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節日慶典

端午節的由來國旗下講話稿

在社會一步步向前發展的今天,我們都不可避免地要接觸到講話稿,講話稿是指把在一定場合下所要講的話事先用文字有條理的寫出來的文稿。那麼問題來了,到底應如何寫好一份講話稿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端午節的由來國旗下講話稿,歡迎閲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端午節的由來國旗下講話稿

端午節的由來國旗下講話稿1

老師們,同學們:

大家早上好!

一年一度的傳統節日----端午節即將來臨,我們將分享到這一節日的喜慶與快樂。下面我來談談端午節的民俗。

包粽子 插艾葉 賽龍舟 系五彩線等等,大家聽到這些民族習俗,一定猜得到我説的是什麼節日了吧?它,就是我們傳統的端午節。

那端午節到底是怎麼來的呢?

端午亦稱端五。“端”的意思和“初”的意思相同,“端五”意即“初五”; “端五”中“五”字又與“午”相近,按地支須序推算,五月正是“午”月。又因午時為“陽辰”,所以端五也叫“端陽”。五月五日,其月日都是五,故又稱重五,也稱重午。

在中國,端午節的主要民俗是賽龍舟和吃粽子。

相傳在楚國時,忠臣屈原投羅泯江自盡,許多人划船去救屈原,這便是賽龍舟的來歷。而吃粽子是人們為了不讓魚兒傷着屈原的'遺體,便飯糰撒入江中,後來漸漸形成了端午吃粽子的民俗。

端午節的由來國旗下講話稿2

各位老師、各位同學:

早上好! 今天是星期二,昨天是五月初五,我們又站在了操場上,看我們的五星紅旗冉冉升起,今天國旗下講話的題目是《端午節的由來》。

農曆五月初五端午節,是我國最大的傳統節日之一。關於端午節的來源,有很多種説法:紀念屈原説;吳越民族圖騰祭説;起於三代夏至節説;惡月惡日驅避説,等等。迄今為止,影響最廣的端午起源的觀點是紀念屈原説。在民俗文化領域,我國民眾把端午節的龍舟競渡和吃粽子都與屈原聯繫起來。傳説屈原投江以後,當地人民為了紀念他,便駕舟奮力營救,因有競渡風俗;又説人們常放食品到水中致祭屈原,但多為蛟龍所食,後因屈原的提示才用楝樹葉包飯,外纏彩絲,做成後來的粽子樣。

端午節的習俗主要有:吃粽子,在門上插艾或菖蒲驅邪,系長命縷,飲雄黃酒或以之消毒,賽龍舟等等。現在,我們過端午節仍然免不了要吃幾隻粽子。粽子有不少花樣,有南北之別,東西之分。南方常用紅棗、花生、鹹肉等混在糯米中製成,也多見不雜別的食品,而去品味粽葉的清香的;北方多以棗、果脯等作為粽子的餡心。小小的粽子,似乎已經成了中國傳統的象徵,在人們心中佔據着一定的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