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教育考試

2021年精選家庭教育的語錄摘錄69條

但你永遠不會被你的家人拋棄,永遠不會。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家庭教育的語錄69條,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2021年精選家庭教育的語錄摘錄69條

1、以前,是您走到我面前,為我解答疑難問題。如今,請讓我走到您面前,為您撣去身上的粉筆灰。

2、知三界唯心、三世唯心,而了知其心無量無邊。《華嚴經》卷五十四,離世間品

3、譬如有人塊擲獅子,獅子逐人而塊自息。菩薩亦爾,但斷其生,而死自滅。犬唯逐塊,不知逐人,塊終不息。外道亦爾,不知斷生,終不離死。《勝天王般若經》卷三

4、耳目不防護,貪慾從是生,是名為苦種,生臭汁潛流,諸覺觀氣味,依於惡貪嗜。聚落及空處,若於晝若夜,遠離修梵行,究竟於苦邊。《雜阿含經》卷三十九,第1081經

5、芭蕉生實死,蘆竹葦亦然。貪利者如是,必能自損傷。《別譯雜阿含經》卷一

6、千經萬論,求諸語言文字,則轉多轉遠;求之現前一念,則愈約愈親。蓋一切經論,不過現前一念心之註腳,非心性外別有佛祖道理也。……真明心性者,知經論是明心性之要訣,必不棄捨。但看時知無一字不是指點此理,就所指處,直下從身心理會清楚。如破我法二執,的的破盡,不留分毫,辨種現根隨,則使自心種現根隨歷如指掌,不使家賊作祟,是謂不離文字而得觀照。不作文字解,不作道理解,便是真參實究。(明)澫益《靈峯宗論》卷二之四

7、老子説:"曲則全,枉則直",意思是説委屈反能保全,屈就反能伸展。宋代呂本中説:"不與人爭者,常多得利;退一步者,常進百步。"日常生活中所發生的一些矛盾,絕大部分是可以避免的,但是我們卻沒有使它平息,經常是愈演愈烈,最後弄得難以收拾,這都是因為不肯低頭、不肯彎腰、不肯服輸!柔軟地彎曲一下,包容對方,又有什麼壞處呢?

8、但於一法而自勤行,即於一切法如掌中得,何等一法?所謂大慈。《聖法集經》

9、開悟之事,絕無僧俗之別,但能真參實修,時節因緣自會現前。張秀才 隨順世緣無呈礙,就是在家人悟後顯用的樣子。悟者之心如水面之澄明, 絕不會因雲影浮動而自起波瀾,即使外力推波助瀾,而水之本性何曾有 異?此境界不可思不可議,只可當下體證。

10、生活在凡塵俗世,難免與人磕磕碰碰,難免遭到誤會猜疑。你的一念之差、你的一時之言,也許會被別人加以放大和責難;你的認真、你的真誠,也許會被別人誤解和中傷。如果非得以牙還牙,拼個你死我活,如果非得為自己辯駁澄清,就可能會導致兩敗俱傷,那還不如拔除憤怒的毒根,做一個輕鬆之人。

11、官場一如戲台,你方唱罷我登場,大家都是演員。官場只是你人 生的一部分,有時間去扮演那些不同的面孔,不如守護好自己的一顆平常心,等你離開官場,走下戲台之後,也好有一處安置靈魂的地方。

12、水往往給人以柔和婉轉的感覺,一如微笑給人的柔和之感。正如為了健康人們須日日飲水一樣,為了歡樂人們也應時時微笑。

13、有求皆苦,無欲則剛。

14、調與:萬物因水的存在而匯聚融合。譬如石灰石、黏土與鐵礦粉是三種不同的事物,因為水的調與而融合為水泥。H1於水的存在,它們三種才有可能按比例調與而成。同樣的道理,由於愛心的存在,人與人之間、人與動物之間、人j社會之間、人與大自然之間才有可能與諧相處、充滿與平。

