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教育考試

2018廣東大學聯考歷史重要知識點

人只要有堅定的不斷成長的信念,而大學聯考是決定人生價值的重要考試。下面本站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廣東大學聯考歷史重要知識點,希望大家喜歡。

2018廣東大學聯考歷史重要知識點

  廣東大學聯考歷史重要知識點

皇權和相權之爭的原因和過程:

原因:皇帝為獨裁統治歷代都採取削弱相權,分化相權直至廢除宰相的方法。

漢武帝——頻繁更換宰相,用“中朝”對抗“外朝”

唐朝——三省六部制,相權一分為三

宋代——參知政事,繼續分散相權

明代——廢宰相,權分六部

清朝——軍機處

評價康熙

1、西南——平定“三藩”之亂

2、東南——收復台灣,設台灣府

3、西北——平定噶爾丹叛亂

4、東北——收復雅克薩之戰,簽定《尼布楚條約》

5、漢化政策

6、加強蒙藏民族團結

評價唐太宗

1、政治上:唐太宗勵精圖治,使唐朝社會穩定,經濟發展,階級矛盾緩和,開創了“貞觀之治”的局面,這就為“開元盛世”的出現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2、民族關係上:唐太宗採取開明的民族政策,加強了同周邊各族之間的聯繫,加強了民族團結,促進了統一多民族國家的發展,使統一的多民族國家進入了鼎盛時期。

3、對外關係上:唐太宗實行開放的對外政策,對外來文化採取兼收幷蓄的方針,這使中國文化呈現出多元化的色彩,封建文化出現了繁榮的局面,並對世界文明的發展產生了很大的影響。

4、個人品質上:唐太宗善於用人和納諫,具有很強的自我反省能力,成為古代封建君主的楷模和典範,並對以後歷朝的治國策略產生了深遠影響。

★2017年大學聯考歷史必備知識點:大學聯考歷史重要知識點總結

唐太宗的作為:

1、政治上:納諫、用人、貞觀之治、三省六部制、科舉制

2、經濟上:休養生息政策、均田制、租庸調製、輕徭薄賦、“存百姓”思想

3、思想上:民本思想、慎用刑法、《唐律》的原則

4、民族關係:“戰而後和”策略、“羈縻府州”設置、安西都護府、和親政策、文成公主入藏、民族團結政策

5、對外關係:開放政策、大都會、鴻臚寺卿、玄奘取經、兼收幷蓄方針、對日本朝鮮影響

科舉制的“利”

1、政治上:開放考試,吸收了不少寒士進入政權,有益於擴大和鞏固封建統治的政治基礎,改變了封建社會前期豪門士族把持朝政的局面;有利於形成高素質的文官隊伍

2、教育上:促進了教育發展,尤其是文學的發展

3、社會風尚:促成了普遍持久的讀書風尚

4、制度建設上:作為一種選官制度一定程度上體現了公平公正的原則

科舉制度的“弊”

1、學科結構看:以儒教思想為核心、為重點,實際上這等同讓一個民族“偏科”近千年。“科舉”偏文舍理,這一點是很明顯的。假如沒有科舉制度設置的獨木橋,或許中國人自由自在地可以象西方社會一樣走向文理均衡的道路,最終發展出豐富多彩的自然科學。導致了近代科學落後於西方。

2、考試內容看:明清的八股取士嚴重束縛了學生的思想和創造意識,選拔出來的多是死讀書的奴僕而非真正的民族精英了。

  大學聯考歷史試卷特點

(1)秉持“熱切又冷峻”的歷史眼光關照社會現實

歷史是現實的基礎和前提,現實是歷史的延續和發展,二者有不可分割的內在聯繫。不瞭解歷史,就不能更好地把握現實。而現實關懷又往往是歷史教學和學習的起點,能夠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和探究的慾望。歷史試題充分發揮歷史學科的社會教育功能,引導學生以歷史的眼光探究和理解時代大主題與社會熱點話題。第16題“中西文化交流”、19題“走向世界叢書”和第41題(2)“法國文化之春”緊扣當今世界文化交流與共同發展的時代主題。37題更是直接探討了教育這一重大時代課題。第14題、21題古今中外的改革則迴應了當下深化改革的主題。

(2)貼近學生實際

學生的發展需求和認知特點是命題的出發點之一。2016年曆史試題從內容到形式都更加貼近學生的學習與生活經驗。首先,從考生認知特點與興趣出發,更注意素材與試題形式的活潑生動、平易近人。拉近了學生與歷史之間的距離,有利於激發其學習興趣。

