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生活經驗

寫作的意義是什麼

寫作,在文字的海洋中敍説生活,沉醉其中,憂傷並快樂着,

寫作的意義是什麼

有人説,以筆為伴的人是孤獨的,我不敢苟同,所謂的孤獨,向歲月問好,同流年祈禱,如果你像我寫的一樣,那你就是孤獨的,不是説説而已,不渴望孤獨,它是一種境界。譬如,魯迅,老舍,我偏愛於老舍,可能是對文學的差異,喜歡老舍的駱駝祥子,寫近人生百態,留下的不只是作品,風雨中堅持的意志永不磨破滅的精神與靈魂。他們的孤獨是一種境界,融入自然的一部分,這樣,孤獨又從何説起呢?

我們無時無刻思想在寫作中尋得一席之地,何嘗不想成為當中的佼佼者,無奈只能成為筆下的奴隸,些許人會成功,我們失去的與他們相比如九牛一毛。與環境無關,與背景無關。隨着歲月的變遷,黯淡無光,笑痴笑狂。

我偏愛於寫作,當然,音樂,各種樂器我也喜歡。歌者曲婉婷的作品詞中這樣寫道:身在他鄉,志在遠方,你的愛讓我堅強,歌聲盪漾,你為我鼓掌,沉醉在愛的海洋,唱出我心中所想。

我在寫,只要有氧氣的地方,分分秒秒在寫,只有媽媽哭泣的時候,我會停下手中的筆,予以安慰。愛不能給之,枉為世上人,靜則不安者,何以觀人情冷暖,如何執筆論天下,寫着別人的故事卻用着自己的心,這是虛偽的。經歷過得東西寫成文章的人是美好的,我認為沒有經歷過得寫下如同經歷的一樣,屬實可怕。

我需要的不過是一支鋼筆,潔白的紙,一張桌子,和一支蠟燭,當寂靜的夜吞沒白日的喧鬧,我拼命寫着,不限於時間,不困於思想,不怕絲毫的大意,燭下執筆,隨心所欲,寫作中,我是一個稱職的懶散之人,懶散二字用在我生活中也無絲毫偏差。當寫此文章之時,我懷念時間,地點,以及乾渴時給予我的一杯温水,如此想念,便是極好的。

厭倦了都市的煩擾,鄉村的寂寥,尋一清靜而不失悠閒之地,蓋一草屋,屏蔽世間的因果,清風拂過,飄走煩惱,聆聽小溪潺潺、豈不美哉,與花草樹木為友,魚蟲鳥獸為伴,得一騷人,對酒當歌,人生幾何,寫下幾首燦爛詩篇。並非我願,偶爾想想罷了。

歲月匆匆,已過數年,寫下走過足跡,留下幾許執念,尋一佳人,深夜長談,全無半點遺憾,得一靈感,再續後生感慨萬千!!!

人間多少滄桑事

突然覺得很困,也許是這些日子沒有休息好吧!但不知為何,依然是閉不上自己的眼睛,總有一種不忍凝眸的感覺。腦海中那無限的遐想總會把那一幅幅殘忍的畫面點燃,燒灼着那顆支離破碎的心。不堪回首,也不敢回首,那些已經被美好荒殘了的年月。

偶然的感覺,難以捉摸的青春。就像天空飄着的風箏一樣,你只能握住那根線,線斷了,就只能讓他去尋找屬於自己的天空。雖然很是失落,但也無可奈何,能握住的只是那根線,隨時都可能斷的線。線斷了,在浩瀚的天空中你也失去了原來的樣子,沒有束縛,飄搖得忘了自己的根。

原本想將這一切寫成一本小書,來紀念這麼些年的風塵往事。但是風塵往事偶然被提及,我又亂了。有人説,很多東西就像你手中的沙子,握不住就揚了它。我很多時候我在幽深的夜裏反思自己,是不是就這樣一直的一如既往的堅持下去就會有結果呢?佛説:“執着如淵。是漸入死亡的沿線;執着如塵,是徒勞的無功而返;執着如淚,是滴入心中的破碎,破碎而飛散。”雖然深知這些道理,但還是有一種難以割捨的感覺,就這樣在冥冥之中漸漸的散了,散落到海角天涯,你依偎在別人的懷裏。

