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愛好

淺談中國畫的線性藝術美探究論文

愛好2.59W

線是中國繪畫獨特的藝術語言,能夠勾勒出客觀物象的形體和質感,在中國畫藝術中,線可以表現運動,表現形態,更能體現藝術家的生命意識,而後成為藝術家表達情思和藝術思維的重要手段,所以線是藝術家抒發情感的載體。相比較線在中國山水畫和和花鳥畫中的地位而言,線在中國傳統人物畫中的意義更加深遠。

淺談中國畫的線性藝術美探究論文

  一、線的功能

線,是中國傳統繪畫的主要表現方式,線,不僅可以表現人物的外形特徵,同時也可以表達畫家的內在心靈。石壺先生説:“畫有兩種境界,一是‘畫’,一是‘寫’,‘畫’是描寫,‘寫’是表現,寫胸中逸氣”。藝術家根據自己對客觀物象的感受,將個人感受通過不同的線條表現出來:曲線流暢自如,直線勁拔剛直…心之使然,線成為藝術家心情的軌跡,在這一過程中,線的功能發揮了重要作用。

1.以線造型

西方繪畫主要強調畫面的體積感和空間感,中國傳統繪畫則較多強調以線造型,通過線條的提按、輕重緩急、欲揚頓挫,來傳達形象的虛實關係。在中國傳統繪畫中,線條具有多重的審美指向意義,而其審美意義的實現也需要線的造型性特徵來實現,因此,運用線的造型性,通過不同形象和樣式的線來塑造形象,便成為傳統繪畫獨有的特殊言説方式。

從中國現存可見的最早的帛畫作品《人物御龍帛畫》和《人物龍鳳帛畫》來看,以線造型的表現方式在中國傳統繪畫形成之初就已初見端倪,畫中僅以線勾勒來描繪人物形象,畫法古樸,造型誇張,具有一定的裝飾風格,線條勁挺優美流暢,在表現人物神態上具有重要作用。至唐代,吳道子將線條的作用發揮的淋漓盡致,他獨創的“蓴菜條”,能體現出人物的卷褶飄帶,有“天衣飛揚滿壁風動”的藝術效果,被稱為“吳帶當風”,線條以焦墨痕中,略施微染,自然超出絹素,強調的是線條的獨立功能,線條成為塑造形象的首要因素。

2.以線傳神

中國傳統繪畫中注重對生命本體的關注,必然使傳統繪畫注重對神韻的表達,注重對人物情感世界的揣摩和精神風貌的展示。 “一幅畫不但要描寫外形,而且要表現出內在神情,……然後把客觀對象的內在精神世界表現出來”。“神”和“形”作為一對對立的美學範疇,提到“神”,必然關乎“形”,然而“形”是可視的,藝術家在觀察客觀物象時首先看到的就是可視的外形,而“神”是看不見的,是形而上的,是説不清道不明的意象表達。在藝術創作中,藝術家通過對物象的觀察和提煉,藉助形體的線條來表現生命本體的力量。

據記載,顧愷之“畫人曾數年不點睛,人問其故,答曰:四體妍媸,本亡關於妙處,傳神寫照,正在阿堵”其運用線條的方法在傳統繪畫的基礎上,巧妙融入精神內容,然後吸取了張芝的一筆草書的用筆方法,“其用線遒勁連綿,線條自然流暢,富有節奏感,如‘春蠶吐絲’,似‘春雲浮空,流水行地’。”可見藝術家已清楚地感覺到,客觀物象眼睛的描繪,對人物性格特徵的表現具有重要作用。客觀物象的內在世界和精神面貌,總是要通過可視的外形特徵表現出來,其精神世界的表現依託於外形,而形依附於神,神通過形來傳達,二者缺一不可。

3.以線緣情

情,是藝術家的情感所在,是藝術家的情思。線條作為中國傳統人物畫的主要表現方式,作為藝術家情感的創造物,能夠表現出藝術創作者的人生觀和情感意趣,是一種精神的產物。由於藝術家之間存在的個體差異性,不同的生活體驗和閲歷,這就勢必將藝術家的主觀精神感受和自我生活體驗導向朦朧之境。

由於每個藝術家都有自己獨特的的成長環境和閲歷,對生活的感受和領悟也不盡相同,所以藝術家進行藝術創作的思維方式也多種多樣,而這些不同之處正是藝術家的個性所在,線條作為一種繪畫表現方式,它不僅能表現藝術家對客觀物象的感受,而且能表現藝術家的精神世界。著名畫家呂鳳子説:“凡是屬於愉快情感的線條,總是一往流利…凡是屬於表現不愉快情感的線條就一往停頓,呈現一種艱澀狀態”藝術家的性格絕大部分可以決定線條的韻味表達,有怎樣的性格,也會有相應線條的表達。即使同一個人,在他的各個人生階段,經歷不一樣,便會有不一樣的人生感悟。

  二、有意味的形式—線的審美特徵

克萊夫·貝爾曾在《藝術》中提到,色彩和線條在人的主觀意識下形成一定的形式組合,而後引起人們的視覺美感,這種美感形式,就是有意味的形式。線條的形式美之所以不是一般的組合,而是一種有意味的形式,在於其融入了社會中的一些自然形式美,誠然,中國傳統藝術中的“線”經過藝術家的再創造後,就是一種有意味的形式,其意味形式的美感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時代性

