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熱點

農民個人先進事蹟材料範文(通用5篇)

熱點9.78K

在平平淡淡的日常中,大家對事蹟都再熟悉不過了吧,藉助事蹟可以很好地體現先進對象的先進思想、精神,以及特定的時代特徵。那麼相關的事蹟到底怎麼寫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農民個人先進事蹟材料範文(通用5篇),歡迎大家分享。

農民個人先進事蹟材料範文(通用5篇)

農民個人先進事蹟材料1

姚海定、男、布依族、1976年10月5日出生、中共黨員、蔗香鎮蔗香村計生協會會長、蔗香鎮創業致富帶頭人。

每當火龍果開花掛果季節,蔗香公路低碼頭渡口,增添一道美麗的風景線,沿路水泥樁上紅、黃、白花相爭豔,鱗形果球紅沿線,這就是蔗香火龍果。

蔗香渡口路口100畝的火龍果是姚海定於2011年2月份引進種植示範基地。據瞭解姚海定1997年和村裏的青年,一起南下廣東打工,在東莞街口一家玩具廠打工,當時工廠效益不太好,薪水少,家裏有老有小需要照顧,他尋思着打工不是他的出路,1999年他結束了打工生涯。兩年後返鄉,接着龍灘庫區移民開始,家鄉的拆遷有序地開展,幾年後移民建房建好,家人安居樂業。他就開始尋思找發展致富路子,正當他尋思無路之時,恰逢省農科院到蔗香調研,並組織培訓亞熱帶水果種植技術,姚海定第一個踴先報名,在培訓期間認真學習,不恥下問,在老師的引導下,他決定在碼頭路口處實施100畝火龍果種植示範。

培訓結束,他就帶着家人所有勞動力上山,砍草、挖坑整地,聯繫果苗,他堅信“含淚播種的人一定能含笑收穫”。按老師教的種植技術程序逐一進行,經過幾個月的努力,100畝的火龍果示範基地現在人們的眼前。不知情的過路人,看到碼頭公路上下,栽有整齊序的一根根水泥柱,不知有人在幹啥?後經瞭解,才知道是蔗香姚海定在栽火龍果。

俗話説“種莊稼、三分種七分管“,為了確保示範成功,姚海定在地頭建一個臨時工棚,在果園內認真抓好管理,種耕除草,澆水施肥。夜間又作人工授粉,功夫不負有心人,經過努力,終於在2013年6月火龍果熟了,蔗香第一家火龍果開始上市。在當地,他的舉動傳為佳話。

從那時起,他帶動村裏的幾家農户栽起了火龍果,隨着國家對農村的政策扶持越來越好,羅甸縣有人來蔗香投資種植火龍果,有人在成立火龍果種植合作社,也有單户種植,他知道這是村民脱貧致富的好機會,他堅定:只要肯學、肯想、肯幹,致富小康不會是夢。蔗香的火龍果種植面積逐年擴大,初步形成了一項新的產業,奔赴同步小康致富路,他是羣眾“領頭雁”。

據統計,目前全鎮共有5家種植合作社,有13家單户種植共計2350畝,年總產值1133萬元,鎮政府也把火龍果項目作為一項重要的產業來抓。

農民個人先進事蹟材料2

一位哲學家曾經説過:具有遠大理想,出以堅定的信心,施以努力的奮鬥,才有超人的成就。

這句話,對臨泉縣呂寨鎮大成蔬菜交易市場創始人孫大成來説,是最恰當不過了。他以執著的追求,不懈的努力,使大成蔬菜交易市場在當今市場競爭異常激烈的情形下,脱穎而出,勇立潮頭,取得了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雙豐收,受到社會的廣泛讚譽。

孫大成,現年35歲,大專文化,農民企業家,縣勞動模範,縣六、七屆政協委員。2000年以來,連續3年被評為市十佳農民經紀人。孫大成給人的印象是平易、儒雅、豁達、絲毫沒有農民經紀人的架子。憨厚、耿直,猶如秋天的一株高粱,一個地地道道的農民漢子,只是比別人多了一些明智,一分剛毅,一片赤誠。他常説的一句話:“人要講奉獻,不能光想着自己”。自己就是這條信念,使他成為農民增收的“助力器”,成為“天下第一椒”遠嫁他鄉的“紅娘”。2000年以來,年均銷售農副產品18萬噸,年銷售收入8000多萬元,農民年均收入700多元。

