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熱點

楷模張桂梅先進事蹟(15篇)

熱點1.94W

在學習、工作乃至生活中,大家最不陌生的就是事蹟了吧,事蹟具有概括標明先進事蹟的主要內容或材料的用途。那麼相關的事蹟到底怎麼寫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楷模張桂梅先進事蹟,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楷模張桂梅先進事蹟(15篇)

楷模張桂梅先進事蹟1

校外進行家訪,校內開展“五個一”黨性常規活動,張桂梅和老師們邊研究邊探索,感性的認知慢慢聚攏,理性的判斷漸漸升騰,老師、學生的心漸漸和黨支部、和張桂梅凝聚在了一起。

8月1日,張桂梅要去學生陳明思家家訪。當天她的身體很不舒服,走兩步就要歇一歇。可當她看見遠遠來迎接她的陳明思,緊蹙的眉頭馬上舒展開來,微笑着擁抱着學生,輕聲詢問假期作業的完成情況。

20xx年到20xx年間,陳明思的奶奶和弟弟相繼去世,承受不住家中變故的父母經常吵架,有時還會打架,導致陳明思無心上學。張桂梅瞭解到情況後,及時到陳明思家家訪,做她父母的思想工作,如今陳明思的父母不吵架了,父親還去打工掙錢了。

“很多道理以前都聽過,但由張校長説出來讓我更信服。”陳明思説,“在我情緒不好的那段時間裏,我不想和任何人講話,校長就讓我和她一起住,每天不管多疲憊,只要校長髮現我情緒不對,她都會和我談心,給我講革命先烈的故事,慈祥的眼神裏,流露出對我深深的愛,慢慢地我開始和校長講心事了,現在校長已經成為我的知心長輩。”

陳明思告訴記者,現在她在“演繹紅色經典課間操”中扮演江姐,演的次數多了,自己也受到了感染。她每天最期盼的就是跳《我為共產主義把青春獻》,一聽到歌聲響起,就特別振奮,她彷彿看到了革命先輩為了今天的幸福生活拋頭顱、灑熱血,渾身充滿了勁,在學習上遇到什麼困難都能克服,她相信只要努力一定可以考上嚮往的上海財經大學。

多年來,張桂梅把家訪作為一種工作常態,堅持走進家庭、攜手育人,深入到每個貧困學生家裏,前後共走了10餘萬公里。在她的教育影響下,女高的學生都在心裏暗暗許下向革命先輩學習,努力拼搏實現自己夢想的心願。

“學校每週都開展的‘五個一’活動,一日一次重温入黨誓詞和每週觀看一部具有教育意義的革命歷史故事片等活動,讓我們耳濡目染,提升了自身修養,我們的心和張老師連在了一起,讓大山裏的孩子走出來成了大家共同的心願。”麗江華坪女子高中辦公室主任張曉峯説。

當年因不堪學校嚴苛管理而離開的陳建華老師,不僅又回到了女子高中繼續任教,還向黨組織遞交了入黨申請書。他説:“離開學校後,一直都聽到張桂梅老師的故事,張老師把自己融入時代、將信仰融入生命,讓我深受感動,我也想做像她一樣有信仰的人。”

楷模張桂梅先進事蹟2

張桂梅同志紮根於教育事業,與時俱進,勇敢克服生活帶來的困難,沒有被病魔嚇退,又出任孤兒院院長,愛學生如自己子女,將自己的一生都無怨無悔的奉獻給了黨和教育事業。

張桂梅同志對黨忠誠,愛崗敬業,無私奉獻,全身心地投入到教書育人的崇高事業中;她身患多種疾病,卻常常超負荷地工作,以驚人的毅力克服病痛的折磨,始終堅守在三尺講台上;憑着對教育事業的熱愛,不斷學習先進的教學經驗和教學方法,精心研究,積極探索教育規律和民族教育發展的新模式,因材施教,進行素質教育,總結出一套適合民族貧困山區教育特點的教學方法,教學成績突出;她沒有子女,生活節儉,把自己絕大部分工資用於接濟困難學生,給沒有學費的學生墊交學費,帶患病的學生去看病,天冷了給他們添置衣被,把母親般的慈愛全部獻給學生和孤兒;她不僅生活上關心學生,而且積極培養學生學習興趣和健康的業餘愛好,從各個方面無微不至地關愛他們,與迷戀網絡的學生同吃同住同學習,精心引導,細心照顧,使他們戒除了網癮。張桂梅同志是共產黨員的優秀代表,是人民教師的優秀模範。

她的先進模範事蹟,充分體現了一名共產黨員的崇高思想境界和高尚道德情操,充分體現了她對教育事業的無比熱愛和對黨的無限忠誠。作為一名黨員,更應學習張桂梅同志的捨身取義的大無畏精神,更應在教學中學習她的優點,並將優點發揚光大,在教學中不斷創新,工作中樹立全心全意為人服務的思想,爭取做一個優秀的黨員教師。

楷模張桂梅先進事蹟3

楊文華覺得張桂梅太天真、過於理想主義。20xx年9月,他正任華坪縣教育局副局長,和張桂梅一起去北京錄節目。途中,張桂梅提出要辦一所全免費的女子高中,楊文華堅決反對。在來到教育局之前,他在華坪縣第一中學當過13年老師,很清楚辦一所高中有多難,光是資金問題就很難解決。而且,張桂梅沒有任何學校管理經驗,一直在一線教學,從未進入過學校中層。

回到華坪後,張桂梅就開始四處籌錢,但收效甚微。真正的轉機在20xx年,她作為十七大代表去北京開全國黨代會。會上,她身上的一條破洞褲子引起了記者注意。張桂梅的“女高夢”於是出現在各大媒體的報道中,一夜之間全國皆知。回到華坪後,女子高中就被正式提上政府議程,市、縣兩級財政共撥款200萬元。20xx年9月,女高還沒有完成全部校園建設,就開始招生。當年的開學典禮由華坪縣縣長主持,市委書記也出席,規格很高,舉辦地點在教學樓前的一片空地,當時有一半地面還沒有硬化,塵土飛揚。

華坪縣給了女高最大的辦學自由。張桂梅有兩個要求,一是隻招貧困女生,不設分數線;二是學雜費全免。按照她的錄取標準,無論分數高低,首屆報名的學生全部被錄取,一共有100名女生,此後輟學4名,剩下96名。在聽説女高之前,這些學生中很多都因分數過低而即將輟學,有一個學生會考數學只有6分。但這樣差的成績進入女高後,大學聯考上線率竟達到百分之百。在越來越多家長的眼中,進女高就約等於上大學。

