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節日慶典

白族過年的風俗習慣

“白族”是中國人口民族中的15大少數民族,主要分佈地區省份有云南、湖南、貴州、四川等。在白族過年的風俗習慣是怎樣的呢,以下是本站小編為你整理的白族過年的風俗習慣,希望能幫到你。

白族過年的風俗習慣
  白族過年的風俗習慣

  白族簡介

雲南省白族80%以上居在大理白族自治州。白族自稱白子、白尼、白夥、意為白人。

白族的歷史悠久,經濟文化發達,公元前二世紀就與中原漢族有較為密切的經濟文化聯繫,受其影響較深,現在習俗部分與漢族相同。白族使用漢字書寫,但是有自己的語言,文學藝術豐富多采,如優美動人的民間傳説《望夫雲》、《蛇骨塔》、《鳥吊山》、《慈善夫人》等。音樂舞蹈有“大本曲”、“白族調”、“霸王鞭”等。另有從古典戲曲“吹吹腔”發展起來的“白劇”,都具有鮮明的民族特色。白族的文化水準較高,各種人才輩出。白族民居“三坊一照壁”、“四合五天井”雕龍畫鳳,堅固結實,具有很深的文化內涵,遠近聞名。

白族獨特的節日有“繞三靈”、“石寶山歌會”、“要海會”和規模盛大,內容豐富的“三月街”等。

  白族春節習俗

白族人民從除夕開始互拜、贈送禮品。除夕歲守夜。子夜過後,男女青年爭先挑水,以示勤勞。清晨,全家喝泡有米花的糖水,以祝福日子甜美。大家或結伴遊覽名勝古蹟,或耍龍燈,舞獅子,打霸王鞭。

白族人民過年的活動饒有風趣。除夕前,各家都把屋子內外打掃得乾乾淨淨,不讓灰塵留到新的一年。除夕晚上,全家團聚,守歲過年。午夜以後男女青年爭相挑水,以象徵勤勞和幸福。七年級大清早,全家老幼都喝泡米花糖水,以示新的一年能過上花蜜般的甜日子。節日期間,白族人民有耍燈龍、舞獅子、跳舞蹈等傳統文娛節目。白族人民過新年,還開展一項傳統的'活動─━“放高升”:取一根整棵的大竹子,竹節裏裝上火藥,點燃以後,可把整棵竹子射向天空,高達一百多米。這項具有千餘年曆史的活動,帶有濃郁的民族氣息,反映了白族人民勇敢向上的強悍性格。

  白族過年風俗

和漢族地區一樣,白族春節的序曲在臘月底就已開始,主要活動是殺年豬,醃製臘肉、火腿和白族風味食品“豬肝鮓”。大年二十九合家打掃衞生,清除當年的年畫、對聯等。

白族人民早上寫對聯,家家户户的人都以貼上自編、自寫的對聯為榮。中午,白族主婦到村寨中的本主廟裏祭祀本主。本主意為“本境之主”,是村寨的保護神,也是白族特有的宗教信仰。

到了晚上,全家人團團圓圓地圍坐在一起吃年夜飯。席上一定要有白族特色菜“酸辣洱海魚”,表示年年有餘;用糯米餈粑蘸糖吃,表示來年生活甜蜜。白族婦女要準備好第二天的菜餚,並將家裏的水缸挑滿水———按白族習俗,七年級全天不能再動菜刀、挑水和掃地。

七年級當天,按習俗是不能去別人家,但可以去外面玩。早上起來,白族主婦先在院子中祭拜天地,再到堂屋中祭拜祖先,最後到大門口拜祭,之後方可出門。

到處鞭炮齊鳴,響起了歡快的白族嗩吶,在村寨中心的大青樹下且歌且舞。羣眾組織引領舞龍隊伍和財神走街串巷,各家各户爭着把龍和財神請進家中歌舞一番,以討吉利。每當財神唱出吉利的祝詞,人羣中就爆發出“謝金口”的歡呼,一時鼓樂齊鳴,村寨中處處洋溢着歡樂和喜慶。

八年級這天的白族習俗活動豐富多彩。臘月裏結婚的新人要去拜望男女雙方的親戚,俗稱“請新娘客”,各家親戚要送給新娘子各種禮物。

洱海東岸的青山村觀看古老的白族宗教祭祀活動“上刀梯”。在十幾米高的梯子上,綁着數十把鋒利的鋼刀。巫師手抱公雞,赤腳上刀梯,向四方祭拜,祈禱四時清吉。海東各村則盛行賽龍舟。

白族還有一個重要的習俗:朝山會。大理雞足山是佛教名山,全山共36寺,72庵,與峨眉、五台、普陀、九華齊名,為迦葉尊者道場。佛教傳説,釋迦牟尼涅盤後,其大弟子迦葉尊者來到雞足山守衣入定,等待彌勒佛下界成佛。每年農曆正月七年級至十五日為朝山會。

標籤:白族 風俗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