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熱點

王進喜的事蹟

熱點1.62W

在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總免不了要接觸或使用事蹟吧,事蹟可以起到宣傳典型人物、引導良好風氣的作用。想擬事蹟卻不知道該請教誰?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王進喜的事蹟,歡迎大家分享。

王進喜的事蹟

王進喜的事蹟 篇1

知道王進喜大概是讀中學的時候,他的事蹟其實在我的腦海裏已經很模糊了,本來也沒有特別的想要去關注他,因為公司發了電影票,又因為新拍的《鐵人》是劉燁演的,我比較喜歡劉燁,所以去看了這場電影。

看了電影,真的被那個時代人人都具備的那種無私奮鬥精神深深感動,似乎在今天的我們身上根本看不到這樣的精神存在,若是偶爾有這樣的人出現反而被大家歸為了“異類”。

本來是奔着劉燁去看的《鐵人》,但是看過之後深深被吳剛所飾演的“王進喜”折服,因為王進喜這個形象塑造得太有血有肉了,他的形象掩蓋了其他所有人的表演,所以新時代劉思成這條副線更像陪襯,雖然有那種繼承先人精神的意識,可惜沒能好好表現,甚至我對於安排那樣的結局感覺很奇怪。

作為一部發人奮進的`勵志電影,我感覺值得推薦,無私奉獻精神是這部電影的主題精神,在冰天雪地的荒蕪之地開採石油,在焦沙爛石的沙漠開採石油,他們面對的不僅僅是艱苦的條件,同時他們還要忍受的是“寂寞”。影片又很通俗,本片中的王進喜是個粗人,聞言舉止都很粗俗,時不時都有很搞笑的鏡頭出現。

前兩天跟老媽聊天時,聊起了王進喜,老媽説了他做“人肉攪拌機”一事,不禁電影中那個帶領隊員在井噴時,跳下去做“人肉攪拌機”的情景又浮現到了眼前,當時看這畫面的時候也是很感動的,原來這都是真實發生的事情,“鐵人”在老媽的那個年代也是一代人的楷模啊!

電影還是成功地將只講奉獻、無畏無私的“鐵人意志”傳遞給了當今的時代和人們,讓今人銘記,讓後人學習!

鐵人王進喜事蹟觀後感八年級篇前面是白皚皚的荒原,腳下是一望無邊的黑土地。在鮮無人煙的北大荒上,我們的石油勘探先輩們用他們的血肉之軀將一座座井架樹立了起來,同時也為他們忘我的拼搏精神矗立起了一座時代的豐碑。

影片中王進喜帶領石油工人們,勇敢應對各種艱難險阻:打井缺水,他帶着全隊人馬從幾公里外的水泡子裏砸冰取水;沒有吊車,他們拿自己的脊樑當吊車;井噴了,水泥沉澱散不開,他跳進泥漿池裏充當“人體攪拌機”。一個個鮮活的事例,一幕幕催人淚下的場景。將石油工人鐵打的頑強精神淋漓盡致的刻畫了出來。無不讓人在觀看中感到一股暖流自腳到頭不斷湧來。

在當今物慾橫流的現實社會,在人們對物慾的追求達到極致的現在,還有什麼是我們所信仰的,還有什麼能觸動我們那根早已麻木的神經,還有什麼能喚起我們所剩無幾的愛國情懷。很久很久我沒有找到答案。一直的彷徨和迷茫。但是當我看到鐵人義無反顧的跳入寒冬臘月的冰冷水泥池中時,我知道這就是我要的答案。也就是在這一刻,我被他那種為了讓新中國摘到“貧血”的帽子而時刻準備犧牲自己的無私奉獻精神所觸動。這就是我們這個時代所缺少的,這就是我們在心底深深呼喚的。謝謝電影《鐵人》。它在我們心靈的荒漠中掘出了水源,讓生命的綠洲重新在那裏湧現。

