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熱點

學習張桂梅先進事蹟心得模板(通用12篇)

熱點8.13K

在日常學習、工作抑或是生活中,大家對事蹟都再熟悉不過了吧,藉助事蹟可以很好地體現先進對象的先進思想、精神,以及特定的時代特徵。那麼相關的事蹟到底怎麼寫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學習張桂梅先進事蹟心得模板(通用12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學習張桂梅先進事蹟心得模板(通用12篇)

學習張桂梅先進事蹟心得1

如果我有追求,那就是我的事業,如果我有企盼,那就是我的學生,如果我有動力,那就是黨和人民。作為一個基層黨員教師,將以張桂梅為榜樣,立足崗位,開拓進取,努力幹好本職工作。

張桂梅是一個基層教育工作者,也是每一位教師思想、行動的楷模。首先她是一位品格高尚的人,具有崇高的師德:愛崗如命,愛生如子,是一株咬定青山的松樹,紮根在教育最基礎的崗位上,一去就是幾十年。二十多個榮譽,足以證明她為自己所從事的工作揮灑的汗水和心血,為社會培養一拔又一拔合格的建設者和高技能人才,為社會的發展做出了巨大的貢獻。張桂梅還是一名優秀的中共黨員,她用自己的行動,詮釋了一個普通人對祟高信仰的不懈追求和不斷超越。

正因為有無數個張桂梅的奮鬥,才有力地撐起了國家的脊樑,不斷超越,在國際事務中居於舉足重輕的地位。作為黨員教師,我要以張桂梅為榜樣,學習她為了教育事業發展而捨去小我;學習她在平凡崗位上創造奇蹟,抒寫人生優美的華章;學習她在基層教育崗位上踐行一個共產黨人的初心和使命。

學習張桂梅先進事蹟心得2

張桂梅作為千千萬萬基層教育工作者中的一員,她始終把教書育人、立德樹人作為自己的人生理想和奮鬥目標。自1990年參加工作以來,她始終把教書育人作為自己的人身追求,而且在工作的這三十年中也一直積極踐行這一人生追求。

作為一名教師,她心繫困難羣眾,始終相信羣眾利益無小事,積極響應國家的號召,投身教育扶貧行列,在她的努力下,華坪建成了全國第一所全免費女子高中。她堅持樹人先樹魂,把思想政治建設和理想信念教育作為立校之本。她長期拖着病體,堅守工作崗位,以實際行動兑現了自己“只要還有一口氣,就要站在講台上”的諾言。她把自己的工資、獎金和社會各界捐助她治病的100多萬元全部投入教育事業自己卻甘守清貧。

作為一名人民教師,張桂梅在教書育人的同時還有一項重要的工作——家訪。張桂梅身體不好,但是她卻從來不讓學生家長來開家長會,自己拖着生病的身體進大山挨個對學生進行家訪。在遇到有輟學思想的學生時會不厭其煩苦口婆心的給學生和家長做工作,不讓一個同學掉隊。就是這樣的家訪,張桂梅堅持了十年,幫助很多想輟學的孩子又重新走進了學校,坐在了課堂上學習。

拜讀了張桂梅同志的先進事蹟和用生命點滴的人生故事,我深切的領會到一個智者和仁者所顯現出來的精神魅力。張桂梅不是製造出來的英雄,她是那樣樸實,那樣真實,也許她在悄悄的改寫着英雄的概念。”張桂梅的精神,是一種時代的精神,體現了中國知識分子強烈的愛國主義追求和高度的社會責任感;張桂梅的精神,又是一種平凡的精神,體現了一名普通的人民教師把對國家、對人民的熱愛和回報,具體落實到自己的事業和學生上,在普通教學崗位上,恪盡職守、嘔心瀝血、淡泊名利、執着追求。我作為教師中的一員,我要用心感受、用心學習張桂梅的精神,學業上不斷進步,修養上不斷完善,做學生熱愛、人民滿意的優秀教師,做無愧於時代的光榮教師。

學習張桂梅先進事蹟心得3

張桂梅同志紮根基層,以身作則,為了教育事業無私奉獻,在生活中她事無鉅細地照顧學生,在教育上她嚴格要求,培養學生的良好習慣。她為了信仰不顧自己身體,帶病堅持,她堅守初心,對黨忠誠的崇高品格,她愛崗敬業,愛生如子的高尚師德,她執着奮鬥,無私奉獻的至誠情懷都深深感染了我們每位教師!

整整十年,年年有獎。張老師十九次獲獎;勛章一年比一年多,規格一年比一年高;獎金一年比一年多──有5000元的獎金,她考慮到自己重病在身,一次性提前交了黨費。有3 萬多元的獎金,她捐給了災區,捐給了比她更困難的人,捐給瞭解放前就入黨的農村困難的老黨員。剛剛獲得的x省"興滇人才獎"的獎金30萬元,她決定捐給政府,用於一所貧困山區學校的建設。何止是獻出獎金,就是每月領到的工資,張老師都只留給自己100元的生活費,其餘都統統用於慈善事業──她刻薄自己到了"兩年沒吃一頓肉"!她身上穿的衣服,多半是各級領導、同事、或好心人買了,硬往她身上套的。榮譽越多,勛章越多,張桂梅對自己的要求也就越高。不少人反覆叮囑她:"張老師,為了孩子們,你也應當善待自己!"最近,張桂梅又起草了一份《關於創辦華坪縣貧困女子高中的設想與計劃》,在計劃中,她要實現

的最終目標是:要使華坪縣今後的女性都沿着"高素質的女孩──高素質的母親──高素質的下一代"良性循環。張桂梅的身體雖然兩次經過大手術,現在肺部也有病灶,但她行善助學的義舉卻從來沒有停止過。張桂梅卻説:榮譽是人民給我的,應當讓它為人民造福。張桂梅[1]同志忠誠黨的教育事業,堅守滇西貧困地區40多年

,放棄優越的工作條件,毅然投身深度貧困山區教育扶貧主戰場,攻堅克難,執着奮鬥,為當地教育發展和脱貧攻堅作出重要貢獻。她矢志不渝,克服種種困難,努力阻斷貧困代際傳遞,建成針對貧困山區家庭困難女孩的全國第一所全免費女子高中,使1600多名貧困家庭學生圓夢大學,託舉起貧困家庭脱貧發展的希望與信心。她立德樹人,始終堅持一線言傳身教,加強師生思想政治和理想信念教育,給予困難學生母親般的呵護,深受師生和羣眾愛戴。她敬業奉獻,長期拖着病體忘我工作,將自己工資、所獲獎金和社會捐助診療費等100多萬元全部用於興教辦學,在與時間賽跑和病魔抗爭中,以實際行動兑現着自己“只要還有一口氣,就要站在講台上”的諾言,用不懈追求書寫着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為黨和人民事業永遠奮鬥的絢麗人生。在張桂梅同志身上,集中體現了一名人民教師絕對忠誠的政治品格、心

