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生活經驗

高加林人物形象的分析

人物形象指的是人的外貌,形態,穿着等。還是指人的道德品質和精神。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高加林的人物形象分析,歡迎閲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高加林人物形象的分析

高加林人物形象的分析 篇1

讀了路遙的《人生》這部作品,令我感慨很多,先看了電影然後又看了小説,這的確是一部值得閲讀的作品。

作者描寫了高加林這樣一個性格複雜,有着上進心與拼搏力,同時又虛榮、自私,極力想擺脱貧困生活走出小村莊,立志出人頭地的農村男青年。他不甘於農村面朝黃土背朝天的這種勞動生活,他熱愛文學,熱愛生活,有着遠大的理想和抱負,但是現實的處境卻使他無法實現這樣的美好願望。

高加林在自己村的一所民辦國小當教師,卻被村長高明樓的兒子三星頂替了下來,不是因為高加林不如高明樓的兒子三星,而是因為他沒有門路關係。這使高加林備受打擊,他拼命的幹活、勞動,接受了殘酷的命運帶來的現實。就在他最困苦艱難,人生最不得意之時,高加林遇到了巧珍。巧珍是一個聰明伶俐,勤勞能幹的農村姑娘,正因為巧珍的出現,使高加林暗淡無光的生活出現了色彩。與巧珍在一起的日子是幸福美好的,最開始巧珍悄悄接近高加林,給他摘自己家自留地裏的甜瓜,看似漫不經心的路過,實則是巧珍早已留意高加林很久了。自從高加林的教師被下了後,巧珍的心裏又痛苦又高興。痛苦的是她的加林哥沒有工作了,高興的是加林哥能跟自己在農村一起勞動了。當高加林去城裏賣饅頭的時候,巧珍也是整整跟了高加林一天,早就知道高加林不好意思開口吆喝,巧珍故意在大馬河橋上等着加林回來,把饅頭全部送到了姨媽家,對高加林説饅頭全部賣掉了。多麼細心聰明的一個姑娘啊。高加林也被巧珍感動了,巧珍也早有此意,倆人就成了情侶。是啊,多好的一個姑娘,身在農村的高加林能不心動嗎?倆人成雙入對,村裏的人除了羨慕就是嫉妒。與巧珍在一起的高加林,也不能説是真的愛巧珍,兩人的文化程度差異就避免不了之後的結果,現實的狀況下,高加林又別無選擇。可就在他要接受現實的命運的一刻,發生了這樣一件事。高明樓村長讓高加林和德順爺爺去城裏拉糞澆地,巧珍去給他們做飯。他們等到了晚上才開始拉糞,因為城裏人白天上班,為了不打擾他們工作,所以才晚上進行,可高加林的同學在廣播站和副食品公司,這兩家單位他實在不想去,因為怕碰上自己的同學,覺得這是件丟人的事。可為了完成任務,他還是硬着頭皮去拉糞了,不巧碰上了自己同學克男的媽媽,但克男媽媽並沒有認出這是高加林,在旁邊冷嘲熱諷,嫌高加林髒。高加林再也壓制不住心中的怒火,就頂撞了起來。正因為此事,高加林在心中暗暗決定,有朝一日,一定要走出農村,一定要來到這個城鎮!

一個機會來了,高加林的叔叔高玉智從新疆部隊調過來當了勞動局局長,因此高加林就被安排到了市裏當記者,他冒雨連夜趕到馬河公社抗洪救災第一線報道救災情況,體現了英雄主義精神,可是這種精神又籠罩了一層無形的虛榮和狂熱。他遇到了自己的老同學黃亞萍,與黃亞萍的談天説地,討論詩詞文論,使他淡忘了老家裏惦記着他,苦苦等候他的巧珍。當巧珍來城裏看高加林時,説的一些家常瑣事更讓高加林覺得不耐煩。與黃亞萍在一起談論的是詩詞文論,跟巧珍在一起談論的只能是家裏的老母豬生了幾個豬仔!當黃亞萍準備去南京時,向高加林説了心中的打算,她不知道高加林在農村還有一個正處於戀愛關係的女朋友。當她知道了巧珍的存在時,她竟然不相信高加林能跟農村婦女一起生活。高加林內心也在鬥爭,如果跟黃亞萍去了南京,覺得對不起巧珍,如果不去南京,也許一輩子就會呆在這個小城鎮了。他自私自利的心佔了上風,他決定甩掉巧珍,跟黃亞萍去南京發展,並不説明高加林有多麼的愛亞萍,他愛的是她給他帶來的前途與工作。當克男的媽媽因為高加林搶走自己兒子的女朋友而揭發了高加林的工作是走後門得到的時候,高加林又回到了自己的老家。物是人非,巧珍已經嫁人。而亞萍也不可能跟着他回到農村。最後,高加林還是面朝黃土背朝天。