1996年,孫大成帶着土裏刨金的渴望,帶着眾鄉親發家致富的期望,先後數次自費南下北上,尋求土裏刨金的路子,當他歷經磨難後,才發現反季節蔬菜是農民脱貧的方向,於是他帶領鄉親致力延秋辣椒的發展,不論白天黑夜,風裏雨裏都滾爬在大棚裏。起初,由於小大小鬧,生產的延秋辣椒不僅貨俏而價揚,畝均純收入6000元,到1999年,由於大面積終止,使延秋辣椒賣難問題充分暴露出來,面對一袋袋堆積如山的延秋辣椒,孫大成起初不只所措,當辣椒成堆倒掉仍掉時,心如刀絞的孫大成從中悟出了深刻的道理:光調整結構遠不能讓農民兄弟奔小康,只有解決賣難問題,才能實現鄉親的小康夢。於是他再次到武漢,天津等農貿市場考察,創辦蔬菜交易市場。讓農民在小康路上毫無後顧之憂地奮力飛奔。

1999年底,孫大成拿出僅有的4萬多元積蓄,又以房地產作抵押貸款30萬元,創辦了孫大成蔬菜交易所,並以月工資1000元的高薪聘請11名能説會道,有經濟頭腦的、有市場經驗的農民奔赴武漢、天津、長春、西安、蘭州、等大中城市農貿市場為當地農民找婆家,功夫不負有心人,交易市場成立後不到一個月的時間就將本的積累如山的400多噸延秋辣椒銷售一空,最大限度地實現了農民增收。由於孫大成蔬菜交易市場的創辦,徹底解決了農民產業結構調整發展的後顧之憂,強有力的促進了當地反季節大棚蔬菜的發展。2002年,擁有5.1萬畝耕地的呂寨鎮發展延秋辣椒2萬畝,純收入占人均收入的50%以上,而周邊滑集、土坡、及阜南縣的會龍鄉等鄉鎮看到呂寨辣椒的經濟效益,紛紛發展起延秋辣椒,總面積達20萬畝,並以孫大成蔬菜交易市場為依託,將產品紛紛遠銷他鄉。

到2003年,孫大成蔬菜交易市場已發展到佔地面積12000平方米,倉儲12個,總儲量達240噸,建立分站12個,共擁有員工36名,擁有各種運輸車輛61輛,其中大型集裝箱車輛40多輛。並與武漢、長沙、蘭州、西寧、哈爾濱等17個大中城市建立了穩定的供貨關係,2003年共銷售西瓜23000多噸,延秋辣椒47000噸等,分別佔本地總產量的62%、76%。2003年底孫大成蔬菜交易市場與哈爾濱農貿市場合作,將部分延秋辣椒運出塞外,遠銷俄羅斯賺外匯。此外,該交易市場於2001年5月份購置4台電腦,與省農網信息中心聯網,實現農副產品網上銷售,去年經農網對外銷售西瓜1000多噸,延秋辣椒10000多整噸。

目前,孫大成蔬菜交易現場+基地+農户的經濟體制,已深得人心,該體制以市場為龍頭,以農户為基礎,建立穩定的西瓜、延秋辣椒購銷活動,同當地農民簽訂1.5萬畝延秋辣椒購銷合同,實行青椒1.2元/公斤,紅椒1.8元/公斤的保護價。使廣大農民避開市場風險,從而獲得最大的積極效益,有國地提高了廣大農民的種植積極性,使廣大農民徹底告別了沿襲數千年的“麥茬豆、豆茬麥”的種植模式,讓小――西瓜――延秋辣椒――一年三熟制的曬地遍地開花。

為最大限度地增加農民收入,2002年孫大成還投資3.6萬元,推廣無公害農產品生產技術,2003年無公害農產品生產技術在全鎮迅速推廣,得到省無公害產品認證,同時2004年獲國家公認,使“呂大寨”牌農副產品掛牌上市,受到廣大城鄉居民的青睞,最大限度地增加了農民收入。

不論承認與否,孫大成這個名字已經和本的農業增效、農民增收緊密聯繫在一起,現在,在呂寨、滑集、土坡及阜南縣的會龍、趙集等地,不知道孫大成的人不多,不佩服孫大成的人也少有,而在武漢、天津等10多個大中城市的農貿市場上,知道孫大成的人也不少。

孫大成,一個地地道道的農民,一個為本地農業增效,農民增收做出了、做出着突出貢獻的農民,他的更多、更主要的內容是為農民增收奉獻一切,而只有站在“志圓農民小康夢”的高度上,才能認識到這位傑出人才的全部底藴。