有大我的家國情懷、教育為民的責任擔當、愛生如子的高尚師德,張桂梅同志是教育戰線脱貧攻堅工作中的優秀教師代表,是生動踐行“四有”好老師要求的傑出榜樣,為大力表彰和學習宣傳張桂梅同志的先進事蹟,我部決定授予張桂梅同志“全國優秀教師”榮譽稱號。全國廣大教師和教育工作者要以張桂梅同志為榜樣,學習她愛黨愛教、至誠報國的崇高信念,學習她教育扶貧、攻堅克難的堅定意志,學習她以德施教、敬業愛生的師德風範,學習她執着奮鬥、無私奉獻的高尚情操。自覺將學習張桂梅同志精神與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精神相結合,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發揚奮鬥精神,強化使命擔當,只爭朝夕,鋭意進取,為黨育人、為國育才,堅決打贏教育脱貧攻堅戰,為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加快建設教育強國、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不懈努力。

學習張桂梅先進事蹟心得4

2021年華坪女高159人蔘加大學聯考,70名女生超過一本線,取得這樣的傲人成果,離不開學生的苦讀、教師的苦教,更離不開張桂梅不顧生死的奮鬥。今年是鄉村振興開局之年,黨員幹部要向張桂梅學習,築牢理想信念的魂,深扎艱苦奮鬥的根、滿懷無私奉獻的情,夯實初心與使命的根基。

堅定理想信念,以“咬定青山不放鬆”的勁頭堅持不懈。為實現理想,張桂梅四處奔走、風餐露宿,不顧他人的白眼和誤會,想方設法籌集經費,經過6年的不斷堅持,免費女子高中——華坪女子高中終於修建完畢並投入使用。作為黨員幹部,要向張桂梅學習,堅定理想信念,牢記初心使命,在工作中要始終以人民的利益為出發點,以人民的需求為着力點,以人民的滿意為落腳點,始終與人民同呼吸、共命運、心連心。要清醒地認識到:鄉村振興絕不是輕輕鬆鬆、敲鑼打鼓就能實現的,其間會遇到很多困難和問題,要以實際行動詮釋心繫羣眾、為民服務的初心使命,用理想信念激發幹事創業熱情,做到凡事衝在前面、幹在前面。要想羣眾之所想、急羣眾之所急、解羣眾之所困,紮實辦好民生實事,以工作實效取信於民,以履職盡責的實際行動參與到鄉村振興偉大新徵程中來。

堅持艱苦奮鬥,以“不破樓蘭終不還”的韌勁迎難而上。張桂梅克服重重困難,每天早上5點起牀、凌晨1點躺下,艱苦奮鬥13年,換來了1800多名貧困女孩圓夢大學。作為黨員幹部,要向張桂梅學習,堅持艱苦奮鬥,到條件艱苦的山區去,到生活清苦的農村去,到人民需要的地方去。當前,我國脱貧攻堅取得全面勝利,正大步邁進鄉村振興新徵程,要積極投身於黨和國家事業發展的洪流之中,脱掉皮鞋穿草鞋、換下西裝着便裝,撲下身子、放下架子,發揚吃苦耐勞、實幹苦幹的精神,面對困難不退卻,面對矛盾不迴避,面對挫折不放棄。勇於紮根基層,懷着越是困難越向前,越是苦難越拼搏的決心,堅定前進步伐,奮力走在前列,堅守工作崗位,勇當開路先鋒,敢於迎擊挑戰、迎難而上,做到“逢山能開路,遇水能架橋”,以決戰決勝意志激活鄉村振興“動力引擎”。

堅守初心不變,以“只留清氣滿乾坤”的心勁無私奉獻。張桂梅幾十年如一日,靜下心來做事,沉下心來育人,耐得住寂寞,守得住清貧,始終堅守在教書育人的第一線,不為名、不為利,只為讓貧困女孩昂首走出大山。作為黨員幹部,要向張桂梅學習,堅守初心不變,淡泊名利,做到一心向黨、一心為民。作為鄉村振興的主力軍,任務艱鉅而繁重,黨員幹部一定要正確對待個人得失,要把崇高使命裝在心裏,把人民羣眾裝在心裏,把務實作風裝在心裏。實現鄉村振興,要在勤於為民上多下功夫,踐行“吃苦在前,享受在後,克己奉公,多做貢獻”的莊嚴承諾,用實際行動賦予奉獻以新的時代內涵,以“功成不必在我”的無私奉獻和“功成一定有我”的責任擔當在鄉村振興新徵程中乘勢而上,為服務國家富強、人民幸福、民族復興貢獻力量。

學習張桂梅先進事蹟心得5

她,是一名敬業奉獻的人民教師,是一位心繫羣眾的教育扶貧工作者,更是一名信念堅定的共產黨員,她就是華坪女子高中校長張桂梅。原本擁有幸福家庭的她突遭命運的打擊,在失去相濡以沫多年的丈夫後,她用柔弱的雙肩扛起生活的重擔,此時,她面臨着工作崗位的抉擇,她沒有選擇到條件優越的學校任教,而是毅然隻身前往師資力量相對薄弱、條件艱苦的華坪縣投身教育扶貧。雖然疾病纏身,被病痛折磨的苦痛難言,她也沒有停下教書育人的腳步,憑藉着頑強的毅力,她忍着病痛一次次站在熱愛的講台上。

一枚黨徽,她始終都把黨徽佩戴在身上,昂首挺胸的展現共產黨員的風采,哪裏有困難哪裏就有黨徽在閃爍。

一面旗幟,她埋頭苦幹、灑播大愛,是黨員幹部心中一面先鋒模範的旗幟,哪裏有艱苦哪裏就有旗幟在飄揚。

一個榜樣,她堅守共產黨人的“初心”,是各行各業奮鬥者爭相看齊的榜樣,哪裏挫折有哪裏就有榜樣的力量。

情繫學生,小喇叭聲音更響亮。平日裏,華坪女子高中校園內隨處可見張桂梅老師手持小喇叭督促學生跑步、早讀的身影,有了小喇叭的陪伴,學生心裏都很踏實。她始終把學生當做親人,當遇到學生生病,她帶着他們徹夜奔波到醫院,一直守護在學生身旁。她心裏始終記掛着羣眾,設身處地為學生着想,用一次次感人的事蹟踐行着共產黨人的頑強拼搏。

三尺講台折射温暖,華坪女子高中建校初期,身為校長的張桂梅遇到各類棘手的問題,籌集建校資金困難、教師隊伍人員流失,以及疾病的痛苦折磨,但是對教育扶貧的堅持和對講台的熱愛支撐着她一步一步走下去,張桂梅同志的頑強拼搏精神值得我們每個人學習。工作中,面對急難險重等困難時,部分人會出現躲避推脱、敷衍塞責的情況,這不利於任務的完成,我們要學習張桂梅同志精神,不僅要會“做事”,還要能“扛事”,面對“硬骨頭”,不繞彎、不敷衍,用理論完善決斷力,用實踐強化行動力,堅持一張藍圖繪到底。

無私奉獻,一盞明燈照亮前方。張桂梅老師雖飽受病痛折磨,卻依然堅持為教育事業奉獻所有的光和熱,她無私奉獻,為校園建設拿出了所有的積蓄,她如細雨般潤物細無聲,不計功名,告誡學生要時刻銘記黨和國家的栽培,她用實際行動展現出一個優秀共產黨員的本色,是我們的指路明燈。

教學工作中,我們常常會因為教學以外的任務而犧牲個人的時間,或由於一些特殊情況被學生家長誤解,此時,我們更要沉下心來做實事,不抱怨、不消極,學習張桂梅同志“舍小我、顧大家”的精神,用優秀共產黨員標準要求自己,做事不計回報,功成不必在我,把家長們的認可當做衡量自己工作成效的一把標尺,時刻謹記共產黨員的“初心”,在時代的新徵程中腳踏實地、奮勇向前,創造屬於我們自己的輝煌!