王進喜的事蹟 篇2

記得在我小的時候,就聽説了鐵人王進喜的先進事蹟,但從未真正瞭解過,在看過《鐵人王進喜》電影之後,我對鐵人又有了新的認識。

王進喜出生在一個平凡不能再平凡的'家庭了,討過飯。給地主放過牛,做過苦工,直到1950年春,成為了新中國第一代鑽井工人。不是每個人都這麼苦的,也許正因為這些不一般的經歷,造就了鐵人王進喜不平凡的人生。

鐵人王進喜在種種困難面前,他的心不軟,打緊缺水,他帶着全隊人馬從幾公里外的水泡子裏砸冰取水;沒有吊車,拿自身的脊樑當吊車;壓井噴的水泥散不開,他跳進泥漿裏充任“人體攪拌機”。

鐵人,我們永遠的典範,永遠的標杆,是我們面對磨難時的精神支柱,讓我們記住鐵人不時地學習他的精神,向鐵人致敬!

王進喜的事蹟 篇3

為迎接中華人民共和國誕辰,在市總工會的統一安排下,熱電公司工會組織員工觀看了《鐵人》這部具有深刻教育意義的影片。

電影《鐵人》以黑白和彩色兩種形式、兩條線索交錯進行來描述“鐵人”王進喜為代表的老一代勞模和以xxx為代表的新一代勞模間傳承的故事。影片既重現了幾十年前石油工人戰天鬥地的艱苦場面,又展示了新時期青年人繼承前輩光榮傳統、愛崗敬業的風貌。王進喜,一個普通的西北漢子。平日裏,樸實無華沒有豪言壯語,餓着肚子還要詼諧幽默;然而,王進喜被稱做鐵人,主要因為他的那種無堅不摧的頑強精神。關鍵的時候,大吼一聲,揮手就跳,“捨得給你”,做人肉攪拌機,敢於犧牲,這才是中華民族的脊樑!“北風當電扇,大雪當炒麪,天南地北來會戰,誓奪頭號大油田”,這首沒有經過任何刻意修飾雕琢的語言體現出了鐵人對祖國、對民族、對工作、對同志的深厚感情,正是在鐵人這種以苦為樂,不向困難低頭精神的帶動下,大慶油田克服了常人無法想象的困難,在那種要啥沒啥的環境下,創造了一個又一個輝煌的業績。

“寧可少活二十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的豪言壯語,氣衝雲天;在地位和榮譽面前,鐵人擲出了“我要的是工人階級的地位,全國人民的榮譽和中華人民共和國在世界上的地位”,鏗鏘有力,擲地有聲,“鐵人精神”是前輩留給我們的寶貴精神財富,需要我們發揚光大並傳承下去。王進喜在那個年代所表現的.為國家、為民族昂揚向上、永不後退的精神,是我們所有員工都應該銘記和學習的。這部影片中還有一位“小知識份子”的角色,這位小知識份子當時沒有堅持住,雖然做了逃兵,然而他也付出了許多,雙腿不能行走,留下了終生的烙印。晚年還一直在懺悔他當初的決定,承受着巨大的痛苦。一直要求他的兒子“xxx”替他完成他沒有完成的責任。

xxx是我們新一代的代表人物,他的內心由痛苦,空洞,矛盾,到堅定,明瞭,清晰,他的內心活動是影片情節發展的中心軸,同樣是鑽井工,為什麼這一代和上一代的區別這麼大呢,這值得我們去深思。

當看到鐵人在壓井噴的水泥散不開的危險時刻,他帶頭跳進泥漿池裏充當“人體攪拌機”;當看到鐵人拖着傷腿在誓師大會上簡潔豪邁的一句“寧肯少活二十年,也要拿下大油田”時,只覺得感慨萬分,鐵人形象驟然清晰。那是一個物質極其匱乏,條件極其艱苦的時代,是什麼讓他們那樣充滿幹勁?他們穿不暖,吃不飽,與今天的我們相比較,不可同日而語。可他們的精神世界比我們豐富多了,而且鬥志昂揚,奮發向上,這種動力就是“信仰”。而我們這一代,雖然物質生活好了,但是我們缺少一種信念,一種信仰,總覺得生活有些空虛。現在看來那時的生活,有理想,有追求,沒有那麼多的誘惑和干擾,生活是純粹,簡單的。不像現在,各種各樣的人生觀,價值觀,充斥社會,選擇多了,好像人的心靈那種純粹反而越來越難得

