起了電話,電話那頭有了迴應。接電話的是個女的,一聽我是法晚的態度一下就強硬了。因為實際中出現過這種當事人態度強硬的拒絕採訪的問題,我不能讓這種事情再發生。我趕緊解釋,心平氣和的説我就是通過法院知道的這件事,並不是那位李先生讓我找的您,我只是想聽聽您方對這件事的看法。聽我這麼説,紅星美凱龍那邊的態度慢慢轉變了,我和她聊了半個多小時,從談話中得到了很多有用的信息。

有時會很為難,因為當事人太過熱情。有一次老師説第二天去安貞法院,是報社的一個同事託咱們組去的,把當事人的電話留給了我。我頭天晚上便與他聯繫好了,他説一定要請我吃飯,我婉轉的拒絕了,因為老師説過他要請吃飯千萬別答應給東西千萬別要。第二天中午,他給我發短信,説在旁邊的酒店訂好了位置幾點在那見,我真不知所措了,只好告訴他我手頭有事還沒忙完。下午採訪完,我急忙告個別就走了,我真怕他在請我吃飯。誰知第二天他又發短信説出去喝個咖啡以表示對我的感謝,我只能回我真的有事。沒辦法了,我給老師打電話,問我該怎麼辦,老師樂了,説別害怕,別理他了,發短信你別回就行了。

實習期間接觸過三個刑事案件,每一次都讓我心裏特難受,我挑一個説。朝陽法院20xx年9月10日(星期三)上午9:30公開宣判一成年男子教唆未成年人盜竊一案。未成年人只有15歲,還是個孩子,臉上的稚氣未脱,可就是這麼個孩子,如今用手銬烤着雙手,成了被告。宣判那天,孩子的母親到庭旁聽,眼淚就沒斷過。幸運的是,他由於情節不嚴重,年齡還小等原因,被當庭釋放。聽到這個消息孩子和他的母親緊緊地抱在一起,泣不成聲。庭上只是大概説了一下作案的事情,我覺得這方面讀者可能不大會感興趣,在宣判後,我向那個孩子和他的母親提出了我想知道的問題。我問孩子被放了之後還會留在北京嗎?他説不。我問為什麼?他説他想回老家了,想呆在父母的身邊,不想再離開。母親當時的心情還很不平靜,我覺的還不適宜提問,就半蹲下來與母親平視,拉着她的手,當庭所有人中只有我一個女的,所以我覺得我可以成為那個母親暫時的依靠,可以給她一點力量。先勸撫她不要太傷心,孩子還小,會犯錯,但是他改了,如今也當庭釋放了,您別太傷心,他會好的。那個母親也拉着我的手,用力的點了點頭。等母親心情平復下來,話也多了,我一直當傾聽者,雖然只是聽,但收穫不少,知道了很多我沒想到的情節。等她説完了,我問她孩子的未來要怎樣計劃?母親説我想帶他回老家,不會再讓他犯錯了。這時我突然想起個細節,開庭前在休息室等候的時候這個母親有幾分鐘特別激動,當時我並不知道發生了什麼。我把自己的疑問向母親提出,母親説因為當時我從門縫裏看見兒子被押了進來,我心裏難受,我想他。這一天的採訪很成功,得到了老師的表揚,挖掘出了讀者可能想知道的東西。