於是從第二屆開始,報名人數開始大於招生指標,此後一年比一年多。縣城的學生也想擠進女高,實際上,這些學生中很多家庭並不困難。面對這種情況,張桂梅很快發現無法按最初的設想篩選出學生,因為貧困無法量化。

楊文華現任華坪縣民族宗教事務委員會主任。他對《中國新聞週刊》解釋説,20xx年之前,華坪縣還沒有對貧困户建檔立卡,家家都來説自己貧困,後來有了制度性規定,又家家都能開出貧困證明。女高怎麼篩選貧困生?最終只能是擇優錄取。每年,華坪縣根據張桂梅的需求為女高分配招生指標,女高根據招生指標將報名的學生分數線從高往低降序排列,也因此,雖然理論上不設分數線,但最後仍自然出現一個分數線。

女高成立之初就來到學校任教的張紅瓊將其稱之為參考分數線。她告訴《中國新聞週刊》,這些年,縣城學生在女高的數量在不斷增加,但張桂梅每年招生時會盡量把控縣城學生的比例,比如她現在帶的文科班有40多人,其中縣城學生只有10個。雖然有分數線,但張桂梅每年仍會破格錄取一些學生。女高每屆有三個班,基本上每個班上約有10多個學生沒有達線。

但對於破格錄取的標準,《中國新聞週刊》瞭解後發現,除了張桂梅本人,無論是女高老師還是華坪縣教育局領導都並不清楚。兩輪摩托、房、車,這些都能成為她評判的參考標準。

“一些父母帶着孩子來學校找張老師,説家裏確實特別困難,或者一些父母身有殘疾,她聽了後就會去實地走訪,瞭解學生家裏的情況,發現的確貧困就會錄取。”張紅瓊説。據她觀察,這些年女高錄取的大部分學生還是家庭相對貧困的。

在楊文華看來,中國國情不平衡,上海的“窮”和華坪的“窮”不可同日而語,華坪縣北部地區的窮和南部鄉鎮的窮也沒法比較,所以張桂梅只好自己去決定。“她親自去看各家的具體情況。你家裏有沒有洋房,有沒有車,她覺得你不窮就不應該來女高,有一陣她規定,家裏只要有兩輪摩托就不窮,”他説。

女高至今也沒有一套制度化體系化的破格錄取標準,錄取誰不錄取誰,張桂梅擁有絕對的自主權。在縣級政府層面,也給予了她最大的自由度,允許她每年在招生指標外額外錄取一些貧困生。“對超出的人數,基本張桂梅上報,縣裏就會批,”華坪縣教育局黨工委書記胥國華對《中國新聞週刊》説:“當然也不能超出太多,畢竟女高能招的人數也有限。”

實際上,對於是否劃一條明確的分數線,女高內部也有過討論。但張桂梅認為,“只要劃了分數線,這些貧困山區的孩子就進不來了,有違女高的初心。”

據女高20xx級學生鄭珍珍對《中國新聞週刊》回憶,女高的參考分數線其實比華坪縣普高統一劃定的分數線要高一些,一般在縣城分數線與華坪一中的重點班錄取線之間。比如她那一屆,華坪縣的統一線是410分,女高的參考分數線是480分,縣一中重點班的分數線則是510分。

一個無法忽視的客觀事實是,雖然張桂梅數次強調女高不搞培優班,但女高的生源一屆比一屆好,這也是女高成績越來越突出的原因之一。據楊文華介紹,華坪縣僅有的兩所公辦高中,就是女高和華坪縣第一中學。華坪一中是全縣最好的高中,其重點班吸收當地尖子生中的尖子生,女高的生源質量在縣城高中裏處於中上水平。

女高原本設計的辦學規模,是開設18個班共900人。但學校成立至今,已招收10屆學生,每年只能招收100——160人,大多數時候,女高的校內承載學生都沒有超過500人。對此,楊文華指出,女高一直無力擴大規模,並非不想,而是資金不夠。

女高辦公室主任張曉峯算過一筆賬。女高每年花在一個學生身上的學雜費大概就要3——4萬,包括課本費、資料費、試卷費、大學聯考報名費等,甚至還要提供被褥和行李箱。而女高一年的管理費和水電、綠化、維修等維持基本運轉的花費至少就要300萬元。

在這個位於金沙江山谷間的雲南小縣,縣財政自身就很緊張。20xx年,全縣的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只有2。5億元。據楊文華介紹,12年來,僅女高教師工資一項,縣財政的總投入就有1。1億元。

和所有資源枯竭型城市一樣,華坪縣也經歷了轉型。1990年代,華坪因煤礦帶來了個體經濟的繁榮,一度被譽為雲南的温州,在20xx年之前,全縣一年的財政收入達到7個億,但此後因大量關停煤礦,財政收入直線下滑。此後,華坪縣嘗試過很多發展經濟的辦法,最終選擇芒果產業作為出路。目前,華坪已經成為中國緯度最北端的芒果產地,年產值超過10億元,種植芒果的農民一户年收入可達10萬元。但芒果屬於農業,在農業税取消後對地方財政並沒有貢獻,也因此,近年來縣財政一直捉襟見肘。

另一方面,芒果對氣候水土條件要求很高,只適合種植在海拔1500米以下的山區地帶。華坪全縣97%的地區是山區,其中海拔1500米以下的面積只佔22。4%。在廣泛分佈着傈僳族、彝族等少數民族的高海拔地區,居民依然普遍非常貧困。

女高是邊建邊招,從20xx年到20xx年,先後分五期建設,共花費6000萬元,其中,雲南省財政投入約20xx萬元,麗江市財政投入幾百萬,其他約4000萬元全部由縣財政負擔,但資金籌集過程非常艱難。楊文華説,女高規模小,且高中教育並非華坪縣關注的核心,義務教育才是財政必須兜底的重點,是上級考核的硬指標。全縣共有70所中國小,縣財政資金大部分都投入到中國小的危房改造和國中的搬遷合併上。

縣財政財力有限,女高的日常經費來源還有社會捐助。20xx年7月,麗江華坪桂梅助學會成立,目前已收到捐款超過1000萬元,主要用於學生的生活與學習。但這些錢如果用來持續擴招,仍然不足。華坪縣教育局黨工委書記胥國華透露,張桂梅目前暫時沒有擴招的打算。