在喧擾複雜的今天,我們更要以“鐵人”精神引領時代精神,引導職工把學習“鐵人”與學習身邊的勞模結合起來,把發揚工人階級敢於爭先的品質與創建“工人先鋒號”活動結合起來,把傳承老一代勞模艱苦奮鬥的精神與開展“同舟共濟保增長,建功立業促發展”活動結合起來,進一步統一思想、認清形勢,堅定信心、振奮精神、凝聚力量、迎接挑戰,同心同德、共克時艱,為應對國際金融危機,實現保增長、保民生、保穩定的目標做出更大貢獻。讓我們擎起希望的火炬,劈風斬浪,走向輝煌的明天!

王進喜的事蹟 篇4

這個週末,我看了一部叫做《鐵人王進喜》的電影。這部電影主要講了王進喜身上發生的各種故事。

在我還很小的時候,就總聽大人們説起鐵人王進喜。那時,我就想問,為什麼要叫鐵人王進喜呢?難道他真的是用鐵做的嗎?後來,我慢慢了解了一些關於王進喜的知識,才知道王進喜並不是用鐵做的.,而是因為人們覺得他像鐵人一般堅強。

在影片中,令我印象最深刻的是,有一天晚上,王進喜忙完工作回到家,那時他的孩子們都已經睡了。王進喜剛要吃飯,突然,外面響起轟隆隆的雷聲,王進喜二話不説就要出門。他的妻子勸他把粥喝了再走,但想到工地上工友們還在幹活,他便飯也顧不得吃就飛快地跑向鑽井的地方,幫工友們幹起活來。看到這,我被王進喜的行為深深的感動了。

在今後的學習生活中,我們應該向鐵人王進喜學習,學習他無私無畏的崇高思想,還有他那堅持不懈的意志品質。以後,如果我們遇到了什麼困難,可不能就輕易低頭認輸,一定要有堅忍不拔的精神,想辦法克服困難、戰勝困難,繼承和發揚王進喜的“鐵人精神”。

王進喜的事蹟 篇5

20世紀60年代,中國的石油戰線上捷報首傳,大慶發現了大油田!這個振奮人心的消息立刻飛向了神州大地,也飛進了一個人的心裏,他正是石油戰線的傑出代表——王進喜。

王進喜,出身於甘肅玉一門一個貧苦的農民家庭,從小靠討飯為生,十五歲到玉一門油礦做苦工。新中國成立後,王進喜成為新中國第一批鑽井工人。王進喜異常珍惜這得來不易的機會,以巨大的熱情和一精力投入到鑽井工作中。他勤勞肯幹、吃苦耐勞,積極改進鑽井技術,由他帶領的鑽井隊創造了當時月鑽井進尺五千零九點三米的全國最高紀錄,並榮獲石油工業部頒發的.“鑽井衞星”紅旗。

1959年,作為“全國勞動模範”的王進喜到北京參加“羣英會”。他看到大街上的公共汽車車頂上揹着個重重的殼,覺得很奇怪,問道:“車頂上背的是啥呀?”同行的人告訴他:“因為中國缺少石油,沒有石油就沒汽油燒,汽車就只好燒煤氣了。車頂上背的就是煤氣包。”聽到這兒,王進喜沉默了。他這才真真切切地感受到:雖然新中國成立十年了,但我們的國家還是那麼缺乏石油!從此,王進喜經常告誡自己,也提醒工友們:“石油關係着國家的命脈,沒有石油,工業無法發展,農業現代化也很難實現,我們的國家和民族正承受着巨大的壓力和考驗,作為國家的主人,我們理應為國分憂,這是我們石油工人的責任!”

