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教育考試

學生自主學習反思(精選8篇)

不實心不成事,不虛心不知事。不自是者博聞,不自滿者受益。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搜索整理學生自主學習反思,希望能給大家帶來幫助!更多精彩內容請及時關注我們應屆畢業生考試網!

學生自主學習反思(精選8篇)

學生自主學習反思 篇1

在每學期學校組織的學生評課中,體育課都是學生最喜歡的課之一,我們以為參與體育活動的人應該是很快樂的。而許多國小生並不十分喜歡上體育課,其原因是多方面的:

首先是教師在教學中過分強調外在形式的整齊劃一,限制了學生個性發展,過分強調教師的主導作用,片面地追求所謂的素質而進行教學,從而忽視了學生接受技能及創造性的主體功能,使學生練而無趣;其次是為了考核、考察的達標要求,拼命地把體育課上成基本素質課,使學生練而無味……如此教學,導致學生雖喜歡體育,但不喜歡上體育課,至使體育課質量每況愈下,停滯不前,學生的體育意識淡薄,體質水平下降。

為了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及創造能力。自主式教學就是要從傳統的講授式、單向傳授式轉變到啟發和討論式的教學模式上來,要先着手於培養學生對體育、體育課的興趣開始,培養學生的獨立思考的創新意識,強調課堂教學是師生之間互動、互助、互學的過程,充分調動起學生自主參與學習的積極性及熱情。

教學應以學生為本,注重在快樂教學的基礎上培養學生的自主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自主意識,從而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形成促進學生個性發展的教育組織形式,利用遊戲和競賽,讓學生享受到成功的喜悦。讓學生在自己創設的特定情境中,擔當他們嚮往和能展示自己特長與能力的角色。例如“,大網魚”的遊戲,我們精心設計場地,創設“大海”的景象,跳箱作“礁石”,墊子作小魚的家,還有水草、魚網,老師當漁夫,學生在大海里自由自在的小魚。使學生在興趣盎然中學,在收穫中學,培養學生的主動性、自覺性,發展了創造能力,從而達到了“我想學”、“我要學”、“我會學”、“我愛學”等等一系列滿意效果。

自主體育教學以發展學生個性,調動學生的主動性為主。為了達到這一目的我們制定了以下幾點措施:

一、要培養良好的師生感情,建立融洽的情感氛圍。

融洽的師生情感,教師要尊重學生,愛護學生,對學生曉之以理,動之以情,決不能言辭過激,師生間架起情感的橋樑,在情感上給學生以温暖。

二、教師要利用精彩的語言,巧妙地進行新課學習。

培養興趣是學生自主學習、活動的重要動力,也是變“厭學”為“樂學”的關鍵。新課學習是一堂課的主要環節。低年級學生對教師有一種特殊的依賴和信任情感,我們利用他們的“童心”、“童趣”、“童語”去對學生教育引導,使學生產生學習興趣,保持良好的注意力,從而能主動、積極地進行鍛鍊,變“要我學”為“我要學”

三、選擇學生感興趣並且適合個性發展需要的教學內容。

由於國小生年齡跨度較大,在教學過程中必須考慮到學生的年齡特點,這就要求教師要熟悉教學業務,擴大知識面,在充分了解學生的基礎上,選擇適合學生髮展的教學內容,讓學生在個性化“需求”中探索、發展。低年級教學可採用童話形式,把學生非常熟識和喜愛的小貓、小狗、等小動物編成故事內容,進行教學。

四、教師要利用靈活的教學方法和手段,誘發學生自主學習的興趣。

新奇的刺激是提高學生學習的有效方法。因此,在體育教學中,適度給學生“自主權”和“自由權”,讓他們自己動手、動腦,邊想邊練、去嘗試和體驗,並與同伴互相交流,在培養學生的主動性和創造性的同時,也增加了他們對體育課的興趣。做到這一點,需要教師不斷創造性地運新穎靈活的教學方法,富於變化的體育教學組織形式和手段。例如,國小三年級的體育課程,內容是基本的身體活動和武術,我們將一組獨木橋、爬竿等和武術中的拳術組合起來,編成一些故事情節,讓學生邊唱邊模仿,使學生在體驗中學會了動作,又學會了克服困難的精神,增加了學習興趣,師生關係和睦,教學充滿樂趣,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

