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教育考試

2017一次通過註冊會計師考試四科經驗分享

中國的會計師制度,創始於中華民國時期的1918年。當時北洋政府農商部頒佈了《會計師暫行章程》,對合格的會計師發給證書。下面本站小編為大家整理了一次通過註冊會計師考試四科經驗分享,希望大家喜歡。

2017一次通過註冊會計師考試四科經驗分享

  一次通過註冊會計師考試四科經驗分享

一、我是在研究生期間報考註冊會計師的,由於是商科專業,所以課餘時間比較多,能夠充分的保證學習的時間。首先要注意的問題,實際上是做好計劃和思想準備,充分利用幾個月的學習時間,不要發生臨陣放棄科目或者準備不足就上考場的情況。想好要參加考試,就全力以赴的去做,多看書,少把注意力放在別的無關緊要的事情上。

1、關於考試科目的組合問題。我第一年報考了會計和財務管理,是因為想要先試試注會考試的難度,所以在報考科目上沒有貪多。我認為基本的原則是一到兩門難度大的,再搭配一到兩門難度小的來報考。我認為的難度排序是會計、審計、財務成本管理、税法、經濟法、公司戰略。

2、關於時間安排上。其實我2012年就報考過注會,但是因為那年正值本科升研究生階段,暑假的時間都用來旅遊了,沒有好好的利用,最終基本沒有看書,棄考。2013年報考了兩門,但是沒有做好充分的複習計劃,雖然以比較高的分數通過,但是是在複習的最後一兩個月才開始發力,基本每天學習時間為早上7點到晚上12點,中間可能只有1到2個小時的休息時間,搞的很疲勞和緊張。在2014年的備考中,我接受了教訓,從4月開始,我就制定了學習計劃,安排好了四門的複習時間。所以做好充分的計劃是很有必要的,要讓自己在思想上提高警惕,嚴格遵守。

二、我認為可以分以下幾個步驟來學習注會的教材內容,這只是我個人的學習方法,不一定適用於每個人。

第一階段,基礎學習階段。我在第一遍學習四門課程時,是採用各個擊破的方法,比如在兩個月內依次完成四門課的學習,順序為審計税法經濟法公司戰略。完成一門課後再開始另外一門課。第一遍學習時,直接邊看教材邊聽老師的基礎班視頻,我認為這樣能夠節約時間,將教材和老師的講義結合起來。

第二階段,強化階段。每天的時間分給兩門課程來進行強化學習,精讀教材,做習題。因為第一遍時沒有做習題,所以這一遍把視頻先放下,鞏固教材和筆記,做每一章的習題。我比較愛鑽研教材,尤其是審計,第一次學習時可能覺得不着邊際,但是多重複幾次,多閲讀幾次書和講義,將整體內容串聯起來,會對學習有很大的'幫助。

第三階段,重複階段。我在考試前的心理準備是這樣的,雖然注會是60分通過,但我做的是必須得80分以上的準備,留下充足的空餘。如果你的心理準備只是60分,很有可能最後與通過失之交臂。所以要不斷的重複複習知識。在這一遍的學習中,我會看強化班的視頻。強化班老師講的內容比較簡略,但是可以很好的將知識前後串聯,並且重點非常突出。在前兩遍學習過程中不懂的內容,通過這一遍的學習可以很好的理解,並且在這一遍的學習中,要為每一章的知識畫框架圖,將每一個知識點的內容用自己最熟悉的、最簡便的方法記錄下來,為最後一遍的複習做準備。

第四階段,到這個階段,對每個章節的考點已經比較熟悉了,要做的就是加強記憶和熟練度。我會看習題班的講義,選擇性的聽自己掌握的不是很好的題目。這個階段,我基本只看自己在上一階段總結的內容,經濟法和税法我都有一套自己的筆記,一次次加深記憶。

第五階段,在考前10天內,做模擬題。

對於時間安排,我有一些自己的方法:

早上6:30起牀,早上的時間是最為清醒的,我會在這個時間看重難點內容,複習後期在這個時間記憶審計和公司戰略。因為我午休的時間比較短,我會在比較困的時候聽戰略的習題班講解,因為戰略的主觀題答題有一定的技巧,在這個時間段聽課,主要是總結一些技巧而不是記憶。下午的時間用來做題。晚上再一次看書和記憶。基本在晚上十二點和一點之間休息。每天的時間都最大限度的利用起來。

  零基礎如何選擇注會報考科目

經常看到很多零基礎的學員在詢問有關注會報考和學習方法的問題,也有很多老學員不知道怎樣更好地安排學習節奏,實際上不管是報考還是學習首先都應該搞清楚注會各個科目的特點和聯繫,謹慎選擇好報考科目,合理安排好學習計劃。為此,給大家總結出了下面的一些心得和經驗,希望對大家有用。

一、可選擇的報考方案

1、會計、審計、財管:最好不要同一年報考

注會新制度考試中,專業階段比較有難度的就是會計、審計和財管三個科目,其中會計和審計以難度著稱,財管以計算量著稱。財管和審計都需要有會計基礎,但是審計和財管也都需要筆記長時間的理解和思考,因此無形會考試周期會增加,所以建議第一次報考注會的考生不要三科全報,會計和財管組合最優,其次是會計和審計。

2、税法、經濟法、風險管理:不建議單獨報

税法和經濟法是難度比較低的科目,但是他們的性質屬於難度搭配,第一次考的最好不要只報這兩科。因為難度比較低,報考的人會比較多,通過的難度其實是比較大的,簡單的科目反而會影響對考試的信心。因此建議應該難易搭配的方式報考,同時考慮科目之間的聯繫。

