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工作方案

課堂質量提升方案

為有力保證事情或工作開展的水平質量,時常需要預先制定方案,方案指的是為某一次行動所制定的計劃類文書。我們應該怎麼制定方案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課堂質量提升方案,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閲讀。

課堂質量提升方案

課堂質量提升方案1

一、影響國小體育教學質量的關鍵因素

國小體育教學的質量受多種因素的影響。這些因素複雜多變,在不同的階段、不同的學校有不同的表現。因此,在實施體育教學改革之前,教師要對影響國小體育教學質量的關鍵性因素進行全面的歸納分析,分清主次,在此基礎上,針對不同的原因設計出解決方案,從而為體育教學改革的順利推進提供條件。其中關鍵性的因素如下:

(一)學生

作為國小體育教學活動的主要參與者,學生在體育課堂上的表現和收穫最終決定了國小體育教學的質量。國小體育是要求學生充分參與的科目,如果能夠充分激發學生興趣、提高學生學習效率,教學質量自然也會得到提升。國小生雖然活潑愛動,對體育課的興趣比較強,但他們不具備成熟的學習能力和鍛鍊技巧,教師必須要做好引導工作。具體來説,國小體育教師應充分發揮國小生學習的積極性,並對學習過程進行監督,在必要的時候為學生提供幫助。

(二)教師

教師是影響國小體育教學質量的另一個關鍵因素。在新課程改革的大背景下,國小體育教師更要積極學習新課改理念,端正教學態度,提高自身的綜合素質,做好教師角色的轉變。國小階段的學生一般都善於模仿、樂於模仿,並且對教師十分崇拜和信任,因此國小體育教師可以利用這種優勢,發揮自身的示範作用。另外,先進的教學技術,如多媒體教學可以進一步提高課堂教學質量。很多教師錯誤地以為,國小體育教學的課堂就是操場,多媒體教學與體育課毫無關係。事實上,體育教學也有室內教學的可行性和必要性。比如,教師可以通過視頻給學生展示運動技巧,還可以讓學生通過互聯網關注重大賽事等,這都比傳統的口頭講述更能吸引學生。

(三)教學環境

“環境可以影響人。”教學環境可以對身在其中的教師和學生產生直接影響,好的教學環境可以促進教學質量的提升。教學環境對國小體育教學而言,主要是指教學場地、體育器材、學校的教學氛圍等。其中教學氛圍雖然沒有量化的評價標準,但其重要性不容忽視。舉例來説,如果某個學校只重視主科教學,把體育教學當成可有可無的科目,體育教師的積極性被壓抑,那麼教學質量很難提高。

二、提升國小體育教學質量的策略

(一)科學規劃教學內容,制定教學方案

國小體育教學在國小階段的教學任務和目標與其他學科有相通之處,都是通過教學活動的開展,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為學生成為未來社會的人才奠定基礎。另外,國小體育教學也具有自身的特殊性,它更重視學生身體素質的提高,具有更強的實踐性。教學目標、教學任務、教學實踐最終都要通過教學內容呈現給學生,所以,教師必須綜合考慮各方因素科學地選擇和安排教學內容。教學方案是對教學內容的合理組織,是教學活動實施的主要參考和依據。教師在設計教學方案的'過程中,應再次確認所選擇的教學內容是否符合國小生身心發展的需要,教學內容的安排是否充分利用了課堂時間,是否能夠激發學生的主觀能動性等。

(二)採用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

國小生是一個特殊的羣體,他們好奇心強,對什麼都感興趣,但缺乏毅力和恆心。因此,國小體育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給予學生更多的關愛,在關注教學質量的同時,更要注意學生的身心健康。教師可以通過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使學生對課堂保持持續的興趣。如引入遊戲環節就是一種很好的方法。遊戲環節如何設計也是一個很關鍵的問題,既要與教學內容緊密結合,又要能夠吸引學生;既要起到鍛鍊身體的作用,又要傳授體育知識和技能。遊戲教學法可以有效提升課堂的趣味性,促進教學質量的提高。另外,比較教學法、直觀演示法在國小體育教學中實踐效果也十分理想。體育教學人員要充分考慮具體的教學環境,學生和場地的具體條件、設施和器材,從而制定有效的教學大綱和教學計劃,在有序的思考和改善過程中進行體育課的執行。給學生帶來一系列收穫,從而提高體育教學的效果。

(三)重視技術和方法的作用

前面我們提到,體育課具有很強的實踐性,學生掌握再多的書面知識,也不能保證體育素質的提高,這就要求國小體育教學必須重視體育鍛煉技術和方法。在實際的教學活動中,可以通過教師演示、競技比賽等方式,讓學生在實踐中學習,在鍛鍊中進步。

課堂質量提升方案2

一、指導思想

為全面貫徹落實國務院辦公廳關於強化學校體育促進學生身心健康全面發展的意見(國辦發〔20xx〕27號)文件精神。以實施素質教育、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按照《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xx-20xx年)》的要求,以“天天鍛鍊、健康成長、終身受益”為目標,改革創新體制機制,強化學校體育課教學,全面提升體育教育質量,健全學生人格品質,切實發揮體育在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推進素質教育中的綜合作用,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為指導思想。

二、領導小組:

三、實施內容、要求

(一)、學校嚴格執行教育部課程計劃標準,開足開齊體育與健康課程併科學安排。

(二)、高一開展田徑模塊和選項普修的教學,高二和高三分別開展體育選項教學並制定評價體系和技能達標標準。

(三)、體育教研組每學年、學期開學前一週制定好教學、教研工作計劃,開學後一週上報教務處。

(四)、學校按要求配齊體育教學所需的器材,對體育教學設施、設備定期檢查,確保安全,並加大投入保證體育教學正常進行。體育教研組要加強體育器材室的`管理,定期對器材進行維護和保養。

(五)、學校全力支持、督促每位教師參加各級、各類培訓及教研活動,進一步促進體育教學水平的提高。

(六)、體育課教學

體育課是學校體育工作的中心環節,是培養學生勇敢頑強的意志品質,團結協作的集體主義精神,掌握體育基礎知識,發展身體素質,提高體質健康水平的主要陣地。需認真做好以下工作:

1、認真制定教學計劃,做到學年、學期、單元、課時計劃齊全,35歲以下教師統一教案本並手寫教案。教務處不定期的統一檢查教案。

2、體育課教學內容要符合課程標準和校本課程要求,教學目標要明確並實際,重點、難點要突出,講解、示範要準確,組織、教法要合理,練習時間、次數、運動負荷、練習密度要適當並體現“課課練”,場地、器材佈置要合理,教學常規要規範,教師教態要親切有感染力並注意儀容儀表,課後要小結並佈置家庭體育作業,教學過程中要加強對學生的安全教育並有防範措施,避免傷害事故的發生。

3、體育教學要加強體育與健康基礎知識教育(可在陰、雨天室內進行),注重運動知識、技能技術學習,讓學生熟練掌握一至兩項運動技能,逐步形成“一校一品”、“一校多品”教學模式,努力提高體育與健康課教學質量。

4、健全體育課考勤、考核制度,每節課需考勤,每學期考核不少於4—5項。(包括基礎知識、運動技能、技術)

5、體育教師要做到為人師表,不得體罰和變相體罰學生。

6、體育教師要在課前佈置好場地與器材,整理好服裝(運動服、運動鞋),課前5分鐘到達上課地點,等候學生前來上課。

7、學生須遵守體育課堂紀律,愛護場地器材,體育課須穿運動服或校服、運動鞋,不穿大衣、裙子,不戴圍巾、帽子,禁止帶小刀、筆等有礙安全的雜物。

8、如遇特殊情況需調課應事先到教務處備案並得到批准。

9、教師教學獲獎按學校績效考核方案相關規定執行。

(七)、教學研究

1、教研組要制定集體和個人研究課題,開學後一週上報教務處。定期召開課題研討會,並在規定的時間上交結題報告。

2、全組教師要認真參加市、區組織的各項教學研究活動。

3、教研組要定期開展校內的各項研究活動,體育教學、大課間、社團俱樂部、訓練、競賽等。(每二週至少一次)

4、每位教師每學期校內聽課不少於10節。

5、根據實際情況安排師徒結對。

6、教師參加各級賽課、論文獲獎按學校績效考核方案相關規定執行。

以上各條望認真執行,如未完成任務或無故缺席相關教學研究活動將與本人年終績效考核掛鈎。

課堂質量提升方案3

按照《河南工學院本科教學基本建設“6+3” 質量提升活動方案》要求,本學期將繼續開展課堂教學質量提升活動,為保證活動順利、有效進行,特制定本方案。

一、學校對第一輪達標情況進行復查(9月-10月)

