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工作方案

如何正確選擇止血方法

由於外傷引起的大出血, 如不及時予以止血與包紮,會嚴重地威脅人的健康, 乃至生命,千萬不要忽視外傷出血,出血過多,會導致休克,病情嚴重生命也會受到傷害,今天小編就給您介紹一些止血的方法。

如何正確選擇止血方法

  一、出血按損傷的血管性質分類

1、動脈出血:血色鮮紅,血液由傷口向體外噴射,危險性大。

2、靜脈出血:血色暗紅,血液不停地流出。

3、毛細血管出血:血色鮮紅,血液從整個傷面滲出,危險性小。

  二、出血的種類根據出血部位的不同分類:

1、外出血:由皮膚損傷向體外流出血液,能夠看見出血情況。

2、內出血:深部組織和內臟損傷,血液由破裂的血管流入組織或臟器、體腔內,從體表看不見血。

  三、失血的表現,失血量達全身血量的20%以上時,則出現休克症狀:

臉色蒼白,口脣青紫,出冷汗,四肢發涼,煩躁不安或表情淡漠,反應遲鈍,呼吸急促,心慌氣短,脈搏細弱或摸不到,血壓不降或測不到。

  四、止血方法

  1、指壓止血(壓迫止血):

用手指在傷口上方(近心端)的動脈壓迫點上,用力將動脈血管壓在骨骼上,中斷血液流通達到止血目的。指壓止血是較迅速有效的一種臨時止血方法,止住出血後,需立即換用其它止血方法。

①顳動脈止血:用拇指或食指在耳屏前稍上方正對下頜關節處用力壓。用於頭頂及顳部的出血(圖1-1)。

②頜外動脈止血:用拇指或食指在下頜角前約半寸處,將頜外動脈壓在下頜骨上。用於腮部及顏面部的出血。

③頸總動脈止血:把拇指或其餘四指,放在氣管外側(平甲狀軟肌)與胸鎖乳突肌前緣之間的溝內可觸到頸總動脈,將傷側頸總動脈向頸後壓迫止血。用於頭、頸部大出血。此法非緊急時不能用,禁止同時壓迫兩側頸總動脈,防止腦缺血而昏迷死亡。。

④鎖骨下動脈止血:拇指在鎖骨上凹摸到動脈搏動處,其餘四指放在受傷者頸後,用拇指向凹處下壓,將動脈血管壓向深處的第一肋骨上止血。用於腋窩、肩部及上肢的出血。

⑤尺、橈動脈止血:將傷者手臂抬高,用雙手拇指分別壓迫於手腕橫紋上方內、外側搏動點(尺橈動脈)止血。用手手部出血。

⑥肱動脈止血: 將上肢外展外旋,曲肘抬高上肢,用拇指或四指在上臂肱二頭肌內側溝處,施以壓力將肱動脈壓於肱骨上即可止血。用於手、前臂及上臂下部的出血。

⑦股動脈止血:在腹股溝中點稍下方,大腿根處可觸摸到一個強大的搏動點(股動脈),用兩手的拇指重疊施以重力壓迫止血。用於大腿、小腿、腳部的動脈出血。

⑧足背動脈和脛後動脈止血:用兩手食指或拇指分別壓迫足背中間近腳腕處(足背動脈)和足跟內側與內踝之間(脛後動脈)止血。用於足部出血。

⑨指動脈止血:將傷指抬高,可自行用健側的拇指、食指分別壓迫傷指指根的兩側。適用於手指出血的自救。

 2、加壓包紮止血:

先用消毒紗布墊覆蓋傷口後,再用棉花團、紗布卷或毛巾、帽子等折成墊子,放在傷口敷料上面,然後用三角巾或繃帶緊緊包紮,以達到止血目的為度。傷口有碎骨存在時,禁用此法。用於小動脈、靜脈及毛細血管向血。

  3、加墊屈肢止血:

①前臂或小腿出血,可在肘窩或膕窩放紗布墊、棉花團、毛巾或衣服等物,屈曲關節,用三角巾或繃帶將屈曲的肝體緊緊纏綁起來。

②上臂出血,在腋窩加墊,使前臂屈曲於胸前,用三角巾或繃帶把上臂緊緊固定在胸前(圖1-12)。

③大腿出血,在大腿根部加墊,屈曲髖關節和膝關節,用三角巾或長帶子將腿緊緊固定在軀於上。

注意事項:有骨折和懷疑骨折或關節損傷的肢體不能用加墊屈肢止血,以免引起骨折端錯位和劇痛。使用時要經常注意肢體遠端的血液循環,如血液循環完全被阻斷,要每隔一小時左右慢慢鬆開一次,觀察3-5分鐘,防止肢體環死。

  4、止血帶止血:

用於四肢較大動脈的出血。用其他方法不能止血或傷肢損傷無法再復原時,才可用止血帶。因止血帶易造成肢體殘疾,故使用時要特別小心。止血帶有橡皮製的和布制的兩種,如果沒有止血帶時亦可用寬繃帶、三角巾或其他布條等代替以備急需。

①橡皮止血帶止血:先在纏止血帶的部位(傷口的上部)用紗布、毛巾或受傷者的衣服墊好,然後以左手拇、食、中指拿止血帶頭端,另一手拉緊止血帶繞肢體纏兩圈,並將止血帶末端放入左手食指、中指之間拉回固定。

②就便材料絞緊止血:在沒有止血帶的情況下,可用手邊現成的材料,如三角巾、繃帶、手絹、布條等,摺疊成條帶狀纏繞在傷口的上方(近心端),纏繞部位用襯墊墊好,用力勒緊然後打結。 在結內或結下穿一短棒,旋轉此棒使帶絞緊,至不流血為止,將棒固定在肢體上(圖1-15)。