1960年3月15日,一列破舊的火車轟鳴而過,載着王進喜和他的一二○五鑽井隊,日夜兼程地從甘肅玉一門油田趕到大慶,一場轟轟烈烈的石油大會戰在此拉開序幕。作為石油大會戰的主力軍,王進喜和他的隊伍肩負着讓新中國甩掉“貧油”帽子的重任。

一下火車,王進喜第一句話就問:“鑽機到了沒?我們的井位在哪裏?”終於,鑽機運到了!大家欣喜若狂。王進喜等不及天亮,就興沖沖地帶領工友們到車站取鑽機。一到車站,滿頭大汗的大夥兒傻眼了——六十多噸重的鑽機,沉沉地躺在車廂裏,挑釁似的冷冷對着大家。沒有吊車也沒有拖拉機,只有幾輛解放牌汽車,大家議論紛紛,焦急地想着辦法。王進喜果斷地對大夥兒説:“同志們,眼下我們的困難還很多,但是,我們不能坐着等,我們有條件要上,沒有條件創造條件也要上!就算用大繩拉,用肩膀扛,我們也要把鑽機卸下來,運到井場上安裝,早開鑽!大家看行不行?”“行!”工友們異口同聲地回答道,“不能等,就是豁出命來也要上!”大家紛紛摩拳擦掌,找來能撬、能抬、能扛的工具。

在王進喜的指揮下,鑽機被拆成幾大件,用方木加撬槓,拉的拉、撬的撬,手掌被棕繩勒出了血,肩膀被壓得又腫又痛,大家都沒有吭一聲。就這樣,王進喜和他的工友們硬是把六十多噸重的鑽機一寸一寸、一尺一尺地運到十五里外的井位上,讓四十多米高的井架終於在茫茫荒原上矗一立起來。

1960年4月,第一口油井打好之後,鑽井隊準備往第二口井搬家。在一次意外中,王進喜的右腿被滾落的鑽桿砸傷。他顧不上住院,拄着枴杖就連夜回到了井場。誰知,第二口油井正發生井噴,沒有重晶石粉,只能用水泥代替,沒有攪拌機,水泥沉到泥漿池底,起不到作用。緊急關頭,王進喜不顧腿傷,扔掉雙枴,縱身跳進泥漿池,用身體攪拌泥漿。

在他的帶動下,工友們紛紛跳進泥池。經過三小時多的奮戰,井噴終於被制一服了。

房東趙大一娘一看到王進喜領着工人沒日沒夜地幹,有時忙得連飯也顧不上吃一口,感慨地説:“你們的王隊長可真是個鐵人哪!”

“鐵人”的名字從此傳開了,而藴藏在他身上的“鐵人精神”也傳開了,一直激勵和鼓舞着一代又一代的石油人奮勇前行。

王進喜的事蹟 篇6

翻開中國石油工業的史冊,在大慶石油混戰的這一頁,你會看到一個先鋒人物,那就是鐵人王進喜。記得在我小的時候,就聽説了鐵人王進喜的先進事蹟,聽到了他的壯舉,對他有很高的欽佩之情。聽説,但從未真正的瞭解,在看過《鐵人王進喜》電影之後,再通過一些生平的瞭解,我對鐵人又有了新的認識。

鐵人王進喜出生在一個平凡不能在平凡的家庭,討過飯,給地主放過牛,做過苦工。直到1950年春,成為了新中國第一代鑽井工人。不是每個人都這麼苦的,也許正因為是這些不一般的經歷,造就了鐵人王進喜不平凡的人生。也許每個人都有可能成為鑽井工人,但不是每一個人都會新中國的第一代鑽井工人,不是每一個人都會成為鐵人。王進喜同志是一名黨員,他是1958年帶領全隊創下當時全國最高紀錄的領頭人,他帶領的隊伍榮獲了“鑽井衞星”紅旗,這些數不清的榮譽的背後是王進喜和他的隊伍不時地艱苦奮戰鑽井取得的。