第二,通過設置新情境,以小見大。從中觀和微觀層次切入歷史,以鮮活的歷史事件和人物為素材背景,讓抽象的概念、規律等宏大敍事具體到人和事的層面,不僅便於考查考生的應用能力,還有助於學生認識到歷史是活生生的人在創造,在經歷甚至在承受,進而對歷史中的人和事保持“同情之理解”,以史為鑑,推己及人,加深對現實社會的理解。

現實中的熱點也是中學生關注的問題,也最能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2016年3月—6月,海昏侯墓發掘成果展在首都博物館展出,引起轟動。40題(1)“海昏侯墓與曹操墓”比較分析題就以這個熱點為依託,考查學生利用材料辨析歷史問題的能力。從身邊日常生活入手,充分整合課內和課外知識,寓理論於實例,考查學生的歷史理解和綜合運用知識的能力,貫徹落實高中歷史課程標準,強調知識與實踐相結合。

  大學聯考歷史複習模擬題

1.(2013北京測試)根據下表,下列敍述正確的是(  )

中國1952~1956年不同所有制企業總產值對比表(單位:%)

年代 全民 集體 公私合營 私營 個體手工業

1952年 41.5 3.2 4 3 0.7 2 0.6

1956年 54.5 17.1 27.2 0.04 1.2

A.1952年全民所有制企業佔國民生產總值的40%以上

B.1956年公私合營企業佔據相當比例,意味着改造尚未成功

C.對農業的改造是集體所有制企業所佔比例提高的重要原因

D.三大改造是1952~1956年所有制結構發生改變的根本原因

解析:D A項偷換概念,其“佔國民生產總值”説法錯誤;B項“意味着改造尚未成功”説法與史實不符;社會主義三大改造不僅是對農業進行的改造,C項説法錯誤;表中數據表明1956年我國公有制經濟佔據主導地位,這主要與1956年年底我國三大改造基本完成有關,D項正確。

2.(2013濟寧一模)下圖是我國某一“五年計劃”時期工農業生產的發展狀況(單位:萬噸)。在該“五年計劃”時期(  )

A.社會主義改造的任務基本完成

B.“左”傾錯誤對經濟發展造成嚴重影響

C.國民經濟逐漸陷入了癱瘓狀態

D.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已取得初步成效

解析:B 觀察材料反映的經濟發展狀況可知,這一階段經濟結構不合理,農輕重比例嚴重失調,“第二年”“第三年”重工業過於突出。結合所學知識可知這是“二五”計劃期間“大躍進”運動大鍊鋼鐵造成的影響,故B項符合題意。

3.(2013中山模擬)“在人民公社期間,中國農村共建起了七、八萬座大小水庫以及相應的灌溉渠網絡,當我們翻開新舊中國的兩本分省地圖一對照,就會發現,新中國的地圖上,造福於農民的人工湖泊星羅布,與舊時代有天壤之別。我國的農業灌溉面積在1980年以前每年以1700萬畝(3.5%)的速度增加。到1980年達到7.33億畝。”材料反映出(  )

A.人民公社化為中國的農業發展做出了貢獻

B.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極大地提高了生產力

C.“大躍進”運動帶動農村水利工程的快速發展

D.人民公社期間中國經濟建設中更注重對農村的投入

解析:A 材料反映了人民公社期間我國修建了許多水利工程,增加了農業灌溉面積,説明人民公社化對農業生產發展做出過重要貢獻,故選A項。

4.(2013杭州一模)《人民日報》某篇社論中指出:“一種新的社會組織像初升的太陽一樣,在亞洲東部的廣闊的地平線上出現了,這就是我國農村中的大規模的、工農商學兵結合的、政社合一的……它一出現,就以它的強大的生命力,引起了人們廣泛的注意”。這種“新的社會組織”所帶來的影響是(  )

A.標誌着社會主義制度的基本確立

B.使社會生產力遭到極大破壞

C.開闢了具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正確道路

D.使農村的生產關係發生了根本性的變革

解析:B 據材料信息“工農商學兵結合的、政社合一的”判斷,材料所述的“新的社會組織”指人民公社。人民公社實行集體勞動,財產由公社統一核算,統一分配,違背了國民經濟的發展規律,使社會生產力遭到極大破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