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工作計劃

國小三年級科學上冊學期教學計劃

時間的腳步是無聲的,它在不經意間流逝,又迎來了一個全新的起點,何不趕緊為即將開展的教學工作做一個計劃呢?相信大家又在為寫教學計劃犯愁了吧,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國小三年級科學上冊學期教學計劃,歡迎閲讀與收藏。

國小三年級科學上冊學期教學計劃

國小三年級科學上冊學期教學計劃1

 一、關於教學進度

七年級:期中授完《代數》第一冊(下)中的第六章,授完《幾何》第一冊中的第一章;期末授完《代數》第一冊(下)全冊和《幾何》第一冊全冊。

八年級:期中授完《代數》第二冊中的第十一章11.4節,授完《幾何》第二冊中的第四章;期末授完《代數》第二冊全冊和《幾何》第二冊全冊。

九年級:二月份授完全部新課;五月中旬系統複習結束;六月上旬專題綜合複習結束;六月中旬模擬訓練。

  二、關於教學要求

1、教師要認真學習新的《數學課程標準》,把新課程的基本理念滲透到教與學的全過程。要重視學生知識的建構和能力的培養;要重視學生的學習過程的展示和學習方法的提煉;要重視學生的學習情感的陶冶、學習態度和價值觀的導向。教師要與新課程一同成長。

2、教學中要樹立全新的學習觀。學習要轉向受教育者,突出學生學習的主體地位。即把活躍在教學舞台上的主動權交給學生,讓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角。教育的方式要由接受轉向“學教”,即提倡學生的探索、求知在先,教師的指導、幫助在後,要給學生“悟”的時間與空間。教師的“教”應由學生的“學”來確定。要倡導自主學習、探究學習、合作學習和研究性學習。

3、教學中要樹立全新的知識觀。人的知識分顯性知識和隱性知識。顯性知識是教師灌輸給學生的知識,它們是淺層次的知識,是比較易於遺忘的東西。隱性知識是學生髮現學習得到的知識,如通過體驗、頓悟、自省、直覺而得到的,極易保持的、帶有一定感情色彩的東西。教師要摒棄以“量”為主的知識觀,樹立以知識的“質”和“結構”為主的觀念,關注學生的隱性知識的攝取,注意滲透人文知識並努力使“教師”這一隱性課程知識美好地呈現給學生。

4、教師要樹立全新的教學觀。由教“學答”轉變為教“思維”,注重學生的思維訓練,注重創造性思維品質的培養。

5、加強七年級年級幾何入門教學,各年級代數與幾何課程要同步開設,不得單科獨進。

6、科學組織複習備考。要轉變以知識立意為能力立意的複習備考策略,突出數學思想與數學方法,注重數學的工具性和應用性。

  三、關於教學研究

本期課題研究主要內容建議如下:

1、《數學新課程標準》研究

2、自主、合作、探究學習研究

3、研究性學習研究

4、研究性教學研究

5、會考複習指導與試題研究

國小三年級科學上冊學期教學計劃2

本冊教材遵循《新課程標準》的要求,在內容的選編上貼近兒童的生活實際,順應現代科學技術的發展,以基礎性的、淺顯的科學活動作為學生探究活動的主題,同時注重對科學探究、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科學知識的整合。以國小生的生活經驗為主要線索構建單元,做到了“生活經驗”引領下的內容綜合化。為讓學生在新的教育理念下發展自己的科學探究能力特做計劃如下:

一、所教年級學生現狀分析

本學期三年級學生1個班。這些學生視野雖然比較開闊,但是,在對基礎知識的掌握以及聽課的技巧相對不如課改前的學生。課堂上看來很活躍、很熱鬧,但是學生對問題的深入思考方面卻非常缺乏,動手實驗時,常常是在為了玩而玩,而不是有計劃有目的的去玩,想出辦法了再玩。因此學生課堂上常常表現的是玩完後,一問三不知,因此針對這種情況,本學期的科學課要對學生進行科學啟蒙教育,要對學生主動探究科學知識的能力進行專門的訓練,發展學生們的愛科學,學科學、用科學的志趣和能力,在本學期中我要從抓學生的綜合實踐能力入手,在小製作、小種植、小實驗、小調查、小操作等方面入手,結合科學課的新課程標準,合理的運用電教媒體,創造性培養學生的科學探究能力和創新精神。努力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和創新能力。把科學課的新課程標準落實到科學教學中去,使科學教學進入到一個走進新課程改革的新時期。