還有一件事,就是影響頗大的由“小三兒”引起的“死亡博客案”。女白領姜巖因丈夫王菲有了第三者感情破裂而跳樓,“死亡博客”在網上引起一片譁然,網友“口誅筆伐”聲討王菲。飽受輿論譴責的王菲為此將轉載“死亡博客”的三家網站北飛的候鳥、大旗網、天涯網告上法庭。開庭期間,法官在第二次提醒旁聽人員不要做記錄的時候,一個旁聽的女士舉起了手,情緒很激動,她説她只是一個普通網友,不認識姜巖,但一直很關注這件事,她説她有權利也有義務還原一個真實的現場,她説她很少跟貼,不認為網站有,認為王菲很有問題。由於情緒過於激動,被法警帶出了法庭。法院的聯繫員跟記者説不要把旁聽人員被法警帶出法庭這件事登出來,但是我覺的這件事很能抓眼球,重點並不在法警把人帶出了法庭,而在於庭上有旁聽者會突然爆發,發生的很突然,完全沒有人預料到會有這樣的事情發生。我當時就想,不管能不能登,新聞一定要寫,登不登是領導的事情,寫不寫就是我自己的事情了。既然這是事實,又被我看到了,我就可以寫,這是我記者的責任與義務。很幸運,這篇報道登了出來,並且配的圖片就是那位旁聽被法警帶走時的照片,如果當時我軟弱了,沒堅持,這篇報道就文圖不符了。期間原告的律師説了一句話:以鍵盤為武器,砍下他的頭,給死者作祭品。我覺得這句話很有衝擊力,當標題很合適,我很幸運,這個意見被採納了。

當記者一定要守時。第一次出去採訪的時候,毫不誇張的説,我是提請一個小時到達的目的地,我就是怕遲到,早到總比遲到好。每次採訪,我總是提前半個小時左右到達,找個地方坐下,多數是馬路牙子,把今天的採訪任務好好想想,理清思路。唯一的一次遲到是因為聯繫員告訴錯了地方,打車趕到的時候遲到5分鐘,感覺特別不好,打那以後,我更加謹慎了。

這個暑假非同尋常,奧運會在北京召開,在報社更是明顯的感覺到一切為奧運服務,每週開例會的時候都會聽中宣部的各種要求,什麼能報,什麼不能報。開例會的時候還會討論下週的選題,但由於我是實習生,不用報選題。奧運聖火在北京傳遞的第一天,我早上6點就到報社,一邊看電視,一邊抓細節,一邊寫稿,細到每個火炬手跑了多少步。編輯問我每個人跑多少米,我説30米,編輯説確定嗎?我就有點二乎了,不敢確定了,做新聞不能想當然,任何即將變成鉛字的事情都得得到證實,必須嚴謹。

每次寫完稿一定要讀,不要有硬傷。新聞的“硬傷”,是指一篇作品中,存在致命的、關鍵的、明顯的錯誤,或者是不該發生的常識性的毛病。常見的硬傷有政治性硬傷、政策性硬傷、導向性硬傷、違反宣傳紀律的硬傷、片面性造成的硬傷常識性錯誤和技術性的硬傷。報社裏貼的數量最多的就是“什麼是新聞硬傷”,要想做到沒有新聞硬傷,也是件不太容易的事。

發第一篇稿的時候高興的不得了,説實話,後來再發稿佔大多數的心理是害怕。怕哪句話寫的不對,給自己惹官司上身。因為這種事見得太多了,有時和各種媒體的前輩們聊天,他們對這點也很無奈。但只要報道的是事實,公正、客觀,不帶任何個人感情色彩,哪怕得罪了某些人,也不畏懼,做新聞的,這點勇氣還是要有的。 本文由

短暫的實習結束了,真正走進了媒體,並參與其中,帶着實踐的經驗,要更好的學習理論知識,為以後成為真正的媒體人做好充足的準備。我參與其中,我樂在其中,我仍然充滿了鬥志。希望通過自己的努力,向媒體的前輩們看齊,積累更多的經驗,多涉及各個方面的知識,當個“雜家”,不求為中國的新聞事業立下汗馬功勞,只求儘自己的一份力,做到最好的自己。

新聞專業的實習報告 篇2

一. 關於有線電視新聞台

有線電視新聞台有線新聞台是全球首個全日二十四小時以廣東話廣播的新聞頻道,包括《重點新聞台》、《財經資訊台》、《24小時新聞台》、《直播新聞台》四條頻道,擁有五百多人的新聞團隊,每天24小時為客户提供最新最快的新聞資訊。有線電視新聞台更是香港首間建造“全數碼新聞中心”的媒體,率先帶領香港進入全數碼廣播。

