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工作方案

隧道有毒有害氣體事故應急預案

一、總則

隧道有毒有害氣體事故應急預案

1.編制目的

為了加強對潛在有毒有害氣體事故或緊急情況進行控制處理,以有效的預防。減少有毒有害氣體對環境影響和人身傷害事件的發生,特制定本應急預案。

2適用範圍

本預案適用於中鐵十五局有限公司玉磨項目鐵路工程項目部一分部承擔施工的隧道工程。

二、工程概況

1、線路概況

線路位於雲南省南部地區,以昆玉鐵路玉溪西站為起點,自北向南經研和、峨山、化念、楊武、羅裏、銅廠沖和甘莊至元江;出玉溪地市後,線路路過界址坡、小能科、安定、墨江、他郎河、阿墨江、過堯、通關、把邊江、磨黑至寧洱,再經同心、佛台山、蓮花寺至思茅;出普洱地市後,線路穿越普文、大渡崗、勐滿、曼掌,一跨瀾滄江進入西雙版納州景洪市,最後在橄欖壩二跨瀾滄江後,過勐罕、關累、勐遠、勐臘到達磨憨。

本分部線路全長508.533公里,其中雙線段新建線路364.142公里,單線段新建線路144.391公里。橋隧比約86.12%。

2、自然特徵

2.1地形地貌

線路經過區域翻越三山(磨盤山、哀牢山、無量山),橫跨四水(元江紅河、阿墨江、把邊江、瀾滄江湄公河),由北西向南東傾斜。山川河流呈北西-南東向排列帚狀分佈,多為構造侵蝕高中山、中山地貌。山峯高程一般為1600~2700m,最高峯為哀牢山主峯大雪鍋山,海拔3137m,最低點為南昏江與元江交匯處,海拔328m,相對高差400~1500m,最大達2810m。區內屬紅河、瀾滄江兩大水系,主要河流由北西向南東奔流,縱穿全境。沿線植被髮育,林木覆蓋較好,區內主要有 “植物王國”之稱的西雙版納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等風景名勝。

3、工程地質條件

3.1地層巖性

線路所經地區地層巖性複雜,沿線地層主要為中生界紅色砂泥巖地層(俗稱滇中、滇西紅層),其次為古生界、前震旦系古老的結晶巖系、哀牢山變質巖系及覆於基巖上的第四系各種成因堆積物;局部分佈有侵入巖體。

3.2地質構造

本線地處印度板塊與歐亞板塊碰撞縫合帶附近之揚子亞板塊、印支亞板塊、滇緬泰亞板塊,三大亞板塊以金沙江紅河斷裂帶和瀾滄江深大斷裂為分界,線路地跨揚子亞板塊之康滇古隆起、印支亞板塊蘭坪-思茅拗陷與哀牢山褶皺帶、滇緬泰亞板塊保山褶皺帶。

3.3主要工程地質問題

因受印度板塊向北偏東的強烈推擠和川滇菱形塊體向南南東滑移的強力楔入疊加作用,導致區內地質構造複雜,新構造活動劇烈。現今構造--地震活動與水熱活動強烈、地震頻繁且震級大,元江、墨江、把邊江、瀾滄江等強烈快速下切,山高谷深,巖體破碎,斜坡與圍巖穩定性差,山地生態環境非常脆弱,加之降雨量豐富,是我國活動構造、地震和大(巨)型滑坡、崩塌、泥石流等地質災害最為頻發的地區之一,控制着線路方案走向與重點工程設置的可行性。

3.4水文地質特徵

沿線地下水類型主要分為第四系鬆散巖類孔隙潛水、基巖裂隙水、斷裂帶水及巖溶水。沿線地表水系發育,多呈格狀、羽狀水系。線路經過的水系主要是紅河水系上游元江段、紅河水系支流阿墨江和把邊江、瀾滄江水系下游景洪段,河流水系發達,主幹流及其支流上水電站眾多。沿線附近主要河流有大開門河、清水河、嘎灑江、化念河、南溪河、元江、阿墨江、他郎河、把邊江、磨黑河、那蘇河、麻慄河、思茅河、南臘河、南島河、布竜河、瀾滄江、黃竹林河、南班河、梭羅河、南丫河、南凹河、南木窩河、磨憨河等。

3.5氣象特徵

本線所經地區為亞熱帶和熱帶,受季風、地形、低緯的影響,形成垂直氣候、低緯氣候、季風氣候三大氣候特徵。玉溪市氣候温和,年平均氣温在16℃左右,年內温度變化不大,冬夏短而春秋長。北迴歸線穿過普洱市境內,具有熱帶、亞熱帶氣候特徵,日照充足,雨量充沛,年平均氣温在18℃左右。西雙版納北部邊緣氣候類型為熱帶季風氣候,山區為亞熱帶季風性濕潤氣候,終年温暖、陽光充足、熱量豐富、濕潤多雨,年平均氣温在22℃左右,具有“長夏無冬、一雨成秋”的特點。

