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熱點

盧仁峯先進事蹟

熱點4.42K

無論是身處學校還是步入社會,大家對事蹟都不陌生吧,根據事蹟的性質,可分為正面典型材料和反面典型材料。那麼事蹟怎麼擬定才能發揮它最大的作用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盧仁峯先進事蹟,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盧仁峯先進事蹟

盧仁峯先進事蹟1

焊接,也稱熔接。焊接技術自誕生之日起就與軍事緊密相連。

第一次世界大戰中,現代武器尤其是坦克的出現,對金屬焊接工藝提出了更高的標準和需求。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埋弧焊、藥芯焊絲電弧焊、電渣焊等自動或半自動焊接技術先後問世。

“不學好一門技術,你一輩子將一事無成。”剛接觸焊接時,老師傅的話讓盧仁峯深受觸動,他不想碌碌無為度過一生,希望幹出一番事業。老師傅幹活時,他盯着看,默記操作要領;吃飯時,他甚至把筷子當成焊條,把桌子當成試板,反覆摸索操作技巧。

然而,就在他逐步成為技術骨幹時,一次意外事件,讓他的焊接人生一度跌入低谷——左手被剪板機切掉。經過搶救,雖然保住了手,但小手指和無名指被切除,中指、食指徹底喪失功能,只有大拇指第二節保留了部分功能。

當時,別説是輔助焊接,就連端杯水都很困難。

那是盧仁峯最迷茫的時候。廠領導和工友們都勸他換個工種。要離開心愛的裝甲戰車,他捨不得;要告別讓他痴迷的焊接事業,他更不甘心。

“一定要戰勝這些困難!”這時,一種信念強有力地支撐着他繼續從事焊接。

出院後,盧仁峯第一次試着舉起焊槍。結果讓他很失望,左手根本起不到輔助作用,焊上去的零件很難保持垂直、精準。他不得不反覆割下來、焊上去,別人一次能完成的焊接,他要兩三次甚至十次。

盧仁峯的心情五味雜陳。這時,他在報紙上看到了這樣一則故事:一位小提琴家第一次登台演出,當樂曲進入高潮時,小提琴的G弦突然斷了。他並沒有停止演奏,而是不動聲色地接上了另一首曲子,聽眾沉浸在優美的樂曲中,沒有人注意到斷了的G弦,演出最終獲得成功。

盧仁峯明白,現實生活中也有“斷絃”的時候,演出中斷絃,換新弦不過耽誤幾分鐘,人生中的“斷絃”卻未必還有“新弦”可換。如果想要成功,自己只能嘗試用“剩下的琴絃”繼續演奏。

盧仁峯做了特製的加厚隔熱手套方便左手卡住零件,用牙齒咬住焊帽護住臉部。每天他加練強化基本功,常常一蹲就是幾個小時。起來後,牙齒咬出了血,臉部肌肉痠痛、冷汗直冒。等他完成一天的“功課”時,廠房裏早已空無一人。

歲月不居,時節如流。單手焊接,他一練就是5年,厚厚的手套磨破了四五副,以超人的毅力,一躍成為廠裏焊接技術的技術大拿。

“鍥而舍之,朽木不折;鍥而不捨,金石可鏤。”經歷了8次手掌修正手術,盧仁峯在與病痛的抗爭中,逐漸掌握了單手進行焊條電弧焊、氬弧焊等十幾種焊接方法,更是完成了“短段逆向帶壓操作法”“特種車輛焊接變形控制”等多項創新成果。

一次,某軍品項目製造設備突然出現長達45釐米的裂紋,而當時市場上沒有相應備件。“我來試試!”盧仁峯主動請纓。在沒有相關資料可借鑑的情況下,他硬是在水中奮戰了50多個小時,最終焊接好裂縫,控制了高壓水流,成功修復了泵體。“帶水帶壓焊接技術”,也由此誕生。

盧仁峯先進事蹟2

高爾基説:“在自然剝奪了人類用四肢走路的本領時,它就給予他一根枴杖,那就是理想。”而盧仁峯用他一生的坎坷經歷,為這句話作了完美的註解。

記者問盧仁峯,什麼時候最快樂?這個常年與鋼鐵打交道的漢子,臉上露出靦腆的笑容:“看到親手焊接的坦克和輪式裝甲車駛過天安門的時候,我流淚了。我知道,那是喜悦的淚水。”對他來説,用最高的標準焊接出最堅固的坦克和裝甲車,讓官兵駕駛着它們馳騁疆場,是他的驕傲。

內蒙古第一機械集團承擔着我國坦克的生產任務。作為廠裏技術最好的焊接工人,盧仁峯專門負責焊接駕駛艙,這是坦克上最關鍵也是最複雜的部位。

某型主戰坦克使用堅硬的特種鋼材,焊接難度極高。盧仁峯的工友們回憶,有近半年時間,他連吃飯都在琢磨怎麼焊出符合要求的產品。

盧仁峯的妻子董煥先也是一名焊接工人。看着丈夫長年累月堅守一線,她理解老盧的那種倔強:“為了讓工友們吃得好一點,他把家裏的爐具和柴米油鹽都搬到了車間休息室,他就是這麼個不管多難都要把事情做成的人,我有時會給他們做做飯,讓他們全身心投入到工作中。”

“辦法總比困難多。”這是盧仁峯常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沒有合適的工具,他帶領團隊成員製造工具;為了找準合適的焊接角度,他鑽到車下進行焊接,落下的火花燙得他滿身傷疤。“光是料就用了1000多塊,試驗一次不行再換另一種方法,試驗了300多種方法,用了整整5年時間終於攻克了這個難題。”盧仁峯説。

