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節日慶典

立冬節氣習俗精選15篇

立冬節氣習俗1

1立冬的祕密

立冬節氣習俗精選15篇

冬天把它的祕密都藏進了世間萬物,等着我們去尋找。那究竟立冬有怎樣的氣候和物候特點?還有什麼習俗呢?和孩子一起來探究吧!

01氣候特點

立冬前後,我國大部分地區降水有所減少,降水的形式呈現多樣化,出現雨、雪、冰粒、雨夾雪等。

北方地區,由於冷空氣頻繁出現,氣温不斷下降。此時的東北和西北地區已是大雪紛飛。

在南方地區,立冬後常會出現温暖舒適的“小陽春”天氣,但隨着時間的推移,冷空氣頻繁南下,天氣開始逐漸轉冷。

02物候特點

■立冬三候:

一候水始冰,二候地始凍

此節氣水面開始結上一層薄薄的冰,土地也會結冰凍住,這就是“水始冰,地始凍”。

三候雉入大水為蜃

立冬後,雉雞就徹底消失不見了,而海邊會出現類似花紋的大蛤。所以古人認為到了立冬雉雞就變成了大蛤。

■其它物候:

立冬時天氣冷,食物少,有些動物要靠冬眠來儲存能量,它們會睡上長長的一覺,直到温暖的春天才會再次醒來。

03農事特點

立冬時節正是南方秋收冬種的大好時段,農民伯伯會利用晴好天氣,做好晚稻的收、曬、晾等工作。

同時,還會給家裏飼養的小動物們做好過冬的準備,圍上草簾、鋪上厚厚的稻草,讓小動物們温暖地度過冬天。

04立冬習俗

●吃餃子:立冬是“秋冬之交”,“交”諧音“餃”,因此就有了立冬吃餃子的習俗。

俗話説“立冬不端餃子碗,凍掉耳朵沒人管”。天冷耳朵暴露在外面容易被凍傷,吃點長得像耳朵的餃子來補補耳朵……

●迎冬:立冬與立春、立夏、立秋合成為“四立”,在古代是個重要的節日,那時的人們會利用立冬節氣休息一天,順便犒賞下一家人的辛苦。

●補冬:“三九補一冬,來年無病痛”,民間有立冬補冬的習俗。在這一天,有些地區人們有喝羊肉湯的習俗,還有些地區會吃些滋陰補陽的食物,如雞鴨魚肉等,有的還會和中藥一起煮來增加藥補的功效。

2暖心過立冬

01初識立冬

老師們可藉助生動形象的課件,帶孩子們一起感受立冬時大自然的神奇變化,瞭解立冬節氣的物候特點和農事特點。

02冬日手工

關於冬的記憶,是那份冬日的暖和。孩子們可自主選擇手工材料進行創作,“戴”上帽子、圍巾和手套,保證身體暖融融。

03冬日美食

在立冬到來之際,和孩子一起學着包餃子,分享美味的餃子……在此過程中既感受到包餃子的快樂,又鍛鍊了動手能力,同時還對中國傳統美食有了進一步的瞭解。

04冬日實驗

秋冬季節,由於天氣比較乾燥,很容易產生靜電,可以和孩子玩玩關於靜電的科學小遊戲,瞭解摩擦起電的現象。【tips :摩擦起電是屬於靜電哦!】

寫在最後

立冬代表着冬季的開始

進入立冬節氣後

氣温便一路下降

讓孩子們注意防寒保暖

規律作息,適當運動

以最佳的狀態面對冬日的寒冷

立冬節氣習俗2

補冬

立冬節氣的到來,是草木凋零,蟄蟲伏藏,萬物活動趨向休止,以冬眠狀態,養精蓄鋭,為來春生機勃發作準備。人類雖沒有冬眠之説,但民間卻有立冬補冬的習俗。人在這個進補的最佳時期,進行食補,為抵禦冬天的嚴寒補充元氣。在冬季應少食生冷,尤其不宜過量的補。一般人可以適當食用一些熱量較高的食品,特別是北方,可以吃些牛、羊肉,但同時也要多吃新鮮蔬菜。吃一些富含維生素和易於消化的食物。

吃赤豆糯米飯

在江南水鄉,有立冬之夜全家歡聚一堂共吃赤豆糯米飯的習俗。相傳,有一位叫共工氏的人,他的兒子不成才,作惡多端,死於冬至這一天,死後變成疫鬼。但是,這個疫鬼最怕赤豆,於是,人們就在冬至這一天煮吃赤豆飯,用以驅避疫鬼,防災祛病。

燒香

滿族有燒香的習俗。立冬,秋糧一入庫,這個季節便是滿族八旗和漢軍八旗人家燒香祭祖的活躍季節。漢八旗的祭祀稱“燒旗香跳虎神”,滿八旗稱“燒葷香”。“燒葷香”5—7天,在操辦祭祖燒香的頭三天,全家人一連十天吃齋,不吃葷腥。

喝羊肉湯

在山東滕州,立冬時節,有喝羊肉湯的習俗。在寒冷的天氣,喝一碗熱氣騰騰的羊肉湯,絕對是一種享受。而且,羊肉中還含有大量的脂肪和蛋白質以及豐富的熱量,禦寒效果極佳。

立冬節氣的民間傳統飲食

吃餃子

諺語云:“十月一,冬至到,家家户户吃水餃。”在北方地區,立冬這一天餃子是必不可少的節日食品。“立冬不端餃子碗,凍掉耳朵沒人管”,因為餃子外形似耳朵,人們認為吃了它,冬天耳朵就不受凍。在京津地區,還講究吃“倭瓜”餡的餃子。

草根湯

在閩中地區,立冬俗稱“交冬”,意為秋冬之交。每逢立冬日,家家户户要熬製草根湯。草根品種眾多,配方也多種多樣。一般就是將山白芷根、鹽膚木根、山蒼子根、地稔根等剁成片,下鍋熬煮出濃濃的草根湯後,撈去根塊,再加入雞、鴨、兔肉或豬蹄、豬肚等熬製,香氣濃郁,口味醇厚,油而不膩。

交冬餈

在漳州,立冬時節農家通常會做一種叫做“交冬餈”的小吃。這種小吃是以糯米為主料,在浸泡以後再放到蒸籠裏去蒸熟,然後迅速放在石舀裏舂,直到綿變得軟柔韌。最後再趁熱將飯泥製作成各種樣子的團狀,擱在芝麻或黃豆或花生炒香磨粉拌白砂糖(的盤裏滾動,即可取食。漳州人就用這種小吃來祀神祭祖,慶賀農作物的豐收,祈望來年生活過得更美好。

釀黃酒

立冬之日開始釀黃酒,是紹興傳統的釀酒風俗。冬季水體清冽、氣温低,可有效抑制雜菌繁育,又能使酒在低温長時間發酵過程中形成良好的風味,是釀酒發酵最適合的季節。因此,紹興人把從立冬開始到第二年立春這段最適合做黃酒的時間稱為“冬釀”,祈求福祉。

吃甘蔗

在福建的潮汕地區,立冬要吃甘蔗。是因為民間素來有“立冬食蔗齒不痛”的説法,意思是“立冬”的甘蔗已經成熟,吃了不上火,這個時候“食蔗”既可以保護牙齒,還可以起到滋補的功效。在當地鄉下還有劈蔗的遊戲活動:參加者手握一根完整的甘蔗,把蔗節上的芽和氣根削去,然後站到板凳上,左手按住蔗稈,使其穩立在地上;右手拿着刀,刀背朝着尾稍,比賽開始之後,迅速把刀口翻轉過來,先完成者為勝。

吃生葱

南京有句諺語:“一日半根葱,入冬腿帶風。”一立冬,老南京人就特別注意吃生葱了,以抵抗南京冬季濕寒,減少疾病的發生。從養生學的角度看,具有發表通陽、解毒調味的作用。主要用於風寒感冒、陰寒腹痛、惡寒發熱、頭痛鼻塞、乳汁不通,二便不利等等。直到現在,南京人還常把“立冬嗖嗖疾病盤,大葱再辣嘴中盤”這句老話掛在嘴邊。

立冬三候及意思是什麼

立冬三候:一候水始冰;二候地始凍;三候雉入大水為蜃。

1、水始冰:水已經能結成冰。

立冬後温度黃河、淮海一帶的氣温變低,水面上開始結冰。

2、地始凍:土地也開始凍結。

立冬後,秦嶺—淮河線以北的地區開始變得寒冷,地面上出現凍土現象。

3、雉入大水為蜃:野雞一類的大鳥便不多見了。

古人認為到了立冬節氣後禽鳥會變成蛤蜊藏在海水裏面避寒,其實這是浪漫主義説法,現實是到了立冬節氣後禽鳥南遷或者藏在了温暖的地方避寒去了。

立冬節氣習俗3

1、時間在嘀嗒嘀嗒向前走,秋天在依依不捨揮揮手,冬天在興高采烈招招手,我在認認真真把友情守。立冬嘍,發條短信把朋友逗。如若喜歡,請藏收!

2、一夜之間,路上鋪滿了金黃色的落葉一時之間,我竟不知該説是秋天到了還是冬天來了

3、千尺陰崖塵不到,惟有層冰積雪。——辛棄疾《賀新郎·用前韻送杜叔高》

4、冬天的問候像是火鍋的羊肉,精華暖心!冬天的祝福像是火鍋的蔬菜,細緻貼心!冬天的短信像是火鍋的底料,分量十足,讓你動心!立冬快樂!

5、清入夢魂,千里人長久。——陳亮《點絳脣·詠梅月》

6、立冬節氣不俗,五大誤區別涉足:稍稍降温蓋厚褥,矇頭睡覺空氣污,日曬過長骨質疏,緊閉門窗不出户,運動減少屈指數。擺脱誤區,立冬健康必須!

7、剝了皮橘子的味道,配上一把花生米和一包瓜子仁,一包熱騰騰的糖炒板栗,一個新鮮出爐的烤紅薯,這些足以讓整個冬天留在記憶中。

8、數九寒天,冰封千里。整個世界成了只大冰箱,山冷得在顫抖,河凍得僵硬了,空氣也似乎要凝固起來。

9、立冬啦,祝你:好運像雪花紛紛而落,煩惱像落葉深深埋藏,幸福像冰塊堅不可摧,壓力如蛇娃已然冬眠,情誼如松柏長青不萎,日子像炭火暖暖融融!

10、裏均勻散發熱量的火爐,使人的全身都能夠易於吸收,這種感覺只有經過體驗之後才能充分享受。

11、起加油哈!努力掙錢哈,冬天來了,要買厚厚的衣服了......

