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生活經驗

微信熱文中茶文化傳播解構淺析論文

摘要:通過對微信相關熱文的傳播分析發現:熱文內容主要是隨筆與養生;對茶文化的解讀集中於精神層面的參悟修身等;茶葉行業微信公號雖多,但傳播影響力較低。值得注意的是茶文化傳播的同時也存在養生泛化、過度營銷的問題。茶葉行業應在內容、行業自律、營銷等方面多策並舉提高茶文化傳播主導力。

微信熱文中茶文化傳播解構淺析論文

關鍵詞:微信;茶文化;營銷

我國飲茶的傳統久遠,記載的歷史可以追溯到神農氏時期,“茶之為飲,發乎神農氏”,茶文化自唐朝便開始的形成,在宋代為盛,中國茶史上歷來就有“茶興於唐,盛於宋”的説法[1]。茶在產生初期更多承擔的是醫藥和祭祀的功能[2],唐代之後,隨着茶葉種植、製作技藝的提升,以及陸羽等人的提倡,飲茶逐漸成為國人的日常生活習慣“茶米油鹽醬茶”,伴隨着生活習慣與各家思想的融合,逐漸形成了中國的“琴書畫詩酒茶”。文化是社會精神和物質、知識和情感的所有與眾不同顯著特色的集合總體,除了藝術和文學,它還包括生活方式、人權、價值體系、傳統以及信仰[3]。從文化定義上來看,只要與茶相關的知識、生活、物質、情感等都可以歸納到茶文化方面。我國茶文化核心是茶道,茶道思想並不是單指道家理念,而是集諸家精華而成。茶仙陸羽將儒道佛理念融入《茶經》之中並與唐代文化生活結合起來,奠定了中國茶文化的基礎[4]。茶文化的傳播在新媒體興起之前,主要承載於各種書籍、報刊、影視作品等,隨着新媒體的興起,用户媒介使用習慣逐漸向微信、新聞客户端、微博等自媒體平台轉移,微信成為其傳播的重要媒介。

1微信熱文中的茶文化傳播解析

微信產生於2010年11月,目前月活躍用户超過8億,據2017年第39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顯示App中微信使用率第一,社交媒體中微信朋友圈的使用率也排在第一位。微信的高使用率以及朋友社交的“黏性”使得其成為各行業的必競之處。本文以茶為關鍵詞藉助微信分析工具——清博大數據,對微信全網進行檢索,獲取相關的文章內容、發佈者信息、指數排行等。通過檢索發現以“茶”為關鍵詞的公眾號高達9.2萬個,微信文章超過50萬篇,閲讀超過10.2億次。

1)茶文化熱文內容以隨筆與養生為主。微信熱文是基於閲讀量和點贊數的綜合排行。通過熱文排行發現,排名前400的文章均閲讀10萬+,考慮到微信單篇文章閲讀10萬+的統計上限,實際的閲讀次數要更高。文章主要集中於兩大類,一是隨筆,二是養生。隨筆形制短小,意藴深遠,常用輕鬆、自然、含蓄的方式給人以深邃、藴藉或清淨等感悟。隨筆題材不限,表現手法自由,可隨文章需要靈活運用,其常將筆觸指向個人對生活的感受、對文化的理解和闡釋[5]。如排名前列的文章“等我們老了,就這樣過日子吧!”關於茶的內容:“等我老了,帶着茶,退出江湖,就住在一個人不多的小鎮上。房前種茶,屋後種菜,沒有網絡,自己動手做飯……”,行文不拘文筆自由體現了筆者對“出世”理解與追求。其他熱文諸如“過去,是隔夜的茶”“人生不過一杯茶”等也是此類。養生文在熱文中比例也較高,約佔1/3左右。此類文章多圍繞茶葉防癌症、茶葉與免疫力、茶葉的各種有益功效等,典型的文章諸如“癌症和茶葉有關係嗎?喝茶能防癌,我們該信嗎?”“103歲老人每天喝此茶,一輩子沒去過醫院”等。

2)對茶文化的解讀集中於精神世界的參悟修身等。微信用户的閲讀、點贊、轉發等行為造就了熱文,或者説微信熱文反應了微信用户羣體對茶文化的`解讀。雖然茶文化包羅知識、生活、物質、情感、精神等,但用户對此的詮釋集中於精神世界的參悟修身等,也即道家天人、儒家修身、佛家禪悟等。對茶文化的解讀首先體現在“人化自然”“貴生”等道家天人理念。此類茶文化常用自然比擬,表現對自然的親近,如“人生不過一杯茶”,寄寓淡泊超逸之心“滿也好,少也好,爭個什麼?”。茶文化中貴生保生理念淵源已久,神農嘗百草遇毒“得茶而解之”,後人“品茗養生,保生盡年”。用户對茶文化的解讀其次體現在修身禪悟等方面。茶文化中的律己修身,主要是借清茶一杯,審視自己,得乎中道[6]。如文章“一茶,一書,一知己”中的“淡中有味,虛懷若谷”。借茶悟禪如“茶已涼冷何必温,人走燈滅何必留。佛家講求的是惜緣,而不是攀緣。”此外,茶文化中的道儒佛三者時常交織融合,體現了中國傳統文化的開放性包容性。總體上來看,微信中的茶文化以茶為媒,通過沏、品、飲、賞等,以茶參禪修身悟道。茶相關的物質文化則未被受眾納入潛意識。這一點也高度契合我國傳統茶文化的重視精神世界的特點。