學習張桂梅先進事蹟心得6

2020年金秋,12位全國教書育人楷模的事蹟,温暖了許多人、感動了許多人:

雲南省麗江市華坪女子高中教師張桂梅為山區孩子帶去光和熱,她説,“只要還有一口氣,就要站在講台上”;四川省瀘州市特殊教育學校教師肖敏堅守特殊教育領域24年,用支持、欣賞、包容的態度幫助、成全每一個孩子;貴州省赫章縣城關鎮中心幼兒園教師何梅以慈母之心架起育人之橋,在地震發生時率先衝進教室,和她的同事一起在17秒內幫助32個孩子安全撤離……

一位位教書育人楷模,用實際行動塑造了當代人民教師的光輝形象。他們是全國教師的楷模,也是千千萬萬好老師的縮影。

師者,人之模範也。人才培養,關鍵在教師。

“十三五”以來,我國教師教育綜合改革效果顯著,初步形成了中國特色教師教育體系。各地在提高師範專業生均撥款、加強教育學科建設、強化師範質量保障等方面出台了系列務實舉措。“十三五”以來,6所部屬師範大學累計招收公費師範生3.7萬餘人。目前,有28個省份通過在學免費、到崗退費等多種方式,實行地方師範生公費教育。中央財政加大對師範教育的支持力度,中央高校師範生和公費師範生生均撥款標準分別提高了3000元和5000元。

同時,教師培訓體系日趨完善,“國培計劃”實施以來,堅持服務基礎教育改革發展,強化分層分類施訓,有針對性地提升教師核心素養和關鍵能力。

“我參加過3次國培計劃,每一次對我而言都是成長、提升的機會。”從一名普通的國小英語教師成長為負責全市國小英語教研工作的教研員,天津市教育科學研究院課程教學研究中心的張宏麗是國培計劃的受益者,她感慨地説:“國培計劃助我成長。我願意踏踏實實做一輩子老師,教書育人。”

“十三五”以來,各地全面深化新時代教師隊伍建設改革、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堅持社會主義辦學方向,遵循教育規律和教師成長髮展規律,教師素質能力不斷提升、教師管理體制機制改革不斷深化,優秀人才爭相從教、教師盡展其才、好老師不斷湧現的良好局面正逐漸形成。

優管理——教師獲得感幸福感不斷增強

2020年9月,在第三十六個教師節到來之際,廣大教師不忘立德樹人初心,牢記為黨育人、為國育才使命,積極探索新時代教育教學方法,不斷提升教書育人本領,為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老師,您好!”“教師節快樂!”“老師,您辛苦了!”教師節期間,北京王府井、上海外灘、青島五四廣場等地,閃耀的燈光為教師們點亮。學生們手舉燈牌,用一句句暖心的話為教師們送上祝福。

“十三五”以來,師德師風建設長效機制逐步健全、教師管理制度改革深入推進、中國小教職工編制科學挖潛調劑,廣大教師的獲得感和幸福感不斷增強。

評價教師隊伍素質的第一標準應該是師德師風。“近年來,從教育部到地方和學校,建立健全了全方位立體式網格化的師德監管體系,各地切實把師德師風作為評價教師隊伍素質的第一標準,形成了樹德正風常態化長效化機制。”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研究員張布和説。

幾年來,教師管理制度改革深入推進。印發中國小教師、中等職業學校教師職稱評審有關文件,深入推進高校教師職稱評審“放管服”改革,研製深化高等學校教師職稱制度改革的指導意見,深入激發廣大教師創新創造活力。

幾年來,中國小教職工編制科學挖潛調劑。研究出台有關政策文件,指導各地通過加大挖潛創新力度、跨部門跨行業跨地區調劑等多種方式增加中國小編制,優先滿足教育發展需要。

促發展、優管理,在各項政策措施的推進下,廣大教師的獲得感不斷增強。

“我要繼續堅守教書育人一線陣地,和老師們一起,努力為培養有理想、有本領、有擔當,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做出貢獻!”全國教書育人楷模、清華大學附屬國小校長竇桂梅説。

“在黨和國家的培養下,像我這樣的一大批思政課教師正逐步成長和發展起來。只有政治強、情懷深、思維新、視野廣、自律嚴、人格正,學生才能親其師而信其道。”全國最美教師、中國人民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黨委書記王易説。

三寸粉筆,三尺講台系國運;一顆丹心,一生秉燭鑄民魂。廣大教師不忘立德樹人初心,牢記為黨育人、為國育才使命,用愛心、智慧與奉獻,點亮孩子們的未來、託舉民族的復興。

補短板——越來越多的鄉村教師下得去、留得住、教得好

“新學期開學,我們學校又迎來了4名支教教師,都是城裏來的優秀教師!”重慶石柱土家族自治縣中益鄉國小校長劉斌高興地説,近幾年,來學校支教的教師帶動了學校教育教學水平的總體提升,家長們更滿意,老師們的幹勁也更足了。

從石柱縣渝中實驗國小來到中益鄉國小支教的黃敏談到支教初衷時説:“我從小在農村長大,深知只有知識才能改變命運,我要儘自己所能,傳播知識、啟迪希望!”

“十三五”規劃綱要提出,加強教師隊伍特別是鄉村教師隊伍建設,落實鄉村教師支持計劃。5年來,各地多管齊下加強鄉村教師隊伍建設,越來越多的鄉村教師下得去、留得住、教得好。

鄉村教師隊伍結構趨於科學合理,35歲以下教師佔43.4%,本科以上學歷佔51.6%,中級以上職稱佔44.7%。教育部教師工作司司長任友羣介紹,鄉村教師整體素質大幅提升,2015—2019年,中央財政投入100億元,實施國培計劃中西部項目和幼師國培項目,培訓鄉村教師校長950萬餘人次。鄉村教師的待遇明顯改善,近5年來,中央財政安排鄉村教師生活補助獎補資金207.74億元,惠及中西部725個縣8萬多所學校近130萬名教師。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近年來,通過“特崗計劃”、中國小銀齡講學計劃、邊遠貧困地區邊疆民族地區和革命老區人才支持計劃教師專項計劃、援西藏援疆萬名教師支教計劃等,為貧困地區輸送了大量優質師資力量。其中,針對農村義務教育階段學校教師推出的“特崗計劃”實施15年來,中央財政累計投入資金710億元,累計招聘95萬名特崗教師,覆蓋中西部省份1000多個縣、3萬多所農村學校。

國家下大力氣重點突破、補齊短板,老師們有了實實在在的獲得感。

“學校的教學環境越來越好了,孩子們的變化也讓我驕傲。和孩子們在一起久了,感覺總有做不完的事,唱不完的歌。”海南省瓊中黎族苗族自治縣紅毛希望國小音樂教師王楊穎是一名“90後”特崗教師,她説:“我想給孩子們最好的陪伴,未來,我會繼續在教師崗位上砥礪前行!”

