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節日慶典

春節記憶作文三篇

在日常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總少不了接觸作文吧,作文是經過人的思想考慮和語言組織,通過文字來表達一個主題意義的記敍方法。那麼你知道一篇好的作文該怎麼寫嗎?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春節記憶作文3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春節記憶作文三篇

春節記憶作文 篇1

這個新年,對於我來説很平凡,剛放寒假幾天,回到我們的鄉下,計劃着貼對聯放鞭炮來迎新年。練習一下我學的武術,耍獅子過新年,還要和爸爸媽媽一起去天水舅舅家。

三十日晚上我們吃完團圓飯,打開電視看春節晚會,打開電視全部都是報道的新聞。武漢的病毒向全國擴散了。全國的那些白衣天使叔叔阿姨們集合抗擊新型冠狀病肺炎,和家人不能一起過春節了。還有一位八十四歲的院士爺爺在電視裏給我們講大家不要出門,呆在家裏就是給國家做貢獻。爸爸每天也給我和姐姐講防疫常識:吃完飯就在家玩一玩。不要出門和別的小朋友一起去玩。我就和姐姐在家不出門。玩一會兒了就寫作業。

一直到了正月初十左右。我和姐姐把寒假作業都寫完了,一天感覺很無聊。家裏也沒有來過親戚,我們也沒有地方去玩。出了我們家的大門。村裏的喇叭就講抗擊病毒的事。

在家裏的電視上,每天看到那些白衣叔叔和阿姨在努力得給病人治療。還有一部分沒治好死了,連好多醫生都被傳染了,也沒治好死了。還有爸爸在晚上有幾次帶着口罩去村子囗值班,不讓外人進村。電視裏聽到的哭聲。叫聲。不由我的眼淚就流出來了。

我想了好一陣。以後一定要在家聽爸爸媽媽的話,在學校聽老師的話。在電視裏看到了護士阿姨們為了看病人。脱下防護衣服。摘掉口罩臉上的夾痕。還有爸爸和媽媽早去晚來那麼的辛苦。老師每天給我們安排的作業。我一定要完成作業,長大以後做一個有用的人。

雖然這是一個不愉快的暑假,但是我也學會了很多東西,我要懂事將來才能成才。

春節記憶作文 篇2

春節我回了老家,老家的晚上音樂漫步街頭。在一個小賣鋪門口的路燈下,美麗的舞姿閒婉柔靡,輕步曼舞似燕子伏巢,疾飛高翔似鵲鳥夜驚,美麗極了。

有很多小朋友也跟着一起跳,不過他們跳的不好,但他們仍然堅持不懈,看着他們美麗的舞姿我在想:”如果給他們配上那種有很多顏色的燈的話,那就更好看了“

舞很快就跳完了,我與哥哥一起放煙花,玩遊戲……

豐富多彩的春節真好!

春節記憶作文 篇3

每年,在大雪紛飛的時候,山南海北、四面八方的遊子都會不約而同地趕回家,歷盡千辛萬苦,親赴一年一度迎春的盛會,只為了一份親情、一種温暖、一場團聚、一次歡慶。那是中華民族世代相傳的最古老、最隆重的節日。

春節,是中國人最濃郁、最美麗的鄉愁。

春節的帷幕,是從農曆臘八那天緩緩拉開的。

吃過臘八粥,人們便開始緊鑼密鼓地置辦年貨。小時候,每當春節臨近時,我像個跟屁蟲似的跟在父親身後,隨着如織的人流穿行在市場和商店中。父親不時地從口袋裏掏出一張紙來,看看預先在上面寫好的要買的東西。無論走在大街,還是小巷,你都會從人們懷裏抱着的衣服鞋襪,手裏提着的雞鴨肉魚,或籃子裏裝着的食品糖果裏,感受到沁人肺腑的那種濃濃的年味。

臘月二十三過小年,那是春節的一次熱身。每到這一天晚上,我都會屁顛屁顛地幫着父親把上一年接來的灶王爺的神像,從廚房的牆上請下來,然後到室外擺上糖瓜等供品,父親虔誠地點上香火,點響幾個“二踢腳”,送灶王爺上天“述職”,俗稱“辭灶”。傳説灶王爺是玉皇大帝派到人間來探查世情的。人們用熬熟的麥芽糖製成糖瓜,“賄賂”灶王爺,拜託他“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期盼着來年風調雨順,五穀豐登。

掃過房子,便開始準備年飯了。比如殺雞、燉豬頭、灌臘腸啥的。臘月二十八、二十九兩天,家家户户都要蒸棗饅頭、蒸年糕、炸面魚、炸套環、炸丸子、炸魚什麼的。傳統習俗裏,講究饅頭要蒸兩三鍋,能吃到正月初五六,才算圓滿。

夢裏尋你千百度,春節終於姍姍來遲。孩提時代,我年復一年地扳着手指數日子,熱切地期盼着除夕夜的到來。

大年三十,無疑是春節的高潮。人們辛辛苦苦忙碌了一年,只為了這一天。雖然那時家裏很窮,但童年時的春節是我一生的胎記,鐫刻在我心裏,成為我最幸福、最快樂、最美好的記憶。記得十一二歲我就能幫母親剁餃子餡,準備年夜飯了;下午還要幫父親貼年畫、貼春聯、貼“福”字。全家人忙得不亦樂乎,屋裏屋外透着迎接新年的喜慶氣氛。