學校將組織由校領導、中層幹部、校級教學督導員組成的專項聽課組對各教學單位推薦的第一輪達標教師進行復查,督查各教學單位活動成效。其中,校級督導聽課組要實現達標人員全覆蓋,校領導及中層幹部聽課組根據校領導聯繫院部分組深入課堂隨機聽課並檢查任課教師的教學資料(教學日曆、教學大綱、教材、教案)是否完備齊全,抽查比例不低於達標人數的'30%。

二、召開聽課評議反饋座談會(11月)

複查結束後,專項聽課組到各教學單位召開聽課評議反饋座談會,向相關教學單位負責人、授課教師、教研室主任、教學祕書、教師代表等參會人員反饋複查結果,及時指出在教學內容、教學模式、課堂組織、教學效果等方面存在的問題,提出意見與建議,並給予指導。

三、教學單位組織實施第二輪聽課自查(9月-10月)

各教學單位組織對本單位尚未達標的教師(含外聘)開展聽課,制定“第二輪聽課安排表(附件1)”,聽課要求與第一輪聽課要求相同。聽課任務完成後,各教學單位需上報本單位“第二輪教師課堂教學質量認定情況彙總表(附件2)”。本輪聽課結束後,各教學單位教師爭取全部達標。

課堂質量提升方案4

為深入貫徹落實國務院辦公廳轉發教育部等部門《關於進一步加強學校體育工作若干意見的通知》(國辦發〔20xx〕53號)和山東省教育廳等六部門《關於印發〈山東省學生體質提升計劃(20xx—20xx年)〉的通知》(魯教體[20xx]1號),努力提高學生身體素質,現就進一步加強我市中國小體育教學工作,提出如下意見:

一、指導思想

以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中共中央關於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關於“強化體育課和課外鍛鍊,促進青少年身心健康、體魄強健”的部署為指導,以“陽光體育”為載體,以開足開齊體育課程、提高課堂教學質量、培養體育興趣和鍛鍊習慣為重點,構建科學完善的體育教學體系,增強學生體育意識和興趣,掌握體育知識和1-2項體育運動技能為目的,堅持以人為本,突出“改革、發展、創新”的要求,在規範常規教學的前提下深化“國小興趣化、國中多樣化、高中專項化”體育教學改革,為學生養成自覺參加體育鍛煉的習慣和健康生活方式奠定良好基礎,有效引領我市中國小體育教學工作科學、健康的發展。

二、主要任務

認真學習和研究《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按照《棗莊市中國小體育課程教學“國小興趣化、國中多樣化、高中專項化”課程改革試點實施方案》的工作要求,加大體育教學投入,更新教學觀念,在現代教育理論的指導下,以提高課堂教學質量與效率為中心,努力探索體育課堂教學新方法,加強對體育課程教學的監督與管理,為學生掌握至少兩項體育技能打下堅實的基礎。

三、組織實施

1.各區(市)教育局和中國小校要認真貫徹落實《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加強青少年體育增強青少年體質的意見》(中發〔20xx〕7號),加大對體育場地設施建設的投入和體育教師的配備,根據教育部關於開設課程門類和課時數的規定,合理調配教師,確保體育教學質量。而目前體育教學條件達不到市規定標準的學校,應制定規劃,逐年改善,儘快達標。

2.各區(市)教育局和中國小校要建立中國小體育教學管理長效監控機制,堅持對體育課程教學質量進行監督檢查,並建立中國小體育教學情況通報制度,確保《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的有效實施,全面提高中國小校體育教學水平與質量。

3.各區(市)教育局要加大對中國小校體育課程教學工作的監管力度,逐步形成區(市)教育行政部門監管、學校主管校長負責、藝體辦(教務處)組織實施、體育教研組落實的四級管理體系。以區(市)、鄉鎮(街道)為單位開展體育教學檢查活動,全面提高體育教學水平。

4.各中國小校要嚴格執行國家體育課時規定,開齊開足、保質保量上好體育課,不能以任何理由和藉口隨意佔用中國小體育課時,在安排課程時合理安排體育課。國小學段要以身體基本活動能力及體育行為規範為主要發展目標,體育課教學內容設計以體育遊戲融入身體最基本的活動形式為主,教學方法與手段力求趣味性、活動性和多樣性,教學組織體現集體性、合理性和靈活性。國小高年級學生以基礎運動技能及自我健身意識為主要發展目標,體育課教學內容設計以基礎運動的動作方法融入遊戲為主,教學方法與手段力求趣味性、鍛鍊性和集體性,教學組織體現小組合作性和集體競賽性。國中學段體育教學以基本運動能力及自主健身行為為主要發展目標,體育課教學內容設計以多個運動項目、多樣運動技能、多種練習方法為主,教學方法與手段力求活潑性、體驗性和針對性,教學組織體現小羣體性和對抗比賽性,探索八年級學生男女分班教學形式,九年級學生選項分班教學形式。高中學段體育教學以專項技能以及與之相匹配的體能為主要發展目標,學生可根據自己的興趣,自主選擇某一體育運動項目作為相對穩定的學習方向,以掌握和提高該專項技能為主要內容,同時學習相關知識,應用和發展相關體能,並逐步養成參加體育活動的習慣。

5.各中國小校體育教研組要充分發揮體育教學管理和研究職能,協助學校制定學校體育工作計劃,依據《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組織教師編寫學年、學期、單元和課時計劃,認真落實《棗莊市中國小體育教學常規要求》的規定,定期檢查教師的教學計劃執行情況;針對教學實踐和教學改革中的實際問題進行專題研究,堅持開展常規教研活動,努力提高體育教師的專業技能。

6.各級體育教學研究部門要充分發揮“研究、指導、服務”職能,關注學校、關注教學,認真研究總結課堂教學中的成功經驗和存在的問題,體育教學研究部門在努力提高自身的教學研究水平的同時,要為教育行政部門的決策和學校教育事業的發展提供理論支撐和創新建議;要與一線教師保持聯繫,並參與一線教學指導,幫助教師解決在教學中遇到的困惑和難題,要積極配合教育行政部門做好中國小體育教師專業技能考核工作,並將此項工作制度化、規範化、常態化,努力促進中國小體育教師的專業發展。

四、教學要求

7.認真學習《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的基本理念,積極實踐新課程改革的要求。轉變教學觀念,鑽研教材,對教材進行再創造,努力挖掘教材的隱性內涵,充分發揮教材在知識、技術、能力、增強體質、培養心理品質和思想教育等方面的潛在功能,不斷提高體育課綜合效益水平。

8.認真執行《棗莊市中國小體育(體育與健康)課教學常規要求》,做好備課、上課、考核等各個教學環節。其中學年計劃、學期計劃、單元計劃、課時計劃和成績考核必須有記錄,各區(市)教育局在對學校的評估、檢查中要認真檢查體育教學的各個環節。

9.加強體育課程單元教學的研究和實踐。教師要根據教材的特點和學生的實際情況,認真研究和制定單元教學的內容和教學方法。同時,要積極探索解決教法改革中遇到的各種問題。

10.要注重體育教學對學生身體形態和機能、體能的促進作用。要將男生引體向上(低年級斜體引體向上)、女生仰卧起坐的練習貫穿到體育教學環節中,努力提高學生上肢力量。着力加強體操類項目的教學,特別是器械體操(技巧、單槓、雙槓、支撐跳躍);積極開展田徑、球類、民族傳統體育、新興運動項目及韻律活動與舞蹈等的教學,以促進學生身體形態和綜合能力的全面發展。

11.要積極推進教學方法改革,處理好教學過程中學生主體地位和教師主導作用的關係。加強教法、學法和練法的有機結合,着力研究體育課程教學規律,為學生創設“自己選擇、自主練習、自我評價”的條件,並運用觀察、討論、實驗、評價和創新性學習等學法,引導學生參與教學過程,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變被動的肢體活動為主動的全身心的投入;根據學生所處學段、性別、年齡的差異和特徵,以及學生在不同項目和素質方面的優勢或弱點,指導學生進行有針對性的'課堂練習;運用“羣體”效應和競賽機制,激發學生的參與意識和競爭意識,培養學生的意志品質和勇敢精神;必須切實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努力提高體育課程教學的實效性,逐步規範教師的教學行為和學生的學習行為,努力創設有利於學生主動發展生動活潑的教學氛圍,培養學生的體育興趣與鍛鍊習慣。

12.加強體育課堂教學與課外體育活動的有機結合。體育教學既要着眼於學生在校期間的學習,更要着眼於學生終生體育能力的培養。體育教學要在傳授體育與健康的基礎知識、基本技能和方法的同時,注意培養學生的體育意識及對體育的興趣和愛好,掌握參與體育鍛煉和娛樂的方法,更要養成終生體育鍛煉的習慣。

課堂質量提升方案5

以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落實《中共教育部黨組關於加強高校課堂教學建設 提高教學質量的指導意見》和新時代全國高等學校本科教育工作會議精神要求,聚焦“兩個根本”,深入推進“四個迴歸”,促進學校內涵發展,切實提高人才培養能力和培養質量,特制定本方案。

