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工作方案

課題研究方案合集15篇

為了確保事情或工作得以順利進行,就不得不需要事先制定方案,方案的內容和形式都要圍繞着主題來展開,最終達到預期的效果和意義。寫方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課題研究方案,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課題研究方案合集15篇

課題研究方案1

唱歌教學是國小音樂教育的主要內容。在教學中我對如何培養國小生的整體演唱能力,提高音樂素質進行了積極的探索,研究計劃如下:

一、在課堂教學中,培養學生的音樂能力

1、讓音樂基礎知識教學融入音樂遊戲之中,提高學生的感知能力。

從一年級新生入學開始,注重在音樂課中教給學生音樂基礎知識,寓枯燥無味的認“音符”、識“節奏”於音樂遊戲之中,讓學生在愉快的活動中感知音樂旋律美,體驗音樂的節奏美,開展與音符“交朋友”的活動,促進學生學習音樂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例如:學習簡譜七個音符時,讓國小生給小音符起名字音符的數學名字是1234567,然而在音樂中則為doremifasollasi,我讓學生每人動手做一個音符的頭飾戴在頭上,伴隨歡快活潑的“找朋友”音樂去找自己的“朋友”,7個人為一組,交替進行。

2、創設情境,調動學生情感因素,培養學生的理解能力。

讓學生感受美好的聲音,用“建設聲音立交橋”的情境教學法進行教學。如:學生唱“和音”、“和絃”,通過循環呼吸保持音高,看手勢進行音高變化,在一片融合美妙的和聲中自我陶醉,真正體驗聲音之美。

3、教會學生科學的發聲方法,培養學生的演唱能力。

在課堂上分別讓學生試用大聲、中聲、小聲等進行演唱,然後聽老師、錄音範唱等,通過分析辨別,學生找到並認定哪種唱法最好,去選擇最美的聲音。具體途徑是:⑴學生從柔聲、輕聲開始學唱,逐步學會氣息控制,頭腔共鳴,使音色自然統一聲音圓潤、優美。⑵加強音高音準訓練,讓學生體驗不同速度、力度的歌唱所表達的音樂形象不同。⑶教學生掌握歌曲的演唱情緒和學會處理歌曲。⑷加強正確的吐字、咬字和美感的訓練。

二、在課外活動中,提高學生整體演唱水平

課外活動是音樂課堂的延伸,它為孩子們發展音樂特長開拓了廣闊的道路,並可在普遍提高音樂素質的同時培養尖子生,使學生受到良好的專業性訓練。

1、發聲練習和聽音練耳相結合。美妙的聲音是從發聲練習中獲得的,而要唱好一首歌曲,這就需要聽音練耳了。那麼應怎樣訓練呢?⑴發聲訓練從長音開始讓學生體驗發音位置和發聲技巧。⑵聽音練耳從小二度開始,邊聽邊唱,培養學生心中音程概念。比如:從

標準音A開始,升高或降低一個小二度,學生用“la”唱出來,再升高或降低一個大二度,學生先唱出來,然後再聽琴校正,繼續升高或降低一個大、小三度,以此類推至純八度。

2、指導學生看譜視唱,教給學生演唱方法。在演唱一首歌曲之前,首先看歌曲的三要素,即調號、拍號和表情術語。其次再看反覆記號、裝飾音及各種速度、力度記號和主要節奏型,然後才可以準確無誤的演唱。

3、進行和絃連接演唱,使學生準確把握聲音的高低貫通。

4、幫助學生把握歌曲的演唱情緒,培養學生有感情的唱歌。幫助學生分析歌曲和掌握歌曲的速度、力度對於學生唱好歌曲是十分重要的。

三、創造快樂、輕鬆的教學氣氛,激發學生的求知慾。

首先要保持孩子們對音樂的好奇與熱愛,引導孩子們親近音樂,使他們有了解音樂的慾望,讓他們從音樂中感受到大自然及周圍熟悉的事物。

在訓練過程中,儘量使用通俗易懂的語言,形象地講解一些比較專業的詞語。比如唱跳音、頓音時,氣息很容易僵硬,我就啟發他們想像肚子是一個皮球,要像拍皮球一樣彈起來,孩子們都拍過皮球,一些同學很快能做好。這樣就能準確找到唱頓音、跳音靈活運用氣息的方法了。

孩子們的天性是好動而活潑的,注意力不能長時間集中,要及時調整內容;轉換他們的興奮點,這樣既調節了課堂氣氛,又鞏固了基礎知識。

總之,在研究訓練童聲合唱時,要把具有孩子特點的美的音質放在首位,指導孩子們用高音位的頭部發聲,尋找明亮集中的頭腔共鳴。

課題研究方案2

國中數學教學中如何引導學生説錯、改錯、悟錯

一、問題的提出(為什麼研究)

新課程標準要求國中數學教學活動中,教師應注意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向學生提供充分從事數學活動的機會,幫助他們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過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數學知識與技能、數學思想和方法,獲得廣泛的數學活動經驗。要使得學生的數學能力真正得到培養和發展,就必須使學生樹立自主學習的意識,給予學生獨立從事學習活動的機會,讓學生有自由思考的空間,而不是通過對學生進行大運動量的訓練。

現象分析在日常數學教學中,我經常會遇到這樣的現象:有的學習比較浮躁的學生不能正確認識自己的錯誤,只滿足於知道自己這道題錯了,而不去深究錯在哪裏,甚至錯了就錯了,對了就對了,不去理會,更不用談對錯題的認識了。有時,即使馬上重新做一遍原來的題目,可能還是拿不到滿分。有的學生只是簡單地把錯題重做,而不去分析錯因和預防再次出現錯誤的方法,不去反思自己的學習過程,忽略了步驟和過程。還有的學生自己作對就行,從不關注他人發生的錯誤。學生並沒有形成良好的改錯習慣,而是被動地遵循老師的旨意讓改就改,不讓改就不改。

針對以上問題我覺得急待解決的問題有在數學教學中如何使學生正確認識自己的錯誤,如何引導學生正確修正自己的錯誤,如何引導學生合理反思自己的錯誤。基於這樣的思考,我提出了國中數學教學中如何引導學生説錯、改錯、悟錯這一課題。(研究什麼)我研究本課題針對的對象是我所教學的兩個教學班級的全體學生,個案研究與整體研究結合。價值分析我研究本課題的價值在於促使學生反思能力的提升;增強學生主動發現錯誤,分析錯誤,解決錯誤的能力,讓錯變得非常清晰可見,有序系統;改變學生的學習品質;對部分學生的認知障礙和缺陷進行矯治;最終實現學生的自主學習的目的。

問題成因及相關因素分析

1、學生學習習慣散漫懶惰,不願意去主動改錯。

2、學習方法不當,不知道如何改錯。

3、學習只追求量,不追求質,不能錯一反三。

二、研究的內容

1、通過實踐研究,探索國中數學教學中如何引導學生説錯、改錯、悟錯的策略和方法。

2、通過實踐研究,探索國中數學教學中如何引導學生説錯、改錯、悟錯的課堂教學思路。

3、通過實踐研究,尋求有效的評價學生説錯、改錯、悟錯過程的方法。

4、通過實踐,收集整理學生説錯、改錯、悟錯的案例四、研究的方法與策略調查法:

即通過學生問卷調查及家長個別訪談,深入瞭解學生的學習環境與心態,作為研究的依據。通過查閲、研究、分析相關資料瞭解最新國中數學教學科研動態與成果。

個案法:把每個學生自己對個體所發生的錯題的整理和分析,作為個案進行分析,並給以客觀的評價。行動研究法:讓學生準備改錯本或改錯卡,尋求合理的使用方法。引導學生髮現自身和他人的錯誤並加以分析,在小組學習中實現自改和互改。五、研究的過程

1、確立課題,制定方案,學習相關的理論知識。設計調查問卷為研究準備第一手材料。(20xx。3)

2、實施研究(20xx。4 20xx。7)

3、整理資料,形成課題報告及論文(20xx。7)

4、預期效果及成果形式1、預期使學生養成説錯、改錯、悟錯的習慣,進而培養學生自主學習有效學習的能力。

5、成果:小課題研究報告論文

課題研究方案3

一.研究背景

分層教育的研究由來已久。兩千多年前,孔老夫子教學“各因其材”,便產生了“因材施教”的思想。千百年來人們一直在探索落實這一思想的教學方法,特別是在採用 “班級授課制”以後,解決“因材施教”的問題,變得更為迫切。國內外關於分組的,個別的教學實踐和層次教學實驗,都為解決這一問題做出了可貴的貢獻。

1987年7月至今,湖北大學教育心理學教授黎世法黎世法在發展異步教學論的基礎上,提出了異步教育學。

異步教育學認為:過去,教師講到哪裏,學生就學到哪裏,這是班級授課制下很普遍的“同步教學”。而建立在學生的“六步學習”基礎上的教師“五步指導”的異步教學方式,改變了教與學同步的狀況,做到了學生自主地學、教師科學地教,因而具有相當的科學性,也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其次就是國內外已經取得巨大成果的層次教學。所謂的層次教學,比較集中地強調了幾點:

