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節日慶典

納西族的風俗習慣有什麼

納西族是中國的一個古老的民族,是古代羌人向南遷徙的一個支系。納西這一族名來源於古代髦人的一個部落名。下面是小編為你搜集到的納西族的風俗習慣,歡迎閲讀

納西族的風俗習慣有什麼
  納西族的宗教信仰

納西族信仰東巴教、藏傳佛教等宗教。

麗江納西族還普遍信奉“三朵”神,成為多種信仰的民族。

  納西族的婚俗

麗江壩區過去的納西人,由於在1723年雍正實行改土歸流的政策受漢族文化影響加深,在婚姻上也已實行一夫一妻和父母包辦婚姻的制度。兒女婚事由父母做主,媒人撮合,以牛、羊、豬,酒聘娶。婚姻講究門當户對,三從四德,夫唱婦隨等漢族傳統倫理,麗江納西與漢族、藏族聯姻的較多。在本民族內部,同姓不同宗的人可以通婚,但絕對禁止同家族的人結親。結婚,一股都要經過訂親、請酒,舉行婚禮的程序。

納西族男女社交大都在節日期間進行,男女青年相識後,通過媒人撮合,雙方家長合完八字,男方就請媒人送給女方茶二筒,糖四盒或六盒、米二升,有的地方還要加上砣鹽兩個,以表示山盟海誓,算是訂婚,訂婚時要擺定婚宴,婚禮要進行3-5天,屆時男、女雙方都要置辦酒席。席上分上八位,下八位,均由新郎跪請客人入座,然後奏樂上菜,上至第三道菜時,主婚人敬酒;第五道菜時,新郎、新娘向客人敬雙杯酒。宴畢主人及親屬要站在門外關客。

在部分納西族地區,仍存在着一種“搶婚”遺風。這也是一種古老婚俗的遺風,反映了女子對父系制從夫居的反抗。妻方要堅持舊傳統住在母家,男子就用搶婚來實現把妻子留在夫家居住的願望。現代社會中的“搶婚”,僅是一種形式,並非真的'強搶,而是男女雙方的一種默契,為了以“生米已成熟飯”來搪塞對婚姻持有異議的女方父母。

納西人的殉情風俗。情侶決定殉情後,有的會把自己的決定告訴自己最好的朋友,個別的殉情女子還會把這一決定告訴自己的母親,而母親也同樣會保守祕密。大多數殉情者會選擇在高山上險峻難達、草木茂盛的地方自縊而死。

納西族是一個愛情自由的民族。殉情之風盛行始於明清之際,究其原因有三:首先,明清時期,漢族文化對雲南地區的影響逐漸增大,特別是清朝“改土歸流”之後強行引進的漢族戀愛婚姻形態與納西族傳統的戀愛婚姻形態相沖突;其次,東巴教的介入對此風盛行有很大推動,據説在每次大祭風儀式(祭殉情而死的情死鬼的儀式)之後都會有情侶相約殉情;再次,與納西人的傳統文化緊密相連。納西族的敍事長詩《魯般魯饒》記載的是一對納西青年殉情的故事,與漢族的《孔雀東南飛》可以説有異曲同工之妙,但納西族卻沒有受漢族儒家文化三綱五常等的束縛,因而也把殉情的原因由人的主觀因素轉到了人無可奈何的客觀因素(神鬼因素)。

20世紀50年代以後,由於對婚姻自由的認可和國家支持,殉情之風已逐漸絕跡,可謂還了納西族人民的本來風貌。但是,不可遺忘的,是那一段由一個個愛情婚姻悲劇組成的悲慘壯烈的納西曆史。

  納西族的飲食

納西族一日三餐。早餐一般吃饅頭或水燜粑粑,中餐和晚餐較為豐富,一般都有一兩樣炒菜和鹹菜、湯等,特別喜食回族的牛肉湯鍋和乾巴。不論平原或山區,蔬菜品種較多,四時應市,山區廣種洋芋、蔓菁和瓜豆,並以當地的土特產做成各種風味名菜。如:清蒸蟲草鴨、貝母雞、天麻雞等。其中納西族傳統名菜“釀松茸”是用松茸菌帽,釀入肉泥,蒸熟後做為祭祀、特別是祭祖的一道專用菜餚。

肉食以豬肉為主,大部分豬肉都做成醃肉,尤以麗江和永寧的琵琶豬最為有名,可以保存數年至十餘年不變質。外出勞動攜帶麥面粑粑或糌粑寺。就餐時圍桌而坐,冬天喜移至向陽地方就餐。

典型食品主要有:麗江火腿粑粑、麻補、雪蓮花拼盤、麗春銅火鍋等。

  納西族節慶

三朵節是納西族最大的傳統節日,農曆二月初八舉行。節日期間,納西族男女老少踏着遊春賞花,小夥子騎上駿馬,進行撥旗、拾銀圓賽馬活動,勝者,倍受姑娘們的青睞。晚飯後,人們圍坐在篝火旁,能歌善舞的納西姑娘跳起歡快的“阿哩哩”。

火把節是彝族、白族、納西族、基諾族、拉祜族等火把節民族的古老而重要的傳統節日,有着深厚的民俗文化內涵,蜚聲海內外,被稱為“東方的狂歡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