總之,以學生為主體,就要一切從學生的利益、要求、興趣出發,時刻注意學生的安全,從小培養學生的自主能力、創新意識,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教師在教學中要做到鬆緊適度,放中有收、收中有放,讓學生在學習到本領的基礎上充分享受體育課的樂趣。真正把“要我學”變成“我要學”。使其在快樂教學中充分發揮創造能力,達到培養學生自主學習意識的效果。最終使我們的國小體育教學收到更理想、更滿意的回報。

學生自主學習反思 篇2

讓學生自主學習,可引發深入學習的動機,發展思維,增強學習的興趣愛因斯坦説:“提出一個問題往往解答一個問題更重要。”科學家的發明創造都是從問題開始。“學起于思,思源於疑”,任何思都是從疑開始的,疑問是獲得知識的前提條件,有了疑問,才有進一步深入學習的需要,也才可能獲得新知。“小疑則小進,大疑則大進”。發現問題提出來,即是思維活動的表現形式,也是思維活動的結果。思維的發展從問題開始。每發現一個小問號,這個小問號就像一個小鈎兒勾住學生的好奇心,學習成為一種自覺自願的心理渴望,“要我學”轉變為“我要學”。問題愈多,好奇心愈強,興趣愈濃,注意力就愈集中,思維就愈活躍。在老師的調控引導下,學生進入一個個“研究者”、“探索者”的角色之中,探討自己提出的問題,情緒高漲,其樂無窮。

讓學生自主學習,有利於培養學生的良好的讀書習慣,習慣是人才素質的標誌。良好的習慣讓人受益終身。閲讀教學的主要任務是培養學生閲讀的能力和良好的讀書習慣。“邊讀邊想”是一種良好的閲讀習慣,也是閲讀的一種好方法。要求和激勵學生質疑,可促使學生在讀書的過程中,腦子轉起來,思維活起來。“學而不思則罔”,要發現問題,就必須一邊讀一邊想,一邊領會一邊揣摩。否則讀了之後,腦子裏只有一片空白,發現不了問題。只有做到了邊讀邊思,讀後才有獲。此外,讓學生質疑問難,還可培養學生摳詞摳句咬文嚼字,悉心揣摩比較推敲的良好讀書習慣。良好的閲讀習慣能促使學生自覺持久地進行閲讀實踐,並逐步內化成閲讀能力。

讓學生的自主學習不斷走向深入,是當前國小教學亟待解決的一個問題。針對上述原因,我認為當前教師應進一步轉變教學觀念,切實做到以下兩點:

一、要加強自主學習的指導。在國小教學中,要充分發揮師生雙方的主動性和創造性,絕對不能因為提倡學生的自主學習而削弱教師的主導作用。教師應當是學生自主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引導者和促進者,為學生創設自主學習的情境,激發學生自主學習的興趣,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習慣,指導學生自主學習的方法,提高學生自主學習的速度。教師要指導學生在自主學習時,學會感知課文的主要內容,體會課文表達的思想感情,品味、揣摩語言文字,理解語言文字的內涵,領悟語言文字的表達方法和技巧。教師要做到一般性指導和針對性指導相結合,平時注重一般性指導,學習某一篇課文時注重根據具體的學習內容進行有針對性的指導。教師還要做到全班指導和個別指導相結合,在學生自主學習之前和自主學習之後面向全班進行指導,在學生自主學習的過程中對有困難的學生進行個別指導。

二、要保證自主學習的時間。學生是學習的主人,學習是學生自己的事情。在國小語文教學中,教師一定要給學生充裕的時間,讓學生充分地閲讀課文,充分地思考、感悟、體驗、探究,講求自主學習的效果,千萬不能讓學生的自主學習走過場。那種擔心學生的自主學習佔用了過多的時間,會影響教學進度,會影響教學任務的完成的想法,是錯誤的。因為一切教學活動都是為了促進學生的發展,在教學過程中,應該是教師為學生的學習活動提供有效的服務,而不是讓學生為教師完成既定的教學任務服務。