由於招生規模不夠,女高一直沒有進入到雲南省一級完(高)中榜單。這是由雲南省教育廳評定的一個重要排名,雖然名為完全中學,即為國中、高中教育都囊括的學校,但純高中也在評定之列。全省共有112所學校入選,相當於公認的100強。排名靠前的學校,每年會得到中央和省級層面一定的資金獎勵。

據楊文華介紹,這個排名有一套考核機制,在教學質量上,最重要的五個指標分別是600分以上學生佔比、一本率、本科率、學業水平和統測通過率。如果僅依據這五個指標,女高早就應該進入榜單,且位居前列。但入選還有兩個硬指標,一是教學規模必須在1000人以上;二是學校高級和中級教師佔比至少達到70%,由於女高是新建高中,以年輕老師居多,職稱晉升比較緩慢。華坪縣教育局希望女高能進入排名,但實現的前提是女高擴招。

楊文華認為,女高無法擴招的根本原因在於,女高是全免費辦學,不但免除了學生全部的學雜費,還經常要補助困難學生的生活費。他多次建議張桂梅適度收費,在他看來,女高一些學生的家庭並不太困難,適度收費既能減輕學校的資金壓力,也能擴大招生規模,相當於幫助更多孩子走出大山,和她的初心並不矛盾。“但她堅決不幹。”楊文華説。

在多位受訪者看來,張桂梅性格的最大特點是堅定,一旦認定一件事,不管多少人反對都要做成,絕不妥協。華坪縣教育局黨工委書記胥國華説,最初要辦女高,縣裏擔心只辦女子高中被説成封建,社會影響不好,建議張桂梅先在高中辦一個女子班,試驗一下,她堅決反對,説要辦就辦一所學校,多救一些山裏的女孩。楊文華建議她不要邊建邊招,張桂梅堅持,她説,你等得起,孩子等不起。

多年來,楊文華覺得張桂梅的教學理念和辦學思路逐漸成熟,但在她理想主義的一面,仍葆有不變的天真,“她是一個特別純粹的人”。

楷模張桂梅先進事蹟4

每到假期,張桂梅帶着麪包、礦泉水,坐車去山裏家訪。12年來,張桂梅的家訪路長達12萬公里,最遠時要坐10個小時車。

第一屆學生家訪時,張桂梅走一家哭一家。有的人家裏連衣服都買不起,寒冬裏穿着一件單薄的外衣,除了物質貧窮,人的精神狀態也糟糕,男人提着一個大袋懶洋洋閒坐,女人穿得髒兮兮,目光呆滯地看着人。

有的村子一個大學生也沒出過,有女孩考到女高後,村裏開始陸續有高中生。

每次去家訪,張桂梅盡力幫助解決問題。誰家種的水果賣不出去,她發動老師一起購買;

看到很窮的人家,她把自己穿的外套、隨身帶的錢留下;

有個人家只有兩個姑娘,被人欺負,土地被侵佔,張桂梅幫她們打官司,“吃虧我才不幹呢。”

有個女孩全市統考中數學只考6分,張桂梅去女孩家家訪,希望女孩的父母讓她轉學或讀職高。到那一看,整個山頭僅剩女孩一家板房,女孩的爸爸殘疾,獨自一人操勞的媽媽將搬離大山的心願寄託在女兒身上。

家訪結束,張桂梅給這家人辦了貸款。她把女孩叫到跟前,“家庭這樣,你説咱們怎麼辦?”最後女孩考上了大學。

對家庭關係不和的,張桂梅會想辦法調解。有個女孩四五年沒有跟父親説話,一次唱歌大合唱,張桂梅把父親從山裏接出來,讓女孩站在父親身後唱《我的老父親》,父親聽着聽着哭了起來,父女關係改善不少。對不懂事的女孩,張桂梅會直接讓女孩對着母親跪下。

張桂梅像一個大家長。宿舍樓2層以上的門長年開着,張桂梅隨時進屋查找學生是否帶手機,看到學生日記也翻。有一次,張桂梅翻到一個女孩給一個男生寫的情書,她把女孩叫到面前,讓她停止談戀愛。女孩很生氣,説她翻日記違法。

“這是我的地方。”張桂梅説。

去年,張桂梅翻到一個學生寫給自己的一封信,一看內容,女孩要自殺。信裏説,父母常年酗酒,活着沒有意義。張桂梅害怕了,她去女孩家裏訪問,發現女孩父母醉得不省人事,等了3小時,父母清醒了,張桂梅將信的內容念給他們聽,讓他們寫下再也不喝酒的保證書。不過保證書是寫了,可這個父親不喝白酒,改喝啤酒了。

張桂梅的眼睛像鷹一樣盯着女孩們。她看到有個學生3年穿一件外套,給她生活費,讓班主任格外關照。為了省錢給哥哥看病,一個學生經常不吃晚飯,獨自留在教室唱歌。張桂梅發現後很心疼,告訴她好好吃飯才能有力氣學習,考出去才能改變自己的家庭。

那時,周雲麗喜歡和一個家境稍好的女生來往,週日休息時間也會約着出去玩。張桂梅看到後,把她叫到辦公室,説家裏沒錢沒勢,應該投入更多時間學習。周雲麗不服氣頂了一句,張桂梅氣得用手裏的諾基亞手機砸她,罵人聲整層樓都能聽見。兩個班主任聞聲過來勸,周雲麗的姐姐也來了。張桂梅看出來姐姐心疼妹妹,“如果我真把她打着了,姐姐肯定上來捶我。”

多年後,周雲麗才懂得校長當時的一番苦心。讀大一時,她回校看望張桂梅,抱着校長開玩笑,“你再打我一頓。”從雲南師範大學畢業後,周雲麗回到華坪女高,成為一名數學教師。

作為一名共產黨員,我們要以張桂梅同志為榜樣,懷着心繫羣眾、服務人民的公僕情懷,發揚鋭意改革、勇於開拓的創新精神,端正紮根基層、勤奮敬業的務實作風,踏踏實實的做好自己的工作。

楷模張桂梅先進事蹟5

學習了張桂梅同志的先進事蹟,我的內心久久不能平靜:她是一個平凡的女人,膝下無子,但被評為“全國百名優秀母親”、“中國好人”,被幾百個孩子親切的稱呼為“媽媽”;她疾病纏身,但她誓死與病魔抗爭,堅持把畢業班的學生送進考場;她放棄優越環境,選擇了艱苦,因為她覺得“艱苦的地方更需要我。”她為創辦一所免費女子高中,四處奔走,忍受了常人難以想象的辛酸……

究竟是什麼樣的一種精神力量在支撐張桂梅同志為貧困山區的孩子們撐起了一片藍天,創造了一個又一個的奇蹟。我想是因為她心中始終牢記“我是一名中國共產黨黨員!”正因為如此,張桂梅同志對黨無限忠誠和熱愛,她牢記初心使命,心甘情願為民奉獻一輩子。也正因為如此,她毅然決然選擇了貧困山區教育事業,用她飽含深情的偉大的“愛”去幫助貧困山區女孩實現人生的夢想!張桂梅同志踐行初心使命,以責任擔當實現了人生的超越。正如張桂梅同志所説:“如果説我有追求,那就是我的事業;如果説我有期盼,那就是我的學生;如果説我有動力,那就是黨和人民!”

