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生活經驗

太陽的天文科學知識有哪些

太陽是很多人熟悉的恆星之一,但是很多人都不瞭解太陽的一些知識。下面是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推薦的太陽天文科學知識,希望對您有所幫助。

太陽的天文科學知識有哪些

  太陽的天文科學知識

太陽或日是位於太陽[3]系中心的恆星,它幾乎是熱等離子體與磁場交織著的一個理想球體[。其直徑大約是1,392,000(1.392×106)公里,相當於地球直徑的109倍;質量大約是2×10^30千克(地球的330,000倍

約佔太陽系總質量的99.86%。 從化學組成來看,太陽質量的大約四分之三是氫,剩下的幾乎都是氦,包括氧、碳、氖、鐵和其他的重元素質量少於2%。

自轉

地球自轉不能以雲層或海洋為依據,太陽自轉也不能看表面,但人們無法知道其內部情況,所以無法知道太陽自轉數據。人們只看到太陽是流體星球,其它都是推測。

公轉

太陽繞銀河系中心公轉。銀河系中心可能有巨大黑洞,但它周圍佈滿了恆星,所以看上去象“銀盤”。這些恆星都繞“銀核”公轉。與地球公轉不同,這些恆星公轉每繞一週離“銀核”會更近。

太陽看起來很平靜,實際上無時無刻不在發生劇烈的活動。太陽由裏向外分別為太陽核反應區、太陽對流層、太陽大氣層。其中22億分之一的能量輻射到地球,成為地球上光和熱的主要來源。太陽表面和大氣層中的活動現象,諸如太陽黑子、耀斑和日冕物質噴發(日珥)等,會使太陽風大大增強,造成許多地球物理現象──例如極光增多、大氣電離層和地磁的變化。太陽活動和太陽風的增強還會嚴重干擾地球上無線電通訊及航天設備的正常工作,使衞星上的精密電子儀器遭受損害,地面通訊網絡、電力控制網絡發生混亂,甚至可能對航天飛機和空間站中宇航員的生命構成威脅。因此,監測太陽活動和太陽風的強度,適時作出“空間氣象”預報,越來越顯得重要。

  太陽的簡介

俗話説:“萬物生長靠太陽。”太陽在人類生活中是如此的重要,以至人們一直對它頂禮膜拜。中華民族的先民把自己的祖先炎帝尊為太陽神。而在絢麗多彩的希臘神話中,太陽神被稱為“阿波羅”。他右手握着七絃琴,左手託着象徵太陽的金球,讓光明普照大地,把温暖送到人間,是萬民景仰的神靈。在天文學中,太陽的符號“⊙”和我們的象形字“日”十分相似,它象徵着宇宙之卵。

太陽是距離地球最近的恆星,是太陽系的`中心天體,是太陽系的主宰。它的質量佔太陽系總質量的99.856%,體積是地球的130萬倍,所以它有足夠強大的吸引力,帶領它大大小小的家族成員圍着自己不停地旋轉。

在銀河系內一千多億顆恆星中,太陽只是普通的一員,它位於銀河系的對稱平面附近,距離銀河系中心約26000光年,在銀道面以北約26光年。

太陽的壽命約為100億年,它形成於50億年前,所以大約可以再維持50億年。

太陽的內部結構從裏向外,由核心區、輻射區、對流區三個層次組成。太陽的大氣結構從裏向外可分為光球層、色球層和日冕層。它一方面繞着銀心以每秒250千米的速度旋轉,另一方面又相對於周圍恆星以每秒19.7千米的速度朝着織女星附近方向運動。其中心區不停地進行熱核反應,也就是氫核聚變。所產生的能量以輻射方式向宇宙空間發射。其中二十二億分之一的能量輻射到地球,成為地球上光和熱的主要來源。如果失去了太陽,地球上一切生物都無法生存。