學生自主學習反思 篇3

素質教育是以學生為主體的教育,學生是學習的主人,關於學生自主學習的反思。所以在實施素質教育過程中,要注重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促使學生在教學活動中自主去探索、去思考,達到關於學生自主學習的反思最佳的教學效果。

首先我認為激發學習興趣托爾斯泰説:“成功的教學所需要的不是強制,而是激發學生的興趣。”興趣是學習最好的老師。心理學研究表明,學習興趣的水平對學習效果能產生很大影響。學生學習興趣濃厚,情緒高漲,他就會深入地、興致勃勃地學習相關方面的知識,並且廣泛地涉獵與之有關的知識,遇到困難時表現出頑強的鑽研精神。否則,他只是表面地、形式地去掌握所學的知識,遇到困難時往往會喪失信心,不能堅持學習。所謂“強扭的瓜不甜”也就是這個道理。因此,要促進學生主動學習,就必須激發和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

其次我覺得積極引導學生自主學習現代教育理論提倡以學生為中心,強調學生“學”的主動性,教師的作用體現在組織、指導、幫助和促進學生的學習,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積極性和創造性,從而使學生最有效地進行學習,達到最優的教學效果。創設情景,形成問題,使學生願意學大膽質疑,樂於思考獨立自學在教學中創設民主、寬鬆、和諧融洽的教學氣氛,鼓勵學生大膽質疑,樂於思考。許多教育家都主張教學中應有良好的學習氣氛。巴班斯基指出:“教師是否善於在上課時創設良好的精神心理氣氛,有着重大的作用。”當代教育學家沙塔諾夫更強調:“在課堂上創造一種普遍互相尊重、精神上平等、心理上舒坦的氣氛是每個教師的首要責任。”可見,良好的教學氣氛對教學活動的開展非常重要。在信息技術課堂中應營造這種氛圍,讓學生在學習中自由自在,無拘無束,方能產生思維碰撞,閃現思維火花。教師在教學中大膽放手,鼓勵學生獨立自學,使學生真正掌握着學習的主動權,成為學習的主人,學生就會積極自主的參與學習,主體性得以充分發揮。

心理學告訴我們:“有疑則有思,無疑則無思。”教師要鼓勵學生勇於質疑,不輕易苟同他人意見,大膽發表自己獨特的見解。教師在教學中要給學生留有思考、探究和自我開拓的餘地,要善於把教學內容本身的矛盾與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間的矛盾作為突破口,啟發學生去探究“為什麼”,使學生的思維活躍起來,使學生勤于思考,樂於思考,從而更加積極自主地投入學習。

最後我認為教學分層指導,靈活訓練,使學生善學。在學生獲取一定感性認識的基礎上,教師還應該引導學生自己進行思維加工,才能將認識由具體、簡單上升為抽象、複雜。應對處於不同層次的學生進行指導;對中等生,指導他們鞏固所學新知識以後,嘗試思考與解決稍深的學習問題;對於學困生,則指導他們進一步理解與鞏固所學新知識中最基本的部分;對於優等生,應指導他們在掌握新知的基礎上,解決綜合性更強、條件更復雜、難度更大的學習問題,提高他們的自我發展能力。

教師要注重學習成果的激勵作用,充分利用學習成果的反饋作用。我作為教師在教學中要對客觀存在差異的學生提出不同的要求,鼓勵不同層次的學生在學習上獲得成功,讓學生體驗到成功的喜悦。特別是學習有困難的學生基礎差、進步慢,自卑感較強,教師應儘量地發掘他們的閃光點,幫助他們樹立自信心,使他們時常能感受成功的喜悦。成功感是學生自主學習的激勵機制,給學生成功的體驗,強化和激勵學生主動學習,學生就會在自主學習中不斷地追尋這種體驗。學習績效受到肯定,學生的信心大大增強,自主參與學習的動機也增加了。

總之,在實施素質教育過程中,要注重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促使學生在教學活動中自主去探索、去思考,達到最佳的教學效果。

學生自主學習反思 篇4

自主學習是指在教師的引導、啟發下,通過學生自主學習來掌握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積極思維、質疑,開發智力和非智力因素,從而達到實現數學目標,提高學生能力,激活學生的創新思維潛能,最終學會發展的目的。心理學家布魯納認為“學習者自己發現的東西才是最重要的和最具富於獨特的個人特色的知識。”自主學習的方式多樣,本人主要從以下幾方面嘗試:

一、情感投入,激發創造熱情

研究表明,影響一個人成就大小的主要心理因素是意志、志向、毅力等創制性人格因素,這些因素將直接關係到人的“生存能力”、“適應能力”和“創造能力”。“教學的藝術不在於傳授的本領,而在於激烈、喚醒、鼓舞。”(第斯多惠語)而要做到這一點,教師首先得投入教學情感,在教學中應把信任的目光投向每一位學生,把尊重的話語送給每位學生,把和諧的微笑灑向全體學生,與學生建立起融洽、和諧、民主、平等的師生關係,創造愉悦情景,精心設計教學過程,啟發學生積極參與,形成學習中的主人翁意識和態度,變被動學習過程為積極主動探索過程,變學好為好學,變學會為會學。充分認識到自主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並從中體驗到成功的樂趣,只有積極主動的“做”與“悟”,才能學會學習,學會創新,學會發展。

二、問題導學,發展創新思維

沒有問題,就沒有創新;不會質疑,就不會有思考、不會有研究探索。強化問題意識與宏揚質疑精神是成功開展自主學習和創新教學的切入點,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李政道教授曾説過:“學問,就是學習問問題,但是,在學校裏學習一般是讓學生學‘答’,學習如何回答別人已經解決了的問題。”這段話,令人深思,在應試教育體制下,教師主要是教學生如何‘答’,而提問的權利大多是教師,這就限制了學生創新能力的發展和提高。自主學習應從學‘問’開始,而不是學‘答’。學‘問’應直面‘原始問題’。這是揚振宇教授取得成功的“祕訣”。因此,在地理課堂教學中,教師教給學生如何抓住一些有利時機提出問題,應成為創新教育的主要內容,這樣,促使學生在勤學的基礎上進一步好問。

“學起于思,思源於疑”,疑是求知的需要,是創新的開端,是創造的基礎,是所謂“小疑則小進,大疑則大進”。培養學生的質疑、“問題”意識和提問能力是地理創新教育的一個重要方面。那麼,如何培養學生的質疑能力呢?

(1)為學生質疑問難做出示範;如:月球上真的沒有任何形態的水嗎?地球以外的宇宙空間有無存在生命產生條件的星球?“坐地日行八萬裏,巡天遙看一千河”、“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還”、“井水不犯河水”等是否嚴密?為什麼喜馬拉雅山坡上發現有海生貝類化石,在冰天雪地的南極洲探明有煤的分佈?

(2)保護學生提問的積極性;例如:地方時、區時的計算應採用“東加西減”的方法,有同學質疑:那麼在日界線以東的西十二區日期為什麼要減一天呢?對於這樣的疑問,教師首先應給予鼓勵,然後經學生討論後作答,千萬不可打擊其探索知識的興趣和熱情。

(3)激發學生質疑的興趣;例如:我們運用板塊構造學説可以解釋許多地表形態和構造的形成,以及在找礦、找水、找植物、工程建設等方面都具有重要作用。激發學生質疑:板塊構造學説無懈可擊嗎?學完“温室效應”後,激發質疑:地球“温室效應”給人類帶來的都是惡果嗎?

(4)提供學生質疑問難的時空。當學生的思維囿於一個小環境、或受舊知和思維定勢的影響而無法突破時,教師要留有思維質疑的餘地。例如:今天的美國就準備造一個月球,那麼,100億年後,科技將會更加發達,人類是否可造一個太陽?或地球能否在浩瀚的宇宙中重新找到一顆恆星作“山”呢?