農民個人先進事蹟材料3

xx,女,出生於1976年12月,是一名地地道道的農民,生在農村、長在農村,現在更是將自己的事業和農村結緣,全心全意為農村的致富貢獻光與熱。

勤勞致富創業

食用菌的發展:1999年xx嫁到婆家,最初,xx和公公婆婆一起打理他們的食用菌種植基地,但僅僅單一地種植蘑菇,土地利用率低,濟效益低也不大好,xx看在眼裏急在心上,於是下決心改變現狀。xx利用閒暇時間,走訪農貿菜場、大型超市,深切感受到隨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已經不滿足於普通的蔬菜,食用菌消費越來越受到青睞,諸如金針菇、草菇、姬菇這些飯桌上偶然出現的菜餚,美味卻散發着一種稀缺之感。她明白應該開發新品種,於是南下北上深入各地學習,先後從福建省三明市真菌研究所、xxxx江南食用菌科研所、xxxx菌種研究所引進金針菇、草菇、猴頭菇、繡針菇、姬菇等母種,潛心鑽研,加上有豐富的食用菌技術出身的公公加以指點,xxx提升很快,對栽培技術了熟於心,果斷地應用到食用菌的生產上,品種從少到多,規模從小到大,市場從點到面,很快成為xx地區一家較大規模的食用菌生產大户,也是朝陽集團的一大菌類供應商。為了使產品能夠進駐商超,這位嬌柔的女子轉戰江浙滬,面對形形色色的經銷商,散發出一種勇敢、不怕輸、不服輸的氣場,丈夫更是盛讚妻子“打下了半壁江山”。憑藉着良好的品質和不斷的推廣,鴻山飛鳳的菌類還銷往常熟、蘇州、太倉、上海等地,廣受好評。作為食用菌的基本原料的棉籽殼,由於農業比較效益種植後,棉花種植面積驟減,棉籽殼量少價高,xx經過反覆試驗,最終得出了菌料利用科學化的二項技術革新:一是採用玉米芯取代一定量的棉籽殼,既節約了原料成本50%,又緩解了棉籽殼原料緊缺的矛盾;二是菌料再利用,按照生產不同菌菇所需營養成分不同的要求,用生產過草菇後的下腳料經過消毒,繼續配製生產平菇菌料,生產過平菇後的下腳料再利用作生產姬菇菌料,這樣形成一料多用,綜合利用的科學方法,大大地降低了生產原料成本,創出了一條降本增效的新路子。

靈芝生產基地:依託菌類栽培的成熟技術,2009年xx新增了靈芝生產基地,位於海拔1500-1800米的安徽原生態山林地區,得天獨厚的空氣、温濕條件創造了適合靈芝生長的原木短椴木培養基質,所產的靈芝孢子籽粒大而飽滿,表面光滑,內含物多,藥用價值高,加上引進國外先進的破壁技術,使得靈芝孢子粉的吸收率大大提高。20xx年5月,xx成功培育了北冬蟲夏草這一珍稀的中草藥,並以質優價廉、營養活性成分高而著稱。事業需要創新,產品需要發展。多年的農村經驗讓xx深深知道,要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立於不敗之地,只有靠技術和人才。20xx年,她與老公商量後一次性投資550多萬元,新建生物農產品基地120畝、深加工廠房面積2xx0平方米,投資了現代生物農產品的生產、生化、監測和加工設備。除了北冬蟲夏草、靈芝破壁孢子粉,更為驚訝的是xx一手打造的靈芝藝術盆景。靈芝,原是自然之神草而攝有日月之精華,眾裏尋它千百度,驀然回首卻發現它能在家庭、酒店、辦公室裏大放光華。一帆風順、五福臨門、竹報平安、時來運轉這些原本抽象又寓意美好的詞語,在xx的手中完全形象化了,猶如巧奪天工,讓人驚歎不已。這些姿態萬千的靈芝藝術造型,都出自於的xx之手,好似一個藝術家就那麼隨性一畫,寓意吉祥的萬千世界就呈現在眼前了。

帶領農户致富

鄰里鄉親們看到xx一家的生意欣欣向榮,都過來“取經”。xx很實在,日積月累的寶貴經驗悉數奉上,一有人遇上栽培技術難題,她就去“滅火”。“大家都不容易,多點收入生活也寬心些,獨樂樂不如眾樂樂嘛!”xx説。

她的基地不僅生產各類鮮菇,而且每年生產製作平菇、金針菇等菌種袋筒20萬袋左右,其中一部分發往全鎮及周邊鎮,也有發往更遠的地方如浙江、蘇北等。就鴻山街道而言,到她的基地購買袋筒的農户多達50户以上,袋筒發出後,xx還實行跟蹤服務,上門為他們解決栽培技術的難關,幫助農户多出菇、出優菇,一方面可以增加農户的家庭收入,另一方面又解決了部分的出路。因此該基地將製作栽培更多更好的菌種供應社會,供應農户,爭取帶出更多的農户走共同致富之路。