12、冬天來了,天氣變寒冷了。人們穿上了羽絨服、戴上了手套、圍巾。好像自己個個都打扮成了一個小胖子,嚴嚴實實的,連個縫都沒有。

13、初冬,像一位美麗的、高貴的、矜持的公主,舞動着她那神奇的面紗,送來陣陣凜冽的寒風。

14、立冬那天,就迎來了那縷陽光,像一場久違的重逢,那般趕巧。院中的小花越開越小,到最後都退到了幾棵楓樹下,躲閃着最後的粉紅暗紫和燦黃。八九十隻鳥雀湊在草叢中啄食,我輕踩地面的腳步聲驚起它們齊整地飛向高處,像幾聲清脆的樂曲,井然有序的落在一段護欄上。我的老太就坐在院中的長椅上曬太陽,她用左手托住下顎,享受時光。我朝她走去,我的影子先行入跌入她的懷抱,像半棵樹撐開的陰涼。

15、寒冷的嚴冬,河水一改往日的活潑,似乎恬靜地睡着了。

16、大雪壓青松,青松挺且直。——陳毅《青松》

17、入冬了,打開衣櫃一看,我該逛街了,打開錢包一看,我還年輕,不冷。

18、天冷了,洗澡是一件開始了就停不下來的事情。

19、感謝你陪我走過昨天,分享今天,迎接明天!立冬之際,願有我的日子你每天都精彩,每步都平安,每刻都快樂,每分都如意,每秒都幸福!

20、寒風中佇立着熟悉的身影,回憶中珍藏着往日的温馨;光影中走過各自的旅程,忙碌中期待着久別的重逢;等待中錯過美麗的風景,心底裏渴望着永恆的友情。立冬時節,朋友珍重。

21、北風吹來立冬到,你要開口大聲笑;體康貌美老來俏,出門不忘衣和帽;吉祥如意福星照,夫妻恩愛幸福繞;兒孫滿堂圍你跑,吃穿不愁生活好;知足常樂老百姓,平平淡淡興致高!

22、立冬節氣,温馨祝福。願:總有一個小窩温暖你的身,總有一碗暖湯熱乎你的胃,總有一顆愛心牽掛你的人,總有一句祝福撫慰你的心。祝立冬節氣快樂。

23、轉眼秋天過,冬天已來到。氣温急劇降,寒意襲心間。添衣是首要,其次暖壺陪。還冷空調開,再把暖被抱。最後趁熱送上暖暖的祝福:立冬快樂!

24、立冬來臨,特賜愛卿一大禮包,內有棉衣一件,棉褲一條,棉鞋一雙,狗皮帽子一頂,兔毛手套一副,望愛卿自即日起全副武裝,温暖過冬!

25、冬天來了,河面上結了一層厚厚的冰,有的人在冰上跳舞,真漂亮!柳樹楊樹還有數計的鮮花嫩草都枯萎了,只有松樹和臘梅在嚴寒中挺立着。

26、氣温下降冬天到,關心祝福把你繞,冬天別忘添衣被,防寒保暖健康保,多飲熱水多運動,早睡早起精神爽,立冬時節發信息,祝福你身體健康事事如意。

27、真羨慕那些腿短的人,天冷被子至少還能蓋住腳。

28、為了保暖多吃飯,吃飽蓋被睡好覺。雖説起早愛偷懶,身外衣服要增厚。不要光顧看手機,勿忘冬眠時間到。雪花漫飄立冬來,發條短信逗你笑。

29、立冬以至,夏秋已逝;寒冷以至,温暖已逝;還好我的短信以至,祝福以至,快樂以至;所以寒冷會逝,感冒會逝,孤單會逝。立冬時節,願你擁抱温暖,守候幸福!

30、秋天有落紅的木棉,而初冬卻是無盡的蕭條,不敢碰觸,那寒意冰冷徹骨,一直涼到心底!那婆娑的樹枝下,缺葉迴旋,蝴蝶流連,落成灰繭。

31、黃河捧土尚可塞,北風雨雪恨難裁。——李白《北風行》

32、立冬了,我知道你不願多運動,做為好朋友我要提醒你,今年松果欠收,你一定要深挖洞廣積糧呦。哈哈,祝開心快樂。

33、太陽泛起火紅的笑臉,使朦朧的校園豁然揭去紗帳。

34、立冬到,天轉冷,短信祝福傳真情;寒風嘯,雪花飄,增衣保暖防感冒;多鍛鍊,願君安,福壽安康活百年;真情意,愛傳遞,地久天長心相惜;祝福你,美如意,健健康康過冬季。

35、立冬到了,我用手機編織了一條圍巾,它包含着我的一聲問候,一些温暖,一點關懷,還有我的一份愛戴,藉着這條短信送到你身邊來:祝你立冬愉快!

36、立冬到,為你帶來新的陽光暖照;北風吹,為你吹走故去的塵埃;雪花飄,為你送來白亮純淨世界;祝福至,祝你好運連連,夢想成真!立冬快樂!

37、立冬了,思念蠢蠢欲“凍”,關懷聞風而“凍”,祝福全面出“凍”,願生“凍”活潑的你,身材美麗“凍”人、事業驚天“凍”地、好運“凍”如脱兔!

38、隆冬,北風凜冽,銀灰色的雲塊在天空中奔騰馳騁,寒流滾滾,正醖釀着一場大雪。

39、北風潛入悄無蹤,未品秋濃已立冬,看繁花落盡,一樹枯黃,花落盡。那些逝去的年華竟是這般匆匆,帶走了歲月,留下了回憶。

40、陽光給人們的一種感覺是温暖的,冬日的陽光也不例外,它給人們的第一種感覺是温暖,在寒冷的冬天裏,早晨太陽升了起來,把金色的光輝灑在大地上,大地媽媽甦醒了,不再那麼寒。

41、立冬時節寒風嘯,大雁無蹤山雞跳。只有喜鵲把喜報,今有喜事來報到。立冬頭天如意笑,家家户户放鞭炮。祈盼冬天吉祥照,美滿安康幸福耀。願你立冬安康抱!

42、真羨慕那些腿短的人,天冷被子至少還能蓋住腳。

43、立冬到,憂愁之花已凋零,煩惱之葉全落光,疲憊之蟲已冬眠,一切不好都已雪藏,只剩下好運之火依然旺盛,幸福之海依然澎湃,平安之樹永遠長青,願你立冬健康快樂!

44、冬天來,氣温降,多穿衣,多保暖,少受涼;冬天來,天干燥,多喝水,多食素,少油葷;冬天來,易睏乏,多鍛鍊,多睡眠,少熬夜。立冬到,送暖陽,祝願你,身健康,喜洋洋!

45、北風狂吼百草衰,千樹萬樹寒梅開;花中君子情豪邁,天寒地凍暖常在;發條短信傳關愛,祝福兩端系開懷;祝立冬身體康健,問候聲音不斷!

46、時間在嘀嗒嘀嗒向前走,秋天在依依不捨揮揮手,冬天在興高采烈招招手,我在認認真真把友情守。立冬嘍,莫讓冷風吹傷你的手,保護自己喲!

47、在姥姥家時,最美的景象便是早晨,太陽即將出來的那一刻。因為姥姥家在農村,所以,那裏有很多條別雪覆蓋着的小路,也有許多被白霜覆蓋着的小樹。當那個時候,樹上白色的霜被剛露出臉的太陽曬的粉紅,好看極了!

48、立冬寒氣從天降,短信祝福來送上,送你一件小棉襖,温暖過冬無煩惱。

49、記得那是一個寒風刺骨的冬天,早上不想起牀上課,讓室友幫忙請假,隨便找個理由,很快我中暑的消息傳遍了整個小樣。

50、立冬的夜冷颼颼,冷得讓我深感窒息。每當傷心彷徨的時候,在這裏找不到一個可以傾訴衷腸的人。偶爾幾行自我慰藉的文字,卻顯得如此蒼白無力。有時候真的很想痛哭一場,可淚水早已被我遺忘在了童年時代。曾經也想過大醉一場,可醒來後終還是要面對的。最後,我只有一次又一次地沉淪。

51、秋天的步伐漸漸遠去,飄零的紅葉帶來了冬日的氣息,當短信鈴聲輕輕響起,那是我温馨的祝福捎給遠方的你,立冬了,在忙碌的日子裏,記得保重自己!

52、冬天是淘氣的孩子,風霜霧雨夾雪,一年中最難熬的季節要來了,但你不用擔心,我的牽掛與祝福會化作暖流圍繞在你心間,讓你擁有一整個暖冬。立冬快樂!

53、天冷了,寒冷的冬天即將來臨,一年又要過去了,又要長一歲了,你準備好了嗎?

54、立冬至,萬物始收藏,收拾心情,將快樂藏在心上,收拾生活,將笑容藏在臉上,收拾工作,將努力藏在辦公室,收拾短信,將我的祝福永遠收藏!

55、當秋意漸濃,才發覺冬日的温馨已經飄然而至。立冬了,這一刻什麼都可能忘記,唯獨忘不了向你送上温暖的關懷:寒冷的日子裏好好疼自己,快樂過冬。

56、自古逢冬悲寂廖,我言冬日勝春朝。保暖工作若做好,便引温情到碧霄。立冬日至,祝你開心舒心順心,處處温馨!

57、立冬將到陽光漸少,冷暖異常北風嚎嚎,空氣乾燥勤喝水好,流感突襲謹防感冒,落葉飄飄祝福送到,一句問候一個擁抱,願健康快樂伴你每分每秒。

58、立冬,把憂愁“凍住”;讓煩惱“冬眠”;把幸福“冷藏”;讓快樂“還陽”。祝福你冬日吉祥,立定堅強,幸福快樂,如沐暖陽!

59、寒冷的嚴冬,河水一改往日的活潑,似乎恬靜地睡着了。

立冬節氣習俗4

立冬飲食習俗

“立冬不端餃子碗,凍掉耳朵沒人管”,這句話對於北方的朋友來説應該都非常熟悉,但對南方的朋友可能就比較迷惑。其實意思很簡單,您仔細看看那兩邊翹翹,中間圓滾滾的餃子,長的是不是有點像咱身體上的某個器官?

