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熱點

2022感動中國楊振寧先進事蹟體會

熱點3.19W

在日常學習、工作和生活中,大家都寫過事蹟吧,事蹟是用於表揚先進、樹立典型,使廣大幹部羣眾見賢思齊,有所效仿,從而盡心竭力地做好本職工作而如實記載和反映工作、學習中湧現出來的先進集體、先進人物的優秀事蹟的書面材料。那麼你真正懂得怎麼寫好事蹟嗎?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2022感動中國楊振寧先進事蹟體會,歡迎閲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2022感動中國楊振寧先進事蹟體會

2022感動中國楊振寧先進事蹟體會1

楊振寧在現在的物理學界是絕對的C位,提起物理學,大家第一反應應該就是牛頓和愛因斯坦,這兩個偉人,各自代表了那個時代的物理學。

1905年—1925年,被稱為物理學的黃金年代,牛頓已經逝世一百多年,愛因斯坦也已經老去,誰是這個黃金年代之後的第一人呢?

那個人就是楊振寧。

別覺得不可能,這不是我封的,也不是楊振寧自封的,這是現在整個物理學界公認的。

看一個物理學家厲不厲害,不在於自己獲得多少個諾貝爾獎,而是有多少同行靠研究自己的成果而獲得多少諾貝爾獎。

楊振寧獲得過諾貝爾獎,這個大家都知道。

還有7個諾貝爾獎,是直接利用楊振寧提出的“楊—米爾斯方程”拿到的。

有幾十個諾貝爾獎,是和楊振寧提出的理論有關。

此外還有6個“數學界的諾貝爾獎”,也就是菲爾茲獎研究的對象,是楊振寧提出的“楊—米爾斯方程”和“楊—巴克斯特方程”。

還有一個小故事,楊振寧拿諾貝爾獎,是有史以來獲獎最快的人。

從論文刊登到最終獲獎,只有短短12個月。

而在諾貝爾獎的百年曆史中,從發表論文到獲獎,間隔平均時間是18年。

楊振寧獲獎的研究成果是“宇稱不守恆”,太專業的東西就不説了,就説下它產生的影響吧。

在楊振寧提出“宇稱不守恆”之前,整個物理學界都認為,宇稱是守恆的,説個不太恰當的比如,這個就像大家都認為“1加1等於2”一樣,“宇稱守恆”是真理。

但楊振寧的研究顛覆了整個物理學界的思想,之後整個物理學界都在此理論基礎上去研究物理學。

一個奠定物理學理論基礎的人,可不是每個人都有這樣的成就。

牛頓是,愛因斯坦是,楊振寧亦是。

可以説楊振寧是華人在物理學界的頂峯,是一個能和歷史上所有偉大物理學家比肩的人物。

時至今日,楊振寧依然是華人在世界科技領域觸達過的最高的高度。

別去唸叨霍金,霍金比起楊振寧,就像《三國演義》裏的廖化對比關羽,根本不是一個級別。

不是我矮化霍金,這是事實。

2022感動中國楊振寧先進事蹟體會2

話説現代科學有兩大支柱,一個是相對論,一個是量子力學。量子力學的黃金年代是上世紀的前30年。到了上世紀的40,50年代,量子力學日臻完善,連計算機之父約翰·馮·諾依曼這樣的人物都不得不放棄研究量子力學,轉投其他領域。

此時的物理學家們一直都在嘗試,用對撞機來獲取微觀世界的物理學現象,結果就是撞出了100多種粒子,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裏,物理學家都有一個大大的'問號:如何才能把這些粒子安排得明明白白?

當時科學家們就發現,這麼多的粒子基本可以分為兩大類,一類是費米子,一類是玻色子。為了方便理解,我們就打一個比方,假如一個東西可以無限切分,切到最後切不下去時,就會剩下基礎粒子,其中費米子可以理解成最小的“顆粒”,佔據一定的體積,最基本的費米子有夸克,電子等。

而玻色子更像是膠水,通過傳遞“相互作用”把費米子聚合在一起。科學家發現,宇宙中一共存在着四種基本相互作用,分別是強相互作用、弱相互作用、引力相互作用和電磁相互作用。

其中,膠子可以傳遞強相互作用,W和Z玻色子傳遞弱相互作用,光子可以傳遞電磁相互作用,還有一種被稱為“上帝粒子”的希格斯玻色子可以賦予粒子質量。

在這個基礎上,科學家們用“粒子”“相互作用”和“場”的概念,就把強相互作用、弱相互作用和電磁相互作用統一了起來,創立出了一個叫做“標準模型”的理論,這是相對論和量子力學之後的有一座理論物理高峯。

楊振寧和他當時的研究生助手米爾斯一起做出的楊米爾斯理論,就是“標準模型”的理論,解決了強力的機制問題,用楊米爾斯理論來強力的科學家一共有5位,這5位被分為2批授予了諾貝爾物理學獎。

不僅如此,楊振寧和李政道的“宇稱不守恆”還幫助其他科學家指出了研究弱相互作用和電磁相互的一個新方向。於是,物理學家温伯格和格拉肖在楊米爾斯理論的基礎上提出了弱電統一理論,實現了弱相互作用和電磁相互作用的統一。

在這座物理學高峯當中,楊振寧的影響是不可磨滅的,是奠基人一般的存在。那這樣的科學成就在物理學領域屬於什麼樣的江湖地位呢?