①學生的現有知識,能力水平。

②分層次。

③所有學生都得到應有的關注,都得到應有的提高。

分層教學就是教師根據學生現有的知識、能力水平和潛力,把學生科學地分成幾組各自水平相近的羣體並區別對待,使這些羣體在教師恰當的分層策略和相互作用中得到最好的發展和提高。

分層教學能夠以人為本,能夠彌補班級授課制天然的不足,能夠因材施教,使得每個學生在自己的最近發展區內都有事可做,有目標可循,有發展的果子可摘。因此,有其積極意義。

關於本課題核心概念的界定

1.異步教學。

注重學情,改變傳統的同步教學的方式,倡導學生自主的學,老師科學的教。

2.分層教學。

分層是多方面的。首先是通過自我鑑定和老師參照,把學生動態分為A、B、C三層。通過備課分層、教學分層、作業分層、考核分層等。促使學生從低層向高層攀登,然後再進行動態分層,讓學生收穫看得見的成功。

3.異步分層教學。

主要是針對同步教學和班級授課制的弊端,以“學情理論”為基礎,以人為本,以“異步分層教學”為核心內容的,對學生進行動態分層,分層教學,異步推進的促進學生自主學習的教學方法。

二.研究目的

①構建既符合學生認知規律,又符合不同層次學生學習的實際,既符合素質教育要求,又體現語文教學常規,既體現以人為本、分類指導,因材施教,異步推進的教學思想,又便於操作的中學語文異步分層教學法的教學模式。

②改革傳統的“一刀切”、“齊步走”的教學模式,變“滿堂灌”、“填鴨式”為“啟發式”、“研討式”,變“講堂”為“學堂”,保證每個學生在“最近發展區”內得到全面充分的發展,使全體學生真正做到“好好學習,天天向上”。

③從學生和教材的實際出發,遵循教學層次性和照顧學生差異性的原則,注意指導學法,培養自學能力和良好的學習習慣。

④學習、研究、國內外先進教學方法,轉化語文教學改革成果,推動高中語文教學質量的改革。通過課題實驗與研究培養、鍛鍊語文教師隊伍,促進他們的專業發展。

⑤充分發揮每個學生學習語文的潛能,提高全體學生語文知識水平、語文能力和語文素養,大面積提高教學質量。

⑥本實驗的根本目標是以人為本,因材施教,促使學生自主學習,大面積提高語文教學質量。本實驗最重要的形式是“小組討論”,重在培養學生的合作精神,讓學生在共同學習和共同提高中,實現性格互補,人格融合,意在發展學生健康的個性和健全的人格;本實驗最重要的內容是作文教學,目的是使學生閲讀與寫作,兩手都硬起來,以閲讀促進寫作,以寫作帶動閲讀;本實驗不僅注重眼前目標,而且注重長遠目標,大力提倡“創新是靈魂”,不僅針對學生,也針對老師,尤重學生創新思想的培養,為學生的將來發展,打下堅實的基 礎,並提供品質保證。

三.研究內容

1.研究假設

為了保證實驗的信度和效度,要把無關變量控制到最小程度。實驗班和對照班,在一樣的教學條件下,進行實驗的具體操作:

①首先與學生商討“異步分層教學法”,讓學生了解這種教法,喜歡這種教 讓這種教法深入人心。

②面向全體學生,摸底鋪排,在充解和掌握學生的情況下,對學生進行動態分層分為A(低層) (中層).c層(高層)三層,也可發動學生用自我鑑定式來分層,同時,要讓學生展望自己在單位時間裏,通過異步推進達到的新層次,樹立異步推進的目標。

③教師對分層的學合理搭配,構成小組內各層次的有機組合,為小組討論作準備。

④在“指導預習”中,教師告訴學生預習方法,鼓勵學生填寫“質疑卡”。在充分參考不同學生的質疑,即完全瞭解學情的一半,結合課文的重、難點,設定“異步推進”的教學目標和內容,爭取有的放矢。這樣的教學,每一個層的學生既有現實目標,也有長期目標。老師把教學任務分解到各個層次的學生,再讓他們彙報交流,產生碰撞。甚至可以讓C組的學生充當小先生。

2.擬創新點

①自主學習的時候,每個同學都要填寫質疑卡。這個質疑內容,有時候可以讓其他層的學生解答。

②分層教學和分組教學有機結合,這樣在本組之內就形成了一個發展層級。

③動態分層,讓學生有努力的方向和清晰的目標,產生了動力源泉。

④促使老師關注學生,改變舊有的教學模式。實質上“四階六步”及其變式就是高效課堂教學模式。

3、核心內容

經過認真調研和反覆論證,本課題組決定把以下幾個方面作為異步分層教學的主要內容和重點:

①科學的對學生進行動態分層,促進各個層面的學生之間的溝通和交流學習。

②落實“四階六步”的教學模式,並開拓出各種變格的課堂,收集好各類課堂案例,進行必要的研究和反思。

③摸索分層教學的規律,把分層教學、個別輔導、整體學習有機結合的方法。為大面積提高教學質量服務。

④探索分層教學和分組教學、探究學習等的有機結合。把異步分層教學和新課程銜接起來。更好的落實新課程,推進學生自主學習。

四、研究方法

1.文獻研究法。查閲相關資料、參考或直接應用相關成果,進行綜合分析,尋求自主學習的理論創新。

2.調查法。通過調查把握學生心理,現有的認知水平,對學生進行動態分層,在異步分層推進的過程中,經常調查分析教學過程中存在的問題,進行有機的方法調整。

3.案例研究法。研究名師課例中教師教學行為和學生自主學習行為,有針對性的積累實踐經驗和相關的理論依據。

4.經驗總結法。教師不斷地發掘,及時總結提煉“評價促進一年級學生自主學習習慣的養成”的成功經驗,比如對三有六讓的提煉和總結。

五、研究人員

此微型課題為微型課題,由王開東老師擔任組長,程媛和尹暉老師參與研究。

六、研究對象

張家港市外國語學校高三(1)(3)(4)(5)(2)班,共215人。

七、研究步驟

⑴準備階段:20xx年7月—20xx年9月,在前期“三會”的基礎上,統一認識,確立形成課題方案,選定進行實驗的年級,規範異步分層教學的相關規章制度和實施細則。

⑵實驗階段:20xx年10月—20xx年3月,積極穩妥進行異步分層實驗,及時總結成功經驗,及時解決實驗中出現的問題,在實踐中提煉出具有推廣價值的異步分層教學模式,大面積提高教學質量。

⑶結題階段:20xx年3月,準備課題實驗研究成果的驗收,促進實踐結果的宣傳推廣。歷時1年半。

八、預期成果

1.20xx年8月,高中語文異步分層自主學習各方面論文發表。

2.20xx年10月,語文異步分層教學實驗課題結題報告完成。

3. 有關微型課題“高中語文異步分層自主學習”的專著出版。

課題研究方案4

一、問題的提出

現代社會要求公民具備良好的人文素養和科學素養,具備創新精神,合作意識和開放的視野,具備體驗分析、探究、實踐的基本能力,以及運用現代技術蒐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各學科課程標準向學科教學提出了明確的要求,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要求教師開發各種學習資源,在教學中樹立全新觀點,探求新方法、新模式,大膽改革,優化課堂,形成開放性的課堂,促進學生全面素質的發展。

從本校實際情況看,我校在培養學生質疑問題方面的研究基礎紮實,積累了豐富的研究經驗,研究成果豐富,成效顯著,全校師生共同研究的熱情高漲。我校各學科教師學歷達標率高,科研意識強。我校的教學設備充足。這一切表明,我們可以進一步探索對學生問題意識的培養。因此,我校在選擇教育教學改革的突破口和主攻方向時,把培養學生問題放在首位,以全面提高學生整體素質為目標,確定“教學中培養問題意識,提高學生創新素質”為研究課題,科研促教,把我校建設成為適應21世紀要求的現代化學校。

二、課題的理論依據

心理學認為,人們在認知活動中,經常會意識到一些難以解決的疑惑的實際問題和解決問題,這種意識促使人們產生一種懷疑、困惑、焦慮、探究的心理狀態,從而積極思維,不斷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當人的大腦處於“問題”狀態時,他的思維也處於靈動、緊張、流動的狀態之中,促使其有強烈的“推陳出新”意識,有敏鋭的洞察力,能夠通過某一現象的啟發,引起頓悟、產生靈感。因此,問題意識的培養,是開發大腦的重要途徑。

