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節日慶典

中元節出生的孩子好嗎

中元節又叫鬼節,雖在這天出生的孩子會怎樣呢?雖然會有點迷信的樣子,但是大家都想有個説法。下面由本站小編為你整理的中元節出生的人好不好,希望大家喜歡!

中元節出生的孩子好嗎

  中元節出生的人好不好

每年夏曆七月十五這這天,是中國傳統中的重要節日——中元節,但是,“中元節”是中國道教的叫法;夏曆七月十五這天,佛教稱之為“盂蘭盆節”,民間則稱之為“鬼節”。當然,道教的中元節、佛教的盂蘭盆節及其民間的鬼節,既有不同的表達形式,但是,這三節又有祭祀祖先和崇尚忠烈的共同文化內涵。

盂蘭節原意是敬賀和感恩的意思,最起源是公元前五世紀的印度。佛經《枷藍經》中有這段記載:佛祖座下神通力最強的弟子,木蓮,他的母親生前作惡太多,死後墮入阿鼻無間地獄,受無間苦。木蓮雖然神通力最強,卻始終要看着母親受苦,無能為力,便求助佛祖。佛祖指示要在七月十五這一天,讓木蓮宴請十方僧侶齋食,等十方僧侶為木蓮的母親誦經超度,也為騷擾木蓮母親的冤魂超度,讓木蓮母親可以得到安寧。因為七月十五接近收穫的季節,最重要也是一年中既不熱也不冷的時候,所以最適合超度遊離的冤魂。

後世便跟相仿效,統統在七月十五這一天齋宴十方僧侶,希望自己的先祖死後得到超度安寧。

這個故事和習俗自達摩先師傳到中國。中國人卻出奇地想到,與其請僧侶齋食,倒不如把供品供奉那些纏繞先祖的冤魂。慢慢地,七月十五的盂蘭節經中國人改變為七月十四的鬼節。在這一天,每家每户都擺開供品,祭祀祖先,也供奉附近的冤魂,希望家宅和順,先祖安寧。

一般人都認為,七月十四是鬼門大開的日子,因此都極少出夜門。這只是一個片面的想法。事實上,七月十四的午夜,即七月十五的十二點之前,鬼門是從大開到關上。古籍記載,這個時候,應該是遊蕩人間的鬼魂迴歸地府的最後限期。

鬼門正式大開的日子,應該是農曆的七月八年級。這一晚,全球所有城市的九個至陰大穴就會打開,所有鬼魂就可以自由出入,各自享受人間為他們而準備的供品,一直到七月十五凌晨十二點前。到了第二年的正月初八才再有十四天的機會等到鬼門重開,又歷遊三千花花世界。而想用供品祭祀的人們,最應該在七月八年級那一天擺開祭品,否則就會讓先祖餓了幾天的肚子喔,搞不好他們看到七月初七祭七仙女的祭品時會認為你不孝,只知道求姻緣,而忘記了先祖。

到了第二年的正月初八也就是人日之後的那天,鬼門又會再開一次,讓鬼魂再次遊歷人間。大概這兩次鬼門大開,就是地府的寒暑兩個假期吧至於鬼節出生的好不好,我不知道,我也是七月十四那日出生的,在廣東這邊七月十四就是鬼節了,但是在北方卻是七月十五才是鬼節,我也是有點不明白的,但是想想有這麼多人在這一天出生,所以也就沒有覺得自己很恐怖就對了,但就還是覺得有點怪怪的。

  中元節有什麼傳説

農曆的七月十五,既是民間的“鬼節”,又是道家的“中元節”,還是佛教的“盂蘭盆節”,“儒、道、釋”三家“各取所需”,實現了“三教一體”和“三流合一”。關於中元節的起源,有多種不同的傳説。

俗傳農曆七月初十開“鬼門關”,各家之死鬼均放歸回家,與家人團聚,俗稱“冥府開禁,鬼魂過年”。諺雲:“七有半,鬼亂竄。”節期從農曆七月初十至十五,一般以12日為正期。至時,各家備酒食,焚化用白紙包封寫有祖先名諱的紙錢、金銀紙錠以祭祖先。富有之家還請僧尼、道士來家唸經超度亡魂。七月十五,各地道觀均有齋醮等會,佛寺則大辦“盂蘭盆會”,誦經超度亡魂。城隍廟還做道場,放河燈。最後便是城隍出駕,巡遊街道收鬼“賞孤”,即為無後嗣的“孤魂野鬼”燒紙錢,送寒衣,潑水飯。

中元節原本是道教節日。道教説,有個名叫陳子禱的人,他與龍王的女兒結婚後,分別在正月十五、七月十五、十月十五這三天生下了“天官”、“地官”和“水官”三個孩子。這“三官”主管人間的'“賜福”、“赦罪”、“解厄”等三大任務。每年的七月十五“中元節”,正值“地官”校籍赦罪之時,這一天,“地官”要拿出厚厚的花名冊,根據神仙、凡人、動物們的表現,勾勾畫畫,赦罪免刑。所以,民間在“中元節”這天,其進行的所有祭祀活動,目的就是拯救那些孤魂野鬼,希望“地官”赦罪他們的所有罪行。