第一章堅持立德樹人

第一條提高思想認識。人才培養是大學的根本任務,質量是學校的生命線。課堂教學是人才培養的主渠道,教師應肩負起教學主體責任,努力上好每一堂課,講好每一門課,切實提高課堂教學質量。

第二條踐行師德規範。教師要對照“四有好老師”標準,努力提升自我、發展自我、要求自我和約束自我,維護黨和國家大政方針,遵守憲法法律和校規校紀,恪守教師職業道德,認真履行教書育人職責,模範遵守課堂教學紀律,做好言傳身教,成為學生的品行楷模。學校制定和完善《教師道德行為規範》和《北京師範大學珠海分校年度考核辦法》,以及教師專業技術職務晉升、教師教學效果評價等辦法,將師德師風作為教師素質評價的第一標準,把教學質量作為教師專業技術職務評聘、績效考核的重要依據,促進教師以德立身、以德立學、以德施教。

第三條落實教書育人。教師要積極貫徹黨的教育方針,樹立育人為本、德育為先、能力為重、全面發展的育人理念,將教書育人切實融入課堂教學中,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教育學生自覺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倡導學生將個人發展和奮鬥目標與實現民族復興的偉大理想相融合,增強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和使命感,培養學生成為德才兼備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

第二章加強課程建設

第四條優化課程設置。學院(部)應以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和適應社會需要作為衡量人才培養質量的根本標準,根據學校辦學定位和專業人才培養目標,經充分調研與論證,科學制定人才培養方案,完善課程體系,優化課程設置,着力培養具有優良人文科學素養,紮實學科專業基礎,較強實踐動手能力的高素質應用型人才。鼓勵引入優質在線開放課程,豐富課程資源;加強必修課程建設,調整專業必修課程設置,須經嚴格論證和審批;豐富專業選修課程,允許學生跨專業選修課程,滿足學生全面發展和個性化發展需求;鼓勵設置專業方法類課程,通過“授之以漁”提升學生自主深入探究的能力;完善學分認定辦法,學生公開發表學術論文、獲得市級(含)以上學科競賽獎勵,參加研究性學習、社會調研、科研訓練、創新創業等活動並取得優秀成果,經學院(部)按程序認定後,均可計入相應學分,增強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

第五條完善教學大綱。教學大綱是課堂教學的基本指導,是任課教師確定教學內容、選用教材、實施考核,學生選修以及學校檢查與評價課程的重要依據。教學單位應組織專業負責人和主講教師,根據學科專業的發展動態,結合專業人才培養規格要求,科學合理制定課程教學大綱,包括課程目標、主要內容、考核方式、適用教材和參考資料等。教學單位負責教學大綱的政治性、科學性等方面的審定工作,經教學單位負責人簽章(負責人簽字並加蓋公章,下同)後,與年級人才培養執行方案一併報教務處備案,並向學生公佈,學期教學執行中不得修改。

第六條規範教材選用。完善教材選用制度,嚴把教材尤其是引進教材的選用關。積極選用價值導向正確、科學性強的高質量教材。思想政治理論課程統一使用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和建設工程重點教材;公共必修課程、專業核心課程優先選用國家公佈的目錄教材。主講教師應依據教學大綱提出教材選用説明,教學單位審核,教務處複核,學校教材委員會審定。學校黨委對引進教材選用負總責,教學單位教學負責人負管理責任,主講教師負直接責任。建立開展學年教學單位自查與督導組專項檢查相結合的教材選用跟蹤與反饋制度,發現問題教材要及時停止使用。

第七條更新教學內容。任課教師要依據教學大綱,深入研究和精心設計課程內容,及時將新知識、新成果和新技術充實到教學內容中,促進理論與實踐的結合,素質與能力的提升,努力提高單位學時的“含金量”。教學內容要有一定的深度和廣度,使課堂教學具有吸引力,學生學習具有挑戰性,增強學生的獲得感。

第八條改革教學方法。教師應堅持因材施教,因課制宜,設計和採用有效的教學方法,提升課堂教學實效。要注重師生互動,選用啟發式、討論式、案例式、探究式等教學方法,引導學生思考與探究、表達與闡述,激發學生學習興趣;要促進課內外結合,指導學生進行閲讀與研討、動腦與動手、自主與合作等方式的課外學習,促使學生將更多的時間和精力投入到學業中;要把握傳統課堂教學與現代信息技術深度融合的發展趨勢,探索並實踐線上線下“兩個課堂”的互補與融合。

第九條強化課程考核。課程考核是促進學生學習和檢測學生學習效果的重要手段,任課教師應根據課程教學大綱要求,科學設計考核內容。鼓勵任課教師採用筆試與口試、理論與實踐、開卷與閉卷、獨立與合作等多種考核評價方式,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全面考查學生學習實效。課程考核成績應由平時成績和期末成績構成,以百分制計,班級平時成績須有一定的區分度。期末成績佔比一般不低於總成績的60%,平時考核手段豐富、效果良好的課程,經教學單位、學校批准,可適當降低期末成績比例。教學班級學生成績應呈合理分佈形態,嚴重偏離者,須按學校規定提出改進方案。

加強必修課程和主要專業選修課程的考核。平時考核作為教學過程中敦促學生認真學習的重要抓手,以及檢測教師教學與學生學習效果的有效手段,要有明確依據,可根據學生的課堂討論、隨堂測驗、作業、調查報告、文獻綜述、課程論文、讀書報告、期會考試等多方面情況確定;期末考核應重點檢測學生獨立、全面、綜合運用所學知識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除特殊課程外,原則上應採用閉卷考試,並列入學校統一期末考試安排。要重視期末考試的命題工作,試題應有一定難度,教學單位負責期末試題的內容科學性和形式合規性的審核,以及試卷的印製和保密工作。同專業同一門課程的不同教學班級應統一課程考核方式和期末考核內容,有多位任課教師的須流水評閲試卷。

第十條加強課堂管理。良好的.課堂教學管理是形成積極的課堂學習氛圍,提高課堂學習效果的基本保障。教師在課堂上具有教學與管理的雙重任務,要樹立科學的課堂管理理念,增強對學生的情感投入,探究並實踐課上與課下、管理與交流相結合的多種方式,綜合開展課堂管理;要明確課堂紀律,規範考勤管理,嚴格課堂要求,恰當處理教學中學生的不良行為;要積極運用學校課堂教學管理系統和多種互動課堂管理工具,促使學生主動地坐到前排來、把頭抬起來、將精力集中到課堂來,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

第三章完善質量保障體系

第十一條明確教學管理責任。建立校長和分管負責人全面負責,學院(部)院長和主管教學負責人負主體責任,教務處、學生處等部門負管理責任的課堂教學管理體系;鼓勵公共必修課程和專業必修課程建立主講教師制度,承擔課程建設的主體責任,包括制定教學大綱、研究考核方式、開展考核命題等工作。

第十二條堅持領導聽課巡視。每學期學校領導聽課不少於4節,主管教學副校長、教務處處長、學生處處長等不少於6節,並在學期初、期中和期末階段,定期、不定期地全面開展教學與考試的巡視和檢查工作。

第十三條完善教學改進制度。建立學院(部)推薦觀摩課制度,促進課堂教學經驗交流與分享;建立學院(部)主管教學負責人、教務人員參加的教學工作例會制度,每學期兩次,促進學院(部)加強溝通,持續改進教學工作;建立教學工作年度研討會制度,全面總結和分析教學工作;聯合學院(部)、有關職能部門開展專項調研,解決教學中存在的突出問題;建立學生學習過程監測、評估和反饋機制;學院(部)和教務處每年均須召開應屆畢業生座談會,聽取對教學工作的意見與建議,不斷完善教學工作。

第十四條考評教學基本狀態。建立學院(部)涵蓋專業建設、課程建設、教學改革與成果、教師榮譽獎勵、生源質量、第一專業志願錄取率、轉專業和就業情況,以及調停課、教學計劃調整、課程考核、成績異常等教學基本狀態的考評與發佈制度,形成學院(部)和全體教師重視教學工作的長效機制。

第十五條加強學院自查自糾。作為教學與管理工作的實施主體,學院(部)應全面負責本單位的課堂教學工作,學院(部)黨政一把手、主管教學負責人、學生工作副書記均須按每學期不少於6節的標準對本單位課程進行有計劃的聽課、巡視和檢查,做到對專業必修課程和外聘教師授課的全覆蓋,並將幹部聽課情況納入年度考核。加強對課程檔案,特別是課程教學大綱、課程考核等方面的自查工作,每學期初,對上學期課程的抽查、複核比例不低於25%,兩學年實現全覆蓋,杜絕管理盲區,並形成學期自查、自糾報告,報教務處備案。