二.實習前的準備

因為有線新聞台沒有在內地落地,所以在之前一直沒有看過它的節目。也可以説對它根本不瞭解。上網所能查到的資料也很有限。對它的瞭解,也是停留在學院老師對它的介紹。不過,在出發前,多留意有關香港的新聞,看tvb和亞洲電視的新聞,不但助於多瞭解香港最近的新聞熱點,還可以對新聞媒體的製作模式有個初步的瞭解。

另外,去香港實習臨出發前,還要注意檢查好自己的證件是不是已經辦好,行李是不是帶齊。這些出發前的準備工作,如果不做好,那麼就會給實習帶來很大的麻煩。

三.實習工作.

這次能去香港有線電視新聞台實習,對於我來説是一次十分難得的機會。因為對於讀廣播電視新聞專業的學生來説,應該多實踐。多出去外面看看其他地方的媒體運作方式。而在香港這樣一個寬鬆,自由的新聞環境,有線新聞台是我們更進一步學習的理想平台。第一天去新聞台報到的時候,港聞部的採訪主任黃慶州先生第一句告訴我們的就是:“你在實習的過程中,能學到什麼取決於你的態度。”而且他還補充説,來實習的意義,就是把我們在學校裏面學到的東西表現出來,電視台不會從頭開始教我們。這翻話,是個指引,也是個提醒,他讓我明白到,在以後的五個星期內,能學到什麼東西,都是靠自己。而且我們也不僅僅是代表我們自己,我們所代表的也是我們學院,還有他們對內地學生的印象。

港聞部——每天都像是打仗

説港聞部(也叫assignmentdesk)是整個新聞台最忙碌的地方一點都不為過。每半個小時更新一次的新聞,幾乎每一條新聞都要有followup。有時候,一條新聞,又需要幾個採訪不同的部分,而這些新聞又是耽擱不得的。在assigndesk裏,真的可以充分感受到什麼叫做跟時間賽跑。

在港聞部實習的三個星期裏,我們一般都是以觀察為主,高等法院,政府總部,教統局和立法院是我跑得最多的地方,其實就是法庭、教育和政務這幾個線條的新聞跟的最多。跑多了,也自然而然的跟負責這些方面的漸漸熟落起來,看多了他們問問題的形式,以後獨自做採訪,也上手得比較快。

每天晚上十點左右,就要打回台裏查自己的assignment,知道自己第二天要採訪什麼新聞。在新聞量多的時候,一個一天內做五條新聞也是很正常的事,這是在內地媒體實習的時候絕對無法想象到的。

而teamwork對於電視媒體來説也是很重要的,這點,在我們上課的時候,也是經常強調的一點。一條新聞的出來,不是一個人或者是編輯一個人的功勞。它需要全部人都很優秀,如果是在拍攝環節中,攝影師拍得不好,擠不到好位置,那麼無論的稿寫得有多好,畫面不好看,這不是一條好新聞。又或者,如果負責開車的司機,不熟悉路段,稍微開錯了幾個路口,或者是錯了幾個紅紅綠燈位,那麼新聞做得再好,被其他電視台先播出了,那也是輸了。所以,即便是看起來很小的一個環節,如果這個teamwork裏的成員不合作,做得不夠好,那麼都會直接影響到這條新聞的質量,長遠來説,會影響到整個台的形象。這也是為什麼新聞台裏面不強調英雄主義的原因。

另外,香港的電視新聞有自己的特色和要求。他們不喜歡在新聞中出現具體的時間,這是因為有些重要的新聞在整天甚至隔天都要重播,如果新聞裏面出現“今日早上”,“今日下午5點”這樣的時間詞,就會混淆觀眾。香港媒體的新聞較之內地短,一般都是每天1分鐘到1分半鐘。在半個小時的新聞內,所含的資訊量就會加大,也是為了適應香港人節奏快,對資訊的要求快,準,好的習慣。