(5)為學生設置“憤”、“悱”情景。孔子曰:“不憤不啟、不悱不發”。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善於設置“憤”、“悱”情景,使學生處於“想求明白而不得、想説出來而不能”的狀態,這樣才能強化學生的問題意識,產生強烈的學習動機和探究行動。

學生問題的提出,是學生關注未來、關注生命、關注社會的良好願望,是學生創新品質的良好體現,我們在回答這些問題時,沒有肯定答案的正確與否,而是肯定他們的創新精神,幫助他們發展創新思維。

三、注重實用,達成創新目標

注重實用,培養學生創新能力,學以致用,把所學的知識創造性地應用於生產生活,轉化為現實生產力,這是知識經濟的重要內涵。

在教學過程中,不僅要指導學生掌握知識,會學知識,還要培養學生的創新運用能力,進入信息社會,大量信息以圖像數據形式出現,而地理圖像是信息傳遞的工具,是地理信息的重要載體,因此,在地理教學中注重圖像的應用,培養學生的信息處理能力,並應用於實際尤具現實意義。正午太陽高度角在實際生活中用途就十分廣泛,比如:太陽灶、太陽能熱水器、塑料大棚的角度、樓高與樓距的比例等都涉及到正午太陽高度角的知識,如何引導學生掌握合理的學習過程是重點。

學生自主學習反思 篇5

完成《數軸》這節課的教學,反思整個教學過程,我覺得自己有幾點還是很欣慰的,比如:

1、能較好的把握住了本節應讓學生掌握的內容:

一、通過與温度計的類比認識數軸,會用數軸上的點表示有理數;

二、藉助數軸瞭解相反數的概念,知道互為相反數的一對數在數軸上的位置關係。學生上完本節課後,相信對於以上兩點應能靈活掌握。

2、教學過程中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讓其主動參與到課堂中。比如:情境引入中,由學生模仿温度計,自己設計出能表示有理數的圖形,後教師幫助總結得出數軸的形狀及概念,此過程就充分發揮了學生的主體性,讓其明白數學可來源於實際,以後也許對身邊的事物就會多留意,會去多一層的探索,培養創新意識;其次,為了調節課堂的活躍氣氛,還專門設計了一個遊戲和一系列搶答題,遊戲為:請一列同學所在直線為數軸,任一同學為原點,定好正方向,請其他同學分別説出此列同學代表的數及相反數。這一環節充分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使課堂變得異常活躍,降低了學生的疲勞感,輕鬆完成了知識的鞏固。再者,在作業的選擇上,我也花了一定的心思,選擇由易到難,層層遞進,也結合了部分第一章的所學知識展開,較為理想。最後,本節課我向學生較好的滲透了“數形結合”的數學思想,為將來數學的學習奠定好基礎。

另不足之處也不少,如:在數軸的圖形與概念介紹前應讓學生將其模仿温度計設計的數軸展示在黑板上,讓同學們自己總結,就更為完美了;在介紹相反數的概念時,竟將“0”的相反數是“0”忘記強調了。

我覺得本節課的教學讓我再次發覺:學生的`潛能是無窮的,我們應多放手、多創造機會讓其充分發揮其主體。

學生自主學習反思 篇6

從20xx年3月起,我校在認真學習,杜郎口經驗基礎上,制定了我校課改模式-----“123自主學習模式”,通過實踐,我體會到,要實現教學方式的根本轉變,搭建自主、合作、互動的學習的平台,突破點就在於讓政治課堂真正“動”起來,學生就能得到真正的學習、探究、發展、提高,怎樣讓學生在課堂上真正“動”起來呢?具體説來,主要有如下幾個方面:

一、讓學生“眼動”——教材的閲讀活動

俗話説:書讀百遍,其意自現。因此,政治課上首先要讓學生們的眼睛真正地動起來。在課堂中教師應有意識地給學生創設閲讀的機會,這就要求教師的讀要大大減少,學生的讀要明顯增加。當然給學生更多的閲讀機會並不意味着教師的輕鬆。在此過程中教師必須起到一個指導閲讀的作用,這樣才能提高閲讀的效率,達到讓學生“眼動”的最佳效果。首先,在時間安排上,可以把學生的閲讀活動放在課堂教學之前,其次,教師可以選擇重點內容讓學生閲讀。閲讀是政治課必不可少的一環,通過教師的引,學生的動,學生的閲讀活動才能真正的落實,其能力才能得到真正地提高。

二、讓學生“心動”——課堂的討論活動

在課堂教學工作中,不光要考慮如何去教,還要考慮學生應該如何學。這樣,教師心中有了學生,關注每一位學生的全面發展,給每一個學生營造一個施展才華的機會。創設一種和諧融洽的師生關係,讓學生在寬鬆愉快的氣氛中學習,讓他們敢於表現,敢於質疑,敢於爭論。