希望的田野上,廣大鄉村教師正用愛心和智慧,點亮萬千鄉村孩子的人生夢想,展現當代人民教師的高尚師德和責任擔當。

學習張桂梅先進事蹟心得7

人固有一死,或重於泰山,或輕於鴻毛。我確信自己已經很久沒有引用過這句似乎從國小開始就再也熟悉不過的經典話語了。但是,此刻,回想着張桂梅同志諸多的先進事蹟,我還是由衷地想到了這句話並想到了作者司馬遷。在他筆下,亙古歷史中的人物形象至今讀來都還栩栩如生、歷歷在目,或王侯將相或鄉野小民,或英雄人物或奸佞之徒……孔子作春秋而亂臣賊子懼,司馬遷的筆將中華民族精神塗上了鮮明的對比之色,可謂涇渭分明,生命的意義、數千年往事都在這句千古名言的評判之中一目瞭然。

“十二年,她讓1645名女孩走出大山,考上大學,從此改變自己和家人的命運……”“辦這個女高,我可以把命搭上”,她唯一的執念是“餘生能培養出考上北大、清華的學生”……讀着、看着、想着這位來自大山深處的老師媽媽的先進事蹟,不禁讓人情上心頭,淚落兩腮。這位已經63歲的創辦了全國第一所全免費公辦女子高中——麗江市華坪縣女子高級中學的校長,已經將她的整個生命和全部精力,都用在了為助力教育、擺脱貧困的偉大事業中去了。

張桂梅的行動重於泰山,精神更是高於泰山。且不去相比那些腐化的國家蠹蟲,那些唯利是圖不擇手段犯罪分子,那些庸庸碌碌的無志之人,還有那些自私自利、渾渾噩噩的小人,就是對比一下那些也自認為忙忙碌碌、按時上班、僅僅得意於能夠做好本職工作的我們,也着實讓人有些無地自容,因為她是在拿命去奉獻和付出。隨着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越來越多的無名英雄、民族脊樑的事蹟被深度挖掘出來,我們才恍然明白,那些為了共產主義理想拋頭顱灑熱血的無產階級革命先輩的大無畏精神已經在這個時代紮根、發芽、結果,已經被越來越多的共產主義接班人光榮繼承了下來,她以及她代表的這個羣體的分量也隨着偉大的時代愈發凸顯起來。在雲嶺大地這塊山少邊窮的土地上,在雲南幾任省委市委主要領導“前腐後繼”的大背景下,在脱貧攻堅進入到最關鍵收尾時刻,員、人民公僕、人民教師張桂梅同志這種大公無私、公而忘私、甚至捨生取義,為黨和人民的教育事業,為共產主義理想奮鬥終生、奉獻全部的寶貴精神顯得多麼得難得可貴,怎麼評價都不為過。

一方面為張桂梅同志的先進事蹟深深打動和感染,另一方面不免還是有些心酸、心痛,心酸她這後半輩子老了誰來照顧,心痛她身上的十幾種病痛折磨,甚至這些病痛的種類和數量可能都還在不斷增加。病危通知書、多次暈倒、步履蹣跚,這都成了常態,但她卻説“只要還有一口氣,就要站在講台上”。有人説,張媽媽的這口氣,撐在他們這羣姑娘身上。我分明看到了,一個偉大的靈魂,在堅守着初心。她的初心,是將全部精力奉獻給大山深處的孩子,照亮他們前進的方向;她的初心,是毅然決然堅持自己內心的理想,將自己的生命熔化進神聖的教育事業;她的初心,是不顧一切用實際行動去改變人生的命運,用不妥協的精神改變貧困和落後的面貌。

經歷過大學聯考的殘酷競爭,我心裏深深地知道這份奉獻和付出有多沉重,千軍萬馬過獨木橋的驚險也曾經讓我久久不願過多回味那段“教室、食堂、宿舍三點一線”的較為苦悶的歲月,但是,我在內心卻始終堅信,那是唯一能夠改變我命運的“龍門”。她用勤勞和汗水為大山深處的孩子們掙來公平的機會,孩子們的進步成為張老師、張媽媽人生昇華的最好見證。在教育資源仍顯匱乏和不平衡的今天,你的努力就是最好的通行證。她代表的是雲南擺脱貧困、改變懶惰、走出封閉、發展自我的靈魂吶喊。這份精神尤其需要被呵護,邊遠山區孩子們的未來需要呵護,張桂梅老師更需要被呵護,她就是自我奮鬥、努力拼搏去改變命運的代言人。我知道她代言的珍貴,她是在為邊遠山區代言、為貧困地區的女孩代言,也是為未來代言。在她的努力之下,尊師重教的傳統逐漸重新培養,像張老師一樣的人還有很多很多,那是一份寶貴的精神圖騰。

是什麼支撐着她一路走來?她説“有人説我愛崗敬業,有人説我瘋了,也有人説我為了榮譽。有人不理解,一個人渾身是病,卻比正常人還苦得起。支撐着我的,是員的初心和使命,讓我直面這片熱土時,心裏不愧。”我不知道,那一排排的獎項對她而言意味着什麼,但是,我知道如果沒有她,就可能沒有這所已經聲名鵲起的免費女子中學,不會有更多的關注和關愛匯入到這個愛的河流之中;而同樣的道理,如果沒有她用盡畢生精力籌建和守護女子中學,她的人生也許就不會這樣絢爛而純粹。

從她的經歷之中我得知,她出生於黑龍江省牡丹江市的一個滿族農民家庭,在她很小的時候,母親就病逝了,十多歲的她跟隨參加“三線建設”的姐姐來到雲南省中甸縣(現香格里拉市),從此便與雲南結下了不解之緣。我也是外省來的人,也是從來的那天開始就想要紮根雲嶺大地,一方面發展自我,一方面為雲南奉獻。雲南人不排外,雲南人的熱情,雲南人的豪情,都曾深深地感染過我。憑着這份感動,我們就可以找到家的歸屬,憑着內化於心、外化於形的努力,我們就可以感動他人、感動世界。因此,我們這羣人也就有了共同的理想、共同的執念。張桂梅也想過,她死了以後,就隨便一火化,扔哪裏都行。“悄悄地來,悄悄地走就行了唄”。當來自各方面的報道鋪天蓋地,真正打動她的還是對孩子的影響,希望孩子們獲得更多的關注和關愛,尤其是實實在在的幫助。她希望孩子們走出去後就儘量去施展才能,而不是總想着自己從而分心。她收養的一個孩子説,那我們想你的時候能不能來看你?她卻説,你在哪個地方想我,我就在你的身邊。我真誠地希望,在適當的時候可以為她修建一個雕塑,以供後人瞻仰,尤其是對那些以後可能再也沒有張校長的背影的女高學校未來越來越多的學生,她們需要知道這段歷史。