上課的時候,老師説這個世界上沒有無緣無故的愛也沒有無緣無故的恨。我已分不清那是愛那是恨,只知道那顆被矇蔽多日的心似乎又逐漸甦醒了。這悲情的年月裏,銘刻着那些悄然而去了青春,那麼多不可複製的美好。刻骨銘心的誓言,早已被風乾,那些不可治癒的傷痕,也如同泥土,深深的被埋葬,也許在某天被挖出來,也許會很痛,但那也畢竟是過去了。佛説:“不要只盯着這個季節,錯過今冬明年才懂得珍惜。”也許吧,冬天就要過去,留點記憶吧。

在牆上我看到了自己的影子,虛弱的已經沒有了樣子。想跟他道歉,卻又控制不了這顆倔強的心。不能把握亦不能控制,就任憑他馳騁田獵,仍憑他發狂,瘋夠了,他總會歇息。大喜大悲總是不能用這些蒼白的文字來表述,就像有的東西這一輩子也沒有機會在説了一樣,只能任憑歲月流淌,奔流而去,不再是曾經的那些景象。反覆的思考,不斷地糾結,我明白了與人方便便是成全。沒有能力去把握,倒不如給一個自由的空間,雖是生離但也只是對一個人而言。春來花自青,秋至葉飄零。一切自有定數。

也許是一時興起,聽一曲倩女幽魂,倍感世事無常。撲朔迷離的愛情,千絲萬縷的緣分,總是給人那麼多的遐想。我想起了那首十戒歌“最好不相見,如此便可不相戀;最好不相知,如此便可不相思;最好不相伴,如此便可不相欠……安得與君相決絕,免教生死作相思。”但真的是這樣嗎?一切緣起,一切緣滅都應心懷感激,不是一廂情願,只是在找尋已經遺失了的美好。佛説“無常便是有常,無知所以無畏。”佛説:“緣為冰,我將冰擁在懷裏,冰化了,我才發現緣沒了。”

於是我奮起整理自己的思緒,在月色如水的夜裏,再次抬起了那雙想要冰封手。我手寫我心,寫了人間多少滄桑事。

家鄉小吃·古城糟魚

有時,我站在窗前眺望,能看到一位老人蹬着三輪車走家串户,這情景在我的腦海裏很清晰,車上安放着玻璃盒子,貼幾個紅字——西關糟魚,西關即指睢陽古城西門外側。

我始終覺得一個產品,生產者敢把自己的姓氏、名字、地址與之聯繫起來是需要勇氣的,這就是對質量、信譽的莊嚴承諾,比如:張小泉剪刀、王守義十三香、茅台酒……它們都成了叫響全國乃至世界的著名品牌。

這在我們家鄉也有:劉家燒餅、景家麻花、老張掛面、魏莊麻糖……雖不是享譽全國,在當地也算赫赫有名。

賣糟魚的老人敢於直書西關糟魚,其本身已經取得了大家的信任,他的三輪車轉不了幾圈,就把糟魚賣完了,想吃,一定要留意他的吆喝聲……

説起糟魚好像各地都有,像南方的清蒸糟魚,實際上是一道本幫菜,你看看菜譜:香糟加黃酒、細鹽、清水拌勻,塗於魚上,糟漬數小時後,洗去糟粕,然後將火腿片、冬筍片依次排列在魚上面,放葱段、薑片,撒味精,澆上黃酒,上籠用旺火蒸約半個小時左右……名為糟魚是因為用香糟漬過,這與北方的糟魚絕不是一回事。

家鄉的河裏有一種鯽魚老是長不大,我們叫它“鯽魚殼子”,一輩子也就三寸左右。這種魚炸了吃,其骨扎嘴;燒也好、蒸也罷,刺多肉少。人總會想出辦法的,拿它來做糟魚,無奈之中反倒成就了一款有名的小吃,雖然近年也糟大魚,但味道遠不如鯽魚殼子好。

有親戚與糟魚人家相鄰,見多了,也學着做了自己吃。家常的做法是:先將鯽魚剖洗,晾半乾,把蜂蜜均勻地塗抹在魚身上,這樣做出來的糟魚通體金黃。下鍋的時候不去鱗,不扣鰓,去了鰓,出鍋時魚頭容易掉。自己家做着吃,可在鍋底上鋪些海帶,既可以去魚腥,又能食用。

接下來要下鍋了,魚擺好,精鹽、陳醋、醬油,花椒、茴香等作料加上,當然不能少了薑片、葱段、料酒……糟魚不能心急,常言説,心急吃不了熱米飯,做糟魚更是如此。

大火燒開,不要太長,改小火慢燒,做糟魚通常放在夜裏,文火慢燉,次日出鍋。做好的糟魚,完整金黃、肉質鬆軟,骨爛如泥,鱗也吃了,刺也吃了,那“鯽魚殼子”的缺點統統被糟沒了。