15、以無勤為方便圓滿進度,身心勤怠不可得故。《大般若經》卷三,初分學觀品

16、阿彌陀佛手電筒,照到哪裏哪裏亮。

17、法界性是諸法體故,是故真言真實妙理,一切色心,即是一體,心必具色,色必具心。(日本)重譽《密宗要訣抄》

18、夫不知萬法唯心,泛求諸事事物物,安得不罔;不知心具萬法,獨取一昭昭靈靈,安得不殆。(明)澫益《靈峯宗論》卷五,聖學説

19、着五欲樂,障諸善根。《華嚴經》卷四十八

20、五欲圃中,耘除愛草。《華嚴經》卷十四,淨行品

21、若無禪定,念想喧動,壞其菩提。

22、佈施何物?佈施卻二性。所謂善惡性,有無性,愛憎性,空不空性,定不定性,淨不淨性,一切悉皆施卻。

23、心理學研究表明,經常體諒別人、感激別人會更積極、樂觀。1.扮演孕期媽咪。用網兜將枕頭系在孩子的腰上,讓他挺着大肚子掃地。2.保護雞蛋寶寶:外出時讓他帶枚雞蛋保證它的安全。3.親子問答。回答對方最愛的運動、喜歡的音樂、最好的朋友。從中學會尊重與理解。

24、心理調適:避免任性與以自我為中心]孩子的心理健康與身體健康同樣地重要,父母在育兒過程中應該注意與孩子多溝通,瞭解他的日常生活,幫助他解決遇到的困難,防止抑鬱症等心理疾病的產生。同時要注意培養孩子的良好習性,避免養成任性與以自我為中心的壞習慣。

25、參與音樂課程可以提高孩子的助人為樂精神以及合作與解決問題的能力。這項研究成果在英國心理學會會議上進行了宣讀,它向父母與學校強調了音樂在兒童塑造社會關係與助人行為中的重要性。

26、早教當小男孩慢慢長大後,他們漸漸也會有自己的"祕密"。他會把"祕密"寫進日記裏,大人要尊重孩子的隱私,不能隨便翻看孩子的日記。心理學家表示,兒童期的孩子有祕密,説明孩子有着豐富的內心世界,智商高,主意多。父母應該允許他有"祕密",併為他有"祕密"高興。

27、幫助別人,成就自己]很多父母總怕孩子幫別人自己會吃虧,美國兒童心理學家瓦爾納研究發現:那些在成年後個性堅韌不拔的人往往在幼年時就樂意照顧別人,為他人提供幫助。幫助別人的同時會發現自身的能力,提高自信心與獨立意識。如果一個人可以幫別人改變生活,那一定有能力改變自己的生活。

28、我為自己的家族工作,拒絕成為大人物手下的傀儡。

29、不要説不可能,沒有什麼不可能 。

30、這種權利我沒有,要是我有,我一定比上帝慈仁。

31、萬丈高樓平地起是表象,萬丈高樓地基起才是本質。"

32、只有在進步與發展狀態下的社會,才能給老百姓帶來希望。"

33、人們在追求利益的同時,也在追求真善美。在不同的社會環境下,兩者相互博弈。"

34、我們這個時代所缺失的兩大運動——啟蒙運動與揭醜運動。"

35、正念者,唯念菩提;菩提無所念,一切處無心。

36、要是我臨死時能説"生活是這樣的美麗",那我認為別的一切都不在話下了。

37、教學是一項充滿無限可能的事業。

38、學校是一個社會化的場所,家庭教育不能轉嫁給學校。

39、經歷即財富,休驗即學習。

40、興趣是最好的老師——這句話並不是為了讓你拿"我沒興趣"來搪塞,並試圖避免做一些我們叫做義務責任的事情。

41、其實熱愛也不一定是最好的老師,尤其對資質平庸的凡夫俗子。

42、真正佛法的人生觀,他是真能見着萬法皆空,便立於這個空上。他又真能見着萬法不空,便立於這個不空上。因為他立於這個空上,他便熄滅貪嗔痴三毒,滅除人、我、眾生、壽者四相。因為他立於這個不可空上,他便上求佛法,下化眾生。

43、言窮慮絕,何果何因;體本寂寥,孰同孰異。唯忘懷虛朗,消息衝融。

44、如風無形,動則即知,心亦無形,緣物即知,攝心無緣,即名為定。

45、於畢竟空中熾然建立。

46、知謹言慎行,便不錯因果而無掛礙。

47、無住心體,靈知不昧,性相寂然,包含德用,該攝內外,能廣能深,非有非空,不生不滅,求之不得,棄之不離。

48、想像能力在2歲左右出現,隨着幼兒大腦皮層的發育,想像能力獲得了進一步發展。2歲時,説話用的詞一般已達500個左右,3歲時可達1000個左右,已能將詞連接成有次序的語言,能把許多詞接通或形成詞的鏈鎖,然後牢固地記住。