沒錯,就是耳朵。據説,這餃子早在三國的時候就有了,不過那會的餃子跟現在的餛飩差不多,煮熟以後和湯一起盛在碗裏混着吃,所以當時的人們把餃子叫“餛飩”。直到唐代以後,餃子才變得和現在一樣。餃子的原名據稱叫“嬌耳”,是我國醫聖張仲景首先發明的。他的“祛寒嬌耳湯”的故事至今還在我國民間流傳着。

相傳東漢末年,“醫聖”張仲景曾任長沙太守,後辭官回鄉。正好趕上冬至這一天,他看見南陽的老百姓飢寒交迫,兩隻耳朵紛紛被凍傷。當時傷寒流行,病死的.人很多,於是張仲景總結了漢代300多年的臨牀實踐,在當地搭了一個醫棚,支起一面大鍋,煎熬羊肉、辣椒和祛寒提熱的藥材,用麪皮包成耳朵形狀,煮熟之後連湯帶食贈送給窮人。老百姓從冬至吃到除夕,抵禦了傷寒,治好了凍耳。從此鄉里人與後人就模仿製作,稱之為“餃耳”或“餃子”,也有一些地方稱“扁食”或“燙麪餃”。

由此,這冬至吃餃子的習俗就流傳下來了,一來是為了紀念這位偉大的名醫,再來,咱不是還有句老話,叫做“吃啥補啥”嗎,立冬意味着冬天的到來,冬天到了天涼了,耳朵暴露在外邊很容易就被凍傷了,因此,吃點長得像耳朵的餃子,補補耳朵,這可是家裏人對親人最貼心的關懷了。

立冬吃餃子恰是“交子之時”

“交子之時”的“交”就是交替、交接、交換的意思。您想啊,這餃子一般都什麼時候吃啊?立冬、大年三十,這可都是新舊兩個東西交接的時候啊。大年三十是舊年和新年的交接,而立冬則是秋天和冬天交接的時節,所以,“交”子之時的餃子是不能不吃。

立冬養生的注意事項

1、背部保暖可助藏陽氣

立冬的養生應做到精神安靜,精神上要豁達樂觀、合理用腦、保持良好心態。要保護陽氣,不過度消耗陰精。在起居調養上要有規律,早睡晚起,保證充足睡眠,避免過度勞累,並注意背部保暖才有利於陽氣潛藏。同時還要適度運動,如做操、散步等。要節慾保精,減少房事。

2、吃牛羊肉少食海鮮

立冬後,人們在飲食上依然要遵循“秋冬養陰”的原則,食用一些滋陰潛陽的食物,如桑葚、桂圓、甲魚、黑木耳等。

飲食宜清淡,要多吃熱量較高的食物,多吃新鮮蔬菜來避免維生素缺乏,多吃蛋白質、維生素、纖維素含量高的食物。牛肉、羊肉、烏雞、豆漿、牛奶、蘿蔔、青菜、木耳、豆腐、芹菜、白蘿蔔、土豆、大白菜、菠菜、蘋果、桂圓等都是立冬後比較適宜的飲食。此外,冬季養生可以多吃堅果,堅果是指油脂多的種子類食物,如花生、核桃、板栗、榛子、杏仁等。同時,要少吃海鮮等寒性食物,不宜吃肥膩或過鹹的食品,少吃脂肪、糖含量多的食品。如果要食療,可食用黑芝麻粥、蟲草老鴨湯等,可以補益肝腎、滋陰助陽。

3、多出點汗防止疾病

冬季養生要適當動筋骨,出點汗,這樣才能強身體。鍛鍊身體要動靜結合,跑步做操只宜微微似汗出為度,汗多泄氣,有悖於冬季陽氣伏藏之道。

冬季氣候寒冷,容易誘使慢性病復發或加重,應留意防寒保暖,尤其是預防大風降温天氣對機體的不良刺激,備好急救藥品。同時還應重視耐寒鍛鍊,提高禦寒及抗病能力,預防呼吸道疾病發生。

4、保護好腳早點睡

冬季健腳即健身。天天堅持用温熱水洗腳,最好同時按摩和刺激雙腳穴位。天天堅持步行半小時以上,活動雙腳。早晚堅持搓揉腳心,以增進血液循環。

唐代着名醫學家孫思邈説:“冬月不宜清早出夜深歸,冒犯寒威。”早睡以養陽氣,遲起以固陰精。因而,冬季養生要保證充足的睡眠,這樣有益於陽氣潛藏,陰津蓄積;立冬後的起居調養切記“養藏”。

立冬養生飲食原則

注意補充維生素

冬天又是蔬菜的淡季,因此,往往一個冬季過後,人體出現維生素不足,如缺乏維生素C,並因此導致人發生口腔潰瘍、牙根腫痛、出血、大便祕結等症狀。那麼人們可適當吃些薯類,如甘薯、馬鈴薯等。它們均富含維生素C、維生素B,還有維生素A,紅心甘薯還含較多的胡蘿蔔素。多吃薯類,不僅可補充維生素,還有清內熱的作用。

此外,在冬季上市的大路菜中,除大白菜外,還應選擇圓白菜、心裏美蘿蔔、白蘿蔔、胡蘿蔔、黃豆芽、綠豆芽、油菜等。這些蔬菜中維生素含量均較豐富,要經常調換品種,合理搭配,補充人體維生素需要。

飲食要增苦少鹹

冬天腎的功能偏旺,如果再多吃一些鹹味食品,腎氣會更旺,從而極大傷害心臟,使心臟力量減弱,影響人體健康。

因此,在冬天裏,要少食用鹹味食品,以防腎水過旺;多吃些苦味食物,以補益心臟,增強腎臟功能,常用食物如:檳榔、橘子、豬肝、羊肝、大頭菜、萵苣、醋、茶等。

補冬不可盲目“進補”

在補冬的同時,需要注意的是,進補時,要使腸胃有個適應過程,最好先做引補,一般來説,可先選用燉牛肉紅棗、花生仁加紅糖,亦可煮些生薑大棗牛肉湯來吃,以調整脾胃功能。

冬季喝熱粥也是養生的一個好選擇。如吃“臘八粥”有助於增加熱量和營養功能。小麥粥有養心除煩的作用、芝麻粥可益精養陰、蘿蔔粥可消食化痰、胡桃粥可養陰固精、茯苓粥可健脾養胃、大棗粥可益氣養陰等等。

立冬節氣習俗5

立冬節氣習俗

吃餃子

餃子的原名據稱叫"嬌耳",是我國醫聖張仲景首先發明的。他的"祛寒嬌耳湯"的故事至今還在我國民間流傳着。"立冬不端餃子碗,凍掉耳朵沒人管",立冬意味着冬天的到來,天涼了,耳朵暴露在外邊很容易就被凍傷了,因此,吃點長得像耳朵的餃子,補補耳朵,這可是家裏人對親人最貼心的關懷了。

為什麼立冬吃餃子?因為餃子是來源於"交子之時"的説法。大年三十是舊年和新年之交,立冬是秋冬季節之交,故"交子之時"的餃子不能不吃。現代人延續着這一古老習俗,立冬之日,各式各樣的餃子賣得很火。"好吃不過餃子",在秋冬之交,餃子當然是最不可少的美食了。在北方地區,尤其是北京、天津一帶有立冬吃餃子的習俗。

冬泳

有意思的是,慶祝立冬的方式現在也有了創新,在哈爾濱,立冬之日,黑龍江省冬泳協會的健兒橫渡松花江,以這種方式迎接冬天的到來。對於冬泳愛好者,一定要有一定基礎,循序漸進,應該從天氣暖和時堅持每天下水,持續進行鍛鍊。另外,要選擇熟悉水岸情況的地點冬泳,如果不熟悉水中及岸邊的情況,就不要輕易下水,以免發生意外。另外,要結伴而行,以便互相照顧。

其實,無論室內運動還是户外運動,都要做好充分的準備活動。因為,冬季裏場地、器械等密度加大,對人體的衝擊力也加大。而且,天冷時人體的肌肉、關節組織活動性降低,具有一定惰性,因此鍛鍊時更要做好充分準備活動,循序漸進。

補冬

立冬後,就意味着今年的冬季正式來臨。草木凋零,蟄蟲休眠,萬物活動趨向休止。人類雖沒有冬眠之説,但民間卻有立冬補冬的習俗。在南方,人們會吃些滋陰補陽,熱量較高的食物,如雞鴨魚肉等,有的還會和中藥一起煮來增加藥補的功效,中藥為當歸、川芎、芍藥、生地四味藥。

冬令進補吃膏滋是蘇州人過立冬的老傳統。在舊時蘇州,一些大户人家還用紅參、桂圓、核桃肉,在冬季燒湯喝,有補氣活血助陽的功效。通常每到立冬節氣,蘇州中醫院以及一些老字號藥房都會專門開設進補門診,為市民煎熬膏藥,銷售冬令滋補保健品。

拜師

冬季裏,好多村莊都舉行拜師活動,是學生拜望老師的季節。入冬後城鎮鄉村學校的學董(學校管理人員),領上家長和學生,端上方盤(盤中放四碟菜、一壺酒、一隻酒杯),提着果品和點心到學校去慰問老師,叫做"拜師"。有些老師人家,在立冬或冬至這天,像過大事一樣,設宴招待前來拜師的學生。在庭房掛孔子像,上書"大哉至聖先師孔子"。學生在孔子像前行脆拜禮,口唸:"孔子,孔子,大哉孔子!孔子以前未有孔子,孔子以後孰如孔子!"然後學生向老師請安,禮畢,學生分頭在老師家中做一些家務活。

冬學

冬天夜裏最長,而且又是農閒季節,在這個季節辦"冬學"是最好的時間。冬學非正規教育,有各種性質:如"識字班",招收成年男女,目的在於掃盲;"訓練班"招收有一定專長的人,進行專業知識訓練,培養人材;"普通學習班"主要提高文化,普及科學技術知識。冬學的校址,多設在廟宇或公房裏。教員主要聘請本村或外村裏人承擔,適當的給予報酬。

祭祖祭天,慶豐收

舊時,立冬這天,人們還要舉行祭祖祭天的活動。即便再忙的農人也要在家休息一天,殺雞宰羊,準備時令佳品,一方面祭祀祖先,以盡為人子孫的義務和責任;一方面祭祀蒼天,感謝上天恩賜的豐年,並祈求上天賜給來歲風調雨順;而祭祀儀式後的酒食也可讓辛苦一年的農人,好好犒賞一下自己。

立冬節氣補身體食品推薦

1.羊肉。説到驅寒暖胃的肉類,我們首先想到的就是羊肉,能補氣血,也能緩解風寒咳嗽,是冬天的最優補品之一。過去,北方的人為了抵禦寒冷,每到了冬天便大量食用羊肉,直到現在,我國的優質羊肉也基本都產於北方。在寒冷的冬天,來一頓羊肉火鍋,美味又驅寒!

