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生活經驗

意義的作文錦集九篇

在日常的學習、工作、生活中,大家對作文都再熟悉不過了吧,作文要求篇章結構完整,一定要避免無結尾作文的出現。如何寫一篇有思想、有文采的作文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意義的作文9篇,歡迎閲讀與收藏。

意義的作文錦集九篇

意義的作文 篇1

三毛説過:“歲月極美,在於它必然的流逝。春花,秋月,夏日,冬雪。”這是一條無盡的河,在浩蕩的長河中,我們每一個生命都是一位泅渡者。我們斑斕的一生,是被時光的洪濤沖刷盡了的痕跡,還是一曲嘹亮的船歌,響徹雲霄,超越了時光,永垂不朽。

當我們的生命被時光證明了存在的意義,我們的人生方能無憾,方能不朽。

如今的人們攥緊了時光,將每一分每一秒鑄成了金燦燦的財物,用短暫的人生窮極無聊地在存摺上做着加法。當我們兩鬢侵霜,不久於人世,回首這場與時光的賽跑,悵然若失。

時間的洪濤湧來,人們什麼也沒有留下,追名逐利、勞頓不堪的一生,如夢似幻,渺渺苦海,找不到生命的樂土,找不到生命的意義。

古人有立功立言之説,西方眾哲如黑格爾、尼采亦有“人”存在之思,每個人都想在時間的長河中留下自己精彩的風景,都想讓時光證明自我存在的意義。

要瑧至此境唯有找回自我,不要在世俗的泥淖中掙扎。可品書,可冥思,可奏琴。在自我精神的聖地中遨遊,尋找生命的最終歸宿。

這或許不能讓我們自豪於胸口耀眼的榮光,這或許不能讓我們享受到裘衣金樽的輝煌;但這能讓我們在時光中留下獨特的聲音,讓後世的泅渡者得以眼望我們絢爛的星光。

千百年前,當拿破倉攻破了城池,耀武揚威,黑格爾靜靜地坐在自己陋小的屋子裏,用筆寫道:“我看見皇帝一一這位世界精神騎在馬上,眼光集中於一點,有一種奇異的感黨。“

拿破崙的武功成就只能顯赫一時,終將被時光沖刷淨了痕跡;“世界精神”卻作為黑格爾的哲學符號流傳久遠,存之於世。黑格爾的生命亦在生命之河流近、滌盪、打磨中,愈顯可貴的意義一一那被時間證明的意義。

曾經,海子用嘶啞的歌喉吶喊,杜甫用深沉的悲撫慰人心,涅克拉索以廣大的筆調逼使意欲逃逸的靈魂返回黑土……這些偉人們生前遭遇了太多的冷落和排斥,平庸的羣眾將他們擠向了大地的邊緣,然而時光終將證明他們生命的意義。正如尼采所吟唱的:“我的時代還沒有到來,有的人死後方生!”

偉人如此,用自己的星光點亮了悠悠過去的漆黑天空,在時光沙漏的流逝中,應證了自我圓足的生命。而我們中的哪一個又不能實現自我真正的意義。

只要我們拋卻了世俗的羈絆,找回自我,用一個純粹的靈魂悠遊世界,我們定可實現那能被時光證明的意義。

生命的大美也定能在時光的濤聲中,綻放,不朽!

意義的作文 篇2

多少年來,在作文教學中我們所注重的往往是“後”作文教學——也就是從學生開始提筆作文之“後”開始的作文教學。

“後”作文教學大略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1.命題。命題之後的審體和解題的教學。

2.批改作文。對學生已經形成的文章做書面或者口頭的批改。

3.作文評講。對學生已經形成的文章做批改後的口頭評講。

這種“後”作文教學的傳統模式已經貫穿了中國上千年的歷史。中國教師幾乎從來都是這樣教作文的。魯迅先生在談到他學習寫文章時説過的“突然有一天發現自己作文本上圈圈多起來,而叉叉少了下去,於是終於學會了寫文章”,大抵也是這種“後”作文教學模式的反映。

