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熱點

買鏡作文3篇

熱點3.69K

作文

買鏡作文3篇

古語有云:“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史為鏡,可以知興替;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這也成了至理名言,可劉禹錫在《昏鏡詞》中寫到鏡也有昏明之分,買鏡之人抱着不同的心態買鏡,鏡子的效果也各不相同。

最常見的是喜愛昏鏡的買主。不知大家可否注意過,服裝店,酒店的燈光都不會太明亮,因為太明亮的燈光往往將人的優點與缺陷一併暴露出來,很多人覺得無所適從,相反的,略有昏暗的燈光下,人的缺陷被遮掩,人才顯得最美麗。愛買昏鏡其實是人之常情,誰不希望自己被別人誇獎?誰不希望自己完美無缺?有時候,買一些昏鏡反而可以提高自己的自信。然而,昏鏡所反映的並不是自己的真實面貌,盲目地被昏鏡所迷惑,從而沾沾自喜,以致忘記了自己的本貌,這是極其可怕的事情。古代宦官專政,宰相霸權之事多不勝數,也無需我多説。古語有云:入則無法家拂士,出則無敵國外患者,國恆亡。説的正是這個道理。國亦亡矣,人何如哉?

還有一種買主,也聽説了昏鏡不好,前去購置了一面明鏡。可回家一照,這哪是我啊?頭頂流膿,腳下生瘡(説倒過來了!)。或束之高閣,或一摔泄憤。大家熟知《白雪公主》中那面鏡子,其實它的幸運是被那個皇后買走,若是被某些人買了去,問:鏡子鏡子,我是不是世界上最美的人?鏡子説不是,怕是早被摔碎在地,還背上一個説謊的罵名。這事情何嘗沒有?從古代的比干被挖心而死,岳飛被害,到現代的主席慘入冤獄,老舍跳河,比比皆是。這些買主,看似英明神武,購置明鏡,也有了向外人吹噓的資本:我家已有明鏡多少多少面,請君明日前來一觀。其實明鏡已經失去了自己照人的本質,變成了一種參觀品,這其實買的是“偽明鏡”,這種行為對明鏡的戕害,比起愛買昏鏡,是有過之而無不及。

最後一種買主便是真心想買明鏡的了,他們稔知自己的缺點,苦於沒有參照物,於是恭敬地買一面明鏡,“日三省吾身”,此時的明鏡才真正發揮了明鏡當有的功效:照人瑕疵,醒人耳目。漢武帝有了董仲舒這面明鏡,加強了國家的統一;唐太宗有了魏徵這面明鏡,開創了貞觀之治。而如今的明鏡哪兒去了呢?

説來也頗為有趣,《昏鏡詞》中工匠不多打造明鏡的原因是絕大多數人不喜歡明鏡,鏡子的質量與數量是由買主決定的,一個人乃至一個國家買什麼鏡,買來做什麼,也反映着他的種種品質。這買鏡行為的本身不就是自身素質的一面鏡子嗎?

何道人照鏡,應是鏡照人。

作文二

集市上來了兩個奇怪的老人,長髯白袍,鶴髮童顏,提着一大筐鏡子來賣。所有的看起來都差不多,但是其中有一面要價特別高。其中一個老人介紹道:“這是一面寶鏡,它可以照出一個人的善與惡。”

另一個哈哈笑着説:“在付得起你這面鏡子的價格的人裏,已經沒有什麼真正追求善的人了,我和你打賭,你今天要是找到買你這面鏡子的人,我願意把我那兒一園子的仙桃送你。”

老人不做聲,只是靜靜等着。

一會兒來了個貴婦人,搖着小扇,衣着雍容,跟着幾個女僕。她聽了老人的話,笑了:“你這有什麼用呢?我只要買一面鏡子,能照出我美麗的樣子就行了,人的外表多重要啊,善惡又管什麼用呢?一個醜女子就算心再好又如何嫁得出去呢?你給我拿一面光亮的鏡子,要多少錢我有。”

不一會兒,又有一個老翁走過來,那個老人很高興:“要鏡子嗎?這可是面能分善惡的寶鏡……”老翁打斷了他:“老哥,我不要什麼寶鏡,我是抓魚的,聽別人説用鏡子把太陽光打在背陰的水面上,魚就會自己從那裏鑽出來,我想買面鏡子回去試試,越便宜越好。你這鏡子要多少錢啊?”