2.生薑。生薑是多數家庭的必備品,儘管人們一般把它當作佐料來用,但它的作用可不少,能暖胃,能促進血液流動。平時我們在外面受了寒,回家喝一碗熱騰騰的生薑可樂,出汗排毒,就是這個道理。生薑對肚子發脹或者頭暈嘔吐有一定的作用,為了多吃生薑,有人發明了"生薑炒肉絲"這道菜。

3.黑豆。黑豆的蛋白質多,脂肪少,植物纖維素多。冬天人們外出活動少,體內積攢的脂肪、膽固醇,可以交給黑豆來"消化"。對女性來説,黑豆還可以延緩衰老,美容養顏。煮粥的時候撒一把黑豆進去,能給人體補充不少微量元素。黑豆的吃法也比較多樣,可以煮着吃,也可以打豆漿喝。

4.香菇。平時我們把香菇當作食材,更準確的説,它是一種藥材,有補虛、降血脂血壓的功效,平時做菜我們喜歡加點香菇進去,能提味也能健脾。冬天天氣冷,人們比較户外活動少,香菇還能起到緩解疲憊、神氣衰弱的作用。

5.狗肉。我國民間素有"天上的飛禽,香不過鵪鶉;地上的走獸,香不過狗肉"之説,狗肉不僅味道鮮美,而且具有温補腎陽、提高人體免疫力、驅寒的作用,因此民間又有"吃了狗肉暖烘烘,不用棉被可過冬"的説法。一般來説,在冬季吃狗肉是最好的,可以增強人體的抗寒能力,減少感冒,特別是四肢厥冷、精神不振的人常吃狗肉,具有大補的作用。

6.鴿肉。俗語都有説"一鴿勝九雞",鴿子肉的營養一直為人們認可,有壯體補腎、健腦補神、提高記憶力、降低血壓、調整血糖、養顏美容、使皮膚潔白細嫩等功效,且易於消化,對老年人、體虛病弱者、手術病人、孕婦及兒童非常適合。

7.鵪鶉肉。民諺有"要吃飛禽,還是鵪鶉"之説。的確,鵪鶉肉是典型的高蛋白、低脂肪、低膽固醇、多維生素食物,可與補藥之王人蔘相媲美,對胖人來説是理想的肉食品種。醫學研究證明,鵪鶉所含豐富的卵磷,可生成溶血磷脂,有抑制血小板凝聚的作用,可阻止血栓形成,保護血管壁,阻止動脈硬化。

8.牛肉。凡身體虛弱而智力衰退者,吃牛肉最為相宜。牛肉蛋白質的氨基酸組成比豬肉更接近人體需要,能提高機體抗病能力,對生長髮育及手術後、病後調養的人在補充失血、修復組織等方面特別適宜。但牛肉的肌肉纖維較粗糙不易消化,有很高的膽固醇和脂肪,故老人、幼兒及消化力弱的人不宜多吃。

立冬節氣習俗6

立冬節氣的來歷

“立冬”節氣,我國古時民間習慣以立冬為冬季的開始。《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説:“立,建始也”,又説:“冬,終也,萬物收藏也。”意思是説秋季作物全部收曬完畢,收藏入庫,動物也已藏起來準備冬眠。看來,立冬不僅僅代表着冬天的來臨。完整地説,立冬是表示冬季開始,萬物收藏,歸避寒冷的意思。

立冬節氣的習俗

立冬與立春、立夏、立秋合稱四立,在古代社會中是個重要的節日,這一天皇帝會率領文武百官到京城的北郊設壇祭祀。古時此日,天子有出郊迎冬之禮,並有賜羣臣冬衣、矜恤孤寡之制。即同立春、立夏和、立秋一樣,立冬日天子也要舉行迎冬的儀式。立冬前三日太史公告訴天子立冬的日期,天子便開始沐浴齋戒。立冬日天子率三公九卿大夫到北郊六裏處迎冬。回來後天子要賞死事以安社稷,並且要撫卹孤寡。

滿族有燒香的習俗。立冬,秋糧一入庫,這個季節便是滿族八旗和漢軍八旗人家燒香祭祖的活躍季節。漢八旗的祭祀稱“燒旗香跳虎神”,滿八旗稱“燒葷香”。“燒葷香”5-7天,在操辦祭祖燒香的頭三天,全家人一連十天吃齋,不吃葷腥。

十月立冬,又叫“交冬”,時序進入冬令,民間有“入冬日補冬”的食俗。古人認為天轉寒冷,要補充身體營養。食人蔘、鹿茸、狗肉、羊肉及雞鴨燉八珍等。是較流行的補冬方式。也有的中藥店推出十全大補湯,即用十種滋補的中藥燉雞或其它肉類做成的補品。

在我國南方,立冬人們愛吃些雞鴨魚肉,在台灣立冬這一天,街頭的“羊肉爐”、“薑母鴨”等冬令進補餐廳高朋滿座。許多家庭還會燉麻油雞、四物雞來補充能量。我國北方,人們則吃餃子。因為餃子是來源於“交子之時”的説法。大年三十是舊年和新年之交,立冬是秋冬季節之交,故“交”子之時的餃子不能不吃。現在的人們已經逐漸恢復了這一古老習俗,立冬之日,各式各樣的餃子賣得很火。天津最有特點的就是倭瓜餃子。倭瓜又稱窩瓜、番瓜、飯瓜和北瓜,是北方一種常見的蔬菜。一般倭瓜是在夏天買的,存放在小屋裏或窗台上,經過長時間糖化,在冬至這天做成餃子餡,味道即同大白菜有異,也與夏天的倭瓜餡不同,還要藮醋加蒜吃,別有一番滋味。

立冬節氣代表什麼

立冬代表什麼:有寒潮、降温等冷空氣活動

立冬節氣,高空西風急流在亞洲南部地區已完全建立。此時高空西風南支波動的強弱和東移,對江淮地區降水天氣影響很大。當亞洲區域成緯向環流,西風南支波動偏強時,會出現大範圍陰雨天氣。此外,緯向環流結束和經向環流也會建立,並有寒潮和大幅度降温等冷空氣活動。

立冬代表什麼:降水稀少農作物越冬期

立冬前後,中國大部分地區降水顯著減少。中國北方地區大地封凍,農林作物進入越冬期。中國江淮地區的“三秋”已接近尾聲,中國江南則需搶種晚茬冬麥,趕緊移栽油菜,中國南部則是種麥的最佳時期。另外,立冬後空氣一般漸趨乾燥,土壤含水較少,中國此時開始注重林區的防火工作。

立冬節氣養生注意事項

飲食養生

飲食應以滋陰潛陽,增加熱能為主,提高人體抵抗力。多吃富含蛋白質、維生素、無機鹽等食物,防冷禦寒,增強身體免疫力。如:牛羊肉、雞蛋、魚類、核桃、牛奶等,蔬菜水果如梨、蘿蔔、大白菜、柑橘等,切忌食用辛辣、油膩和寒濕類的食物。

起居養生

起居應“早睡晚起”,早睡可以保養人體陽氣,保持身體的熱量,規避嚴寒,維持人體正常的生理機能;晚起可養人體陰氣,躲避嚴寒。由於室內外温差大,易消耗人體陽氣,引發疾病。所以,要養成早睡晚起的習慣,注意防寒保暖,減少冷空氣對身體的刺激。此外,穿衣要適度,不要過少過薄或過多過厚。

運動養生

俗話説:“夏練三伏,冬練三九。”運動養生可調節人體生理功能,改善微循環,促進新陳代謝,改善神經系統功能,提高機體免疫力。可進行打球、散步、慢跑、太極拳等運動。但運動要適當,不要過度或大汗淋漓,使人體受寒引發感冒等疾病。

情志養生

立冬調養主要是“藏”,要保持精神安靜,狀態良好,使體內陽氣得以潛藏。首先要控制自身情緒,避免情緒緊張、易怒、抑鬱等;其次要多參加娛樂活動,如唱歌、跳舞、健身操等文體活動。

暖腳養生

俗話説:“寒從腳下生。”腳部一旦受寒,可引起體內毛細血管收縮,使人體抵抗力下降,引發疾病。所以,健身先健腳,每晚睡前用熱水(40℃左右)泡腳30分鐘,有助於睡眠,消除疲勞,舒筋活絡,促進血液循環,起到防病治病的作用。但是,患有心腦血管疾病、糖尿病患者不宜用熱水泡腳,以免誘發原有疾病。

養生防疾病

1、心腦血管疾病:立冬後天氣寒冷,易誘發心腦血管疾病。特別是中老年人對寒冷天氣變化適應能力差,易發生心腦血管疾病。所以,日常注意防寒保暖,適當外出活動,加強身體鍛鍊,以適應環境的變化,提高禦寒及抗病能力。

2、感冒:冬季天氣寒冷,人體受冷空氣刺激,易引發感冒等呼吸道疾病,如咳嗽、打噴嚏、流鼻涕、咽喉痛等呼吸道症狀。因此,要保持居室內空氣流通,温度適宜,室內外温差不宜過大,多飲水,增強肌體代謝能力;感冒流行季節,儘量少到人流量多的公共場所。

3、胃病:胃病需患者注意保暖,避免受到寒冷刺激,使胃腸發生痙攣導致胃病。飲食以清淡、少食多餐為主,不吃生冷辛辣等食物,不要暴飲暴食。

立冬節氣習俗7

霜降已過,秋天也就快過去了,象徵着冬天到來的立冬也就快到了。今年立冬是在11月8日,農曆十月十三日。

立冬為農曆十月,陽曆的十一月七日或八日。我國以這一天作為冬季的開始,太陽到達黃經225°。立冬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19個節氣。立是建始;冬,終也,萬物收藏。立冬後46天,“中藏之氣,至此而極也”(《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至,不是“到”的意思,而是“至極”意,俗話説到頭兒了,便是冬至了。古人有在立冬看氣象、卜冷暖的説法,如“立冬晴,一冬凌(嚴寒意)”;“立冬陰(陰雨),一冬温(暖冬)”。從立冬起,“水始冰,地始凍”。而到了冬至,則陽生,即陽光直射位置向北部移動。

古時此日,天子有出郊迎冬之禮,並有賜羣臣冬衣、矜恤孤寡之制。後世大體相同。《呂氏春秋.盂冬》:“是月也,以立冬。先立冬三日,太史謁之天子,曰:‘某日立冬,盛德在水。’天子乃齋。立冬之日,天子親率三公九卿大夫以迎冬於北郊。還,乃賞死事,恤孤寡。”高誘注:“先人有死王事以安邊社稷者,賞其子孫;有孤寡者,矜恤之。”晉崔豹《古今注》:“漢文帝以立冬日賜宮侍承恩者及百官披襖子。”又“大帽子本巖叟野服,魏文帝詔百官常以立冬日貴賤通戴,謂之温帽。”

在食俗方面,立冬則有吃倭瓜餃子的風俗。立冬時,到市場買倭瓜,已很少見。這種倭瓜是夏天買的,存在小屋裏或窗台上,經過長時間糖化,做餃子餡,味道既同大白菜有異,也與夏天的倭瓜餡不同,還要蘸醋加爛蒜吃,才算別有一番滋味。立冬為什麼吃餃子?因我國以農立國,很重視二十四節氣,“節”者,草木新的生長點也。秋收冬藏,這一天,改善一下生活,就選擇了“好吃不過餃子”。同時,古代認為瓜代表結實,所以《禮記》中有“食瓜亦祭先也”的説法。冬至,中國古有“冬至節”的風俗。冬至也叫“過小年”,百官向皇帝朝賀,民間互相拜賀、宴請。普通百姓則食餛飩,象徵咬破混沌天地,迎來新生。

