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節日慶典

崑山的飲食風俗有哪些

俗話説“十里不同風,百里不同俗”,各個地區不光在風俗上各有千秋,飲食習俗也大相徑庭。下面小編推薦崑山飲食風俗的內容,希望大家喜歡!

崑山的飲食風俗有哪些
  崑山的飲食風俗

常言道:民以食為天,吃飽是生命的第一需要。崑山正儀綽墩山出土了史前穀粒,説明了崑山在遠古時期就孕育了稻作文化。崑山水資源充盈,為種植水稻創造了得天獨厚的條件,人稱“魚米之鄉”。根據崑山的氣候條件,一年兩熟,除了夏秋季種水稻外,冬春季還種植小麥,所以,崑山的米麪都可以自給自足,並且還能出售,崑山成為蘇南重要的糧食基地。

每到稻麥登場,脱粒曬乾後,就可到附近的加工廠去碾米、打粉。崑山人喜好大米為主食,所以,對於存放大米比較講究。常用稻草紮成米囤,將一年全家口糧囤積家中,平常細水長流地取用。閒時每天兩粥一飯,忙時每天兩飯一粥。莊稼以種粳米為主,一是產量較高,二是口感較好。也種些糯米,逢年過節時,可做些米酒、糕點享用。一般來説,麪食只當點心用,常做些花色品種點綴食用。

崑山餐桌上的主食是白飯和白粥,就是大米加少量的清水或大米加多量的清水燜燒而成,當然,水量要憑經驗控制準確。燒飯時留下的鍋巴和餘下的剩飯,可加水燒成“飯泡粥”,別有風味。口糧緊張時,或要改改口味時,也可在飯粥中加入適量青菜和調料,做成鮮香的菜飯或菜粥。

因為“糕”與“高”諧音,吃糕或送糕都有好口彩,所以,米粉蒸糕是崑山人慶典過節的盛事,白糖豬油糕、紅糖赤豆糕都是糕中上品。因為吃糰子也有團團圓圓的好口彩,所以糯米糰子也是崑山人的喜愛,鮮肉餡、豆沙餡、蘿蔔餡、野菜餡,是崑山人常吃的特色糰子。可見,崑山人在飲食中還融入了口彩內容的文化內涵。

麪食雖不是崑山人的主食,由於製作方便,較受歡迎。早餐吃麪條是“家常便飯”,大多做成“清湯麪”或“菜下面”,條件稍好的家庭可在清湯麪上放一點魚肉“澆頭”。大餅油條也是崑山人歡喜的早點。有些人家還歡喜“攤面衣”,就是把麪粉調成糊,在油鍋中攤成薄薄一層,然後翻身,做成“兩面黃”,然後,或蘸糖、或蘸鹽,甜鹹隨意,考究的還可放入雞蛋或韭菜,使面衣更香脆。當白粥不夠一家人吃時,常在粥中加入“麥老鼠”,就是把麪粉調爛,取“小朵”,然後放在燒開的粥鍋中,好像一隻只“小老鼠”,討人歡喜。還有一種叫“麥串條”的麪食也別有情趣,是把麪粉做成面塊,切成“串條魚”形狀的薄片,然後放入菜湯中煮燒,做成可口的“麥串條”。從“麥老鼠”和“麥串條”的命名中可以看出崑山人在飲食追求方面的睿智和詼諧。

崑山人不像北方人對水餃情有獨鍾,而對餛飩特別青睞,兩者異曲同工,都是麪皮包餡的製作,但包餛飩比包餃子更顯得隨意和快速,而且還有湯水附和,潤口、愜意。其他如麪包和饅頭等麪食崑山人也偶爾製作,但還缺乏崑山特色。

崑山還有一種獨具特色的飲食習慣——烊粉粥,就是在葷素搭配的菜湯中,加入適量比例的米粉和麪粉調和,做成一鍋五味雜陳的營養糊。千燈有一個風俗,正月半的晚上,將吃剩的剩餚餘湯全部攪和再加粉烹煮,製成烊粉粥。吃了烊粉粥,就意味過年已圓滿結束。