一個書生跟過來。他聽了老人的.介紹,有些興奮,問道:“你這寶鏡開價多少?”老人伸出一隻手:“十萬文錢。”書生低了頭:“不好意思,我沒有那麼多錢。”説罷離開了。

老人有些沮喪,另一個老人則開始嘲笑起他的同伴來。兩人在烈日下蹲了老半天,就沒有人來。正當這時,有一個大腹便便的富商走了過來。

“老神仙,這是面寶鏡吧?多少錢啊?”

老人揚起一隻手:“十萬。”富商愣了愣,笑容滿面:“好,好,我買。”他掏出一沓銀票,讓手下人把寶鏡抬回家去。

那個賣鏡子的老人十分得意:“哈,你輸了。走,去你那兒吃仙桃去!”兩人乘雲駕霧離開了。

那個富商看呆了。他把寶鏡放在家裏,逢人吹噓是從神仙那裏買回來的十萬錢的寶鏡。可是他的朋友們包括他自己,從來不敢去照一照,因為裏面照出來的從來都是些豺狼、骷髏之類的。

只有那個書生,來到富商家裏打雜工,每天都要去照一照,反省自己有沒有什麼過錯,希望改善自己的品行。

那個打賭的神仙在天上看着這一切,歎道:“我確實輸了,不過買走那面寶鏡的不是富商,而是那個書生。”

作文三

鏡,是視野的拓寬。買鏡,其本質是付出一定的代價,選擇一種獲得認知、看待事物的方式。基於此,再去觀察本不容易或不可能看到的東西,從而做出理性判斷與恰當處理。

古語有云:“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史為鏡,可以知興替;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可見鏡無處不在,功用巨大。現實生活中,“買鏡”的交易時刻上進行着:面對突發事件,你將選擇用一顆清醒敏感的心還是昏昧麻木的心去看待;人際交往中選擇哪一類的朋友;國家要了解民情該選任怎樣的官員……而買鏡所付出的代價,卻各不相同:有的是拿出可貴的勇氣,有的是經歷痛苦的思想鬥爭,有的是吞嚥選擇錯誤的惡果……

既然要付出代價,人理所當然想收穫最大限度的回報,也就是買到最好、最適合的鏡子。然而,社會複雜多變,“商場”波詭雲譎,“買鏡”可不是件容易的事。首先若買主自身思想認識上出了偏差,往後一切都是徒勞,還有可能造成不良後果。劉禹錫《昏鏡詞》小引中説,買鏡子的人十中有九因怕清晰的鏡子會照見細小的瑕疵而喜歡昏鏡。這本質上是害怕直面現實,用“看不到”來自我安慰、自我麻痺。魯迅先生説過:“真的猛士,敢於直面慘淡的人生,敢於正視淋漓的鮮血。”敢於正視苦難,我們才有可能奮起反抗,追求光明。若是連一點瑕疵都不敢面對,還怎麼從容對待人生,做一個成熟理性的人呢?

有時買主主觀上並無錯誤傾向,卻會因跟風隨大流而選擇失誤,尤其是有人故意大肆宣揚炒作時。中國社會漫長的封建制歷史中,人民大眾以統治者宣揚的“三綱五常”為規範行為的鏡子,成了“沙聚之邦”的庸眾。

若買主果真是想求購一面明鏡,也常心有餘而力不足。我們都見識過,一進入某類商品集中銷售之地,各種推銷狂轟亂炸,令人招架不住。現在的“商場”商品種類繁多,除了明鏡、昏鏡之分,還分有包裝和沒包裝,包裝好和包裝差……也許我們一不小心就被迷惑了,比如想交一個真心正直的朋友,卻受騙於花言巧語、信誓旦旦。

買鏡,迷宮重重。然而,一旦個人買到一面明鏡,人生之路將不會走錯;一旦國家買到一面明鏡,未來的光明也就可以預見了。

標籤:買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