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熱點

關於忍讓的作文八篇

熱點1.14W

引導語:忍一時,風平浪靜;讓三分,海闊天高,有時候,學會忍讓亦是一件不錯的事情,那麼接下來是小編為你帶來收集整理的關於忍讓的作文範文,歡迎閲讀

關於忍讓的作文八篇

關於忍讓的作文一

忍,心字頭上一把刀,刀上還滴着血。光從這一點看來,忍是很難受的事。生活,不可能事事如意,也不可能光靠幾張嘴或是動刀動槍就能解決所有的人事之間的茶杯矛盾。因此生活在這個社會的人們應試應該學會一點----忍讓。

孔子曾經説過:“小不忍則亂大謀。”有個簡單的例子。“三顧茅廬”大家一定知道,張飛説要把諸葛亮綁回去,如果沒有劉備勸他忍住,會有蜀國的風光嗎?會有三國演義嗎?古人是這樣。現在的社會反而像是退步了。同學會因小紛爭大打出手;人們時常為了一點小利把鄰居告上法庭;同事會因為誰能升級而勾心鬥角……最後的結果呢?往往是兩敗俱傷。現在提倡構建和諧,但有人想過合詣社會缺的是什麼嗎?忍讓。

不只是要忍讓,還要知道怎麼忍,什麼時候該忍,什麼時候不能忍。某些人或事,總會有讓人不順心的地方,而這些地方又往往是無法改變的。好比一些產品製造出來,它就永遠如此。這時便需要忍讓。比如有些事是你非做不可,卻又不是本身願意的,或有些人頑固的和你爭他自已明顯的錯誤時。但在關係到自已尊嚴和人格時,是不能忍讓的。晏子使楚就是一個好的典故。晏子靠自已的機智勇敢維護了自已的尊嚴。由此看來,不論是忍讓或不忍讓,都要有智慧的體現。

合諧社會需要忍讓,生活處事需要忍讓,與人交往需要忍讓,因此學會忍讓便可以讓人們在人生的道路上,少走一些彎路,不只是方便自已,也方便了別人。

關於忍讓的作文二

人與人之間,難免會有一些磕磕碰碰,要想與人友好相處,就必須具有忍的精神和讓的智慧,以平和的心態去感化他人的淺薄行為,以博大的胸懷去容納他人的悖理舉動,這是一種高尚的品德。在歷史中,從來不缺少擁有這種高尚品德的人。

俗話説:“忍一時風平浪靜,退一步海闊天空。”但忍讓並不意味着懦弱,更不是委曲求全,相反,忍能使你學會諒解他人,寬容他人。韓信青年時期窮困潦倒,被人看不起。一天,一個屠夫指着韓信的鼻子説:“你雖然長得又高又大,喜歡佩着劍,其實你的膽子小得很!有本事的話,你敢用你的劍來刺我嗎?如果不敢,就從鐵褲襠下鑽過去。”韓信雖然氣憤不已,但自知膽小,不願落得當眾殺人的罪名,就當着許多圍觀者的面,從那個屠夫的褲襠下鑽了過去。史書把這件事稱為“胯下之辱”。其實韓信並不是膽怯,而是具有看清局面的睿智。多年後,韓信做了大官,但他沒有殺這個屠夫,反而賞之以金,委之以官,屠夫深受感動,兩人的恩怨也就此消除。最後,屠夫還成了舒身保護韓信的大將。

忍讓是理性的體現,能以柔克剛,以退為進,化干戈為玉帛。清代詩人、書法家何紹作文基,官至編修,一天,他收到一封家信,內容説家人為三尺地基與鄰居發生爭執,鬧得要動干戈,要他速回,幫助家人奪得這一地基。何紹基看完卻一笑,提筆加書函一封,並附了一首詩:“萬里家書只為牆,讓人三尺又何妨?長城萬里今猶在,不見當年秦始皇。”在他的勸導下,兩家各讓出了三尺地,化干戈為玉帛,和睦相處,此事也成為後世的美談。