現代教育論認為,學生是重要的教育資源,學生是天生的學習者,有主動獲取知識的要求,有強烈的探究的慾望和能力基礎。而對學生資源的開發,也無過於培養其問題探究的意識。無論從傳統教學方法的繼承,還是從現實的教學實踐考察,培養學生問題意識,是依照學生自身認知發展的規律,通過激發學生學習的內動力,促進其主動參與學習的過程,發展能力的有效方法。

不少教學實踐表明,創新教育的突破口是對學生問題意識的培養;一切創新、一切創造反正無不源於問題,又終於問題。

本課題借鑑中外關於問題意識培養的寶貴經驗,着眼於從鄉鎮國小實際出發,依照教育規律,在學習經驗的基礎上加以創新。

我們借鑑以下理論:

1、根據皮亞特的學生髮展認識論、理論教學理論。7-12歲期間為兒童思維發展的起步階段,主要程度選擇得當,完全可以對國小生進行問題意識的培養。

2、根據認知遷移理論。問題意識的培養將會對提高學生全面素質的提高產生正遷移。

3、根據系統論的觀點。教學是一個全面的系統,各科目教學作為子系統是相互聯繫和相互作用的。問題意識的發展,會促進學生認識和心理品質的發展。從而使學校的整體教育和教學水平提高到一個新的水平。

三、課題的研究目標體系

本課題研究目標分為三個層次,即學生目標層次、學校目標層次和社會目標層次。

1、學生目標層次。本課題的`實施主體是我校全體教師和學生,其根本目標是通過對問題意識的培養,提高學生的創新素質,推動學生整體素質的發展。這是本課題研究的最根本也是最重要的目標。具體分解為:

(1)挖掘學生的問題意識潛力,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慾;

(2)使學生具有發現問題的敏鋭性;

(3)幫助學生正確掌握提出問題的方法與培養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

(4)培養學生學會關注、學會做事的能力與品質。

2、學校目標層次。對學生的問題意識的培養是由學校領導和教師共同實施的,因此,課題的實施也必然會因此學校自身的變化。通過課實驗,學校內部要達到的目標是:

(1)學校的領導全面掌握課題研究的方法,樹立新的教育教學觀,科研興校;

(2)學校的教師要掌握課題的研究方法,自覺地進行科研實踐,提高教育教學水平;

(3)教師能寫出可供發佈的專題課改論文,學校完成並出版一部以上有關教改的專著;

(4)學校的硬件建設達到較高的水平。

3、社會目標層次。

(1)學校爭取在問題意識培養方面達到同等國小先進水平;

(2)學校學生在整體素質方面在市內進入先進水平,在區名列前茅;

(3)使學校在省市教育界具有一定的知名度。

四、課題實施的方法原則

1、學生為主體的原則。學生在問題意識的培養中是無可爭議的主體。問題意識的培養,應該成為這個教學模式方面的改革,使學生真正成為教學活動中的主體。

2、面向全體學生的原則。

3、適應學生身心年齡特徵的原則。教師應根據現代認知理論的成果指導自己的教學,根據不同年級學生身心發展水平和認知特徵,選取適當的科技內容和方法或方式。

4、實踐性原則。注重實踐探究的重要性,理論聯繫實際。

5、實事求是、因地制宜的原則。

五、課題研究的組織實施

1、組織形式。“教學中培養問題意識,提高創新素質的探索”研究課題由市教育局與區教辦共同領導,由校長專門負責,由本校學科帶頭人組成研究小組,分層管理,分工合作,條塊分明,帶領全校師生共同實施研究。

2、師資培訓。師資素質是決定改革成敗的關鍵。除本校培訓外,我們還請市富有經驗的教育學專家到校培訓。

3、家長工作。家長的支持十分重要。我們重點是求得家長,尤其是家長學校的骨幹委員、各年級家長代表的理解和支持。我們通過家長學校的講座、座談會、家訪等方式引導他們,使他們支持學校的工作。

六、課題研究步驟

學習與設計方案階段:20xx年8月至20xx年6月

教師培訓階段:20xx年6月至20xx年12月

方案實施階段:20xx年7月至20xx年6月

課題研究方案5

目前日益為中國小所推崇和倡導的小課題研究是學校教研的一種形式,它是相對於大課題研究而言的。大課題主要是由各級教育行政部門擬訂、學校教師申報、立項的課題。這裏,教育行政部門既是課題的擬定者,也是課題申報者研究資質的審核者、課題研究的管理者和課題結題的鑑定者。而小課題是從教情、學情、校情出發,由教師個人或科組教師共同確立、研究的直接服務於教育教學實踐的應用性課題,它屬於校本教研的範疇。小課題研究是介於大課題研究與教師反思活動之間的教研活動,屬於學校教研的第三條道路。筆者認為,教師要具有開展小課題研究的自覺性、積極性,既應明確小課題研究不同於大課題研究的特點,也應需具備一定的主客觀條件。

一、小課題研究的特點

相對於大課題研究而言,小課題研究具有應用性、羣眾性、廣泛性的特點。

應用性。相對於理論性的課題研究而言,小課題研究在研究的性質上屬應用性的課題研究。理論性的課題研究通常是一種大課題研究,它是以建立和形成較系統的教育理論體系、系統闡述並檢驗各種假説、原理、法則為最終目標的。而作為應用性研究的小課題研究旨在解決教育教學實際問題,或者説它針對的是中國小教育的具體實踐,為的是解決教育實踐中某一領域或某一方面的具體問題。它的研究成果一般可以直接用於教育實踐。它是一個教中研、研中用的過程,教、研、用三者是一體化的。某位教師的小課題研究的成果儘管對其他教師也具有啟發性,但由於受教育教學情境的限制,小課題研究成果的運用主要是研究者個體在其教育教學活動中的運用,或者説它的運用是主要在縱向維度上進行的。與專職的教科人員相比,教師開展課題研究的優勢體現為自己是教育教學實踐躬親者,實踐經驗相對豐富,但與此同時,由於教育教學任務繁重,難以有大量的時間與精力從事科研;這就決定了教師在開展教科研課題研究時,應更多地選擇那些與實踐聯繫較密切的應用性的微觀課題或小課題進行研究。

羣眾性。從研究的主體來看,小課題研究具有羣眾性的特點。大課題的研究往往是學校一部分教師,其主持人經常是少數幾個人;與大課題研究不同,人人都可以是小課題的研究者,人人都可以是課題主持人。無論什麼學科的教師,也無論其教科研的能力是強、是弱,都可致力於小課題的研究。只要你有教育科研的意望,你就可以進行小課題的研究。

廣泛性。從研究的範圍來看,小課題研究的問題是以教學問題為中心的、涉及學生素質全面發展的所有問題。這也就是説,小課題研究儘管是以教學中的問題為中心的,但它不僅包括對教學問題的研究,而且包括教學工作以外的涉及學身心發展所有問題的研究;直接和間接涉及學生身心發展的所有問題都可以是小課題研究的問題;小課題涉及的範圍,既包括教學、也包括學校其他方面的工作。它是立足於學校整個教育實踐、為教育實踐而展開、在教育實踐中進行的,而不僅僅是“立足教學實踐,為教學而展開,在教學中進行”的。這是因為任何教師教育實踐或行動的目的都是整體性的,任何教師行動的目的不僅應使學生理解、掌握學科知識,而且應促進學生智能、思想品德、個性的發展,維護和促進學生身心健康、人格健全。在促進學生整體性的、全面發展的過程中出現的問題是所有教師都可能遇到的問題,因而也是值得所有教師關注、並加以研究和解決的問題。就此而言,我們不能認為小課題研究的只是教學中的問題。目前一部分學校將小課題的選題侷限於學科教學範圍的做法是片面的。

二、開展小課題研究需具備的基本條件

開展小課題研究,須具備一定的條件,如教師須具備一定的研究能力和時間、精力,學校應有必要的圖書資料的儲備,併為教師提供一定的研究經費。除此之外,教師具有較強的研究意識、重視教育理論的學習、學校為教師營造良好的研究環境、學校的整個教育教學活動以學生素質的全面發展為目的,這些也是教師開展小課題研究所必不可少的條件。

1.學校應為教師營造良好的研究環境

對於小課題研究,運用一定的行政手段如學校最高管理層或學校教科室採取一定的措施對教師開展小課題研究進行動員、佈置等是必要的。但如果學校只是依靠行政指令的方式來推動小課題研究,那麼,其成效將大打折扣。因為單純用行政手段去推動小課題研究,易於使教師感到開展小課題研究是一種外在的強制而處於被動應付的狀態,從而易於使小課題研究落入形式化的巢臼。而教師的被動應付行為、小課題研究的形式化將大大地貶損研究的效果,這正是任何課題研究、包括小課題研究之大忌。所以,學校應儘可能少用行政性指令去推動小課題研究,而應更多地從營造良好的教育科研環境人手去推動小課題研究。對教師開展的小課題研究,不作統一時間、統一步調的規定,以及教師研究什麼課題、用什麼方法研究、以什麼形式結題,讓教師享有充分的自主權,是為教師營造小課題研究的良好環境的最基本的要求。另外,為教師營造小課題研究的良好環境,學校應從發展性的教師評價出發積極引導教師開展小課題研究,如可對自覺進行小課題研究的教師和卓有成效者進行表彰,以調動其他教師開展小課題研究的積極性。