某型輪式車輛所用的裝甲材料碳當量高、可焊性差,嚴重影響到裝備的質量和進度。在狹小的空間裏,盧仁峯和工友們反覆推敲、試驗,最後總結出一種新的焊接方法,有效提升了裝備的質量和焊接效率。

工友們常説,盧仁峯之所以被稱為焊接“大師”,是因為有一手絕活——一動焊槍,他就知道鋼材的可焊性如何,僅憑一塊鋼板掉在地上的聲音,就能辨別出碳含量有多少,應採用怎樣的工藝。在穿甲彈衝擊和車體涉水等試驗過程中,他焊接的坦克車體堅如磐石、密不透水。

“困難並不可怕,只要堅持、努力去做,就沒有幹不成的活。” 盧仁峯的執着,像一根焊條把他和這份事業牢牢地“焊”到一起。

盧仁峯愛看書,工作室的書桌、卧室牀頭都有專業書籍,其中《金屬學》《焊接工藝》等常用的工具書已經翻得起了毛邊,裏邊各種顏色的筆塗得密密麻麻。

在他的刻苦鑽研下,越來越多的實踐成果得到理論固化,並逐步推廣應用。“金屬材料與焊接材料的選用匹配法”“特種車輛焊接變形控制”等多項成果榮獲國家專利,熔化極氬弧焊接技術甚至被應用到神舟七號上。

盧仁峯先進事蹟3

在盧仁峯家裏珍藏着一隻巨大的手套,“當時我戴着這隻手套將殘疾的左手掩飾起來,參加首屆兵器工業技能大賽,我要用單手與雙手競賽來證明自己。比賽第二名的優異成績,驗證了我的技術,也讓我對人生之路充滿了信心。”盧仁峯撫摸着自己的手套欣慰地説。

4月8日,盧仁峯在車間向徒弟們講解示範他的獨門絕技——帶水帶壓焊接技術。現場一截鋼管出現了多個泄漏點,裏面的高壓水柱噴湧而出。“一般來説,壓力管道在有壓力的情況下不宜進行補焊,一方面泄漏處補焊不上,另一方面壓力介質容易在補焊金屬處噴射出來傷人。”盧仁峯介紹。

盧仁峯一邊説一邊操作:“引弧動作要準確,電弧不接觸沿裂縫噴出的水柱,把裂縫分開若干段,採用逆向運條的方法完成補焊。”整個過程猶如行雲流水,不一會兒,盧仁峯就把這段泄漏的鋼管成功堵上。

“看盧師傅焊接,就像是欣賞一門藝術。”中國兵器首席專家、內蒙古一機集團董事馮益柏這樣評價他的技術。左手殘疾的盧仁峯正是靠着一股不服輸的拼勁掌握了連正常人都很難掌握的頂壓焊、短段逆向焊、富氬氣體保護焊等高難絕活兒,成為遠近聞名的獨手焊俠。

大成裝備公司黨委書記冀勇介紹,一次,某軍品項目大型水壓機高壓泵體突然出現裂紋,按照常規需要更換泵體,可市場上沒有相應的備件。如果設備不能及時修復,將會影響該軍品的整體進度。

“讓我來試試”,盧仁峯主動請纓。沒有技術參數,沒有可靠的技術保障,他反覆試驗、摸索。高壓泵體裂紋處閃起了焊花,時間一分一秒過去了,高壓水流被控制住了,高壓泵體成功修復。焊花和汗水的交織中,他幹了52個小時,為企業挽回損失近400萬元。

創先爭優活動開展以來,正值公司承擔着國家某重點工程的科研生產任務。作為一名共產黨員,他勇挑重擔,在生產現場攻克了一個又一個製造難關;在部隊試驗場地,他排除了一個又一個技術故障。他的先進事蹟在兵器工業集團公司創先爭優活動階段性表彰會上進行現場交流,他本人被授予中央企業優秀黨員榮譽稱號。

盧仁峯先進事蹟4

“自己沒文化,學不會一門技術,一輩子也就一事無成了,我不想這樣度過人生,我渴望成功。”當記者見到49歲的盧仁峯時,他吐露心聲。為了這個目標,盧仁峯付出了血的代價。

盧仁峯與電焊結緣始於16歲,作為下鄉知青回城的他來到一機集團。每每看到前輩們在工作中取得成績,他都羨慕不已,也從此喜歡上了焊接。

他給自己定的目標是,一定要學會,還要學好、學精。看到師傅們施展絕技,他盤算着自己什麼時候也能將電焊玩轉。

正當盧仁峯在焊接崗位上潛心鑽研並開始大顯身手的時候,1986年的一場事故卻讓他險些徹底失去左手。經過搶救,他的左手雖然保住了,但小手指和無名指被切除,食指、中指徹底喪失功能,只有第二節大拇指保留了部分功能。當時大多數人認為,他不可能再從事這個職業了。

面對突如其來的打擊,盧仁峯沒有倒下,妻子的不離不棄、父母的鼓勵、組織的關愛,給了他莫大的安慰和動力。

考慮到他的實際情況,組織上準備讓他去做庫管員的工作。然而,練好一門技術的人生目標支撐着他,“我下定決心要戰勝這些困難,堅持自己的理想。”倔強的盧仁峯再一次拿起他心愛的焊槍,重返摯愛的焊接崗位。

盧仁峯記得自己説過的最多的一句話就是:“我行!我能行!”儘管他如此自信,可別人一次能完成的活兒,他卻要數次才能幹完。

盧仁峯的妻子董煥先説,他給自己定下了每天要焊完50根焊條的任務。他常常一連幾個月吃住在車間,一蹲就是數小時,直到廠房裏空無一人……

盧仁峯先進事蹟5

盧仁峯16歲那年,下鄉知青回城,他來到一機集團做了焊工,他就給自己定的目標是,還要學好、學精焊接技術。從此他就學理論,重實踐。在師傅和工友們休息、下班後,他就拿起焊槍實踐操作。同時,從基礎開始,他認真學習《機械製圖》、《電工基礎》、《焊接材料》、《焊工手冊》等書,注意苦讀各種焊接技術方法。