真心回饋社會

在丈夫眼裏,過去的15年裏中妻子起早貪黑,披星戴月,事無鉅細,但從未有過怨言,當別人的妻子打扮得花枝招展去逛街去購物去旅遊去度假的時候,自己的妻子或者穿梭在種植基地裏,呵護着嬌嫩的北冬蟲夏草和靈芝;或者挨家挨户地宣傳推廣自己的產品,或者忙乎着一家人的衣食住行,總之,風裏來雨裏去,其中的萬般辛苦讓人倍感心疼。

xx的一個朋友則説:“認識她十來年了,一直是那麼善良、真誠,樂於助人,有這樣的朋友是一種幸福!”在朋友眼中,她很勤奮,對事業孜孜以求,有着大禹治水般的韌勁與魄力;她很淳樸,實實在在,從沒有大唐霓裳羽衣般的華麗論調;她很本真,一言一行都源於內心,不掩飾不做作。

20xx年,xx被評為省級“雙學雙比”競賽活動女能手;20xx年、20xx年公司分別被評為xx市、xx省巾幗現代農業科技示範基地。一路走來,如果説是不懈追求、頑強進取的勇氣成就了xx的人生價值,實現了農村工作者的夢想,那麼作為女性,用真心幫助別人、回報社會公益實踐的點點滴滴也在深化着xx對生命的理解和追求。作為鴻山首家農業產業示範户,xx積極參與社會公益和慈善事業捐資助學。每年為150名婦女提供菌類植物的信息、技術、銷售服務,帶動周邊農產75户。

農民個人先進事蹟材料4

遊淑芬,來自平和縣秀峯鄉秀峯村,是一名普通的`農村家庭婦女,擁有着一個幸福的五口之家,愛人、我,一個活潑懂事的女兒還有公公婆婆。她的家庭沒有什麼轟轟烈烈的事蹟,但全家人用自己的勤勞、樸實和寬容守護着最真實的幸福,享受着最舒心的生活。二十多年來,夫妻共同努力,建立起了一個和諧美滿的家庭。丈夫愛崗敬業,女兒懂事好學,公公婆婆勤勞善良,受到了鄉鄰們的一致稱讚和好評。

身為人妻、人母和人媳,遊淑芬一直堅持着中國傳統婦女的樸素、孝順和勤勞,盡心盡力地做好一切,照顧好老人和孩子,關心體貼丈夫。希望能夠通過自己的努力,給予家人最無微不至的關懷,讓她的家庭變得更加温暖。為了讓丈夫能安心工作,平日裏,遊淑芬會主動打理大大小小的家務,同時協助丈夫管理好家裏種植的蜜柚和幾畝水田。每逢農忙時,往往從凌晨三四點就要出門,一忙就忙到中午,雖然勞累但因為擁有一個温暖而幸福的家庭讓我倍感欣慰。孝敬老人長輩是家庭和諧的重要因素,對於家裏的老人長輩我都能盡責盡孝,每當看到老人如同孩子般童真的笑臉,遊淑芬如同吃了蜜糖一樣的甜。只要為了這個家庭,為了老人和孩子能幸福快樂,遊淑芬付出什麼都在所不惜,心甘情願。作為一名農村婦女,她一直主張主動依靠自己的辛勤勞動、合作進取來共同發家致富。她的丈夫是鄉社事辦主任,工作非常積極努力,嚴肅、敬業、奉獻是羣眾對他的評價。由於工作比較繁忙,丈夫照顧家庭的精力相對較少,但遊淑芬並不埋怨他,看到丈夫為村民辦實事,看到周圍的村民一個個富裕起來,她的心裏也非常驕傲,心裏更多的是一種喜悦和幸福。對於丈夫的工作,她更多的是理解和支持,為丈夫能夠有機會為村民服務而感到榮幸,希望她的支持能成為他努力工作的動力,也希望她的默默付出,能使得他把工作做得更優秀、實在。雖然丈夫工作繁忙,但只要有空在家,都會主動地幫遊淑芬,承擔起丈夫在家應承擔的責任,對於孝敬老人、教育孩子等大事小事,他總會主動與遊淑芬商量,互相配合,很少因生活瑣事而吵架,兩人相處得非常融洽。

