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節日慶典

盤點塔吉克族的民風民俗

中國民間有許多的風俗習慣,中國的少數民族又有怎樣的風俗習慣呢?下面由本站小編為你整理的塔吉克族的民風民俗,希望大家喜歡!

盤點塔吉克族的民風民俗
  塔吉克族的民風民俗

在塔吉克族人中,為子女完婚被視為父母神聖的職責,其傳統的家庭形式是家長制的大家庭式。父親在世時,兒子們很少分家出去單住,否則會受到輿論的譴責。不少家庭都是三世內堂或者四世同堂。且家庭實行嚴格的家長制,提倡尊老愛幼,孝敬父母,夫妻忠誠,兄弟和睦。離婚、休妻、離開丈夫在塔吉克族社會中都被視為恥辱,因此,塔吉克族夫妻的婚姻都較為穩定,大部分都能白頭偕老。

塔吉克族人熱情好客,講究禮節。其禮節質樸、親切。男子相見,互相握手或互吻手背。婦女相見,長輩吻幼輩的眼或前額,幼輩吻長輩的手心,平輩互吻面頰和嘴脣。男女同輩相見,女方吻男方的手心或握手。子女與父母相見,要吻父母手心,以示敬重。家庭中最熱情的禮節是擁抱。

塔吉克族民風淳樸、敦厚,社會道德高尚,凡到過塔什庫爾乾的人,都會為這裏的路不拾遺,夜不閉户,民族和睦,社會安定而驚歎不已。在當今社會,它確實堪稱一奇!

由於宗教關係,塔吉克族的飲食方面有一些禁忌。禁食沒有經過宰殺而死亡的動物,禁食豬、馬、驢、熊、狼、狐、狗、貓、兔和旱獺等動物的肉,以及一切動物的血。忌看羊產羔。交談時忌脱帽。

他們對糧食和食鹽特別珍惜,對用腳踩食鹽和食品的人,被認為是罪人。見到鹽和食品落在地上,要揀起來放在高處不容易被踩到的地方。

他們對牲畜特別愛惜,禁止用腳踢或棒打羊、牛等牲畜,不得騎馬穿過羊羣或接近羊圈,並忌諱羊在產羔時去觀看。每逢星期三、星期日不出售牲畜,這兩日也不償還別人的債務,所以這兩天他們也不去討債,別人也不來買畜或還債。

如果騎馬到塔吉克族人家作客,不能在門口下馬,更忌諱快馬到門口下馬,這意味着報喪或有其它什麼不吉利的消息。應慢步繞到氈房後面下馬。

  拉祜族的風俗習慣

獵肉分食與尊敬老人

狩獵,是拉祜族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部分,既是副業生產,也是打獵護莊稼。狩獵,有一人一户的活動,也有一村一寨的集體活動。集體狩獵是在舊曆的正月、二月間,出獵時幾乎整個寨子的男子都出動,十幾個人或幾十個人一路,一去就是幾天或十幾天才回來。所得獵物不管大小,參加圍獵的人不論大人小孩,每人都分得一份獵肉。

假如獵物太小,就是煮成稀飯也要一人一碗分食。假如獵得馬鹿等大野獸,頭由獵得者或放頭一槍打中者拿去,有兩條裏脊肉,獵得者可以分得一條,作為獎勵,另一條送給寨子裏年紀最大的老人,那也是不得享受的。除裏脊肉外,其餘獵肉平均分配。在分配肉時,凡是過路人,只要遇上,同樣可以分得一份獵肉。

拉祜族對老人的尊敬,有這樣一句話:“把享受讓給比自己老的人,因為太陽、月亮是最老的人先看見的,最老的人是寨子裏懂道理最多的人。”在生活的每一個細節,都反映出拉祜族尊敬老人的美德。平時家裏有老人來了,青年就自覺地讓座,請老人坐在火塘靠太陽出的方向,然後敬煙,接着烤茶,第一碗茶自己吃,第二碗敬給老人,意思是請老人放心。

向老人敬煙、敬茶時,都要雙手舉過頭,接的人也要雙手去接,單手接就很不禮貌了。敬煙敬酒時,第一個敬給的煙酒,不轉給在場比自己年紀更大的人,以後這個人是不會受到大家尊敬的。老人坐着時,青年人不得從老人前面走過,要從背後走過。盛飯時要先盛給老人。老人吩咐事情時,要等老人吩咐完了才能回話。

拉祜族的服飾

拉祜族人民穿的衣服,解放前還處於各家各户自己種棉,自己用簡單的紡車紡紗,用極簡陋的織布機織布,布織成後染成藍色、青色,做成衣服。拉祜族最喜歡黑色,認為黑色最好看。解放後,國家每年由內地調入各色的棉布和化纖織品供給。

由於拉祜族人民喜歡自己織的布,國家每年還要調入大量的棉花和棉紗,供拉祜族人民自己紡紗織布。現在,拉祜族的小夥子和小姑娘既喜愛自己的民族服裝,又喜愛各色布匹和化纖產品製作的新式服裝。