崑山的時令食品也頗有特色,如利用大伏天的驕陽,家家剝豆瓣,做醬黃,待等發黴,就加水、加鹽,在太陽中暴曬,做成甜醬。如果在醬中浸瓜,更是江南獨有的醬瓜。開春後,利用不冷不熱的温度,家家又會做酒釀,甜味醉人,美不勝收,如果做成酒釀圓子,更是一種獨特的風味小吃。

崑山尋常百姓家的菜餚比較節儉,早晚大多醬菜伴粥,只有中飯時才燒幾個小菜,一葷一素一湯是餐桌上的基本內容。平常在集市上斬一斤肉,買兩條魚,再加些蘿蔔、竹筍之類的“附頭”,就可做成量多經吃的葷菜了,有時還在鮮肉中加入野菜斬成肉糜,和豆製品配伍,如做成肉塞油泡、百葉包肉、肉塞油豆腐,以解脱葷量不足的尷尬。素菜大多是自家地頭種植的時鮮菜,隨需隨割,鮮嫩營養,如青菜、白菜、菠菜、韭菜、蓬花菜等,都是餐桌上的家常菜。湯菜則馬虎得多,常是鮮湯一碗,湯中有些“內容”就可以了,如鹹菜豆腐湯、榨菜雞蛋湯是經常食用的湯類。可見,平常的菜餚只是能達到“過飯”的要求,根本談不上豐盛。

農家每年都要養些家畜,只有到了逢年過節時才捨得殺豬宰羊。農家也在場頭養些家禽,只有到了親朋光臨時才捨得殺雞宰鴨。有些農家還在自家的塘裏浜裏養些魚蝦,到了節慶時才牽水捕捉。除了當時享用鮮貨外,留下大塊的肉和大條的魚醃製起來,以作平常改善生活用。富裕人家的屋檐下,常會看到晾曬的各種鹹貨,一旦貴客臨門就心中不慌。

農家小菜的'儲備,除了搭好禽畜棚、種好蔬菜地外,還注意利用場頭空間種植瓜果菜蔬,通過搭棚爬架,可收穫南瓜、絲瓜、扁豆、豇豆等食物。如果一時斷了素菜來源,還可用黃豆去加工豆製品,並可將黃豆、綠豆等通過水發做成黃豆芽、綠豆芽,辦法總比困難多。有的人家還有後院竹筍挖用,更豐富了菜源。

為了使小菜常備不懈,農户的鹽缸基本上家家都有,炒菜嫌老的菜瓣、菜葉,還有蘿蔔之類,都可往菜缸中丟,經十天半月後,就能作為吃粥菜,還可和其他葷素一起炒煮,清脆爽口。吃不完的菜卜還可裝甏密藏,等急需時再開甏品嚐。崑山還有醃製“雪裏蕻”的特技,這種醃菜細長、鮮嫩,屬於上等的醃製品。

崑山農村還有找野菜的習俗,每當春暖花開時節,可以外出挑馬蘭頭挑薺菜,還可在枸枝上摘“狗喜頭”,在莧枝上摘鮮菜葉。大雨後,還可在草地上撿拾木耳和菌菇,不但可以增加菜餚,還增添不少樂趣。

崑山水網密佈,捉魚更是崑山鄉民的拿手好戲,如果家中沒有葷菜,有經驗的村民只須拿着漁叉或漁網,在水灘邊轉幾個回合,就會滿載而歸。一些婦女也不示弱,常在河灘邊摸摸挖挖,河蚌、螺螄也會垂手而得。

更有狩獵的專業户,帶着火銃、牽着獵狗,出沒在灘塗、荒野中,只聽幾聲槍響,野兔、野雞、野鴨就會應聲倒下。還有成羣的麻雀,也是菜桌獵物。經過爊制的各色野味,成為崑山當地的美食。當然,現在提倡保護野生動物,已不允許捕捉野貨了。