忍讓,顧全的是大局,着眼的是未來。廉頗是趙國的大將,勇猛過人,藺相如因在“完璧歸趙”和“澠池之會”兩件大事中立了大功,被趙王封為上師,位居廉頗之上。廉頗很不服氣,屢次想羞辱藺相如,而藺相如卻總是避開,繞道而行,早朝時也稱病不至,這些忍讓令藺相如的門客感到羞辱難當,於是紛紛向他提出辭呈,而藺相如對門客們説:“各諸侯國之所以不敢進攻趙國,是因為有我和廉將軍在,如今,我們要是兩虎相鬥,將來必有一傷。我並不是怕他,而是以國家為重,不計較私仇啊!”這番話傳到廉頗耳中後,他大為感動,於是“負荊請罪”,從此將相和睦,趙國稱霸諸侯。

綜上所述,忍讓不是軟弱的表現,而是一種高尚的品德,一種為人處世的大智慧。

關於忍讓的作文三

忍,是一種美德,藴含着古人的智慧及事情是否能成功或失敗的關鍵。能忍人不能所忍,必有不平凡之處。如果在忍之後又能讓,那麼這人可能會成為一個不平凡之中又更加偉大的人。

蘇軾在《留侯論》中,評論張良這個人,認為張良之所以能夠成為歷史上數一數二的英雄人物、優秀的兵法家,不是因為有神仙助長,關鍵在於他能忍,以謙讓處世,退一步海闊天空。在這樣性格的交織之下,輔佐劉邦晉為天下霸主,也就不只是黃梁一夢了。

“忍小忿而就大謀”,光看這一句短短的'幾個字,在世間之道就能發揮如此強大的作用,在自然界也是如此。蟬在樹上歇息,泰然自若地唧唧鳴叫,歌舞着夏日的青春。可是,在他背後卻埋伏着一個巨大的威脅,螳螂在後摩拳擦掌,準備一躍而上,最後螳螂也被奪去性命,因為下一秒,已成為黃雀口中佳餚了。如果當時螳螂肯一忍再忍,面觀四方,或是藏在隱密的地方伺機而動,那麼不但可以觀察到危險的情勢,也能安然一舉享用美食。相反地,黃雀顯得老神在在,他不僅等待,還籌劃了一條兩全其美的絕佳計謀。除了將螳螂吃下肚,連螳螂中的腹中佳餚也一併吸收。黃雀在這場生死一瞬的戰場上,以能忍能讓成了贏家中的大贏家。

往往,人類對於慾望汲汲營求,不斷地意氣用事,在人與人之間造了無數的高牆,不是你的,就是自己的。而且這還不夠,有的人甚至逞兇惡言傷害和氣,每個人都只想捍衞自己的領土,不經思考就對人亂打一通,搞得烏煙瘴氣,每個人都一頭灰臉。為何不退讓一步,好好造一座溝通的橋樑,忍着心中的成見,共同以寬厚的胸襟交流,也是一種簡單易得的福氣啊!

普通人當暗於自見,老不能忍人所不能忍,妄想成一番大事。卻忘了再三思考,以致於悽慘落魄,渾身是傷。“忍讓”它不僅僅是種美德,更是一種生活的藝術、生活的美學。在生活中去實踐,或許不易,可是隻要自己小小的一份努力,去影響周圍的每個人,那不也是一種小小的行動,造就一個大大的成功嗎?

關於忍讓的作文四

在生活中,不免是要引起糾紛的,而最後的結果是好是壞,還得看你有沒有做出讓步。面對別人的刻意刁難或一時的利益,要做出正確的行動,忍一忍,避一避,就會換來和睦、換來好的結果。

東漢末年傑出的的文學家、軍事家曹操曾經説過:禮讓一寸,得禮一尺。不論是小事還是大事,做出讓步,讓出的是小的,得到的卻是大的;而毫髮不讓,胸襟狹小,最後事情難分難解,不但沒完事,還傷了和氣,得不償失。