二、本冊教材的知識系統和結構

本冊書23課。從知識方面可以分為六個方面:

1、科學在我們身邊:(1---3)課,以學生玩玩具的生活經驗為線索展開,拓展到了解身邊熟悉的、常見的事物,教材中設計了豐富多彩的學生感興趣的探究活動,通過親歷活動,使學生“走近科學",初步感悟到身邊處處有科學,生活離不開科學的道理。

2、我們怎麼知道:(4--9)課,以“學生對身邊事物已有的觀察、認識”為引領,進一步認識身邊的物體,解釋觀察到的現象,探索其中的奧祕,初步掌握科學探究的基本方法、步驟,為學生親歷科學提供一把入門的鑰匙。

3、水的科學:(10---14)課,以‘‘學生對水已有的`認知"為線索,通過讓學生了解自然界中水資源的分佈、欣賞自然界水體的美麗、瞭解水的三態、認識水中物體的沉浮、進行水的多少的比較、認識水的壓力等各種探究活動,層層展開,逐步推進,使學生親歷科學探究的過程,體驗科學探究的基本手段和方法,瞭解、認識水的特點。

4、天氣與我們的生活:(15--19)課,以“學生對天氣的親身體驗"為線索,進行觀察、記錄、整理、製作等探究活動,增強學生觀察身邊科學現象的意識,培養學生樂於探究身邊常見科學現象的情感,意識到探究科學可以從身邊的科學現象入手。

5.我們周圍的空氣:(20.-22)瞭解空氣在哪裏,空氣的成分,我們需要清新的空氣。

6.研究與實踐(兩課)課,以“學生對玩具的認知’’為線索,引領學生嘗試自主運用已經掌握的科學探究方法和已有知識,解決生活中形象、直觀的具體問題,包括較為簡單的器具的拆卸與組裝,簡單工作原理的探究,中期的植物種養,植物外部特徵與生長情況的觀察,以及生活中其它與兒童成長密切相關的問題的初步調查、瞭解等,初步培養學生“模仿與製作’’、“拆分與組合’’的動手能力,及認真細緻、善於思考、善於動手實踐的科學態度,使學生意識到科學技術與社會的密切聯繫。

三、本冊教材的教學目的、重點、難點

目的:從科學課特點出發,以“學生的生活經驗"為線索切入到基礎性的、規範的科學探究活動之中。教材主要圍繞“走近科學”、“親歷科學"、“自主探究”三個專題選擇內容,遵循兒童的生理、心理特點,既注重知識的傳授,更注意探究能力的培養,使學生在獨立操作中觀察、思考,提出問題,並解決問題,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使學生有愛科學,學科學、用科學的志趣和能力。

重點:《我們怎麼知道》、《天氣與我們的生活》、《水的科學》、《我們周圍的空氣》四個單元。

難點:使學生以自主體驗為手段,以科學探究為核心,親歷科學探究的過程。探究能力、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及科學知識各有側重,且由易到難,逐漸上升。

四、主要教學措施與教改思路

⒈措施∶從學生的探究性學習過程入手,以實驗為主,社會實踐為副,力爭讓學生從親自動手實驗,把課程提出的一些日常生活現象運用電教媒體進行再現,精心設計問題情境讓學生以實驗方式加以驗證,並對實驗過程中觀察到的現象進行思考,寫出觀察報告。同時注重學生的探究性學習的精神培養,及過程的培養。

2、教改思路:改變評價學生的方法,把學科評價內容分為綜合能力評價和基礎知識評價兩種,每種各佔50分。注重學生平時的製作能力、觀察能力與實驗探究能力的培養,讓學生在做一做,看一看,想一想中去探究學習科學知識知識,並在作科學的過程中學科學。

五、教學進度安排

按縣國小教研室進度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