第十六條做好教學工作反饋。加強督導隊伍建設,加大對課堂教學的監督與檢查力度,堅持常規督導檢查與專項督導檢查並舉,有針對性地開展一類課程、一類教學環節、一類教師教學質量的檢查,以及學校教學規章制度執行情況的專項檢查;暢通學生信息員意見建議反饋渠道,以便學校發現和解決一些共性問題,營造良好的教學氛圍。優化課堂教學質量評價辦法,改進學生評教工作,完善學生評教指標體系和評教方式,提高學生評教的信度和效度。

第十七條嚴肅違紀問責處罰。完善學校《教學事故認定和處理辦法》,規範課程教學,營造良好教風;把堅持正確的政治方向作為課堂教學管理的根本要求,嚴肅課堂教學紀律,對落實課堂教學管理責任不到位,發生嚴重違反教學紀律、師德師風的情形,依據上級部門和學校有關規定嚴肅問責,包括教師約談、暫停授課、調離崗位、辭退解聘等。

課堂質量提升方案6

《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明確提出,基礎教育改革的具體目標之一是“改變課程管理過於集中的狀況,實行國家、地方、學校三級課程管理,增強課程對地方、學校及學生的適應性。”這表明我國的基礎教育課程管理體制,將由原先過於集中的國家課程管理走向國家、地方、學校三級課程管理,學校將有一定程度的課程自主權,共同參與課程決策並承擔相應的責任。為了切實有效地履行課程管理的權責,落實國家基礎教育課程管理政策,提高學校課程的整體質量,促進全體學生主動地發展,提升教師課程管理意識。開創學校辦學特色。根據《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的精神,結合本校的實際情況,特制訂本方案。

一、指導思想

學校課程改革的培養目標是:以鄧小平同志關於“教育要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全面推進素質教育。

二、培養目標

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體現時代要求,使學生具有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精神,熱愛社會主義,繼承和發揚中華民族的優秀傳統和革命傳統;具有社會主義民主法制意識,遵守國家法律和社會公德;具有社會責任感,努力為人民服務;具有初步的創新精神、實踐能力、科學和人文素養以及環境意識;具有適應終身學習的基礎知識、基本技能和方法;具有健壯的體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質,養成健康的審美情趣和生活方式,成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一代新人。

三、課程設置的原則

堅持按照學生的培養目標和學生身心發展規律,適應社會發展需要和學校實際,科學安排課程;堅持統一性和靈活性相結合的原則,充分發揮新課程體系的教育功能;堅持以“學生為本”的宗旨,面向全體學生,因材施教,充分發揮學生學習的自主性、創造性,促進學生主動活潑地發展。

新課程體現均衡性、綜合性、選擇性。

1、均衡性設置課程

根據德、智、體、美、勞等方面全面發展的要求,將其教育內容全部納入,有利於學生和諧、全面發展;依據學生身心發展的規律和學科知識的內在邏輯及認知規律,把課內外、學校與社會聯繫起來,把間接的`書本知識學習和直接經驗體驗結合起來,為學生健全人格的形成和態度、能力、知識等方面的學習與發展創造條件。

2、加強課程的綜合性

注重學生經驗,加強學科滲透。各門課程都重視學科知識、社會知識和地學生經驗的整合,改變課程過於強調學科本位的現象。設置綜合課程。如:一年級設品德與生活課,旨在適應兒童生活範圍逐步從家庭擴展到學校、社會,經驗不斷豐富以及社會性逐步發展;一年級設藝術課程,旨在豐富學生的藝術經驗,發展感受美、創造美、鑑賞美的能力,提高審美情趣。

綜合實踐活動還包括:信息技術教育、勞動等使學生通過親身實踐,發展收集與處理信息能力、綜合運用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和合作交流的能力,增強社會責任感,並逐步形成創新精神與實踐能力。

3、加強課程的選擇性

學校課程以靈活性、適應地方和社會發展的現實需要,開設校本課程,適應學校辦學方向,開設的活動課以多樣化的學習方式使學生學習成為富有個性的過程。新課程不僅為學生共同發展奠定基礎,也注重學生個性發展。

四、三級課程設置表

幾點説明:

1、教學時間

全年52周,教學時間40周,每期分別20周,假期(寒暑假、節假日)10—11周;機動1—2周。各學期20周教學時間安排:各年級每期上課18周,複習考試1周,綜合實踐活動1周。

2、每週活動總量:每週按5天安排教學,周課時總量為30課時(一、二年級分別為26課時、28課時),每課時上課40分鐘。

3、國家規定的學科類課程、活動課程、綜合實踐課程、地方課程、學校課程,均在週一至週五的教學時間內按課表進行。

五、保障措施

1、組織保障

成立以校長為組長的“新課程計劃實施領導小組”,即學校校務會,它是學校課程決策機構,主要職責是明確本校的培養目標,從實際出發,根據上級頒發的課程計劃制度《學校年度課程實施方案》,以及相配套的各項制度,同時指導各處室工作。教導處是學校課程管理機構,主要職責是計劃、執行、檢查、指導、評估全校各門課程的教學工作,並聯手各學科教師間的合作,以促進課程合力的形成。

2、經費保障

學校管理,不管是國家課程、地方課程的有效實施,還是校本課程的合理開發,都需要必需的設備和經費上的支持。學校有新課程專項資金,用於加強各室的建設、教師培訓、課程實施於開發等方面

3、制度保障

學校建立相應制度。如:校本教研製度、目標管理制度、教師、學生評價方案等。學校定期檢查各項制度的執行情況,保障課程計劃的真正執行。

課堂質量提升方案7

一、高效課堂意義:

課堂教學是實施素質教育的主渠道,有效教學是提高教學質量的根本。打造高效課堂、實現“善教會學,減負增效“的目標。課改已六個年頭,我們多途徑研訓,廣大教師的教育教學觀念發生了重大變化。教師的教學方式和學生的學習方式得到進一步優化。怎樣打造高效課堂,是當今擺在我們面前的大問題。就課堂教學而言,備課是前提,模式是依據,學、導、練是核心,學生參與是主流,提高素質是根本,提升教學質量是目的,所以,高效課堂顯得最為重要。

二、指導思想:

以《教育發展規劃綱要》為指導,以科學發展,自主發展,特色發展為原則,堅持促進教師提高自身素質,更新教學觀念,轉變教學方式,探索符合我校實際的主流課堂模式,打造高效課堂,提高教學質量,促進學生全面可持續發展,通過典型培植、示範引領、機制保障,強力推進,實現課堂教學方式的最優化,教學效率的最大化。

三、有效課堂應遵循的原則

1、遵循從實際出發的原則:上課一定要根據班級情況,依據學生實際基礎,在備好課的基礎上,做個性化的刪增批註,易於學生接受、掌握、運用。

2、遵循共同參與的原則:堅持反對教師滿堂灌,必須按照“學、導、練”的原則先學後教,師生互動,生生互動,教師走下講台,學生走上講台,共同參與教學活動。

3、遵循“三維”目標的原則: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和價值觀是教學工作必須要達成的目標。每一個課時、每一課(章)都必須得以體現,從課堂中培養學生能力。

4、遵循由淺入深、循序漸進的'原則:加強學習方法的研究和指導,促進學生“興趣、習慣、效率” 有機結合,實現“智商、情商、學業”完美統一,不是一朝一夕,而是通過教師點滴引導要求,逐步培養一種恰當學習方法和良好的習慣。

四、高效課堂的標準

(一)知識與技能:

1、知識點清晰、知識量集中、重點突出、難點突破、聯繫生活實踐。

2、教學目標設定從學情出發,並明顯地體現於教學全過程。

3、教學內容體現基礎性、實踐性、發展性,把學生的經歷、體驗、參與知識的形成過程。

(二)過程與方法

4、運用教材恰當,課堂程序分明(六步教學法),教學語言流暢,能運用先進的教學手段提高教學效率。

5、立足於學生的學,注重學生主動參與學習的有效性、合作學習的實效性體現學生的自主發展、差異發展的教學策略,關注全體學生的發展。

6、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起組織者、指導者、幫助者、促進者和合作者的作用。所有用的教學方法有利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突出知識的形成過程。

7、教學活動內容充實,靈活多樣。學生自主學習有空間、有時間有實效(8-10分鐘)教師不侷限於教材,善於及時捕捉生活資源,有效利用教育資源、師生互動,生成新知識。

8、養成學生上課學習行為規範,回答問題格式正確,表述準確。聲音響亮,不起鬨,不破壞課堂氣氛,站立姿勢要端正,演板字跡要工整,格式要規範。教師評價要恰當。

9、善於設疑、質疑,激勵學生髮現和提出問題,把學生的問題和經驗當做課堂教學的生長點,促進學生思維能力和學習能力提高,有效組織生生、師生互動和多元評價。

(三)、情感、態度和價值觀

10、課堂富有激情,關注學生情感需要和發展,關注學生人格尊嚴,教師以對學生的良好情感引發學生的情感反應,學生學習愉快,輕鬆有序和諧,課堂學習成為學生生命成長,人格完善的過程

