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工作報告

集體經濟發展狀況調研報告

在人們越來越注重自身素養的今天,報告對我們來説並不陌生,通常情況下,報告的內容含量大、篇幅較長。那麼,報告到底怎麼寫才合適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集體經濟發展狀況調研報告,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集體經濟發展狀況調研報告

集體經濟發展狀況調研報告1

為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統籌推進災後恢復重建與經濟社會,推動xx鎮農村經濟繼續健康發展,進行了一些研究和探討。

一、xx鎮農村經濟發展狀況

xx鎮

位於中江縣南端,距鎮城約40公里,屬丘陵地區。全鎮幅員面積70平方公里,轄22個村,2個居委會,278個村民小組,總人口43000餘人,其中:農業人口近40000人,非農業人口3000餘人。我鎮農村經濟受農業基礎設施薄弱、農民整體素質不高、產業結構調整力度不夠等因素制約,新時期xx鎮所面臨的農村工作任務仍然十分艱鉅。

農業基礎薄弱,農村生產、生活條件相對較差。由農村基礎設施設施數量少、配套不夠完善,水利設施損毀嚴重,部分地區人畜飲水和農業灌溉用水未徹底解決。

農村人口總體素質低下,發展意識不強。受地理條件、文化水平的限制,“小富則安”、“小進則滿”、“等、靠、要”的惰性心態依然存在,缺乏開拓創新能力和敢闖、敢冒的精神,創新發展意識不強。接受科技能力差,農產品的科技含量極低,基本上維持着傳統農業的耕作和管理模式。農村實用人才缺乏,科技示範户和專業大户培育少,農民科技意識淡薄,接受新技術、新品種的能力弱。

農村社會事業發展緩慢,統籌城鄉協調發展難。農村教育水平已不能滿足農民對優質教育資源的需求,突出表現在農村缺乏優質教育資源和優秀教師,教師資源配置嚴重失衡。農村醫療衞生建設遲緩。農村公共衞生體系建設滯後,農村疾病預防控制、婦幼保健、衞生服務、突發公共衞生事件應急體系尚不完善。農村社會保障制度有待於進一步完善。

農村缺乏活力和動力,農民增收渠道不多。為積極拓寬農民增收渠道,xx鎮不斷探索產業結構調整、助農增收的新方式、新舉措、新思路,先後引導農民搞基地建設、科技示範、反季節蔬菜、特色水果、勞務開發等,也取得一定成效。

二、對加快xx鎮農村經濟發展對策建議

明確新形勢下農村經濟發展的指導思想和目標任務。黨的十七屆三中全會和省委九屆六次全會確立的.深化農村改革的方針政策為農村帶來新的發展機遇,我鎮提出了“保穩定、抓重建、強三農、壯支柱、促發展、創輝煌”的總體工作思路,以科學發展觀統攬“三農”工作,在“抓重建”和“強三農”上狠下功夫,緊緊圍繞農業增產、增效和農民增收目標,抓住地震災後恢復重建、國家富民安康工程、扶貧開發和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等機遇。使農村經濟體制更加健全,綜合效益明顯提高,農村基層組織建設進一步加強,社會事業更加完備,可持續發展能力不斷增強。

以深化農村改革為契機,加強農村發展基本制度建設。一是穩定和完善農村基本經營制度。堅持以家庭承包經營為基礎、統分結合的雙層經營體制,賦予農民更加充分而有保障的土地。努力推進農業經營體制機制創新,加快農業經營方式轉變。積極發展新型集體經濟,大力培育新型合作組織,建立健全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着力提高組織化程度,推動統一經營向發展農户聯合與合作,形成多元化、多層次、多形式經營服務體系的方向轉變。二是建立健全農村土地管理制度。按照產權明晰、用途管制、節約集約、嚴格管理的原則,進一步完善農村土地。三是建立和完善農業支持保護制度。加大對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和社會事業發展的投入,加大對農村公益性建設項目的投入。拓寬農業投入渠道,整合投資項目和支農資金,加強資金使用、監管,提高資金使用效益。

