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節日慶典

回族過年的風俗習慣有哪些

回族是有很多風俗的,他們的習慣跟其他的,民族也不一樣。下面就是學習啦小編給大家整理的回族過年的風俗習慣內容,希望大家喜歡。

回族過年的風俗習慣有哪些
  回族服飾民俗的特點

第一,回族的服飾具有多重作用。一是保護身體。這是人類生產、生活和生存的客觀的必然需要。根據不同的季節選擇不同的服飾,夏天穿單衣,冬天北方回族人多穿棉衣和皮衣、皮鞋等,東北和西北地區的回族人為了防寒還戴棉帽、皮帽或耳套等。回族婦女為了防風沙還戴蓋頭、搭圍巾等等。二是裝飾的作用。愛美之心人皆有之,回族人也不例外,這是人類美化自身的內在要求。如男子穿襯衫、套青坎肩,女子點額、染指甲,在衣服上繡花,都有裝飾的因素。三是具有宗教的作用。有些回族穆斯林為了參加一些宗教活動或受宗教的影響,頭纏戴斯達爾、穿準白、穿麥賽襪子,婦女搭蓋頭,除了保護身體和裝飾外,還有宗教的因素,構成了回族服飾的多重民俗性格。

第二,回族服飾中,頭飾是最典型、最富有特點的。如回民從過去到現在,男子的白帽、戴斯達爾和婦女的蓋頭等傳統範圍是最廣泛的,無論是在江南水鄉,還是在北方的黃土地、黑土地上,凡是回族聚居的地方,頭飾的習俗是很明顯的。這一習俗與中國漢族的服飾習俗形成了鮮明的對比。在漢族服飾習俗中,衣服的傳統範圍最廣,特點最明顯,而頭飾習俗次之,甚至可有可無。由於回族重視頭飾習俗,其帽子、蓋頭、戴斯達爾等選料頗講究,注意乾淨、整齊。

第三,回族服飾講究整齊、美觀、簡樸舒適、乾淨衞生,不穿妖豔華貴的衣服,特別是男子不衣豔色,不着異冠;愛美但不以為奇,“淡粧濃抹總相宜”。在衣、冠顏色上以白、綠、黑色為主。這種特點與回族的來源和宗教有一定的聯繫。

伊斯蘭教崇尚黑、白、綠三色,中國史書上有“白衣大食”、“黑衣大食”和“綠衣大食”之稱,“大食”是古代波斯人對阿拉伯人的稱謂的漢語音譯。至今世界各國穆斯林仍崇尚黑、白、綠三色。

我國回族視白色為最潔淨、最喜悦和最清白的色。伊斯蘭教創立後,穆罕默德曾對教民説:“你們穿白色衣服,它是你們最好的衣服。”在現實生活的實踐中,回民體會到在炎熱的夏天,穿白色可以反射熱量等,因此,戴白帽、穿白衣已成為回族服飾習俗的特點之一。

回族還喜歡穿綠色和黑色服裝。回族穆斯林認為綠色是神聖的顏色,穆斯林到沙特阿拉伯的麥加朝聖,一般都打綠旗。阿拉伯國家制作的供穆斯林祈禱用的地毯,底色一般都是綠色。我國回族舉行阿訇“穿衣”儀式時,阿訇一般都戴綠色帽,穿綠準白(袍子)。回族年輕婦女還戴綠蓋頭,穿綠褲子等。回族還喜歡穿青坎肩,戴黑蓋頭,穿黑袍子等,給人以想象和純淨的心情。

第四,回族戴戒指的習俗,一是受到阿拉伯國家風俗和伊斯蘭教的影響。在阿拉伯國家,穆斯林女子訂婚時,一般都要視其男方的.經濟條件,要適當的金銀首飾作為聘禮。伊斯蘭教允許婦女戴金飾這個習俗至今在一些穆斯林國家還沿襲着。在土耳其,現在給女子訂婚時,一般要一百克左右的金銀首飾。二是由阿拉伯、波斯等地來中國經商的穆斯林善於經營珠寶和金銀首飾,經濟條件也好,所以,他們的妻子、女兒都佩戴首飾。這一點早在宋代就有記載。三是受到中國漢族的影響,在中國漢族戴戒指的歷史有兩千多年,早在商代就有人戴指環。以上這些因素對回族佩戴金銀首飾都起了直接和間接影響。