除了一日三餐的家常便飯外,農村還有聚吃的習慣,一種是某户有喜慶大事,常發出邀請,大家聚吃;另一種是村落有大喜之事也會聚吃,如遇圓滿收種、豐收年景時,常大家湊份,共享歡樂。甚至殺了老牛,吃個痛快。

周莊的阿婆茶是最具特色的崑山飲食習俗。每當農閒時,婆媽們歡聚一堂,喝茶聊天,還吃着東家主婦精心製作的鹽菜、筍豆及各色糕點,口中談着家長裏短,手裏做着針線手藝,和諧温馨,其樂無窮。阿婆們輪流做東,吃茶是假,歡聚是真,這獨具特色的飲食習俗,傳承至今。

  崑山的“四大名吃”

1、周市爊鴨

色香味營養,四者具佳

周市爊鴨是崑山著名特產之一,已有數百年的歷史。其特點是色、香、味、營養四者俱佳,有“一家爊煮,滿街飄香”之譽。

你知道嗎?崑山爊味在很早以前是用野雞、野鴨、野兔等飛禽走獸進行爊煮的。在崑山民間流傳着“自古原野飛禽集,獵取爊煮換米炊”的民謠。

周市鄉民唐蒙君、朱冬生等,就是數代相傳的老獵户。解放前,他們在農閒時,三五合夥,帶了獵槍火藥,划着尖頭小船,到草灘、蘆蕩以及周圍的陽澄湖和傀儡湖等地,獵取野禽,自己加工爊煮售賣。所以那時的爊味特別鮮美。

2、正儀青團

時令禮品,饋贈親友

青糰子,這種普通的大眾糕點,在江浙滬一帶頗受人們喜愛,原先是人們在清明節祭祖的貢品。

在浙江一帶用艾葉做青汁,艾葉隨香,但藥味較濃;在淞滬地區用菜葉做青汁,菜葉味淡,做的糰子色澤淡綠髮黃。而只有在崑山正儀的青糰子獨具一格,青汁與眾不同,原料精選考究,色香味俱全,所以它名揚四方。

據老人們介紹,在晚晴時期,正儀街上有一個叫趙慧的中年人,用一種叫“蔣麥草”的野草洗乾淨泡在盛石灰的盆裏。浸泡一定時間後,把“蔣麥草”撈出搗爛,擰出青汁,同晾乾的水磨純糯米粉拌勻、柔和,這樣就可以做糰子了。

抗戰勝利後,國民黨派錢大均出任上海市市長。他出生在正儀,有一年清明回正儀上墳祭祖,回滬時帶了很多青糰子去,作為家鄉特產分贈陳誠等同僚,這樣正儀青糰子的名聲傳得更遠更廣了。

3、錦溪襪底酥

清香鬆脆,甜中帶鹹

襪底酥這個名稱,聽起來既不雅緻,又很俗氣,可是在江南水鄉卻頗有名氣。小小的酥餅,一層層薄如蟬翼,咬起來清香鬆脆,吃到嘴裏甜中帶鹹,一直是人們爭相購買的傳統美食。

襪底酥究竟有多少年的生產歷史,已經無從考究,據説已有數百年之久。相傳在南宋後期,孝宗帝抗擊金兵,率水師、陸軍駐紮在平江一帶。將士們同仇敵愾,打敗了金兵的侵犯,孝宗帝擺宴慶功,犒賞三軍。

隨行的陳妃想吃糕點,廚師做不出陳妃滿意的糕點,於是就在民間徵集。錦溪有位老太做的酥餅在當地有點名氣就被進貢給陳妃,誰知陳妃吃了以後非常喜歡,大家紛紛跟風,於是在民間流傳開來。因為形狀酷似古人的襪子,所以就稱之為“襪底酥”。

4、陸家浜糖棗

暢銷不衰的名小吃

糖棗,像紅棗那樣大小,用糯米粉拌麥芽糖入油鍋炸,再用白糖蘸桂花拌制而成。這種精製而成的糖棗,具有三大特點:甜而不膩,鬆而不粘,香脆回味。男女老少皆宜,輕輕咀嚼即滿嘴桂花香,誘人食慾,也是人們饋贈親友的理想佳品。