丹納認為,“要了解一件藝術作品,一個藝術家,必須正確地設想他所屬的時代的精神”所以,當我們研究傳統繪畫中線的特性時,有必要將它與所屬的時代氛圍相聯繫,在不同的時代中,去研究線條在不同時期的發展變化以及它所反映出來的特有的時代面貌。

線作為中國傳統繪畫的精神載體,體現了中國傳統藝術在不同歷史時期的發展變化,從最早出現在巖畫上的稚拙的線條到新石器時代的彩陶上優美的幾何紋飾,已經能夠看到線條的發展變化,線條的主觀性和裝飾性表達,是這一時期的主要特徵;到春秋戰國時期,帛畫上的線條簡約、流利、挺拔、飄逸,表現出一種神祕和浪漫的氣息;梁楷以減筆描繪形象,用筆灑脱,形象傳神;吳昌碩的繪畫線條質樸生辣、色彩濃郁、情趣盎然,他將金石和篆書的書法筆意融入繪畫之中,詩書畫印完美結合起來,體現了一種新的社會風尚。我們可以看出,在中國傳統繪畫中線條由幼稚到逐漸成熟,由粗糙到精緻細膩,而伴隨這一變化發展的是藝術家的閲歷和主觀情感的不斷昇華過程。

2.形式性

中國傳統繪畫十分注重對形式的表現,形式是指繪畫語言、工具等的有規律的組合,繪畫形式不是單一的排列組合,而是經過多方面推敲,反覆揣摩出的最具表現力的形象。每個藝術家都要創造形式來表現他的思想,中國傳統繪畫並不刻意描繪物象的真實性,而是通過線的有規律的組合來流露情感,線條的形式美則主要通過線的粗細、長短、輕重緩急、抑揚頓挫等特徵,通過節奏的體現來表達人物特有的狀態和情緒。

北宋武宗元的《朝元仙仗圖》畫面中有 300 多位神像,場面宏大,人物組織有條不紊,線條緊密相見而又富有變化。線條採用圓潤渾厚的中鋒用筆,運用鐵線描、蘭葉描和遊絲描,其線條富有節奏感,達到內容和形式的完美統一。線條的形式美不僅體現在線的輕重、疏密、曲直的變化上,而且在用筆的力度也表現的十分明顯,筆力是指用筆的輕重、剛柔,力度不同,線條在紙上呈現出的效果也不一樣,例如顧愷之在畫面中所運用的“遊絲描”,我們感受到的是輕盈婉轉的美,而吳道子在畫面中所運用的“蓴菜描”,我們感受到的是圓潤飄逸的美。

3.裝飾性

縱觀自古至今線在中國畫中的審美功能,線首先具有裝飾性美感,滿足觀者視覺上的需要,將線作為一種“有意味的形式”來評析欣賞,線自然而然就具有了裝飾功能。

任何藝術作品都必須具有審美功能,早在原始時期中國的巖畫作品中就已經出現了線,細膩的、粗獷的`、稚拙的線條體現出人們當時的審美傾向,對原始動物形象的模仿,算是最早的具有裝飾美的線。線的裝飾性的成熟時期應是陶器幾何紋飾,新石器時期青海出土的舞蹈紋彩陶盆,內壁上畫着原始人舞蹈的圖像,人物形象由粗細變化不同的線條組成,表現當時人們在河邊舞蹈的形象,動作整體和諧、動態鮮明,裝飾性極強,體現了當時人們的智慧和審美傾向。到了兩週青銅器紋飾,線的裝飾效果越來越明顯,此外在絲綢、兵器、漆器、玉器等藝術形式中,線條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從實用到審美,線的裝飾性無處不在。

4.韻律性

線條的節奏韻律能夠體現出藝術作品的生命力和節奏感,中國傳統繪畫是由各種線條組成的藝術,“線”的韻律美主要是由毛筆的輕重緩急體現出的節奏感,洋洋灑灑,將藝術家的情思傾注於筆墨間,組成形象豐富,錯落有致的如生命般舞蹈的線條。

東晉時期顧愷之的《洛神賦圖》,此圖描繪的是洛神及曹植之間的愛情故事,線條超越了時間和空間的界限,在畫面上產生一種有節奏的流動感,顧愷之運用線條的粗細、剛柔、疏密、輕重等變化來描繪形象,賦予其活力,傳達其意志。究其原因,出現如此富有生命和韻律感的線條,是有一定的社會因素的,魏晉時期是中國歷史上極富自由和解放的時代,受當時審美思潮的影響,顧愷之的繪畫也呈現出極度的飄逸和自由,其線條不僅描繪出人物的形體、結構、質感、量感和運動變化,而且注重人物神情的表達。

  三、結 語

中國畫用線造型的藝術可謂源遠流長,從遠古時代一直到今日,線作為表現物象的基本方式,在中國傳統繪畫中發揮着極其重要的作用。線在中國傳統繪畫中具有濃厚的民族文化精神和內涵,以其強大的藝術表現力,將藝術家的情感溶於筆墨之中,同時將自身的作用和美感發揮得淋漓盡致。作為當下研習中國傳統繪畫的後生之輩,我們一方面要汲取民族傳統的精華,領略前人的優秀文化遺產,又要傳達出心靈的真實感受,以現代人的心情和觀念,傳達出當代人的時代精神,對線條的表現潛力和藝術活力深入挖掘,構造出能訴説心靈獨白的語言系統和具有現代意味的意象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