正當在焊接崗位上潛心鑽研焊接方法技術並開始大顯身手的時候,1986年的一場事故讓盧仁峯險些徹底失去左手,大拇指、食指、中指被勉強縫合後,基本不能工作。但他沒有被嚇到,反而更加堅定有力。他給自己定下了每天要焊完50根焊條的任務。他常常一連幾個月吃住在車間,一蹲就是數小時,直到廠房裏空無一人。他左手殘疾,僅靠右手練就一身電焊絕活,手工電弧焊單面焊雙面成型技術堪稱一絕:微束等離子弧焊接、火花塞電極板與電極杆熔溶技術、鎢極氬弧焊焊接技術;各類管道和容器所產生的泄漏的頂壓補焊,壓力容器焊接缺陷返修合格率為百分之百;各種有色金屬和低、中、高合金鋼的焊接及大型鑄鐵,鑄鋼的補焊。

某軍品項目大型水壓機1#高壓泵體突然出現裂紋,該設備承擔13個品種、1850餘項、42萬件軍品生產任務,按照常規需更換泵體,可市場上沒有相應的備件。如果設備不能及時修復,將會影響整體進度。盧仁峯主動請纓,在沒有技術參數、沒有可靠的技術保障的情況下,他反覆思考、試驗,52個小時裏,手中的焊鉗止住了高壓水流,挽回損失近400萬元。20xx年,作為國慶閲兵裝備的某型號輪式車輛首次批量生產,在整車焊接蝸殼部位過程中,由於新型裝甲材料具有碳含量高、剛性極大和蝸殼壁薄等特點,焊接過程中焊接變形和焊縫成型難以控制,致使平面度超差,嚴重影響整車的裝配質量和進度。盧仁峯再一次投入到了緊張的戰鬥中。從焊絲的型號到電流大小的選擇,他和工友們反覆研究細節,確定操作步驟,最終利用焊接變形的特性,採用"正反面焊接,以變制變"的方法,使該產品生產合格率一下子由60%提高到96%。

盧仁峯性格很温和,但是教起徒弟,他就像變了一個人,理論和實踐上都嚴格要求。為了提高徒弟們焊接手法的精確度,他總結出"強化基礎訓練法",每帶一名新徒弟,不管徒弟過去的基礎如何,一年內每天必須進行5塊板、30根焊條的"定位點焊",每點誤差不得大於0.5毫米,不合格就推倒重來。幾年間,盧仁峯帶出了40多名徒弟,個個都成了技術上的骨幹。他帶出的徒弟有"全國勞動模範"、"五一勞動獎章"和"全國技術能手"獲得者、內蒙古第一機械集團公司高級技師王文山,有"全國技術能手"、"內蒙古勞動模範"、內蒙古第一機械集團公司高級技師翟興剛,有內蒙古自治區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內蒙古第一機械集團公司高級技師盧仁昌,有兵器工業集團技術能手付阿什等。此外,盧仁峯對焊接事業的深愛也感染了身邊的人。在他的影響下,他的愛人、弟弟、弟媳等家人共計8人幹起了電焊工,其中1人獲得"內蒙古自治區五一勞動獎章",1人獲得"兵器工業集團級技術能手",2人成為高級技師,4人成為技師,他的家庭成為了名符其實的"焊工之家" 。

20xx年國家授予50家"技能大師工作室"。內蒙古有兩家,其中一家就是一機集團的"盧仁峯技能大師工作室"。盧仁峯技能大師工作室由盧仁峯牽頭,聘請材料成型與控制專業領域工藝、技能兼職專家組成,圍繞焊接、鑄造、鍛造等材料成型與控制專業、工種領域開展人才培養和技術攻關。

盧仁峯先進事蹟6

從拿起焊鉗的第一天起,盧仁峯就立志當一個最優秀的工人,哪怕只能用一隻手

他36年如一日,用一隻手堅守在平凡的焊接崗位上,練就了卓然不凡的絕技;他以堅定的信念和頑強的毅力,克服了常人難以想象的困難,攻克了一個個焊接技術上的難題;他用自己執著的追求和無悔的焊花情,演繹了一名軍工戰士立志、成長、成才、奉獻的“最美”人生,他就是中國兵器工業集團內蒙古一機集團大成裝備公司焊工高級技師——盧仁峯。

從拿起焊鉗的第一天起,盧仁峯就給自己樹立了目標:“當工人就當最優秀的工人,乾電焊就要幹成最有水平的專家。”從此,他開始拼命地學習焊接技術,就是在吃飯的時候,他都把筷子當成焊條、把桌子當成練習試板。

然而1986年的一次意外,險些讓盧仁峯徹底失去了左手,大拇指、食指、中指被勉強縫合後,左手基本上不能再工作。面對無情的打擊,盧仁峯也曾徘徊和退縮過,最終選擇了堅持。住院期間,他把病房當成了書房,把家裏所有的焊接書籍都搬到醫院裏。回到工廠後,他給自己定下了每天練習50根焊條的底線,一蹲就是幾個小時,一連幾天吃住在車間。別人一次能完成的活兒,一隻手殘疾的他卻要兩次、三次甚至數次才能幹完。就是憑着這股不服輸的勁頭,盧仁峯掌握了單手進行焊條電弧焊、氬弧焊等十幾種焊接方法,完成了《短段逆向帶壓操作法》《特種車輛焊接變形控制》等多項成果。勤學苦練,讓盧仁峯焊接技藝大漲,他多次代表公司參加全國、行業、自治區等各種比賽取得了優異成績,分別獲得過中華技能大獎、國家級技能大師及中國兵器首席技能大師等多項榮譽稱號。