張桂梅從來不用“貧困”二字形容自己的學生,因為貧困也是一種隱私,她叫她們“大山裏的女孩兒”。“女孩子如果有文化,她可以改變三代人。”更加難能可貴的是,她也在不斷更新改變着教育理念,比如為了爭取不讓城裏孩子笑話,她開始讓學生跳鬼步舞,讓兒童之家的孩子吃漢堡、披薩,將生活習慣改成“洋式的”……在能否走出大山都還成為問題的時候,拼命地鍛鍊考試能力是一種必須和必然,但是當種種條件變得更好,適當地放緩步子、讓學生們找到更多的樂趣和興趣也逐漸成為了可能。細膩的心思,充滿人性的教育理念,都是一點一滴通過教育的實踐昇華而來的。然而,我想,畢竟這種總體上較為單一的教學模式肯定也還是有很多缺失,也有很多很重要的內容需要我們共同幫助把這些慢慢地補上,而不是把媒體所報道的一切現實成就當作終點。

審判實踐中,經常遇到一些離奇古怪不可理解的案件,細細思考,很多其實都是教育缺失導致。由於地域封閉導致思想封閉、文化落後,心性缺失必然導致更多野蠻、仇恨、狹隘、短視,時而爆發的一些兇殺大案之中就有很多類似情形,時常讓人掩面長歎。教育事業是改變社會的基礎工程,發展教育根本上還是要加大投入,雖然通過三支一扶等政策指引,越來越多優秀教育資源進入了大山,但是相關政策扶持力度距離理想狀態還有很大距離,為優秀教師提供優質資源、解除後顧之憂、提供發展平台的良好機制還沒有完善到位。因此,在號召大家向張桂梅學習的同時,也要深刻反思這些被動局面背後的制度問題,從而進一步從根本上改變現狀。

今天的時代,是一個變革的.時代,社會轉型、經濟轉軌、人心逐利。試問,有幾個人能夠做到像張桂梅那樣靈魂純潔?能夠堅守初心和使命?她在用自己的人生,改變別人的人生,用自己的靈魂去喚醒別人的靈魂。她是理想和信念的踐行者,打動我們的是那份真誠,那份寄託,那份守候。還記得希望工程的那個大眼睛女孩,從網絡上得知,她的命運已經徹底改變,考上大學,進入國企,當上代表,繼續公益……而張老師也同樣被這樣一些求知的眼睛深深打動過。為了新中國的成立,無數仁人志士尤其是無產階級革命家拋頭顱灑熱血,我想那些思想一定也深深地影響了她。

一段時間以來,身邊也曾有一些不良風氣暗流湧動,享樂主義走俏,有人甚至公然否定理想信念、忠誠奉獻的價值和意義。這就提醒我們需要更加深刻地思考,為何和如何推動各條戰線各行各業切實有效地向她學習、向她看齊。我想無非就是學習這種無私奉獻精神,提升公民的思想境界,讓大家發自內心地去關心和關懷國家民族的命運,並通過紮實的奮鬥奉獻自己的力量。我們今天都在向她學習就説明我們都還在追求進步,相反如果沒有人願意學習,那一定説明我們的社會出現了問題。反觀一下,與張桂梅相比,我們身邊很多同志確實還停留在比較初級的階段,還沒有體味到奉獻的境界和樂趣,沒有意識到無私奉獻和真誠付出是提升個人思想境界和人格昇華的必經之路。我不禁又想到了“保持鬥爭精神”,堅決抵制部分黨員幹部身上存在的精神萎靡、貪圖安逸、得過且過、知難而退等消極心態,努力倡導和引導昂揚向上、鋭意進取、不畏艱險、迎難而上的精神狀態必然是我們黨不斷開拓進取中的重要內容。

我個人也曾有幸被派往臨滄市鳳慶縣的紫薇村進行新農村建設工作,也曾在村子的希望國小教了一些課、分享了一些知識,知道大山深處孩子們的點點滴滴。但與她相比,確實還是非常慚愧。再看周邊我輩法治事業的同仁,有多少真正是為了理想信念而奮鬥。即便是自己辦案,都也還有很多的惰性,沒有真正做到以寫好判決以理服人、以法制統一為任、以人性悲憫為重。説來慚愧,更有幾人將辦案、辦好案、辦出精品案當做一種職業追求,一種互相比拼的動力?怕是有很多人也只是把完成辦案指標、完成手頭任務作為最高要求而已。而作為一名人民法官,恰恰更加需要堅守廉潔奉公的底線,為公平正義守護,為人權法治奮鬥,在每一個自己審理的案件中努力讓人民羣眾感受到公平正義。有了這樣的對照檢查,也就知道了更多的應該向她學習的地方。

念念不忘,必有迴響。再度提起這句話,其中的分量更加重了,內心的情懷更加真了。一個個不屈的奮進者,必定如一縷縷清泉,潤澤雲嶺大地。於國於民於黨,皆有助力、皆創功勛,他們是真正的雲嶺脊樑。我願意向她、向所有同道的奮進者學習,紮根雲嶺,為中國夢的雲南篇章貢獻自己的力量。

學習張桂梅先進事蹟心得8

十二月中旬,中宣部授予雲南省麗江市華坪縣高級中學校長張桂梅“時代楷模”稱號,褒揚她是點亮鄉村女孩人生夢想的優秀人民教師,號召全社會向她學習。

分公司號召全體職工進行觀看,該節目用長達一個小時的篇幅詳細報道了張桂梅校長的先進事蹟。張桂梅和1804個貧困女孩的故事再一次走進千家萬户,傳遍大街小巷。張桂梅故事的背後是所有基層教育工作者無怨無悔紮根教育事業,不計回報揮灑生命熱忱的精神,深深地感染着我們每一位職工,張桂梅堅守初心、紮根大山教育的先進事蹟令無數人淚目,是我們學習的榜樣。

在漫長的教學生涯中,張桂梅兢兢業業,恪盡職守,孑然一身,以愛為教,富教於愛,每天五時起,一時眠,幫助那些大山中的少數民族孩子們真正實現了人生的夢想和價值,為祖國的各行各業輸送人才。其中有教師、醫生、律師、人民警察……讓無數懵懂的女孩真正明白“走出大山”的含義,無數的女孩忠心地感謝“張媽媽”無私的付出,她們紛紛表示:要學習和繼承她身上那種堅守初心,對黨忠誠的政治品格,堅韌執着,鍥而不捨的精神品質,恪盡職守、愛崗教業的務實作風,淡泊名利、甘於奉獻的高尚情操,立足於各行各業,回報“張媽媽”的一片深情厚愛。

“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幹”這句話是“張媽媽”最真實的寫照,一個用自己的生命在教書育人的老師,她只是一個平凡的人,但她用她的對教育的那份摯愛成就了一份偉大的事業,真正把職業當事業來對待,用珍愛孕育着每一位莘莘學子,永遠成為孩子成才路上的貴人,努力做一名合格的“燃燈者”、“引路人”!