在觀察了三天之後,我得到了第一次自己實踐的機會:在一個公開場合上採訪教統局局長李國章。

因為在整個實習的過程中,香港教改一直是個熱點關注的新聞,所以每逢教統局長李國章出現的公眾場合,都會聚集一大批媒體的在外等候。當我到達了會場時,教統局的io(informationofficer)在一開始就説李先生今天大概都不會接受媒體採訪了,大家都似乎認為今天也是不會有收穫。但是大家也還是繼續等李國章出來,準備突擊採訪。

教統局的io又表示説李國章願意接受媒體的採訪。我們又馬上把麥克風插上,等待李國章出來接受採訪。在採訪完畢後,們大多數都會聚集在一起,互相參考大家所記錄到的筆記和聽回錄音,來確保自己沒有漏掉任何的信息,有些不確定的還會反覆問。而相互之間也會參考一下這條新聞怎麼報。再打電話回各自的台裏向採主報料。在這次報料過程當中,我自己也犯了一個錯誤,我向採主説李國章沒有迴應我們問的問題。因為這樣的説話,我是聽到另外一個媒體的這樣報料回她的台裏的,所以我沒有經過自己的思考,想當然的覺得也應該是沒有迴應的,就這樣跟採主説了。採主當時沒有説什麼,就是叫我把派到的beta帶和音頻先傳回台裏,讓他聽。等新聞出了以後,採主再打給我説,其實李國章從他的問題中已經是迴應了我們問的問題了的,只是説得方式比較婉轉,所以以後的採訪一定要經過自己的分析,要注意聽被採訪對象回答的問題,如果遇到自己想要的答案,還要繼續跟進下去。有時候,新聞的角度和內涵,就是這樣靠挖掘出來的。

後來漸漸多了自己採訪的機會,每次的採訪回來,都會有不同的問題出現,幸好們都很樂意幫助我,告訴我哪些地方做的不夠好,需要改進,哪些地方可以做得更好。例如説,剛開始採訪時,問的問題關聯性不夠強,不夠針對,有時問問題又過於絕對,令到被訪對象只回答是或者不是,又或者問完一個問題後沒有跟進。這些問題,在課堂上老師都有強調過要避免的,聽的時候好像很容易,但是到了自己真正操作的時候,經常都是遇到一些自己不熟悉的題目和採訪對象,手忙腳亂,一拿麥克風,學到的東西就丟掉了一半,心裏緊張得被訪對象回答什麼都記不清楚,也無法説按照他們的回答繼續跟進問下去。後來自己總結的時候,也認為,在實習的過程中,保持平穩的心態也是很重要的,不能遇到什麼自己不熟悉的採訪對象時,就慌慌張張的。

港聞部裏,給我感受最大的一點就是壓力。無時無刻都感受到壓力。在香港一個這麼小的地方就有那麼多的媒體,一條新聞做得好不好,大家都有目共睹。做得好的,通常都是行家爭相交流的對象,在業內很受尊重。

當一個,在體力和腦力上要付出很多,當一個香港的,要付出的是雙倍的體力和腦力,這也是香港媒體競爭的激烈情況所決定的。記得年前在維多里亞公園,做特首曾蔭權的直播的時候,和攝像師就像洪流一樣,圍着曾蔭權,大家都是想要搶到一個好位置,我和同行的都被踩爛了鞋子,甚至連褲子都被扯破了。

專題部——專供我啃帶子的聖地

專題部一週出兩檔節目,一個叫《香港刺針》,由樑文道主持。專門針對熱門的事件,主持和嘉賓一起探討這個問題。形式有點類似鳳凰台的《鏘鏘三人行》,不過不同的是,《香港刺針》的節目裏面還會插入對這個談論的題目做製作的外拍,另節目的內容更加豐富,而不是單純的talkshow。另外一個是《時事寬頻》,是類似於香港電台的《鏗鏘集》的一檔專題節目,相對《香港刺針》來説,《時事寬頻》的題材更為廣泛,可以是當前的新聞熱點,也可以是歷史人文,科學技術等等。