在盧仁峯的帶動和影響下,他的妻子、兩個弟弟、妹妹、妹夫還有嫂子全部選擇了在一機集團從事電焊工作,成為名副其實的焊工之家。逢年過節,一家人在一起的時候,聊得最多的是焊接技術。對於盧仁峯的這種執著追求,同樣作為焊工的妻子也非常理解支持。在一次某重點軍品任務焊接技術攻關中,盧仁峯和同事們天天從早到晚泡在現場進行焊接實驗,忙起來經常顧不上吃飯。妻子得知這一情況後,索性把電磁爐和鍋碗瓢盆搬到單位給大夥做飯,讓大家全身心投入到攻關中。

盧仁峯出名了,成為了行業內有名的專家,可是他沒有把這些作為炫耀的資本,反而感受到了沉甸甸的責任。20xx年,內蒙古一機集團承擔了“9·3”閲兵裝備的生產任務,盧仁峯所在的車間承擔了輪、履兩大系列5個品種的閲兵裝備產品焊接任務。在某輪式戰車焊接蝸殼部位過程中,由於新型裝甲材料的多項特點,使焊接過程難以控制。

盧仁峯再一次全身心地投入,從焊絲的型號到電流大小的選擇,他和工友們對每個細節反覆推敲、試驗。最終,他採用正面焊接完再進行反面焊接的“正反面焊接,以變制變”的操作方法,使該閲兵裝備外觀質量得以保證。閲兵式上,當看到自己和工友們親手焊接的裝備,威武地通過天安門廣場接受檢閲時,盧仁峯流下了幸福的淚水。

成為高級技師後,盧仁峯把很多心血花費在了帶徒弟和團隊建設上。十幾年間,盧仁峯帶出了50多名徒弟,個個都成了技術上的骨幹。為了不讓徒弟重走自己因理論知識匱乏而走的彎路,他歸納提煉出《理論提高6000字讀本》,要求徒弟們死記硬背,然後在實踐中理解消化。為了提高徒弟們焊接手法的精確性,他要求徒弟一年內每天必須進行5塊板、30根焊條的“定位點焊”。為了能將自己所掌握的焊接技巧傳授給徒弟們和更多的青年工人,他把自己的焊接技巧總結成一本小冊子,成為全公司焊工學習的“寶典”。他先後總結提煉出了“三頂焊法”“短段逆向操作法”“帶水帶壓焊法”等一批操作技能,毫無保留地傳授給大家,成為青年焊工公認的良師益友。

盧仁峯先進事蹟7

在盧仁峯家鄉x,沙漠深處生長着一種樹,名為“胡楊”。與其他的楊樹不同,胡楊能忍受沙漠中乾旱、多變的惡劣氣候,對鹽鹼有着極強的忍耐力,生長在沙漠中枝繁葉茂,被人們讚美為“沙漠的脊樑”。

盧仁峯常常把自己看作一棵胡楊,即使失去了一隻手,那種堅定的信念始終深植心中,支撐着他正視眼前的困難,越挫越勇,向着一個個難題險關發起衝鋒。

熟悉盧仁峯的人,都知道他是老軍工人的後代。幾十年前,他的父母遠赴大西北支援國家建設,在一線生產崗位一干就是一輩子,這種舍家為國的奉獻精神從小感染着他。重技術、講奉獻,是老一輩軍工人留下的寶貴精神財富,他希望把這種精神一直傳承下去。

當下,全社會都在宣揚工匠精神。對此,盧仁峯有自己的理解,他認為:“工匠要有一顆責任心,有一種敬業精神。當工人就當最優秀的工人,做焊工就要成為最有能力的專家。”

“全國十大最美職工”“中華技能大獎”“國家級技能大師”……面對一項項榮譽,盧仁峯表現淡然。相比這些榮譽,盧仁峯更在乎的是他的“工作室”,他希望有生之年把自己的絕活毫無保留地傳承下去。

盧仁峯所帶的科研攻關班,被一機集團命名為“盧仁峯班組”。在他的帶領下,班組成員個個都是焊接能手,並擔負起多個重點項目的攻關任務。

多年來,盧仁峯帶出的百餘名工匠,迅速成長為企業的技師、高級技師和技術能手,有的還獲得“全國勞動模範”“五一勞動獎章”和“全國技術能手”等殊榮。

在徒弟們眼裏,生活中的盧仁峯是一位和藹可親的老大哥,工作中的他卻是一位極為嚴苛的老師。盧仁峯説:“嚴師出高徒,我對他們嚴一些就是希望他們早日成才。”

一天5塊鋼板、30根焊條的“定位點焊”,是盧仁峯對徒弟們的硬要求。徒弟們焊接完鋼板,盧仁峯會逐個檢查點焊效果,誤差超標就要重來。他常常對徒弟們説:“把軍品做成精品,是每一名軍工人的職責所在。”

盧仁峯先進事蹟8

只有一隻手可以正常工作的他,執着地堅守在平凡的焊接崗位上,克服了常人難以想象的困難,掌握了單手焊條電弧焊、氬弧焊等十幾種焊接方法,攻克了多個焊接技術難題,贏得了“獨臂焊俠”的美譽。作為技術骨幹,盧仁峯和他的工友們攻克了多個型號坦克、裝甲車和動車組的焊接技術難關。“正反面焊接,以變制變”操作方法,使參加20xx年國慶閲兵的某型號輪式車輛生產合格率一下子由60%提高到96%。經過上百次的實驗,他總結出的母材熔化時間、加入填充金屬的最佳時機和最佳焊接角度等技術理論,克服了動車組鋁搖枕焊接的技術難題。10幾年間,盧仁峯帶出了50多名徒弟,個個都成了技術上的骨幹。