  太陽的古代天文知識

《廣雅》:朱明、曜靈、東君,日也。皇甫謐《年曆》:日以晝明,名曰曜靈。曜靈這個名稱大概在春秋戰國時出現,楚辭中稱為曜靈華,也有稱為耀靈寶或耀魄寶。注意這個名字很有意思,漢代的《五經通義》中説:"天皇之大者曰昊天上帝",唐時的《初學記》也引用此文並説:"即耀魄寶也,亦曰玉皇大帝,亦曰太一"(天皇大帝曰耀魄寶,早見於《帝王世紀》和《甘公星經》)。這兒就出現了昊天上帝和玉皇大帝、太一,黃帝有一個稱呼也是昊天上帝。引用漢鄭玄的説法,天神之尊,則是太陽神了,漢時的《通卦驗》中也説:"天皇之先與耀合元。"

可以説在漢代以前,太陽是萬神之主,眾星之尊,到後來給北斗搶了位置,再後來北斗讓位於玉皇大帝(已不再是太陽神的玉皇大帝)。不過在有些地方,天公日神還是合為一起祭拜。

為什麼太陽中有烏,按古人的説法是,太陽本身就是陽氣之宗,積而成鳥,像烏三趾。后羿射九日的事,也就不多説了,居説沒射下的那隻烏就是太陽星君,道教中稱呼頗多,如叫日宮炎光太陽星君等。也有傳説是個叫孫開的人死後為太陽星君,還扯到了如來佛,應該是更晚出現的説法。

按《禮斗威儀》的説法,太陽以黃色為主,對應君主的仁;黃中而青在外,對應君主的禮;黃中而赤在外,對應君主的義;黃中而黑在外,對應君主的智。五色積聚,才能明照四方。如果太陽是青色為主而黃在外,那説明君紀顛倒。如果太陽變成赤色為主,那預示着多半是個暴君,濫殺無辜,不敬天地,天就雨土(沙塵暴不知道算不算,呵),大地酷熱而震動,而且兵戈而起,從外而來,時不可救(難道指武王伐紂)。

太陽是白色的,説明君亂臣逆,君主無德而衰亂,亂臣手握大權,進出無禮,君主不能誅滅,而賢者不能為輔,靠裙帶關係而高官富祿者多;當時兵事在國內紛起,不能誅滅奸臣,則不久王朝就要滅亡(好像是在説唐朝)。太陽是黑色的,則淫賤的人當皇帝,或婦人主政,奸臣佞官得用,時多澇災,而朝廷欲廢嫡立庶。記載日色變異最詳的應該是《春秋潛潭巴》

日無光,則君不明,臣不忠。殃禍生,臣欲反,主失名。須安撫百姓,重用賢人,才能無害。日無光,按古人的看法,多半與國亂君衰有關,輕則亂,重則君主亡或國滅。所以也説明為什麼古代帝王禁止民間私學天文,這個真太嚴重了。

如果日有多加的光芒,則主天下大凶,為期大概是三年。日光昏暗,行人無影,到暮不止,則説明後族專權為害國家或佞臣主政,民不聊生,刑罰滋亂,天下有大水之災。

又一説,如果形狀是直的,代表國家有喜,皇帝有德,不是得地,就是立太子。叫日戴。

如果天空晴朗無雲,但找不到太陽呢。如果時間有三日之長,則有國家滅亡。如果只有一天,那麼皇帝老兒也跑不了,和閻王報告去了。

如果在太陽中突然看到那烏鳥,也是很不詳的。據《抱朴子》雲:吳赤烏十三年,日中烏見,三足。然魏蜀不見。孫權死。《晉書·惠紀》雲:元康六年六月,日中有若飛燕者,積數日,後有愍懷太子事。

如果太陽中有雜氣,如黑氣、青氣等等,不同於上面《禮斗威儀》的色光。一般表示有大臣要反了,不一定是奸臣,可能連百姓也不喜歡皇帝了。也有可能是皇帝行為不端,顛倒人倫朝綱,道德敗壞,任用奸臣,奸臣反。。。按《晉書中興》雲:昇平三年十月丙午,日中有黑子如卵,少時而孝宗崩。太和四年十月乙未,日中有黑子,明年海西公廢。