以強化帶動為助力,走現代化特色農業發展道路。按照“特色高產、優質高效、生態安全”的要求,加快轉變農業發展方式,構建現代農業產業體系,提高土地產出率、資源利用率、勞動生產力以及農畜產品商品化率,推進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跨越。一是大力發展特色效益農業。二是加快發展二、三產業。三是建立和完善新型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不斷提高農業生產的組織化和市場化程度。

以恢復重建為紐帶,加大和改善農村基礎設施建設。突出抓好特別是汶川地震損毀基礎設施恢復重建,進一步加大投入力度,發動羣眾搞好農業生產設施重建,儘早恢復農業生產和農村經濟,不斷改善生產條件,提高人民羣眾的生活水平。一是加強農田水利基本建設。二是加快農村交通通訊恢復重建。三是提高農村災害預報、處置和自救能力。

以推進農村公共事業建設為重點,促進農村社會和諧發展。堅持把統籌城鄉社會事業發展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逐步擴大公共財政覆蓋農村範圍,加大投入,創新機制,努力推進城鄉公共服務均等化,使廣大農民學有所教、勞有所得、病有所醫、老有所養、住有所居。一是發展農村教育事業。完善和落實農村義務教育經費保障機制,改善農村義務教育辦學條件,提高農村義務教育質量,促進城鄉義務教育均衡發展。二是加強農村醫療衞生事業。抓緊災後醫療衞生機構重建,重點加快鄉鎮衞生院、村衞生室等基礎設施的恢復重建和配套設施,。 建設工作。逐步建立健全農村三級醫療衞生服務體系。健全農村公共衞生監督管理機制,實現農村公共衞生安全,鞏固新型農村合作醫療成果。三是推進農村文化建設。深入實施“文化惠民”工程,進一步加大農村文化產業的扶持力度。四是構建農村社會保障體系。加快建立健全農村社會保障體系,建立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制度。進一步完善農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做到應保盡保,逐步提高保障標準。完善農村五保户、“三孤”人員供養救助制度,推進集中供養,不斷提高供養水平。落實好軍烈屬和傷殘病退軍人的優撫政策,積極做好農村老齡、殘疾人事業。五是加強農村基層民主建設和社會管理。積極探索民主管理的有效途徑,健全村民自治機制,充分保障村民行使選舉權、知情權、參與權、決策權、監督權。進一步完善“一事一議”制度,推行村務公開、政務公開和財務公開,推進村民自治制度的制度化、規範化、程序化。

集體經濟發展狀況調研報告2

黨的十六大提出了建設小康社會的奮鬥目標,而要實現整個社會的小康,關鍵是加快發展農業和農村經濟,核心是大幅度增加農民收入,重要途徑就是把大批農民逐步從土地中轉移出去。近些年來,我鄉把發展勞務經濟作為“三農”工作的大事來抓,勞務經濟呈現良的發展勢頭。

一、發展現狀

(一)農村勞務經濟發展的步伐不斷加快,外出務工收入成為農民增收的主要來源。xx年全鄉輸出勞動力5100多人,年人均收入按4000元計算,總收入可達20xx年萬元。勞務輸出的性質已由過去農民增收的一個項目,向牽動農村經濟發展的一項重要產業、一種重要經濟成份轉變。

(二)勞務輸出的行業已由過去單一體力型,向體力智力複合型方向轉變。過去的勞務人員大多從事建築力工、裝卸力工等體力活,從事技術工種的不多,而現在卻向體力智力複合型方向發展。目前從事裝璜、磨工、焊工、車工、鉗工、機修工等技術工種的人員已佔相當比例。