③用止血帶止血注意事項:止血帶止血法是大血管損傷時救命的重要手段,但用得不當,也可出現嚴重的併發症,如肢體缺血環死、急性腎功能衰竭等,因此,必須注意以下幾點:止血帶不能直接纏在皮膚上,必須用三角巾、毛巾、衣服等做成平整的墊子墊上。

上臂避免綁紮在中1/3處,因此處易傷及神經而引起肢體麻痺。上肢應紮在上1/3處,下肢應紮在大腿中部。 為防止遠端肢體缺血壞死,在一般情況下,上止血帶的時間不超過2-3小時,每隔40分鐘至50分鐘鬆解一次,以暫時恢復血液循環,鬆開止血帶之前應用手指壓迫止血,將止血帶鬆開1-3分鐘之後再另一稍高平面綁紮,鬆解時,仍有大出血者,不再在運送途中鬆放止血帶,以免加重休克。 如肢體傷重已不能保留,應在傷口上方(近心端)綁止血帶,不必放鬆,直到手術截肢。 上好止血帶後,在傷者明顯部位加上標記,註明上止血帶的時間,儘快送醫院處理。 嚴禁用電線、鐵絲、繩索代替止血帶。

  5、填塞止血:

用急救包、棉墊或消毒的紗布填塞在傷口內,再用加壓包紮法包紮。用於大腿根、腋窩、肩部、口、鼻、宮腔等部位的出血

包紮止血法:包紮止血法是指用繃帶、三角巾、止血帶等物品,直接敷在傷口或結紮某一部位的處理措施。

操作要領

①加壓包紮止血法:適用於小動脈、靜脈及毛細血管出血。用消毒紗布墊敷於傷口後,再用棉團、紗布卷、毛巾等折成墊子,放在出血部位的敷料外面,然後用三角巾或繃帶緊緊包紮起來,以達到止血目的。

②加墊屈肢上血法:在上肢一小腿出血,在沒有骨折和關節損傷時,可採用屈肢加墊止血。如上臂出血,可用一定硬度、大小適宜的墊子放在腋窩,上臂緊貼胸側,用三角巾、繃帶或腰帶固定胸部:如前臂或小腿出血,可在肘窩或國窩加墊屈肢固定。

③止血帶止血法:材料取彈性的橡皮管、橡皮帶。上肢結紮於上臂上三分之一處。下肢結紮於大腿的中部。結紮時應先將傷肢抬高,書部墊上敷料或毛巾等軟織物,將止血帶適當拉長,繞肢體兩週,在外側打結固定。要標明扎止血帶時間,每四十分鐘放鬆一次。

  注意事項

①如傷處有骨折時,須另加夾板固定。傷口內有碎骨或異物存在時,不得應用加壓包紮止血法。

②用止血帶止血,一定要紮緊,如果扎得不緊,深部動脈仍有血液流出。

  五、外傷出血如何急救?由於外傷引起的大出血, 如不及時予以止血與包紮,會嚴重地威脅人的.健康, 乃至生命。

外傷出血, 按血管的種類分動脈出血, 靜脈出血和毛細血管出血三種。

  按出血部位分為:

外出血: 身體表面受傷引起的出血, 血液從傷口流出。

內出血: 體內的臟器和組織受損傷而引起的內出血, 血液流入體腔內, 外表看不見。如肝破裂, 胸腔受傷引起的血胸等

皮下出血:皮膚未破,只在皮下軟組織內出血, 如挫傷, 淤斑等

  外傷出血的臨牀表現:

1、動脈出血: 由於動脈血管內壓力較高, 所以出血時呈泉湧、搏動性,尤其是大的動脈血管破裂,血液呈噴射狀, 顏色鮮紅,常在短時內造成大量失血, 易引起生命危險。

2、靜脈出血:出血時緩緩不斷地外流,呈紫紅色. 如大靜脈出血,往往受呼吸運動的影響, 吸氣時流出較緩, 呼氣時流出較快

3、毛細血管出血:出血時,血液成水珠樣流出, 多能自動凝固止血

  外傷出血的急救方法

指壓止血法,在傷口的上方,即近心端,找到跳動的血管,用手指緊緊壓住.這是緊急的臨時止血法,與此同時,應準備材料換用其他止血方法

採用此法,救護人必須熟悉各部位血管出血的壓迫點

面部出血: 用拇指壓迫下頜角與頦結節之間的面動脈

前頭部出血:壓迫耳前下頜關節上方的顳動脈

後頭部出血:壓住耳後突起下面稍外側的耳後動脈

腋窩和肩部出血:在鎖骨上凹,胸鎖乳突肌外緣向下內後方, 對準第一肋骨,壓住鎖骨下動脈

前臂出血:在上臂肱二頭肌內側溝處, 施以壓力,將肱動脈壓於肱骨上

手掌和手背出血:在腕關節內,即我們通常按脈搏的地方,按到跳動的橈動脈血壓住。

手指出血:用健側的手指,使勁捏住傷手的手指根部,即可止血

大腿出血:屈起其大腿,使肌肉放鬆,用大拇指壓住股動脈之壓點, (在大腿根部的腹股溝中點),用力向後壓,為增強壓力, 另一手的拇指可重疊壓力

足部出血:在踝關節下側,足背跳動的地方,用手指緊緊壓住

加壓包紮止血法:用消毒的紗布,棉花作成軟墊放在傷口上, 再用力加以包紮, 以增大壓力達到止血的目的. 此法應用普遍,效果也佳。

温馨提示:一定要正確止血包紮,包紮不當,容易讓血液不暢,會引起身體不適應。

標籤:止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