49、用歲月,編撰人生;用熱情,澆灌花朵;用無私,鑄就精彩;用奉獻,燃燒生命。

50、老師是海,帶你在知識的海洋中翱翔。

51、其實不是所謂的如果沒有什麼就怎麼樣,無論早晚,性格的吸引是致命的。

52、放輕鬆,別給自己和別人太大壓力。

53、萬事要依照自己的心,也要依靠大腦。依從心,是追求你真正最需要的東西;依從大腦,是明白怎樣用正確的方式得到它。感性理性不是那麼簡單的東西。

54、大家都在講,要變得更強,但是為什麼要變得更強?先想想自己的答案吧。

55、所以會有人陪伴,應當感激;也有人離開,可以理解;更多的,有人也許僅僅是,不在那裏——非主觀因素。

56、在親子互動中,父母和孩子的感受基本是相似的。批評孩子不懂事時,孩子也在抱怨你的不理解;責怪孩子快把你逼瘋了時,你基本上也快把孩子逼瘋了;改變親子關係,從接納開始,先調整自己的情緒和態度,你會發現:自己對了,孩子就對了!

57、家庭教育立足身教。父母通過對自身行為的規範,用榜樣和環境的力量來影響和薰陶孩子,而不是父母放縱自己的慾望和情緒,通過粗暴的訓斥,打罵等方式來管教和塑造孩子。

58、好奇心、興趣、創造性等都不是培養出來的,是人的`自然屬性。父母需要做的是如何去喚醒和保護,而不是總想着如何去塑造。盲目地去教導和干涉,反而會扼殺孩子的天性和自覺。我們需要的是少點自以為是,多點自省自律。為一個錯誤的問題尋找一個正確的答案是徒勞無益的。自己先做對了,孩子往往就做對了。

59、教育要從娃娃抓起,抓什麼?怎麼抓,真的需要好好落實,好好落實就是要像重視大學一樣的重視幼兒教育!

60、當你任性的時候,贊同你的不一定是朋友,但反對你的人絕對是真正關心你的人。只有死黨才會毫無顧慮的教育你,因為他們的目的只有一個—希望你過得好,不受任何傷害。

61、我國的發展世人矚目。以現在每年近萬億人民幣的財力,再不徹底解決貧團地區的義務教育問題,糾正教育制度中的不公正,説不過去,也對不起子孫後代。

62、教育,是要學會如何思考;生活,是要懂得尋夢的美好。然而,往往我們只學會瞭如何接受,卻不知道怎麼尋找。

63、文學和科學相比,的確沒什麼用處,但文學最大的用處,也許就是它沒有用處。教育也如此,所謂的分數、學歷、甚至知識都不是教育本質,教育本質是:一棵樹搖動另一棵樹,一朵雲推動另一朵雲,一個靈魂喚醒另一個靈魂。

64、在北大學《刑法》不跟陳興良學是你的損失,在清華學《證據法》不跟我學是你們的損失!

65、怎樣的老師造就了怎樣的學生。聖明的教師給予學生的不是現成的知識寶殿,而是鼓勵他們去做砌磚的工作,教他們建築。生活要樸素,學習要努力,做人要坦誠,對人要真誠。每天我都微笑着向快樂出發,因為前方有需要我傳播快樂的人。

66、老老實實做人,認認真真教書。學高為師,身正為範。在知識的舞台上,最淵博的教師也是最謙虛的學生。教師與畫家不同的是他要創造真善美的活人。勤於給一棵棵稚嫩的幼苗鬆土、澆水、捉蟲、施肥的園丁終將迎來爭奇鬥妍的春天。

67、成功的家教造就成功的孩子,失敗的家教造就失敗的孩子。――泰曼·約翰遜

68、凡人有記性,有悟性。自十五以前,物慾未染,知識未開,則多記性,少悟性。自十五以後,知識既開,物慾漸染,則多悟性,少記性。故人凡有所當讀書,皆當自十五以前使之熟讀。

69、路標上的指示錯誤,迷路就是必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