在專題部的實習時間只有一週,但是對於我來説,這一週的收穫特別的豐富。專題部對於我來説,像是一個巨大的圖書館,讓我靜下心來吸收他們前人做過的專題片。每天一早上班,我就是抱着一疊有小山高的紀錄片,跑去剪片室看。一天下來,可以看差不多7、8個小時的片,但是自己都不覺得累,反而一邊看,滿心歡喜的寫筆記,抄下他們好的製作方式。一個星期下來,寫滿了一個筆記本。

有時,在們有空的時候,會跟他們交流國內和他們不同的製作方式,看到一些他們做的很棒的專題,例如中國戲曲、sars系列,醫護前線系列,還有一些國內目前還沒有辦法涉及的區域的專題片,都會問他們整個製作的方式,如何採訪,怎麼確定整個片的結構,等等。

在專題部的實習過程中,實踐的機會很少。但是在看的過程中,吸收了很多新的知識,新的專題片製作方法。少了出去跑的時間,更可以靜下心來回顧實習過程中,自己的不足和把之前來不及消化的東西,重新消化。對於我來説,這一週,也是自己進步最大的一週。

在整個的.實習過程中,我深深的感覺到自己所學知識的膚淺和在實際運用中的專業知識的匱乏,剛開始的一段時間裏,對一些採訪工作感到無從下手,茫然不知所措,這讓我感到非常的難過。在學校總以為自己學的不錯,一旦接觸到實際,才發現自己知道的是多麼少,這時才真正領悟到“學無止境”的含義。

實習後感:

在實習結束的最後一天,採訪主任請我們幾個實習生聚餐。在餐上,他對我們説了一番話,我到現在還記得很深刻很深刻。他説,這個行業就像是參加一個馬拉松比賽,很艱苦,獎品再豐厚也只能到了終點才能拿。起跑的快慢並不重要,在於的是你去跑的這個過程,但是在這個過程中,不會有人去幫你,是不是能勝利,都是靠你自己。他曾經見過不少人,在剛起跑的時候,跑得比別人快,但是中途因為誘惑太多,而中途退出,或者是被人追上。相反,有很多一開始跑不快的選手,他們一直都在堅持着,跌倒了再爬起來,跌倒了再爬起來,一直跑到終點。

我想,這段話,不單單是對於一個來説,也是對於人生來説的。人生也就是一場馬拉松,怎麼跑,都在於自己。要送給自己一個怎麼樣的人生,完全都是靠自己。

新聞專業的實習報告 篇3

我的家鄉是寧夏的一個不大也並不繁華的中等城市--中衞。家鄉的電視台的節目播出覆蓋面僅僅是家鄉城鎮地區。但我並不因此而降低對自己的要求。我相信,很多東西都是在最基層的地方才可以學習的到。而且我現在還這麼年輕,沒有任何經驗,甚至沒有接觸過任何專業課程,更應該從最基層的地方去發現和學習最基礎的傳媒知識。

當我向辦公室主任介紹自己的時候説,我們學校還沒有分具體專業,將來有意向要學廣告學的時候,他笑一笑説:“我當年也是學廣告學的。”那個笑很意味深長,我是後知後覺。之後我被分配到了專題部,負責跟着學習並製作第一期的暑期少兒節目。這一安排,真的令我有點不願意接受。我想象中的實習,最起碼也是忙忙碌碌的坐着車趕赴某個會議會場,奔赴某個事故現場之類的。可是我想起了辦公室主任説的那句話,其實不論學習什麼專業,傳媒行業是一個大圈子。不一定學習什麼,就一定會從業與那個相關的工作。但只要你掌握更多的知識,不論怎麼轉,只要在這個圈子裏,你就是有用之人。

令我感到幸運的是,我參與了這次節目製作的策劃,拍攝,及後期製作的全部過程,學習到了很多東西,在知識和心理上都有所成長與收穫。

剛開始策劃節目的時候,指導老師要我對這一期的節目提出我的看法和意見。我自認為,這個一點都難不倒我,於是我開始盡情的發揮。但是後來有很多提議都被“槍斃”了。剛開始,老師只説了一句:“太多了!”節目的製作開始進行後,我心有不甘的又提出了我的意見。指導老師語重心長的對我講:“也許你的實習僅僅這一次,你想抓住機會一下把所有的都表現出來。但是不要忘了,這僅僅是一次20分鐘的節目,以後還會有很多的節目。一次的節目,只能表達一次足夠表達的東西。我們要做到精、簡。