(三)勞務經濟有效促進了農村經濟結構的調整優化。農村產業結構和就業結構調整的前提是非農產業大發展,勞務輸出能夠不斷將農業勞動力吸納到非農就業崗位,不斷降低農業就業的比重,從而促進多種經營的發展,改變了農業中種植業一統天下的局面。另外,土地的集中,有利於調整農作物佈局,又使林、牧、副、漁等產業得到有效調整。近年來我鄉蔬菜產業的迅速崛起便是一個很的例證。

(四)勞務經濟有效促進了農村的政治安定和社會穩定。以前,老百姓農閒時無事可做,賭博、打架等事件時有發生,農村社會治安狀況較差。勞務經濟發展起來,人們沒有了閒工夫,都一心想掙錢、一心想發家,擾亂社會治安、聚眾鬧事等不良行為減少了許多,農村出現了政治安定和社會穩定的良局面。

二、主要問題

一是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存在較大盲目性。由於當前勞動力市場體系尚未完全建立,勞務信息渠道不暢,勞務經濟中介服務主體發育滯後,使農村勞動力轉移存在無序性、盲目性和不穩定性。目前我鄉農村勞動力外出務工仍然以傳統的血緣、地緣、友緣帶動為主,有組織輸出雖有進步,但進展不快,比例較低,主要是勞務中介組織和勞務經紀人數量偏少,沒有形成有組織、大規模的有序轉移格局。

二是對勞務輸出的服務不夠到位。鄉鎮政府在組織勞務輸出工作上沒有比較成型的組織,沒有各種健全服務機構,無法為外出務工者提供信息。

三是外出務工者的化程度偏低。近年來,大部分外輸人員都是國中畢業或高中畢業後就直接外出務工,沒能做到先培訓後輸出,外出務工人員沒有進行一定技能培訓,素質不高。據統計我鄉5100多外出務工者當中,國中化程度以下者達4380多人,佔總數的86%。

三、對策建議

鄉農村勞動力資源豐富,現有農村人口2.4萬人,農村勞動力1.68萬人。發展農村勞務經濟,還有着巨大潛力。按照全國平均水平計算(每個農業勞動力經營8畝耕地),全鄉實際所需農業勞動力約為0.3萬人,還有0.8萬勞動力需要轉移,而且隨着農機化水平不斷提高,潛在富餘勞動力還會不斷增加。因此,必須採取得力措施,加大發展力度,儘快把這一資源優勢變為經濟優勢。

1.要在更新羣眾的思想觀念上下功夫。首先,要教育羣眾擺脱宿命論思想的束縛。相信命運是可以改變的,克服自暴自棄的心理,培養樂觀自信的心理品質。其次,要引導羣眾樹立正確的理想。敢於追求未來美生活,對未來充滿信心和希望。使他們認識到:要想生活,就要挺直腰桿走出去,只要具有堅韌不拔的意志、奮發圖強的品格和敢想敢做的精神,生活就會起來。再次,還要幫助羣眾養成艱苦奮鬥的作風。要通過誠實勞動、合法經營來發家致富,靠自己的雙手架起通向富裕的金橋,在外面廣闊的世界裏闖出屬於自己的一片天地。

2.要在暢通輸出渠道上功夫。一要變自由輸出為組織輸出。要健全組織,明確專人負責,把勞務工作時時抓在手上,變自由輸出為有組織的'輸出。輸出的每個環節都要有人抓,有人管,使勞務輸出工作沿着健康有序的方向發展。二要變盲目輸出為定向輸出。以前大多數勞務輸出屬於盲目輸出,聽到哪個地方有活幹、有錢賺,不考察、不瞭解,就急忙組織人員去,許多時候勞務人員去後就返回,不但沒有掙到錢還白花了路費。今後政府要多聯繫一些輸出渠道,多闢建一些勞務基地,多提供一些勞務信息,使勞務人員輸出有方向,立足有根基,掙錢有把握。三要變就地輸出為異地輸出。本地經濟不發達,內轉人員收入較低,加之市場狹小有限,不能提供充足的就業崗位。而向發達的大、中城市輸出,活找,錢賺,收入遠遠超過本地。

