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教育考試

升學家庭教育爭做智慧家長觀後感範文(精選5篇)

在觀看完一部作品以後,相信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收穫,是時候靜下心來好好寫寫觀後感了。千萬不能認為觀後感隨便應付就可以,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升學家庭教育爭做智慧家長觀後感範文(精選5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升學家庭教育爭做智慧家長觀後感範文(精選5篇)

升學家庭教育爭做智慧家長觀後感1

我們都知道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父母的陪伴尤為重要。如何做到高質量的陪伴孩子呢?讓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

放下手機用心陪伴

有些家長感覺陪伴孩子沒有時間,或者在陪伴孩子的時候不知道做些什麼。其實孩子是很好滿足的,你只要和他一起散散步,或者一起午睡,孩子都會覺得很美好。父母一定要注意,陪伴孩子的時候,放下手機和工作,用心的陪伴,才是最重要的。

巧用陪伴的“三個”黃金時間

陪伴有三個黃金時間分別是早上起牀時、吃早飯和晚飯時以及晚上入睡時。早上起牀時,如果父母和孩子道一聲“早上好”,一起做幾個俯卧撐,孩子會很開心,美好的一天開始啦!吃早飯時,父母可以告訴孩子自己一天的安排,也可以讓孩子説説他一天的安排,因為有了父母的“鋪墊”,孩子會感覺到尊重,也會很樂意與您出自己“一天的安排”。吃晚飯時,父母可以彙報自己一天的工作情況,孩子也會很樂意彙報他一天的學習生活情況。入睡時,父母再與孩子道一聲“晚安”,孩子就會帶着祝福進入甜蜜的夢鄉。

藉助玩具發揮孩子的創造力

玩具對孩子的動手能力、精細動作的提升有很明顯的效果。此外,益智類的玩具有助於提升和拓展孩子的智力水平,可以給孩子多玩。玩的過程中,父母可以先參與進去,跟孩子一起玩,提供一定的指導和協助,讓孩子獲得成功的成就感,孩子在創造方面也會更加大膽。

一起做家務

陪伴孩子並不是讓家長啥事都不幹,只是簡單的陪着孩子。家長可以讓孩子選擇和自己一起做擦桌子、擇菜、掃地等家務活動。這些活動都是家長陪伴孩子的機會,既可以滿足孩子的好奇心,有助於孩子熱愛勞動,又能增進親子感情。

親子閲讀

給孩子講一個睡前故事,是高質量陪伴的重要機會。每次講故事時,家長應用眼神和孩子交流,有時是一個小小的微笑、有時是鼓勵的目光,當孩子感受到這種交流和互動時,他們更容易接受你,也是更容易融入到故事的情境當中。

户外運動

父母需要經常帶孩子出去玩耍,和孩子做一些户外親子活動。讓孩子多接觸外面的世界,接觸大量的新鮮事物,帶着孩子走進大自然,讓孩子去看、去聽、去聞、去觸摸這個五彩斑斕的世界,跟孩子一起分享感受,對孩子的成長有很多的幫助,而且還可以增進親子感情。

孩子的世界很簡單,作為父母,努力讓孩子沐浴在愛的環境中成長很重要。期望每個孩子都能得到家長的高效陪伴!健康成長!

升學家庭教育爭做智慧家長觀後感2

遊戲,是孩子的語言,是他們與他人建立聯結的方式,是情感療愈並建立自信的手段。遊戲,也是成人進入孩子世界的通行證。當我們學會用孩子的語言和孩子溝通,親子關係自然更加親密、和諧。育兒,關係大於技巧!

學會對孩子“放手”,實現孩子的自主“遊戲權”

育兒不是家長使用絕對權威,不是刻板説教,不是在咬牙發力中勇往無前,而是要走近孩子,蹲下來,真正看到他,使用孩子王國的語言溝通,與他深深聯結,不刻板、不主觀、充滿接納、關愛和意趣。孩子會因家長的深深接納和關心而在遊戲中暢然大笑,進而更為主動地配合家長,進行自我調適。

選擇適宜的遊戲,做孩子游戲的參與者

不同年齡段的孩子,對不同的遊戲有着不同的興趣與熱情。有些遊戲,雖然不同年齡段的孩子都喜歡玩,但他們玩的深度和廣度是截然不同的。作為家長,應該引導孩子儘可能玩出適合他們的遊戲,這樣才能使他們感興趣,也才有助於發揮孩子的智力和想象力。例如,3-4歲的幼兒,形象思維能力形成和發展,獨立性和運動能力也進一步發展,一些形象性和運動性較強的遊戲也許更適合他們;5-6歲的幼兒,抽象思維能力開始發展,運動機能也更加成熟,家長可以與其開展一些活動性強且智力活動成分較多的遊戲。