三、工作原則

1、以人為本,安全第一。

一切行動都要把保障職工的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最大程度地減少安全生產事故造成的人員傷亡作為首要任務。切實加強應急救援人員的安全防護。充分發揮全體員工的主觀能動性,充分發揮專業救援力量的骨幹作用和廣大職工的基礎作用。

2、統一領導,分工負責。

在項目部統一領導和施工現場安全生產委員會的組織協調下,項目部各部門和各施工隊切實履行各自職責,負責有關安全生產事故的應急管理、救援、處置工作。各施工隊要認真履行安全生產責任,建立健全安全生產應急預案和應急機制。

3、縱橫結合,密切配合。

項目部各部門和各施工隊要密切配合,相互支援,行動協調,嚴格落實項目經理安全生產責任制。一旦發生安全生產事故,各施工隊要在第一時間啟動應急預案進行處理,並同時上報項目部,項目部應立即啟動同級應急預案進行處理。

4、依靠科學,依法規範。

採用先進的科學技術,充分發揮經驗人員作用,實行科學民主決策。採用切實可行的救援裝備和技術,增強應急救援能力。依法規範應急救援工作,確保應急救援預案的科學性、權威性和可操作性。

5、預防為主,言行結合。

切實貫徹落實“安全第一、預防為主、綜合治理”的安全生產方針,堅持安全生產事故應急與預防工作相結合,做好預防、預測、預警和預報工作。做好常態下的風險評估、物資儲備、隊伍建設、完善裝備、預案演練等工作。

四、組織機構及職責

1、成立以項目經理為組長的應急預案領導組

組 長:高昌智

副組長:餘心源

組 員:劉德樹、韓德民、餘巍、孫凱、耿志、魏鑫、汪光權、周玉華、索博學、李陽、丁玲。

2、組長職責:

高昌智負全面指揮責任,組織各級有關人員及調動所有機械、物資,並向局指揮部報告。

3、副組長職責:

餘心源負責現場協調、組織指揮具體工作。

楊貴新負責搶險、救護指揮。

五、對外聯繫

對外聯繫負責人:劉德樹

彌勒縣人民醫院為定點救護醫院,聯繫電話0873-6122254,

彌勒縣消防大隊,聯繫電話0873-3732685。

指揮中心設於隧道洞口附近的民房內。各級人員接到報告後,於10分鐘內到搶險指揮中心報到。並各就各位,各負其責。

六、工作方式

一旦發生瓦斯爆炸,現場值班人員及時報告現場聯絡員,聯絡員報告調度,調度通知應急預案領導組成員。啟動預案,領導組成員齊聚指揮中心,同時通知相關地方單位作好準備。

七、瓦斯爆炸事故的處理及預防

1、處理爆炸事故的一般措施

1.1首先對遇險、遇難人員立即進行搶救,並送到定點醫院。

1.2爆炸引起火災而災區內有遇難人員時,必須採取直接滅火法滅火。

1.3在保證進風方向人員已全部撤離的情況下,可以考慮採用反風措施。

1.4確認沒有二次爆炸危險時,可對災區進行通風,排除有毒有害氣體。

2、處理爆炸事故的安全注意事項

2.1救護隊在執行任務前,必須瞭解事故性質,並制定偵察工作的安全措施,方能進入災區進行偵察。

2.2搶救隊進入災區後,必須隨時檢查瓦斯和其它氣體濃度,掌握各種氣體濃度的變化,採取措施防止瓦斯連續爆炸。待採取措施後,確認沒有爆炸危險,方可進行工作。

2.3救護隊進入災區前,應切斷災區電源。

2.4不應輕易改變通風系統,以防引起風流變化,發生意外事故。

2.5在有明火存在時,要嚴格控制風速,不使煤塵飛揚。

2.6注意坍方冒頂,必要時應設臨時支護。

3 、處理災害事故防止爆炸的技術措施

3.1選擇能反映災區瓦斯變化的關鍵地點對爆炸性混合氣體進行監測。

3.2通風措施:

(1)火災在工作面附近,應保持正常通風,防止瓦斯積聚,如果已經停風,切不可再送風,可設法切斷自然供風,造成缺氧條件使火災自行熄滅。

(2)因火災中斷工作面的通風,使工作面湧出的瓦斯得不到排除,因此必須撤出人員。

(3)因瓦斯噴出、突出造成瓦斯燃燒時,如果噴出和突出數量較小,而且瓦斯濃度在爆炸界限以下,應保持正常通風或加大供風量,以防止瓦斯濃度上升,發生爆炸。

如果瓦斯噴出和突出的數量很大,且為高濃度瓦斯時,應停止供風或隔斷風流,對火區進行封閉。

(4)防止瓦斯積聚所需風量Q,可以按下式計算。

Q>Q沼/(P1-P2) (m3/min)