高加林的矛盾複雜的性格完全是當時的社會現狀造就的。在愛情上,高加林愛巧珍多一些,因為巧珍的心完全都在高加林的身上,樸實而又無華,高加林卻完全不用任何付出,當他累了,有巧珍給他剝雞蛋,他想抽煙,巧珍給他買,他困了,巧珍給他唱歌……巧珍對於高加林來説,是在人生不得意之時的慰藉,滿足自己的虛榮心。如果高加林一輩子都走不出農村的話,也許跟巧珍是有可能結婚的,但高加林一直抱着走出農村飛向大城市的夢想,所以他動搖了。與黃亞萍之間的愛情,是在雙方互利的情況下產生的,雙方產生的愛是有目的的。如果高加林是個農民的話,黃亞萍還會愛他嗎?想想在城裏看到高加林提着籃子在賣饅頭的時候,黃亞萍在意過加林嗎?因為加林的條件不如克男家的好,所以黃亞萍選擇了跟克男在一起。在事業上,高加林是積極向上的,他渴望得到一份適合自己的工作而且永不滿足。從小接受了農民的樸素的傳統教育,又在縣城讀了十多年書,深受現代文明的薰陶,既受到農村生活的浸染,又受到城市生活的影響的他,一心向往更廣闊的領域。社會的現實又使他不得不回到貧困的家鄉,回到自己那片黃土地上。

高加林人物形象的分析 篇2

一、高加林的生活背景

《人生》的故事發生在改革開放初期。由於農村政策的變化,個體經濟有了大發展,趕集上會,買賣生意,已經重新成了莊稼人生活的重要內容。小説中巧珍的父親劉立本就是在這幾年做生意,進而成為高家村首富的。

高加林生長在高家村,學習在省城,是農村户口。和城市户口的同學不一樣,高中畢業後,沒有考上大學的他是不能留在城市的。城鄉二元對立的社會結構給高加林所帶來的影響,不僅是距離上的,還有心理上的。“生活的變化使他們很快就隔開很遠了,儘管他們相距只有十來里路,但在實際生活中,他們已經是在兩個世界了。”(第三章)原本同窗多年的同學,城裏的找到了工作,而他卻被同村大隊書記高民樓的兒子擠掉了民辦教師工作。

正如作者在文中所説的那樣:“如果社會各方面的肌體是健康的,無疑會正確地引導這樣的青年認識整個國家利益和個人前途的關係。我們可以回顧一下我國五十年代和六十年代初期對於類似社會問題的解決。令人遺憾的是,我們當今的現實生活中有馬佔勝和高明樓這樣的人。他們為了個人的利益,有時毫不顧忌地給這些徘徊在生活十字路口的人當頭一棒,使他們對生活更加悲觀;有時,還是出於個人目的,他們又一下子把這些人推到生活的順風船上。轉眼時來運轉,使得這些人在高興的同時,也感到自己順利得有點茫然。”

二、高加林的心理變化

在這樣的環境中,高加林的心理難免產生變化。

去省城賣蒸饃卻被同學看到時,由於內心的虛榮,他撒謊自己是去城南走親戚。高加林是好勝的。面對走後門的高明樓一家時,他不甘於被“潛規則”壓倒,他想要比高明樓他們活的更好:“一種強烈的心理上的報復情緒使他忍不住咬牙切齒。他突然產生了這樣的思想:假若沒有高明樓,命運如果讓他當農民,他也許會死心塌地在土地上生活一輩子!可是現在,只要高家村有高明樓,他就非要比他更有出息不可!要比高明樓他們強,非得離開高家村不行!這裏很難比過他們!他決心要在精神上,要在社會的面前,和高明樓他們比個一高二低!”