“後”作文教學是一種不太全面、不太科學的方法:它注重的是學生開始形成文章以“後”的教學輔導工作,而不是學生寫文章之“前”的教學誘導過程;它致力於學生文字的形成過程,而不是學生思維的發生狀況;它運用的是學生業已收取在大腦裏的生活素材,而不是教給學生通過眼睛、耳朵、鼻子、嘴巴、手指觀察現時攝取活生生的生活素材;它依賴於學生開始寫作時的理性思索,而不是寫作醖釀時的感情積聚。

可以説,“後”作文教學是一種帶有“馬後炮”性質的作文教學方法。

略略考察文章的形成,總是“生活——感情——思維——文字”這樣一個過程,文章是思維的表現,而思維又是存在的反映。因此,在文章生成之“前”,寫作者是有許多準備工作要做的,而教師也是有許多先期教學要執行的。

其中最主要的“前”作文教學,就是教會學生“攝取生活素材”的本領和激發學生的寫作激情這兩重任務。

二、幫助學生學會“攝取生活素材”,是“前”作文教學的首要內容

生活是寫作的唯一源泉。“生活素材”攝取得好,寫作就“自有源頭活水來”。“生活素材”沒有吸收或者吸收得不好,就必然“難為無米之炊”。

但是由於傳統的作文教學大多從“命題”教學發軔,教師並沒有注重怎樣教會學生進行“源頭活水”的攝取和“下鍋之米”的收集。命題作文開始以後,寫作過程的本質也就是要求學生把自己於“過去時”業已“攝取”的“水”和“米”重新通過自己的形象記憶和感情記憶拿出來“淘米燒飯”。

如果某個學生在此前已經攝取了一些“水”和“米”、如果某個學生的這個“過去時態”的觀察工作做得好、如果某個學生的記憶力比較強,那麼,就有可能“燒”得出或者燒得好這鍋“飯”。

如果某個學生平時沒有注意攝取“水”和“米”,或者對以上“生活素材”攝取得不多、不好、不全,自然就燒不出這鍋“飯”來。

在這樣的情況下,假如教師硬要他們“燒”、不“燒”也得“燒”的話(我們的許多命題作文教學就是如此,譬如“記一件有意義的事”),就必定燒出“夾生飯”來。或者,學生實在沒有生活積累,只好來一個“時挑野菜和根煮,旋斫生柴帶葉燒”,以假、大、空充數。

作文教學大多從國小生開始,他們剛處於學習寫作的起步階段,都沒有經歷過“攝取生活素材”的訓練、也沒有充分運用自己的眼睛、耳朵、鼻子、嘴巴和手指攝取過生活的博大豐厚的源泉。所以,可以説,大多數的國小生在以“命題作文”為方式開始進行作文學習時,是沒有足夠的“生活素材”墊底的。

但是大多數國小生又必須寫“命題作文”,於是,就造成了今天寫作教學的尷尬局面。

可能有人會説,學生是要上語文課的,他們可以通過語文課的閲讀學習寫作。

不錯,通過閲讀各種文字作品可以學習作文。從他人的文字作品中學習“攝取生活”的方法、學習他人“攝取”的“生活素材”乃至學習“攝取”別人已經“攝取”的“生活素材”,也是有可能的。

但是,單單通過閲讀來學習寫作肯定是片面而隔膜的,因為從根本上來説,單是閲讀別人的作品的話,仍然不能獲得寫作的最鮮話、最直接、最豐厚的“生活素材”,仍然沒有得到生活最寶貴的賜予。

套用的話來説,通過閲讀獲得的不是生活的“源”而是生活的“流”——是作家在“彼時彼地”通過他們自己的觀察和體驗所獲得的“生活”,而不是自己觀察和體驗所得到的“生活”。(《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見《選集》第三卷)

自己親身觀察和體驗的“生活”和從別人的文章裏得到的“生活”是不一樣的,這裏有“文野之分、高低之別”,這也就是“紙上得來終覺淺,深知此事必躬親”的道理。

可能又有人説,今天的學生本來就很少“生活”,原因是他們學習負擔太重,上學、回家,兩點一直線,生活貧乏甚至枯燥——彷彿因為學生沒有豐厚的“生活”,我們就沒有幫助學生學習“攝取生活素材”的必要似的。