糟魚骨刺皆軟,我覺得是老醋的功勞,醋是酸,骨歸鈣,酸鹼反映,所以,軟了,爛了,吃了或許有補鈣之功效。

南北菜系差別很大,糟魚,即便不算那道本幫菜,也大相徑庭。南方的糟魚是用臘月醃製的青魚、草魚,待風乾後切塊,以紅糟層層間隔,放在罐子內密封。來年開春吃的時候還要清蒸……

古城的糟魚出鍋即可食用,涼了也好吃,你在街上買了,就勢來一碗小酒,抽一口,熱辣辣下肚,咬半條糟魚,美滋滋回味,趁微醺醺之時,脱口來幾句戲詞——我本是卧龍崗散淡的人……閒無事在敵樓我亮一亮琴音……我面前缺少個知音的人……

唱着,唱着,見老人的三輪車已經走遠了。

大學畢業五年拉開差距過時了

“大學畢業五年,將決定你未來十年的發展,未來二十年的生活,未來三十年的地位!”這句類似的話,在我沒有讀大學的時候就聽説了。我之所以拿這個話題來説,是因為這個五年不適合現在的你!這個五年來源的是誰?是八零後,而不是現在的你九零後。

大家應該看過不少關於畢業五年後差距的文章,這樣的文章中無一不包含了一句話。那就是打工皇帝唐駿説的“頭五年千萬不要説你能不能多給我點工資,最重要的是能在企業裏學到什麼,對發展是不是有利。”

説實在話,給現在畢業的你五年時間,我真的做不到!你要相信,不是五年,甚至只要畢業三年,你就會與你的同學不一樣。之所以有的文章中寫畢業後的五年,是修煉內功的最好時機,那是因為八零後在畢業之後選擇的是上班高升。而現在你的不是,現在的九零後不是,九零後所處的兩極分化,比八零後更嚴重。

翻翻那些畢業五年的文章,他們的重心完全不在畢業前!因為他們沒有臉面説自己在大學裏做了什麼,學了什麼來面對這個社會。所以他們給了自己五年時間去面對社會,看了我這麼久的文章!作為大學生的你,難道你還會像他們一樣,空頭着去畢業嗎?我想肯定是不會的。

其實沒有哪篇文章寫的是錯的,現在我也並沒有説畢業五年拉開差距這句話是錯的。只是不適合現在的我們,不適合現在的九零後。沒有錢(九零後的富二代比八零後多多少?)沒有經驗(九零後的思維和在畢業前的經驗比八零後又多多少?)沒有閲歷(那請問我説的兩極分化從何而來,八零後似乎沒有),沒有社會關係(現在九零後所拍的記錄篇,多少父母為自己的子女找工作)。

看到上面的一段話,你還會想畢業五年拉開差距嗎?這五年至少你有兩年甚至是更久你在迷茫,但是如果你看完了我的《問題篇:大學大學,你讓我如何是好》《解決篇:大學生,你該如何拯救你的大學》還有現在的《提升篇:大學畢業五年拉開差距過時了》這三篇文章,你的大學早就領先一步!

這早就不是一個大學畢業你還要迷茫的你了!如果看文章的你還沒有畢業,很幸運的告訴你,你能領先很多人甚至是我。這並不是假話,我並不會讓你在畢業後還在説迷茫,也不會説讓你感覺自己畢業後感覺到恐懼。這對現在乃至以後的你來説都已經不是問題。

畢業五年,其實早已不是熱門的話題。就好比我在一年前,拿着我九三年的代號招搖過市,請問我還能拿着九三年的代號招搖多久呢?所以給你五年時間是不對的,你想給自己五年時間也是不對的。

這社會還有這樣的一個定律,那就是成功的人越來越努力,失敗的人反而越來越放棄。其實當你畢業的時候,你的第一份工作早已決定了你幾年後的發展。“如果你大學畢業,你拿一兩千一個月,三年後你拿到七八千一個月,相信每個人都會誇你!但是如你大學畢業,你拿五六千一個月,三年後你拿七八千一個,相信每個人都會瞧不起你!”大家想想是不是這個道理呢?