陸家浜糖棗已有近百年的歷史了。在清光緒年間,有一個青年叫陳友文,他家境貧寒,在陸家浜鎮上擺一個小攤,前店後坊,製作糕點茶食。有一年,天氣分外炎熱,小陳因早晨貪涼睡懶覺,使浸泡大米的時間過長而發熱發酸,為了使酸味去除,原料不損失,產品不變質,他想了許多辦法。

後來他把米粉搓成條,捏成小段,放在油鍋裏炸,撈出拌糖,一吃一嘗,不但毫無酸味,而且香甜鬆脆,非常可口,受到顧客的歡迎,一天竟賣出近千斤。顧客問店主,叫什麼名稱,店主看到像大紅棗,就隨口回答,叫糖棗。從此,糖棗的名聲就開始傳揚四方。

  崑山人的舊時結婚習俗

摸紅蛋

男女結婚當日,女方陪嫁的粧奩剛送到男方家裏,一幫“鬧婚”的親朋好友就要爭趕着潛進新房,在一個紅漆馬桶中摸紅蛋。摸紅蛋大家可以理解,但為什麼要在紅漆馬桶中摸呢?因為以前的產婦分娩時要用到這種紅漆馬桶,所以也被稱為“子孫桶”。“子孫桶”裏的紅雞蛋只有五枚,取五子登科的意思。摸紅蛋需眼疾手快,要不然一下子就被別人搶光了。還有的地方是在被子裏摸紅蛋的。

移花燭

新郎新娘拜完堂後,要被送入洞房。一條紅綠綢帶,兩人各執一端。男方這邊要找兩個戚友在前面秉燭引路,為圖個好彩頭,選的這兩個移花燭的,一般都是子女比較多的人。有時為捉弄新人,移花燭的會特意放慢腳步或者乾脆止步不前,一旁吹打的樂手見遲遲送不進去,還要鼓勁吹出高昂激越的聲音,以示“抗議”。最後大家會一起勸着往前走,等把花燭安放在粧台後,鬧新房的還要向新人索取喜果,多是蜜棗、桂圓、松子、蓮子等果品。

寶塔酒

男女婚畢,新郎新娘還要回到女方家裏宴飲,就是大家所説的“回門”。女方家裏也不能懈怠,為了表示盛情(也有給新郎一個下馬威的成分),女宅戚友會用酒杯壘出個寶塔出來,即名“寶塔酒”。寶塔從下面的是大海碗到上面的小酒盅,從下而上,一層一層摞起來並次第注酒。此時全看新郎酒量如何了。一般女方父母也不會任由親友勸新郎酒的,到了差不多的時候,就會為新郎解圍。新郎喝適量就行,盡興即止。

暖房

婚事本來今天都完了,但有圖熱鬧的親友覺得還不盡興,就會倡議第二天接着歡聚慶賀,這就是俗説的暖房。暖房不用新人家裏出錢招待,而是由倡議者帶頭向參與者集資。大家借這新婚的喜氣聚在一起再熱鬧一下。晚上甚至會請戲班子或者評彈演員過來。眾人觥籌交錯,直到漏盡鍾出,興猶未已。餚饌豐富程度與熱鬧歡快的場景堪比昨日吃喜宴時。

搭期

嬰兒週歲叫搭期。這個時候要辦幾桌酒席給孩子過週歲。中國古人認為嬰兒出生後存活一個月就是度過了一個難關,所以會辦滿月酒。孩子長到週歲,就要看看成人以後的出息了。搭期時候有一個比較常見的項目,就是抓週,也叫試晬。地上鋪一塊紅氈毯,上面擺着文房四寶,書本算盤,金銀玉器,秤桿竹尺,簫管琴絃,掃帚畚箕等東西,讓小孩任自抓取,抓到哪樣就預示着將來從事哪行。抓週之後,到了下午,主家還要做油潤鮮美的搭期面,以饗來客。

標籤:崑山 風俗 飲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