2.學校的整個教育教學活動應以學生素質的全面發展為目的

一般而言,教師的教育教學活動越是圍繞如何全面提高學生的素質,則越有利於教師的專業成長。因為越是圍繞全面提高學生素質的教育活動,對教師素質的要求越高,同時也對教師的挑戰越大,而當教師對這種挑戰和對挑戰的反應進行反思時,越可能產生認知衝突,所以越有可能發現需研究的小課題。但時下在學校較為普遍存在的以提高學生考試分數、追求升學率為唯一目標的應試教育,不僅使學生片面發展,而且阻抑了教師開展小課題研究等教育科研活動的自覺性、積極性,阻礙了教師專業素養的全面提升。由於傾心於提大學聯考試分數、追求升學率,已嚴重弱化了教師開展教育科研活動的意識,已使教師無心、無力於開展教科研活動。可以説,目前圍繞如何提高學生考分、以追求升學率為目標的應試教育已成為抑制教師教育科研的自覺性、積極性的最大障礙。很難想象,一所一心一意、目不旁視、心無旁鶩、全力應試的學校,教師會開展怎樣的教科研活動?!學校背離學生素質的全面發展而企望提高教師教育科研、包括小課題研究的水平、促進教師專業發展,真可謂是南轅北轍!而只有學校日常的教育教學活動是以全面提高學生素質為目標的,才會強化教師開展教育科研活動的意識。

總之,教師只有開展小課題研究的自覺性、積極性,小課研究的春天才會真正到來。學校要為教師營造開展小課題研究的良好環境,莫過於真正將素質教育落到實處了。

課題研究方案6

一、研究背景

新一輪的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強調數學教育要面向全體學生,實現人人學習有價值的數學,人人都能獲得必需的數學,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因此,教師應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向學生提供充分從事數學活動的機會,引導學生自主參與數學活動,幫助學生在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的過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數學知識和技能、數學思想和方法,獲得廣泛的數學活動的經驗,從而促進學生完美個性的發展。

二、研究條件:

1、課題來源於教學實際,與當前的新課程改革要求相一致,研究具有較強的針對性和實用性,本課題的預見性效果已為廣大教育工作者認同。

2、課題組負責人和主要成員基本達本科學歷知識結構,教學經驗豐富,研究能力強,所寫論文多次獲獎,多位成員開設過市級、片級研究課、觀摩課,並獲得一致好評,教學質量名列前茅。

3、課題組成員平時教研氣氛濃,有集體備課的良好習慣,經常互相聽課幫助指正缺點,堅持寫教後札記,教學水平進步較快。

4、課題組人員對本課題的認識統一,決心大,積極性高。

三、研究意義:

1、長期以來,學生自主參與學習活動多數是被動的,課堂教學活動中學生的參與也是停留在表面,只是機械模仿式的簡單運用。學生的學習思想、學習方法都是教師意志的“複製”,這樣並不利於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參與性,而且學生的創新意識受到了壓制,既影響了學生的身心健康,又防礙了學生的個性發展。

2、如今,正直新課程改革,確立了以學生為本,促進學生全面持續、和諧地發展的新理念,學生的數學學習活動應當是一個生動活潑、主動的和富有個性的過程。

因此,在素質教育和新課程改革的背景下,開展自主參與數學課堂活動研究有着積極的現實意義和實踐指導作用,具體體現在:

(1)學生自主參與課堂教學活動是素質教育思想的具體體現;

(2)學生自主參與課堂教學活動是學生生理、心理髮展的要求;

(3)學生自主參與課堂教學活動是提高課堂教學效益的有效途徑;

(4)學生自主參與課堂教學活動是培育學生獨立性、創造性,塑造完美個性的重要條件。

四、研究內容

(1)定義:自主參與數學活動是指學生在教師的科學指導下,通過自己能動的、富有創造性的學習,實現自主性發展的教育實踐活動。

(2)模式研究:教師、學生、數學信息

教師作為教學的組織者和指導者,應向學生提供充分從事數學活動的機會,幫助他們在自主參與、合作交流中獲得廣泛的數學活動經驗,從而促進學生的個性發展,具體表現為:

①認真學習新課程理念,轉變師生角色,建立民主、平等的師生交流、互動關係。

②認真鑽研教材,創造性地使用教材,為學生創設主動參與的空間,引導學生自主參與課堂學習活動。

③通過引導學生自主參與課堂學習活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倡導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

五、研究方法:

①、自然實驗法:所開設的實驗班在自然條件下進行,同時暗設對比班進行平行班對比實驗。

②、文獻法:學習與本課題有關的先進教育理論,並及時總結。

課題研究方案7

一、課題研究的目的意義

(一)、課題的提出

心理學研究表明:六、七歲的國小生正處於智力開發的最佳期,求知慾強,既具有豐富的情感,又善於形象思維,正是口頭語言向書面語言的過渡時期,個人課題研究方案。因此,把寫話教學提前到低年級是科學和必要的。但是,現實存在的困難是這個時期的學生缺乏必要的寫作知識、技能,大量會講的字詞不會寫、不會用,會寫的字又不能滿足完整表達的需要。如何解決這樣的問題呢?

(二)、課題研究的目的意義

新課程標準對於低年級的寫話要求是“對寫話有興趣,寫自己想説的話,寫想像中的事物,寫出了自己對周圍事物的認識和感想。”日記是最自由的書面表達形式,繪畫是國小低年級學生已經具備的表達的形式。我發現,用“圖文結合”的形式來幫助孩子開始寫話,不僅充分尊重了低年級兒童的心理特點,滿足他們的心理需要,又能降低寫話書寫表達的難度,更快地促使他們口頭和書面語言發展。

圖文日記的形式激發了學生寫話興趣,降低了日記的寫作難度,建立了學生寫話的信心和恆心。在研究中,教師通過引導學生學會仔細觀察周圍的人、事、物,把所見所聞,所思所想,通過敍事或抒情、議論等方式在日記中表達出來,逐步培養學生細心觀察,勤思考,多練筆的好習慣。通過寫日記探索出有效提高國小低年級學生寫話能力的路徑,為中、高年級的習作打下良好的基礎。

(三)、課題核心概念的界定

國小生日記的界定:國小生日記,即指國小生把每天的所見,所聞,所思,所想記下來。

圖文日記:以畫面為主,以文字為輔的初級“寫話”形式,孩子用這種形式把每天的所見,所聞,所思,所想用筆記下來。

二、課題研究的內容及研究方法

(一)、課題研究的內容:

1、研究用圖文日記提高國小低年級學生的寫話能力的方法。

2、研究圖文日記促進國小低年級學生多元智能的發展的方法。

3、探索適合低年級學生寫話訓練的形式和方法。

(二)、課題研究方法:

1、文獻法。通過專題輔導,自學討論,認真學習作文教學的學術論文,夯實課題研究的理論基礎。

2、檢測法。通過前期檢測,瞭解實驗前國小低年級學生作文能力的實際情況,通過實驗後的檢測,掌握具有説服力的數據,用以證實實驗的效果。

3、行動研究法。通過對實驗班前後的比較,從中歸納出實驗所取得的優勢。

4、經驗總結法。對在實踐中搜集的材料進行歸納總結,從而,探索圖文日記的具體操作方法。

三、課題研究讀書學習計劃以及具體時間安排

(一)、所讀書目

《多元智能教與學的策略》(美)坎貝爾等着中國輕工業出版社

《圖解語文》江偉英着新世紀出版社

(二)、閲讀設想

從即日起至xx年6月,工作日利用午休時間讀1小時書,暑假期間利用每天下午時間讀書。

(三)、具體時間安排

xx年6月——xx年7月完成《多元智能教與學的策略》的閲讀。

xx年8月——xx年9月完成《圖解語文》的閲讀。

xx年10月——xx年1月完成相關篇目的閲讀。(根據課題研究的所需選擇更多書籍)。

四、完成讀書筆記與課例分析的具體時間安排

(一)、完成讀書筆記的具體時間安排

1.網上收集理論知識,學習相關知識xx年6月

2.《多元智能教與學的策略》xx年6月——xx年7月

3.《圖解語文》xx年8月——xx年9月

4.每天讀書1小時,每月寫兩篇讀書筆記。

(二)、完成課例分析的具體時間安排

1、xx年7月完成研究案例分析(現狀調查及分析)