因為生活中的糾紛是不可避免的,所以,我們身處事中,要會忍讓。不管對自己是利是弊,都得做出讓步。也許換來的是友誼,或地位,或財富。

清朝時期,宰相張廷玉與葉家毗鄰而居,起房造屋,為爭一塊小小的地皮,起了糾紛。張老夫人寫信給張廷玉,想讓他出面,不料張廷玉回給老夫人一首詩:千里家書只為牆,再讓三尺又何妨?萬里長城今猶在,不見當年秦始皇。老夫人見信明理,主動把牆退後三尺,葉家見了,十分慚愧,也讓後了三尺。從此,兩家之間隔了一條六尺寬的小巷,還方便了人們進進出出,兩家也守望相助。張廷玉讓出小小的一塊地皮,卻換來了兩家的鄰里和睦,禮讓了一寸,卻得禮了一尺。

戰國時期,大將軍廉頗見藺相如在“完璧歸趙”、“澠池之會”上立了大功,十分不服,幾次想羞辱藺相如,而藺相如卻屢次避開。一次藺相如坐車出門,遠遠看見廉頗的馬車向自己駛來,就連忙叫車伕繞道;為了不和廉頗爭位次,就常常推病不上朝。門客們為藺相如的忍讓而氣憤,藺相如卻解釋:諸侯不敢動趙國,是因為趙國有我和廉頗將軍,如果兩虎相爭,必有一傷,諸侯國就乘機作亂,豈不是得不償失?廉頗聽説此事,十分羞愧,便向藺相如負荊請罪,從此兩人成了朋友,趙國也越來越強大。

俗話説得好:宰相肚裏能撐船。這句話正是反映在了張廷玉身上。小小几尺地皮,卻換來了鄰里間的和睦。藺相如的屈尊、以大局為重,換來了和廉頗的友誼,趙國的強盛,更是人人敬佩。學會忍讓,就能以失換得,以小換大,能得到不錯的結果。

禮讓一寸,得禮一尺。一時的忍讓,一時的度量,總是會換來好結果的。

關於忍讓的作文五

爺爺奶奶就像兩個老頑童,兩個人之間大大小小的戰爭彷彿是天上的繁星一般數不勝數。但由於爺爺沒有奶奶那樣能言善辯,所以在戰爭的硝煙爆發時,爺爺採用的方法總是忍讓。

爺爺個子不高,走起路來總是駝着背。爺爺很瘦,遠遠看着,皮好像就是貼在骨頭上似的;他膚色黝黑,但兩隻眼睛卻炯炯有神。由於他每次和奶奶發生戰爭時總是忍氣吞聲,所以他成為我們家中公認的“憨”人。

夜晚,像一隻黑色的怪物,獨霸了整個天空。我們一家由於晚上要回老家,便開着車起程了。沒過多長時間,老家的大門便呈現在了眼前。

“咚”的一聲,一個奇怪的聲音從屋裏傳出,我不禁心生疑惑:究竟發生什麼了?會不會是什麼東西掉到地上了,難道是……當這個可怕的場景浮現在我腦海裏時,我一秒也不敢耽誤,急匆匆地跑到案發現場。事情正如我想像的那樣,奶奶和爺爺兩個人卻都因地太滑而摔倒在地上。我非常恐懼、害怕會發生什麼,急中生智便向大人呼救。

大人們把他們兩個扶起之後,檢查了一遍,幸好沒什麼大礙。可這時憤怒的奶奶卻把爺爺當成罪魁禍手了,便理直氣壯地埋怨起來,爺爺覺得委屈便反駁了幾句,但由於口才太差只好甘拜下風,開啟了忍讓模式。一直以來身為受氣包的爺爺,這次又被當作了出氣筒,一場戰爭的硝煙就此瀰漫開來。

奶奶可能緩不過氣來了,便停止了吵鬧。不經常見到戰爭的我以為可以風平浪靜了。然而我畢竟見識少,並沒有意識到這只是短暫的和平。不一會兒,奶奶的“嘮叨神功”又像剛升起的太陽一樣開始工作了,而爺爺的表現仍是一如既往地忍受,還温柔地説:“好了,是我錯了,行了吧?”。

我想,爺爺之所以會心甘情願忍受這等欺凌,不僅是為了讓奶奶消氣,更是因為對奶奶的那份愛。家中的蠢人是爺爺,而家中最寬厚最温情的人又何嘗不是爺爺?