意義的作文 篇3

落葉在空中盤旋,譜寫着一曲感恩的樂章,那是大樹對滋養它大地的感恩;白雲在蔚藍的天空中飄蕩,繪畫着那一幅幅感人的畫面,那是白雲對哺育它的藍天的感恩。因為感恩才會有這個多彩的社會,因為感恩才會有真摯的友情。因為感恩才讓我們懂得了生命的真諦。 感恩是有意義的。愛讓這個世界不停旋轉。

父母的付出遠遠比山高、比海深,而作為我們,只知飯來張口,衣來伸手。而似乎又有一條隔離帶,讓我們變得自私自利,忘記了曾經父母的`付出,忘記了那一聲聲快樂,學會去感激別人是自己的一份良心,一份孝心,因為如此才會有和睦,有快樂,有彼此間的敬重。 懷着一顆感恩的心,去看待社會,看待父母,看待親朋,你將會發現自己是多麼快樂,放開你的胸懷,讓霏霏細雨洗刷你心靈的污染。學會感恩,因為這會使世界更美好,使生活更加充實。 成功時,感恩的理由固然能找到許多;失敗時,不感恩的藉口卻只需一個。殊不知,失敗或不幸時更應該感恩生活。

因為感恩,可使我們在失敗時看到差距,在不幸時得到慰藉,獲得温暖,激發我們挑戰困難的勇氣,進而獲取前進的動力。即使做不成一棵大樹,就做一片綠葉。不要小看綠葉的渺小,不要看不起綠葉的樸實無華。它有自己存在的準則,更有自己演變的方式。只要你能從中悟出點什麼,你就會無愧於腳下這塊土地。大樹有大樹的風采,綠葉自有綠葉的內涵。 感恩,是結草銜環,是滴水之恩湧泉相報。

感恩,是一種美德,是一種境界。感恩,是值得你用一生去等待的一次寶貴機遇。感恩,是值得你用一生去完成的一次世紀壯舉。感恩,是值得你用一生去珍視的一次愛的教育。感恩, 不是為求得心理平衡的喧鬧的片刻答謝,而是發自內心的無言的永恆回報。感恩,讓生活充滿陽光,讓世界充滿温馨。 感恩是人生在世的一種生活意趣。當我們在生活中遇到任何事情時,生活如意或失意,都應該心存一份感恩。

時光流水、歲月匆匆,在人生短短的歲月中,感恩,是一種心境,是一種感悟,但它絕非是不思進取的表現。即使生活、工作都平平淡淡,那又怎麼能影響你感恩的心情呢?要知道世上事十有八九不如意。儘管我們也許生活得孤獨寂寞一些,也許我們的衣食住行還差一些,心想欲成的事還沒有達到滿意。但我們卻對名利地位心無慾,沒有過多的非份之想,不必去推眉折腰、仰人鼻息地活着。更無須溜鬚拍馬、投其所好地對人對事,活得瀟瀟灑灑,自己擁有一顆平常心,本本份份做人,認認真真做事,就會生活得如閒雲野鶴之怡然自得,自然活出一份感恩的好心情。

放眼天空,你會深刻體會到,太陽在為你鋪撒陽光,鮮花在為你盡情開放,羣山在為你起舞,飛翔的鳥兒在為你歌唱。有了這樣的一種感受與心情,湧上你心頭的感恩,你能不説這是一種快樂嗎?感恩,是人生心靈潔淨的超然,是生活美麗的色彩,是真實面對生活的過程,是幸福生活的源泉。讓我們感受這美麗的生活和豐富多彩的人生,學會感恩。

意義的作文 篇4

週末,媽媽帶我們全家一起去了靈山---它位於江蘇省無錫市。

我們先到的第一個表演場地----九龍灌浴。我們靜靜地等待着。終於,蓮花打開了,兒時的釋迦牟尼佛祖誕生了,在蓮花的四周有九條龍,龍嘴裏噴射出了水柱,這就叫九龍灌浴。

然後,我們再往右上方走去,走了幾分鐘,我們就到了梵宮。到了梵宮門口處突然安靜了許多,起先的聊天聲,歡笑聲都消失了,正當我不解的時候,我看到梵宮口的講解員示意讓大家安靜。這時一股莊嚴侵入全身,讓我不由得安靜了許多。進去的人都張大嘴巴在不停地讚歎。連弟弟都看得眼花繚亂“爸爸,為什麼要穿鞋套啊?”我問。爸爸説:“因為梵宮裏是神聖的,為了不玷污神聖,所以我們要穿鞋套。”爸爸的解釋給梵宮更增添了幾份莊嚴的色彩。梵宮裏還禁止飲食,這是對佛的尊敬。