我想,作為一名基層教育工作者的張桂梅同志,她始終把教書育人、立德樹人作為自己的人生理想和奮鬥目標。她心繫困難羣眾,投身教育扶貧,克服一切困難的精神,詮釋了一名共產黨員的初心和使命,是我們人民教師的驕傲;她信念堅定、對黨忠誠、在黨愛黨、在黨為黨,是我們基層共產黨員的驕傲。

的確,我們要走羣眾路線,就必須情繫羣眾、 一心為民;我們要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就要全心全意為人民。落地落實、做事做實。張桂梅同志,始終衝在最前線,敢與時間賽跑,敢和病魔抗爭,竭盡全力幫助一批又一批貧困山區的孩子走出大山,託舉起他們的希望和夢想。

作為新時代的人民教師,我們也一樣紮根山區農村,面對的一樣是貧困的孩子,他們也一樣想改變自己的命運,但唯一的出路就是學知識、學科學,我們一定要接過老教師們艱苦奮鬥優良傳統,用心來工作,用心來教書。記住,這裏—更需要我們!

楷模張桂梅先進事蹟6

張桂梅創辦女子高中的初衷是為了解決眾多適齡失學女孩的上學問題,幫助她們走出閉塞的村落,去追尋屬於自己的青春和夢想。可當無法保障學生安全的時候,何談追逐夢想?

對此,為保障新招收100名學生的安全,張桂梅便帶着全校的女老師和學生一起走進了教室,利用桌椅晚上搭成簡易“宿舍”,白天教學,晚上休息。同時,又安排學校裏的男老師在教學樓的樓梯間搭起“木板牀”,輪流值守校園安全工作,全體教師為學生築起了安全保障第一關。

當張桂梅決心要創辦女子高中之時,便知其一路坎坷,在這樣的環境裏,全校僅有的17名教職員工中有9名相繼辭職離開,100名學生有6名提出轉學,這些情況讓創辦女子高中初期本就步履維艱的張桂梅更是雪上加霜。

只招收貧困家庭女孩?免除學雜費的辦學制度?女子高中能否辦得下去?面對社會上的質疑聲,張桂梅鼓勵大家:“留下的8名老師中有6名共產黨員,只要黨員在陣地就在,女子高中這塊教育扶貧陣地一定守得住。”

張桂梅説過這樣一句話:“如果我有追求,那就是我的事業;如果我有期盼,那就是我的學生;如果我有動力,那就是黨和人民。”

所以,即使遇到再多的挫折,她也沒有放棄建立女子中學的決心。

20xx年9月,在張桂梅老師的不懈努力下,在各級黨委、政府和社會各界的支持與幫助下,全國惟一一所全免費的女子高中——華坪女子中學終於順利成立。

楷模張桂梅先進事蹟7

20xx年,女高創辦一學期後,首批招來的17名老師走了9個。張紅瓊是留下的老師之一,她對《中國新聞週刊》説:“走的人大多是因為吃不了苦。”

張桂梅一開始就很明確,山裏的孩子基礎差,要想出成績,學生必須要“苦學”,老師更要“苦教”。她面試張紅瓊時,反覆對她強調,去女高一定要能吃苦。和張紅瓊同去的還有另外兩個女生,也畢業於雲南師範大學,張桂梅看她們瘦弱,搖搖頭。

女高老師流失超過一半,學校面臨崩潰。最艱難的時候,張桂梅發現,剩下的8名老師中有6名都是黨員,於是把他們召集到一起説:“如果是在抗戰年代,這個陣地上剩一個黨員,這個陣地都不會丟掉。我們剩6個黨員,我們能把這塊扶貧的陣地給黨丟掉?”會後,老師們在教學樓二層牆上畫了一面很大的黨旗,然後面向黨旗,宣誓。所有黨員都哭了。

在張桂梅事後的多次敍述中,這件事被視為女高辦學的轉折點。從這一刻起,紅色教育被提升到了新的高度。此前,她雖然在教學中有一些紅色教育,但還沒有形成完整體系。老師的流失讓她意識到,面對女高的艱苦辦學條件和諸多客觀侷限,要想留住老師,就必須激發她們內心的理想信念,培育奉獻精神。與其説這是女高辦學的轉折點,毋寧説,這是張桂梅在辦學逆境中找到了堅持下去的錨點。

《中國新聞週刊》記者問張桂梅:“在女高採取紅色教育的模式,是和個人的堅定信仰有關,還是這是最適合女高的一種培養模式?”

她説:“兩者都有。”

從效果看,這種策略是成功的。在張紅瓊的回憶中,這次會議之後,張桂梅開始帶領老師們唱紅歌。每天下午五點半,學生們在吃飯,老師們在黨旗下集體唱《紅梅贊》,這是張桂梅最喜歡的歌劇《江姐》的主題曲。她一句一句教給老師,“三九嚴寒何所懼,一片丹心向陽開向陽開”。最初,張紅瓊覺得很尷尬,心想這都什麼年代了,還唱這麼老掉牙的歌曲,後來慢慢進入到角色中,大家都在唱,也不覺得奇怪了。“學生一開始都在圍觀,後來甚至會跟着唱。我們老師學生隨口哼出來的都是紅歌。”她説。

張桂梅在日常的每個環節滲透紅色元素,力圖在女高構建出一片紅色淨土。她不允許老師學生聽流行歌曲,學生去食堂吃飯時,她把手機放在小喇叭旁放紅歌。音樂課上大部分時間也在教唱紅歌,課間操時間則是紅歌會。

