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熱點

勞資統計工作的重要性

熱點5.4K

數年前,中國信息報社、國家統計局新聞中心聯合開展過一次網絡調查,對老百姓最受關注的統計數據進行評選。網上投票結果顯示,“職工平均工資及其增長速度”的關注度是最高的。勞動工資數據是是國民經濟統計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與老百姓的利益息息相關,其關注度能夠高居榜首可謂是在情理之中的,勞動工資統計工作的重要性由此可見一斑。事實上,勞動工資統計是對勞動力資源和職工工資總額的統計,它是國民經濟統計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是一項集專業性、政策性、經濟性、綜合性於一體的系統工程,有顯著的經濟意義和社會意義。從國家層面看,工資統計數據是政府制定養老保險、失業保險、工傷保險、醫療保險等各項社會保障費用標準的重要依據。從企業層面看,工資總額構成企業的主要人工成本,也是企業計提教育經費、工會經費等各項費用的標準,各類人員的工資收入是企業制定薪酬分配政策的重要依據;從個人層面看,個人全年的工資收入是計算個人養老金、醫療保險金和住房公積金的基數,是法院在裁判民事案件中對受害人給予經濟補償時的參考依據。

勞資統計工作的重要性

怎樣做好勞資統計工作

勞動工資統計數據從何而來?追本溯源,來源於國民經濟各行業的具有法人資格的基層單位,出自於各個基層單位勞資統計人員之手。萬丈高樓平地而起,只有認認真真對待每一個勞資統計數據,才能確保社會平均工資數據的真實準確。那麼,作為基層統計人員,應該如何做好勞資統計工作,才能保證數據質量呢?作為一名縣級統計機構的勞資統計專業工作者,筆者每年審核的勞資統計報表數以千計,發現的錯誤林林總總,千奇百怪。通過對報表常見的共性錯誤逐一歸納梳理,總結出了一套有效的工作方法,借用一個成語,就是從“三心二意”四個字上下功夫。

什麼是“二心”?責任心、進取心,再加上細心。

首先要有責任心。有些新從事統計工作的人對統計工作不肩一顧,認為勞資統計就是簡單的數字加減,隨隨便便就可以應付,結果製造出一些顯而易見的錯誤,讓人啼笑皆非。

例一:人數相加不等於總數。從業人員期末人數的總數填報9人,其中:在崗職工7人,其他從業人員3人。7加3應該等於10,這是連幼兒園的小朋友都會計算的加法,該表是在單位負責人、統計負責人審核簽字後才上報的數據,居然仍然會出現此類低級錯誤,當真是咄咄怪事。

例二:工資總額等額遞增。有單位從業人員工資總額數據一季度是300,二季度600,三季度900,四季度1200,如果單看某一個季度的數據,算出來的月平均工資也符合邏輯,但是結合各季度的數據查看,每個季度的工資實際上是一模一樣,沒有一分一毫的變化,這樣的數據真實可信嗎?這完全是敷衍塞責,視統計工作為兒戲。

有個村莊喜獲豐收後開慶祝會,大家商議在村中置一大酒缸,各家出一瓶酒倒入大缸,聚而飲之。有聰明人就想:我何不帶上一瓶水去充數呢,區區一瓶水應該不會被人察覺吧。慶祝會的當天,眾人取出缸中之“酒”一喝,竟然全無酒味。原來是村裏的“聰明人”太多,都往酒缸裏倒水。可笑的是,這些“聰明人”心中有鬼,為防把戲拆穿,還違心“好酒,好酒。”社會平均工資的數據是依據一家家基層單位的報表數據計算出來的,是一個個基層統計人員報送上來的。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基礎不牢,地動山搖。如果每一個統計人員都不重視報表工作,不按勞動工資報表制度認真報表,報送的數據或添油加醋,或缺斤少兩,那麼,社會平均工資數據還有什麼公信度可言呢?因此,每一位基層統計人員,心中都應該有一份沉甸甸的社會責任。

做好勞資統計報表工作,既是一種社會責任,也是一種法律責任。有一類很典型的錯誤,就是填報內容殘缺不全。勞資統計報表中所需要填報的資料,不僅僅包括從業人員及工資總額數據,也包括表頭的單位詳細名稱、組織機構代碼,表尾的單位負責人、統計負責人、填表人、聯繫電話等相關指標。比如單位詳細名稱和組織機構代碼,這兩個指標是為了對單位基本情況進行對比,防止弄錯單位,發生張冠李戴的情況;填報人姓名和聯繫電話,這兩個指標是為了能夠及時聯繫統計人員,核實相關數據問題。

《中華人民共和國統計法》第七條規定:國家機關、企業事業單位和其他組織及個體工商户和個人等統計調查對象,必須依照本法和國家有關規定,真實、準確、完整、及時地提供統計調查所需的資料,不得提供不真實或者不完整的統計資料,不得遲報、拒報統計資料。因此,確保統計數據的準確性和完整性,也是每一位基層統計人員需要承擔的法律責任。