3.要在強化務工者素質上下功夫。提高外出務工者的素質,必須大力開展勞動力轉移培訓。培訓是提高農村勞動力市場競爭力、推動勞務經濟發展的“加速器”。要發揮政府的主導作用,與學校或有關培訓機構搞銜接,根據市場需求,科學確定培訓專業和培訓內容,增強針對性和實效性,減少盲目性和隨意性;堅持技能培訓與轉移就業緊密結合,積極推行“訂單培訓”、“定向培訓”、“學校墊資培訓”、“跟蹤企業培訓”、“校企結合培訓”等多種培訓模式,實行包學技能、包就業、包維權服務等“一條龍”服務的新模式。

4.要在增強就地轉移能力上下功夫。在組織農民外出務工的同時,要加快小城鎮建設,大力發展鄉域經濟,引導農民就地轉移、就地就業。一是大力發展種養業。我鄉農業資源豐富,種養業的發展潛力巨大、前景廣闊,近年來,我鄉在發展蔬菜產業、生豬養殖方面均取得了一定成效,為農村勞動力就地消化,增加農民收入發揮了積極作用。二是大力發展農村二、三產業。把農村二、三產業發展作為鄉域經濟發展的重中之重來抓,特別應在發展農副產品精深加工和流通服務業上花氣力,創造更多就業崗位,吸納更多農村勞動力。三是抓小城鎮建設。我鄉城鎮化建設相對滯後。當前應借縣城移的機遇,加快小城鎮發展步伐,增強小城鎮綜合功能,提高小城鎮對農民的吸納能力。

5.要在優化服務上下功夫。一是要搞用工信息服務。要與廣東等發達地區建立用工信息平台,及時為農民提供勞務信息。二搞是政策諮詢服務。幫助外出務工者瞭解各種政,為農民工提供法律援助和維權服務,幫助協調解決各種勞務糾紛,保障外出務工人員的合法權益策;為返鄉創業人員打造創業平台,提供便利條件。三是留守後方保障服務。關注留守在家的老年人生活和兒童教育,進一步完善土地流轉機制,支持和鼓勵外出農民自願、依法、有償轉包或出租承包地經營權,解決外出務工人員的後顧之憂。

集體經濟發展狀況調研報告3

一、忘私村集體經濟發展狀況

俞垛鎮忘私村地處裏下河地區,南與鎮相鄰,省級河道唐灣河穿村而過,水陸十分便利,全村共有17個村民小組,810户,總人口2118人,村地域面積3000畝,耕地面積2502畝,人均耕地1.18畝,20xx年村集體純收入100萬元,農民純收入7000元。村裏三分之二大部分村民主要通過種田和上班取得收入,部分村民承包農田種植稻麥和林木,還有部分村民從事畜禽養殖,另外還有少數的個體業經營户,主要從事機械加工、造船。

二、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的對策與思考

1、充分利用土地,讓土地出金子

農村經濟要發展,農民要增收,離不開土體,土地出效益。如何讓土地出金子?我有幾點思考。第一,我們要強化科技服務,進一步提升農業科技含量。讓農民增收,最直接的就是讓農田增產,我們要利用本村與鎮農機站結對掛鈎這個優勢,多派村幹部到農機站學習新的農業知識,還可以請農機站的工作人員到我們村宣傳和推廣農業技術,並對我村村民進行培訓,讓農民科技種田。而且這方面我們也已經有了成果,譬如説我們村率先實行的麥套稻技術,已取得了成效,還有在糧作物的病蟲害防治、全量還田方面我們也都取得了喜人的成就,幫助農民增加農田產量。以後我們要做的是繼續和農機站保持對接,不斷投入新的農業技術,繼續走科技興農的'道路。第二,我們村地靠集鎮,目前通往集鎮的通北公路全長大概400米,而且這條公路寬廣,交通便利,但是路兩邊仍是農田,還沒有開發,而且我們村的村民坐落主要集中在莊中心,而且住房緊湊,大都是舊房,莊中心的道路狹小,不方面行車,只能由自行車和電動車行走,所以大都村民再造房時豆想搬往集鎮,利用這一點,我們可以將通北公路兩側的農田開發,建住宅區,促進本村經濟發展。