他還有着小小的報復心態,當遇到與高明樓合夥“潛規則”掉自己民辦教師工作的馬佔勝時,連虛榮心都顯得無關緊要:“當他們城關公社文教專幹馬佔勝有點尷尬地過來和他握手時,他這一刻不覺得胳膊上挽的蒸饃籃子丟人了——哼!讓他看看吧,正是他們把他逼到了這個地步!當專幹問他幹啥時,他很乾脆地告訴他:賣蒸饃!他並且從籃子裏取出一個來。硬往馬佔勝手裏塞;他感到他拿的是一顆冒煙的、帶有強烈報復性的手榴彈!”但是這些心理的負面變化,並沒有讓他的優點消失。

他有知識、有文化,能活用學校裏學到的化學知識,用漂白的粉收拾水井,清潔井水。他懷抱理想,關心時事,從高中起就開始做時事簡報,每天讀報的習慣更是從未改變。他想實現自己的抱負和理想,高中時就經常和黃亞平一起熱情地討論國際大事。

他容貌俊美,擅長運動,原來就是中學籃球隊的主力隊員,當上記者後又成了縣委機關隊的主力,有着本城第一流的籃球技術。

他積極工作,熱情待人。為了不讓重感冒的同事老景病情加重,他頂風冒雨地摸黑前往南馬河公社採訪洪水受災現場。他在遊刃有餘地完成了寫報道的工作後,還熬夜連續寫了三篇短通訊和一篇綜合報道。他的工作能力也是有目共睹的,文章才氣橫溢。

他有善惡觀念:他喜愛劉玉海這樣心繫人民的好乾部,厭惡高明樓、馬佔勝這樣的奸猾幹部。無論是當教師、種地還是做記者,他都認同自己的勞動,並努力使勞動有價值。

可見,高加林的心中固然有陰暗之處,更多的還是優點。他並不是一個讓人厭惡的人,相反,他是一個有理想有才華的、充滿朝氣的青年。

三、高加林的選擇悲劇

沒有考上大學和被擠掉民辦教師工作,是高加林所經歷的兩大挫折。一個讓他對自己失去信心,格外的`自尊之下隱藏着他的自卑;一個讓他對他人的正直與社會的公正失去信心,不齒他人利用權勢關係的同時,自己也利用關係實現自我價值。這兩點影響了他的選擇,也讓他步入了悲劇之中,傷害了兩個年輕姑娘的感情,也傷害了自己。

筆者對高加林氣憤之餘,更多的是同情。城鄉二元對立的社會結構讓高加林不能盡情施展自己的能力,實現自己的抱負;社會上只重個人利益的歪風又左右了他,最後這股不正之風甚至傳染了他,使他做出了錯誤的選擇。

當今社會中,固然沒有了如此嚴重的城鄉二元對立現象,只重個人利益的風氣卻是愈演愈烈。希望這樣的風氣能夠得到有效遏制,高加林這樣的悲劇能夠更少一些。

高加林人物形象的分析 篇3

高加林是一個具有複雜的矛盾和矛盾方面組成性格的當代農村青年的典型形象。在他的性格中,既有自尊、自信、自強、富有理想的一面,又有自卑、自負、自私的一面;既有樂觀、倔強、勇於追求的一面,又有悲觀、懦弱、虛榮的一面;既有反抗的一面,又有妥協的一面。黑格爾説:“人的特點就在於他不僅擔負多方面的矛盾,而且還忍受多方面的矛盾,在這種矛盾裏仍然保持自己的本色,忠實於自己。”高加林的性格就是這種複雜的矛盾和矛盾的諸方面組成的統一體,是獨特的“這一個”。