及時而到位的“出手”,讓孩子游戲玩的更精彩

當孩子在遊戲過程中確實出現無法解決或可能對他產生不良影響的問題時,家長才有必要介入,給予孩子及時的幫助與指導,使遊戲深入開展下去。有些家長是急性子,看到孩子笨手笨腳,便急於幫忙,比如穿珠子時,家長看到孩子好長時間也穿不進一顆珠子,便着急起來,一把奪過孩子手中的珠子,説:“這樣不就穿進去了嘛!”要知道,孩子堅持不懈地做一件很“困難”的事情,正是他毅力與耐性的體現。在這個過程中,孩子也學會了思考,體驗了生活,家長不必急着去打擾他。

適時適當的學會“懶惰”,促幼兒自我成長

每次遊戲結束後針對低齡幼兒家長可以用暗示性的動作暗示和孩子一起收玩具,久而久之培養孩子自己收玩具的習慣;針對大齡幼兒不僅要求孩子游戲過後收自己的玩具,而且要要求孩子按照類別收拾玩具,在收拾玩具的過程中學習物品的分類,體驗自我服務的價值。

升學家庭教育爭做智慧家長觀後感3

面對孩子的教育問題,每對父母都有自己的教育方式,但不管是放任自流,什麼都不管,還是事事操心,時時上心,都是不可取的。其實,父母在教育孩子的時候,只要做好這三件事就足夠了!

培養良好的親子關係

好的關係勝過許多教育。父母與孩子關係好,對孩子的教育就容易成功;與孩子關係不好,對孩子的教育就容易失敗。而建立良好的親子關係,其關鍵在於自己的行為方式。

有些父母看到孩子出了問題,便迫不及待地上前進行指正,讓他這樣做,那樣做,這是很危險的。孩子的內心世界豐富多彩,父母要積極地影響與教育孩子,更要呵護孩子的自尊,維護其權利,成為其信賴和尊敬的朋友。

在人生競技場,孩子只能自己去努力。父母既無法替代孩子,也不該自作主張去斷定孩子的成與敗。父母最該做的是鼓勵孩子、讚美孩子,給孩子力量,讓他保持良好競技狀態,當然,還要引導孩子正確面對失敗,在挫折前做孩子的戰友。

孩子只有認識自己才能戰勝自己,但他們通常只能依據他人的反饋來認識自己,這時就需要父母給予真實的反饋,讓孩子充分認識自己,幫助孩子提高自我意識,並學會和父母進行溝通。

培養孩子的良好習慣

習慣決定孩子的命運,再也沒有什麼比習慣養成更重要了。父母如果不注重培養孩子的良好習慣,無疑是在葬送孩子美好的未來。

養成教育是管一輩子的教育。智育是良好的思維習慣,德育是細小的行為習慣,素質教育更加體現在人的細小的行為上。大量事實證明,習慣是一種頑強的力量,可以主宰人的一生。孩子的一切都從習慣培養開始。

良好的生活習慣並不是一蹴而就的,給孩子培養好的習慣,也是有一定的原則的!低起點,嚴要求,小步子,快節奏,多活動,求變化,快反饋,勤矯正。一般來説,習慣養成關鍵在頭三天,決定在一個月。父母要充分尊重孩子的權利,讓孩子在習慣養成中發揮主人作用。

家庭教育的一個核心任務就是培養孩子成為一個真正的人。但人格的培養問題通常很難落實到具體操作上來。不過,研究者發現,習慣與人格相輔相成,習慣影響人格,人格更會影響習慣。正派、誠實、責任心、愛心、合作精神、講究效率等品格都可以通過習慣培養來鑄造。

引導孩子學會學習

吸引孩子熱愛學習、引導孩子學會學習是父母的一項重要職責,也是父母的真正魅力所在。

孩子不愛學習只是表面現象,背後一定有原因:是沒有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是沒有找到孩子最擅長的方面?是孩子沒有意識到學習是他自己的事情……找到背後的原因,才可能幫助孩子走出厭學的陰影。而放任不管、亂管瞎管、嘮叨數落……只會使孩子越來越不愛學習。