2、充分利用優勢,做招商引資工作

農村經濟發展,光靠農業還不行,我們還要發展工業。我們村南與鎮相鄰,省級河道唐灣河穿村而過,水陸交通便利,我們要充分利用地理位置的優勢來促進招商引資工作。目前我村已經完成了一個500萬、一個300萬的招商引資項目。在此基礎上我們要進一步完善村裏的基礎設施建設,特別是水陸交通建設,充分發揮人際作用,促進招商引資工作的推展。

3、充分發揮特色,讓造船業形成氣候

俞垛鎮是一個魚米之鄉,我們村從事船舶運輸業的比較多,所以這也促進了我們村造船業的發展,目前我們村已經有兩個造船廠,但都是粗放型的經營模式,而且也沒有形成規模,所以我們要提供便利和平台,促進造船業的發展,讓造船業形成氣候,成為我村的優勢。

4、溱湖會船,發展化經濟

我們村地靠溱潼鎮,是俞垛鎮的一個化大村,每年都會參加溱湖會船比賽,參賽的有貢船、龍船、篙子船、划船等,連續幾次獲得會船比賽的一等獎。鑑於這樣一個化優勢,我們要充分發揮出來,讓化充實我們生活和思想的同時,我們還要想法子讓化出經濟,推出我們自己的化節目,同時也為招商引資坐鋪墊。

三、總結

在市鎮黨委、政府要領導下,在我們村村幹部的努力下,在我村廣大村民的充分參與配合下,我相信我們忘私村的集體經濟發展會蒸蒸日上,村民的生活會更加富裕,共同建成社會主義新農村。

集體經濟發展狀況調研報告4

為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統籌推進災後恢復重建與經濟社會發展,推動xx鎮農村經濟繼續健康發展,進行了一些研究和探討。

一、xx鎮農村經濟發展狀況

xx鎮

位於中江縣南端,距鎮城約40公里,屬丘陵地區。全鎮幅員面積70平方公里,轄22個村,2個居委會,278個村民小組,總人口*****餘人,其中:農業人口近*****人,非農業人口3000餘人。我鎮農村經濟受農業基礎設施薄弱、農民整體素質不高、產業結構調整力度不夠等因素制約,新時期xx鎮所面臨的農村工作任務仍然十分艱鉅。

(一)農業基礎薄弱,農村生產、生活條件相對較差。由農村基礎設施設施數量少、配套不夠完善,水利設施損毀嚴重,部分地區人畜飲水和農業灌溉用水未徹底解決。

(二)農村人口總體素質低下,發展意識不強。受地理條件、化水平的限制,“小富則安”、“小進則滿”、“等、靠、要”的惰性心態依然存在,缺乏開拓創新能力和敢闖、敢冒的精神,創新發展意識不強。接受科技能力差,農產品的科技含量極低,基本上維持着傳統農業的耕作和管理模式。農村實用人才缺乏,科技示户和專業大户培育少,農民科技意識淡薄,接受新技術、新品種的能力弱。

(三)農村社會事業發展緩慢,統籌城鄉協調發展難。農村教育水平已不能滿足農民對優質教育資源的需求,突出表現在農村缺乏優質教育資源和優秀教師,教師資源配置嚴重失衡。農村醫療衞生建設遲緩。農村公共衞生體系建設滯後,農村疾病預防控制、婦幼保健、衞生服務、突發公共衞生事件應急體系尚不完善。農村社會保障制度有待於進一步完善。

(四)農村缺乏活力和動力,農民增收渠道不多。為積極拓寬農民增收渠道,xx鎮不斷探索產業結構調整、助農增收的新方式、新舉措、新思路,先後引導農民搞基地建設、科技示、反季節蔬菜、特色水果、勞務開發等,也取得一定成效。