“大國工匠”、“最美職工”,能夠獲得今天的成就,盧仁峯付出了太多太多。作為一名焊工,在遭到失去左手這樣的重大打擊後,仍以高標準、嚴要求,練就了穩、準、狠的焊接技術。從進廠當學徒開始,到現在已經堅守了30餘年,正如視頻中所説的,他已經喜歡上了焊接這個工作。這些年,盧仁峯幹了一項又一項大工程,很多別人幹不了的材料都交給他攻關,這是金錢換不到的,對工作的責任感與使命感,已經成為他的信仰。

20xx年2月,盧仁峯焊接技能大師工作室掛牌成立,這也是國家首批50個、內蒙古自治區僅有的兩個國家級技能大師工作室之一。他説,我的成績來源於企業的培養,授徒育人是我的職責,希望更多的人能把這門技術傳承下去,為振興中國兵器工業服務。

盧仁峯先進事蹟9

盧仁峯,中國兵器工業集團首席焊接技師,一個為坦克縫製保護傘的人。一輛坦克的車體由數百塊裝甲鋼板焊接而成,長短焊縫多達800多條。當穿甲彈擊中車體的時候每平方釐米會產生數十噸到數百噸的高壓,如果焊接不牢的話,這些焊縫就會成為最容易被撕裂的開口。所以説,焊接質量是坦克裝甲強度的重要保障。作為廠裏技術最好的`焊接工人,盧仁峯專門負責焊接坦克的駕駛艙,這是坦克最關鍵也是最複雜的部位。

一次意外遭遇工傷

幾十年來,盧仁峯在焊接崗位上交出的一直是百分之百合格的產品,而這些產品卻是他靠着一隻手來完成的。

1986年,那時盧仁峯進廠工作已經7年了,靠着平時勤學苦練,他的焊接技術在一同進廠的同齡人當中已是名列前茅。然而正當他鼓足心勁兒想大幹一番時,一次意外卻險些斷送了他的前程。那時候的機器是沒有感應器的,盧仁峯正在機器旁邊量尺寸,左手往前一探,腳碰到了機器的開關,這個時候想抽出在機器中的左手已經來不及了。那一刻,盧仁峯沒有驚慌失措,叫同事送他去醫院。他右手拿着焊把試了試,並沒有影響,這個時候才去機器後面把切掉的左手撿回來。

經過24小時的手術,雖然接回一部分,但由於神經部分損壞嚴重,手的功能基本喪失了。在醫院裏住院的盧仁峯讓他的妻子把所有的書全都搬到病房裏來,病房成了他學習的圖書室。在別人看來是難熬的住院時間倒成了他工作之外學習充電的寶貴機會。一年的時間盧仁峯看了三本和焊接技術有關的書籍,正好彌補了他理論知識的不足。

老盧的口頭禪:辦法總比困難多

出院後盧仁峯重新回到焊接崗位,讓他沒想到的是一隻手工作的難度超乎想象。最難的是裝配每一個零件的時候,總是達不到精準度,而且稍微一不注意就把受傷的手給碰了。這隻受過傷的手稍微碰一下就疼痛難忍。

雖然受傷,盧仁峯骨子裏卻帶着軍工人的堅韌與樂觀精神。對他來説面對的挑戰越大,迸發的能量就越強。尤其是接圖紙和接工程的時候,他很少針對別人的圖紙提要求。在盧仁峯看來,但凡他能解決的,就不提要求。缺少工具他自己創新,焊接材料也是他自己研究。

“辦法總比困難多”,這是老盧的一句口頭禪。他的左手沒有神經,沒有知覺,總容易被燙到。後來他就想辦法,到冬天冷的時候,裏頭加一個手套,外邊再加一個,這樣就在高温下焊接也不怕。另外焊接常備的手持焊帽,別人拿手操作很靈活,對盧仁峯來説卻是很難使用。經過嘗試,盧仁峯在這個焊帽里加了一個卡子,這樣他就可以用嘴叼住,不影響右手正常幹活兒。

熱心公益熱愛生活

這天下午,盧仁峯來到包頭市某技校,為即將畢業的學生們講述自己的心路歷程,讓學生們全方位認識焊接行業,並實地為他們指導操作。除了完成本職工作,盧仁峯也非常熱心一些社會公益活動。在他看來,讓學生們及早地融入社會,少走彎路,也是他工作的一部分。

自從受傷以後,家務事基本上由妻子一人包辦,盧仁峯則全身心撲在工作上。除了逢年過節時做幾個拿手菜,柴米油鹽的事他很少過問。盧仁峯喜歡唱歌,在一些熱鬧歡慶的場合,他從不吝惜自己的歌喉。對一些經典老歌他更是偏愛有加,盧仁峯説,老歌唱起來有味道,更有勁兒。

盧仁峯先進事蹟10

2月24日,以盧仁峯冠名的國家級技能大師工作室在x一機集團舉行了揭牌儀式。“這些年,取得了些成績,雖然有自身努力,但沒有企業的土壤、領導和工友的鼓勵,我也克服不了那麼多困難,我最大的心願就是把這門手藝傳下去!”盧仁峯心態非常平和。

燈火通明,焊花飛濺,幾名弟子正在盧仁峯的指導下練習焊接技術。盧仁峯性格很温和,但是教起徒弟,他就像變了一個人,理論和實踐上都嚴格要求。

為了提高徒弟們焊接手法的精確度,他總結出“強化基礎訓練法”,每帶一名新徒弟,不管徒弟過去的基礎如何,一年內每天必須進行5塊板、30根焊條的“定位點焊”,每點誤差不得大於0.5毫米,不合格就推倒重來。為了有針對性地共同提高,他提出了“案例剖析法”,定期將徒弟們召集在一起,每個徒弟進行一項示範操作,然後大家共同講評,最後由他做總結。為了不讓徒弟重走自己因理論知識匱乏而走的彎路,他歸納提煉出《理論提高6000字讀本》,要求徒弟們強記硬背,然後在實踐中理解消化。