2、xx年9月完成教學案例分析

3、xx年5月完成教學案例

五、申請結題

**年6月完成課題研究,申請結題。

研究結果以論文或報告的方式表現,規劃方案《個人課題研究方案》。

課題研究方案8

1、進一步學習有關有效練習與設計的教育教學理論,與學生的學習實際情況結合,不斷豐富和拓展研究方式方法。

2、推進作業分層佈置與落實工作。

3、學生作業情況追蹤調查以及現狀分析。

4、課堂練習有效設計策略研究

5、課題組成員每人完成一篇有效練習教學案例和一篇課題研究論文。

研究措施

1、課題實施細化分層研究。課題組每月進行一次課題活動,根據自己的特長,選擇研究的小主題,根據課題實施過程中遇到的問題制定、調整研究措施。

2、制定學期研究方案。研究教師根據本學期的研究重點,結合自己的教育問題,制定相應的研究計劃。計劃要目標明確,措施詳細,操作性強。課題組每位成員在一單元教學完成後,應作出單元小結,整理整個單元中的教學情況,並針對研究過程中的實際隨時做好調整工作。

3、加強課題研究的過程管理,認真寫好教育教學日記,不斷總結得失,進行反思,及時上傳相關研究資料。

4、參加課題研究的人員,每月需認真撰寫與研究內容相關的案例、教學反思,定期做好總結。

5、與其他學科、其他老師密切協作,定期做好學生現狀的調查與分析,為後斷研究提供第一手資料。

6、課題組成員每人開一次公開課

活動安排:

二月份:

1、制定本學期課題研究工作計劃。(負責:xx)

2、佈置落實各課題組成員的研究目標和任務。(負責:xx)

3、教研組討論制定子課題研究工作計劃。(負責:各教研組長)

三月份:

1、各課題組上交子課題組工作計劃,新課題組上交開題報告及計劃。(負責:xx)

2、課題組活動,進行理論學習與研究,落實開設研究課人選,討論擬定課堂教學反饋內容。(負責:課題組長)

四月份:

1、開展課題組研究課活動。(負責:教研室和課題組)

2、上交一篇教學設計。(負責:xx)

3、學生作業情況調查。(負責:xx)

五月份:

1、課題組活動,組織理論學習與研究,佈置下階段主要研究任務。(負責:xx)

2、開設研究課活動。(負責:教研室和課題組)

3、組織課堂教學反饋。(負責:教研室和課題組)

六月份:

1、課題組活動,組織理論學習。(負責:課題組長)

2、課題組成員上交課題研究論文和總結。(負責:xx)

3、課題組進行階段工作總結,獎勵教科研積極分子。(負責:xx)

課題研究方案9

一、課題研究的背景和意義

本課題研究的問題是:根據《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結合本園實際,研究和探索優化幼兒户外體育活動的內容、途徑、方式及其注意事項。選做此項研究,基於以下背景:

1.本園幼兒户外體育活動的現狀和問題

(1)幼兒園提供的遊戲設備功能單一。

(2)各班户外遊戲的時間安排不明確,導致教師不能靈活安排。

(3)教師組織遊戲的內容、類型比較單一、不夠豐富。

(4)教師對遊戲材料的投放不夠豐富,不注重遊戲環境的創設。

然而特色活動,是展示一所幼兒園風貌的途徑之一。在反覆研究與斟酌的基礎上,我園把體育運動作為本園特色,與課題同步進行研究、探索。

2.幼兒健康發展的需要

個體發展過程中,生命的健康是人發展的物質基礎。人的認知、情感、行為等方面的發展都需要建立在身體健康的基礎上。幼兒期是生長髮育旺盛時期,亦是建立良好物質基礎的關鍵期,而運動則成為他們鍛鍊身體的客觀需要,以實現其身體發育和運動能力發展的平衡。

3.落實《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的需要

《幼兒園工作規程》明確指出:幼兒園的任務是實行保育與教育相結合的原則,對幼兒實施體、智、德、美諸方面全面發展的教育,促進其身體和諧發展。它將"體"放在首位,強調了"體育"對幼兒全面發展的重要性;《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健康領域的"指導要點"中也指出:"培養幼兒對體育活動的興趣是幼兒園體育的重要目標,要根據幼兒的特點組織生動有趣、形式多樣的體育活動,吸引幼兒主動參與。"可見,在幼兒園開展體育活動對滿足幼兒身心發展的需要、增強幼兒體質、培養幼兒的健康心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二、核心概念的界定

我們認為,幼兒户外體育活動是按照幼兒生長髮育的特點與基本規律,促使其身體的生長髮育、身體的協調發展,增強體質,提高身心健康水平的户外教育活動。我園構建了以"運動、健康"為主題,以"華師大建構"教材為依據,努力打造體育運動特色,通過豐富多彩的體育遊戲和教育活動,增強幼兒體智、陶冶幼兒情操、磨鍊幼兒意志、發展幼兒交往能力,讓幼兒在體驗成功和快樂中獲得健康和諧發展。

三、理論依據

1.《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明確指出,要開展以多種有趣的體育活動,特別是户外的、大自然的活動,培養幼兒積極參加體育鍛煉的積極性,並提高其對環境的適應能力。

2.陳鶴琴先生早年在開創中國化、科學化的幼兒園實驗時所寫的《我們的主張》十五條中提出:"我們主張幼稚園第一要注意的是兒童的健康。"他説:"要知道強國,必先強種,強種必先強身,要強身先要注意幼年的兒童。兒童的身體不強健,到了成年,也不會健康。"

3.法國著名學家蒂索從醫學的角度來評價體育活動:"運動能代替藥品,但世界上任何藥品都不能取代運動的好處"。幼兒期是身體發育最快的時期,而運動則成為他們鍛鍊身體的客觀需要,以實現其身體發育和運動能力發展的平衡。從心理髮展的角度看,運動則是幼兒探索客體環境的最有效手段,他們不僅需要通過運動來感知世界,而且需要通過運動來積累經驗,從而為他們的心理髮展打下基礎。

四、研究目標

1.研究和探索優化幼兒户外體育活動的內容、途徑、方式及其注意事項。

2.發展幼兒走、跑、跳、鑽爬、平衡、攀登等基本動作,提高幼兒的身體素質,使體育潛質良好的幼兒特長得到充分發展,通過研究使我園形成體育教育的特色。

3.培養幼兒具有良好的個性心理品質(活潑開朗、自信以及較強的責任感、合作能力、意志力等)。

五、主要研究內容

1.合理安排每個活動的內容,確定活動的任務。教師要掌握幼兒生理負荷量的測量方法,合理安排户外體育活動的密度,尤其是幼兒的練習密度,確定新教的知識和技能,保證幼兒的運動負荷和心理負荷的適宜程度,真正達到增強幼兒體質的作用。

2.對幼兒的動作發展給予科學的評價。在進行評價時,教師要考慮不同幼兒之間的差異,並對不同幼兒提出不同的要求,避免用單一的標準評價不同的幼兒,力爭讓每位幼兒在原有基礎上都有提高。在評價幼兒時,應少用橫向比較,多引導幼兒與自己進行縱向比較,讓幼兒看到自己的進步,從而提高幼兒參與户外體育活動的積極性。

3.以幼兒感興趣的方式組織户外體育活動。創造被人接受的氣氛,讓幼兒帶着愉快的情緒參加體育活動,進而產生高度的心理自由和輕鬆愉快感,以保證幼兒在活動中體驗成功,發揮創新意識。全課題組教師要以課題研究和實施為導向,認真學習,確立現代教育觀、兒童觀,在幼兒集體活動中,教師要作為一個引導者,支持者及時肯定幼兒的成績與進步,在自由活動中教師要充當幼兒的合作伙伴,真正融入幼兒的活動中去,要充分尊重每個幼兒的需要,以欣賞的眼光看待和發現每一個幼兒的積極變化,引導幼兒積極探索。

課題研究方案10

一、問題的提出

(一)課題背景

新課程改革以來,教育系統、社會各界對於特色教育的要求表現出強勁的勢頭。學校特色教育得到了空前的發展,特長教育的發展,已經成為學校建設的一個基本評價因素,同時也是學校辦學特色的有機的組成部分。體育訓練工作一直是學校工作重點之一。更早地發現、有意識地培養體育訓練苗子,也是新時期學校體育工作的重要工作項目。

我校是一所有着優良體育傳統的學校,是温州市體育特色學校(籃球項目),温州市體育傳統學校(田徑項目),瑞安市田徑、排球訓練基地。目前體育組有10名骨幹教師,本科率達到100%,學校現有在校學生1500多名。學校組建了校田徑隊、籃球隊、排球隊、乒乓球隊,共有在訓運動員100多名。我校的各體育代表隊近年來在瑞安市、温州市及省裏的各項比賽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績。學校的競技體育正逐步展露出良好發展勢頭的同時,也突現出了一定的問題,運動員苗子的選拔問題,訓練時間的安排問題,科學化訓練問題,以及運動員的輸送問題等等,這些具體問題及待解決。解決現階段我校體育特長生的培養問題,對於促進我校素質教育的發展和深化教育改革有着及其重要的作用。

(二)所要解決的主要問題

1、我校體育特長生的選拔的機制是什麼,如何吸引國小的優秀苗子在國中階段來我校就讀?