關於忍讓的作文六

人生必須要先學會忍讓現實生活中的有些性情中人,往往任性做事,這樣常常會害了自己。人的一生當中會遇到很多問題,能忍並學會控制情緒,才能成就大事業!忍讓是一種本領,特別是當你處於弱勢的時候。人活於世,做人做事若能率性而為,那人生就沒什麼可遺憾的了。問題是,你不是天地間惟一的存在,不是你想做什麼就可以做什麼,而別人也不可能為了你而存在,對你一切都言聽計從。人的一生中,總會遇到許多人際關係和事業上的不如意,這些不如意需要以智慧和耐心去解決,而不是靠你一時的喜惡和脾氣。

只要善於妙用忍讓二字,你就會贏得人們的讚美與青睞,你就會贏得事業的成功與發展。如果你看不慣老闆的苛刻,就説老子不幹了,這樣並沒有解決問題,因為苛刻的老闆很多,你在別的地方也會碰到,而你辭職,又有誰在乎呢?你若失業,不僅沒人在乎,説不定還有人在偷笑哩!如果你嫌工作辛苦,就任性地放棄,那麼你放棄的可能是一個絕佳的機會,當然,也沒有人在乎你的放棄,因為那是你自己的事!如果某人激怒了你,你就拿起刀子那麼,你坐了牢,毀了一生,倒黴的是你,傷心的是家人,別人是一點也不在乎的

久而久之,你就會養成一種放縱自己情緒的習慣,遇到問題就由着性子去做,也許有時候你真的解決了問題,但也可能為你自己的將來埋下了禍因。因為你可能得罪了很多人,即使他們當時不説,日後還是會伺機報復的。這樣長久下去,對你的事業和人際關係就會破壞多,建設少,甚至還有可能帶來毀滅。尤其你一旦給人留下不能控制情緒的印象,那真的是難以翻身。所以那些落魄的人、自我毀滅的人,多半是一些性情中人。

這一點,只要我們多加觀察就可明白。所以,無論在事業上還是人際關係上,遇到不如意時,請別説只要我喜歡,有什麼不可以,而是應該:①忍耐!②掂量輕重;③然後再做出決定。審視一下你自己,如果你的性情不好,那就要試着改變它,切不可任由自己的壞性情隨意而為!在社會上行走,忍字很重要。

一個人不可能在任何時間、任何場合下都事事如意,有些事情怎麼也無法解決,有些事情可能沒法很快解決,所以你只能忍耐!俗話説,小不忍則亂大謀。那種動輒發脾氣的人雖然可以解除一時的心理壓力,但從長遠來看,他會斷了自己的前程,失去長遠利益。因為他自己解了一時之氣,那一定有人受氣,這些受氣之人日後必定記着,説不定還會秋後算賬!當然,我們每個人遇到的情況都不一樣,因此什麼事該忍,什麼事不該忍,並沒有絕對的標準,但在一種情形下,你必須忍當你的形勢比人弱時!因此,當你身處困境、碰到難題時,想想你的重大目標吧!為了大目標,一切都可以忍!千萬別為了解一時之氣而丟掉長目標。

關於忍讓的作文七

我曾經很討厭那棵樹。

它生長在一片高而直的樹林中,顯得細弱、矮小。樹林濃密的陰影猶如一池沼澤,深深地將它淹沒。

它掙扎着,掙扎着伏下本該高昂的主幹;扭曲着,扭曲着向樹林的邊緣伸展。當葉片穿過陰影觸及陽光的一剎那,它幸福地顫抖。

就這樣,它讓出了空間,長成了一棵彎彎的樹,讓自己成了樹林裏的一個笑話。粗糙的樹皮包裹着枝幹,彎成一道醜陋的影,委身於高大的樹木之間。那筆直與彎曲相對,更將那彎曲襯得無比刺目。