3、可以選擇的報考方案學會計論壇

會計、審計和税法:主要考慮到會計和審計的聯繫以及會計與税法的聯繫,但是難度較高;建議保證會計和税法通過,審計做好第二年通過的打算。

會計、財管和風險管理:主要考慮到財管和風險管理難度要低,而且聯繫緊密,且會計能為財管打基礎;優先保證會計和財管的通過。

會計、財管和税法:主要考慮到財管能夠提前學習,會計和税法聯繫緊密,且能共同促進財管的學習;優先保證會計和税法通過。

會計、税法和經濟法:主要考慮到難度問題,難度比較偏低,會計和税法聯繫緊密,經濟法難度也不大;優先保證會計和税法通過。

二、注會各個科目之間的聯繫

會計是基礎,審計是關鍵,財管是難點,税法是先決條件,經濟法比較超然,風險管理最好審計之前。

會計是遼瀋戰役,難度大。需要一定會計基礎知識,所以沒有基礎的人最好看看企業會計學、新準則應用指南,準備必要的知識基礎;另外要注意一點的是學習會計之前要認真看看税法中企業所得税的規定,因為會計中涉税處理尤其是遞延所得税處理是個難點也是重點,從會計和税法的處理實質和差異入手才是學好暫時性差異的關鍵。

税法是錦州之戰,意義重。如果説會計是遼瀋戰役的話,那麼税法就是具有重要意義的錦州。税法的處理原則雖然和會計趨同了很多,但是始終保持着自己的處理原則,實際發生原則直接導致了和會計的差異,從而引起了遞延所得税的發生。掌握好遞延所得税就能把會計一半左右的知識點聯繫起來,重要性不容小覷。

審計是淮海戰役,決定性。拿下會計和審計以後,注會考試便沒有大的戰役了,審計是難度比較大的科目,需要一定的會計基礎。審計工作是在會計工作基礎上進行的,因此會計基礎一定要有。審計可以做好兩年通過的打算,因此會計和審計一起報考的時候,重點在會計上,審計只為了混個臉熟,不要指望一年通過。

財管、經濟法和風險管理:平津戰役,和平了。有了之前兩大戰役的歷練,你已經具有了相當的實力,剩下的幾個科目基本上沒有大戰可以打了,財管是稍微有難度的震懾戰,敵人雖有組織抵抗,但是人心不穩。首先有了會計和税法基礎,財管中籌資、投資、價值評估、成本核算等章節內容可以基本搞定了,難度降低不少,尤其是對於租賃內容的理解,而這些內容是之前內容的綜合運用,難度是相當高的。另外風險管理和經濟法難度並不大,雖然和其他科目聯繫並不是很緊密,但是本身學習起來並不費力。而且經濟法和風險管理這兩個科目都適合在考前三四個月學習,另外是有了其他科目的經驗,剩下的這兩個科目基本上沒有難度可言。

綜合階段測試:打過長江去,解放了。綜合階段測試屬於順理成章的事情,三大戰役結束以後,解放戰爭等於成功了大半,長江天險好似難以跨越,但是我方士氣高漲,注會方面已經不可能組織強有力的抵抗,綜合階段測試雖然綜合了各個科目的內容,但終究屬於是“烏合之眾”,沒有一個統一的主線和領導,所謂羣龍無首形不成戰鬥力,有的只是嚇唬人的老虎架子。有小道消息説綜合階段測試會有很多實務內容,但是考試畢竟是考試,實務方面的也也會點到為止,有專業階段的知識基礎和適當的培訓學習,每個人都能夠勝任綜合階段考試的要求。所以應對綜合階段考試重要的不是專業知識,而是應對考試的信心!

  注會必考點

一、含義

內部發展,也稱內生增長,是指企業在不收購其他企業的情況下利用自身的規模、利潤、活動等內部資源來實現擴張。

二、動因

(1)開發新產品的過程使企業能最深刻地瞭解市場及產品;

(2)不存在合適的收購對象;

(3)保持同樣的管理風格和企業文化,從而減輕混亂程度;

(4)為管理者提供職業發展機會,避免停滯不前;

(5)可能需要的代價較低,因為獲得資產時無需為商譽支付額外的金額;

(6)收購中通常會產生隱藏的或無法預測的損失,而內生增長不太可能產生這種情況;

(7)這可能是唯一合理的、實現真正技術創新的方法;

(8)可以有計劃地進行,很容易從企業資源獲得財務支持,並且成本可以按時間分攤;

(9)風險較低。在收購中,購買者可能還需承擔以前業主所做的決策而產生的後果。

三、缺點

(1)與購買市場中現有的企業相比,它可能會激化某一市場內的競爭;

(2)企業並不能接觸到另一知名企業的知識及系統,可能會更具風險;

(3)從一開始就缺乏規模經濟或經驗曲線效應;

(4)當市場發展得非常快時,內部發展會顯得過於緩慢;

(5)可能會對進入新市場產生非常高的壁壘。

四、應用條件

(1)產業處於不均衡狀況,結構性障礙還沒有完全建立起來。

(2)產業內現有企業的行為性障礙容易被制約。

(3)企業有能力克服結構性壁壘與行為性障礙,或者企業克服障礙的代價小於企業進入後的收益。

五、克服進入障礙的能力

(1)企業現有業務的資產、技能、分銷渠道同新的經營領域有較強的相關性;

(2) 企業進入新領域後,有獨特的能力影響其行業結構,使之為自己服務;

(3) 企業進入該經營領域後,有利於發展企業現有的經營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