滿族有燒香的習俗。立冬,秋糧一入庫,這個季節便是滿族八旗和漢軍八旗人家燒香祭祖的活躍季節。漢八旗的祭祀稱“燒旗香跳虎神”,滿八旗稱“燒葷香”。

“燒旗香跳虎神”是十分熱鬧的祭祖儀式,其中唱、念、做、打俱全,特別是虎神裝扮得活龍活現,翻滾跳躍,能者可竄房越脊,在房脊上滾動、翻動。還有光着腳穿着一層布的虎爪,跑跳着登刀(是在高梯子上一層層綁上鍘刀)而上房脊,為此看熱鬧的人從十里八村紛紛而至,均要一飽眼福。觀眾不但可以飽觀跳虎神的全貌,還可看到擺腰鈴、頂水碗、耍鼓絕活,即頭頂水碗,兩臂上伸支起鼓來團團轉,兩臂彎曲手腕端平食指各掛一鼓旋轉,甩起腰鈴鷂子翻身接鼓打在點上。與此同時還能看到霸王鞭的各種翻滾跳蹦,鯉魚卧蓮,一支花棍玩耍於手掌、手背、左肩、右肩、左膝、右膝上,二郎擔山、腳踢花棍、軲轆毛就地十八滾、站打四面、卧打八方,這條棍花樣繁多,為此亦稱花棍。一般三鼓神匠可打三十九節,精悍神匠能打五六十個節數。

滿八旗“燒葷香”5—7天,這種燒香遵照“薩滿教”原始規矩,莊嚴肅穆。在操辦祭祖燒香的頭三天,全家人一連十天吃齋,不吃葷腥。在頭三天“磕面子”,家庭主婦親自操作,不擦脂粉,就連雪花膏也不抹,不但不用香皂洗臉,而且連豬胰子都不用,洗臉只用熱水,為了將手洗淨可用面鹼洗手,其他女眷同樣如此效仿。淘黃米雙膝跪在地上,妯娌接過也是雙膝跪接,再傳遞給晚輩少媳婦送到“哈什”(倉房)頂上,用日光晾曬,此是磕面子用的黃米。再淘二遍黃米後,放到小罐中,用薄羊皮扎罐嘴,富户大家可放到二缸中,製作米酒,亦稱“糖黃酒”。此酒得在上供這天開罐,由香主東家打酒裝瓶,連斟九碗或九盅上供,再一連供上九盤子餑餑(用粘黃米麪做的粘餅),按照順序擺供。上供齊全,打開蓮花香碟,此蓮花香碟系木製。中間有一道香槽,濾上達子香粉末(滿族名稱安素香,滿語土名叫迎山紅)。這是達子香花(山杜鵑花)的嫩葉或嫩枝尖,曬乾碾成的香末。槽底墊上香灰,香火燒不着木碟,如此可防火。最少可燒一個晚上,勤添香末,由此香煙繚繞不斷,芳香撲鼻。

“燒葷香”要宰三口豬。第一口豬祭天,第二口豬祭祖,第三口豬祭“歪梨媽媽”。滿族宰豬從古至今不用右手持刀。早年是將柞木扦子削成尖放到油鍋裏炸一下,其鋭利無比而用來宰豬。後來恐怕用扦子宰豬的技術差,才用左手持尖刀由“薩滿”宰。宰豬時,首先將一盅酒倒在豬耳朵裏,豬耳朵一撲楞,即表明列祖列宗已領受此豬。此豬必須是公豬“蹭”子,俗稱“淨”。如果豬耳朵不動彈,薩滿”就着急了,雙膝跪下,雙手合十念滿語禱告,香主帶領全家連連磕頭,直到豬耳搖動,祖宗領牲了,這才皆大歡喜。一般農家三至五年才能籌辦一次“燒葷香”的還願香。有許多“燒太平香”則是差不多一年一次,大部分不宰豬而以雞代替,中等家宰二十一隻雞,一般家宰七隻雞,此稱為“燒素香”。

立冬節氣習俗8

祭天

漢代,人們認為自冬至起,天地陽氣開始興作漸強,代表下一個循環開始,是大吉之日。皇帝要於此日祭天,羣臣也互相祝賀。此習俗一直延續至清代,成為在冬至日必須舉行的一種儀式。

民間把冬至義稱為作“交九”或“數九”,即從冬至這一天起,每隔九天作為一個“九”,共分成9個“九”,共九九八十一天,81天之後便進入春天。冬至之後數九九在全國各地都十分流行,各地的人們根據各地不同的氣候條件、景物特徵、農事物候及風俗習慣,編排出了各種數九九的諺語和順口溜。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下面這首順口溜:一九二九不出乎,三九四九冰上走,五九六九沿河看柳,七九河開,八.九雁來,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

數九九的諺語和順口溜不僅僅是人們多年來對氣候的經驗總結,也是人們在嚴冬時節對春天的一種企盼。

北方吃餃子,南方吃湯圓

“冬至餃子夏至面”,過去人家過冬至,飲食習俗多為吃餃子。每逢冬至,不論貧富,餃子是必不可少的節日飯。

在南方,冬至盛行吃湯圓,民間也有“吃了湯圓大一歲”的説法。湯圓也稱湯糰,是一種用糯米粉製成的圓形甜品,“圓”意味着“團圓”“圓滿”,所以冬至吃湯圓又叫“冬至團”。湯圓可以用來祭祖,也可用於互贈親朋。

贈鞋帽

冬至時節,民間有贈送鞋子的習俗。在《中華古今》中有説:“漢有繡鴛鴦履,昭帝令冬至日上舅姑。”隨着時間的推移,贈鞋給舅姑的習俗逐漸演化為舅姑贈鞋帽給甥侄了。古時手工刺繡,送給女子的,鞋子刺繡多為花鳥,帽子多做成鳳形;送給男子的,鞋子刺繡多是猛獸,帽子也多做虎行。

藏冬冰

冰的應用十分廣泛,可以保鮮,又可入藥。北方一般都在冬至前後,修窖藏冰。人們用鐵釺自河中鑿冰,寬一尺多,長二尺多,稱為一方。在冬至這天將冰藏窖中,封閉嚴實,同時藏入各種鮮果,春後取出,在市上銷售,顏色宛如剛從樹上摘下來一樣。

南方沿海居民,也習慣在冬至後修繕冰窖,儲藏冰塊,以便第二年打魚期間為魚保鮮。

立冬節氣習俗9

1、補冬

立冬節氣的到來,是草木凋零,蟄蟲伏藏,萬物活動趨向休止,以冬眠狀態,養精蓄鋭,為來春生機勃發作準備。人類雖沒有冬眠之説,但民間卻有立冬補冬的習俗。

人在這個進補的最佳時期,進行食補,為抵禦冬天的嚴寒補充元氣。在冬季應少食生冷,尤其不宜過量的補。一般人可以適當食用一些熱量較高的食品,特別是北方,可以吃些牛、羊肉,但同時也要多吃新鮮蔬菜。吃一些富含維生素和易於消化的食物。

2、冬泳

有意思的是,慶祝立冬的方式現在也有了創新,在哈爾濱,立冬之日,黑龍江省冬泳協會的健兒橫渡松花江,以這種方式迎接冬天的到來。全國冬泳可劃分為四個層次區:氣温以17℃作為冬泳的起點;水温以8℃作為冬泳的冷度標誌。17℃以下的水温給人以冷感,低於8℃以下則有冷、麻、強冷刺激的感覺。

3、吃赤豆糯米飯

在江南水鄉,有立冬之夜全家歡聚一堂共吃赤豆糯米飯的習俗。相傳,有一位叫共工氏的人,他的兒子不成才,作惡多端,死於冬至這一天,死後變成疫鬼,繼續殘害百姓。但是,這個疫鬼最怕赤豆,於是,人們就在冬至這一天煮吃赤豆飯,用以驅避疫鬼,防災祛病。

4、燒香

滿族有燒香的習俗。立冬,秋糧一入庫,這個季節便是滿族八旗和漢軍八旗人家燒香祭祖的活躍季節。漢八旗的祭祀稱燒旗香跳虎神,滿八旗稱燒葷香。燒葷香57天,在操辦祭祖燒香的頭三天,全家人一連十天吃齋,不吃葷腥。

5、喝羊肉湯

在山東滕州,立冬時節,有喝羊肉湯的習俗。在寒冷的天氣,喝一碗熱氣騰騰的羊肉湯,絕對是一種享受。而且,羊肉中還含有大量的脂肪和蛋白質以及豐富的熱量,禦寒效果極佳。

6、吃狗肉

冬至吃狗肉的習俗據説是從漢代開始的。(建議不要吃狗肉~狗狗是人類最好的夥伴)相傳,漢高祖劉邦在冬至這一天吃了樊噲煮的狗肉,覺得味道特別鮮美,讚不絕口。從此在民間形成了冬至吃狗肉的習俗。現在的人們紛紛在冬至這一天,吃狗肉、羊肉以及各種滋補食品,以求來年有一個好兆頭。

立冬節氣習俗10

立冬習俗有哪些

立冬的由來

立冬節氣是每年的11月7日或8日兩天之間,是冬季的第一個節氣,也是二十四個節氣中第十九個節氣,在古代的時候,民間就習慣用立冬作為冬季的開始。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説:“立,建始也”,又説:“冬,終也,萬物收藏也。”意思是説秋季作物全部收曬完畢,收藏入庫,動物也已藏起來準備冬眠。看來,立冬不僅僅代表着冬天的來臨。完整地説,立冬是表示冬季開始,萬物收藏,歸避寒冷的意思。

“立冬”和“立秋”一樣,古人同樣在這個季節用占卜的方法來看冬天的冷暖,如“立冬晴,一冬凌(寒冷);立冬陰(陰雨),一冬温(暖冬)”。不無例外,古代也有到立冬這天,皇帝會親自率領三公九卿大夫到北郊行“迎冬”之禮。我國古代將立冬分為三候:“一候水始冰;二候地始凍;三候雉人大水為蜃。”此節氣水已經能結成冰;土地也開始凍結;三候“雉人大水為蜃”中的雉即指野雞一類的大鳥,蜃為大蛤,立冬後,野雞一類的大鳥便不多見了,而海邊卻可以看到外殼與野雞的線條及顏色相似的大蛤。所以古人認為雉到立冬後便變成大蛤了。

