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熱點

淺談中國書畫裝裱

熱點2.67W

論文導讀:伴隨着書畫傳統藝術而生髮展的書畫裝裱,同我國的京劇一樣具有特殊的藝術魅力,也是中國特有的一種工藝,有着悠久的歷史,歷史上許多歷代珍貴的書法、繪畫、碑帖能夠保存至今,其關鍵一點是經過了裝裱。關於裝裱這一時期就要提到一個重要的人物就是虞和,他是一位南朝書法家,他撰寫了一部專著《論述表》此書最早總結了魏晉南北朝時期,書畫裝裱形式和裝護的方法。

淺談中國書畫裝裱

關鍵詞:裝裱,裝裱發展,裝裱形式,

中國書畫是世界各國一致公認的東方藝術瑰寶。伴隨着書畫傳統藝術而生髮展的書畫裝裱,同我國的京劇一樣具有特殊的藝術魅力,也是中國特有的一種工藝,有着悠久的歷史,歷史上許多歷代珍貴的書法、繪畫、碑帖能夠保存至今,其關鍵一點是經過了裝裱。後來傳到日本以及一些亞洲國家,成為東方別具一格的特有工藝,同樣受到世界各國的珍視。俗話説:“三分畫七分裱”説的有些誇張,但從實際情況看也是有一定的道理。裝裱是可以提高作品的藝術效果。中國畫特別是寫意、波墨山水,當作品完成後,在沒有裝裱之前是無法欣賞的,只是一張褶皺的宣紙,看上去只是黑糊糊的墨和色沒有層次感,也使觀賞者感覺不到美的意境,水墨的氣息。但是經過裝裱後就會變成另一個樣子,水墨的韻味、畫的意境之美從紙顯現出來。中國有句諺語“人靠衣裳、馬靠鞍”一身美觀和體的衣服可以給人增添幾分風采一副畫又何嘗不是如此呢!這可以説明裝裱與書畫之間有着密不可分的關係。不經過裝裱的書畫作品不能算是一件完整的藝術作品。

裝裱又稱“裝潢”、“裝治” “裝褫”“裝池”“裝褙”等等。是伴隨中國書畫藝術生髮的一種特殊裝潢工藝,裝裱的優略直接影響到書畫本身的保護與收藏,古代書畫中流傳有緒的稀世珍品都是有了精良的裝裱,才得以世代相傳。古語有“裝潢者,書畫之司命也”。中國古人將書畫裝裱提高到關係到書畫本身的性命的地位,可見書畫的裝裱對書法繪畫的重要性。

任何事情都有一個從無到有,從淺到深的過程。裝裱也是一樣,而它的發展歷程和書畫的發展是密不可分的,我們可以從早期的書畫的發展中可以看出裝裱的發展與進步。像早期的繪畫、文字都是用雕刻的記錄方式來完成的。如:刻在石頭、金屬、獸骨上或竹簡上。比如:竹簡的裝訂形式,竹簡是在一根根長條形竹片上,打孔用繩連結起來形成書籍。回來想想竹簡的形成方式,打開閲讀的方式和裝訂的形式很相以後裝裱三大形式之一的卷軸的打開方式,又如:從早期繪畫作品中看1973年5月,湖南長沙彈子庫出土的戰國《人物御龍》帛畫。畫37.5x28cm 細絹質地此作品雖然是一件精美的繪畫作品但對研究書畫裝裱的起源有一定的幫助。 在這幅作品上端有橫邊裹着一根很細的竹條,竹條中間繫有棕色的絲繩,在這幅畫上不僅看到古代繪畫現有最早的實物作品。也看到了古代掛軸的初期形式(可以把竹條看作現代立軸的天杆而絲繩很相現代絲帶起懸掛作用)。還有以後出土的T形的帛畫它的形式與《人物御龍》帛畫相同。從這些例子可以看出,最初的裝裱只是單純的懸掛和裝飾的目的。從中我們可以看出裝裱的原始動機。

裝裱工藝也是經歷了各個朝代,魏晉南北朝時期是書畫和裝裱藝術發展極其重要的時期,雖然戰亂頻繁但文化事業卻很活躍,這時一些藝術大師出現了,如:顧愷之、王羲之、王獻之等,而造紙術的發展同時也帶動了裝裱事業的發展。關於裝裱這一時期就要提到一個重要的人物就是虞和,他是一位南朝書法家,他撰寫了一部專著《論述表》此書最早總結了魏晉南北朝時期,書畫裝裱形式和裝護的方法。魏晉南北朝期:已經是裝裱的萌芽階段,逐漸形成了裝裱的基本形制。唐代:唐代在裝裱藝術上有了更為突出的成績這是由於,唐代為我國封建社會的鼎盛時期,由於政治上比較開明政局相對穩定,因經濟文化事業發展較快,唐代的帝王又都重視文化事業。這時又有一些高水平的知識分子出現。如:書法家歐陽詢、顏真卿、柳公權等。畫家閻立本、吳道子、王維等。他們促使了文化事業的發展繁榮同時也使裝裱藝術進入了成熟時期。唐代以前基本上都是橫幅。卷軸成了主要的裝裱形式。如:《洛神賦圖》、隋代展子虔《遊春圖》等。但道了“盛唐”時期由於當時經濟和文化事業發展較快,書法及繪畫的不段湧出,特別是山水樓閣等大幅繪畫的興起和小型、縱長、橫長及團扇畫面作品的問世。單一卷軸影響着書畫家的創作,於是了出現掛軸和冊頁兩種款式。而掛軸的產生與發展是受到三方面的影響,時代的推進;屏風畫的啟迪;卷軸畫的裝裱的理論基礎。這是由於卷軸畫已經不能適應當時出現的大型方鬥、長方形等字畫,裝裱的需要只有向新的形式掛軸發展。而屏風畫對掛軸發展起到了啟迪的作用。論文檢測。所以就引起了屏風畫如何裝裱的設想從而引發了立軸裝的設計。立軸裝有些地方是以卷軸為理論基礎的也就是説是以卷軸的基本原理借鑑而來的。其目的都是為了增強作品的美感,起到保護畫心的作用。這也標誌着中國書畫裝裱藝術初級階段的結束逐漸已步入了成熟階段。