鐵人王進喜同志帶領着他的隊伍無論颳風下雨還是寒風凜冽,始終會在油田的鑽井看到他們奮鬥的身影。他是一個有例文精神、樂於資源,樂於助人的人。在每個隊都在爭第一的時候,他能協助其他的隊伍解決困難,並資源自身的,協助其他的隊伍一起鑽井,成為鑽井隊的好帶頭人,起到了一個很好的典範作用。我想假如沒有王進喜同志這種樂於助人,與他人一同進步的思想,中國也不會有那麼快的發展。作為當代的大學生也應該具備這種樂於例文,不為私慾,積極為國家的發展,為了更高水準的生活而不時努力奮鬥的精神是值得我們學習的。我們説不論是作為一個當代大學生還是黨員,在自身不時進步的同時,帶動周圍的人一起進步,為了更加美好的生活而奮鬥、努力。

鐵人王進喜同志在種種困難面前,他的心不軟,打井缺水,他帶着全隊人馬從幾公里外的水泡子裏砸冰取水;沒有吊車,拿自身的脊樑當吊車;壓井噴的水泥散不開,他跳進泥漿池裏充任“人體攪拌機”。無論多麼惡劣的環境,都在不停地進行着鑽井工作,可以説是到了廢寢忘食的地步,自身有病了也堅持工作。他的這種精神不由讓我們大學生從內心油然而生一種敬佩之情,想想我們現在的美好生活,假如沒有當初的一切,我們現在不知還處在怎樣的一種狀況裏呢!現在的我們可能不用在面臨那麼艱苦的工作條件之中,而且因為現在這麼好的環境,讓我們很少會聯想到饑荒、惡劣的天氣之類的'。但是我們要學的是鐵人的這種精神,但我們在學習或工作中遇到困難的時候,我們是否也會和鐵人一樣毫無顧忌的勇往直前呢?

當這樣的一個疑問冒出時,我們躊躇了,我們沒有鐵人那樣的精神,沒有鐵人的那一份勇往直前的勇敢。我們總是在困難的面前躊躇,遲遲不肯做出果斷的決定,解決困難,其實困難並不可怕。可怕的是我們自身不肯努力克服困難。沉睡的人們,還在躊躇的人們讓我行動起來,用自身的實際行動來證明一切,來證明任何困難我們都是可以克服的,不是困難太大,是我們還不夠努力,還不夠吃苦,拿出鐵人的精神,用鐵人的樂觀和堅持,來克服一切困難。

隨同着角色的不時改變,我們在工作、生活上往往面對很多困難,假如我們因為這一點小小的挫折就輕言放棄、自甘墮落,那麼我們就是一個失敗的人!在接受生命的磨難時,沒有堅持住的失敗的人!有人常説:“沒有經歷生活帶來磨難的人,一定是個不幼稚的人。”只有經過磨難的不時洗禮,我們才幹更堅強,才幹真正體會到生命帶給我們的豐富內涵。因此,讓我們牢記自身的責任,牢記自身説承當的使命,在面對困難的時候,想鐵人一樣,絕不輕言退縮,勇敢直視生命的磨難。讓我們變得更強,讓我們不再軟弱,面對任何困難的時候,不再“心軟”。

鐵人我們永遠的典範,永遠的標杆,是我們面對磨難時的精神支柱,讓我們記住鐵人,不時地學習他的精神,向鐵人致敬!成為可能人物。

王進喜的事蹟 篇7

公司組織我們觀看電影《鐵人》。被稱為“鐵人”的實際上是一名普通的石油工人,名叫王進喜。

故事發生在1960年松原會戰時期,東北發現了大油田,得到這個消息后王進喜和他的徒弟們迅速趕到東北,開始了石油大會戰。剛到東北,鑽井各項設施不完善,沒有吊車,沒有拖車,王進喜帶領他的徒弟們用肩膀、用脊樑、用血肉之軀一點點的將油井井架搭好,使油井能正常的進行開採工作。王進喜想盡辦法克服了開採工作中遇到的重重困難,得到很多,也失去很多??