看着那棵樹,我忽然想起一個人。

他不是個好學生,在滿是精英的班級中,他的成績近乎墊底。也許因為這個,同學們都不喜歡他,每次下課後他仍坐在座位上覆習時,旁邊的同學總會冷嘲熱諷幾句:“喲,這麼勤奮啊?”“笨鳥先飛吧?”他只是笑笑,就像一點兒也聽不出他們話裏的尖刻似的。

每當遇到不懂的題目,他便會向他的同桌——那個班上成績最好卻也待他最苛刻的人請教。他總是低着頭,很恭敬地問:“對不起,你可以幫我講講這道題嗎?”那人總是輕蔑地笑着説自己沒時間,有時還會嘲諷兩句,他也不生氣,只是一味地忍讓與等待。如果同桌沒能馬上答覆自己,他就會逮準同桌的閒餘時間,一遍遍地重複自己的問題,直到對方為他講解為止。

曾經,我看不起那樹,也看不起那人,他們在我的眼中便是“懦弱”的代名詞。然而隨着時間的流逝,我發現自己錯了——

那棵彎彎的樹,漸漸長得高大起來。濃密的樹冠在那片樹林中也有了一席之地,陽光箭一般穿過它的枝葉,灑下零星的亮斑;它的主幹漸漸直起,嫩綠的葉在風中輕顫,挑逗着那一縷縷透明的金色。

在那金色的光影裏,我彷彿能看到他的身影。三年時間,他幾經變化,從成績墊底的學生變成班裏進步最快的人,最後成為班裏成績優秀的幾個人之一。所有人都驚訝於他的變化,將這歸為一個奇蹟。只有他自己知道,這不是奇蹟,這是一場蜕變,也是一場拼盡全力的博弈。

從樹和他身上,我知道:忍讓,不代表懦弱,而是力量的積蓄,只等時機一到,一躍而起。

關於忍讓的作文八

父母經常教育我要學會忍讓,要學會在與同學發生矛盾時,找自己的錯誤,可就在那一天晚上,我沒忍住,與同學發生了一場激烈的衝突。

晚上歸寢,我抱着足球來到小A的寢室,一路上,不停的有人把足球當籃球去拍,我也一次次的阻止着。來到小A寢室,楊雄走了進來,他是一位籃球愛好者,所以看到我手上的足球,便忍不住拍了一下,可沒想到的是足球被拍到地上了,我頓時火冒三丈,氣沖沖地向他吼道:“誰讓你動我足球了?”也許是我過於激動,楊雄也不甘示弱地向我吼道:“動也動了!你想怎樣?”一場戰爭爆發在即。

“早看你不順眼了,忍你很久了!”楊雄説道,“誰不是忍你很久了?你以為看你順眼?”“咋?想打架?”“打就打,你以為你很厲害?”説完,我便暗中蓄力,這時,屋子裏充滿了戰爭的硝煙,大家見氣氛有點不大對勁,便過來勸解,“滾!這是我們的寢室!”楊雄暴怒着,“誰想在狗的寢室裏待?走就走!”説完,我氣沖沖的走出他們寢室,東西也沒有借成,腦子裏卻裝滿了憤怒。

夜裏,怒火消去不少,躺在牀上,翻來覆去,無法入睡,父母常對我説的一句話飄飛在腦海:“同學之間發生衝突,要學會忍讓,處理好自己與同學之間的關係……”

第二天,我們倆誰也沒有搭理誰,我也沒有叫人去吧把楊雄揍一頓,他也相對平靜,直到中午吃午飯時,他坐在了我的對面,我鼓起勇氣對他説:“對不起,昨天的事是我不對,我不應該向你吼的。”楊雄聽後臉也紅了:“沒事,昨天的事我也不對,我應該先經過你允許再去拍足球的……”

就這樣,我倆又和好了,是啊!在學習生活中,如果每次和同學間發生衝突時,先找自己的錯誤,不就沒有矛盾了嗎?不就會有更多的友誼了嗎?

在生活中,我們所需要的不就是在與別人發生衝突時退一步,忍一時嗎?俗話説得好:忍一時,風平浪靜;退一步,海闊天空,這樣我們才能收穫更美好的友誼。

標籤:八篇 忍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