當你第一份工作拿到了某個數字,你會對你未來三年五年做一個更高的規劃,並付出努力!那你的努力來源是一兩千一個月,還是五六千一個月,這是尤為重要的。所以在一開始就已經決定了你未來幾年與你同學之間的差距,而不是畢業以後。

文/實名倪濤,QQ:823838548,一個改變你的93後。

紙質書卷,餘香繞樑

又已入夜,躺在牀上,拿着手機,看着電子書。不知已是多少個日夜,從大學聯考前就是這樣吧,那小小的屏幕,把什麼都吸引了去,就這樣,看完了許多不曾在書店買過的書。

有人説,還是網絡時代好,網上什麼都有,當作家剛把自己寫完的書出版,在書店沒出現幾天,各個大小網站電子書便出來了,不光內容一樣,最重要的是,它是免費的。

剛開始,我也的確愛上了這種讀書方式,每當從書店看好某一本小説,便立即回家從網上下下來,裝到手機或MP3,抑或直接就從電腦上看過。那段時間,就像發現了新大陸一樣,欣喜,外加激動。本身母親就不讓我多看課外書,怕耽誤學習。然而這樣,她就更不知道了。

大學聯考過後,又是漫長的假期,背上行囊,踏上了旅途。隨身,帶上了讀書筆記,和我最愛的《瓦爾登湖》。

上了火車,翻開了書的封面,才剛把序言讀完,就覺得有些睏倦。以為是旅途的奔波使人有些勞累,可是沒想到,幾天的行程中,盡然還是不能繼續閲讀。回來反省,才發現是電子書惹的禍。

想起小時候,六歲,一個人跑到圖書館,從各式各樣的童話書讀起。大了,開始讀外國名着,國中的每一個假期,基本上幾天就是一本書,因此將許多作家的知名作品讀完。那是有書陪伴我的日子,因為有書,我便不覺得落寞,我可以為書中的人物哭,對書中的情節笑,真正的被感染。

喜歡,在子夜中,泡一杯碧螺春,在書桌前,點上薰香,靜靜地捧着最愛的書籍,享受着內心最為寂靜的時刻。喜歡那種手指尖的質感,喜歡書發出的淡淡油墨香,喜歡保存很久的圖書淡淡的黃色,喜歡每一頁,每一頁,有淚,也有愛,感動的時刻。

看着一書櫃的書,呆呆的發愣,用手抹去脊樑上的灰土,翻開筆記,有一次深深的閲讀……

愛書,就像真正愛上了一個人,愛的痴迷……

紙質書卷,餘香繞樑……

洋新月下 - 斜陽流水伴新歌

某赴汕頭潮南(舊時潮州府)陳店鎮洋新村謀職,此職位由前輩老師舉薦,老師家居上海,我八月間過來洋新村時,老師亦特此前來,一是與我的老闆會面,督察生產的工藝改良,瞭解標準件體系的執行情況,再就是也藉此同我敍敍舊。自六月裏泉州一別,與老師也有數月沒有謀面了。

工房前是一條小溪,目光可及均是田畈,種的都是稻粟。看得出來,插秧的時間前後不均,有稻粟已泛金黃,亦有吐漿抽穗不久。沿那條小溪,一行夏柳枝條低垂,隨微風飄舞,幾近拂掃到水面。一汪溪水倒也寧靜,偶有紅衣小兒路過,天空,柳枝,小人兒的'身影於水面相映成趣。

初來時,適逢周邊某姓宗親祠堂修繕,值上樑時分。夜不能寐,開軒面圃,薰風撲面,屋外喧囂的戲文聲襲來,鑼鼓一聲緊似一聲。天氣仍炎熱得很,歎秋何不早來。記起兒時,也是這炎熱的天氣,母親自去取了浸於水缸裏的薄荷冰水給我喝,搖着蒲扇,一起渡過那段酷熱的夏季。

白天出去前面洋內村街裏吃飯,望見新修祠堂內的壁畫,有點像《陳三五娘》,又覺不大像,因為陳三五娘是和益春一塊出逃,這副畫的是婢女要告訴男女主人公什麼事情似的,倒有點像桃花在跟蘇六娘和郭繼春説趕緊出逃的樣子。或者是西廂記裏的情節,但想不到對應的。

於湯粉店遇到幾個女孩兒在吃湯河粉,一羣小兒自是説笑,好不開朗。見我落座,也不生分,竟開起我的玩笑來。説我這麼個大人兒怎只叫小份兒,如何也得大碗河粉加牛腩伺候,話畢,一連串銀鈴一般的笑聲。問她們何以小小人兒需要聚會、聚餐,答曰:晌午後要去人家工坊做工,竟被驚住。這幾個小女孩兒,年長的12歲,幼的只有8歲,做什麼工。河粉店老闆娘講,她們此去工坊剪線頭,客官你不曉得,這裏人家4歲的小兒已懂得剪線頭,穿勾圈。