以後還會有很多個20分鐘用來表達。如果你現在有10個盒子,把所有的東西都放在第一個盒子,使第一個盒子超重了,其他的卻空着或填不滿。那超重的第一個盒子誰願意來接受?其他空的盒子誰會去理睬?”一席話讓我茅塞頓開。也許,這就是我們年輕人的不足之處吧。我們總想盡可能的去展現自己的才能,而忘記了如何理智的去看待事情。我想,不僅僅是才華,更重要的如何沉着冷靜的,用長遠且理智的目光去對待和處理一件事情,讓它更好。這些也許需要很長的時間與經驗才可以慢慢去體會和學習到的。現在我提前知道了,我很慶幸。

接下來就開始拍攝了。記得那天氣温很高,我們一大早一起簡單吃了早點後便出發了。因為是要拍攝一個電視散文,所以我們去了很多地方,去拍設計好的場景。一遍一遍的重拍,以求最好的效果。中午飯都沒有吃就直接又去了下一個節目預約好的飯館,拍攝活動記錄。等全部忙完以後,已經晚上7點了,接近12小時基本上沒有怎麼休息一下,等回到家已經累得不行了。不過回想起來,還是攝影老師,他似乎比我們其他人要更累一些,不僅一天跑來跑去,還要扛着那麼重的機器,進行拍攝工作。這讓我想起剛入學時,輔導員和老師對我們説的,在新聞這方面男生會比較佔優勢。現在才真切的感受到,我一天跟拍都已經很累了,如果再扛着機器去拍攝,那可真有點困難。不過,教我的指導老師也是女的,她現在是主任職務,這給了我很大鼓勵。我想即便男生有優勢,也不能為自己找藉口和理由,只要自己想做好這件事情,就一定要盡百分之二百的努力。

後來就進入後期剪輯製作的工作了,剛開始跟着老師,看了一個宣傳短片的剪輯過程,大致認識學習了一下。第二天因為老師沒有太多的工作,有較多時間來給我做手把手的指導。半天下來,我基本上掌握了“ edius ”視頻剪輯軟件的操作方法,可以獨立進行最基本的操作了。之後我便開始了自己的工作,將之前拍來的東西,採集下來後進行剪輯,製作。

雖然隨着技術的漸漸熟悉,可以很輕鬆的進行操作了,有了些得意之處。不過第二天就出現了問題,將所有可以用的片段,進行順序排列鋪在軌道上之後,電腦突然出了問題。叫來老師後,他問我保存了嗎,我才反應過來。一直做了這麼久,只專注於截取視頻了,竟然忘記了保存。當時真的着急壞了,心想這下慘了,今天一天的功夫可白費了。老師將電腦處理好後,打開文件,從自動存檔庫中將工程調了出來。幸好只是虛驚一場。不過讓我也長了記性。這項工作看似簡單,是個很細緻的活,每一個鏡頭與鏡頭之間的銜接,怎麼處理,哪個先後,都是要經過仔細的一遍遍斟酌的。所以,在儲存上也更應該引起注意。一旦返工,可是很耗心力,而且,還可能會失去原來的效果。

通過這一次的教訓,我便開始做好一段就進行保存。而且不再急於求成,一點點的細心去審視,不滿意就重來,直到有了好的效果為止。以前總聽別人説有粗活細活之分。現在才明白,其實並沒有什麼的粗活細活之説。任何的工作,都是細節決定成敗.