客觀地説,牛頓、麥克斯韋和愛因斯坦由於都曾憑藉一人之力完成了一個核心理論的創立,因此他們應該屬於獨一檔的存在,僅次於他們的是了量子力學和標準模型的奠基人們,他們是多人一起努力完成了一個核心理論的創立,而楊振寧就應該排在這一檔,而且是排在靠前的位置。

持有這樣觀點的人有很多,其中也不乏科學家,比如:物理學家聶華桐就曾説過,我們常聽到一些物理學家的名字像麥克斯韋、愛因斯坦,量子力學的海森堡、薛定諤和狄拉克。現在再要往下排的話,我想楊先生的名字就應該算在裏面。

楊振寧為中國做出的貢獻

在中國,我們常常會提倡德藝雙馨,中國對於品德是十分重視的,同時還究竟“忠”和“孝”。這也是楊振寧之前被一些根本不知情的人所詬病的地方,他們説楊振寧老了才知道回國養老,沒有對國家做出貢獻。那事實真的是這樣嗎?

真的不是!

在1971年,楊振寧在報紙上看到,美國“禁止國家”的名單當中劃去了中國。於是,他立馬申請回國,成為了第一位訪華的學者。回國後,國家領導人接近了他,還和他談了很久很久。從那之後,幾乎每年他都要回國,並且成為了中國溝通的橋樑。

上世紀70年代的中國正處在特殊時期,很多家庭還在温飽線上掙扎。而楊振寧呢?他拒絕了馬里蘭大學提供的高薪職位,把美國唯一的房產賣掉,捐給了中國的科學和教育事業,同時把清華大學給他的工資收入也全部捐掉了。甚至後來清華大學給他住所,他也只要居住權,而沒有要所有權。

除此之外,他從80年代起,就開始在中國旅居,利用自己的影響力,籌集資金給各大高校建造頂級的實驗室,建立高等研究院,其中清華高等研究院現在已經是世界頂級的研究機構

同時,他還為國家在海外招募大量頂級的科研人才,比如:現在清華著名的姚班“計算機科學實驗班”,是由圖靈獎獲得者姚期智建立,為國家培養了大量的頂級計算機人才。

無論是招募人才,還是募集資金建立一流實驗室、高等研究院,甚至是發起設立給科學家頒獎的各類組織,他50多年如一日地堅持着,同時也沒有放棄學術研究。他還幫助清華建立起了凝聚態物理系,在研究條件不足的情況下,始終如一地堅守在科研的第一線,並發表了多項成果。

而另一件讓他進入公眾視野的事情就是反對對撞機,實際上,他在剛回國時,就被邀請去探討中國是否應該建立對撞機的事宜。比如,在1972年,當時參與會議的科學家中,只有楊振寧一直在反對建造對撞機。

他認為,當時中國很貧窮,能花錢建造的對撞機都是西方國家十多年前淘汰的技術水平,即便是建造了也得不到什麼巨大的成果,不如省下這些錢去發展計算機、芯片半導體、生物、機械工程方面的領域。

楊振寧還有很多不為人知的貢獻,很難用一篇文章全部書寫完。20xx年度的“求是終身成就獎”頒給了他。20xx年9月22日,在清華大學,由清華大學、中國物理學會、香港中文大學聯合主辦的楊振寧先生學術思想研討會——賀楊先生百年華誕,國家也特意為這位偉大科學家送上了生日祝福。

2022感動中國楊振寧先進事蹟體會3

1983年,楊振寧在一次採訪中這樣説道:

“我想我對於中國和美國都有一些認識,而且都有濃厚的感情,在這兩個大國初步接近的形勢下,我認識到我有一個做橋樑的責任,我應該幫助建立兩國之間的瞭解和友誼。”

雖然毛主席永遠離開了這個世界,但他給我們留下了太多值得學習的東西。秉持着偉人為祖國為人民服務的宗旨,楊振寧繼續為中美交流事業出力,他創辦了“全美華人協會”,始終不忘宣傳祖國,經常組織進行各方面交流,為1979年中美正式建交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同年鄧公訪問美國時,作為華人代表,在鄧公的接待宴會上,楊振寧再一次上台發表演講,表達了他對祖國領導人的歡迎之情。

在充當中美橋樑時,楊振寧也沒有忘記教育以及科學的重要性。他始終認為,美國科技之所以如此發達,最主要還是這裏為科學家們提供最豐厚的條件,始終都在吸收並培養全球優質人才。