傍晚,人們要在案桌上供上仙逝祖輩們的牌位,擺上雞鴨魚肉、點心水果等供品。年夜飯前要點上香燭,祭天地,祭祖宗,接財神爺、灶王爺……祈求祖先和神靈的保佑。這不是迷信,而是民族的傳統年俗。

當大盤大碗的菜餚和熱氣騰騰的餃子擺上桌子時,年夜飯就開始了。全家老小圍坐在一起邊吃邊説,邊喝邊笑,大家頻頻敬酒,相互祝願,其樂融融,其情綿綿。

“哎喲,我吃出錢來了!”父親愜意地説。他常常第一個從餃子裏吃出硬幣來,大家便興高采烈地舉起酒杯祝賀父親:“恭喜發財!”這也是全家人共同的心願。隨後有人從餃子裏吃出棗、吃出糖、吃出花生……其實都是事先包進餃子裏的,旨在慶賀大家新年有個好彩頭。這是一年中最豐盛、最温馨、最令人留戀的家宴。

室外鞭炮聲聲,煙花騰空四起,硝煙味瀰漫着夜空,夾雜着孩子們的歡笑聲,交相輝映,神州大地沉浸在春節熱烈歡快的氛圍裏。

爆竹無疑是春節鍾情的歌者,它肩負着神聖的使命,散發着濃烈的年味,一如雄雞報曉的啼鳴,它是報春的驚雷,是春節交響曲最出色的號手。

吃完了年夜飯,便開始“守歲”。除夕之夜非同尋常,“一夜連雙歲,五更分二年”,“守歲”是古往今來的文化傳統,是辭舊迎新最古樸最温存的守望。全家人團聚在一起,喝着茶水,吃着瓜子、水果,抽着煙,拉着家常,徹夜不眠,以待天明。其實,話裏話外人們説的都是對過去歲月的回顧,對美好未來的嚮往。

“守歲”時,我和弟妹們會心滿意足地換上新衣服,喜形於色地站到鏡子前打量自己;父親滿面春風地分給我們壓歲錢,而壓歲錢一定是父親精心準備好的嶄新的鈔票。那個開心勁簡直無法用語言來形容。

不過,小時候我和弟妹們“守歲”,往往熬不到天明,便脱下新衣服疊得整整齊齊地放在枕邊睡去。

現代社會為除夕夜賦予了新的形式和內容。始自1983年的春節聯歡晚會為億萬家庭所喜聞樂見,電話、短信、微信、微博等溝通方式也早已融入到人們的生活裏。

大年七年級清早,人們便踩着一地花花綠綠的炮屑紙,給長輩和親友拜年去了。人人穿着新衣,臉上掛滿微笑,到處張燈結綵,一派節日景象。“過年好!”的問候聲,不時地從街頭巷尾、這裏那裏傳來。

幸福的時光總是美好而短暫的。彷彿新年才剛剛開始,眨眼工夫,八年級晚上或有的地方九年級早晨的送年儀式便悄然而至。按照傳統習俗,吃完送年的'餃子,就算送走了新年。小時候我總感覺新年的禮儀太過倉促,還沒盡興呢,就把新年送走了,心中不免有些失落。

其實,古人對新年的安排藴含着深意。

走孃家,便是春節習俗裏最温馨、最甜蜜、最崇高的日子,正如一位學者説的,那“是一個巨大的人倫美麗”。

正月九年級,已經出嫁的女兒,要趕在送年後,帶着丈夫和孩子回孃家,給父母拜年,答謝父母的養育之恩,回報老人家的風雨艱辛。

年年歲歲花相似,歲歲年年人不同。

如今,我和老伴已經做了姥姥、姥爺,童年已成為我們遙遠的回憶。我們有兩個女兒,每到這一天,“姥姥、姥爺”不絕於耳,一家人歡聚在一起,暢所欲言,談笑風生,盡情享受着天倫之樂。

傍晚,我們戀戀不捨地將女兒、女婿、外孫女們送到門外,在揮手告別那一刻,我突然隱隱地感到,世上所有的愛都是為了相聚,唯有父母的愛是為了分離。我敢説,那是任何愛都無法比擬的最博大、最無私、最深沉的愛。

綿延不斷的鞭炮聲,一直延續到正月十五元宵節。

可以説,元宵節是行將結束的春節的又一個高潮,然而無論多麼熱鬧,也難掩人們對告別春節的不捨。春節像陳年老酒一樣醇香、醉人、綿長。元宵節則是人們對春節留戀的咀嚼和回味。

時代在變遷,不變的是真情。這些古老的春節習俗,浸透着純樸的民風,藴含着民族的智慧和情感,彰顯着人們的精神寄託和生命追求。幾千年中華文明積澱下來的這些文化基因,早已滲透到我們炎黃子孫的血脈裏。

標籤:三篇 春節 記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