(四)、效果與價值

11、有效達成教學目標、學生教好地掌握新知識和技能、學有所收穫。

12、學生積極主動、樂於動腦、動口、動手,樂於爭論、討論、辯論,思維積極、發言踴躍、學習興趣濃、信心足,感受到成功的快樂。

五、實施步驟:

(一)、培植骨幹、示範帶動(一個月)

要從市、縣骨幹教師、優秀教師、“十佳”教師、課改帶頭人及縣級以上優質課教師、教研組長、學科組長中確定相應的學科實驗教師。根據“六步教學”模式,做到示範引領。實驗教師要堅持高效就是硬道理,要在現有模式基礎上勇於創新探索,為課堂教學模式更優化建言獻策。

(二)、督導評估,全面推進(二個月)

要在全校教師中參與“高效性課堂”教學過關競賽活動,進行評分量化、定檔,作為教學工作中的一個環節,作為教師績效工資量化的一部分。督導所有教學人員,從養練教學技能,堂堂拷問(檢測教學效果)提高教育教學質量。

三、總結反思,完善深化(二個月)

教學是一門藝術,是科學,需要不斷地進行反思總結,改進完善。大力表彰表現突出的教師,當然也要通報批評一些消極懈怠、無所作為的教師,促進整改,反攻,最後達標。20xx-20xx學年,是xx國中打造高效課堂的關鍵年。希望全體教師強化認識,端正態度,積極踐行。學校要天天講,週週評,月總結,形成“上有效課堂為榮”的氛圍。同時,要加大教師有效性考評權重和力度,將此納入學校教學質量考評體系中,與教師績效、職稱、評範掛鈎。還要加強聽課評課,特別是領導帶頭上好課,多聽課、勤評課,做高效課堂的引領者,助推者。

高效課堂建設關係着學校高品位的發展,教師高水平發展,學生高智商發展。利在當今、功在長遠。我們只有堅持不懈地平時抓,抓細節,才能有效地改變我們課堂低效的問題,才能使教育教學質量更進一步,富有特色,取得輝煌。

課堂質量提升方案8

為貫徹落實《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加強青少年體育增強青少年體質的意見》和《棗莊市中國小生體質健康提升工程》等文件精神,根據《棗莊市教育局關於進一步加強我市中國小體育教學工作的意見》,制訂《棗莊市中國小體育課程教學“國小興趣化、國中多樣化、高中專項化”課程改革試點實施方案》。

一、指導思想

堅持“健康第一”的指導思想,以“為了每一個學生的終身發展”理念為引領,以體育教學“國小興趣化、國中多樣化、高中專項化”課程改革作為學校體育教學改革經驗為表率,把提高學生對體育學習的需求變化為突破口,針對學生的年齡特徵,提出不同的體育學習能力要求,實施體育教學“國小興趣化、國中多樣化、高中專項化”課程改革,突出對學生體育精神、體育意識、體育能力的培養,發展學生的身體素質、增進學生的身體健康。

二、主要目標與任務

(一)主要目標

通過體育教學“國小興趣化、國中多樣化、高中專項化”課程改革,使課程目標與課程實踐緊密結合,改變傳統的體育教材內容配置方式和教學組織形式,精心設計教學內容和創新教學方法手段,使國小生從入學開始就對學習體育產生興趣,喜歡上體育課,樂於參加體育活動,身體活動能力不斷增強,身體素質明顯提高;使國中生逐步形成穩定的運動興趣,在興趣的基礎上經歷多個運動項目的多種體驗,在項目的體驗過程中發現符合自身需要的項目,為高中體育專項化學習奠定牢固的基礎;使高中學生可根據自己的興趣,自主選擇某一體育運動項目作為相對穩定的學習方向,掌握和提高該專項技能,同時掌握相關知識,應用和發展相關體能,形成體育鍛煉習慣和健康生活方式,為終身體育奠定良好的基礎。使國小、國中、高中體育課程體系、教學目標體系、教學內容體系、教學評價體系銜接更為緊密,為完善學校體育教育教學體系的建立,探索可操作的運行機制。

(二)主要任務

國小低年級學生以體育遊戲融入身體基本的活動形式、練習方法及活動規則為主的教學內容設計,教學組織要體現集體性、合理性和靈活性,以身體基本活動能力及體育行為規範為主要發展目標;國小高年級學生以基礎運動技能和身體素質、練習方法和運動規則融入遊戲為主的教學內容設計,教學組織要體現小組合作性和集體競賽性,以基礎運動技能及自我健身意識的培養為主要發展目標;國中學生以多個運動項目及其練習方法、多樣運動技能和身體素質、多種練習體驗和學習經歷為主的教學內容設計,教學組織要體現小羣體性和對抗比賽性,並探索和實踐八年級學生男、女分班的教學形式,九年級學生選項分班的教學形式,以基本運動能力及自主健身行為的培養為主要發展目標。高中學生根據自己的興趣,學習掌握一至兩項體育運動技能及相關知識,應用和發展相關體能,形成體育鍛煉習慣和健康生活方式,為終身體育奠定良好的基礎。

三、組織實施

1.成立區(市)工作小組,各區(市)對本轄區學校師資、場地設施、班級數量、課時安排等進行基本情況調查,制定並下發各區(市)實施方案,選擇條件成熟的學校開展試點工作。

2.制定新學期學校課程計劃,合理安排體育教師的課時和工作量。體育教師對教材內容的選配、教學過程的組織、教學方法的運用、教學效果的評價等作全面深入思考和探討,為開展教學工作做好充分準備。

3.教學內容呈現,國小低年級教學內容以體育遊戲呈現;國小高年級教學內容以基礎運動技能加遊戲方法、手段呈現;國中6-8年級以基本運動技能(田徑、體操、游泳、大球類、小球類、武術、健美操和新興體育項目)加發展身體素質方法呈現;國中9年級學生以學生選擇項目的動作技能加發展相關身體素質方法呈現。高中根據自己的興趣,選擇一至兩項體育運動項目進行專項學習呈現。

4.組建多個體育教學改革項目團隊,在區(市)教育局、區(市)教研室的支持下,以試點學校教師為骨幹,開展相關課題研究,聚焦課堂教學實踐,依託區域教學資源,探索體育教學“國小興趣化、國中多項化、高中專項化”課程改革;以課題為引領,開展基於標準的課堂教學與評價的實踐研究。從教(目標、內容、方法、組織)和學(學習過程、學習經歷、學習結果)兩大方面,總結出簡單易行、客觀公正的體育教學評價方法,促進教師與學生的共同發展。適時開展試點學校的經驗交流與工作小結,及時查找問題

四、管理與保障

(一)組織保障

1.各區(市)教育局成立體育教學“國小興趣化、國中多項化、高中專項化”課程改革工作小組,負責宏觀決策,審定實施方案,組織督導監測,加強實踐指導,使這項工作與區域體育工作整體推進。

2.成立各區(市)體育教學“國小興趣化、國中多項化、高中專項化”課程改革專家小組,定期對試點校進行指導。按照市教育局相關要求定期指導檢查,提出調整意見,確保試點工作順利進行。

3.各試點學校應成立以校長為組長的領導小組,研究、制訂本校的實施方案,負責學校層面的決策、管理、保障和協調工作,使這項工作成為全校體育工作的突破口,從而促進學校教育的整體發展。

(二)政策制度保障

各試點學校要根據體育教學“國小興趣化、國中多項化、高中專項化”課程改革的'實際需要,制訂或調整、完善配套制度,如體育教師教學工作量的測算、體育經費的投入辦法、體育教師考核激勵機制、體育教師的培訓等,使政策制度有利於體育教師的發展。

(三)體育師資保障

各試點學校要配齊、配好體育教師,充分挖掘和合理安排學校現有的教師資源,引進或聘用具有高水平、適合本次課程改革教學任務的教師(含已退休的教師),同時可以跨校聘請符合條件的體育教師或體育系統的教練員,與本校教研組一起統一管理。

(四)運動安全保障

各試點學校要制訂運動安全制度並張貼在相關場所,定期組織人員檢查、維修各種設施和器材,要求體育教師在體育課中結合身體練習,加強運動安全知識講解,讓學生了解自己的健康狀況,幫助學生學會有關防止運動傷害的方法。同時要加強學校的醫務保障工作,做好運動傷害的及時處置。

課堂質量提升方案9

為了推行《國家體育鍛煉標準施行辦法》,認真貫徹黨的教育方針,積極採取有效實施方案、鼓勵全體學生參加《國標》各項目的鍛鍊,增強學生體質,提高學生運動技術水平,使全體學生在德、智、體、美、勞都得到了發展。特制訂了東城第八國小推行本校實施方案。

一、廣

1、全校需按要求開展學校體育課程,以高效課堂為目標,上好每一節體育課,激發學生的運動興趣,全面提升學生的身體素質。貫徹落實學生每天“校園體育鍛煉一小時”這一體育活動,積極開展校園體育活動、設立體育第二課堂、引導學生放學回家後積極進行體育鍛煉,並要求家長監督。