再往上走,已經能清楚地看到大佛了,我們一起走了上去。走到一小半,我就癱坐在台階上走不動了,大口地喘着粗氣,而84歲的太婆卻在往上走。“你知道太婆這叫什麼嗎?”媽媽問我。我搖搖頭,媽媽繼續説:“這叫虔誠。”我聽了,似懂非懂地點了點頭,繼續往上走。終於到了大佛面前,大佛和藹地看着我,好像在説:“歡迎來靈山。”

這時,媽媽告訴我説:靈山大佛有88米高。我想:“那不是有五個教學樓那麼高嗎?媽媽好像看出了我的心思説:‘你看,下面的人全在拍照,他們想拍到大佛的全景,不得不退後老遠能拍得到大佛的全身,他有多大呀!”

我不得不感歎:多走多看長見識呀!悶在家裏的“小懶蟲”們,該出去走走啦!

意義的作文 篇5

剛學完國中課文《一面》,實在是讓我有許多遐想。一面,也許無關緊要;一面,也許很快忘掉;一面,也許受益匪淺。而作者的一面,卻是終身難忘的,它無時無刻地在影響作者的生活,使他有勇氣面對生活。

只是一面之緣,對每個人的影響程度是不同的。走在大街上,你可以和任何一個人產生一面之緣,而這一面後,又匆匆離去,彼此給對方留下背影,遺憾……作者與魯迅的一面,並沒有給作者留下遺憾。他捕捉到了這一面,深深領略了這一面,這一面帶給他的是希望,是對中國解放的希望。他讓讀者明白,這不僅僅是一面的印象,也是支撐着他四年面對艱苦而永不退縮的精神支柱。

魯迅先生對進步青年的慈愛,關懷,使作者深深感動而感激。這種感情使他把對魯迅死訊的悲痛轉化為動力,催促着他繼續前進。

一面,何意?又何義意?,一面是以與某人不經意時的緣分;義,可能只會是你人生中一個美好的瞬間,也可能會是你人生中最難忘的事,也可能會是你永久的人生支柱。

而你,一面對你又是何義?

意義的作文 篇6

一男性患者,24歲,感冒發燒一天,體温38.6度,頭痛,鼻塞流清涕,惡寒,舌質淡苔薄白,脈浮弱。處方:桂枝、白芍各10克,生薑3片,大棗4枚,炙甘草6克。2劑。每天1劑,水煎取600毫升,分3次温服。服藥後喝一小碗熱粥,蓋被睡2小時以取汗。汗出病癒則停後服。結果服藥1次汗出而愈。

這個病例,從症狀來,惡寒無汗,是麻黃湯證。但脈浮弱而非浮緊,説明人體正氣虛弱,用麻黃湯則有峻汗傷正之慮,用桂枝湯則更穩妥安全。《傷寒論》第42條:“太陽病,外證未解,脈浮弱者,當以汗解,宜桂枝湯。”如果病人是太陽病,發汗的原則是肯定的,但具體是用麻黃湯還是用桂枝湯,則要根據脈象確實。有麻黃湯證,脈浮緊,用麻黃湯無疑;有桂枝湯證,脈浮緩,用桂枝湯無疑;若麻黃湯證而脈浮弱,則用桂枝湯更穏妥;若麻黃湯證而脈沉弱,則要用麻黃細辛附子湯。這就是脈診的意義。

意義的作文 篇7

今天,我穿上志願者服裝,跟浙江工商學院的哥哥姐姐們一起來到了著名的義烏國際商貿城,為山區的小朋友進行募捐活動。

在整整一天忙碌的募捐活動中,發生了兩件很有趣的事。一開始募捐的時候,我們遇到了兩位國外的叔叔,他親切地拉起我的手,用英文問我:“What are you doing?”我一臉茫然地望向媽媽,“這位叔叔是問你在幹什麼呢。”聽了媽媽的翻譯,我才恍然大悟,不好意思地笑了,隨後,同行的大學生姐姐跟他交流了以後,他大方地捐了一百元給山區的小朋友,並且對我豎起了大拇指,連連誇我們做的是一件非常有意義的事情。