幾年間,盧仁峯帶出了40多名徒弟,個個都成了技術上的骨幹。他帶出的徒弟有“全國勞動模範”、“五一勞動獎章”和“全國技術能手”獲得者、x第一機械集團公司高級技師王x,有“全國技術能手”、 “x勞動模範”、x第一機械集團公司高級技師翟興剛,有x自治區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x第一機械集團公司高級技師盧仁昌,有兵器工業集團技術能手付阿什楞等……

盧仁峯先進事蹟11

盧仁峯,是內蒙古第一機械集團有限公司大成裝備公司一名普通的電焊工人。只有一隻手可以正常工作的他,執着地堅守在平凡的焊接崗位上,克服了常人難以想象的困難,攻克了一個個焊接技術難題,贏得“獨手焊俠”的美譽。他先後獲得兵器工業集團公司首席技師、全國技術能手等榮譽稱號,今年被評為內蒙古自治區勞動模範。

1979年,盧仁峯來到內蒙古一機集團從事焊接工作。從拿起焊鉗的第一天起,盧仁峯就給自己樹立了目標:當一名最優秀的工人。

然而,1986年的一次意外險些讓盧仁峯徹底失去了左手,大拇指、食指、中指被勉強縫合後,左手基本上不能再工作。

面對無情的打擊,盧仁峯沒有退縮。回到工廠後,他給自己定下了每天要練習50根焊條的底線,常常一蹲就是幾個小時。由於左手不再能起到靈活的輔助作用,焊上去的零件很難保持垂直、精準,他不得不一次又一次地割下來、焊上去。別人一次能完成的活兒,他卻要兩次、三次甚至更多次才能幹完。就是憑着這股較真勁,盧仁峯掌握了單手焊條電弧焊、氬弧焊等十幾種焊接方法。

20xx年,作為國慶閲兵裝備的某型號輪式車輛首次批量生產。在整車焊接蝸殼部位過程中,由於新型裝甲材料具有碳含量高、剛性極大和蝸殼壁薄等特點,在焊接過程中焊接變形和焊縫成型難以控制,嚴重影響整車的裝配質量和進度。盧仁峯在車體狹小的空間裏,認真研究、分析材料的特性,查找問題,找尋解決的辦法。經歷多少個不眠之夜、多少次推倒重來,多少回從絕望到希望,他終於總結出了“正反面焊接,以變制變”的操作方法,使該產品生產合格率一下子由60%提高到96%。此項目獲得了兵器工業集團公司創新成果一等獎。

20xx年,盧仁峯又承擔起了動車組鋁搖枕焊接的技術攻關工作。鋁焊接對於一直從事裝甲鋼裝焊的大成裝備公司算是一個空白。盧仁峯收集了大量相關資料,像一名剛入門的學徒工一樣重新上路。經過上百次的反覆鑽研和實驗,他總結出了母材熔化時間、加入填充金屬的最佳時機和最佳焊接角度等技術理論,一舉攻破了技術難題,使動車組鋁搖枕這一發展前景好、附加值高的軌道交通高新裝備製造項目試製成功。

在由一名普通焊工成長為焊接高級技師後,盧仁峯把很大的心血花費在了帶徒弟和團隊建設上。10幾年間,盧仁峯帶出了50多名徒弟,個個都成了技術上的骨幹。

盧仁峯先進事蹟12

盧仁峯的妻子董煥先也是一名焊接工人。看着丈夫長年累月堅守一線,她理解老盧的那種倔強:“為了讓工友們吃得好一點,他把家裏的爐具和柴米油鹽都搬到了車間休息室,他就是這麼個不管多難都要把事情做成的人,我有時會給他們做做飯,讓他們全身心投入到工作中。”

“辦法總比困難多。”這是盧仁峯常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沒有合適的工具,他帶領團隊成員製造工具;為了找準合適的焊接角度,他鑽到車下進行焊接,落下的火花燙得他滿身傷疤。“光是料就用了1000多塊,試驗一次不行再換另一種方法,試驗了300多種方法,用了整整5年時間終於攻克了這個難題。”盧仁峯説。

某型輪式車輛所用的裝甲材料碳當量高、可焊性差,嚴重影響到裝備的質量和進度。在狹小的空間裏,盧仁峯和工友們反覆推敲、試驗,最後總結出一種新的焊接方法,有效提升了裝備的質量和焊接效率。

工友們常説,盧仁峯之所以被稱為焊接“大師”,是因為有一手絕活——一動焊槍,他就知道鋼材的可焊性如何,僅憑一塊鋼板掉在地上的聲音,就能辨別出碳含量有多少,應採用怎樣的工藝。在穿甲彈衝擊和車體涉水等試驗過程中,他焊接的坦克車體堅如磐石、密不透水。

“困難並不可怕,只要堅持、努力去做,就沒有幹不成的活。” 盧仁峯的執着,像一根焊條把他和這份事業牢牢地“焊”到一起。

盧仁峯愛看書,工作室的書桌、卧室牀頭都有專業書籍,其中《金屬學》《焊接工藝》等常用的工具書已經翻得起了毛邊,裏邊各種顏色的筆塗得密密麻麻。

在他的刻苦鑽研下,越來越多的實踐成果得到理論固化,並逐步推廣應用。“金屬材料與焊接材料的選用匹配法”“特種車輛焊接變形控制”等多項成果榮獲國家專利,熔化極氬弧焊接技術甚至被應用到神舟七號上。