立冬北方習俗

在我國北方,特別是北京、天津的人們愛吃餃子。為什麼立冬吃餃子?因為餃子是來源於“交子之時”的説法。大年三十是舊年和新年之交,立冬是秋冬季節之交,故“交”子之時的餃子不能不吃。現在的人們已經逐漸恢復了這一古老習俗,立冬之日,各式各樣的餃子賣得很火。我國河東水西“老天津衞”聚居地,立冬有吃倭瓜餃子的風俗。倭瓜又稱窩瓜、番瓜、飯瓜和北瓜,是北方一種常見的蔬菜。一般倭瓜是在夏天買的,存放在小屋裏或窗台上,經過長時間糖化,在冬至這天做成餃子餡,味道即同大白菜有異,也與夏天的倭瓜餡不同,還要藮醋加蒜吃,別有一番滋味。

老北京人説:“立冬補冬,不補嘴空。”立冬的規矩是吃水餃,有“北吃餃子南吃鴨”之説,因為水餃外形似耳朵,人們認為吃了它,冬天耳朵就不受凍,所謂“立冬不端餃子碗,凍掉耳朵沒人管”,但這是玩笑的説法,只在民間流行,按規矩,立冬這天應吃“倭瓜”餡的餃子。

在黑龍江哈爾濱、河南商丘、等地,每到立冬時節,游泳愛好者都會用冬泳的方式迎接冬天的到來。冬泳是冬季人們喜愛的一種鍛鍊身體的好方法,能夠提高抗寒力和免疫力,強身健體,抗衰延壽。

立冬的由來及習俗

當我們還在享受這秋日温情的暖陽的時候,都已經進入11月了,7號就是立冬,它作為冬季的第一個節氣,直接告訴我們冬天正式來了。下面就由小編為大家介紹下關於立冬節氣、習俗以及養生之類的知識。

立冬,是二十四節氣之一,也是干支歷戌月的結束以及亥月的起始;時間點在公曆每年11月7-8日之間,即太陽位於黃經225°。立,建始也,表示冬季自此開始。冬是終了的意思,有農作物收割後要收藏起來的含意,中國又把立冬作為冬季的開始。

立冬節氣,高空西風急流在亞洲南部地區已完全建立。此時高空西風南支波動的強弱和東移,對江淮地區降水天氣影響很大。當亞洲區域成緯向環流,西風南支波動偏強時,會出現大範圍陰雨天氣。此外,緯向環流結束和經向環流也會建立,並有寒潮和大幅度降温。

立冬前後,我國大部分的地方降水明顯變得少了,北方大地封凍,農作物都進入了越冬期。

立冬節氣習俗11

立冬是農曆二十四節氣中的第十九個,其確定的依據是以太陽到達黃經225度為準。

立,建始也,表示冬季自此開始。冬是終了的意思,有農作物收割後要收藏起來的含意,中國又把立冬作為冬季的開始。

追根溯源,古人對“立”的理解與現代人一樣,是建立、開始的意思。但“冬”字就不那麼簡單了,在古籍《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對“冬”的解釋是:“冬,終也,萬物收藏也”,意思是説秋季作物全部收曬完畢,收藏入庫,動物也已藏起來準備冬眠。看來,立冬不僅僅代表着冬天的來臨,完整地説,立冬是表示冬季開始,萬物收藏,歸避寒冷的意思。左河水《立冬》詩云:“北風往復幾寒涼,疏木搖空半綠黃。遍野修堤防旱澇,萬家曬物作冬藏。”

立冬過後,日照時間將繼續縮短,正午太陽高度繼續降低。中國民間以立冬為冬季之始,立冬期間,有需進補以度嚴冬的食俗。

立冬前後,中國大部分地區降水顯著減少。中國北方地區大地封凍,農林作物進入越冬期。中國江淮地區的“三秋”已接近尾聲,中國江南則需搶種晚茬冬麥,趕緊移栽油菜,中國南部則是種麥的最佳時期。另外,立冬後空氣一般漸趨乾燥,土壤含水較少,中國此時開始注重林區的防火工作。

我國古代將立冬節氣分為3個5天,並由此定出三候:“一候水始冰;二候地始凍;三候雉入大水為蜃。”此節氣水已經能結成冰;土地也開始凍結;三候“雉入大水為蜃”中的雉即指野雞一類的大鳥,蜃為大蛤,立冬後,野雞一類的大鳥便不多見了,而海邊卻可以看到外殼與野雞的線條及顏色相似的大蛤。所以古人認為雉到立冬後便變成大蛤了。

立冬後,就意味着冬季正式來臨。草木凋零,蟄蟲休眠,萬物活動趨向休止。

立冬節氣習俗12

立冬節氣的民間習俗

立冬與立春、立夏、立秋合稱四立,在古代社會中是個重要的節日。我國過去是個農耕社會,勞動了一年的人們,利用立冬這一天要休息一下,順便犒賞一家人一年來的辛苦。有句諺語“立冬補冬,補嘴空”就是最好的比喻。古時此日,天子有出郊迎冬之禮,並有賜羣臣冬衣、矜恤孤寡之制。後世大體相同。《呂氏春秋。盂冬》:“是月也,以立冬。先立冬三日,太史謁之天子,曰:‘某日立冬,盛德在水。’天子乃齋。立冬之日,天子親率三公九卿大夫以迎冬於北郊。還,乃賞死事,恤孤寡。”高誘注:“先人有死王事以安邊社稷者,賞其子孫;有孤寡者,矜恤之。”晉崔豹《古今注》:“漢文帝以立冬日賜宮侍承恩者及百官披襖子。”又“大帽子本巖叟野服,魏文帝詔百官常以立冬日貴賤通戴,謂之温帽。”

在食俗方面,立冬則有吃倭瓜餃子的風俗。立冬時,到市場買倭瓜,已很少見。這種倭瓜是夏天買的,存在小屋裏或窗台上,經過長時間糖化,做餃子餡,味道既同大白菜有異,也與夏天的倭瓜餡不同,還要蘸醋加爛蒜吃,才算別有一番滋味。立冬為什麼吃餃子?因我國以農立國,很重視二十四節氣,“節”者,草木新的生長點也。秋收冬藏,這一天,改善一下生活,就選擇了“好吃不過餃子”。同時,古代認為瓜代表結實,所以《禮記》中有“食瓜亦祭先也”的説法。冬至,中國古有“冬至節”的風俗。冬至也叫“過小年”,百官向皇帝朝賀,民間互相拜賀、宴請。普通百姓則食餛飩,象徵咬破混沌天地,迎來新生。

立冬吃什麼食物養生

1、餃子

為什麼立冬吃餃子?因為餃子是來源於“交子之時”的説法。大年三十是舊年和新年之交,立冬是秋冬季節之交,故“交”子之時的餃子不能不吃。人們已經逐漸恢復了這一古老習俗,立冬之日,各式各樣的餃子賣得很火。當然冬至那天比如在山東滕州一帶也有喝羊肉湯的習俗。

2、羊肉爐

在寒冬臘月裏,人體的陽氣潛藏於體內,於是身體就很容易出現手足冰涼,氣血循環不良等多種現象。冬季進補的目的,就是要養護人體的陽氣,使身體保持温暖,補充身體的陰血。其中羊肉就爐符合了這樣的進補原則,所以羊肉是冬季進補的最佳食物。寒冬裏吃過羊肉爐以後,冰凍的身體就會立刻温暖起來哦,一身的寒氣也漸漸的消失。

3、胡蘿蔔

立冬養生吃胡蘿蔔增加攝入維生素A和維生素C,可增強耐寒能力和對寒冷的適應力,並對血管具有良好的保護作用。

4、藕

生藕能清熱、生津、止渴,熟藕能健脾、開胃、益血,故有“暑天宜食生藕、秋涼宜食熟藕、生食宜鮮嫩、熟食宜壯老”的説法。

5、冬棗

立冬吃什麼養生呢?吃冬棗最合適。冬棗是VC含量非常驚人的食品,每100克果肉當中,維生素C含量可以高達380~600毫克,是蘋果的70倍之多,是柑橘的16倍之多,就連同樣是維生素C含量較高的山楂也要甘拜下風。冬棗除了含有豐富的維生素C和維生素P,還含有較多的維生素A、維生素E、鉀、鈉、鐵、銅等多種微量元素,對於健全毛細血管、維持血管壁的彈性,抗動脈粥樣硬化很有益;冬棗中還含有蘆丁成分,蘆丁是治療高血壓病的有效藥物,故對冠心病、高血壓、動脈粥樣硬化病症的防治有很大幫助。

6。鯽魚

鯽魚性温,味甘,能補脾益氣、温中下氣、利水消腫、補血通乳。鯽魚含不飽和脂肪酸,常吃鯽魚不僅能健身,還能減少肥胖,有助於降血壓和降血脂,使人延年益壽。

7、生薑

生薑性熱,味辛,有温暖、發汗、止嘔、解毒、温肺等作用。

8、鱸魚

鱸魚含有豐富的、易消化的蛋白質、脂肪、維生素B2、尼克酸、鈣、磷、鉀、銅、鐵、硒等。中醫認為鱸魚性温味甘,有健脾胃、補肝腎、止咳化痰的作用。冬天,鱸魚肥腴可人,肉白如雪,魚肉細膩,是最好的品鱸魚季節。

9、大白菜

大白菜性温味甘,入脾胃經。有温胃益氣、驅寒防風的作用。對於胃脘冷痛,腹部怕涼,小腹疼痛,排便不暢有改善作用。

10、大葱

大葱味辛,性温,具有發汗解表,温中祛寒的作用。主要用於外感風寒,發熱寒戰,頭痛鼻塞,咳嗽,咳白痰,胸悶氣短等呼吸道症狀。

11、柚子

中醫認為柚子味甘酸、性寒,具有理氣化痰、潤肺清腸、補血健脾等功效,是冬季養肺和緩解感冒後咳嗽的良好水果。柚肉中含豐富的維生素C以及類胰島素成分,能降血糖、降血脂、瘦身健體、美膚養容,是醫學界公認的最具食療效益的水果。

12、栗子

栗子中含有大量澱粉、蛋白質、脂肪、B族維生素等多種營養素,素有“乾果之王”的美稱,可有效地預防和治療高血壓、冠心病、動脈硬化等心血管疾病,有益於人體健康。板栗堅實,生食難於消化,熟食易滯氣積食,一次不宜多食。板栗有安腸止瀉作用,便祕者忌食,否則會加重症狀。

立冬養生飲食要點

1、鹹味食物補益陰血

我們根據中醫説的,“秋冬養陰,冬季養腎”的原則,冬季飲食就可以適量地吃一些鮮味的食物,比如,海帶、紫菜以及海蜇等,它們也有補益陰血等好處。

2、進補前先引補

立冬後進補要給腸胃一個循序漸進的適應過程,所以要做好引補。比如食用性質温和的花生紅棗湯、生薑燉牛肉等。此外,冬季喝熱粥也是養生的好選擇。小麥粥可以養心除煩,芝麻粥可以益精養陰,蘿蔔粥可以消食化痰,茯苓粥可以健脾養胃。