首先,從課堂討論題的設計入手。問題的設計要立足於學生的“最近發展區”,主題要適度超越學生獨自解決問題的水平,但又能夠通過學生個人的思考,學生之間的討論、交流,加之教師營造的良好討論氛圍,適當點撥,層層引導,最後得出科學的結論,轉化並提高學生個人意識與能力,從而起到辨是非、明真偽、煉能力、提覺悟的效果。

其次,在課堂討論中教師應嘗試角色移位。可以讓學生自己當老師,自己教育自己,體會教師的艱辛;也可以教師當學生,積極參與學生的討論活動,拉近師生距離融洽師生關係。通過角色移位,學生可以體會到自己才是課堂活動的主人。

最後,在課堂討論活動的形式上,用豐富多樣的形式吸引學生身心投入。可以進行主題式討論,可以進行質疑式討論,也可以進行歸納式討論,等等。通過主題鮮明、內容豐富、形式多樣的課堂討論,師生在雙邊互動的環境中更易領悟知識,增強能力。

三、讓學生“手動”——學生的實踐活動

課改要求下的政治課應當是學用結合,知行統一,理論聯繫實際的政治課。如何才能做到學用結合,知行統一呢?這就需要學生在“眼動”、“心動”的基礎上,手也“動”起來,而教師為學生創設各種“手動”的機會,即實踐的機會是很有必要的。

受傳統觀念的影響,很多教師認為實踐活動只能開展在課外,其實學生的實踐活動完全可以開展在課堂。受到一定條件的限制,課堂上的實踐活動可以以模擬現實、體驗生活為主。在內容上教師可以結合教學內容選取一些學生普遍關注的問題,或與生活聯繫緊密,或緊跟時代步伐,有選擇地組織開展活動。在形式上可以通過知識競賽、小論文競賽、演講比賽、辯論比賽、專題對話、小品表演等展開。在課堂上學生們根據自己已有的知識,“動心”、“動手”相結合,同樣達到了體驗生活的實踐效果。當然學生的實踐活動更需要拓展在課外,教師根據教學內容的需要組織學生深入社會各領域,對實際存在的某些重要社會現象或人們思想認識問題,進行實地觀察、調查訪問。事實表明,實踐活動更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提高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也鍛鍊了學生敢於批判、堅持真理的膽略和勇氣,讓學生從小就樹立參與社會活動的意識,增強了他們的社會責任感。總之,作為新時期的政治教師,僅僅在課堂上讓學生掌握知識是不夠的,應着力於學生的長足發展,讓學生在學習活動中“動”起來,成為有知識、有能力、有創新精神的高素質人才。

學生自主學習反思 篇7

課堂教學是一個雙邊過程,應營造一個寬鬆和諧、興趣盎然的學習氛圍才能使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到教與學活動中,從而調動學生的“情”與“知”,使學生真正成為課堂學習的主人。

一、創設情景,形成問題,使學生願學。

二、引而不發,誘思導學,培養學生樂學。

英國教育家斯賓塞説:“應該引導兒童進行探索,自己推論,給他們講的應該儘量少些,而引導他們發現的應該儘量多。”課堂教學時要體現“兩主”作用。教師可用適當的手段對學生思路進行引導,但為了讓全體同學的主體性得到更充分發揮,心理潛能得到更好的挖掘,探索精神更快形成,教師沒必要“發”(把知識點直接加以解説),而是誘導學生的思維,引導他們自學。利用“誘思導學”為後面的教學過程做好鋪墊,這樣,學生的整個認識系統就會被激活,並高速運轉起來,就會由最初的興趣萌芽狀態進入到主動探索理解新知識階段。例如:教學“圓的面積”時是通過“化圓為方”實驗讓學生探索圓的面積計算公式,可提出“怎樣計算圓的面積”這一探索問題,學生思維就集中在面積上,再利用小組探討、觀察等教學手段,使學生注意力集中在“形變而面積不變”上,注意圓的周長與半徑和拼成的近似於長方形的長和寬的關係上,從而自己發現圓的面積的計算公式,在整個過程中,教師處於引導,學生處於主動學習地位,體現了教育教學價值。