2、成立體育教研組,制定教研計劃,積極開展體育教研活動,由體育教學經驗、責任心強的`教師任組長抓教研工作。認真開展我校體育教學工作,要求體育老師認真上好每一節體育課,體育老師以身作則,親自示範,循序漸進地給學生講解動作要領,並組織好早操、跑操期間的學生秩序,進行有效鍛鍊。

3、全校要全面落實《國家學生體質健康標準》(以下簡稱《國標》)測試製度,完善學生體質健康監測制度,開展學生體質健康抽測工作。

4、每個體育老師做好學生體質健康測試數據保存和分析,落實監控每一個位學生體質發展。

二、細

1、召集家長會並組織家長認真學習《中華人民共和國體育法》、《全民健身計劃綱要》、《學校體育工作條例》等國家有關體育綱要、法規及優秀教學課例,讓家長意識到體育鍛煉的重要性。

2、學校制定家庭體育鍛煉計劃表(附件一)並要求家長積極配合體育老師給學生布置校外體育鍛煉任務且進行監督,在孩子完成家庭鍛鍊後進行評分。

三、精

1、開展關於體育鍛煉的提升班,對體質不夠好、運動能力不足的學生進行體育鍛煉第二課堂(附件二)針對短板進行鍛鍊,逐漸提高他們的身體素質。

2、對參加體育鍛煉第二課堂的學生進行摸底考試,收集數據後並作登記。

3、體育教師需嚴格對體育鍛煉第二課堂的學生進行訓練,定期進行檢測,檢測後與摸底考試的成績作比較,並作分析。

課堂質量提升方案10

國小體育教學在國小的素質教育中佔有重要的位置,國小體育課堂的教學質量直接關乎學生身心健康的發展。因為我們國家對於國小體育的教學還一直受到傳統觀念的影響,家長還是特別的重視學生在文化方面的成績,這樣長此以往根本就無法真正地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如何有效地進行國小體育的教學,提升國小體育課堂的教學質量是我們需要面對的一個現實的問題。本文通過闡述相關的策略,來分析如何提升國小體育課堂的教學質量,從而更好地促進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國小的體育課程教育能夠幫助學生增強體質,培養他們的愛好,促進學生身心健康的發展。現如今,有很多學生都不是很喜歡上體育課,這種情況的出現,我們老師要特別地加以關注。因此,老師在對於國小體育課堂教學的`過程中,老師要能夠把學生作為課堂的主體,積極地調動學生的興趣,最大限度地滿足學生在課堂中的合理化訴求,讓學生能夠更好地融入國小體育教學的課堂中來。

一、運用多媒體技術,提升課堂品質

國小生在他們這個年齡層段都比較好動,體育課其實是他們嚮往的一門課程。但是由於現如今的很多體育課課堂的教學方式還很刻板和枯燥,這就讓學生產生了厭惡的心理,從而澆滅了孩子們學習體育課程的熱情。興趣是學習一切最好的老師,所以要想在體育課程教學中提升教學質量,首先一點就是要能夠激發起學生的興趣。現在多媒體技術已經廣泛地運用到教學的過程中來了,所以體育老師也要能夠將多媒體技術與課堂的教學內容進行融合,來刺激學生們的感官神經。例如,老師可以把一些原本枯燥的技法的講解來用多媒體技術進行呈現,如排球中的墊球、足球中的守門、射門、籃球中的帶球、運球,這些都可以運用多媒體技術,讓學生通過對於圖像或是視頻的觀看來把握住在進行這些體育項目時所要注意的方面。老師也可以時不時添加一點自己對於這些技能的感悟,讓學生能夠在動靜結合的課堂中,更好地進行體育項目技巧的學習。這種多媒體技術在國小體育課堂的運用,極大地調動了學生們對於體育學習的積極性,從而有效地促進課堂品質的提升。

二、創新探究方式,提高教學效率

愛因斯坦曾説過:提出一個問題往往比解決一個問題更重要。在現如今的基礎教育中,提出了“探究式學習”“自主學習”“合作學習”等很多方面的學習理念。對於“探究式學習”理念,是通過提出問題,以這個問題為嚮導,讓學生通過體育鍛煉的體驗來掌握相關技能的一種方式,這種方式主要是為了讓學生主動參與到學習中。老師在平時的教學過程中,要能夠積極地引入這種探究式學習的方式,讓學生能夠積極地思考問題,主動地參與到課堂的學習中,從而更好地掌握體育課程中的相關技能。例如,在進行集體遊戲的環節,老師可以引發學生主動的思考,並讓學生進行自由組隊,尋找自己的遊戲夥伴,讓學生在自由的學習環境中更好地學習。之後在學生進行了練習之後,鼓勵學生大膽地説出自己的體會,學生通過這樣的方式,更好地融入了集體,也更好地表達出自己的觀點和想法,為他們在之後的學習中更好地表現奠定了基礎。老師也通過此類教學方法的運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課堂教學的效率。

三、融合多種形式,活躍課堂氛圍

在國小體育的課堂教學過程中,遊戲佔據着至關重要的地位。在國小階段的學生都喜歡做遊戲,在遊戲中更好地促進自己身心的發展。體育中存在遊戲,體育遊戲中藴含很多種教學的方式和教學手段,在國小體育教學的課堂中要是能夠很好利用的話,會對課堂質量發揮出更好的促進作用。因此,老師可以把音樂和遊戲結合起來,將多種方式融合到一起搞活課堂氛圍,讓學生在愉快的學習氛圍中增長知識。例如,老師可以先把學生進行兩兩分小組,讓六個小組組成一個大組,通過流水遊戲法,以音樂為節點,分為音樂停和音樂止,讓一個學生隨着音樂飾演小白兔,另一個學生進行跳繩,然後記下跳繩的個數,最後將大組內跳繩的個數進行統計,看哪個大組的跳繩個數最多,給予他們一定的獎勵。通過將多種方式融合到國小體育的教學過程中來,極大地活躍了課堂的氛圍,促進了課堂教學質量的提高。總而言之,在素質教育大力發展的今天,全面實施素質教育已是個重要的環節。要想在國小體育的教學過程中提升課堂教學的質量,就需要不斷地創造適合學生身心發展的教育的環境,讓學生在輕鬆的學習氛圍中主動地參與課堂。體育老師也應該針對國小學生的特點,制定出一套以國小生為中心的教學策略,讓學生在其中能夠勤于思考、積極參與課堂,從而更好地促進國小體育課堂教學質量的提高,以及為學生的健康發展奠定一個良好的身體基礎。

課堂質量提升方案11

體育課作為學生教育階段必不可少的課程,有着發揮體育運動精神、強健體魄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尤其對發展國小生的身體素質、心理素質、思想素質等各個方面有着重要影響。目前,在一些地區,體育教學觀念落後,體育教學設施、教學模式等教學資源較為不足,難以推動體育學科教學良好發展,這也影響到體育教學改革的深入開展。在現有體育教學的基礎上,應加強多元化教學模式、豐富教學課程資源、保障安全教學環境,提高國小生對體育課的熱情,從而全面提高體育教學質量。

一、提供多元化的教學模式

國小階段的國小生,正處於活潑好動且好奇心強的成長階段,常見的體育教學內容多為組織參與集體活動,例如:集體跑步、集體跳繩等。單一的教學模式難以引起學生對體育課的興趣,降低學生對體育運動的信心。對於這類情況,體育老師可以利用情景模擬教學、分組激勵教學、分組討論教學、團體遊戲教學等方式培養國小生們的體育探索精神;也可以利用學校的體育器材與運動場地,結合學生身體素質、興趣愛好因材施教,讓學生可以自主選擇參加各類體育活動,讓孩子們在運動中體會快樂,從而增強對體育課的`興趣。

二、優化教學課程、豐富教學資源

豐富的教學資源、趣味新穎的教學課程更加有利於激發學生對於體育課的學習興趣。具體而言,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1在科技迅猛發展的今天,教育者可以充分利用網絡或其他多媒體獲取體育課程的信息或知識,更新教學課程內容,完善教學框架體系,開拓體育教學視野。

2可將本地文化與現代體育運動相融合,增加多種類型的舞蹈、傳統武術操等項目。

3充分利用學校所在地區的地理環境資源,組織開展爬山、滑雪、游泳等課外體育活動。

這不僅豐富了教學課程,讓學生達到了鍛鍊身體的目的,又可以讓學生了解我國各民族地區的特色傳統文化,拓寬學生們的知識領域。

三、重視安全教育,增強保護意識

在進行體育課教學及開展各類體育活動時,因國小生平衡力、自控力、協調力相對較差,做好安全保障工作是重中之重,老師應加強體育安全教育,增強學生自我安全防護意識;應提前做好課程規劃安排,檢查活動場地、運動器械、判斷課程強度,及時排除安全隱患;在體育活動中,要多觀察國小生情緒上、心理上的變化,及時瞭解溝通學生的想法和訴求。要定期開展安全宣傳活動,講解相關知識,提高學生自我保護技能,讓學生們在安全運動中享受樂趣。