3、多温熱

天冷的時候,適量增加蛋白質、脂肪以及維生素和礦物質的吸入,對抵禦低温很有好處。例如多吃一些糯米、高粱、栗子、大棗、核桃仁、桂圓、韭菜、南瓜、生薑、牛肉、羊肉等温熱性質的食物。

4、增加維生素A、C的攝取

增加維生素A、C的攝取,可以增強對寒冷的適應能力。維生素A主要來自動物的肝臟、胡蘿蔔、深綠色蔬菜等,維生素C則主要來自於新鮮水果和蔬菜。此外,冬天多吃點辣椒,可以促進血液循環,還能增進食慾。

立冬節氣習俗13

暖爐會

霜降後寒氣已重,因此各地開爐日期,一般常在農曆十月初。《荊楚歲時記》載:“廬山白鹿洞,遊士輻湊,每冬寒醵金市烏薪為禦寒之備,號黑金社。十月旦日,命酒為暖爐會。”北平一般在十月七年級燒暖炕,設圍爐,稱之為開爐節,到第二年二月七年級才撤去暖爐。暖爐多用一種耐燃燒的礦物)砌築,該物比礬石更白,輕暖堅固,後來則用薄鐵做暖爐。《歲時雜記》稱京人十月七年級喝酒,就在爐中烤大塊的肉,圍着火爐,邊飲邊吃,稱之為“暖爐”。《禮記·月令》記述十月有暖爐會。江蘇崑山、安徽太平、湖北鍾祥等地,也在月初開始用火禦寒,期間有賣糕餅供食或者飲酒舉行暖爐會的。

煎香

香草為芳草中的一種,用衣袖在草上揮動便會芳香襲人,可縫製成香囊佩戴。焚燒香草可闢瘟疫、祛風瘴以及驅除房屋中的穢氣;佩戴香囊則可解鬱悶;熬湯沐浴可以祛風寒;搽在發間可以闢穢污;以水酒煎制塗於面部,能夠祛黑斑,滋養容顏。蘭慧一類的植物也屬於香草,都是味辛之物,具發散上達之氣,足以闢除穢惡,潤肌肉,散滯結。

採桑葉

桑葉性苦,甘寒,能祛風清熱,涼血明目,以老而經霜的為佳,取其氣足力厚的特點。此時已人寒冬,得秋季肅殺之氣,桑葉更能泄降肝膽鬱熱。《廣濟方》稱立冬日採桑葉一百二十片,如遇閏年,則多采十片,每次用十片。遇到需洗眼睛的日子,用桑葉煎湯洗眼,能治療各種眼病。其他如《普濟方》《集簡方》都記載有用桑葉治療青盲眼、風眼流淚以及眼紅澀痛的方法。

吃羊肉

羊肉性甘,大熱,屬火,能補元助陽,治療體虛瘦弱,可禦寒益氣,安心止驚,有很強的營養作用。秋冬後的羊肉味道尤為鮮美。我國除了塞外邊睡,如內蒙古、西藏等地,一般都在深秋開始吃羊肉,到立春為止。如浙江的長興等地,農曆八月就已經設店,宰羊出售。有民諺道:,月七年級羊開刀。”一直到過了除夕才停止售賣。沿太湖流域,盛產綿羊。冬令時節,羊肉也是時令之物。

修農具

隆冬時節,農事已畢,農家對所有農具都應該趁閒暇時加以檢查,進行整修。如果發現有損壞或不可使用的,要立即修理或者予以添置,以免來春貽誤農時。《禮記·月令》中有季冬之月“命農計擱耕事,修來招,具田器”。所説的正是這個意思。

制肥料

各種植物,除了生長於沼澤中的之外,大都靠根部吸收土城中的養料,以維持生命。在終年無人的山野,樹木特別繁茂旺盛,正是依賴草木自生的枯枝落葉,日積月累,形成肥料。入冬草木凋零,靠近山林的地區或者家中有園圃的,枯枝敗葉,到處都是,正是農家制造堆肥的最佳時候。

迎冬

封建社會,朝廷會舉行郊外迎冬的儀式,並賞羣臣冬衣、撫卹孤寡。

在《呂氏春秋·孟冬》有記載:“是月也,以立冬。先立冬三日,太史渴之天子。曰:‘某日立冬,盛德在水。’天子乃齋。立冬之日,天子親率三公九卿大夫以迎冬於北郊。還,乃賞死事,恤孤寡。”是日,皇帝率領三公九卿大夫到北郊六裏處迎冬。回來后皇帝要大大賞賜,以安社視,而且要撫卹孤寡。

祭冬神

古時候,立冬時節天子要穿黑色的衣服,騎鐵色的馬,帶文武百官去北郊祭冬神。冬神名叫禺強,字玄冥。《山海經》説他住在北海的一個島上,長相怪異:人面鳥身,耳上掛着兩條青蛇,腳踩兩條會飛的紅蛇。祭祀冬神的場面十分宏大。《史記》上記載,漢朝時要有70個童男童女一起唱《玄冥》之歌:“玄冥陵陰,蟄蟲蓋減……籍斂之時,掩收嘉毅。”意思是説,天冷了,要收藏好糧食。

立冬養生注意事項

1、多“點”水:冬天雖然排汗排尿減少,但維持大腦與身體各器官的細胞正常運作依然需要水分滋養。冬季一般每日補水應很多於20xx~3000毫升。

2、出“點”汗:冬季養生要適當動筋骨,出點汗,這樣才能強身體。鍛鍊身體要動靜結合,跑步做操只宜微微似汗出為度,汗多泄氣,有悖於冬季陽氣伏藏之道。

3、防“點”病:冬季氣候寒冷,容易誘使慢性病復發或加重,應留意防寒保暖,尤其是預防大風降温天氣對機體的不良刺激,備好急救藥品。同時還應重視耐寒鍛鍊,提高禦寒及抗病能力,預防呼吸道疾病發生。

4、調“點”神:冬天寒冷,易使人情緒低落。好方法是根據自身健康狀況選擇一些諸如慢跑、滑冰、跳舞和打球等強度不等的體育活動,這些都是消除煩悶、調養精神的良藥。

5、早“點”睡:“冬月不宜清早出夜深歸,冒犯寒威。“早睡以養陽氣,遲起以固陰精。因而,冬季養生要保證充足的睡眠,這樣有益於陽氣潛藏,陰津蓄積;立冬後的起居調養切記“養藏”。

6、進“點”補:冬季養生要科學進補。陽氣偏虛的人,選羊肉、狗肉、雞肉等。氣血雙虧的人,可用鵝肉、鴨肉、烏雞等。不宜食生冷燥熱的人,選用枸杞子、紅棗、木耳、黑芝麻、核桃肉等。藥補則一定要遵醫囑,一人一法。冬令進補時,為使胃腸有個適應過程,好先選用紅棗燉牛肉、花生仁加紅糖,也可煮些生薑大棗牛肉湯,以調整脾胃功能。

7、護“點”腳:冬季健腳即健身。天天堅持用温熱水洗腳,好同時按摩和刺激雙腳穴位。天天堅持步行半小時以上,活動雙腳。早晚堅持搓揉腳心,以增進血液循環。

8、早“點”睡:唐代着名醫學家孫思邈説:“冬月不宜清早出夜深歸,冒犯寒威。”早睡以養陽氣,遲起以固陰精。因而,冬季養生要保證充足的睡眠,這樣有益於陽氣潛藏,陰津蓄積;立冬後的起居調養切記“養藏“。

立冬吃什麼好對身體有好處

1.豆製品

豆製品及大豆含有豐富的蛋白質、鐵、胡蘿蔔素、維生素、鋅、硒等。有補虛清熱、解毒、生津潤燥、清熱等功效。適用於消化不良、易感冒、營養欠佳的人羣。

2.菌菇類

菌菇中的多糖類有明顯增強免疫功能的作用,還可以改善心血管功能。如銀耳含有17種氨基酸、鈣和各種維生素等,有滋陰潤肺、生津養胃的作用;香菇、蘑菇所含的多糖類化合物有抑菌、預防佝僂病及貧血的作用。

3.山藥

含有鈣、磷、糖、維生素及皂甙等。有健脾補肺、固腎、滋養強壯作用。對平時脾胃虛弱、免疫力低下的人適用。

4.番茄

含有多種抗氧化強效因子,如其中含有的番茄紅素、胡蘿蔔素、維生素E和維生素C,可提高免疫力,修補受損的細胞,保護細胞不受損害,並能降低兒童因嚴重腹瀉而導致的死亡率。烹飪番茄時加少許橄欖油,可使番茄紅素更多地被人體吸收。

5.棗

含有糖、鈣、磷、鐵、維生素C等,是“天然的維生素丸”。具有補益脾胃、養血安神、保肝、抗變態反應等作用。適用於脾胃虛弱、氣血不足、神疲乏力、易感冒的人羣。

6.鵪鶉蛋

富含高質量蛋白質、磷、鈣、鐵等。具有補益氣血、強身健腦等作用。適用於營養不良、易感冒的人羣。

7.青魚

青魚肉中含有核酸及鋅等微量元素。有補氣化濕、養胃醒脾、增強體質的作用。適用於脾胃虛弱、體弱多病的人羣。

8.薏米

又稱苡仁、米仁。含有蛋白質、鈣、磷、鐵、維生素B等。有健脾止瀉、利水滲濕及提高免疫力作用。適用於易感冒、口臭、舌苔膩的人羣。

立冬節氣習俗14

立冬是冬至嗎

立冬節氣:每年11月7日或8日

立冬是農曆二十四節氣之一,也是中國傳統節日之一;時間點在公曆每年11月7-8日之間,即太陽位於黃經225°。此時,地球位於赤緯-16°19',北京地區正午太陽高度僅有33°47'。立冬過後,日照時間將繼續縮短,正午太陽高度繼續降低。立冬期間,漢族民間以立冬為冬季之始,需進補以度嚴冬的食俗。立,建始也,表示冬季自此開始。冬是終了的意思,有農作物收割後要收藏起來的含意,中國又把立冬作為冬季的開始。

冬至節氣:每年12月21日~23日

冬至是中國農曆中一個重要的節氣,也是中華民族的一個傳統節日,冬至俗稱"冬節"、"長至節"、"亞歲"等。早在二千五百多年前的春秋時代,中國就已經用土圭觀測太陽,測定出了冬至,它是二十四節氣中最早制訂出的一個,時間在每年的公曆12月21日~23日之間。古人認為自冬至起,白晝一天比一天長,陽氣回升,天地陽氣開始興做漸強,代表下一個循環開始,是大吉之日。