這場電影看下來,有幾處讓我感覺特別的辛酸

一、王進喜帶領徒弟們用血肉之軀搭建井架的時候,他們的口號,他們堅毅的神情讓我震撼,感歎於他們的精神,這是種什麼樣的信念在支撐着他們。我想,應該就是王進喜説的,要努力讓國家擺脱貧血,擺脱被欺負的局面;

二、發生井噴時,水泥攪拌不均勻,井噴抑制不住。有人勸王進喜趕緊帶着徒弟們離開,而王進喜命令徒弟,井架不倒,人就不許倒,隨後帶傷跳進水泥池,用身體攪拌水泥,成功抑制了井噴,保持了井架和鑽機。看着徒弟們紛紛效仿師傅跳進水泥池的畫面,我才意識到什麼叫做人像鋼鐵一般堅強,也才理解了開頭王進喜的那句話:我們來這,就是玩命的`。

三、鬧饑荒期間,王進喜寧願犯錯誤也要給徒弟們換取口糧。即使在小知識分子身體素質差熬不住饑荒,熬不住艱苦的日子要逃跑時,王進喜還是把口糧袋和護膝塞進了小知識分子的懷裏,告訴他要好好做人體面做人。

四、井架有東西掉落,砸到徒弟萬堂的頭上,王進喜急忙趕來後詢問萬堂,萬堂開口説,師傅,我沒事。看到這裏,我真是難受的想流淚,胸口很悶。我想到了現在社會的我們挑活幹撿活幹怕苦怕累是多麼羞愧。

電影看完後,王進喜的那句,寧肯少活20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還在我的腦海中盤旋,我想王進喜的鐵人精神值得我去學習的還有很多很多方面!

王進喜的事蹟 篇8

星期五晚上我和哥哥看了《鐵人王進喜》這部電影,我被深深的感動了! 本片的主人公王進喜出生於1932年,逝世於1970年。1958年9月,他帶領1205鑽井隊創造了當時全國的最高記錄,榮獲“鋼鐵鑽井隊”的稱號。由於當時條件艱苦,設備不先進,王進喜帶領1205鑽井隊在大慶打下了一片大油田。

王進喜是一名不折不扣,勇敢創新的實幹家。幹起工作來,不僅腳踏實地,一步一個腳印,而且肯動腦子,用心去幹好工作。我們要學習鐵人的這種鑽研精神,勇敢創新,大膽改革,從而節省人力、物力及時間,提高工作效率,促進經濟的飛速發展。

王進喜十五歲時當上了石油工人。他勤快能吃苦,各種雜活搶着幹。後來,王進喜光榮加入中國共產黨,不久,他又擔任貝烏五隊隊長,帶領工人為中國石油做出了貢獻。他樂於助人,勇於奉獻,他説:“寧可少活二十年,拼命也要拿下打油田。”

我們都應該向鐵人學習,做一名勤快勇敢、願意為他人服務、為國爭光的'好學生!

王進喜的事蹟 篇9

今天和媽媽一起看了電影《鐵人王進喜》,看電影之前,媽媽問我為什麼叫“鐵人”,我有點迷茫,但是看完電影我知道了其中的含義,正是因為王進喜身上有着鋼鐵般的精神,不怕困難,勇敢無懼,所以才叫“鐵人”。

在無邊無際,渺無人煙的沙漠裏,王進喜帶着一個團隊抱着“打不出油,不回家”的心開始在大慶打油。他們喝的是冷風,穿着破衣服,吃着能數出米粒的稀粥,躺冰冷的地板。面臨艱苦環境,不僅沒有後退,還帶領團隊克服種種困難,終於創造了石油勘探歷史上的奇蹟。

看到這裏,我突然覺得,我們的生活條件真是太好了,吃喝不愁,稍微遇到點困難就退縮了。記得有一次,有一道數學題不會,其實那道題簡簡單單,媽媽再三提示我,可我就是懶得動腦子動筆。後來通過媽媽的講解,我解答出了那道題。現在回想起來,當時要是有鐵人王進喜的`堅持不懈,不怕困難的精神就好了,再難的題也會解答。所以我決心以後一定要學習王進喜那身上鋼鐵般不怕困難的精神。