20xx年11月4日上午九點半,記者在現場看到,女高學生列隊集合後,先集體朗誦《卜算子·詠梅》,然後大聲喊出口號:“感黨恩,聽黨話,跟黨走,做黨的好女兒”“學習、學習、再學習”“奮鬥、奮鬥、再奮鬥”。熱身環節結束後開始跳操,第一首是《英雄讚歌》,這是電影《英雄兒女》的主題曲,第二首是《紅色娘子軍》。此前還曾跳過《南泥灣》和《紅梅贊》。這些歌曲都由張桂梅精心挑選,旋律由專人改編後節奏感很強,既有年代感也有時代感,再請專人以此設計出系列動作。今年,為了讓學生和大山外的世界有更多接軌,在跳第三套操時,張桂梅特意選擇了抖音上很火的鬼步舞,配樂是近幾年的廣場舞金曲《山裏紅》。這種舞蹈節奏感很強,整個場景看起來大型蹦迪秀,有一種穿越回到1980年代的魔幻感。

從20xx年開始,每週一的課間操新增了宣誓環節。黨員老師要宣讀入黨誓詞,學生們則重温入團誓詞,然後齊唱《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每學期開學時,全體師生要抄黨章。每週六上午有一節思政課,由張桂梅親自執教,最長時可能持續2~3小時。課上,她會講自己最愛的江姐、趙一蔓和紅軍長征故事,不斷強調要學習紅軍的吃苦耐勞精神。每週日晚上七點半,高一學生要去階梯教室看紅色電影,既有經典老片《孔繁森》《焦裕祿》,也有新片如《我和我的祖國》。除電影外,還會每週追劇,讓20xx級女高學生陳法羽印象最深的是《雪豹突擊隊》,“當時每週看一集,我們都邊看邊哭。”

紅色信仰還以一種更具象化的方式體現於整個校園。最初,教學樓裏有一面手繪黨旗,後來在新建的足球場上新增了一面“巨無霸”黨旗,旁邊立着“共產黨人頂天立地代代相傳”幾個紅色大字。“非常壯觀,站在這裏你會很震撼,這麼大一面黨旗,你站在下面,想説句髒話都不可能了。”張紅瓊這樣感慨。

和學生的作息接近,女高老師的一天也從早晨五點半開始。地理老師張紅瓊是班主任,如果有早自習,她要五點多起牀,臉來不及洗就騎車趕往學校,中午11點下班後,吃個飯,12點就要回來,下午課從2點開始,五點半結束,老師可以吃飯半小時,6點繼續上晚自習,直到11點半,天天如此。張桂梅要求,無論有課沒課,老師都得全天在女高,這樣學生有問題就可以及時找老師解答。

在女高,老師結婚、懷孕都不是偷懶“摸魚”的理由,想請長假很難,建校至今,沒有一個老師成功請過長假。20xx年,張紅瓊懷孕了,但還要管全校衞生,早晚和學生一起掃地。為躲避掃地,她故意在宿舍不出門,張桂梅就批評了她。對此她回憶説:“當時,我們的關係就有點冷淡了。後來孩子一歲多,我就主動和張老師申請當班主任,她説,你是一個老師,不能為了家庭就這樣鬆懈,還是要把自己的價值能力體現出來。”

有人問張桂梅,為何女高學生基礎差,老師年輕,大學聯考成績還那麼好?她毫不猶豫地説:“因為我們能吃苦,因為我們有理想信念教育。”

20xx年,女高第一屆學生大學聯考成績出來後,震驚了整個縣城,縣委和縣教育局在華坪縣各中學組織了一輪又一輪“學習女高精神”,在全縣推廣女高黨建工作的經驗,要求其他學校校長每學期都去女高聽張桂梅講思政課,向女高學習教學管理經驗。

但胥國華也坦言,女高的模式複製不了,能學的只有女高精神。“像女高老師一樣奉獻得那麼徹底,其他學校老師很難做到。”

現任華坪縣通達傈僳族鄉鄉長的潘興陳曾在華坪一中任教,他告訴《中國新聞週刊》,當時,華坪一中學習女高,要求老師在晚自習前、後一小時內都不得離校,要給學生義務答疑。雖然不算作課時工作量,但和上課一樣嚴格考勤,不出席就算曠課,進行處罰,“結果收效很明顯,老師對學生的成績、心理狀況都能更準確地掌握,便於採取更針對性的管理和教學。”他説。但這只是複製了女高的一個具體措施。更多學校只是短暫地嘗試過女高做法,便很快放棄。

在9名老師陸續走後,張紅瓊也有過放棄的念頭。一天晚上,她準備向張桂梅辭職。走到她的辦公室門口,看到她的桌上堆滿了藥瓶,她正費力地往身上貼藥膏,很受觸動,也很羞愧。“張老師自己身患那麼多種疾病,仍在為大山裏的孩子堅持,我們年輕人怎麼還不如她,我於是想跟着張老師再堅持一下。”她這樣説道。

實際上,女高人的精神支柱就是她們的校長。張桂梅丈夫早逝、沒有子女、沒有房和車,也沒有任何個人財產,每個月的5423元退休金,也被全部用來資助貧困學生或給老師發獎金。她事必躬親,用自己的一言一行親身實踐自己的理想。

張桂梅只有一個,從這個角度而言,女高模式是不可能複製的。作為旁觀者,華坪一中的老師對此看得很清醒。多位一中老師告訴《中國新聞週刊》,女高成功的核心並不是軍事化管理,而是找到了一條紅色教育的模式來統領全校,從課堂內延伸到課堂外,貫穿高中三年學習的全過程。而能夠將這套教育模式有效推行下去的靈魂人物,就是張桂梅。

一個因此產生的問題是,張桂梅之後,誰來執掌女高?63歲的張桂梅早已過了退休年齡,身體狀況也不佳,身患骨瘤、肺纖維化、小腦萎縮等23種疾病,20xx年初,就被下過一次病危通知書。今年春節,她再次病危入院。但記者在詢問華坪縣教育局、縣政府領導後發現,對於女高接班人,大家目前都還沒有一個清晰的想法。

楷模張桂梅先進事蹟8

雲南華坪女高的一天,從清晨的喇叭聲開始。

女高就建在半山腰上,天還沒亮,五點多響起的高亢喇叭聲,是來催促起牀的,女孩們揉着眼睛往外走,一個女人的聲音穿透過喇叭:“傻丫頭,快點!”到了教學樓,喇叭聲也不間斷:“時間快到了,遲到了的掃球場去!”