宋代:説唐代是步入成熟階段那宋代在書畫裝裱是一個成熟和承前啟後的時期,由於皇帝對藝術的追求,對書畫藝術的發展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而裝裱業也隨着發展起來了,這一時期裝裱的材料工具進一步完備,幅式美觀整齊使裝裱趨於完善,裝裱操作有了規範化的方法。而進入成熟階段裝裱工藝在款式有了新的發展,如:至今不衰的“宣和裝”,到明清時期裝裱工藝集歷代裝裱之大成,更加完善,裝裱工藝在民間得到普遍,形成各自裝裱風格,像南方和北方的裝裱工藝有“蘇裱”、“京裱”,即“南裱、北裱”等。

關於裝裱的相關著作在歷史上出現過很多,如明代周嘉胄的《裝潢志》,堪稱中國古代裝裱的經典著作;《裝潢志》篇幅雖不長,僅4000多字,卻是中國歷史上第一本最系統、最周祥地總結書畫裝裱技術的著作,它集前代筆記論述中有關裝裱的文字於一身,偏重於裝裱古書畫技藝上闡明此道,把整個裝裱過程中的審視氣色、洗、揭、補、襯邊、小託、全色、鑲、覆背、上壁、下壁、安軸、上地杆、裝天杆、貼籤等15個步驟談得清清楚楚。發展到清代出現同《裝潢志》有同樣重要地位裝裱著作是清代週二學的《賞延素心錄》總結了中國古代歷經多年書畫裝裱的經驗,是及其珍貴的歷史資料。具有重要的參考研究價值。隨着中國書畫藝術的發展和現代高科技的進步,當代書畫裝裱師經過長期對裝裱工藝的實踐和系統而深入的研究和探索,出現了新的著作如北京故宮博物院編著的《書畫裝裱與修復》等促進書畫裝裱的發展並具有較高的學術和使用價值。

國外對中國的裝裱也並不陌生,對書畫的裝裱藝術也逐步形成了各國的風格和流派。最具代表性的是日本,自唐代中國書畫裝裱工藝傳入日本,日本裝裱藝術家經過吸收、創造,在材料、工藝製作、款式上都有所變化形成了自己的.民族特色。在裝裱形式上掛軸裝裱材質和裝裱款式上與中國有很大差異,這是與各國生活房舍建築及生活習俗有密切關係,掛軸裝裱品式可分為就有袋裱、台裱、唐裝、明代裱、奴裱等,最具代表的江户時期確立的大和裱、文人裱兩大形式。而我國裝裱的形式有三大類卷、軸、冊三大形式。在軸(軸又稱立軸或掛軸)類裝裱中,還有十二種裝裱品式。如:立軸,可分為一色裝、二色裝、三色裝、宣和裝、詩堂裝、和不常見的框二色裝、紙鑲綾邊裝、錦眉裝、屏條、對聯等等。在裝裱工藝上又有挖嵌和正鑲的不同,所謂“正鑲”是在畫心正面粘連鑲料,而“挖嵌”是將託好的整塊鑲料作為嵌身,挖嵌畫心,這種方法鑲料邊框沒有接縫,高雅美觀。裝裱技法國外與國內基本相同,可分為:託、裁、鑲、覆、砑、裝等工序,所以説裝裱工藝不是單純的手工工藝。而是一門綜合的藝術,雖然只是書畫作品主體的一個附屬部分。論文檢測。但它與作品本身一樣承載了歷史、藝術、人文等多方面信息方面的內容,並不是糊糊貼貼的表象,而是經過裝裱師對作品的審色使其賓主相摻,錦上天花。在一定程度上裝裱是鑑定書畫的的有力的佐證。在裝裱材料上裝裱的樣式上可分辨,比如:宋代將藏書畫按年代、優劣分成若干等級,分別採用不同的綾錦、紙、軸頭裝裱,具體到包首、天頭、隔水、紮帶都有明確的規定。論文檢測。又如:明代在手卷增添了用於題記的“引首”。這種形式在明以前時沒有的。清代宮廷對繪畫要經過皇帝的御覽在包首、天頭、玉別、軸頭等細節上要皇帝親定。可見裝裱的是與書畫密不可分的。

隨着我國經濟的飛速發展,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新建築日增多,人們的文化需求越來越大,對書畫的需求也越來越多,現代裝裱形式也在不斷提高,品式及形式出現了一些變化在用料上無論是色彩或質地都有所改變,

書畫裝裱工作是用手、用腦、用心的工作,是識知識集約、技術精細、勞動密集型的工作。而裝裱師也必須具備一定的書畫藝術素養,以便真正理解作品的用意,完成對作品創作的延伸與完善。而一個沒有書畫知識的裝裱工作者,是談不上書畫的裝裱的,更成不了裝裱師,裝裱工作者要集書、畫、鑑、理論於一身。在掌握傳統知識的基礎上,要學會舉一反三,加以變化。靈活運用各種藝術手法,從畫面內容和裝裱形式上達到完美的統一,使書畫成為完整的藝術品。

參考文獻:

[1] 談裝説裱成江 中文版 太原書海出版社 2005年

[2] 中國書畫裝裱大全楊正旗 中文版 山東美術出版社 1997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