其次要有進取心。有些從事多年統計工作的人一味地吃老本,不學習新的統計方法制度,不參加一年一度的統計年報培訓會,甚至連統計報表都是沿用幾年前的老報表,對新的統計指標不懂裝懂,對新的統計口徑想當然地去理解,報表自然也會出問題。

例一:“單位負責人”這一指標,取代了以前的“管理人員”指標。統計中的“單位負責人”是指:在單位及其職能部門中擔任領導職務並具有決策、管理權的人員,包括單位主要負責人或高級管理人員(包含同級別及副職)、單位內的一級部門或內設機構的負責人(包含同級別及副職),特大型單位可以包括一級部門內設的管理機構的負責人(包含副職)。部分統計人員將“單位負責人”與“單位主要負責人”混為一談,幾百個人的單位填報的“單位負責人”指標數據只有1人。這是對統計指標含義的`混淆不清。

例二:“從業人員平均人數”這個指標,指的是報告期內(年度、季度、月度)平均擁有的從業人員數。這個指標是平均數而非累計數,是不能累計計算的,有些統計人員卻將平均人數逐月累計,到了年末10個人變成了120人。“從業人員工資總額”這個指標,指的是本單位在報告期內(季度或年度)直接支付給本單位全部從業人員的勞動報酬總額。這個指標需要逐月累計計算,而有些統計人員卻又只報送當季的工資數據。這是對統計口徑的錯誤理解。

有三個人用石頭砌牆,有人問他們在做什麼,第一個回答:“我在砌一面牆。”第二個回答:“我在蓋一幢樓房。”第三個則説:“我在為這個城市建設而努力”。若干年後,第一個人還是砌房子的工人,第二個人成了建築設計師,第三個人則成了房地產公司的老總。這個小故事告訴我們,做事的心態決定了收穫的成果。

“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籽”,當我們把自身的工作不再當成單調的任務,而是當成一種事業來做,經過一番努力之後,也許將獲得豐厚的回報。“天下難事,必作於易,天下大事必作於細。”只要認真負責地去做,每一項工作都可以讓自己學到更多的東西,使自己不斷成長,也能為自己創造更多的機會。

魯迅先生所説:“不滿是向上的車輪”。社會之所以能夠不斷髮展進步,一個重要推動力量,就是我們擁有這隻“向上的車輪”,即進取之心。進取心在工作中就表現在能不斷接受出現的新事物,及時學習,更新自己的知識,提高自己的工作能力。“一套表”“雙基建設”“三個提高”“四大工程”,隨着統計方法制度的不斷創新,統計改革與發展任重道遠,要想實現統計工作的提檔升級,必須從源頭數據抓起,齊心協力嚴把質量關。面對日新月異的形勢和任務,廣大統計人員只有以積極的態度對待統計工作,以強烈的進取心做好統計工作,才能不辱使命,適應新形勢下統計工作的要求。

然後還要求細心。有些錯誤是由於粗心大意造成的。

例一:勞務派遣人員有人數,但勞務派遣人員工資總額上沒有任何數據。其他從業人員沒有填報人數,但其他從業人員工資總額上有數據。很明顯,統計人員填報數據時不細心,將勞務派遣人員和其他從業人員的相關指標數據填錯了行。

例二:從業人員人數按報表制度應該是四捨五入的,因為人數只能按整數計,數據也需要與現實生活的實際情況掛鈎,不能脱離實際孤零零地存在。有的報表上卻沒有四捨五入,從業人員保留了小數點,鬧出了單位上有零點幾個人的笑話。

例三:勞資統計報表中工資總額的計量單位是千元,有的粗枝大葉不加細看,工資總額按元填報,結果工資一下子增長了一千倍,原本4000元的月平均工資一下子變成了40萬元一個月,一個季度的工資就可以成就一個百萬富翁了。有的又習慣於使用萬元單位,按萬元計量,工資總額頓時縮水了十倍,人均月工資水平比最低工資標準還低得多,這無形中一下子觸犯了兩個法律,一是《勞動法》,因為工資沒有達到最低標準;二是《統計法》,因為統計數據不真實。

1967年8月23日,蘇聯的聯盟一號宇宙飛船在返回大氣層時,突然發生了惡性事故一減速降落傘無法打開。蘇聯中央領導研究後決定:向全國實況轉播這次事故。當電視台的播音員用沉重的語調宣佈,宇宙飛船在兩小時後將墜毀,觀眾將目睹宇航員弗拉迪米?科馬洛夫殉難的消息後,舉國上下頓時被震撼了,人們都沉浸在巨大的悲痛之中。在電視上,科馬洛夫對女兒説:“你學習時,要認真對待每一個小數點。聯盟一號今天發生的一切,就是因為地面檢查時忽略了一個小數點……”一個小數點的錯誤,導致了一個永遠無法彌補的事故。這個故事印證了“千里之堤毀於蟻穴”的道理,説明了細心的重要性。