所以在國內他大力提倡中科大少年班的組建,並通過多個途徑組建學術研究基金會,8年時間便募集了上千萬港幣,為中山大學的科學研究提供了資金保障。

20xx年,81歲本該在美國頤養天年的楊振寧,選擇回到中國定居,仍然堅持在學校為學生們授課。直到百歲高齡,楊振寧依舊活躍在國內學界,為學術的發展和進步繼續貢獻着自己的一份力。

從錢學森到楊振寧,毛主席親自接見並給予一定的優待,無不在展示着我黨面對人才的政策。回顧我黨歷史,就是一部聚集人才、團結人才、培養人才、壯大人才的奮鬥史。無論是建國初期對幹部、科學家的重視,還是如今“人才是第一資源”的方針,我黨始終堅持着對人才的培養和重視,這也是我們實現民族復興的一個重要途徑。

身為新中國的接班人,無論年齡大小,身處什麼位置,我們都不應該忘記自身的學習,唯有努力提升自我,才能為國家做出更多的貢獻,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

2022感動中國楊振寧先進事蹟體會4

回國後,他交給接待人員一份希望會見的人員名單,列在第一位的,就是他的老同學——鄧稼先。因為他心中一直盤旋着一個疑問。19xx年中國原子彈研製成功,舉國歡騰,但美國學界一直傳言這其中有美國物理學家的幫忙,楊振寧希望好友鄧稼先能親口打破這個傳言。

楊振寧:希望中國的第一顆原子彈是中國人自己做出來的。

慎重起見,鄧稼先在請示了周總理後,次日託人轉交給他一封信,十分確定地告訴他,原子彈的成功完全是中國人自主研發。

楊振寧的弟弟楊振漢:我大哥拆完信以後他就哭了,然後他就跑到了洗手間,整理了以後出來。

楊振寧:這是靈魂深處的一個震盪。當我知道鄧稼先的回答以後,我感情上的衝動不是當時能夠自己控制住的。

楊振寧的激動是有原因的,早在1945年出國前,父親楊武之就曾叮囑他,“每飯勿忘親愛永,有生應感國恩宏”。在美國,讀完博士並正在從事基礎物理研究的楊振寧為了繼續當時的研究工作,沒有像鄧稼先等人那樣1950年就乘船回國,但等他想回的時候,已經回不了了。

楊振寧:我們當時已經想要回來了,但美國的總統杜魯門下了一個命令,説是中國學生在美國得到理科功科博士學位的人,不可以讓他們回國,所以,很多這種人被擋住了。

這一等就是20年。然而,在沒能回國的歲月裏,楊振寧在為華人贏得了巨大的榮譽。1956年,他和李政道提出的“宇稱不守恆”定律,顛覆性地震驚了世界,並在1957年斬獲諾貝爾物理學獎。

楊振寧:我一生最大的貢獻,是幫助中國人克服了自己覺得不如外國人這個心理。

楊振寧的成就遠不止此,1954年他和米爾斯教授共同創建的“楊—米爾斯規範場”理論為粒子物理學提供了基本框架。

清華大學高等研究院研究員翟薈:楊先生的科學貢獻,是人類科學文明的一個寶庫中非常璀璨的一個明珠,可能再過1000年,再過幾千年,我們人類提到我們最重要的對於自然界的認識,還是不可避免要説到楊米爾斯理論。

學術界公認,楊振寧在統計力學、凝聚態物理、粒子物理、場論等4個領域擁有13項諾貝爾級別的成就,他用無可辯駁的學術實力,使他背後的“中國”二字越發熠熠生輝。

楊振寧:基本上每一次探親訪問,回國以後都有中情局的人或FBI的人來了解情況。

儘管不斷受到盤查和壓力,楊振寧仍然堅持每年回國一兩次。他跟毛主席、周總理、鄧小平等領導人都多次研討中國教育和科技上存在的問題,主張重視基礎理論的發展。他十分關心新中國的科研力量,1980年,楊振寧在紐約成立了“與中國教育交流委員會”,資助了數百名中國學者去美國學習深造,這些人日後都成為了新中國建設的骨幹力量。

1996年,楊振寧接到了一份協助清華大學創建高等研究中心的邀請。

楊振寧:我從小在清華長大。這個要求我必然答應。

2003年,楊振寧回國定居清華。很長一段時間內,他不僅不領年薪,還將美國的一棟房產捐給清華。2004年,82歲高齡的他,甚至主動為200多個大一新生教了一整個學期的《大學物理》課。他為清華高研院累計籌措資金1億多元,為吸引中國頂尖科學人才傾盡心血。同時,他始終關心中國重大科學工程及科技決策,以一片赤子之心進行諫言和批評,繼續用他的科學精神和學術人格,在中國科學界起着顯著的引領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