冬至比立冬更冷一些

"至"冬季是截止了"立"是開始進入冬季立冬是冬季的開始,冬至是"數九"的開始,表示冬季最冷的時候到了,從冬至起,每九天為一個"九",俗語説: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五九六九,沿河插柳;七九杏花開;八九燕歸來。意思是冬天最冷在三九,之後就逐漸春暖花開了。

立冬養生吃什麼好

熱粥暖胃

立冬補冬不可盲目"進補"

在補冬的同時,需要注意的是,進補時,要使腸胃有個適應過程,最好先做引補,一般來説,可先選用燉牛肉紅棗、花生仁加紅糖,亦可煮些生薑大棗牛肉湯來吃,以調整脾胃功能。冬季喝熱粥也是養生的一個好選擇。如吃"臘八粥"有助於增加熱量和營養功能。小麥粥有養心除煩的作用、芝麻粥可益精養陰、蘿蔔粥可消食化痰、胡桃粥可養陰固精、茯苓粥可健脾養胃、大棗粥可益氣養陰等等。

甘薯、馬鈴薯、紅薯

立冬養生要注意補充維生素

立冬又是蔬菜的淡季,因此,往往一個冬季過後,人體出現維生素不足,如缺乏維生素C,並因此導致人發生口腔潰瘍、牙根腫痛、出血、大便祕結等症狀。那麼人們可適當吃些薯類,如甘薯、馬鈴薯等。它們均富含維生素C、維生素B,還有維生素A,紅心甘薯還含較多的胡蘿蔔素。

多吃薯類,不僅可補充維生素,還有清內熱的作用。此外,在冬季上市的大路菜中,除大白菜外,還應選擇圓白菜、心裏美蘿蔔、白蘿蔔、胡蘿蔔、黃豆芽、綠豆芽、油菜等。這些蔬菜中維生素含量均較豐富,要經常調換品種,合理搭配,補充人體維生素需要。

雞蛋、魚類、乳類

立冬飲食養生以增加熱量為主

立冬的寒冷氣候影響人體的內分泌系統,使人體的甲狀腺素、腎上腺素等分泌增加,從而促進和加速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三大類熱源營養素的分解,以增加機體的禦寒能力,這樣就造成人體熱量散失過多。因此,立冬營養應以增加熱能為主。可適當多吃瘦肉、雞蛋、魚類、乳類、豆類及富含碳水化合物和脂肪的食物。

立冬節氣習俗15

南方立冬有什麼習俗

吃餈粑

按照江浙一帶的傳統,冬至會舂餈粑,參與的人非常多,很隆重。在雲南,冬至也有吃餈粑的習俗。而每逢祭祖或重大節日,或紅白喜事,都要做餈粑,因此,在老家把餈粑叫“大餈”,如今常見的湯圓就有些不屑的被稱做“小餈”。

吃甜丸

相傳漢代冬至已有“進酒餚,謁賀君師耆老”的習俗。宋、元以來,潮俗盛行吃甜丸。甜丸既是用糯米磨粉和水搓丸煮成的甜湯,是冬至日最具代表性的食品。冬至前,農家主婦紛紛舂糯米粉(今多為機械輾制),有的互通有無,饋贈親友。

冬至這天一早,家中大人小孩往往圍坐在竹葫或大盤子四周,各自提取事前用糯米粉和水攪搓成的粉團,以兩隻手搓成彈珠一樣的丸子,叫“冬至丸”。“冬至丸”象徵着歲暮之際全家人圓圓滿滿。有的“冬至丸”還加以橙糕、瓜冊糖、豆砂等作餡料,俗稱“鴨母氽”,“冬至丸”可任意搓得大小不一參差不齊,取“公孫丸”好兆頭。潮汕有“冬至丸,一食就過年”的民諺,俗稱“添歲”,表示年雖還沒有過,但大家已加了一歲。

吃湯圓

吃湯圓在明、清時期已經約定俗成。在冬至這天,要“作粉圓”或“粉糯米為丸”。這些在史料上也有正式的記載,稱“冬至,粉糯米為丸,名‘湯圓’”。做好湯圓後要祀神祭祖,而後閤家圍吃湯圓,叫做“添歲”。所以,冬至吃湯圓,古而有之。

吃湯圓是冬至的傳統習俗,在江南尤為盛行。“湯圓”是冬至必備的食品,是一種用糯米粉製成的圓形甜品,“圓”意味着“團圓”“圓滿”,冬至吃湯圓又叫“冬至團”。民間有“吃了湯圓大一歲”之説。

吃燒臘

冬至這天,大多數廣東人都有“加菜”吃冬至肉的風俗。其中,燒臘就是廣東人冬至餐桌上必不可少的傳統食品。全家人在祭祖之餘,準備一些臘肉臘腸吃一頓,以祈求來年能鴻運當頭。

臘味已經再也不僅僅只有臘腸,臘魚、臘肉、臘鴨、臘雞等也被搬上了餐桌,那一煲煲油汪汪、香噴噴的臘味煲仔飯更是輕易地俘虜人們那顆不斷追求美味食物的心。

吃九層糕

台灣還保存着冬至用九層糕祭祖的傳統,用糯米粉捏成雞、鴨、龜、豬、牛、羊等象徵吉祥中意福祿壽的動物,然後用蒸籠分層蒸成,用以祭祖,以示不忘老祖宗。冬節“補冬”在台灣也成俗。冬節前日,晚飯過後,各家在廳堂搓圓。古例搓圓時禁忌口出不祥語。搓圓仔後要補冬,米糕是補品之一,甜米糕要加龍眼乾肉,鹹米糕有羊肉糕及紅米糕。補品還有雄番鴨、公雞、豬肚鼈燉八珍或十全大補。

吃年糕

年糕年糕,年高年高。吃年糕,就是討一個“一年更比一年高”的彩頭。從清末民初起,杭州人到了冬至這一天,都要吃年糕。聽過最極致的吃法,是一天三頓,一頓不落,年糕變着法兒地吃出花樣:早上吃的是芝麻粉拌白糖蒸年糕,中午是油冬兒菜、冬筍、肉絲炒年糕;晚餐是雪裏蕻、肉絲、筍絲湯年糕。

吃紅豆糯米飯

在我國的江南水鄉,在冬至之夜有全家歡聚一堂共吃赤豆糯米飯的習俗。相傳,共工氏有不才子,作惡多端,死於冬至這一天,死後變成疫鬼,繼續殘害百姓。不過,這個疫鬼最怕紅豆,於是,人們就在冬至這一天煮吃紅豆糯米飯來驅避疫鬼,防災祛病。

立冬都有哪些習俗?

吃餃子

立冬節氣,有秋收冬藏的含義,我國過去是個農耕社會,勞動了一年的人們,利用立冬這一天要休息一下,順便犒賞一家人一年來的辛苦。有句諺語“立冬補冬,補嘴空”就是最好的比喻。在我國南方,立冬人們愛吃些雞鴨魚肉,在台灣立冬這一天,街頭的‘羊肉爐’、‘薑母鴨’等冬令進補餐廳高朋滿座。許多家庭還會燉麻油雞、四物雞來補充能量。在我國北方,特別是北京、天津的人們愛吃餃子。為什麼立冬吃餃子?因為餃子是來源於“交子之時”的説法。大年三十是舊年和新年之交,立冬是秋冬季節之交,故“交”子之時的餃子不能不吃。現在的人們已經逐漸恢復了這一古老習俗,立冬之日,各式各樣的餃子賣得很火。

我國河東水西“老天津衞”聚居地,立冬有吃倭瓜餃子的風俗。倭瓜又稱窩瓜、番瓜、飯瓜和北瓜,是北方一種常見的蔬菜。一般倭瓜是在夏天買的,存放在小屋裏或窗台上,經過長時間糖化,在冬至這天做成餃子餡,味道即同大白菜有異,也與夏天的倭瓜餡不同,還要藮醋加蒜吃,別有一番滋味。

而在我國南方,立冬人們愛吃些雞鴨魚肉。在台灣立冬這一天,街頭的‘羊肉爐’、‘薑母鴨’等冬令進補餐廳高朋滿座。許多家庭還會燉麻油雞、四物雞來補充能量。

迎冬亦稱“拜冬”

古時此日,天子有出郊迎冬之禮,並有賜羣臣冬衣、矜恤孤寡之制。即同立春、立夏和、立秋一樣,立冬日天子也要舉行迎冬的儀式。立冬前三日太史公告訴天子立冬的日期,天子便開始沐浴齋戒。立冬日天子率三公九卿大夫到北郊六裏處迎冬。回來後天子要賞死事以安社稷,並且要撫卹孤寡。

在漢代即有此俗。東漢崔定《四民月令》:“冬至之日進酒餚,賀謁君師耆老,一如正日。”宋代每逢此日,人們更換新衣,慶賀往來,一如年節。清代“至日為冬至朝,士大夫家拜賀尊長,又交相出謁。細民男女,亦必更鮮衣以相揖,謂之“拜冬。”(見顧祿《清嘉錄》卷十一)。民國以來,賀冬的傳統風俗,似有簡化的趨勢。但有些活動,逐漸固定化、程式化、更有普遍性。如辦冬學、拜師活動,都在冬季舉行。

燒香

滿族有燒香的習俗。立冬,秋糧一入庫,這個季節便是滿族八旗和漢軍八旗人家燒香祭祖的活躍季節。漢八旗的祭祀稱“燒旗香跳虎神”,滿八旗稱“燒葷香”。“燒葷香”5-7天,在操辦祭祖燒香的頭三天,全家人一連十天吃齋,不吃葷腥。

冬泳

慶祝立冬的方式現在也有了創新,在哈爾濱,立冬之日,黑龍江省冬泳協會的健兒橫渡松花江,以這種方式迎接冬天的到來。

冬泳是集冷水浴、空氣浴與日光浴於一體的“三浴”,是冬泳人最喜愛的健身方式。“三浴”的好處已為人們所熟知,特別是在當前“文明病”流行情況下,江河湖海中豐富的礦物質與微量元素、空氣中的負氧離子、日光浴中的紫外線對健身、供氧、防治骨質疏鬆等都十分有益,耐冷的程度要比冬季陸上其他體育項目強烈。

立冬節氣的含義是什麼

立冬,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十九個節氣,代表着冬天的開始,古時在我國的很多地方都把立冬當作重要的節日來慶祝,甚至還會有祭祀活動。每年陽曆的11月7日或8日,太陽行至黃經225度,便是立冬的時候了。立,建始也,表示冬季自此開始;冬者,終也,萬物收藏也,動物藏身規避寒冷,經過秋收的人們也已將收穫收藏入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