式中:

Q沼-災區內湧出量,可根據迴風風量和迴風風流中瓦斯濃度求出(m3/min):

P1-瓦斯濃度爆炸下限,一般取5%:

P2-供風風流中瓦斯濃度(%)。

4、煤與瓦斯噴出、突出事故的措施

4.1處理瓦斯爆炸後繼續噴出、突出事故的措施

(1)一般原則

1)救護隊迅速救災區遇難人員,並對充滿瓦斯的坑道進行處理。

2)通知災區附近受到威脅的人員停止工作,撤出危險地段。

3)迅速採取措施,以最大風量供給災區,以最短路線排除瓦斯。

4)為了防止瓦斯擴散,應封堵瓦斯排入源。

5)突出的煤與矸石,應先噴霧灑水,在短時間內加以清除。

4.2、安全注意事項

(1)進入災區搶救遇難人員,首先要切斷電源,以防止人員觸電和出現火花引起瓦斯爆炸。

(2)對使用的礦燈,應嚴格進行防爆檢查。

(3)進入災區必須認真檢查氣體和温度變化,發現氣體中一氧化碳和温度升高現象,應提高警惕,查明原因。

(4)當瓦斯噴出、突出,發生燃燒時,可採用乾粉、惰氣滅火等措施,將火源撲滅,如果是大型瓦斯燃燒事故,應立即撤出人員,對災區進行封閉。

(5)排放瓦斯時,應儘量避免排放的瓦斯空氣流經過帶電的電氣設備,瓦斯濃度超過0.75%的氣流排出洞口,洞口50m內應設崗哨。嚴禁煙火,除特許的人員以外,其它人員不得接近該地。

(6)清理噴出或突出的`煤矸石時,應灑水降塵。

(7)為防止二次突出,防止突出孔洞的煤巖坍落傷人,應設置防護板、打密集支柱。

(8)處理二氧化碳突出的事故,要戴好防煙眼鏡。

4.3、超限排放瓦斯的一般原則

(1)超限排放瓦斯應由救護隊執行。

(2)瓦斯通過的坑道,必須切斷電源。

(3)不得在經過沒有熄滅的火區排放瓦斯。

(4)為了加快瓦斯的排放速度,以減少坑道內的通風阻力,清除坑道堵塞物。

(5)排放瓦斯時,瓦斯流經的坑道必須撤出人員。由救護隊站崗,沒有佩戴氧氣呼吸器的人員,不得進入排入瓦斯的坑道。

(6)在洞內總迴風道中排出的瓦斯濃度超過0.75%時,必須撤出人員,切斷電源。

4.4瓦斯排放技術

(1)充分利用大斷面坑道通風排放瓦斯,因這種通風方式風量大,收效快,施工簡單。

(2)利用局扇正壓排放瓦斯,局扇安設在新鮮風流中。用風管將新鮮風流引向瓦斯排放地點,可採取局扇並、串連的方法提高風壓。

(3)利用抽放瓦斯系統排放瓦斯,管路中使用能抗靜電的塑料管。

4.5、火區處理遵守下列規定

(1)、防火牆應編號並在附近設置欄杆及警示牌,並經常檢查,做到封閉嚴密;

(2)、封閉的火區確認火已經熄滅,達到啟封條件方可啟封;

(3)、啟封火區時應逐段恢復通風,同時測定迴風流中一氧化碳濃度,當發現復燃徵兆時,應立即停止送風重新封閉火區;

(4)、啟封火區及火區初期恢復通風等工作由救護隊進行,火區迴風流經過的坑道內的人員必須全部撤出。

八、瓦斯區施工應遵守下列防火安全規定

1、消防設施:

1.1兩座隧道必須在洞外設置消防水池和消防用砂,水池中應經常保持不小於200m3儲水量,保持一定的水壓;

1.2瓦斯區段內必須設置消防管路系統,並每隔100m設置一個閥門(消火栓);

1.3瓦斯作業區內應設置滅火器及消防設施,並經常保持良好狀態。

2、火源管理

2.1嚴禁火源進洞,洞口、洞口房、通風機房附近20m範圍內不得有火源;

2.2瓦斯工區作業人員進洞前必須經洞口檢查人員檢查確認無火源帶入洞內。

3、易燃品管理

3.1瓦斯工區內不得存放各種油類,廢油應及時運出洞外,不得灑在洞內。

3.2瓦斯工區內待用和使用過的棉紗、布頭和紙張等,必須存放在密閉的鐵桶內,並由專人送到洞外處理。

4、瓦斯工區進洞人員應遵守下列規定

4.1進入瓦斯隧道的人員必須在洞口進行登記;

4.2嚴禁穿着易於產生靜電的服裝進入瓦斯工區;

4.3進入瓦斯突出工區的作業人員必須攜帶個人自救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