總之,國小體育教學活動並不是簡單的跑跳運動,它對國小生的全面健康成長有着重大意義。教學者要運用體育理論教學與實踐活動,培養學生的獨立性、自信心,不僅強壯其體魄,更要鑄強其拼搏進取精神。

課堂質量提升方案12

為貫徹落實國務院辦公廳《關於強化學校體育促進學生身心健康全面發展的意見》(國辦發﹝20xx﹞27號)和教育部《關於印發〈幼兒園教師專業標準(試行)〉〈國小教師專業標準(試行)〉和〈中學教師專業標準(試行)〉的通知》(教師﹝20xx﹞1號)精神,進一步促進北京市中國小體育教師專業發展,建設高素質、專業化、創新型的中國小體育教師隊伍,特制定《北京市中國小體育教師專業標準(試行)》(以下簡稱《專業標準》)。

北京市中國小體育教師是指在本市中國小履行體育教育教學工作職責的專業人員,需要經過嚴格的培養與培訓,具有良好的職業道德,掌握系統的專業知識和專業技能。《專業標準》是對本市合格中國小體育教師專業素質的基本要求,是中國小體育教師開展體育教育教學行為的基本規範,是引領中國小體育教師專業發展的'基本準則,是做“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紮實知識、有仁愛之心”的好體育教師的基本要求,是中國小體育教師培養、准入、培訓、考核等工作的重要依據。

一、基本理念

(一)師德為先

熱愛學校體育事業,具有職業理想,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履行教師職業道德規範,依法執教。關愛學生,尊重學生人格,富有愛心、責任心、耐心和細心;為人師表,教書育人,自尊自律,以人格魅力和學識魅力教育感染學生,做學生健康成長和體育發展的指導者和引路人。

(二)學生為本

尊重學生權益,以學生為主體,充分調動和發揮學生的主動性;遵循學生身心發展特點和體育教育教學規律,提供適合學生的體育教育,促進學生主動學習、積極鍛鍊、健康成長和全面發展。

(三)能力為重

把體育與健康知識、教育理論與運動實踐相結合,突出體育的綜合育人功能;研究學生特點,遵循體育學習規律和運動技能形成規律,不斷提升體育教育教學專業化水平和專業能力。

(四)終身學習

學習先進的體育教育理論,瞭解國內外學校體育改革與發展的經驗和做法;優化知識結構,提高文化素養;具有終身學習、持續發展、保持運動技能的意識和能力,注重培養學生養成終身體育鍛煉的習慣,做好學生終身體育運動的典範。

二、實施建議

(一)各區要將《專業標準》作為中國小體育教師隊伍建設的基本依據。根據學校體育改革發展的需要,充分發揮《專業標準》引領和導向作用,建立體育教師教育質量保障體系,不斷提高體育教師培養與培訓質量。堅持體育教師准入標準,嚴把體育教師入口關;制定體育教師聘任(聘用)、考核、退出等管理制度,保障體育教師合法權益,形成科學有效的中國小體育教師隊伍管理和督導機制。

(二)開展體育教師教育的院校要將《專業標準》作為體育教師培養培訓的主要依據。結合體育教師職業特點,加強體育教育專業和學科建設。完善體育教育專業培養方案,科學設置課程,改革教學方式;重視職業道德教育,重視社會實踐和教育實習;加強體育教育專業師資隊伍建設,建立科學的質量評價制度。

(三)中國小校要將《專業標準》作為體育教師管理的重要依據。制定體育教師專業發展規劃,注重體育教師職業理想與職業道德教育,科學計算體育教師工作量,保障體育教師福利待遇,增強體育教師育人的責任感與使命感;開展體育校本研修,促進體育教師專業發展;完善體育教師崗位職責和考核評價制度,健全績效管理機制。

(四)中國小體育教師要將《專業標準》作為自身專業發展的基本依據。制定自我專業發展規劃,愛崗敬業,增強專業發展自覺性;大膽開展體育教育教學實踐,不斷創新教學方式;對照標準進行自我評價,主動開展自主研修,積極參加教師培訓,逐步提升體育教育教學專業發展水平

課堂質量提升方案13

根據教育部《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義務教育課程設置實驗方案》、《山東省義務教育地方課程和學校課程設置指導意見(試行)》文件精神,結合我校實際,制訂本實施方案。

一、指導思想

以《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決定》和《關於基礎教育改革與發展的決定》、《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為指導,進一步深化基礎教育課程改革,規範課程實施行為,推進素質教育的深入實施;全面落實國家課程方案,開全課程、開足課時,減輕學生過重的課業負擔,遵循教育規律和學生成長規律,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培養學生終身學習的願望和能力,為造就德智體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事業的建設者和接班人奠定基礎。

二、學校新課程實驗組織領導小組

組長:李傳濤

副組長:孫金偉

成 員:郭方旭、趙祥濤

三、新課程實驗的工作目標和任務

1、嚴格按照教育部《義務教育課程設置實驗方案》的要求,以新的課程標準組織本次實驗,為新課程體系的完整積累經驗。

2、完善開發和整合我校課程資源,特別是加強我校校本課程的開發和校本課程資源的建設的力度,開發適合我校師生的校本課程。

3、探索與新課程理念相適應的評價與考試製度,逐步形成、完善促進學生髮展的評價體系,積極探索對學校和教師的評價改革,建立以教師自評為主,校長、教師、學生、家長共同參與,促進教師專業發展和學校不斷髮展的課程評價體系和機制。

4、以素質教育的三個維度目標(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的達成為導向,變革學生的學習方式和學校的教學模式,構成教學相長、共同發展的新型師生關係,引導學生學會學習,特別鼓勵學生研究性學習與合作學習,大力推進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大力推進信息技術在教學中的應用,積極探索與新課程實施相適應的教學、教研新模式。

5、加強德育探索與實踐,開闢在學科學習過程中形成正確價值觀的德育新渠道,努力開發道德教育、法制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環境教育、科技人文教育等校本德育課程,構建與時代相適應的現代學校德育體系。

6、構建具有組織管理、學術支撐、操作實施功能的新課程推進組織體系,探索有效的校本教研、校本培訓、校本管理形式,以促進全體教職工樹立新的教育觀念,提高管理、研究、指導和教育教學能力,形成一支實施新課程的優秀教師隊伍。

四、新課程實施計劃表

xxxxxx

五、實施新課程理念評價

(一)對教師的評價

傳統課堂教學中的教師只是知識傳授者的“單一角色”。而在新課標理念下,教師要貫徹教學設計的“五核心原則”就必須從“單一角色”向“多元化角色”轉變。即:

1、教師是給學生一個獨立探索知識的空間和多元化信息渠道的提供者;

2、教師是豐富生動的問題情境的創設者;

3、教師是課堂研討氛圍的營造者;

(二)對教學手段的評價

(1)是否成為既是教師的教學工具又是學生的學習工具;

(2)是否給學生構建了一個自主科學探究的平台;

(3)是否擴展了學生獲得知識的渠道;

(4)是否實現了師生之間和學生之間的互動;

(5)是否有效的激發起學生的.學習興趣;

(6)是否給學生課後通過網絡自學加以指導和創設了條件。

(三)對學生學習狀態的評價

1、學生的自主學習狀態是否體現出來;

2、是否每個層面的學生都參與到課堂教學各個環節;

3、教師與學生能否交融情感,體現師生互動;

4、學生是否主動參與;

六、在新課程理念的指導下開展教研活動

在新課程實施的過程中,不僅認真學習新課程改革的理論,還要根據新課標的要求,積極探索新的教學方式,促進學生的綜合素質及能力的提高,紮實開展教學研究工作,關注教師自身發展,提高老師整體素質,不斷把老師個人智慧、經驗轉化為老師集體的財富。

實施新課標要求教師的教應由“教教材”的傳統方向向“用教材”的理念轉變。

1、各學科實行集體備課制。在教學中,廣大教師要基於校本教研,針對教材不同章節的地位及作用,實現“設計——實施——評價——反思”的教學循環。

2、邀請課改專家和教學經驗豐富、教學成果顯著的教師親臨指導。

3、開展聽課評課活動,做到教師每週至少互聽一節課,加強教師間的相互觀摩、交流、提高。

4、認真抓好校本課程的開發研究,做到有針對性和高效性。

5、教師對學生的成長過程和結果進行評價。

6、每學期教師小結課改的經驗,提出改進的建議和方法,做到及時“發現問題——研究問題——解決問題”。

建立促進教師專業發展的評價制度,全面、科學、準確地評價教師教學工作,將教師教學評價工作與教師專業發展評價統一起來,通過評價促進教師的課程教學能力、課程開發能力、課程創新能力的形成和提高。