張桂梅的事蹟感天動地,震撼人心,看了影片後,感動的同時,也引起了深深共鳴。如何才能在平凡的崗位,做出不平凡的成績呢?這就需要我們把“張媽媽”的精神牢記心中,不忘初心,發揚鍥而不捨的精神,愛崗敬業的作風,激發幹事創業的熱情,立足本職,從身邊的小事做起,共同攜手,創建美好的未來!

學習張桂梅先進事蹟心得9

張桂梅現在耿耿於懷的,是女高學生中還沒有一個考上北大、清華。她在學校不斷強化着這個目標,每天課間操的最後一個環節,所有學生要齊喊:“加油!上清華!加油!上北大”。宿舍旁的圍牆上寫着“北大清華我來了!”背景是列隊整齊的學生在操場跑步,盡頭處則是清北的標誌性校門。

但這些行動能起的實際作用有限。張桂梅對《中國新聞週刊》坦言,學生們的發展遇到了瓶頸,不是她們不努力,而是成績到了一定的水平就再也無法更進一步,夠不到最頂尖的名校。目前,女高成績最好的學生考上了浙江大學,靠得就是下死功夫。其他學生也是如此,一本課本5、6遍地背,遇到不會的題就乾着急。“現在這個節我們死活打不開。”她着急地説。

張桂梅最初以為,女高學生最大的問題是沒有理解課本上的知識點,只會僵硬背誦,需要“一個老師幫她們點一下”。她咬咬牙,請長沙的一位名師來女高講課,一天給3萬元課時費。這位名師帶過的畢業班中,有一半考上清北。“我不吃飯也要把這些老師請來。結果他來了以後,啪啪講完,學生們都傻了,一點也聽不懂。是他講得太高深了嗎?還是他的思維太超前?都不是。但他給他的學生們可以這麼講,我們的孩子就不行。”

楊文華對此解釋説,這沒什麼好奇怪的,“即使是北京四中的老師來華坪教課,也會把這些孩子教得一塌糊塗。他對這些學生的基礎薄弱情況、學習和行為習慣都不瞭解,用針對中國最優秀的高中生那一套來教大山裏的學生,這些學生聽得懂嗎?”

於是,張桂梅意識到,女高學生缺的不是方法,而是“如何更好地把基礎知識教給她們”。無論是外地名師,還是名校的大學生志願者,都無法從外部來解決一所鄉村中學面臨的困境。“請進來”並不是破局之法,一定會遭遇水土不服。

與“請進來”相比,楊文華認為,“走出去”是一個更有效的辦法。他指出,女高的問題是自己的老師培訓跟不上,外出培訓不夠多。相比之下,華坪一中就更重視教師的外出培訓,並有一套嚴格的監督制度。

華坪縣通達傈僳族鄉鄉長潘興陳在華坪一中任教時,曾去臨滄市參加培訓。他説,教育從來不是一個閉門造車的過程,外出培訓也並非是為了簡單模仿或達到其他老師的高度,而是在拓展視野的同時,激發教師去思考,什麼才是真正適合自己的教學方法,如何提高自身素質。

華坪女高的辦公室主任張曉峯對《中國新聞週刊》解釋,女高老師外出培訓確實不多,造成這個問題的原因是學校老師數量少,缺席就會影響教學進度,且女高老師不僅要管學習,還要管生活。楊文華則認為,這雖然是原因之一,但並非無法克服。實際上,在師生比上,華坪一中的老師要比女高更加緊張,平均每個老師要教14名學生;而女高由於學生數量少,在編40位教師只需負責457名學生,平均下來,每位老師對應的學生不超過12名,比一中還少一些。

在楊文華看來,張桂梅不鼓勵女高老師外出培訓,真正的原因可能是擔心女高老師們“思想滑下去,受到一些不好的影響”。“比如,外面學校的老師待遇更好,而女高是個講奉獻的地方,如果送出去後心收不回來怎麼辦。她最喜歡説的一句話是,某某學校把我老師的心搞亂了。我就和她説,既然女高的理想信念那麼堅定,百毒不侵,你怕什麼?”

學習張桂梅先進事蹟心得10

假如今年的你39歲,丈夫病故、父母離世、無兒無女、身處異鄉,你是選擇庸庸碌碌虛度餘生,還是在奮鬥之中書寫新的人生華章?而她選擇了化悲痛為力量,紮根小城華坪20餘載,把一個共產黨員的初心和使命通過愛心傾注到當地的教育事業之中,帯領1600多名貧困女學生走出大山,播撒下希望,用責任和擔當書寫了新時代的“小城大愛”故事。她就是華坪縣民族中學教師兼“兒童之家”福利院院長張桂梅。

在觀看張桂梅同志事蹟視頻時,我的眼眶就一直是濕潤的:當她暑假天天走那麼遠山路,只為了去了解學生家庭情況,告知家長孩子成績很好,只要考上了華坪女子高級中學,就能免學費就讀時;當她夜晚在手腳關節處塗完治療風濕的藥酒,躺在辦公室冰冷堅硬的條椅上時;當她面對鏡頭,説出唯一的願望“我想要再多活兩年,把這些孩子送入大學”時,我的內心受到了極大的震撼。她一位普普通通的人民教師,用真愛點亮了那些無依無靠的孩子們的希望之光,譜寫了一曲感人至深的愛的奉獻之歌。

愛心。“我要用有限的生命、有限的力量為孩子們多做點事。”樸實無華的語言下,藴含着張桂梅對山區貧困學生最深沉的愛。她把家訪當常態,10餘萬公里的山路被踩在腳下,成為1500多户家庭走訪的“墊腳石",為的就是減輕“山裏人出出趟門不容易”的負擔,瞭解到每一個學生最真實的情況,做通家長的思想工作,斬斷貧困的代際傳遞。她愛生如子。她雖然沒有孩子,可是她卻是許多孩子的媽媽。精心教育學生,輔導學生,中午、晚上看着學生睡覺,給學生蓋被子。學校學生和孤兒院50多個孩子,住院她陪着,給他們送飯,付醫藥費,資助學生讀書,自己連卻洗衣機都沒有。就這樣,她將愛播灑進孩子們的心田。

堅定。“黨員在,女高就有辦下去的希望。”剛剛成立之初的華坪女高,師資緊缺、學生家底薄,被認為是一所“絕對辦不下去的學校”。但張桂梅卻不信這個“邪”,帶着8名教師,其中6名黨員,佩戴黨徽上課,發揮黨員帶頭示範作用,把黨員教師們內心的澎湃激情轉化為堅定信念,造就了獨特的麗江華坪“女高精神”,華坪女高也逐漸成為當地學生、家長嚮往的學校,教育教學成績日漸顯著。張桂梅和學校的黨員教師們用實際行動證明了成功需要無比堅定的信念,我們要從她身上汲取精神養分,對於選準了的方向、認準了的事,要敢抓敢管、取作敢為,在平凡的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業績。

奉獻。面對接踵而至的各項榮譽,張桂梅始終保持着入黨時的那份初心,把自己微薄的工資用於資助貧困學生和收養孤兒,把70多萬元的獎金全部捐獻給貧困山區,一條洗得褪了色的牛仔褲、一件很老氣的花襯衫、一雙舊舊的黑皮鞋、一副厚厚的近視鏡,是伴隨她多年的“行頭”,生活十分清苦。她所有的心思都奉獻給了自己最熱愛的教育事業。對她來説,“讓最底層的百姓看到希望,讓所有的孩子享受教育的公平”,奉獻理所應當!

