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熱點

皇帝與文人

熱點5.4K

皇帝與文人1

皇帝與文人

劉邦的出身並不算高貴,在鄉間也只是一個亭長,論文憑還趕不上今天的高中生。後來靠農民起義的戰爭發跡,從而當上了皇帝。按理説他治理天下需要眾文人幫助,起碼要替他起草法律公文,推行教育,或者搞點宣傳什麼的……可是他實在是非常輕慢文人的。

當時有位才學極高的儒生酈生,真心想為劉邦做點文化的事,就將自己的'名片恭敬地遞了上去。劉邦更本不看,只顧叉開雙腳讓女人給他洗。底下人將真情告訴酈生説:“沛公不好儒,經常把‘儒冠’當尿壺。”酈生為了求到事做,再次覲見時只好放下讀書人的架子,謊稱自己是“高陽酒徒”。結果劉邦連忙起身,大聲喊:“迎接客人。”雖然後來劉邦用了不少文人,但是在靈魂深處,還是愛能打天下的刀把子,用文人也是權宜之計。

宋朝的柳永頗有才華,他的詩詞具有很大的名聲,京都眾多“曲坊”都彈唱他的詞曲。宋仁宗景佑元年,柳永考取進士。宋仁宗本人雖然也有詩詞愛好,但是他看不起柳永,感到長期混跡勾欄文人靠不住,於是就賞給柳永一個專門填詞寫曲的官讓他做,不參與江山社稷的大事。宋仁宗對柳永説:“你且填詞去!”於是歷史上才有了“奉旨填詞柳三變!”

紀曉嵐是乾隆時代的進士,是個博古通今的大才子,還總編過《四庫全書》,可算是得到重用的。其實皇帝對他仍是滿臉的瞧不起,紀曉嵐的多才多藝反而成為皇帝輕視他的砝碼。乾隆皇帝並不拿他當“風流才子”看待。一次紀曉嵐參與政事,乾隆對他説:“我是看你文學方面有一點根基,才給你一個官兒做,其實,你不過是我的娼妓和戲子一樣罷了,還敢得寸進尺,來妄議國家大事……”在皇帝眼裏,文人都是“娼妓”一般……

皇帝與文人2

明朝有個叫盧熊的人,人品和才學俱佳,被吏部推薦到朝廷做官,朱元璋就委任他到山東兗州當知州。可當他把皇帝授給他的官印取出一看,頓時傻眼了,原來,朱元璋在詔書中將山東“兗州”寫成了“袞州”。

這事其實很好辦,皇帝老子寫了個錯別字,錯就錯了吧,頂多後人多記個通假字,袞州就袞州,你當你的官,也就沒事了。但這盧老兄一根筋,辦事窮認真,他認為,兗州就是兗州,怎麼能寫成袞州呢?於是,他向朱皇帝上了一道奏章,意思説:老大,您寫了個錯別字,將“兗州”寫成了“袞州”,這樣名不正言不順,我怎麼上任哪?您受累改過來吧。

老朱一看奏章,惱羞成怒:天下都是我的,我説是袞州就是袞州,你這廝竟敢給我咬文嚼字,我先讓你腦袋搬家!盧熊就這樣一命嗚呼了。

盧熊因為指出領導寫了個錯別字,就被砍了腦袋,這事看起來很冤,其實也不冤。

本來,朱領導是窮孩子出身,沒上過學,能批閲奏章已是自學成才的榜樣,寫個錯別字也很正常。但他不是平民百姓,而是至高無上的皇帝,寫個錯別字不怕,怕的是被你知道,而且還有傳播領導錯誤的行動。你説,皇帝老子要承認自己寫了個別字,那面子往哪擱?所以,皇帝不可能認錯,只能是你錯了,你錯了還不該殺?這就是領導的邏輯。

在清朝也發生過類似的事。

乾隆皇帝有兩大嗜好:一是好吟詩,一是好題字。乾隆寫的字多,出現錯別字的概率也就大了。

乾隆南巡鎮江時,經過金山寺寺門外,一時手癢癢得不得了,要給老和尚們留下點墨寶。於是隨行的大臣們擬了四個字“江天一覽”,可不知是眼花,還是手哆嗦,乾隆卻寫成了“江天一覺”。羣臣們一看,慌了神,皇帝寫了個錯別字,這場怎麼收?乾隆也看出了問題,怎麼辦?承認吧,丟人;不承認吧,原版就在那放着呢……皇帝和大臣都僵在那兒,無人吱聲。

這時,方丈出來打圓場,説: “紅塵中人苦於罔覺,果能覽此江天心頭一覺,即佛氏所謂‘悟’一之旨也,好匾好匾!”這馬屁拍得可真是時候,乾隆避免了尷尬,龍顏大悦。

朱元璋下詔書,非寫不可;而乾隆題匾,完全是窮得瑟,好在他沒遇到盧熊,要不然這皇帝的臉面可丟大了。

其實,不管皇帝有沒有文化,他們都喜歡在人臣面前裝出有文化的樣子。他自己有沒有文化,寫沒寫錯別字,心裏清楚得很。在強權就是真理的時代,你跟他較不了真,因為他手裏有指鹿為馬的權力,你只有接受的份。朱元璋也好,乾隆也好,在有些時候也就只掛着條遮羞布,盧熊將這塊布揭了下來,而那老方丈卻給他們披了件大氅。

標籤:文人 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