高加林是一個農民的兒子。他從來也沒有鄙視過任何一個農民,但他自己從來都沒有當農民的精神準備。他對家鄉的土地懷有深厚的感情,但他十幾年拼命讀書就是為了不像他父輩那樣當一輩子土地的主人(或者按他另一種説法是奴隸),即使他在民辦教師崗位上做出了出色的成績,同時也是為了將來通過考試或許轉為國家正式教師,離開土地,進而爭取做他理想的工作。當民辦教師職務被高明樓下掉時,他憤憤不平,決心豁出命來和他“拼”個高低,當馬長勝為了巴結他的叔叔開後門使他住進了縣委大院時,他卻坦然地依靠了權勢,與高明樓的矛盾迎刃而解。他上街賣蒸饃躲躲閃閃,生怕碰見熟人,成了這個世界最無能的人。他在精神危機中遇上了巧珍,巧珍那純潔、無私的愛情像無聲的春雨悄然地滋潤着他焦躁的心田,使他精神重新閃光,激起他對生活的熱愛。當他享受初戀的幸福時,他又十分懊悔、惆悵。他時時刻刻地想念巧珍,但又處處躲避巧珍。他在與巧珍的相愛中,敢於衝擊頑固的習慣勢力和世俗觀念,可是當他進城後卻又成了黃亞萍愛情的“俘虜”。他在與黃亞萍熱戀的時候,也還時常掛念巧珍。他嚮往大城市,有“聯合國都想去”的理想,但又沒有找到通往理想的正確道路,他終於成了離開生養他的土地的孤獨奮鬥者。他冒雨連夜趕到馬河公社抗洪救災第一線報道救災情況,體現了英雄主義精神,可是這種精神又籠罩了一層無形的虛榮和狂熱。他與黃亞萍的相愛,帶有發展自己的目的。他在黃亞萍面前既暴躁,又温順,而且無條件地接受她的“考驗”,聽從她的指揮。可以想見,高加林由貧窮落後的農村,“飛”到了文明的縣城,既找到了理想的工作,又得到了“時髦的女郎”,如果不是克南媽媽“公報私仇”,恐怕高加林將會“飛”到更大的城市,他的追求便會成功,他的理想便會實現。高加林是生活的強者,他的性格中的長處,從某種意義上説正是他的短處。高加林既是“不正之風”的受害者,又是“不正之風”的承擔者、得益者。然而,由於主客觀因素的作用,高加林在人生道路上幾經沉浮,最後終於“敗”下陣來,釀成了他的人生悲劇。

高加林人物形象的分析 篇4

回到農村

當他高中畢業回到村裏後當上了民辦國小的教師時,他很滿足這個既能體現他的才能而又對他充滿希望的職業,但是好景不長,他就被有權有勢的大隊書記高明樓的兒子頂替了,他重新回到了土地。正當他失意無奈,甚至有些絕望的時候,善良美麗的農村姑娘劉巧珍闖進了他的生活,劉巧珍雖然沒有文化,但是卻真心真意地愛上了高加林這個“文化人”,她的愛質樸純真,她以她的那種充滿激情而又實際的作法表白了她的熾烈的愛。而實際上她所得到的愛從一開始就是不平等,高加林在她的眼中,而她對於高加林來説只是在他失意時找到了精神上的慰藉。當機遇再次降臨到了高加林身上,他終於抓住了這次機會,重新回到了城市。

去往城市

周裏京扮演的高加林城市生活給了高加林大顯身手的機會,又讓他重新遇到了他的同學黃亞萍。與巧珍相比,黃亞萍無疑是位現代女性,她開朗活潑,卻又任性專橫,她對高加林的愛熾烈大膽又有一種征服欲。高加林的確與她有許多相似的地方,他們有相同的知識背景,又有許多感興趣的話題,當他們倆口若懸河、侃侃而談時,高加林已經進入了一種艱難的選擇之中。當高加林隱隱地有了這種想法時,他的念頭很快便被另一種感情壓下去了,他想起了巧珍那親切可愛的臉龐,想起了巧珍那種無私而温柔的愛。當巧珍帶着狗皮褥子來看他時,他的那種難以言説的複雜的感情一下子表現了出來。在經過反覆考慮後,他接受了黃亞萍的愛,可同時意味着這種選擇會無情地傷害巧珍,當他委婉地對巧珍表達了他的這種選擇後,巧珍含淚接受了,但她卻並沒有過多地責怪高加林,反而更擔心高加林以後的生活,勸他到外地多操心。但是淚水卻在臉上刷刷地淌着。

重回農村

但是好夢難圓,高加林進城這件事終於被人告發了,他要面對的是重新回到生他養他的那片土地,他的所有的理想和抱負如同過眼雲煙難以挽留了。他難以承受這份打擊更難以面對生他養他的那片土地。他減少了狂熱而又冷靜的反省,接受了德順爺爺的一番話,而後一下子撲倒在黃土地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