王進喜的事蹟 篇10

我的家鄉是美麗的大慶,它有着非常光輝的歷史。我的家鄉有一位大名鼎鼎的民族英雄,他就是被譽為“鐵人”的王進喜爺爺。10月17日我們外國語學校組織七年級年級的全體同學,徒步從外國語學校到鐵人紀念館參觀。這是我從小到大,第一次徒步走這麼長的路。一開始走的時候,我感覺微風輕輕拂着臉龐也輕撫着樹葉,有的金黃的樹葉打着旋從樹梢飄落到我們身上,像是與我們玩耍。明媚的陽光輕柔的灑在我們的身上,使我們的心情也像陽光一樣明媚。走了一些時候,風好像不再那麼輕柔了,像刀子一樣割着我們的臉。陽光也沒有了剛才的柔和,只剩下刺眼的光芒,讓我們睜不開眼睛。剛開始輕快地腳步,也變得沉重的。但是,遠遠的看到紀念館門前鐵人手握剎把的巨大雕塑時,我們又來了精神。向我們的目標快步走去,鐵人紀念館終於到了。

在登上鐵人紀念館樓梯時,我留意的數了一下它的台階有47級。我從前聽説47級台階代表着鐵人的一生47年。我不禁想起他曾經説過的:“寧肯少活二十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的豪言壯語。的確他的一生是短暫的一生、是奉獻的一生。我懷着沉重的心情走入紀念館。步入大廳就能看到一面牆,。那是以王進喜爺爺打頭的老石油工人們的棕色的石雕。每個人雕刻的栩栩如生很是高大、宏偉。引得我們駐足觀望了很久。緊接着我們進入左側通道。首先是鐵人生前一部分遺物的展廳。王進喜爺爺實在太節儉了。他有一頂狗皮帽子又破有舊,真不知帶了多少年呀!上面沾滿灰白色的`粉塵,給我直接的感覺就是他當年跳入泥漿中濺上的泥土。那件棉工服,早已破舊不堪,我看到衣角部位都露出白色的棉絮,藍色的衣服表面都被洗的發白啦!看來已經穿了很久。王進喜爺爺就是這麼節儉。黨組織想盡辦法對困難職工給予補助,像王進喜這樣全家10口人的困難家庭每月有30元的補助,王進喜自己從來不花,他把這些錢省下來都補助給困難職工了。為我們樹立了廉潔奉公、無私奉獻的形象。

王進喜的事蹟 篇11

少年強,則國強。青年是國家的未來,在一年一度的五四之際,我觀看了電影《鐵人王進喜》讓我受益頗深。鐵人精神,是永遠值得我們繼承與發揚的。

影片講述的是一位美國記者在大慶的所見所聞。影片生動刻畫了以鐵人王進喜為代表的一代中國石油工人對祖國、對人民、對事業、對家庭的強烈職責感和使命感,再現了會戰年代可歌可泣的艱難歲月以及大慶五十多年的變遷與輝煌。藝術地展現了大慶精神、鐵人精神。

影片過後,鐵人在表彰大會上的發言讓我久久不能忘懷:個人貧血家庭就貧困,國家貧血國家就貧困,為了不讓個人、家庭、國家貧困,我們就要咬緊牙關,挺起脊樑,我們就得付出鮮血,僅有不斷堅持,我們才能擺脱貧困。在困難面前,能吃苦,應對困難,不放棄。在艱難的環境中努力工作,沒有條件,創造條件也要上。正是憑藉這樣不怕艱難險阻的精神,正是王進喜同志和他的鐵人精神,為中國工人階級樹立了一面旗幟,引導和激勵着千千萬萬社會主義的建設者們,為新中國的發展和振興而奮勇拼搏、無私奉獻。王進喜是我們的偶像,是我們心目中的英雄,鐵人精神更是我們偉大民族精神的結晶。