“全國十大最美職工”“中華技能大獎”“國家級技能大師”……面對一項項榮譽,盧仁峯表現淡然。相比這些榮譽,盧仁峯更在乎的是他的“工作室”,他希望有生之年把自己的絕活毫無保留地傳承下去。

盧仁峯所帶的科研攻關班,被一機集團命名為“盧仁峯班組”。在他的帶領下,班組成員個個都是焊接能手,並擔負起多個重點項目的攻關任務。

多年來,盧仁峯帶出的百餘名工匠,迅速成長為企業的技師、高級技師和技術能手,有的還獲得“全國勞動模範”“五一勞動獎章”和“全國技術能手”等殊榮。

在徒弟們眼裏,生活中的盧仁峯是一位和藹可親的老大哥,工作中的他卻是一位極為嚴苛的老師。盧仁峯説:“嚴師出高徒,我對他們嚴一些就是希望他們早日成才。”

一天5塊鋼板、30根焊條的“定位點焊”,是盧仁峯對徒弟們的硬要求。徒弟們焊接完鋼板,盧仁峯會逐個檢查點焊效果,誤差超標就要重來。他常常對徒弟們説:“把軍品做成精品,是每一名軍工人的職責所在。”

盧仁峯先進事蹟13

2月24日,以盧仁峯冠名的國家級技能大師工作室在內蒙古一機集團舉行了揭牌儀式。“這些年,取得了些成績,雖然有自身努力,但沒有企業的土壤、領導和工友的鼓勵,我也克服不了那麼多困難,我最大的心願就是把這門手藝傳下去!”盧仁峯心態非常平和。

燈火通明,焊花飛濺,幾名弟子正在盧仁峯的指導下練習焊接技術。盧仁峯性格很温和,但是教起徒弟,他就像變了一個人,理論和實踐上都嚴格要求。

為了提高徒弟們焊接手法的精確度,他總結出“強化基礎訓練法”,每帶一名新徒弟,不管徒弟過去的基礎如何,一年內每天必須進行5塊板、30根焊條的“定位點焊”,每點誤差不得大於0.5毫米,不合格就推倒重來。為了有針對性地共同提高,他提出了“案例剖析法”,定期將徒弟們召集在一起,每個徒弟進行一項示範操作,然後大家共同講評,最後由他做總結。為了不讓徒弟重走自己因理論知識匱乏而走的彎路,他歸納提煉出《理論提高6000字讀本》,要求徒弟們強記硬背,然後在實踐中理解消化。

幾年間,盧仁峯帶出了40多名徒弟,個個都成了技術上的骨幹。他帶出的徒弟有“全國勞動模範”、“五一勞動獎章”和“全國技術能手”獲得者、內蒙古第一機械集團公司高級技師王文山,有“全國技術能手”、 “內蒙古勞動模範”、內蒙古第一機械集團公司高級技師翟興剛,有內蒙古自治區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內蒙古第一機械集團公司高級技師盧仁昌,有兵器工業集團技術能手付阿什楞等……

盧仁峯先進事蹟14

盧仁峯是中國兵器內蒙古一機集團大成裝備公司的一名電焊工。他從16歲進廠學徒到現在,37年來憑着勤學苦練的精神和堅持不懈的努力,成為兵器工業集團首席技師、自治區勞模。20xx年,他的事蹟在中央電視台“大國工匠”欄目播出。前不久,他又被中宣部、中央文明辦、全國總工會評為20xx年全國十大最美職工。

“從拿起焊鉗的第一天起,我就給自己樹立了目標,當工人就當一個最優秀的工人,乾電焊就要幹成最有水平的專家。”盧仁峯説。

為實現這個目標,他上班時跟着師傅認真學習焊接技術,牢記操作要領,不懂就向師傅請教;下班後,他按照要領一遍遍地練習。在吃飯的時候,他都把筷子當成焊條,把桌子當成練習試板。他利用業餘時間研讀了《金屬學》《焊接工藝》等書籍,記了20多萬字的讀書筆記和心得體會

正當盧仁峯準備在焊接崗位上大顯身手的時候,一場突如其來的災難造成他的左手功能喪失。8次手掌修正手術,沒有讓盧仁峯放棄自己的理想。

“回到工作崗位後,由於左手不太靈活,我焊上去的零件很難保持垂直與精準,別人一次能完成的活兒,我要兩三次甚至數次才能完成。為了達到焊接要求,我給自己定了一個目標,每天至少焊50根焊條。”盧仁峯説。

憑着這股較真勁,他掌握了單手進行電弧焊、氬弧焊等十幾種焊接方法。1994年,盧仁峯參加了兵器集團舉辦的首屆技能大賽。在比賽中,他用一隻巨大的手套,將殘疾的左手掩飾起來,用另一隻手同正常人的雙手去競爭,獲得了焊工比賽第2名的好成績。

實踐中,他總結出了《金屬材料與焊接材料的選用匹配法》《短段逆向帶壓操作法》《特種車輛焊接變形控制》等多項創新方法,其中《HT火花塞異種鋼焊接技術》獲得了國家專利。

盧仁峯把大量的心血花費在了帶徒弟和團隊建設上。名師出高徒,十幾年來,他先後帶出了全國勞動模範王文山等100多名徒弟,個個都成了技術骨幹。

近年來,一機集團成立的盧仁峯勞模創新工作室,先後完成了23項技術難題的攻關。其中,《解決輪式車輛焊接變形和焊縫成型》項目,有效控制了輪式車輛的焊接變形和焊縫成型問題,創造經濟價值500萬元以上;《新型民品科研項目“鋁搖枕”焊接攻關》填補了兵器集團在這一領域的空白,為徹底解決高速列車枕樑完全依靠進口的問題奠定了基礎。