遊淑芬育有一女,説起女兒,是遊淑芬和丈夫最大的驕傲。女兒非常聽話懂事,平時在家,掃地、做飯等家務都幫忙分擔,若是碰上農忙的時候,更是會主動地去幫我。現在女兒正在上高二,立志向一本、二本衝刺。雖然女兒在家的時間少了,但是在外的她總是常打電話回來提醒遊淑芬和丈夫注意身體,每當節假日回家時總帶些好吃好用的禮物回來孝敬他們。看到孩子如此孝順,自己心裏總是美滋滋的。鄉鄰們有時會問起遊淑芬關於如何教育孩子的問題,遊淑芬覺得言傳身教,做好行動表率非常重要,與其説教孩子十句,不如父母認認真真做一件。而且任何事情只有我們當父母的做到了,才有資格要求孩子。所以平時哪怕再苦再累,遊淑芬也不會在孩子們面前表現出來,爭取做到任勞任怨、勤儉持家、肯於吃苦以及尊老愛幼,給孩子做個好榜樣,讓其養成良好的品德。教育孩子要付出許多,但是也可以獲得許多幸福。

幸福美滿家庭的建立離不開和鄉鄰們的和睦相處。在對待鄰里關係上,他們全家人都一直堅持着“鄰里關係親如弟兄,情同手足”的理念,鄰居家只要誰有了困難,他們知道的,就一定會伸出友愛之手,主動去幫助大家,為大家排憂解難,只有大家都幸福了,才是真正的幸福。

“家和萬事興”,一個和睦的家庭,之所以和睦,遊淑芬總結出一條經驗就是“真誠待人、和睦相處、互敬互愛”。相識是一種緣份,而能在同一屋檐下共度一生,則是上輩子修來的福氣,所以遊淑芬經常告慰自己要懂得知足常樂,善待自己與家人,而她的努力也讓她收穫了幸福和温暖。願每一天都增加一個“最美家庭”,使得人與人之間相處得更加和諧。

農民個人先進事蹟材料5

2012年10月,巨豐種豬專業合作社在路陽鎮文武村正式掛牌成立。老闆付小軍是地地道道的本地小夥,常年在外打工的他年初回到家鄉創業,他希望通過創業開啟致富之路,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同時帶動父老鄉親致富,為自己的家鄉做出一點貢獻。

目前,巨豐種豬專業合作社投資額已達600餘萬,佔地6700平方米,先後招納30餘人到合作社工作,主要對象是返鄉農民工。養殖場主要引進沃爾多原種豬,年出欄種豬3000頭。在經營過程中,付小軍面臨許多問題,他講道在場地建設方面還有待加強,除了常規圈舍,在綠化方面,由於樹種、草源的缺乏導致綠化覆蓋面還不夠;在管理上還缺乏經驗,從一個普通的打工者到自己辦企業,身份的轉換可能在一時間還適應不了,在經營理念上還有待學習;由於養殖廠規模大,引進的原種豬價格貴,到目前,付小軍已經投入600餘萬元資金,資金週轉存在不小的困難。面對這些問題,付小軍以樂觀積極的態度去對待,在自身努力和路陽鎮黨委政府積極引導幫助下,逐步解決了這些困難。

付小軍曾經也是一名打工者,知道打工者最看重什麼,所以養殖場在勞動用工方面特別注重。養豬場從四方面來保障員工的合法權益,提高員工的工作積極性。一是與員工簽訂勞動合同,保障勞資雙方的權利;二是勞動強度與工資成正比,保障員工應有的工資待遇;三是經常開展業餘文化活動,營造一個快樂、和諧、健康、積極向上的工作環境;四是開展知識講座,提高員工的技能水平。

何昌元是文武村1組的村民,也是養殖場的一名員工。47歲的何昌元有一位82歲高齡的父親,還有一個體弱多病的妻子和兩個在讀的孩子。他家在當地屬於特別貧困的家庭,也被納入農村低保户中,但是補助金對於這個家庭來講無疑是杯水車薪,根本改變不了現狀。付小軍在瞭解何昌元家庭後,主動安排了何昌元和他的妻子朱文銀在養殖場工作,考慮到朱文銀的身體狀況,特別給她安排了一份相對輕鬆的工作。何昌元和妻子都在家鄉工作,不僅照顧到了年邁的父親,也掙到了兩個孩子的學雜費,雖然何昌元一家並沒有過上富裕的生活,但是通過路陽鎮黨委政府和付小軍的幫助,他們一家不再像從前那樣窮困潦倒,家徒四壁。何昌元一家都十分感謝路陽鎮黨委政府和付小軍,在工作中表現特別積極,髒活苦活都是第一個搶着去做。養殖場的員工和鄉親們都十分喜愛這位老闆,在付小軍幫助何昌元一家這件事上,我們不僅看到了一個年輕小夥對父老鄉親的熱愛,也看到了未來企業家的影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