我覺得無論什麼時候,無論什麼年代,鐵人精神是永遠可是時的勞動人民的結晶;是永遠不變的`激勵我們向上的精神糧食。應對困難與坎坷時,不氣餒,不放棄,想鐵人一樣迎難而上,勇敢地直視生活的磨難。作為新時代的我們要始終以鐵人精神為驕傲,以鐵人精神激勵自我奮發向上,自強不息,為社會主義建設貢獻自我的一份力。

鐵人王進喜事蹟觀後感九年級篇今天早晨,我迫不急待地吃完早餐,馬上和媽媽、姥姥就去了鐵人紀念館參觀,天空燦爛的陽光撫摸着我們的臉。

進入鐵人紀念館的大門,映入眼簾的正中間是鐵人紀念館,旁邊是綠油油草地和前頭一面一個的雕像,鐵人紀念館旁邊各有二座雕像。説了半天,還沒説鐵人是誰呢!告訴你吧,就是王進喜爺爺。鐵人紀念館的外面台階也很有學問的,一共是47個灰顏色的台階,王爺爺也活到了47歲,怎麼樣,有意思吧!在鐵人紀念館裏進去一眼就看見了,王爺爺領着一幫戰士們向前去。向左轉,就進入了一個展區。我看見了這樣一個牌子,上面寫道:王進喜6歲拉着盲人父親去討飯,9歲同父親出勞役,10歲給地主放牛,15歲在油礦當童工。王進喜就是在這艱苦的環境下生存的。當我看完這張牌子後,我不禁聯想到了現在這美好的生活環境,就在這種環境下,卻沒有一個能像王爺爺這樣的人。我想:我長大了爭取也做王爺爺那樣的人才,為祖國做貢獻。他出生在甘肅省玉門縣赤金堡,1923年10月8日出生的。他經常説:“石油工人一聲吼,地球也要抖三抖!”這句話給我的印象最深。1970年11月15日病逝,18日在北京八寶山革命烈士公墓正堂一室,那一年他才47歲。

鐵人精神享譽中外,歷史彌新,影響同愈深遠。鐵人的形象不僅銘刻在人們的腦海裏,還有留在文學、攝影、美術、郵票、展覽和影視作品的記憶中,持續深入形式各異的宣傳。鐵人精神綻放着光芒,她已成為建設企業文化的靈魂,成為中華民族的思想瑰寶。

王進喜的事蹟 篇12

記得小時候就經常聽到最美奮鬥者雷鋒、黨的好乾部焦裕祿、石油鐵人王進喜……好多名字。爸爸告訴我,他們就是那個時代得榜樣、先進人物。但是那時候我還小,對他們沒有深刻的理解和認識。直到昨天重温了“鐵人王進喜”的'影片,我才真正瞭解了英雄人物的偉大之處。王進喜採油得時候,石油從地下噴湧而出,王進喜奮不顧身跳進帶着石油的泥漿裏,用全身的力氣攪拌石油。周圍得工人看到這一幕,都紛紛跳下去攪拌泥漿。在那個吃不飽穿不暖、環境惡劣得歲月裏,以鐵人王進喜為代表的石油工人們,他們的理想和目標就是振興國家的石油事業,為此可以不惜犧牲個人生命。

影片中,王進喜在誓師大會上有這樣幾句話,讓我記憶猶新:“人沒飯吃會貧血,國家沒有石油也會貧血,貧血就會被人欺負”、“有條件要上,沒有條件創造條件也要上”、“把貧窮落後的帽子丟到太平洋去”。就是這樣一種只管付出不記回報的奉獻精神,感染了一批又一批的時代新人。他們為了新中國和下一代,甘願付出一切,甚至生命,這就是那一代工人得崇高精神。

電影看完後,王進喜的那句:“寧可少活20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還在我腦海中盤旋,王進喜吃苦耐勞,無畏困難的鐵人精神值得我去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