2、如何合理利用我校現有的資源,對各項目進行科學訓練?

3、如何解決學生特長髮展與學業學習之間的矛盾?

4、如何解決體育特長生的輸送問題?

(三)研究意義

1、理論價值:本課題的研究有助於加深對特長教育理論的研究。

2、實踐意義

①本課題的研究有助於加深對特長教育現象的認識。

②本課題的研究有助於推動我校體育教育發展及我校體育競技水平的提高。

③本課題的研究有助於促進我校素質教育工作的落實與發展。

二、本課題在國內外同領域的現狀與發展趨勢分析

體育特長教育一直受到社會和教育部門的關注,不少學校,尤其是高中及其以上學校,已經有了校本的較為豐富的特長生教育培養的經驗和發展的優越環境。但是在國中階段,體育特長生的培養問題還是一個較為嶄新的課題。如何處理義務教育階段的學習與體育特長髮展的問題,如何實施有效的特長苗子的選拔問題,等等,還是擺在人們面前的現實的問題。但是,隨着教育事業的發展,及人們對於教育的理解的加深,素質教育,特別是特長教育的研究必將有一個飛速的發展。

三、研究目標、內容與對象

1.研究目標

(1)通過本課題的實施,形成選拔、培養體育特長生的本土化經驗。

(2)依託通過本課題的實施,促進學校體育教育工作的發展。

(3)通過本課題的實施激發我校體育教師的科研意識和熱情,進一步促進教科研能力的提高。

2.研究方法

(1)行動研究法:通過活動考察,開展學校體育特長生教育現狀的調查觀察研究,確定苗子,逐步開展訓練工作。

(2)文獻研究法:通過查閲有關文獻資料,瞭解相關動態和有效經驗,開展體育特長教育理論方法研究。

(3)經驗總結法:不斷將獲得的信息進行定性的分析,將感性認識上升為理性認識,總結學校體育特長教育的本土化經驗。

(4)實驗法:將20PC級運動員組建一個體育特長班,與20PC、20PC級的運動員的學業成績和運動成績進行對比分析,檢驗組建體育特長班的可行性。

3.研究對象

我校各項目體育訓練隊的08級09級10級的在訓運動員。

四、研究過程

第一階段準備階段

確定方案:分析課題研究的目的、方向、現有條件,確定研究的具體方案,明確職責任務,設計材料記錄方法。

第二階段實施階段

採用調查觀察法、網絡資料查詢法、實驗法着手收集相關材料,確定各訓練隊隊員的基本情況,開展訓練工作,整理各級比賽的競賽成績,運動員的輸送情況,定期召開研討、交流會,及時總結經驗,調整計劃。

第三階段總結階段

綜合材料信息,召開專題會議,分析研究材料,形成關於農村國中體育特長生培養的具體措施,撰寫課題研究總結報告,課題鑑定。

五、研究條件分析

(一)我校有一批體育教育科學研究的中堅教師,他們具有教育科學研究的基本經驗和研究的熱情。

(二)學校已經成立了各類體育訓練隊,配備了訓練的基本設施,學校在政策、人員等基本條件上必將給予本課題研究以極大的支持。

(三)學校每年訂閲了大量的教育教學報刊雜誌,同時學校上網電腦、打印機,這些條件都在研究信息的獲取與處理等方面上給予課題組以極大的保證。

(四)人民羣眾對子女教育期望值的不斷提高,對多樣化、高質量的特色教育的需求日益旺盛,讓子女上好學成為人民最大的願望。隨着城鄉一體化建設與新農村建設的持續開展,城鄉差距的進一步縮小,農村學生的特長髮展的需要必將越來越迫切,這是本課題研究的客觀要求。新的課程改革要求,要從人的發展的角度來處理教育問題,“為了一切學生、為了學生的一切、一切為了學生”、“全面評價學生”等課改理念是本項研究的政策理論支撐點。

六、課題組成員分工

課題負責人:體育組組長負責課題研究工作,撰寫課題研究方案和結題報告,組織、策劃、協調課題研究活動。課題顧問:中學高級教師有着20多年的教學和訓練經驗,為本課題的研究提供指導。

課題組成員:

七、預期成果及形式

1、結題報告,彙總課題研究的所有過程材料與成果材料,撰寫結題報告,主要研究和研究成果等。

2、相關論文,課題組成員撰寫有關各項目科學訓練的論文,總結,心得。

3、專題報告,課題組成員根據課題的主題撰寫專題報告,提煉有關運動員選材、科學訓練、運動員輸送等方面的專題報告。

4、相關案例,課題組成員根據特長生的訓練、生活動態撰寫有關體育特長生培養的典型案例。

課題研究方案11

要引導廣大教師樹立“問題即課題,反思即研究”的教育科研理念,按照“小步子、低台階、快節奏、求實效”的原則,從教師教育教學一線實踐中去發現問題,研究問題,從而解決問題。要紮實開展小課題研究,引導教師發現和解決課堂教學、教學管理、學生管理、教師發展等方面的具體問題,掌握基本的教育研究方法,通過自己的探索解決教育實踐中的問題,從而更好的促進教師的專業成長,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推進素質教育的全面實施。

一、課題名稱

培養學生數學推理、合作和語言表達能力,培養數學學習素養

二、課題的提出

在日常教學中,我們經常會遇到這樣的問題:學生能夠想到問題的結論,但是不能説清思考的過程,不能講清解決問題的思路方法。尤其是很多學生只重視問題的結果,卻忽視瞭解決問題的過程。還有的學生會説不會寫或會寫不會説,漸漸地就走入了不敢説、不想説、不會説、不能説的誤區。針對以上問題,我確定了“有效培養學生數學語言表達能力,促進合情推理能力養成”這一課題。按照《新課程標準》的要求,在數學教學方面,學生要通過義務教育階段的數學學習,“經歷觀察、實驗、猜想、證明等數學活動,發展合情推理能力和初步的演繹推理能力”。而培養學生邏輯思維能力和訓練學生的數學語言是分不開的。語言是思維的工具,思維過程要靠語言表達,而語言的發展又能促進學生思維的發展。因此,在數學教學中教師應創造條件讓學生更多地説理。如:説定義、定理、法則、公式、過程、算理、方法、規律、題意、思路、數量關係、式義等,從而訓練和培養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從而達到發展學生數學思維的目的。

三、課題研究的目的、意義

目的是在於培養學生的合作交流和,口語表達及書面表達能理能力,使學生養成有條理的思考問題,規範答題的習慣。

四、課題研究的方法

用類比、歸納的方法,來培養學生建立空間與平面的各種位置關係和數量關係形成嚴密抽象的推理形式。

五、課題研究過程

(一)研究步驟

1、準備階段:(1)制定計劃要求。(2)制定研究方案

2、試驗階段:(1)實施具體方案。(2)反思經驗與不足。

3、總結階段:(1)根據課題研究,觀察學生在合作交流和,口語表達方面的變化。(2)對課題進行總結,形成課題研究報告。

(二)實施過程

首先,我對學生語言表達能力差的成因採取談話法和問卷法進行調查。通過調查主要總結出四大成因:

一是心理素質差,虛榮心強,怕答錯或答不好而被同學或老師笑話。

二是性格內向,不想或不敢表現自我,或沒有機會發言漸漸封閉自我。

三是對知識缺乏系統的理解,不能有條理的分析問題解答問題。

四是沒有嚴謹的學習態度,不會走就想跳不會用數學語言規範答題。

可見,語言表達能力會直接影響學生的數學學習能力,也會間接影響學生的個人交往能力,及綜合素質的發展。新課程加大了實驗幾何的內容。因為它更貼近學生的日常生活經驗;同時降低了幾何學邏輯嚴謹性的要求,使不同智力水平的學生,都可以從數學活動中獲益;而且通過活動掌握空間性質,更易於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實驗能力、歸納類比,以及創造力等,這些明顯的長處日益受到重視。

六、課題研究的成果

1、課題研究的方案及報告。

2、案例分析及論文。

課題研究方案12

一、問題的提出

古人云:“人無禮而不生,事無禮而不淺,國無禮則不寧”,我國自古被稱為“禮儀之邦”,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國,熱情好客,文明禮貌,尊老愛幼……這些優良傳統為世界各國所稱道。作為現代中國人,秉承優良的傳統美德,講文明、講禮貌,是弘揚民族文化、展示民族精神的重要途徑,也是立身處世的基本要素。而觀之現今社會,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以禮儀之邦自居的國人在經濟快速發展時,文明程度卻遠遠落後於當今的發達國家!所以如何把優良的傳統美德傳承下來是我們每個教育工作者要思考的問題。幸運的是進入二十一世紀,禮儀教育又受到了國人極大關注,大家已充分認識到在現代社會中禮儀已經不僅僅是一個人的道德修養的表現,更是一個人在社會交往中必須具備的一種素養和能力。