3)茶類公號的傳播影響力較低。茶葉行業普遍重視微信這一傳播平台,註冊公眾號發表文章進行茶文化宣傳與營銷,以茶命名的公眾號目前已經超過9.2萬個。但從微信熱文的發佈者來看,排名前400的文章,主要是各商業自媒體,如“讀悦文摘”“每日精彩”“簡易心理學”等,排名前100的熱門文章僅見“茶葉復興”這家公號的一篇文章。茶是我國傳統文化的重要內容,各類茶葉的歷史典故舉不勝數,我國茶葉質量認可度也較高,國內外重大獎項都有斬獲。沿襲上述優勢的各茶葉行業理應在茶文化傳播中發揮主導作用。然而從清博指數茶類公號2017年1月月榜來看,僅有“茶的故事”“禪茶一味”“茶道”等5個公號的文章閲讀突破微信統計上限10萬+。微信WCI是用文章發佈數、閲讀量、點贊數等6個指標對微信賬號進行的指標計算,它能夠衡量各公號的傳播影響力,微信傳播指數WCI超過1000是衡量優質公號的重要標誌。從茶類榜的公號數據來看,各類指標如總閲讀數、最高閲讀數、平均閲讀數等都較低,WCI月均超過1000的3家,超過800僅8家,整個茶葉行業傳播乏力。

2茶文化傳播中存在養生泛化、過度營銷的問題

國人飲茶之始,便與醫相關,神農氏嘗百草中毒後“得茶而解之”。茶文化萌始與發展也始終與治病相連。如唐代《本草拾遺》稱茶是“萬病之藥”。明代《本草綱目》中用茶治病,附方十六則[7]。從現代醫學來看,茶文化中的茶療更多的是保健養生。一些茶葉中的確存在某種物質可以阻止某類病毒傳播,但並不意味着該茶葉自身有此功效。當前微信熱文中的養生文眾多,作者普遍不是專業的醫生,標題時常出語驚人如“茶葉是癌症最大的剋星”,文章內容對茶葉的功效普遍誇大,常見“預防艾滋病?茶葉中含有的多酚類化合物EGCG竟可以阻止艾滋病病毒傳播。”“作用不亞於阿斯匹林”等。長期接觸此類信息,容易誤導對正常疾病的治療。茶葉行業也是微信熱文的重要推手,其發佈的文章雖然熱文較少排名靠後,但由於推廣力度較大,通常一些文章也能獲得較為體面的閲讀量。這些文章更多的是企業的硬廣或軟文,將茶文化直接與產品掛鈎,試圖獲取短期的市場效應。這類熱文形式手段單一,大多為硬營銷,難於持久的黏合用户,雖然圖文聲情並茂,但內容更多的是直接的產品闡釋或“自誇”,冀望在用户有限的閲讀時長中塞滿更多的信息。朋友圈、微信羣也時常見縫插針廣而告之,給人以過泛之感。長此以往極易降低用户對茶企的信任,影響茶葉行業的健康發展。

3多策並舉提高茶葉行業在茶文化傳播中的主導力

當前茶文化微信熱文傳播中存在養生泛化、過度營銷等問題,茶文化傳播的重要機構茶葉行業在熱文傳播中也整體乏力,這一現象不利於茶文化傳播,也會對茶葉行業的發展造成負面影響。茶葉行業應在內容、行業自律、營銷等方面多策並舉把握茶文化傳播的主導權。內容方面應借鑑成熟公號的做法,擺脱以茶説茶的思維慣性,將茶文化與廣闊無垠的生活嫁接,結合傳統的道、佛、儒等理念,與用户會心會意,增強文章的文化力,在內容傳播中獲得先發或質量優勢。針對當前微信熱文中茶療養生文化氾濫且偏頗較大的問題,茶葉各協會應考慮出台相相應的行業規範,加強行業自律,切忌以偽科學宣傳茶療效果。另一方面各茶葉行業應主動發聲科普健康的茶療方式。對於一些嚴重失實的內容,可以考慮向微信平台或相關部門反饋。藉助茶文化營銷時,首先應認識到微信是一種“一種生活方式”,用户在微信中交朋友、展現生活、經營自己等,它是用户生活的延伸與補充。微信營銷的目標是帶給用户一種新的生活、交友方式,而非傳統意義上的信息渠道或者銷售渠道。須知無論是直接的硬廣宣傳還是軟文暗誘,用户都能夠一眼認出,應改變傳統營銷策略,變推為拉,將直接的市場推廣放在次要位置,主動迎合用户對茶文化精神理念的認同,獲取關注信任與建立關係。放棄推銷思維,更多的以用户為核心讓用户有所裨益,並藉助特色定位構建專屬微信場域。

參考文獻

[1]姜天喜.論中國茶文化的形成與發展[J].西北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6(6):30-32.

[2]王金明.中國茶文化對外交流與翻譯人才的培養[J].福建茶葉,2016(12):17-18.

[3]陸揚.文化定義辨析[J].吉首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6(1):151-154.

[4]李麗施.中國茶道中的道家理念研究[J].茶葉,2005(4):256-259.

[5]周曉燕.小品文、雜文和隨筆文體辨析[J].雲南民族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8(5):135-138.

[6]方雯嵐.儒家思想與茶文化[J].大家,2012(9):20-21.

[7]王劍.《本草綱目》茶療集腋[J].中醫藥研究,1992(5):48.