面對“為中華民族謀復興,為中華民族謀幸福”的歷史使命,我們要以張桂梅這樣的榜樣為標杆,對標對錶,學習她身上無私奉獻的品德與情懷,立足本職崗位,以“踏石留印、抓鐵有痕”的幹勁,不講條件、不計得失,一心一意幹好每件工作,在日常的學習、工作、生活中,學習榜樣精神,傳承榜樣力量!

學習張桂梅先進事蹟心得11

張桂梅同志命運坎坷,但無論身心如何困苦、處境如何艱難,她始終堅定理想信念,堅守初心信仰,飽含着對黨、對人民、對貧困山區的無限深情,感黨恩、聽黨話、跟黨走。1998年4月,她在黨旗下莊嚴宣誓:“對黨忠誠,積極工作,為共產主義奮鬥終身,隨時準備為黨和人民犧牲一切……”入黨20多年來,她始終愛黨、護黨,忠誠於黨。

她對黨忠誠!

熟悉張桂梅的人都知道,任何人都不可以在她面前説黨委政府的不好、説共產黨的不是。她反覆説:“你們可以説某個幹部不行,但絕不可以説共產黨不好。如果沒有共產黨,哪兒有今天的幸福生活。”這樣一句話,她講了22年,不知有多少遍,她説還要繼續講下去。

她對黨感恩!

2000年,在領取勞模的5000元獎金後,她考慮到自己重病在身,隨時可能撒手人寰,把獎金一次性交了黨費。2015年,她將自己的十七大黨代表證、五一勞動獎章、奧運火炬和畢生獲得的榮譽證書,毫無保留地交給了黨組織,全部保留在縣檔案館裏。別人問她怎麼捨得,她説:“我的一切都是黨和人民給的,我奉獻給黨和人民的還遠遠不夠。”

她對黨信賴!

2008年華坪女子高中創建後,她把黨的信念融入辦學體系,堅持革命傳統立校、紅色教育育人,實行紅色教育統領校園文化的教學模式。建校初期,由於山區條件艱苦,加之她要求嚴格,很多年輕教師完全適應不了,不到半年,17名教師就有9名辭職離去,教學工作近乎癱瘓。現實雖然讓她始料不及,但也意外發現,留下來的8名教師中,有6名是共產黨員。這也啟示她,有黨員,就要有黨組織,有黨組織,就沒有克服不了的困難。從此,張桂梅心中有了底氣,腳下有了力量。她迅速把6名黨員教師集中起來,重温入黨誓詞,誦讀《為人民服務》《紀念白求恩》等名篇,大家眼裏泛着淚花,緊握右拳向黨旗保證:一定要把女子高中辦好!一定要把大山裏的女孩送入大學!學校黨支部很快成立起來,從此女子高中就有了“主心骨”,學校建設翻開了嶄新一頁。10多年來,她開創並堅持“五個一”黨性教育常規活動,全體黨員一律佩戴黨員徽章上班、每週重温一次入黨誓詞、每週合唱一支革命歌曲、每週觀看一部紅色影片、黨員每週組織一次理論學習。女子高中第一屆學生都清晰記得,第一天唱的是《紅米飯南瓜湯》。理想信念教育成為女子高中一大辦學特色,“繼承革命傳統、發揚延安精神、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做社會主義合格接班人”成為了女子高中始終不變的辦學宗旨。對此她説,我們就是要讓紅色基因代代傳!有人説,張桂梅除了一副瘦弱的身軀是自己的外,沒有孩子、沒有親人、沒有家。她卻笑着説:“不,我是一名共產黨員,我有一顆火熱的心,這顆心裏面有黨,有人民,有學校,有國家,有千千萬萬的孩子,我什麼都有!”她用一言一行、心血汗水、無疆大愛,堅守着自己的信仰,把一生全都給了黨。

牢記宗旨,為民奉獻一輩子

20多年來,張桂梅同志始終牢記黨的宗旨,秉持為民情懷,保持着鑄魂育人的定力、淡泊名利的堅守,用愛心培育愛、激發愛、傳播愛,用實際行動踐行着“只要我還有一口氣,就要站在講台上”的諾言。1975年12月,張桂梅響應黨的號召,從黑龍江來到雲南支援邊疆建設,在此後的時間裏,她把全身心獻給了祖國西南邊陲貧困山區的教育事業。1996年,丈夫去世後不久,張桂梅放棄了在大理優越的工作環境,申請調到深度貧困山區華坪縣。從此,她不是一步步走向大城市,而是一步步走向山區、民族地區、貧困地區,越走越偏、越走越苦。來到華坪後,她放棄進入全縣條件最好的華坪一中,選擇在全縣師資最弱、條件最差的民族中學任教,並承擔起4個畢業班的語文和政治課教學任務。沒人喜歡艱苦,張桂梅也一樣,但她卻選擇了艱苦,她説:“艱苦的地方更需要我。”也正是在這個過程中,她越發感受到做好民族貧困地區教育工作的重要。

她愛生如子!

到民族中學工作,張桂梅面對的是傈僳族、彝族、納西族等少數民族學生,這些學生幾乎都來自大山,家庭貧困,因為缺乏營養,普遍體弱多病。對此,她就每個月輪流帶着學生出去“加餐”,她告訴學生:“你們這個時候正在長身體,想吃什麼就告訴我。”每次學生們都吃得很開心,直到有一天,學生們吃完飯,張桂梅翻遍了所有的包才湊足了飯錢,學生們才一下子明白過來,每頓飯僅捨得吃兩毛錢一份小菜的張老師、其實並不寬裕。大家無語凝咽,淚眼相望。