二、對加快xx鎮農村經濟發展對策建議

(一)明確新形勢下農村經濟發展的指導

思想和目標任務。黨的十七屆三中全會和省委九屆六次全會確立的深化農村改革的方針政策為農村帶來新的發展機遇,我鎮提出了“保穩定、抓重建、強三農、壯支柱、促發展、創輝煌”的總體工作思路,以科學發展觀統攬“三農”工作,在“抓重建”和“強三農”上狠下功夫,緊緊圍繞農業增產、增效和農民增收目標,抓住地震災後恢復重建、國家富民安康工程、扶貧開發和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等機遇。使農村經濟體制更加健全,綜合效益明顯提高,農村基層組織建設進一步加強,社會事業更加完備,可持續發展能力不斷增強。

(二)以深化農村改革為契機,加強農村發展基本制度建設。一是穩定和完(本站推薦:)善農村基本經營制度。堅持以家庭承包經營為基礎、統分結合的雙層經營體制,賦予農民更加充分而有保障的土地。努力推進農業經營體制機制創新,加快農業經營方式轉變。積極發展新型集體經濟,大力培育新型合作組織,建立健全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着力提高組織化程度,推動統一經營向發展農户聯合與合作,形成多元化、多層次、多形式經營服務體系的方向轉變。二是建立健全農村土地管理制度。按照產權明晰、用途管制、節約集約、嚴格管理的原則,進一步完善農村土地。三是建立和完善農業支持保護制度。加大對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和社會事業發展的'投入,加大對農村公益性建設項目的投入。拓寬農業投入來源渠道,整合投資項目和支農資金,加強資金使用、監管,提高資金使用效益。

(三)以強化帶動為助力,走現代化特色農業發展道路。按照“特色高產、優質高效、生態安全”的要求,加快轉變農業發展方式,構建現代農業產業體系,提高土地產出率、資源利用率、勞動生產力以及農畜產品商品化率,推進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跨越。一是大力發展特色效益農業。二是加快發展二、三產業。三是建立和完善新型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不斷提高農業生產的組織化和市場化程度。

(四)以恢復重建為紐帶,加大和改善農村基礎設施建設。突出抓特別是汶川地震損毀基礎設施恢復重建,進一步加大投入力度,發動羣眾搞農業生產設施重建,儘早恢復農業生產和農村經濟,不斷改善生產條件,提高人民羣眾的生活水平。一是加強農田水利基本建設。二是加快農村交通通訊恢復重建。三是提高農村災害預報、處置和自救能力。

(五)以推進農村公共事業建設為重點,促進農村社會和諧發展。堅持把統籌城鄉社會事業發展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逐步擴大公共財政覆蓋農村圍,加大投入,創新機制,努力推進城鄉公共服務均等化,使廣大農民學有所教、勞有所得、病有所醫、老有所養、住有所居。一是發展農村教育事業。完善和落實農村義務教育經費保障機制,改善農村義務教育辦學條件,提高農村義務教育質量,促進城鄉義務教育均衡發展。二是加強農村醫療衞生事業。抓緊災後醫療衞生機構重建,重點加快鄉鎮衞生院、村衞生室等基礎設施的恢復重建和配套設施。建設工作。逐步建立健全農村三級醫療衞生服務體系。健全農村公共衞生監督管理機制,實現農村公共衞生安全,鞏固新型農村合作醫療成果。三是推進農村化建設。深入實施“化惠民”工程,進一步加大農村化產業的扶持力度。四是構建農村社會保障體系。加快建立健全農村社會保障體系,建立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制度。進一步完善農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做到應保盡保,逐步提高保障標準。完善農村五保户、“三孤”人員供養救助制度,推進集中供養,不斷提高供養水平。落實軍烈屬和傷殘病退軍人的優撫政策,積極做農村老齡、殘疾人事業。五是加強農村基層民主建設和社會管理。積極探索民主管理的有效途徑,健全村民自治機制,充分保障村民行使選舉權、知情權、參與權、決策權、監督權。進一步完善“一事一議”制度,推行村務公開、政務公開和財務公開,推進村民自治制度的制度化、規化、程序化。