還有一説是源於佛教《大藏經》中的目蓮救母的故事。目蓮歷經千辛萬苦才到陰府,見到死去的母親被一羣餓鬼折磨,目蓮用缽盆裝菜飯給母親,卻被餓鬼奪走。目蓮只好向佛主求救,佛主被他的孝心感動,授予《盂蘭盆經》,目蓮按照經中指示,每年七月十五日用盂蘭盆盛珍果素齋供奉母親,餓鬼再也不敢來搶奪了。為紀念目蓮的孝心,佛教徒每都舉行盛大的“盂蘭盆會”。道教也在這一天舉行“中元普渡”,供奉食物及焚燒冥紙,讓無主孤魂飽吃一頓。

另一説是由古代“郊社”演變而來。農民在夏收之後,趁農閒舉行祭田、祭祖儀式,酬謝管理土地的神靈和開闢田園的祖先,也含有慶祝豐收的意義。古時中元節只是在農曆七月十五這一天舉行,是用素筵祭祀,並規定不能在別人家中過夜。後來從素食發展為葷食,從祭田、祭祖發展到超渡“無主孤鬼”。大概是古代七月多疫病,死人多,因而有的地方也把七月稱為“鬼月”,需要祭奠,“七月半”也就演變成“送鬼節”。

  鬼節還有什麼別稱

1、中元節

道教把七月十五定為“中元節”。中元節的源頭,應與中國古代流行的土地祭祖有關。道教盛行後,附會傳統,創立了天、地、水三官神祗。據説天官生日在正月十五日,稱上元節。其主要職責是為人間賜福。地官生日在七月十五日,稱中元節。其主要職責是為人間赦罪。水官生日在十月十五日,稱為萬元節。其主要職責是為人間解厄。

中國東漢末年,天師道便已綜合前道教期的宇宙觀,首過需上“三官手書”,分別投於天、地、水中,表示向三官懺悔罪過,以祈求平安。經歷六朝時期的發展後,三會日與三元思想結合,在唐代官方的提倡下,上元、中元、下元等三元日定型化,成為祈福納吉、祭祖拜神的三元節日,皇帝率百官參與節日儀式。唐、宋以後,三元日成為民俗節日。

所以會在中元時普渡孤魂野鬼。農曆7月15日中國民間的傳統節日“中元節”。中元節時,道教宮觀,如地安門火神廟、西便門外白雲觀等為了祈禱“風調雨順、國泰民安”每年照例舉辦“祈福吉祥道場”。

2、盂蘭盆節

佛教將每年農曆七月十五定為“盂蘭盆會”。孟蘭盆的意義是倒懸,人生的痛苦有如倒掛在樹頭上的蝙蝠,懸掛着、苦不堪言。為了使眾生免於倒懸之苦,便需要誦經,布絕食物給孤魂野鬼。

佛教盂蘭盆節起源於“目蓮救母”的故事,《大藏經》首次記載目蓮救母的故事:佛陀弟子中,神通第一的目蓮尊者,惦念過世的母親,他用神通看到其母因在世時因貪念業報,死後墮落在惡鬼道,過着吃不飽的生活。目蓮於是用他的神力化成食物,送給他的母親,但其母不改貪念,見到食物到來,深怕其他惡鬼搶食便欲獨貪之,不料食物到她口中立化成火炭,無法下嚥。

目蓮雖有神通,身為人子,卻救不了其母,十分痛苦,請教佛陀如何是好。佛陀説:“七月十五日是結夏安居修行的最後一日,法善充滿,在這一天,盆羅百味,供巷僧眾,功德無量,可以憑此慈悲心,救渡其亡母。”目蓮遵佛旨意,於七月十五用盂蘭盆盛珍果素齋供奉其母,其母親終得食物,並脱離惡鬼道。

3、七月半

“七月半”是佛道二教共同的節日,也是與儒家相通的節日。雖然沒有被正式定為節日(儒家除了“孔聖誕”外沒其他重大節慶),但一直得到儒家的推崇。

原因是:無論是佛教的“目蓮救母”,還是道教的“中元赦罪”,都與儒家的某些主張暗合。儒家注重人與人之間的道德倫常,宣揚“孝道”,同時儒家也注重祖先崇拜,主張“仁”,也就要給予人悔過改善的機會,道教的“赦罪”便得以認同。

因此,在民間,“七月半”便漸漸形成為一個內涵豐富、節俗豐富多彩的祭亡、祀鬼、解難、赦罪的民俗節日。而且,這個節日還流傳到了日本,成為日本繼元旦外第二大傳統節日,至今不衰。

標籤:中元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