2003年,張桂梅還送走了一個特殊的班。這個班有的學生轉走了,有的學生回家不讀了,有些男孩子晚上還在網吧過夜,老師們對這個班都失去了信心,紛紛要求調離。隨着會考臨近,張桂梅看在眼裏,急在心上,主動請求接下這個班,擔任班主任。之後,她進山找回那些不讀書的學生,但玩遊戲的學生還是管不住自己,晚上總想跑出去。張桂梅橫下心來,把行李搬進了男生宿舍,和32個男生住在了一起,既當師長又當家長。早上,她叫學生們起牀早操;晚上,她先檢查完女生宿舍後,又逐牀清點男生人數,才躺下休息。一段時間下來,男孩子們都説就像在家裏一樣,有個媽媽和他們住在一起。可是,只有張桂梅知道,住在男生宿舍裏的那幾個月是怎樣熬過來的。為更好照顧男生的起居,每到下午張桂梅就不敢喝水,擔心晚上起夜時學生趁機溜出去,而且男生們粗重的鼾聲、夢話聲和臭腳味,常常使她睡不好覺……。她的辛勞沒有白費,這個班在會考時22個學生考到了500分以上。少年喪母、青年喪父、中年喪夫,不幸總是纏繞着張桂梅。1997年4月,她被查出患有子宮肌瘤,已經像5個月胎兒那麼大,需要立即住院治療。但為了不耽誤九年級畢業班的教學進度,她偷偷地把檢驗結果揣進懷裏,繼續堅持站在講台上,直到7月份把4個班的學生送進會考考場後,她才住進醫院接受手術。為她手術的醫生從她體內取出重達2公斤多的腫瘤時,眼泛淚花,他們簡直不敢相信,這是一種什麼樣的精神力量,支撐着這樣一個薄弱身軀熬過這樣的疼痛:她腹腔的器官全都移了位,腸子已經粘連在後壁上了。手術後,醫生反覆叮囑,一定要靜養6個月以上,可僅僅24天之後,張桂梅又站在了她熱愛的講台之上……。

學習張桂梅先進事蹟心得12

為了籌集辦學經費,張桂梅在街頭“乞討”。其實,她當時已經是獲得過各種榮譽的優秀教師了,還曾當選為黨的十七大代表。她對大街上來來往往的行人説:“我想辦一所學校,你能不能支持我五塊十塊?”

當有人罵她是“騙子”時,她便拿出早已準備好的各種榮譽證書和關於她的優秀事蹟的報道。看到這裏,我鼻子發酸:為了女孩子們的尊嚴,她寧願讓自己的尊嚴破碎一地。

當然,最終她也贏得了更神聖的尊嚴!

在雲南大山深處金沙江畔的華坪縣,經濟並不發達,要辦一所張桂梅所期待的免費高中,就是在經濟發達地區也不容易,而對華坪縣政府來説,也確實困難。2008年9月,華坪高中正式開學,教師工資和辦學經費均有縣財政保障,學校建設由教育局負責。

在重男輕女的大山深處,每招一個女生都十分艱難。好不容易招來了,又跑了。“孩子沒來,我去找,跑到大山裏,才十幾歲的姑娘,已經嫁走了。”張桂梅回憶説,“我對孩子父母説,這個孩子我是一定要領走的!一定要讓她讀書的,反正不要你出一分錢,你不出錢,我把她領走了,你還不願意啊?你讓我把孩子帶走吧!”

心腸再硬的人,看到這裏也會忍不住淚目。按説,老家在東北的張桂梅,和這片貧瘠土地上的任何一個人都沒關係,但她卻把每一個孩子當做自己的孩子來牽掛,來擔憂。這份無私的情懷一般人做不到,也不應該強迫每一個人都做到,但張桂梅做到了,我沒有理由不對她肅然起敬。

張桂梅的一個學生對記者説:“我考大學想考到東北去。因為那裏比較遠,我想走出去,靠學習改變命運。”幫助女孩們走出大山,改變命運,這是張校長的夢想。在一般人看來,這永遠也只是一個夢想。但張校長將這夢想變成了現實。

2008年,華坪女子高中首屆招收100名女生(中途走了四個),絕大多數是少數民族,分數沒門檻,基礎很差,但在張校長和她同事們的努力下,2011年第一屆畢業生,96個考生中,本科上線69人,其中一本率是4。26%,綜合上線率100%。到了2019年大學聯考,華坪女高118名畢業生,一本上線率達40。67%,本科上線率82。37%,排名麗江市第一。

這是奇蹟,是神話!

須知華坪女子高中不是北京人大附中,不是河北衡水中學,不是上海中學,不是成都七中……有人説:這些女孩考上大學就幸福了嗎?這是一個偽問題。人生的幸福當然不是絕對由上大學決定的,但至少女孩們走出大山,走進大學,她們未來的選擇更加豐富,她們收穫人生幸福的概率無疑是大大提高了。

而如果不上大學留在山裏,她們人生之路只有一種選擇:操勞的妻子、操勞的母親,操勞的奶奶……以考上大學“未必幸福”為由,懷疑張桂梅的奉獻,進而否定她的偉大,我為張桂梅抱不平。

張桂梅領着記者去她的宿舍,其實也是學生宿舍,因為她一直和孩子們住在宿舍裏。看着張桂梅吃力地爬樓,知道張桂梅身體不好的記者問:“你完全可以在一樓找一間宿舍住,為什麼要住在三樓呢?”張桂梅説:“我要一個房間一個房間地查呀,這樣我上樓的時候,就把每間宿舍查到了。”

進了張桂梅住的宿舍,記者問:“你住哪兒?”張桂梅指着最靠門的牀:“住這兒。”記者問:“你幹嘛守着門口啊?”張桂梅説:“有什麼事,我不就可以第一個跑出去,為學生擋點什麼嗎?”

張桂梅説的“第一個跑出去”,不是發生危險時第一個逃命,而是説當外面有了危險時,她可以第一個衝出去為孩子們“擋點什麼”。也就是説,體弱多病、走路像風中隨時都要熄滅的蠟燭的她,卻是這間宿舍裏孩子們的“保鏢”。

當然不僅僅是宿舍孩子的“保鏢”,張桂梅還是全校的保安、門衞、勤雜工。當看到天還沒亮的早晨,張桂梅手持話筒在催促道:“起牀嘍,姑娘們!”,很難讓人想象她其實是這個學校的校長。

和張校長一起奉獻的,還有她的同事們。張校長在講述學校時,總是滿懷感動地講起老師們的故事:一位小夥子結婚,辦完儀式馬上回學校上課。一位女教師做腫瘤手術,張桂梅説:“你請假吧!”那位女教師説:“只要醫生説能穿衣服,我就回來了,我不請。”

張桂梅沒有自己的生活,她説:“我也不是不想要自己的生活,只是每天在學校做着做着,忘記了時間,把自己的生活給忘了。”建校12年,華坪女高已經有1645名大山裏的女孩走進了大學。

記者問,“為此您要付出什麼?”張桂梅説:“我付出的幾乎是生命。”又問:“您説這一輩子活的是什麼?”她回答:“當我的學生大學畢業,走出大山為社會作貢獻的時候,我就覺得自己值了。”

我想,讀到這裏,可能有人又要説了:“教師也是人!為什麼一定要讓教師放棄自己的生活,像清教徒一樣生活呢?這不是道德綁架嗎?”的確,教師也是人,也要養家餬口,完全應該獲取自己依法獲得的物質待遇,更不能要求每一個教師以放棄甚至犧牲自己的家庭生活,來成全學生將來的幸福。

但是,對張桂梅和她的同事來説,她們自願選擇了這種生活方式和人生狀態,有問題嗎?我們做不到這些,無需內疚,也無可指責,但我們應該尊重張桂梅們的選擇。何況,我們學不會也無法學她的這種做法,但其教育精神的十分之一、百分之一、千分之一甚至萬分之一……我們或許可以學習吧?

對我説來,不只是尊重,不只是學習,還有敬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