“少成若天性,習慣成自然”。學前期幼兒可塑性強,模仿性強,易接受外界的各種信息的干擾,是瞭解社會、學習各種行為要求的理想時期,更是良好禮儀行為習慣養成的最佳時期。因此,從小對幼兒進行禮儀啟蒙,在幼兒園開展文明禮儀教育,可以重塑中華民族的“文明禮儀”形象,有利於培養明文有禮的下一代,形成一個真善美的良好禮儀氛圍,構築良好的校園文化,形成社會教育合力,幫助幼兒糾正不良行為,對幼兒今後的學習和整個人生的發展將產生積極的作用,尤其對幼兒的個性、社會性及道德品質的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我們垛樑鎮中心幼兒園地處農村,靠近台城,周邊工廠林立,大部分孩子來自於農村和農民工外來子女,父母由於忙於工作,大多數孩子都是有爺爺奶奶照顧,而爺爺奶奶只知道在物質上給予他們很好的照顧,讓他們吃好穿暖,而在精神方面凡事都順着他們,缺乏對孩子的諄諄教導,以至於他們根本就不知道什麼是禮儀,禮貌,也使他們養成了許多不良的習慣:隨意、拖拉、不講衞生、不拘小節、有的連基本的交往禮儀都不太會。而我們街道經濟發展比較快,城鄉一體化建設的步伐也不斷推進,對孩子的教育要求逐步提高,為了跟上發展的步伐,傳承和弘揚傳統美德,建設文明校園、提高孩子的文明程度,我們設想在我園進行《農村幼兒文明禮儀養成教育的實踐研究》課題項目研究,並以此為突破口探索幼兒禮儀教育的目標、內容、途徑、方法。我們憑藉研究項目,注重行為養成、促進內化發展,培養幼兒良好的文明禮儀習慣,並在研究過程中有效引導老師吸收先進的教育理念和思想,營造文明禮儀的氛圍,合理改善教育行為,努力構建禮儀教育的課程實踐體系。

二、課題研究的理論依據

1、《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提出了教育幼兒“理解並遵守日常生活中基本的社會行為規則”、“樂意與人交往,禮貌、大方,對人友好”、“知道對錯,能按基本的社會行為規則行動”、“教育幼兒使用禮貌語言與人交往,養成文明交往的習慣”等,為制定幼兒文明禮儀教育目標和內容,形成一個由低到高的梯度序列的完整體系提供了理論和實踐依據。

2、心理學理論

學前心理揭示從0-6歲兒童心理的發展是身心不斷成熟的過程,處於不同年齡段的嬰幼兒有着不同的心理特點,文明禮儀教育只有遵循學前兒童身心發育的規律,才能滿足其發展的需要,才能形成科學的教育梯度序列。

社會心理學揭示了人們社會行為的心理機制,文明禮儀教育着眼於良好行為習慣的培養,必須吸收社會心理學的理論,來探索文明禮儀教育實踐活動內部機制。

3、陶行知先生“生活教育理論”

著名的兒童教育專家陶行知先生提出了“生活教育理論”,重視做中學,實踐中養成習慣。任何良好禮儀習慣的養成,必須通過孩子親眼看、親耳聽、親身實踐,通過在循環往復的體驗中形成正確的理性認識,反覆積累,最終把外在的行為表現真正內化成穩定的心理品質。

三、研究的目標和內容與重點

研究目標:

1、通過我園的文明禮儀養成教育的實踐活動,使我園幼兒形成良好的禮儀規矩,講文明語言,守公共秩序等,促進幼兒身心全面發展,使幼兒終身受益。

2、在《綱要》的指導下,以幼兒發展為本,探索我園幼兒文明禮儀養成教育的內容、有效途徑和方法,提高幼兒文明禮儀的實效性。

3、通過課題研究,形成教師關愛幼兒,幼兒尊敬老師,幼兒之間相互理解、關心、幫助的良好文明氛圍,同時,促使教師樹立“一切為了每一位孩子的發展”的理念,激發教師認真學習鑽研的熱情,不斷提高研究水平,促進教師專業化成長。

研究內容:

1、通過幼兒家長、教師對幼兒進行文明禮儀現狀調查,瞭解現狀,分析原因,提出策略。

2、挖掘、構建我園幼兒文明禮儀養成教育的實踐體系,開發適合各年齡段特點的“幼兒文明禮儀養成教育”園本課程。

3、研究在幼兒園一日活動中文明禮儀教育內容及教師組織指導實踐的方法、途徑及操作策略。

4、構建適合各年齡段的幼兒文明禮儀要求,探究文明禮儀教育向家庭、社會延伸的有效平台和方式。

研究重點

在幼兒園一日活動中如何使幼兒養成良好的文明禮儀,構建適合本園的園本課程和適合各年齡段的幼兒文明禮儀要求,探究文明禮儀教育向家庭、社會延伸的有效平台和方式,這是課題研究的重點和難點。

四、研究的思路、過程和方法

研究思路

1、思路

本課題將採用實踐-分析-總結-重構-實踐這一研究思路,在教學實踐中邊實踐邊思考邊分析邊總結邊調整,將“幼兒文明禮儀養成教育”滲透在幼兒園一日教育教學中,提升教師德育工作水平,充分發揮教師的引領作用,使幼兒通過真實的感受形成正確的道德判斷,在實踐中培養幼兒良好的文明禮儀,最後形成並表現為良好的行為習慣。

2、方法

根據幼兒身心發展特點、年齡特點,課題以行動研究法為主,並以調查法、文獻法、觀察法、個案分析法、經驗總結法等方法為輔開展課題研究活動。

研究過程

本課題計劃從20xx年10月至20xx年12月(共四年)分五個階段進行紮實有效地實驗研究。

第一階段:20xx-09--20xx-01準備階段:課題論證、課題申報,填寫課題申報表,制定課題研究方案,成立課題組織。

第二階段20xx-02--20xx-08實施階段一:根據問卷調查情況分析制訂子課題研究實施方案,理論學習,明確課題研究目的,開展課題研究活動。篩選有關課題研究內容的課程資源加強園本課程建設。

第三階段:20xx-09--20xx-06實施階段二:開展子課題研究活動:創建環境,營造氛圍;日常滲透,習慣養成;專題研討,共同提高。

第四階段:20xx-09--20xx-01實施階段三:繼續開展課題研究活動,修正完善研究方案,提升研究水平。

第五階段:20xx-02--20xx-06總結與結題階段:提出結題申請,整理研究成果,撰寫結題報告,接受專家組驗收。各班撰寫階段性總結。

課題研究方案13

研究過程中的重大變化:包括主要研究人員的變化、研究目標及內容的變化、完成時間的變化等



研究過程中調整或修改的課題研究方案



一、課題題目變更為:農村中學教師運用多媒體導入新課的模式研究



二、研究進度安排變化:



第一階段(20xx年6月—20xx年7月)準備與起步階段。



先成立課題研究小組,確定課題研究人員,設計切實可行的研究方案,制定課題研究措施,分工落實。準備課題研究的理論材料、教學參考資料,組織發動課題研究,進行課題研究的前期培訓,做好課題開始研究的準備工作。



第二階段(20xx年7月—20xx年01月)實驗研究實施階段。



1.學習相關理論。進一步完善研究目標,落實研究內容 ,全面實施研究方案;組織好各種問卷調查等活動;撰寫實驗論文和階段性實驗報告;整合資源。同時,對任課教師的課堂導入新課方式進行研究,根據實驗效果進一步調整、優化研究的內容、流程和方式。



2.在學校多媒體教室召開開題論證會,要求課題組人員和全校教師共同參與研究,通過課題研究會、成果彙報會等各種形式進行資源共享和經驗總結。在實驗研究階段,建立研究資料檔案(調查分析材料、課題研究論文等)。在研究過程中不斷改善創新,完善研究措施,立足做到完美。



3. 總結階段



(1)認真撰寫研究論文、研究綜合報告、經驗總結,形成最後成果。



(2)對研究成果彙總進行全面推廣與交流。



(3)接受課題專家組的全面評估與驗收。



第三階段(20xx年01月—20xx年6月) 課題成果提升與結題,評估、總結階段。



整理各種資料,收集相關論文 。對實驗研究實施過程中調查數據、教師反思、以及學生課堂學習效果的反饋等相關材料進行分析,對課題的研究材料進行整理,完成結題報告的準備。



在本階段中,完成整理本項課題研究的各種主要成果形式:



(1)撰寫結題報告。



(2)整理學生、學校調查問卷反饋表。



(3)精選優秀教師課堂導入成功案例等。



(4)組織彙編參與研究人員撰寫的相關論文。



三、研究目標和內容的變化:



通過前期研究的過程和專家給出的建議,我們課題組成員針對本課題又提出了新的研究目標:



1、下階段研究對全校教師的聽評課力度加大,定期開展校公開課和觀摩課比賽,並舉行聽評課交流會,做好第一手資料的蒐集。



2、在課題研究過程中及時撰寫教學反思和隨筆,並整理好這些材料。



3、從學生方面着手,多進行案研究,把問卷調查研究做得更加細化,真正瞭解學生心目中的有效課堂模式,通過本次課題研究讓學生真正受益。



4、通過研究,對我校教師要從“監督”到“放手”,讓教師真正地養成自覺使用多媒體進行導入新課的習慣,提高教師使用多媒體的水平和操作能力。



5、課題組雖然舉行了聽評課活動比賽和交流會,但在會議記錄和資料整理上還不夠到位,下個階段把這項工作做得再細緻點。



6、課題組成員都是一線教師,有的還是班主任,在進行課題研究活動時人手不夠,這方面以後要好好協商,爭取一起行動起來,多進行課題組內的交流和學習。



四、完成時間:時間安排基本不變



課題研究方案14

一,研究的背景

歌曲是詩歌和音樂的結合。本課題所指經典歌詞,主要包括近一百年來的一些中外著名歌曲的歌詞。與唐詩宋詞相比,這些歌詞既有詩歌的意境,又具有時代特色;與其它一些文學作品相比,這些歌詞是短小精悍的韻文,更適合國小生誦讀;與當前的一些流行歌曲相比,這些歌詞不但有動人的旋律,而且更具有深厚的思想文化內涵。

我們看到,當前有許多流行歌曲並不適合國小生傳唱,卻能通過多種傳媒進入國小生的生活,它們污染了孩子的心靈,也污染了孩子的語言學習環境。一些港台流行歌星更缺乏基本的漢語修養,助長了語病的社會流行。相反,經典歌曲是時代主旋律,是中華民族和全世界的優秀傳統文化,應該世代傳唱,然而時代變遷,許多經典歌曲正逐漸被下一代遺忘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語文是母語教育課程,學習資源和實踐機會無處不在,無時不有"。我們覺得,經典歌詞正是學習語文的寶貴資源。

二,研究的意義,目標

1,讓學生讀講經典歌詞,學習純潔美好的祖國語言,用歌曲旋律作為閲讀理解的催化劑,使經典歌詞中的營養更好地轉化為學生的語文素養。

2,以經典歌詞讀講活動為載體,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語文學習方式。有效利用網絡資源,實現語文,音樂與信息技術的整合,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音樂素養,信息技術素養。

3,讓學生欣賞和傳唱經典歌曲,用詩歌和音樂合二為一的美的薰陶代替空洞的説教,以美育促德育,提高德育的實效性。

三,研究的內容

(一)相關的理論研究

1,孔子《論語》中提出:"興於詩,立於禮,成於樂",強調了詩,禮,樂三者的教育功能。經典歌曲是否兼有詩,禮,樂的因素讀講經典歌詞是否兼有德育,美育,智育的功效

2,自1998年6月開始,中國青少年發展基金會推出了一項中華古詩文經典誦讀工程。20xx年6月,"中華古詩文誦讀工程中的優秀傳統道德教育的實驗研究"成為全國教育科學"十五"規劃教育部重點課題。我們是否可以認為:經典歌詞是經典古詩文的現代版,讀講經典歌詞是古詩文經典誦讀的拓展延伸

3,歌曲旋律是溝通歌詞作者和聽眾情感的橋樑,它能否成為國小生閲讀理解歌詞的催化劑其心理學依據是什麼

(二)實踐研究

1,編寫讀講經典歌詞實驗用書,準備相關材料

①製作用於網絡點歌的網頁,學生點擊相關的鏈接就能聽到上述所有歌曲的演唱

②編寫紙質《經典歌詞70首》讀本。

2,讀講經典歌詞

①利用課餘時間(隱性課程)

在教室裏經常性地播放一些經典歌曲VCD光盤,供學生隨意欣賞。

②專門開設15分鐘讀講經典歌詞小課程

時間為下午1點至1點15分,即學校原來安排的情操課時間。

讓學生自主挑選一首歌詞,教師排出每個學生讀講歌詞的日程表,使每個學生都有機會當小老師,面對全體學生上台主持,通過誦讀,提問,討論等互動環節,對所選歌詞展開合作探究式學習。

③結合語文課教學

讓不同主題的經典歌詞在語文學習的各個階段發揮作用,並熟讀成誦。例如:用經典歌詞來營造學習氛圍,用經典歌詞來加深課文理解,用經典歌詞來學習語言,用經典歌詞進行拓展閲讀。

④利用學生在家時間

讓父母和孩子一起聽唱經典歌曲,研讀經典歌詞,進行網絡點歌並查找資料,實現家校聯動,建設學習型家庭。

四,研究的步驟

1,相關的理論研究

2,資料蒐集,讀本編寫和網頁製作

3,前測

4,讀講經典歌詞的活動模式和教學策略研究

5,後測

6,撰寫研究報告

五,研究的預期成果

1,降低流行歌曲對國小生的不良影響,培養國小生對經典歌曲的興趣愛好,提高審美情趣,豐富課餘生活。

2,在讀講經典歌詞活動中學習政治,歷史等多方面的科學人文知識,提高學生的思想政治覺悟和道德修養。

3,不借助書面作業而幫助學生積累詞語。七十餘首經典歌詞約有五百個生字新詞,相當於兩冊語文課本的課後詞彙總量。

4,提高學生的閲讀鑑賞能力,尤其在感悟詩歌意境等方面。

5,在誦讀經典歌詞過程中培養語感。

6,在讀講經典歌詞過程中,培養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習慣。

課題研究方案15

一、課題提出的源由

人類進入了嶄新的二十一世紀,二十一世紀是知識競爭、科技競爭、人才競爭的世紀。激烈的人才、知識、科技競爭必不可缺少。日常生活中人與人的合作與交流,人與人面對面的交流與合作必定要有一種最快捷的傳遞方式,那就是口語,口語表達能力的高低會直接影響交流合作,影響辦事的效率和效果。國小生應當具有日常口語交際的基本能力,在各種交際活動中,學會傾聽、表達與交流,初步學會文明地進行人際溝通和社會交往。尤其是低年級的學生,在語言表達方面還比較薄弱,因此重視口語表達,培養學生的聽説能力是當務之急。

二、課題研究的理論依據與實際應用價值:

1、《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語文是最重要的交際工具,是人類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這一語文課程的基本特點。這個基本特點就是説加強口語表達能力的培養是十分重要的,尤其是低年級識字教學中口語表達能力的培養是重中之重,這是提高國小生語文素養的基石。作為教師,在語文教學中培養學生以“説”為主,而“説”就必須從低年級開始切實打好基礎。

2、適應課程改革目標的需要。課程改革的目標是圍繞着人的發展目標來設立和確定的,要激發學生興趣,形成積極主動的學習態度,最終讓學生學會學習,為終身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讓低年級學生在愉快趣味教學中識字,實現識字生活化,是培養口語表達能力的關鍵。

3、適應我校現代教學改革需要。根據多年的教學實踐,教師們反映我校的中高年級的學生説話習作水平較低,根本原因是基礎不紮實,在低年級時未加強説話能力的培養造成這一現狀。為了改變現狀,就需要從源頭抓起,在低年級識字教學中,加強對學生口語表達能力的培養。

三、課題研究的基礎條件

1、我校低年級教師有過硬的業務素質和豐富的實踐經驗。我校的領導,多年來倡導科研興校,十分重視科研情況,並鼓勵廣大教師積極投身於教育教學科學研究中,同時對科研工作給予很大的支持與幫助,提供很多便利條件。因此,學校裏有濃厚的研究氛圍,教師自覺地向研究型教師靠攏。

2、我校教學設施先進、完備,具有得天獨厚的網絡資源、圖書資源,有利於資料的查閲。

3、本課題研究對象為一至三年級學生,口語表達能力不是很強。有的缺乏表達的慾望;有的表達不夠完整或欠具體。希望通過本課題研究,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有所提高。

四、課題研究的目標:

1、通過語文課堂的學習,培養學生説完整話、説連貫話的習慣,提高學生日常會話中的口語表達能力。

2、通過活動的實施,培養學生開口説話的興趣,提高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

3、遵循兒童認知規律,激發識字興趣,開發學生識字潛能,形成積極主動的學習態度,最終讓學生學會學習,為終身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讓低年級學生在愉快趣味教學中識字,實現識字生活化,擴大識字量。

五、研究的方法

(一)研究對象

一至三年級學生

(二)研究的主要方法

本課題將主要採取以下研究方法:

1、採用理論分析法、文獻法:對近幾年出版的有關如何提升口語表達能力文獻資料進行大量收集。在對這些文獻資料研究的基礎上,篩選出有效的經驗為本課題所借鑑。

2、教育實踐法即採用行動研究法:在教學實踐中,初步構建提高學生口語表達能力:教學實踐

標籤:課題 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