集體經濟發展狀況調研報告5

1、基本情況

2、發展模式和途徑

(2)xx鄉棉花種植面積較廣,一河之隔的xx棉花種植面積也較大,考慮到這些條件,村雙委積極鼓勵村民發展棉花加工廠,提供優惠政策,跑資金,安排電源、建廠房,黨員張增高看準機會,採購先進設備,學習專業技術,辦起了第一個棉花加工廠,帶動村裏經濟發展由第一產業向第二產業初步發展,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在他的號召下,村先後辦起了7個大型先進的棉花加工廠,安排了近百人的勞動力,激活了百輛車的運輸,解決了羣眾的賣花難的問題,推動了村經濟快速發展。

(3)村農貿市場,該村是中華巨葱種植第一村,瓜棉套(農户承包灘地)上萬畝,銷售十分困難,村雙委研究建起第一個村農貿市場,市場有專門人員管理,為羣眾聯繫貨源、招客商,解決了農產品買賣問題。

(4)祝家營村羣眾思想靈活,經濟發展意識強,村兩委聯合村經濟能人通過土地流轉整合30畝土地,發展特色農家樂產業,投資建成槐香園度假村。安置羣眾60多名,配套特色類農業種植120畝,在安置剩餘勞動力的同時,也增加了羣眾的收入。

3、發展效果和前景

東來木業落户祝家營後,帶動村民發展五個小型板材廠,主要做木材原料的粗加工,為東來木業提供原料。累計投資500萬元的板材加工廠經過滾動發展,年加工板材20xx方,安排就業50餘人,年增加集體收入110萬元。為增加集體收入、解決留守兒童和留守老人的問題,提供了有力保障。黨員張增高發展棉花加工,帶動户羣眾也辦起了棉花加工廠,年加工棉花900餘噸,產值達2100萬元。槐香園度假村依託周邊特色種植業的實際情況,開展季節採摘,就地加工土色土香的農家特色莊園,解決農民增收,安置羣眾就業,形成農村發展的新方向,僅此一項,周邊120畝土地可增收1600元。

4、主要特點和經驗

結合祝家營村集體經濟的發展狀況,由一個以傳統種植業為主的`經濟落後村轉變成為人均純收入7785元的先進示範村,從中,總結出以下幾點發展村級集體經濟的經驗如下:

1、要配強班子。發展經濟以人為本,村級集體經濟發展需要強有力的村班子來作支撐,選好配強"領頭雁",切實解決"有人辦事"的問題。

2、要找準路子。要摸清村情和羣眾意願,找準發展路子,制定好村級經濟發展的中遠期規劃。同時,鄉黨委、政府要抓好指導,整合資源,落實好幫扶工作,增強村級組織的造血功能。

5、意見建議

一要制定集體資產保值增值方法,盤活現有資產,防止集體資產流失。二要加強村級債權債務清理。三要進一步完善村級集體資產管理制度,繼續深化和完善村級財務委託代理制,切實履行村務公開制度。

2、要優化政策,加強扶持

村級集體經濟的快速發展,離不開優惠的政策扶持,離不開優越的發展環境。特別是我鄉現還處在發展村級集體經濟的起步階段,各項政策的扶持顯得更為重要。一是加大資金扶持。應建立發展村級集體經濟的專項基金,用於扶持發展集體經濟項目的創業啟動資金、項目貸款貼息和信用擔保等。二是合理配置好村級土地使用權。不少村幹部反映説:"上面只要給政策他們就有辦法"。在不違反政策的原則下,適度給村裏一定的土地使用權將能給村裏解決大問題。三是制定優惠政策。對發展村級集體經濟的項目,在用地、税收、信貸、用電等方面,各有關部門都要給予政策優惠,為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創造良好的外部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