“把每一件簡單的事做好就是不簡單,把每一件平凡的事做好就是不平凡。”這是《細節決定成敗》一書在封面上引用海爾集團總裁張瑞敏的一句話。細心也是一種工作能力,只要認真細緻地做好每一件事,在平凡的崗位上也能創造出不平凡的業績。統計工作主要是跟數據打交道,蒐集數據時細心一點,上報數據時細心一點,審核數據時細心一點,能夠做到“細心細心再細心”,勞資統計數據百分之九十以上的錯誤就可以避免了。

 什麼是“二意”?就是要明白“從業人員”和“工資總額”兩組指標的具體意思。

其一,清楚從業人員相關指標的意思,重點要掌握兩個區別和兩個原則。

首先看兩個區別。

一是從業人員包含的在崗職工、勞務派遣人員及其他從業人員的區別。

在崗職工:指在本單位工作且與本單位簽訂勞動合同,並由單位支付各項工資和社會保險、住房公積金的人員,以及上述人員中由於學習、病傷、產假等原因暫未工作仍由單位支付工資的人員。

勞務派遣人員:根據勞動法規定,指與勞務派遣單位簽訂勞動合同,並被勞務派遣單位派遣到實際用工單位工作,且勞務派遣單位與實際用工單位簽訂《勞務派遣協議》的人員。

其他從業人員:指在本單位工作,不能歸到在崗職工、勞務派遣人員中的人員。此類人員是實際參加本單位生產或工作並從本單位取得勞動報酬的人員。

二是從業人員期末人數和平均人數的區別。

從業人員期末人數:指報告期末最後一日24時在本單位工作,並取得工資或其他形式勞動報酬的人員數。該指標為時點指標,不包括最後一曰當天及以前己經與單位解除勞動合同關係的人員,是在崗職工、勞務派遣人員及其他從業人員之和。

從業人員平均人數:指報告期內(年度、季度、月度)平均擁有的從業人員數。季度或年度平均人數按單位實際月平均人數計算得到,不得用期末人數替代。

然後看兩個原則。

一是“不重不漏”的原則。對於新招收的人員,從其報到參加工作之日起,不論是否發放當月工資,即應統計為本單位職工。對於自然減員、參軍、不帶工資上學的人員,從其離開之日起即不再算本單位的職工。對於調往其他單位的人員,如己在原單位領取工資,其期末人數和平均人數均應由原單位進行統計,調入單位從發放工資之月起統計。

二是“誰發工資誰統計的原則”。不論是編制內的還是編制外的人員;不論是計劃內還是計劃外的人員;不論是出勤的還是因故未出勤的人員;不論是正式的人員還是試用期間的人員;不論是在本單位工作的還是臨時借調到外單位工作的人員,只要由本單位支付工資均應統計為該單位職工。需要注意的是勞務派遣人員,勞務派遣人員屬於用工單位間接發放工資,其工資由實際用工單位填報,而勞務派遣單位(派出單位)不填報這些人員。

其二,清楚工資總額相關指標的意思,重點要掌握一個區別和一個原則。

一個是工資總額與應付職工薪酬的區別。

口徑不同:“工資總額”包括使用的勞務派遣人員的工資;“應付職工薪酬”不包括派遣制職工的工資。

內容不同:“工資總額”包括職工工資、獎金、津貼和補貼,醫療、養老、失業、住房公積金等社會保險基費只含個人繳納部分。“應付職工薪酬”包括職工工資、獎金、津貼和補貼,職工福利費,醫療保險費、養老保險費、失業保險費、工傷保險費和生育保險費等社會保險費,住房公積金,工會經費和職工教育經費,非貨幣性福利,因解除與職工的勞動關係給予的補償,其他與獲得職工提供的服務相關的支出。

一個是工資總額統計要遵循“實際發放”原則。工資總額不論是計入成本的還是不計入成本的,不論是以貨幣形式支付的還是以實物形式支付的,均應列入工資總額的計算範圍。“工資總額”是會計科目的實發數,是借方發生額;“應付職工薪酬”是會計科目的貸方發生額,是計提數。比如年終獎,有單位在12月份發放了,當年的年報表應納入統計;有單位雖然在12月份有發放計劃,但並沒有實際支付,而是在次年1月份才發放,當年的年報表就不能納入統計,而應該在次年統計。

世上無難事,只怕有心人

清朝學者彭端淑有云:“天下事有難易乎?為之,則難者亦易矣;不為,則易者亦難矣。”有了好的工作方法,關鍵是要能夠理論結合實際落到實處。有句話説得好:“真正的知識是從實踐中來的。例如騎腳踏車和游泳,雖然理論上能講得很清楚,但如果自己沒有去實踐,還是不會騎,不會遊。”如果每一位基層統計人員都能夠做到以求真務實為天職,視數據質量為生命,從自己做起,從現在做起,恪守“不出假數、真實可信、準確完整”的職業操守,切實運用“三心二意”的工作方法去收集、填報、審核每一個數據,勞資統計能力就一定能夠得到提升,勞資統計數據質量就一定可以得到保證,政府的統計公信力自然會得到大大的提升。

標籤:勞資 統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