拉祜族婦女的服飾大體有兩種:一種是右開襟,兩邊開齊腰部高的岔口,衣長齊腳面的長衫。在長衫岔口及衣邊、袖口,鑲綴紅、白等各色幾何圖紋的花邊,沿衣領及開襟上還嵌上數十個雪亮的銀泡或佩帶大銀牌(拉祜族“普巴”)。

有的下穿統裙,有的下穿黑色長褲。另一種是開襟很大,幾乎像對襟,衣邊綴有花布條紋,無領,小袖口,衣長只齊腰節骨的短衫。短衫裏面,穿一件白色汗衫,露在統裙上面。穿着這兩種服飾的婦女,都頭包四公尺長的黑色包頭,在包頭兩端綴以線穗,有的則是包大毛巾。穿長褲的婦女,冬季多數小腿都套腿套,小腿套兩端都用色線繡上花紋。

拉祜族男女都剃光頭,但婦女要在頭頂留一綹頭髮,名曰魂毛,以示男女之區別。現在,大部分年輕姑娘都留長髮,編辮子。但在農村,婦女婚後又剃光頭。這一方面是為了衞生,另一方面更主要的是表示已經結婚了。拉祜族婦女一般都戴較大的銀耳環、銀項圈、手鐲,男子也有戴手鐲和項圈的。

拉祜族男子頭戴帽子,也有全包頭者。帽子是用六至八片正三角的藍黑布拼製成的,下邊鑲一條較寬的藍布做邊,頂端綴有一撮約十五公分長的各種顏色的線穗垂下。現在,有不少人戴便帽。但到節日,婦女都穿花邊衣服,頭裹黑色包頭或大毛巾,男子戴帽或裹黑色包頭。節日和趕集,男女都要背一個長方形背袋(拉祜語叫“面搓”)。

背袋用自己織的青布做成,袋口鑲嵌數層各色花布做成的模擬橄欖葉的幾何圖案,袋繩用色線織成,兩端留有線穗。糯福、東回一帶拉祜族的背袋又是用紅、白、黑等多色線織成,並綴有貝殼和數個線穗和絨球。在集體進行舞蹈時,無論男女都背一個背袋。

拉祜族男人的服裝,多數穿無領對襟短衣,青年人還要配上一件黑麪白裏的褂子。他們認為黑衣服配上白裏,就是粧扮得像喜鵲一樣漂亮。

穿開襟很小的衣衫的拉祜族姑娘,在短衣下襯上一件白汗衫,下襬露在統裙上面,它的意思也是同喜鵲爭豔。年紀大一些的男人,都穿無領開襟短衫,老幼都穿褲管很大的斜拼襠長褲。

  壯族有哪些風俗習慣

建築

壯族喜歡依山傍水而居。在青山綠水之間,點綴着一棟棟木樓,這就是壯族人的傳統民居。木樓上面住人,下面圈牲畜。無論是什麼房子,都要把神龕放在整個房子的中軸線上。前廳用來舉行慶典和社交活動,兩邊廂房住人,後廳為生活區。屋內的生活以火塘為中心,每日三餐都在火塘邊進行。

服飾

壯族多用自織的土布做衣料,款式多種多樣。壯族女子的服裝一般為一身藍黑,褲角稍寬,頭上包提花毛巾,腰間繫精緻的圍裙;小夥子多穿對襟上衣,腰間繫一條腰帶。

婚俗

“炮火”入洞房

壯族的一種婚俗。迎親那天新娘要經過“炮火”的洗禮後才能進門入房。這個婚俗,在廣西田陽縣玉風等壯村流行。新娘來到新郎家以前,要稍停片刻,做好“衝鋒”進門的準備,因為在門口、廳堂、洞房等三個地方分別由七八個男青年組成的“炮火”組,手拿着串串鞭炮等着新娘過來。當新娘將要靠近門口時,“炮手”們點響鞭炮,形成道道“火牆”,擋住新娘的進路。如果是膽小的新娘,這時只好退卻在門外,再等第二次“衝鋒”。

“炮手”們也總結勝利的經驗,做好第二次的“阻擊”準備。可以説,新娘不經過兩三次的“衝鋒”是進不了門的。圍觀的客人,裏三層外三層,好不熱鬧。新娘經過苦戰躍進門口,來到洞房門前,這是難通過的最後一關,因為“炮手”要放“火炮”。這時,聰明的伴娘和迎娘左右“偵察”,乘“炮火”稀疏時夾着新娘跳到洞房裏。頓時歡聲雷動,祝賀新娘“旗開得勝”。婚宴後到掌燈時分,客人們還要觀看新娘在迎孃的指引下摸黑出門“挑水”。新娘將把水缸挑滿,這是在考驗新娘是否吃得了苦。就這樣,直到夜深了新娘才能入洞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