從四個角度進行宣傳即對教師宣傳、對社會宣傳、對家長宣傳、對學生宣傳。通過各種渠道和形式向家長、全社會廣泛深入宣傳高中課程改革的目的、任務、意義、內容及階段成果,努力營造有利於新課程實驗的良好社會氛圍,及時瞭解社會各界的意見和建議,爭取全社會對實驗工作的理解、支持。通過宣傳和教育,讓學生了解新課程在內容、結構、實施、評價以及管理等方面的新變化而引發的學生學習方式的變革,瞭解新課程給他們帶來哪些好處和挑戰,掌握新課程倡導的學習方式。

通過校園網頁,供大家學習參考,並與兄弟學校進行交流。通過各級各類各層次的課程改革會議以及家長會與校本培訓會等,加深教師、家長和學生對新課程的認識和理解;同時通過在校園醒目的地方懸掛與課改有關的條幅標語,定期出有關新課程活動的黑板報等方式營造新課程改革的濃厚氛圍。

課堂質量提升方案14

一、課前準備

1.體育教師要根據體育(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的要求,制訂年度計劃、學期計劃、單元(模塊)計劃、課時計劃,並按計劃上課。各學校要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和季節的氣候特點以及學校的教學條件,制定全學年教學工作計劃。將教材合理地分配到兩個學期;體育教師要根據學年教學計劃,教材的系統性及各項教材之間的相互聯繫,做好不同性質教材的搭配,確定各項教材的教學順序和所需要的教學時數,制定學期教學工作計劃;體育教師要根據教材的年級教學目標和學期教學工作計劃,制定重點教材的單元教學計劃。內容包括:課次、任務、目標、要求、重點、難點、教法手段等;教師在上課前一週寫出課時教學計劃(以下稱教案)。其內容包括:教材、教學目標、課的結構、練習的次數和時間、組織教法、教育的內容與方法、運動負荷及心率曲線預計、練習密度預計、場地器材佈置等,應隨時保持有兩週室內體育與健康課基礎理論課備用教案。

2.要從素質教育的要求出發,認真備好室外實踐課和室內體育課(體育基礎知識、保健與衞生)。規範、工整地寫好教案,做到備學生、備教法、備學法、備場地器材、備天氣、備練習。

3.教師要結合學生的體育基礎、體質狀況、年齡和性別特徵,認真鑽研教材。掌握各項教材知識、技術、能力的教學目標和教學規律,做到目標明確、措施具體,組織教法有效;要認真挖掘教材的教育因素,重視培養學生對體育的興趣和習慣,促進學生心理狀態的健康發展。

4.教師對技術難度大或不熟練的示範動作及保護幫助方法,在備課時要反覆演練,確保學生課堂練習萬無一失。

5.體育教師要做好教學場地和器械的檢查工作,排除安全隱患,上課必須穿整潔的運動服裝和運動鞋。上課使用的場地、器材要符合國家標準的要求。

二、課堂教學

1.教師必須嚴格遵守學校規定的作息時間,按時上、下課,不得無故提前下課。教師應穿運動服和運動鞋,帶哨子,提前兩分鐘到達上課地點。預備鈴響,由體育委員整隊,檢查人數,報告老師,上課前師生互相問好。教師須認真檢查學生出勤情況,並對出勤情況進行登記。下課時師生相互道別。教學中教師不得擅離崗位職守。

2.學生必須穿適合體育運動要求的寬鬆、輕便服裝和運動鞋上課,不帶妨礙體育鍛煉的物品,身體有病和女生例假均應課前請假,教師應針對不同的情況安排適當的體育運動和助理工作或見習。,學生不得帶刀、匙、鋼筆、手錶、飾物、胸牌(卡)等不利安全的硬物品上體育課。

3.每堂課安排一定時間的男生引體向上(低年級斜體引體向上)、女生仰卧起坐練習,嚴格要求,力求做到動作規範、標準。

4.要遵循體育教學規律組織學生上課練習。體育教師要講解簡明、扼要,重點突出,正確運用體育專業術語,口令清楚、宏亮;示範動作準確、優美,示範位置合理,示範面便於學生觀察。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精心選擇教學原則、教法手段,特別要注意學生活動和學法指導,充分體現以學生為主體的、培養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課堂教學要求,達到全體學生身體素質全面提高的目的。

5.重視安全教育,加強安全措施。組織練習前,要講清練習方法、要求及注意事項。體操課,要教會學生保護幫助方法。複習和考核時,也要有人保護,確保萬無一失。

6.上理論課時,要充分運用電化教學手段,教材內容圍繞中心,突出重點,力求語言形象生動。板書簡潔、明確、規範。

7.體育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為人師表,舉止言行,儀容着裝符合規範要求,模範執行勞動紀律和遵守公共道德,嚴禁在課堂上抽煙、聊天、使用通訊工具或做其它與教學無關的事情。根據體育課特點,利用教材進行德育滲透。進行社會主義、愛國主義、集體主義、團結友愛、意志品質、體育道德、人際關係等思想教育,充分調動學生體育鍛煉的積極性和自覺性,把思想教育寓教於體育教學中。

8.要根據學生的年齡、性別、生理、心理變化規律,科學合理地安排練習密度和運動生、心理負荷。具體指標如下:

全課練習密度:25%~40%,基本教材練習密度20%左右。全課平均心率:國小120次/分~145次/分左右,中學105次/分~130次/分左右,強度指數1.3~1.6。

9.教學中發現意外事故,要及時處理並向學校行政領導報告。

10.在教學中應該始終貫穿精講多練的原則。教師應語言精煉,示範準確,認真輔導,關注學習困難的學生。要把傳授式教學與新課程的學習方式有機的結合在一起。提倡師生之間、學生與學生之間的多邊互動,提高學生參與的積極性,最大限度地發揮學生的創造性,培養學生的興趣。對技術水平程度不同的學生應採用分層教學。

11.上課開始時要根據上課內容合理安排準備活動,下課前要集合整隊,並做好放鬆整理運動。

12.每次課結束時,要認真佈置課外體育鍛煉作業。利用課餘和每週的體育課外活動時間,將體育課上學到的技術加以複習、鞏固、提高。要總結本課教學情況,表揚突出人物和事件,指出改進內容和努力方向.

13.認真組織考查、考試。每學期初要將本學期體育課的考查、考試的內容、標準告訴學生,考查考試做到嚴密組織,堅持標準。體育成績的評定包括:國小1~2年級:(1)出勤表現(10%),(2)身體素質和運動技能技巧(90%);國小三年級至高中:(1)出勤表現(10%),(2)基礎知識(20%),(3)身體素質和運動技能技巧(70%)。

三、課後工作

1.課後組織學生及時做好場地、器材的清理回收工作。

2.做好課後反思,不斷總結,努力改進課堂教學,提高教學質量

課堂質量提升方案15

1月-12月)

學校將組織專項聽課組對各單位推薦的第二輪達標教師進行復查,深入課堂隨機聽課並檢查任課教師的教學資料(教學日曆、教學大綱、教材、教案)是否完備齊全,督查各教學單位活動成效。

五、成績彙總

各教學單位要認真總結、分析兩輪聽課情況,將每位教師專項聽課組和本單位聽課成績按權重彙總後進行排序,並將排序結果上報教學質量監控與評估中心備案。同時,各教學單位根據彙總成績提出重點幫扶對象意見,報教學質量監控與評估中心備案。

六、開展第三輪整改提升活動

1.重點幫扶

各教學單位要為需要重點幫扶的教師組織安排教學經驗豐富、教學效果好的教師進行一對一輔導。指導教師應根據聽課情況的'反饋意見,與幫扶對象共同制訂具體的幫扶計劃,教學單位負責檢查落實。學校將組織教學單位領導班子成員、校級教學督導員和相關職能部門人員對每一個重點幫扶對象進行復查,確保改進成效,爭取人人達標。

2.示範交流

學校將組織“課堂教學質量提升活動”教學示範公開課,展示活動成效,搭建交流平台,促進相互學習。各教學單位依據聽課成績排序名單按比例推薦優秀教師參加示範公開課(達標教師人數在50人以上的院部,推薦3人;30-50人的院部,推薦2人;30人以下的院部,推薦1人;其餘教學單位按達標教師人數聯合推薦),對錶現突出的前10名教師予以表彰並可作為評選該學年校長教學質量獎、教壇新秀的重要依據。

各教學單位要認真總結本單位開展課堂教學質量提升活動取得的成效,在提升教育理念、規範教學運行、加強教學評價、提高課堂教學質量過程中逐步形成良性循環。

、材料報送

各教學單位需按時報送活動材料:

1.10月10日前報送第二輪聽課安排表。

2.11月15日前報送第二輪教師課堂教學質量認定情況彙總表。

各材料紙質稿經教學單位負責人簽字、蓋章後交至督導評教科(圖書館A0818房間),電子稿通過OA郵件發送給崔曙光老師。

標籤:課堂 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