三、評價分析,內化新知,使學生變學會為會學。

四、分層指導,靈活訓練,使學生善學。

總之,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注重以學生為主體,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激發學生學習興趣,還要培養學生善於發現、分析、解決和運用數學的能力,養成自主探索的學習習慣,推進數學課堂教學改革,實施素質教育。

學生自主學習反思 篇8

本學期,學校的“三自”課題研究正式啟動,各個子課題的研究小組都制定出了月份的活動計劃。本次的骨幹教師獻課活動就是“自主學習能力培養”子課題安排的教學研討活動。因此,課堂教學中要凸顯對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讓學生在教師的鼓勵下充分發揮學習的自主性,並能對學生以後的學習起到有效的指導作用。因此,結合我班學生的實際學情,我精心設計了第一課時的教學方法,通過課堂教學實踐,有以下的深深體會。

第一、總體感覺收到了預期的教學效果。教學的內容比較豐富。我將初讀課文、讀詞讀句,整體感知課文內容,理清文章脈絡,學習一部分課文內容和書寫生字詞這麼多的教學內容合理安排,有序排列,有機結合,來了個全面的閲讀嘗試。改變了平時第一課時教學結構較鬆散的現象,環節緊湊多了。從40分鐘時間的使用來看,最後的寫字還是稍微少了一點,如果前面能再緊湊些,再有五分鐘的書寫時間,本節課的教學就理想多了,學生書寫的練習也就紮實多了,達到了預期的教學效果。

第二、細細品味能體現學生自主學習的幾項教學設計。

首先,學生在讀完課題後按照慣例交流預習所知。在平時的課堂教學中,我總要讓學生説説自己已從課文中已經知道了什麼,讀懂了什麼或者還了解了哪些與課文內容相關的信息。學生交流得十分積極,內容豐富,有書本上的,有課外蒐集的。我能從學生的交流中瞭解他們對文章的理解程度,以調整自己的課前預設,從而及時調整本節課的教學方法。堅持讓學生作這樣的學習交流,能促使學生養成預習要讀書,讀書要理解的學習好習慣,同時也鍛鍊了學生主動蒐集學習資料的能力。

其次,在學生整體感知課文內容這一教學環節中,我推薦學生一張表格,分別找一找每次實驗的做法和結果。學生對照表格,抓住文中關鍵的詞語來理解斯帕拉捷的四次實驗。在學生自主閲讀的過程中,我鼓勵學生運用多種感官進行學習活動:邊動眼,邊動手,邊動口,來找找劃劃,自由表達。這是我平時教學中常用的方法,已收穫到了不錯的教學效果:

1、打破了沉悶的學習氣氛,一些膽小的學生也不害怕了,在較為熱鬧的學習氣氛中也能大膽地説起來,激發出主動參與學習的熱情,學習不再膽怯。

2、讓學生養成讀書時隨時圈圈劃劃的好習慣。所謂不動筆墨不讀書,是要靠日積月累的使用才能養成的。

3、指導學生閲讀要抓要點,抓關鍵,在一次次實踐中提高學生的閲讀能力。

4、學生不僅提高了閲讀能力,還提高了語言表達能力。

再次,我為學生創設自主學習的情境,讓他們當一當斯帕拉捷的小助手,和斯帕拉捷一起來做實驗。學生的角色得到了轉化,彷彿身臨其境,學習的主動性就更強了!

第三、堅定信心在第一課時中要安排寫字教學。我們要給自己確立一個目標,那就是閲讀要和書寫緊密相融。讓學生在第一課時能讀好課文語段,能寫好生字詞語。通過實踐,我已經深深感受到要讓學生寫好字,加強寫字認識,唯有在課堂上。在第一課時的備課中,教師要體現對生字書寫的指導。我們只有在備課時就重視了,寫字教學才會在課堂中得到實施。

誠然,在本課的教學中,我也有許多不足,甚至犯下了錯誤。如詞語“礦藏”中的“藏”是個多音字,應讀Cáng,而我卻教學生讀Zàng。可見我對教材中詞語的研究還不夠深入。

本堂課的實踐,讓我對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有了新的認識,並積澱了一定的信心,看到了今後努力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