課間操的音樂響起,喇叭聲繼續從人羣中穿過:“腳抬高點唄!”到了吃飯時間,喇叭裏傳出的是震耳欲聾的紅歌,吃完飯的女孩們趕緊往外跑。到了深夜,喇叭聲喊着女孩們的名字,讓她們趕緊上牀睡覺。拿着喇叭的女人就站在樓下盯着,按照規定,宿舍的門不能關,誰要是玩手機或者聊天,她馬上能聽到。

這個木蘭王牌的小喇叭始終握在女高校長張桂梅的手裏,在它之前,她已經用壞了十幾個一模一樣的。喇叭的主人強硬,脾氣挺大,不好對付,掌控着關於女高的一切。

在這所寄宿制學校,性別特質是要被抹平的,女孩們必須剪齊耳短髮,短髮洗起來節約時間,也節約水,吃飯時間被壓縮到10分鐘,每週放假只有3小時。開學時要抄黨章,看革命戰爭片,週六有一堂思政課,張桂梅會拿着喇叭在台上講,作為一個女性,一定要堅強,要獨立,要讀書,用知識來改變命運。

有高三的學生,把書碼得高高的,在那兒低頭打瞌睡、照鏡子,張桂梅發現了,一股腦兒把桌上的書掃到地上,把鏡子直接砸爛。還有學生11點多下了晚課,被張桂梅揪出來説藏零食的事。按照規定,私藏零食是要退學的。女孩倔着不認錯,張桂梅就要求老師和她一起盯着,有時候僵持到凌晨一兩點,6點多上課,老師快堅持不住了,還是得陪着張桂梅“演戲”,分飾黑白兩角,一定要讓女孩認錯。

女高的畢業生陳法羽回憶説,上學時看到張桂梅站在那兒,她和同學們都不敢往那邊走,乾脆繞點遠路。女高的學生幾乎不敢抬頭和她對視,上課沒注意聽講要被罵,成績下降了要被罵,負責打掃的區域有灰也要被罵……

在女高當過三年志願者的殷鑑告訴《人物》,自己能待這麼久,是個意外,跟張桂梅在一塊,必須處處自覺。他看着之前許多去女高支教的志願者,有人想指導張桂梅搞素質教育,還有人夜裏貼黑不溜秋的面膜,讓女孩們看見,也模仿着買三塊錢的面膜,把臉弄過敏了。這些志願者,基本都被張桂梅轟走了。

女高老師的情況也是如此。20xx年,張紅瓊讀大四,在雲南師範大學見到了張桂梅,她和同學們被張桂梅的講演感染,找到了張桂梅住的旅館,説想來女高當老師。張桂梅強調,要能吃苦。她想,自己後來被選上,可能也是因為看着強壯。

來華坪面試那天,張紅瓊看到,校址上只有一片草地和一個廁所。5個月後的9月1日,憑着一棟4層樓,女高開學了。在兩個大教室各放幾張牀,男老師住一間,女老師住另一間,學生們住在二樓,宿舍也是教室改造的。晚上學生上廁所,就由一名女老師和一名男老師陪同,到旁邊的民族中學去上。

剛辦學的時候,張桂梅要求老師們五點鐘起牀,分成四個小組打掃整棟教學樓,到七點鐘,還要打掃乾淨院子。張紅瓊説,他們一點也不情願,覺得她太壓榨了,違反了《勞動法》,十幾個老師還寫好了聯名信,簽了名,要抗議張桂梅的行為。一年之後,17個老師走了9個。

衞生交由學生打掃後,張紅瓊是學校團委書記,負責每天站院子裏看着學生打掃衞生。有一次,她沒看學生掃地,出門吃飯了。吃着飯,接到張桂梅的電話,她趕緊坐個摩的回學校,但還是晚了,張桂梅在院子裏劈頭蓋臉批評了她一頓:你現在回來幹什麼……張紅瓊一邊哭,一邊走回去繼續看學生打掃衞生。

早上要跟衞生,中午要跟,晚上還要跟,後來張紅瓊懷孕了,她想,以後孩子出來我怎麼辦啊。一天早上,她決定“軟抵抗”,就在宿舍睡着不出來了,想以此退出這個工作。張桂梅找到她,她説,衞生不想管了,我要更多去關注一下孩子。張桂梅同意了。但之後兩年,她明顯感覺到和張桂梅的關係疏遠了,“為了家庭疏於工作的這種人,張老師就不怎麼欣賞”。

楷模張桂梅先進事蹟9

對於大山裏的女孩們來説,華坪女高沒有“門檻”。

從建校第一天起,張桂梅便定下規矩:學費、住宿費等全免,只收少量伙食費。特別是對貧困家庭的學生,即便基礎很差,會考分數沒過線,也全部招進來。首屆學生幾乎全都是“線下”生。

學校生源差,教學條件更是十分簡陋。校園沒有圍牆,沒有食堂,甚至沒有廁所,只有一棟教學樓和一根旗杆,院子裏滿是雜草。學生在一間教室上課,在另一間教室睡覺,吃飯、上廁所都只能去隔壁學校。

“她心裏着急,如果等學校全部建好,晚一年招生,就又有一批女孩被耽誤了。”楊文華説。

學生入學了,張桂梅卻犯了愁。“有的學生考試只能考幾分,這樣下去可怎麼辦?”張桂梅心想,就是把命搭上,也要把學校辦出名堂。

在華坪女高,學生雷打不動每天5點30分起牀晨讀,晚上12點20分自習結束才上牀睡覺,連吃飯時間都被限定在15分鐘。

張桂梅有一個小喇叭幾乎從不離手。“傻丫頭,快點!”在校園裏,有學生稍一磨蹭,就會聽到她的吼聲從小喇叭裏傳出來。

十幾年來,她不僅每天陪學生自習到深夜,還一直住在學生宿舍。“我一刻也不能離開學校,老師、學生我都得盯着。”她説。

2011年夏天,華坪女高首屆畢業生一炮打響,大學聯考百分之百上線,還有幾名學生考上了一本。“和學生入學成績相比,華坪女高創造了一個奇蹟。”楊文華説。

2016年,華坪女高完成建設工作,各項設施逐步完善,學校有了食堂、宿舍,還有了標準的塑膠運動場。截至目前,學校3個年級共有9個班,在校生達464人。張桂梅常年堅持家訪,累計行程11萬多公里,覆蓋華坪和周邊縣的1500多名學生。至今,華坪女高已送走10屆畢業生,1804名學生從這裏考入大學,學校不僅一本上線率高達40%多,大學聯考成績綜合排名還連續多年位居麗江全市第一。