新聞專業的實習報告 篇4

實習目的:

瞭解報紙出版的過程、學習新聞寫作的採編流程,對其進行分析,並結合所掌握的理論達到提高自己對新聞認識的目的,學年新聞專業實習心得總結報告。通過切身實地的參與,增加對電視節目的策劃和錄製以及播出整個過程的認知和把握

實習任務:新聞採編和欄目策劃以及錄製

單位概況

1.基本情況:位於北京市朝陽區南磨房路29號旭捷大廈 (中華新聞報社)

北京海淀區萬壽路乙十五號南樓二層(中國教育電視台)

2.單位簡介:《中華新聞報》是中華全國新聞工作者協會主辦的中央級媒體,創刊於1993年5月5日。作為全國新聞行業的權威性報紙,中華新聞報的定位是:立足傳媒界、報道傳媒界、服務傳媒界、開拓界內外。由於覆蓋了全國各地的報刊、電視台、電台、有線電視台、網絡媒體、新聞傳媒教育部門、新聞傳媒研究機構,以及黨政機關、企事業單位的宣傳廣告部門、廣告中介單位、傳播策劃公司、新聞器材產銷企業等,中華新聞報被譽為“媒體中的媒體,新聞中的新聞”。

中國教育電視台(cetv)創辦於1986年,是國內唯一的國家級專業電視台,隸屬於教育部,接受國家廣電總局的行業指導。

初步認識:

報紙是一種輿論工具,它對於社會輿論導向產生重大影響,特別是在我國社會經濟的轉型和攻關階段。報紙內容堅持的四個基本點——時政新聞是支點,娛樂新聞是亮點,社會新聞是賣點,經濟新聞是看點,心得體會《學年新聞專業實習心得總結報告》。我有幸在《中華新聞報》的時政專題部,能夠多的瞭解社會的現狀和表象。電視有聲色全貌的優勢,通俗易懂,受眾範圍較廣,所以在輿論引導和信息傳遞以及教育作用方面的作用更明顯,實習期間,我在教育電視台的《公益》(《點燃希望》)和《孕嬰專家》以及新創辦的《奇羅星》欄目組學習過一段時間。給我印象最深的是在《奇羅星》的策劃和拍攝過程,真正體會到了作為一個電視人的辛苦,希望它在七月份順利播出。

實習狀況和感受

從2月17日到6月1日,我在《中華新聞報》《中國教育電視台》進行了三個多月的實習。

第一天到日報社時政專題部報到時,心裏有點忐忑不安,看到編輯記者來來去去的忙碌身影,不知該從哪裏入手。部裏幾位老師都很熱情,為我倒水,遞給我報紙看,跟我聊天,很快消除緊張,讓我大膽的想融入這個新的集體。

接熱線電話,有價值的新聞線索,需要及時的記錄,然後跟老師商量是否值得采寫,如何採寫。新聞最容易忽略的是一些事實細節,比如人物、地點、時間必須有確鑿的事實依據,否則可能會引起不良後果。打電話四處查找知情者,確認信息的可靠性和真實性。

為了能我更全面地瞭解新聞報紙出版工作的全貌,報社領導安排我在採訪、編輯、出版、校對、發行等部門工作,使我受益匪淺。

有時出去採訪,有時坐在報社的電腦前,瀏覽新聞,敲打着鍵盤,記錄下自己當天採訪來的新聞。

四處奔波,有時也跟着記者出去採訪。記憶最深的是在山東德州跟老總出差的一次,那次我們要做的新聞基本資料都差不多,完全可以及時趕回去,準備寫稿。我們副主編劉立傑老師對我説:走,出去轉轉,看看有沒有可作的。就這樣,我們倆開着車在德州武城縣的郊外亂轉,沒有線索。老師説,你注意看溝裏有沒有污水,這樣就可以發現隱蔽的化工廠。説也奇怪,還真的讓我們倆發現了,一條臭水溝,但是看不到排水口,正當我們站在旁邊拍照發愁的時候。兩位下地幹活回來的老鄉把車停在我們旁邊,告訴我們排水口的具體位置。就在我們記錄現場情況的時候,陸續有老鄉過來主動告訴我們化工廠的情況和他們深受其害的感受。這條新聞完全是掃出來,這次經歷告訴我:新聞不是沒有,只要你肯找,就一定會有的,而且會是很精彩的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