沒過一會兒,迎面走來一個皮膚黝黑的黑人,他突然拉住了我,用奇怪的普通話加英文斷斷續續地問我在做什麼,衣服上的志願者標誌是什麼意思?可惜我不會説英語,想回答,卻不知道該説什麼,又是大學生姐姐跟他耐心地介紹了募捐,他聽明白了後,二話不説,爽快地捐出了一百五十元,並且還抱着我拍了一張照片作為留念呢!

這一天可真有意義,以後我一定要好好學習英語,也像大姐姐那樣和外國友人們順利地交流,幫助更多山區的小朋友。

意義的作文 篇8

今天,我們在作文班玩了一個“擊黑板傳粉筆”的遊戲。

老師首先和我們講了遊戲規則。老師轉過身去背對着我們,用教鞭敲打黑板,同學們在下面隨着敲打聲傳粉筆。當教鞭停了的時候,粉筆落在誰的手裏,誰就要表演節目。可以唱歌,也可以學小動物叫。要是粉筆在誰的手裏折了,也要接受懲罰。

接着我們就開始玩這個遊戲了。在傳粉筆的時候,有的同學還沒有到他那裏就去搶粉筆;有的同學拿到了粉筆之後急忙扔給下一個同學;有的同學太着急了,把粉筆摔到了桌子上;還有的同學拿到粉筆就急急拋給下一個同學。每個同學都很緊張。

敲打聲突然停了,粉筆正好落在了王元同學的手裏,她拿着粉筆萬般無奈的站了起來,同學們都哈哈大笑。她唱了一首“美麗的小天使”歌聲動聽極了。贏得了同學們一陣熱烈的掌聲。突然,敲打聲再次響了起來……

我的眼睛緊緊地盯着粉筆,當我前面的同學把粉筆傳給我時。我一下子呆住了,但我馬上就反應過來了,很快就把粉筆傳給了下一個同學。我長舒了一口氣,心想:幸好沒輪到我,我可不好意思給同學表演節目。

通過這節課,我知道了怎樣去觀察生活,感受生活的樂趣。這是一節非常愉快而又有意義的作文課。

意義的作文 篇9

今天,是個意義非凡的日子,還記得三年前的今天,哥哥姐姐們為我帶上了鮮豔的紅領巾,三年後的今天,我們也成為了那時的哥哥姐姐,這是光榮的時刻,也是感人的瞬間,這一天讓我永生難忘!

第二節課一結束,我的心就砰砰地跳了起來,當 張老師給我們發火紅的紅領巾時,我感到特別的光榮和自豪,我捧着鮮豔的紅領巾,心中暗暗想:“我一定要把這件事做到最好,不能讓弟弟妹妹失望。”

當響亮而清脆的音樂聲響起,我便嚴肅地下了樓,心想:“這意義非凡的時刻終於到啦,我欣喜若狂!”來到操場後,我們站得比誰都挻立,因為誰也不想在許多家長和弟弟妹妹前出洋相,接下來弟弟妹妹展示了體操力達指尖。

激動人心的時刻來臨了,我們要給弟弟妹妹戴紅領巾了,儀式開始時,我的神經立刻繃緊了,只聽主持人説:請四年級同學為一年級同學佩戴紅領巾。我們莊嚴的右跨一步,向前走去,來到了一個弟弟身旁,他面帶微笑,我想:“他應該是太開心了,因為他要成為正式的少先隊員了。”接着我打開紅領巾,翻開他的衣領,把紅領巾戴上,再把衣領翻下,紅領巾就戴好了,這是個激動人心的時刻,對我和他來説也是意義非凡的,他的笑容更加燦爛了,更加陽光了,我心裏也不由得有了幾絲自豪,幾絲光榮!

回憶起那時的我,也是這樣的歡呼雀躍,這樣的激動無比,今天則是我為弟弟妹妹戴紅領巾,我的心情是這般緊張,這的我比那時的一年級的我多了幾分自豪,幾分光榮!

標籤:錦集 九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