孩子的求知慾和學習潛能是可以激發的!興趣(好奇心)、夢想、成就感、質疑、感恩、發奮等都是疏通和啟發孩子求知慾的通道。而對於孩子來説,所謂競爭優勢就是潛能得到有效的開發而已。

愛學習,是會學習的前提,而會學習,則是愛學習的保證!喜歡學習,才會去思考怎麼才能學會,而會學習,學的會,才會越來越愛學習!想要會學習,就必須要掌握一些方法了,比如認真讀書、專注做事……

最有用的東西,其實還是需要家長靜下心來慢慢思考,總結提煉出來才行,就好比教育孩子這件事,並沒有大家想的那麼複雜,只要方法得當,孩子變得傑出,就非常容易。

升學家庭教育爭做智慧家長觀後感4

如何進行好的家庭教育,可謂“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父母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將直接影響孩子的健康成長。蔡老師強調,在傳統的家庭教育中,我們父母更多的是“言傳”,而缺少了“身教”。如此,教育的效果是大打折扣的。只有“做智慧父母”,才能更好的“育優秀孩子”。

今年我們家孩子已經過了十一歲,正值青春期前期。孩子的成長一路曲折,我們做父母的也不斷在反思中前行,惟恐我們家長的成長跟不上孩子的`成長步伐。反觀這一路的艱辛,我們也總結出了點滴方法和諸多教訓。一直以來,我們致力於良好親子關係的建立,將親子關係作為家庭教育的核心和重中之重來抓,收到了一定的成效。如何建立好的親子關係呢?結合今天的講座,我做了以下總結。

1、堅持原則。即原則性的事情不能讓步,堅決執行。比如,上學期間晚上不能看電視、玩手機;上學期間晚上21:30前必須睡覺……相對的,非原則性的事情,可以讓孩子擁有自主權。這樣讓孩子有自主意識和鍛鍊的機會,同時也培養起孩子的責任意識。

2、換位思考。即站在孩子角度看問題,遇事不要劈頭蓋臉去責備,先弄清楚狀況,再去評判。用理解、鼓勵和引導來代替批評、職責和抱怨。這樣,親子關係便會有效改善。

3、高效陪伴。現代社會,節奏快,父母的各種壓力都很大,一家人在一起的時間實在短暫。父母和孩子在一起時,儘量少使用手機,可以進行一些適當的活動,比如一起幹家務,一起做個小遊戲,一起打球,一起看場電影,都是很好的選擇。孩子有了參與感,有了樂趣,親子關係在無形中被改善了。

升學家庭教育爭做智慧家長觀後感5

“教子須是以身率先”,這是明末清初理學家陸世儀的一句名言,意思是父母教導孩子應該以身作則,率先垂範。其實,過往中外名士留下的經典中,滲透着很多教育理念精髓,這是從社會發展中凝練出的智慧結晶。有時,恰恰就是這樣一句話,讓家長焦慮的心結茅塞頓開,如同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思考一樣,豁然開朗。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學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教育孩子就是要以身示範。如何做一個榜樣式的好家長?這幾個方面,身為父母應引起注意。

一、作為家長一定要培養自己良好的興趣愛好,如聽輕音樂、讀書、運動等,孩子耳濡目染就會養成這些良好的習慣,避免以後好動調皮,或者專注力不集中等。

二、一定要在孩子面前表現出自律性。如果家長每天在孩子面前表現的就是生活懶散、刷手機不停、遊戲成癮等不良的生活習慣,那孩子也容易受到影響,有樣學樣,逐漸養成一些不良習慣。可見,父母不僅是孩子教育的第一任啟蒙老師,而且是終生的老師。

三、父母的性格也是影響孩子健康成長的關鍵。如果父母性格暴躁,孩子可能會受這種性格的影響,遇到事情就容易發脾氣鬧情緒。如果父母當着孩子面爭吵打架,孩子也可能會模仿與他人發生肢體衝突,對其心理產生不良影響。

這裏特別要提一點,有些家長教育孩子時,總是把別人家的孩子多麼優秀掛在嘴邊,想以此來刺激孩子的競爭意識,但自己面對外界壓力的時候,常常妥協放棄。正所謂“己所不欲勿施於人”,作為家長也同樣如此,自己不願意面對的事情,又如何要求孩子心悦誠服地接受呢!所以,父母應該在與孩子相處的日常中“以身作則,率先垂範”,以高標準規範自己的行為,給孩子做好榜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