如果太陽看上去像長了齒足一樣,那説明外族入犯,戰爭將起。或者所在的國家有人要謀反,有將軍死。

如果太陽有像火一樣的光芒,那恭喜了,是正色,説明皇帝老兒有喜,君德昌盛,天下豐收。如果不是,那就成了芒角,代表着要打戰。

太陽有尖剌,這個和芒角似乎很難分,起碼我想了想,萬一真看到,要怎麼分?則是臣下有犯上的行為,如果是周王朝時,可能要求當個王,稱伯,在後來就是要換掉皇帝了。

如果太陽看起來像分裂成幾塊的樣子,則國家滅亡,皇帝玩完。據説紂王時,六月壬子日太陽中分為二。

如果太陽在夜裏出現呢?那就是國家分裂了,不定是滅亡,按墨子、巢子記載,三苗大亂時就有太陽在夜裏出現。也表示有戰爭,天下要下大雨了。漢武三年月四,有物如日,夜出。三年春,河水溢於平原,大飢,人相食。閩越圍東甌,遣嚴助求之,閩越走。唐朝也有一宗,憲宗元和四年閏三月,日旁有物如日,啥事呢。。

太陽突然沒了,又出現在中空。這個和一般人沒事,是皇帝要死的事。似乎可以更改年號而救之。

太陽出現了又不見了,又出現了,又不見了。主天下大亂,或皇帝不按法度,按個人喜惡辦事。

太陽下墜,也是樁好事,表示有道之君正天下,無道之君不是流亡就是玩完了。

太陽突然打西邊出現,好像歷史上沒有這個現象吧?不在西邊出現,在其他不正常的地方出現,主皇帝失國,不一定是亡國,可能是這一任皇帝政令不行,給下面蒙了。

日並出,這個一般也是要更朝換代了,據説夏桀時就有二日並出,不久天下歸商。當然百姓也沒好處,地裂水涸,風高物燥,山林起火,天下大飢。漢建興四年二月時有五日並出,一日正中,其他在四邊,夏侯族雲:天下多天子,何所怪也。

日月並出,按最早的説法是后妃專政,天下鹹兵。後來就有臣下作亂、滅國一説。按《洪範五行傳》:吳之亡也,日月並出。其後越滅吳,臣欺其君,夷狄侵中國。

如果是日在月中,則是皇后病亡的現象。月入日中,則是后妃主政。也有説不論是那種,都是皇帝快要玩完了。

太陽看起來多了頂帽子,叫日冠,一般是青赤色。《高宗佔》説這是喜事,説是皇帝氣色不錯,有喜從中出。不過多數説是凶事,説明臣子把權,或者是皇帝進佞諛之臣,殺害忠良。

日珥,指太陽的兩邊,有氣短小,像耳朵一樣。白色主喪,間赤主兵,間青主疾,間黑則大水,間黃則喜。又一説在左邊有耳的,主皇帝有陰情,欲立西宮。在右邊的,則是后妃有陰事私發。

日抱,則有氣像半環一樣環抱太陽。多是喜事,不是皇帝得帝,就是子孫將出世,或是得賢人良臣為助,伐戰必勝。

日背,則是日中赤外青曲向外。主有臣反,《太公兵法》説是將在外有反者。

日璚,則氣青赤曲向外,有一條像鈎一樣的。這是大凶的現象,將亡之國始有,而且是暴君在位,百姓陳屍於野。

日直,不同於日戴,日戴是在太陽的上方,日直則是在旁邊。黃色的,代表皇帝要重用大臣,青赤色的,代表有臣子要自立為王。按《洛書》的説法是:色黃白潤澤,天子有喜,天下無兵,國多有賢臣。色青,天子有憂。赤,有兵。白,百姓離亂死喪。黑,主死國分。

一個太陽有N多種看法,呵,一般都是正色,則黃白潤澤代表好事,其他都是壞事。像日暈、日蝕都差不多,雖然古人分了N多情況,辨明色澤、形狀、時間、方位,但具體無非上述那幾種。


標籤:科學知識 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