  回族節日風俗:開齋節

"開齋節"是阿拉伯語"爾德菲圖爾"的意澤。伊斯蘭教歷每年10月1日為開齋節,是穆斯林在順利完成一個月的齋功後喜慶開齋的日子。各國穆斯林都很重視這個日子。這天"會禮"之前,要沐浴、用香,穿最乾淨美麗的衣服。上午到清真寺舉行"會禮"活動。"會禮"以後,相互祝賀節日幸福。

在寧夏回族自治區,每當這天,自治區黨委、政府、人大、政協的領導同志都分頭向穆斯林祝賀節日。穆斷林各家都備有油香、油炸果子、香茶等,招待賓朋,互相贈送節日食品。

伊斯蘭教歷每年9月為齋月。因伊斯蘭教歷沒有閏月,每3年就比公曆少1個月,所以按公曆計算,齋月並沒有固定的日子。齋月期間,穆斯林只許在每天日出前和日落後進餐,這就叫守齋(亦稱封齋或把齋)。齋月的開始和結束,一般都以見新月為準。齋月結束,於伊斯蘭教歷10月1日開齋,故稱開齋節。

  回族開齋節簡介

開齋節,伊斯蘭三大宗教節日之一。伊斯蘭教有其本身曆法,以月球環繞地球的運行來計算,亦即是陰曆。與中國農曆不同,它沒有用閏年來調整與陽曆的同步關係。伊斯蘭曆第九個月稱為“萊麥丹”,就是教徒守齋的月份,每三年向前提早一個月,因此有時在冬天出現,有時在夏天,今年由陽曆六月二十七日晚開始。按照目前的日出日落時間,教徒需由早上約四時二十分起守齋,至傍晚約七時十分才可吃簡單清淡的晚餐。

回曆九月一日至十月一日為齋月,十月一日為開齋節,在新疆地區稱為“肉孜節”。開齋節也叫爾德節。“爾德”是阿拉伯語“爾德· 菲圖爾”的音譯,也是回族隆重的節日。回族有的稱其為“大爾德”,也有稱其為“小爾德”。

伊斯蘭教規定,每年教歷9月定為齋月。“萊麥丹月”為什麼要封齋呢?穆罕默德40歲那年(希吉來歷九月),真主把《古蘭經》的內容傳授給了他。因此,視萊麥丹月為最尊貴、最吉慶、最快樂的月份。為了表示紀念,就在九月封齋一個月。起止日期主要看新月出現的日期而定。在齋月裏要封齋,要求每個穆斯林在黎明前至落日後的時間裏, 戒飲、戒食、戒房事……其目的是讓人們在齋月裏認真地反省自己的罪過,使經濟條件充裕的富人,親自體驗一下飢餓的痛苦心態。

  回族節日風俗:古爾邦節

古爾邦節又稱為宰牲節"宰牲節"是阿拉伯語"爾德、艾祖哈"的意譯,意謂"宰牲獻祭"。時間是伊斯蘭教歷12月10日。

"宰牲節"是根據這樣一個典故流傳下來的,據説,有一天夜裏,先知伊卜拉欣夢見真主安拉命令他親自宰殺自己的愛子伊斯馬儀向真主表忠。第二天早晨,伊卜拉欣帶着自己的兒子到麥加城的郊區"米那'山谷執行主命。伊斯馬儀聽父親講述了原委之後;毅然地説。"父親,您執行真主的命令吧!我會忍受一切的"當伊卜拉欣舉刀就要動手的時候,安拉派來了天使,送來一隻黑頭白羊使其代替伊斯馬儀作祭品,並且真主降下默示。"伊卜拉欣啊!你已經忠實地按夢裏的指示做了。我就這樣慈憫一切行善的人"這個故事就是"宰牲節"的來歷。

這一天除宰牲獻祭,還要到清真寺舉行"會禮"等活動。每年這一天,五大洲各國數百萬穆斯林雲集到沙特阿拉伯的麥加。遊轉天房"克爾白",住阿拉法特山,舉行一系列儀式。這就是一年一度的朝覲活動。

節日裏,一般家庭都要宰1只羊,有的還宰牛、宰駝。屠宰的牲畜肉不能出售,按規定將一部分送給清真寺、窮人和親友鄰舍,剩餘的自用,還要互訪親友,饋贈油香,相互祝賀節日,併為先人上墳誦經。


標籤:風俗習慣 回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