“面向未來,我決心以勞模創新工作室為依託,在焊接人才培養、提高產品質量和效率、總結推廣先進操作法等方面繼續發揮傳幫帶作用,為兵器工業發展再立新功。”盧仁峯説。

盧仁峯先進事蹟15

一手拿焊槍,一手拿焊帽,伴着嗞啦的聲音火花四濺,這是焊工在工作的場景,他們用兩隻手配合焊出各種各樣東西,可是,假如只有一隻手,該怎麼工作呢?怎麼才能不被四濺的火花灼傷呢?今天,我們就來認識一位“獨手焊俠”盧仁峯,他不但一隻手焊接,並且他焊接的還是國之重器,坦克。

16歲定下目標,立志成為焊接專家

1979年,16歲的盧仁峯來到內蒙古一機集團從事焊接工作。從拿起焊槍的第一天起,他就給自己樹立了目標:“當工人就要當最優秀的工人,要做焊接專家。”

定下了這個目標後,他給自己列了個課程表,一週七天,一三五學理論,二四六學技術,把它貼在工具箱上,《金屬學》《焊接工藝》這樣的工具書被翻到卷邊,看書的地方被坐出一個坑。為了結合理論進行實操,盧仁峯嚴格要求自己每天加焊50根焊條練基本功,焊條上的每個熔孔都力求做到均勻排列,盧仁峯一練就是三年時間,日積月累的刻苦訓練,他的焊接技術日臻成熟。

一次意外成就獨手焊俠

1987年,靠着平時勤學苦練,他的焊接技術在一同進廠的同齡人當中已是名列前茅。然而正當他鼓足心勁兒想大幹一番時,一次意外卻險些斷送了他的前程。那時候的機器是沒有感應器的,盧仁峯正在機器旁邊量尺寸,左手往前一探,腳碰到了機器的開關,這個時候想抽出在機器中的左手已經來不及了。那一刻,盧仁峯沒有驚慌失措,他右手拿着焊把試了試,並沒有影響,這個時候才去機器後面把切掉的左手撿回來。

盧仁峯的左手粉碎性骨折,並且感染得了骨髓炎,做了八次掌接手術,在醫院躺了整整一年。在醫院裏住院的盧仁峯讓他的妻子把所有的書全都搬到病房裏來,病房成了他學習的圖書室。在別人看來是難熬的住院時間倒成了他工作之外學習充電的寶貴機會。一年的時間盧仁峯啃完了焊接國中高三個階段的書,正好彌補了他理論知識的不足。

雖然受傷,盧仁峯骨子裏卻帶着軍工人的堅韌與樂觀精神。對他來説面對的挑戰越大,迸發的能量就越強。 “辦法總比困難多”,這是他的一句口頭禪。單手焊接,他一練就是5年,厚厚的手套磨破了四五副,以超人的毅力,一躍成為廠裏、市裏、乃至整個兵器集團焊接技術的技術大拿。經歷了8次手掌修正手術,盧仁峯在與病痛的抗爭中,逐漸掌握了單手進行焊條電弧焊、氬弧焊等十幾種焊接方法,更是完成了“短段逆向帶壓操作法”“特種車輛焊接變形控制”等多項創新成果。

零失誤成就“陸戰之王”背後的焊接大將

而盧仁峯沒想到的是,更大的挑戰即將來臨。十幾年前,我國正在研製新型主戰坦克和裝甲車輛,這些新型戰車使用堅硬的特種鋼材作為裝甲。然而這種材料的焊接難度極高。

作為領軍人的盧仁峯必須儘快找到新的焊接方法,工人們才能以此為範式而展開規模化生產。為了研製出新的焊接方法,盧仁峯把自己家的煤氣罐、煤氣灶、廚具都搬到了車間,吃住在車間裏,反覆琢磨。盧仁峯花費了五年的時間,做了無數次試驗,終於對新型鋼材的性能瞭如指掌。甚至僅憑一塊鋼板掉在地上的聲音,他就能聽出其中碳當量有多少,判斷出應該採用怎樣的焊接工藝。一批新型坦克裝甲生產下線,在穿甲彈衝擊和車體涉水等多種嚴峻的考驗中,坦克車體依然堅如磐石,密不透風。

20xx年9月3日上午,天安門廣場大閲兵的27個裝備方隊如鋼鐵洪流般駛過,坦克在閲兵場上亮相,而這個王者的王冠是由無數雙像盧仁峯一樣的工匠之手加冕的。

傳道授業,帶徒弟與研發機器人兩不誤

“一招鮮吃遍天”,從最初的只是為了學習一門手藝,一門技術,到第9屆全國技術能手中焊接界唯一一位"中華技能大獎"獲獎者,盧仁峯跟着中國的坦克戰車一起成長,也見證了我國焊接設備的變遷,從最早的完全手搖定參數的設備到今天完全數字化的調整焊接參數,這是“革命性的變化”,如今,不惑之年的盧仁峯對於未來,又有了新的目標。

一是帶徒弟,目前他帶出的百餘名工匠,迅速成長為企業的技師、高級技師和技術能手,有的還獲得“全國勞動模範”“五一勞動獎章”和“全國技術能手”等殊榮。並且在他的影響下,他的愛人、弟弟、弟媳一家有8個人都幹起了電焊工,成了名副其實的“焊工之家”;另一個是研發機器人焊接技術,解放勞動力,為中國智造20xx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

“辦法總比困難多”,我們認識了一個不服輸不怕難,挑戰身體極限的頑強的中國製造工人,這是個值得敬佩的匠人,這是種值得傳承的匠心。相信我國的製造業能在無數匠人匠心的不懈努力下,大踏步前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