自忖,這舊時禮樂,卻也在這潮州府地根深葉茂,傳承下來這麼許久,視乎未曾間斷過。

夜來,開軒面畈,天空掛着一輪皎月,蛙聲一片。那面,戲文還在唱,遠處隱約可望見田埂上急行的夜歸人兒。

作者老兵karben的文集

小村莊只能塵封在記憶中

前幾年,有人驚喜地發現我們小村莊地下礦藏,小村莊得拆遷。

父親説今年過年還在這裏過年,等你暑假回來這裏就是廢墟了。我們真的要搬到底下住了。我説那新房還沒蓋好,隊裏就讓我們搬啊,那他們總得給我們住吧。父親説,那不行啊,人家都搬了,就剩下幾家還沒搬。我們只好租房子住。

現在村子裏沒有幾乎人了,寂靜得很,偌大的村莊能聽見説話的迴響,甚至我覺得可怕。曾經穿梭的馬路上看不見人影,人們都迫不及待想搬到街上住了,而我家的房子遲遲沒做好,父親偶爾在家裏種些菜什麼的。

上午我和父親去田裏挑了滿滿兩籃的芥菜,回去我曬好了,傍晚我和父親慢慢除去了那些黃葉,談論着村裏的人和事。

偶爾晴天的傍晚,父親和我就在馬路上散散步,父親告訴我這塊地賠償多少錢,那塊地賠償多少錢。我毫無興趣地聽着,小村莊真的要變成礦區了。

日子過得也蠻快的,眨眼間我上學了。

過了一段時間,我打電話回去,父親説我們家房子拆了,他正在搬東西。

暑假我回去,住在父親租的小屋裏,父親問我回不回去看看以前的村莊,房子全拆了,其它的還沒變。我説,不想去看,在我記憶裏永遠是那個完好的村莊,父親説也好,那我回去打些板栗回來吃。我説,別去了,去街上買點好了,那些路都長滿了草,沒辦法走了,受那個罪幹什麼啊。買着吃方便。父親説那意義不一樣,我還是喜歡吃自家的板栗。父親真的去摘板栗了。

我想,確實是,感情這東西説不清,記得我小時親手栽了兩排柳樹,那些柳樹都是我從河邊一顆一顆挖起來的,柳樹長得不錯,可是唯有路邊的那棵長得最好,其它的都生蟲,夭折了,而路邊的那棵長得可大了,後來人家沒事就栓牛,夏天人們還可以去庇廕,甚至還有很多小孩爬到上面去玩。有一年寒假回家,我突然發現我種的大柳樹不見了,連根都不見了,我的心裏忽然像空了一塊。我問父親,路邊的那棵大柳樹呢,父親輕描淡寫地説:賣了啊,有人看中這顆樹,我覺得價錢可以就賣了,反正現在傢俱都買現成的啊。我説,那也問問我願意不願意賣啊,那樹是我親手栽的,二十年了,我栽它的時候我還沒上學呢,父親説當時電話沒打通啊,我説,那我回來你怎麼還不告訴我,我今天發現了你才説,這明明是騙我。父親説,都賣了還説什麼。我沒有理睬我父親。真的,這是我親手把一顆小苗培養成參天大樹的。我用一個鴿蛋大的泥巴團包好一顆小苗,帶回家栽好的。我每每回去都伸手抱抱這顆柳樹,我抱都抱不過來,我就感到無比的欣慰,心中不覺就想起那首歌,好大一棵樹。

是啊,都要搬走了,屋前的那顆大杏樹,屋後的那顆大栗子樹,還有地邊那些梧桐樹,父親都賣了它們,不賣它們,又能移到哪裏去呢?難道父親願意賣掉它們嗎?

門前那顆大杏樹是我,哥和父親從大山裏找到的小樹苗,移栽在門前。這顆杏樹也二三十年了。每年夏天,黃橙橙的杏子格外誘人。鄰居們都可以飽食一番。

屋後那顆栗子樹是父親和他弟弟小時候親手栽種,想必也有四五十年了吧。每到秋天,成熟的栗子沙沙地落在屋頂上。第二天早晨,我趁着露珠未乾的早晨帶着籃子就去屋後拾栗子,然後母親把它們煮好,可以帶到學校分給夥伴們。

還有稻場邊那顆油桐樹,我小時候沒事就爬上去唱歌,或者在樹底下盪鞦韆。父親也把它賣了。

一切都變了。拆了的拆,賣的賣了……

可愛的小村莊已經不再那個小村莊了,只能塵封在我記憶裏了。

標籤:寫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