學校語文老師韋堂雲説,學生成績突飛猛進,但張桂梅的身體狀況卻一落千丈。她的身上貼滿了止痛的膏藥,平時連爬樓梯都十分艱難。

今年2月,受疫情影響,學生只能在家上網課。心急火燎的張桂梅直接在教室外搭了一張行軍牀,每天躺在牀上,盯着老師學生上網課。

“我上網課的時候,經常聽到她在牀上疼得忍不住發出聲音,但她從來不説。”韋堂雲説。

華坪縣融媒體中心記者王秀麗是張桂梅相識多年的閨蜜,也是她為數不多的傾訴對象。

“她全身都是病,骨瘤、血管瘤、肺氣腫……以前她經常讓別人猜我倆誰更重,可現在她已經從130多斤掉到了只有七八十斤。”王秀麗説。

楷模張桂梅先進事蹟10

“孩子,別哭,有什麼困難跟我説。”

11月30日中午,記者剛剛踏進雲南麗江華坪女子高中的校門,便看到一名女學生依偎在校長張桂梅懷裏哭泣。

這位女孩是華坪女高畢業生呂娜的妹妹,目前在當地一所國中讀書。張桂梅在家訪時認識了她,並一直支持幫助她上學讀書。但女孩因為思念去世的`父親,好幾天沒有上學。

“想爸爸了就到墳上跟他説説話,要好好讀書,不能讓爸爸失望。”

張桂梅話音還未落,便從兜裏掏出一個信封,塞到女孩母親手裏。信封裏裝着的,是教育部給她看病的1萬元慰問金。

原來,張桂梅知道女孩母親一個人供兩個孩子讀書,經濟十分困難,家裏的杧果林因為缺水收成也不好,便拿錢給她去修個水窖。通過張桂梅做思想工作,這名學生當天就回到了課堂。

像關心呵護這位女孩一樣,張桂梅帶領華坪女高守護着每一位學生的未來,建校12年來已累計把1804名女孩送入大學,點亮她們的人生夢想。63歲的張桂梅,被學生親切地稱作“張媽媽”。

楷模張桂梅先進事蹟11

張桂梅是一名貧困山區基層教育工作者,她是麗江市華坪縣女子高級中學黨支部書記校長,也是華坪縣兒童福利院(華坪兒童之家)院長。堅守貧困地區40多年,她全身心投入深度貧困山區教育扶貧主戰場。

張桂梅説:“我那個班裏幾乎都是山裏的少數民族,這些學生真的是很窮,他們冬天就穿一兩塊買的塑料涼鞋,我不知道這個地方怎麼會這樣,我真想進山裏去看看”。山區的貧困刺痛着張桂梅的心,她開始意識到,幫助貧困山區女孩獲得教育,才能有效的阻斷家庭的貧困,她開始四處奔波籌款,克服種種困難,建成了全國第一所全免費女子高中。

學校建成後,她堅決貫徹黨的教育方針,把立德樹人作為立校之本,把理想信念作為育人之基,用紅色教育樹人鑄魂,讓1600多名貧困山區女學生圓夢大學。20xx年華坪兒童之家(福利院)成立,張桂梅又成了許多孩子的“媽媽”,給予了福利院孩子無私的呵護。福利院孩子吳思思説:“每天晚上媽媽因為工作忙,幾乎整天都在學校,但她還是會每天抽時間回來看我們。媽媽每次回來對着我們都是甜甜的微笑,我們就會感覺特別的温暖。”

張桂梅先後榮獲:“全國十佳師德標兵”“全國優秀教師”“全國十大女傑”“全國五一勞動獎章”“全國百名優秀母親”等榮譽稱號。將一片丹心奉獻給了她熱愛的地方。她説,“就是要解救山裏的孩子們,因為我是黨的一員,還是想為這片土地做點事”。

楷模張桂梅先進事蹟12

張桂梅同志用自己的一片真情點燃了無數貧困家庭的希望,用自己的赤誠愛心托起了無數孤兒和困難學子的人生夢想,用自己真情摯愛,詮釋了什麼是大愛無疆、大愛無私、大愛無聲。她以勇者無畏、生命不息、奮鬥不止的精神,續寫着一個優秀共產黨員的人生追求和信仰。在張桂梅同志身上,充分體現了一名共產黨員的崇高思想境界和高尚道德情操,充分體現了張桂梅同志對黨和人民的無比熱愛和無限忠誠,充分體現了一切為了羣眾、一切為了人民的為民情懷和堅定信仰。其事蹟陶冶了我們的情操,淨化了我們的心靈,深化了我們的情感,真可謂感人肺腑、振人心魄、令人肅然起敬。

黨總支王從愛書記要求,全校廣大黨員幹部要認真向張桂梅同志學習。學習她恪盡職守、愛崗敬業、心繫羣眾的高尚品德;學習她注重學習、求真務實、真抓實幹的工作態度;學習她厲行節約、艱苦奮鬥、無私奉獻的優良作風;學習她淡泊名利、牢記宗旨、忠誠於黨的優秀品質;學習她敢闖敢幹、敢為人先、敢於擔當的開拓精神;學習她堅定信念、執着堅定、無怨無悔的人生追求。在當前開展“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活動中,要把向張桂梅同志學習作為重要載體,組織廣大黨員幹部廣泛深入學、聯繫實際學、結合工作學。要把張桂梅同志作為一面鏡子,認真開展自我剖析,真正心繫於民。

楷模張桂梅先進事蹟13

什麼是榜樣?

榜樣是清風,吹動一顆又一棵樹。

榜樣是水流,推動一帆又一帆行舟。

12月3日,中共中央決定,授予張桂梅等7名同志“全國優秀共產黨員”稱號。12月5日,在昆明至北京CZ3998航班上,張桂梅收到一份來自南航乘務員朱靜怡的信。

信中,朱靜怡對“榜樣”張桂梅説:“智者度己,聖者渡人,您才是真正偉大的人。再多的文字都表達不出我內心對您的敬佩,只能通過您的故事激勵着我,去幫助那些需要幫助的姐妹們。”

“第一次聽説張老師的事蹟是通過微博,有一個博主講述了張老師和華坪女高的故事,我看了以後十分受觸動,便去搜索了她的相關紀錄片,紀錄片看到一半我就感動得流淚了,從此張老師在我心裏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朱靜怡説。

我第一次見到她是在飛機客艙裏,張老師的胃不太好,我們乘務員同事及時向她遞上了一杯温開水,並向她致意。”朱靜怡回憶起見到張桂梅的場景,“張老師和我們的交流都很温和謙遜,是一個很温柔的人。”

朱靜怡告訴讀本君,自己發自內心地敬佩張桂梅,當在自己的航班上遇見張桂梅時,她內心十分激動,但是因為知道張桂梅身體不太好,怕過去説話會打擾到張桂梅休息,便決定寫一封信,等落地後再交給張桂梅。

落地後,朱靜怡親手將信件交到了張桂梅手上説:“張校長您好,我看過關於您的紀錄片,並且被您所深深感動。”

“張校長聽到後,慈祥地拉着我的手,注視着我聽我把話講完。我看到張校長認真的神態,又想到她平時在學校裏的辛勞,不由得有點哽咽地説,‘您一定要保重身體,一定要健健康康!’

“張校長聽完後,緊緊擁抱了我,那一刻,我才感受到她身上的温柔與強大。隨後我和主任乘務長一起,將張校長送至登機口。張校長和我們揮手告別並表達了這一路對我們客艙服務的認可和感謝。”

張桂梅的什麼精神讓一名年輕的乘務員如此敬佩?

朱靜怡説:“張桂梅老師是一個很偉大的人,她拖着生病的身體為大山裏的女孩們創造教育條件,為她們開闢出一條光明的道路,改變了她們的人生。

“正如國家領導人在國家勛章和國家榮譽稱號頒授儀式上所説,‘偉大出自平凡,平凡造就偉大’。張桂梅校長的偉大並不在於她不凡,而恰恰是因為她平凡,她用一生的執着,讓我們見識到平凡的身軀裏,可以藴藏着多麼震撼人心的力量。”

朱靜怡還説,在以後的飛行生涯中,自己也會向張桂梅校長學習,把每一項平凡的工作做好,深入貫徹南航親和精細的服務理念,為公司和民航事業的發展貢獻一份自己的力量。

機艙裏的一場偶遇,敬意滿滿的一封書信。

這也許就是榜樣的力量,無需多言就能感召我們每一個人,讓我們對自己的生活充滿希望,對自己的工作充滿理想,同時對他人的困境充滿悲憫與同情。

古人常講見賢思齊,讀本君希望張桂梅這份榜樣的力量能夠在更多人之間傳遞,鼓舞與感召我們每一個人,讓自己的人生更加充滿希望,也讓他人因為我們的積極向上而感受到更多的美好!

楷模張桂梅先進事蹟14

“走出這裏,就忘了女高和我吧。”

10多年來,張桂梅老師走過11萬公里的家訪路,走進1000多名學生的家。

有些地方,包車司機都不願意去,張桂梅雖然因小腦萎縮導致行動失衡,卻跋山涉水堅持家訪。她握住學生家長黝黑皸裂的手,脱下外套塞給人家,自己凍成傷寒……在她看來,女高不是普通的學校,是連接黨委政府和山區貧困羣眾的橋樑。

“女高能走到今天,離不開黨和政府作堅強的後盾。”各級黨委政府對女高關愛有加,當地為女高解決了50個教師編制,教師工資和辦學經費均由縣財政全額撥款。

在女高教學樓走廊的牆上,掛着大大小小的牌子,上面是密密麻麻的捐款記錄。“學生們每天經過這條‘愛心長廊’,會記住得到的幫助。”張桂梅説。

有人聯繫張桂梅,表示要給女高捐款,但條件是提供學生家庭地址和貧困情況的照片。對於公開學生信息的行為,張桂梅並不同意。她説,對學生的信息要嚴格保密,既維護學生的自尊,又保護她們的隱私。張桂梅也經常對畢業生説,“走出這裏,就忘了女高和我吧。”

如今女高畢業生遍佈全國,她們把艱苦樸素、發奮圖強、堅忍不拔、感恩回報的精神帶出了大山,又帶回到山裏。

周雲麗是女高第一屆畢業生,20xx年大學畢業後考取寧蒗縣一中數學教師崗位。正當她準備上崗時,聽説母校數學老師緊缺,她毫不猶豫放棄“正式編制”,回到女高任代課教師。陳法羽將第一個月的工資全部寄給學校,之後每月拿出500元錢資助在校貧困學妹,“女高改變了山裏女孩的人生,我們也要把張老師的精神傳下去。”

楷模張桂梅先進事蹟15

學習了張桂梅同志的先進事蹟,我的內心久久不能平靜:她是一個平凡的女人,膝下無子,但被評為“全國百名優秀母親”、“中國好人”,被幾百個孩子親切的稱呼為“媽媽”;

她疾病纏身,但她誓死與病魔抗爭,堅持把畢業班的學生送進考場;

她放棄優越環境,選擇了艱苦,因為她覺得“艱苦的地方更需要我。”她為創辦一所免費女子高中,四處奔走,忍受了常人難以想象的辛酸……

究竟是什麼樣的一種精神力量在支撐張桂梅同志為貧困山區的孩子們撐起了一片藍天,創造了一個又一個的奇蹟。我想是因為她心中始終牢記“我是一名中國共產黨黨員!”正因為如此,張桂梅同志對黨無限忠誠和熱愛,她不忘初心使命,心甘情願為民奉獻一輩子。也正因為如此,她毅然決然選擇了貧困山區教育事業,用她飽含深情的偉大的“愛”去幫助貧困山區女孩實現人生的夢想!張桂梅同志踐行初心使命,以責任擔當實現了人生的超越。正如張桂梅同志所説:“如果説我有追求,那就是我的事業;

如果説我有期盼,那就是我的學生;

如果説我有動力,那就是黨和人民!”

我想,作為一名基層教育工作者的張桂梅同志,她始終把教書育人、立德樹人作為自己的人生理想和奮鬥目標。她心繫困難羣眾,投身教育扶貧,克服一切困難的精神,詮釋了一名共產黨員的初心和使命,是我們人民教師的驕傲;

她信念堅定、對黨忠誠、在黨愛黨、在黨為黨,是我們基層共產黨員的驕傲。

的確,我們要走羣眾路線,就必須情繫羣眾、一心為民;

我們要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就要全心全意為人民。落地落實、做事做實。張桂梅同志,始終衝在最前線,敢與時間賽跑,敢和病魔抗爭,竭盡全力幫助一批又一批貧困山區的孩子走出大山,託舉起他們的希望和夢想。

作為新時代的人民教師,我們也一樣紮根山區農村,面對的一樣是貧困的孩子,他們也一樣想改變自己的命運,但唯一的出路就是學知識、學科學,我們一定要接過老教師們艱苦奮鬥優良傳統,用心來工作,用心來教書。記住,這裏—更需要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